首页 > 高考资源 > 高考信息 >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篇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

2014新课标全国I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原创)

江西省樟树二中 历史教师 敖小强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A项错误,君主专制从思想上看始于战国韩非子,从制度上看始于秦朝,而当时的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更谈不上宗教权威;C项错误,祖先崇拜在原始社会就有,与皇权至上不够成因果关系;D项需联系西周的宗法制度去判断,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西周以后的整个中国长期存在,从秦朝到清朝,宗法制度突出表现在皇位的继承上仍是主要沿用嫡长子世袭,故与题干不相符,排除。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项为B。

此外,还可借助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统治者的文化行为实质是为维护其政治统治服务的,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B。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A项表述太绝对,是错误的,如本题中尽管皇帝灭佛,但佛教在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消亡;B项不符合史实——汉武帝始,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并延续整个传统中国,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最大;佛教在魏南北朝时期就盛行,社会基础并不薄弱,故D项排除。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选项为C。

此外,还可联系教材知识点“三教合一”,即儒、道、佛三种思想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儒学虽然面临挑战,但最终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宋明得以成熟,从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可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C。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析:本题审题很关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认识”,可明显排除A、B两项,A项是战国时的孟子的人性观,B项为战国时荀子的人性观;这说明它们都是古已有之的对人性的认识,不是“新的认识”。第二个关键信息是“宋明”,可排除C,可举出一反例,即明朝理学家(心学也是理学)王阳明就继承了孟子的人性善的观点。故正确选项为D。

此外,可联系宋明理学的所学知识——宋明理学家把伦理道德上升为宇宙哲学的高度,在方法论上,程朱理学主张向外(格物致知),陆王心学主张向内(发明本心),但目标都指向伦理道德,而伦理道德的本质是善,可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D。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注意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清初”——那时的中国仍处于传统社会,不存在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故排除B项;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可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知识点帮助判断),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外国货币涌入中国,并没有涉及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朝统治内容,故D

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另外,外来货币涌入,这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出超明显,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正确选项为A。

此外,联系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前,在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这一知识点,可进一步肯定正确选项为A。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析:读透题干本质意思很关键,该题干的本质意思是:英国商品在鸦片战争后仍然滞销,原因是什么?A项符合史实,但无法解释原因,因为印度的经济同样受到破坏,甚至破坏程度更深;B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选项;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高于印度。故正确选项为D。

此外,可运用唯物史观——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可帮助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D。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C、D项表述均太绝对,不符合事实,首先排除;如C项,梁启超也是知识分子,并不是在政治上极为保守,而是主张改良;D项可举一反例——康有为的变法思想的突出特点便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至于A、B两项的取舍,可抓住本题的关键几处信息点“1898”——联系戊戌变法、“百余举人”和“近万名举人”——少数读书人赞成和多数读书人反对, A项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会有百余人赞成;经综合判断,B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项。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本题适合学生的最佳解决办法是排除法。A、B、D都无法真正回答题干中波及的比例的差异。故只能选择C项。虽然C项的所表达意思可能大多数人不太明白,但并不影响选出正确答案。这也是高考题的一个很鲜明的特色。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释:本题可明显排除C、D两项,因为C项中的“灾害”应发生于1959—1961年,不符合题干中的“一五计划”(1953--1957),D项的时间是“一五”计划之前的事情——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而这恰恰是“一五”计划实施的前提条件。A项与题目无关,如果更改为“有利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正确选项。计划供应对于扩大积累,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正确选项为B项。

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解释: A项应发生在古代罗马,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不符合题干意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恰恰不需要获得批准,故排除。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批准”、“未经允许”,而不是“自杀”,换句话说,自杀是可以的,只是需要获得批准;故如果公民要自杀并提出申请,那么自杀是可以的。因此C项比B项更符合题意。

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解释:本题关键信息“自由人”和“其它人口”。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自由人”主要指白人,“其它人口”指的是黑人和印第安人等,这样的规定显示它们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显然不是州的不平等,而是种族的不平等;故排除D项,而根据题意可明显排除A项(“主权在民”与“主权在君”相对),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可确定正确选项为B。

另外,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宣言》的内容: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符合天赋人权的原则。故正确选项为B。

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解析:A、C两项均以偏盖全,没有反映题干中的“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这一信息,犯了反映题干信息不完整的毛病,故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苏联还没有形成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指令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因此也就谈不上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故排除。因此正确选项为D项。

此外,可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在工业方面,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D项。

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解析:B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贸易壁垒”只能减少,不可能真正消除,故排除。D项表述错误,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能因此说是领导地位,今天处于领导地位的是美国,故排除。欧元主要是欧盟内部流通的货币,欧盟与欧盟之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对外贸易)的结算主要是用美元,所以,它的作用更突出的是有利于欧盟内部国与国之间统一市场的发展,而不是欧盟对外贸易方面,故正确选项为A项。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篇二:2014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 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

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20.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

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

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共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非选择题 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图

9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

《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 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 ② 加以阐述。(8分)

39.(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46.(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篇三:2014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综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离骚》)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地图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地图中的④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楚国,该地区产生了屈原的作品《离骚》,故本题选择D。图中①是燕国,②是齐国,③是秦国。

(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数学);罗马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罗马帝国发展了罗马法,故B项正确;A中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C中日心说是波兰科学家;D中《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均不符合题意。

(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宋的中央集权措施(枢密院)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的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扭转这一局面”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宋初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有利于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C和D均是中央措施。

(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的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全国范围看,唐代宰相大部分来自北方,这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C项正确A错在古代科技领先世界B错在明代文学D错在南宋

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B项正确。

17.图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图片信息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图片中 (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三大改造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歌谣中“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的历史,故C项正确。

(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1977年以及材料中“”说明故A项正确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美国共和制(1787年宪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论证史料观点的能力。(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漫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1789年以及材料中“11.甘蔗种植是清代赣南商品农业中重要的产业。同治《南康县志》载闽粤籍客户“嘉道以来,种植繁多,酹与 禾稼,核其岁入,几与闽粤争利广矣。”而在同一县志上却记载“若懋迁有无,虽十倍之利,宁弃弗顾,弃农作 商,康人绝少。"以上史料不能表明)

A.重本抑末已内化为农民的思想观念

B.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思想

D.县志中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地人重农抑末思想相矛盾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县志中“虽十倍之利,宁弃弗顾,弃农作 商,康人绝少。”说明种植甘蔗获利比较多,可当地人很少弃农从商,说明固守农业思想的使然,故本题选择D项。

(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美苏冷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为了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正确A、C和D均不是经济领域的对抗二、非选择题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2)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试题答案】

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示例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9~20世纪20世纪90年~【试题考点】分封制;古代希腊罗马政治;丝绸之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第三次科技革命。

【试题分析】第解读方式一:分别描述四个阶段世界洲际贸易的概况,结合所学从四幅图的时间以及发生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事件去作答。【试题答案】

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试题考点】抗日战争(民族工业

【试题分析】

41.(18分)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8分)

【试题答案】

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试题考点】福利国家政策

【试题分析】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等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依据“工党政府宣布实行一系列社会保障法”的信息从立法以及关于经济角度思考作答。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篇四:北京2015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版历史部分)

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用排除法,①④与题意无关,故选B。

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A

【解析】“给事中”属于管监察的官员,据此可以推断应该选A。

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答案】

B

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阳明心学没有超越理学范畴,也不是对儒学的叛逆,而应该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②④,选C。

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B

【解析】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而且辫子是清朝统治的象征,故选B。

17、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

【答案】C

【解析】由“仰慕天恩”可以看出当时有朝廷存在,题干中还说到有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所以应该是在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故选C。

18、表一摘引了一步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表一

A. 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 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中所提示的时间,可以看出只有重庆谈判符合上述时间,故选D。

19、以下是私服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发生在1958年、1966-1976年、1954年和1997年,故选C。

20、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解析】左幅图反映的是耶稣基督的仁慈,右幅图则反映了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故选A。

21、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已经动摇

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与史实不符,故排除,选D。

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答案】

A

23、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搞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明治维新期间,效忠观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弘扬,故选D。

37、(3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学发展演变的异同。(8分)

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2分)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的讨论,主张废除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成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6分)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1)同:都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语言;都对周边国家的语言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异:汉语既有口语又有书面语,而拉丁语作为口语的功能丧失,只是作为书面语而存在。汉语作为官方语言,使用的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拉丁语则主要用于教学和学术。

(2)历史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日不落帝国”,为加强对众多殖民地的有效统治,把英语作为其殖民地的官方语言;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国际贸易将英语用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进一步增强了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影响力。

(3)时代背景:20世纪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主张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解读:围绕汉字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来说明汉字和汉语不断融入外来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即可。

解读:需要从材料提供的汉字出现新词汇的角度来提取出汉字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说明汉字的发展演变是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的,与时俱进使得汉字和汉语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只要言之成理,表达符合逻辑即可。

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起埃及的亚历山大。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篇五: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

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秦统一中国后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因书写不方便,被隶书所取代。

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该朝臣认为,如果诏令不是出自中书省,就是乱政,由此可知他是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的,故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以限制王权。

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了小农经济的特征之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现象。

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政府所在地在广州,而且还有“勾联俄国”、“广东共产”。结合所学知识,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广州政府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此可知为国民革命时期。

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答案】D

【解析】据“1961年”、“父子队”“兄弟队”判断答案为D。A项三大改造后土地所有制一直为土地公有制;B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C国民经济调整的是农轻重的比例,与材料无关。

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答案】B

【解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可知:中苏贸易不断增加,而中美贸易急剧减少。可知当时中苏关系密切,中美关系紧张,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答案】C

【解析】由“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知平民获得了立法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录美洲的意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发现及其之后的殖民扩张,拉大了美洲与欧洲之间的差距。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C应是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D项错误,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发现美洲;其次该会议应该不仅讨论发现美洲的意义,还关注了消极影响。

20.“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下列文献中,符合这

一评价的是

A.《大抗议书》 B.《权利法案》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答案】D

【解析】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A项《大抗议书》是1641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B项适用于君主立宪制,C项适用于民主共和制。

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

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答案】A

【解析】由“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可以分析出这种文学风格是超越现实,革命的理想主义,属于浪漫主义。

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1920年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商品贸易。A出现在1921年新经济政策之后;B出现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D出现在斯大林时期。

23.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

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答案】D

【解析】由“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特权是《布雷顿森林协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

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造学校特别

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思潮:人文主义;(2分)

背景:政治:中世纪教会神学统治,政治黑暗;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的兴起;

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任意两点得4分)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6分)

学派:儒家。(2分)

原因:政治: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思想:宋明时期理学有了新发展,“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变迁:近代教育的发展。教学课程的设置中从重视和伦理道德,到逐步取消经学课程;再到引入公民课。体现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民权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觉醒。

39.(27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8分)

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2分)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分)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和完善,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加快;(2分)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分)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10分)

国际: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

美国:企图称霸全球。

材料: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三点得10分)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

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注意:需要注意理论必须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篇六: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江苏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能力。《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 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C。

3.(2012•江苏卷•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

解析:理清图片信息,《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

期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充分体现了北宋

大都市的商业繁荣。而B项强调的是“草市”,C项强调的是“夜市”,故排除B、C两项。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北宋的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故排除A项,而且A项强调的是唐代的长安城。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D项。

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涉及的是明朝的内阁。根据所学知识,明成祖时期,皇帝事务繁忙,因此设立内阁,但它并不是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故排除A项。同时,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排除B项。另外,材料强调内阁“俱列六部之上”

,说明内阁的地位在六部之上,但并不是其下属机构,两者之间不是隶属

关系,它只对皇帝负责,故本题排除C项。综上所述,只有D项符合。

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的考点涉及到洋务运动,主要采用排除法。根据材

料“试验武器”和“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等,即可判断①符

合题干。而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向西方学习技术,即“师夷

长技”,因此洋务企业的产品是无法与西方产品相媲美的,故②不符合,但③符合题干。同时,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企业的诞生,而不是标志着其诞生,故④说法有误。因此,本题只能选A。

6.(2012•江苏卷•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题意的选择题。首先,理清材料信息,“大人”“老爷”等旧称,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依然没有改变。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认识到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故本题选D。

7.(2012•江苏卷•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和“国家又濒于危亡”,即可判断出中国再次遭到列强侵略,因此“悲痛的心情”出现。而符合这一史实的,只有B项。

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与综合分析的能力。关键注意材料的最后一句“欲求

鱼之生长,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即如果不给池子里注满水,怎么能让鱼好好生长呢。而根据材料“上海犹鱼,内地犹水”,即可判断出上海要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内地发展问题。故本题只能选A。

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答案:A

解析:理清基本史实,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所以本题选A。

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采用排除法,C项强调的是“九二共识”,而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同时,题干根本没有涉及到港澳回归,故D项也不符合。另外,至今,“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也没有完全普及,许多台湾民众还是不认同它的,故A项说法有误。而根据材料信息“返乡运动”和“想家”,即可明确B项符合。

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答案:C

解析:理清材料的两个时间,“1969年”当时中国属于“文革”时期,“1979年”当时中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故本题选C。

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采用排除法。《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而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①不符合。同时,《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而不是《十二铜表法》,故④也不符合。

1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即可明确这是指启蒙运动,而A、B两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C项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只有D项符合。

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时间,理清英国处在18世纪中后期,

即可判断英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故排除B

项。再比较一下A、C、D,即可得出C项符合题意,

因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导致英国对原棉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15.(2012•江苏卷•15)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明确总统选举受到最高法院的监督与制约,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同时,材料突出的是总统人选在选票上发生了争议,而不是体现选民意愿,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

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四月提纲》,即可判断这一时期俄国二月革命已经结束,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结束,正在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故C项不符合题意。然后再根据材料核心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和“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说明列宁强调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故B项符合。

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开春以来”,说明此时苏俄正在推行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即可明确这一政策的特点是采用市场关系来调节生产,故D项符合。

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

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一方面,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同时,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 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掌握了世界金融霸权,确立美国在金融方面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有效信息,突出了美国的作用,故②④符合,①③说法有误。

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知识点。根据“经济决定政治”,即可判断B项符合。

20.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不大。根据漫画信

息“真以为我不怕你哪!”和图片“WTO”,说明这一垄断企业受

到了WTO的冲击。观察A、B、C、D四项内容,比较一下,只有

D项说法比较科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

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

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

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篇七:2014年高考江苏省文综历史卷(详细答案及解析)

2014年高考江苏省文综历史卷(答案及解析)-----易题库教研团队

题目: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选项: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

B

解析过程:

该题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原始儒家民本思想的关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原始儒学主要代表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而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倡导君权神授,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这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背离,故C、D两项与题意无关,错误;B项符合题意;董仲舒的新儒学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阴阳等家的内容,对传统儒学进行了发挥,故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所以该题答案为B。

——————————

题目: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选项: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答案:

A

解析过程:

该题以“唐朝市的设置”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题中材料可知唐朝前期只有州县之所可以设市,后期市的设置可以依据户口或市场的变化而定,从而表明市的建置管理有所变化,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只是说不设“市官”,但并没有表明能否置“市”,故B项表述过于绝对应排除;材料中“市令”等专门官职的设置表明当时市的交易仍受官府监管,C项说法明与题意和史实不符,错误;D项与材料中的“若要路需置,听依三千户置”信息不符,应排除。所以该题答案为A。

——————————

题目: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选项: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

C

解析过程:

该题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雕版印刷”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熟练、准确的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就已经使用雕版印刷术,而冯道生活在五代后唐时期,所以 A项错误;活字印刷题中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由“书版剧增至十万”、“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等信息可以判断C项符合题意;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表明雕版印刷不仅仅局限于官方刻书,D项表述错误。所以该题答案为C

——————————

题目: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选项: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答案:

B

解析过程:

该题以“明朝‘海禁’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通过解读题中“因势利导,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奉旨允行”等信息,可知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又依据“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等信息,可知政府是“有条件的开放”,故A项中“废止”与题意及史实不符;B项符合题意要求,正确;国家对外贸易的决策权在中央不在巡抚,故C项错误;D项中的信息题中材料没有涉及,明初的郑和下西洋表明朝贡贸易仍然存在,故 D项错误。该题答案为B。

——————————

题目:

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选项: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答案:

B

解析过程:

该题以“清道光帝的谕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读图、识图以及对鸦片战争的再认、再现能力。解读该谕旨,从“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可推知其与鸦片战争之中英《南京条约》的谈判有关,由此排除A项;对香港坚持“赏借”的态度,体现了道光帝仍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故B项正确;由“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可知中英《南京条约》尚未签订,即谕旨中的内容尚未变为现实,中国社会性质尚未发生剧变,故C项错误;“赏借”说明清政府同意割让香港,与“坚决捍卫”相左,D项错误。该题C项的干扰性最强。所以该题答案为B。

——————————

题目:

下图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选项: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答案:

C

解析过程:

该题以“漫画《发辫之将来》”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漫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解读该漫画关键在于紧紧把握住发辫的“剪掉”与“留住”的内含,通过漫画所示可知,“剪掉”部分代

表“崇尚西洋”, “留住”部分则表示“保留国粹”,这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C项正确;辫子的“去与留并存”并不能体现“盲目崇洋”,故排除A项; B项中“刻意”与D项中的“主动”,只凭漫画本身难以做出评判,辫子没有被彻底剪掉,表明陋俗仍在,B、D项错误。该题答案为C。

——————————

题目:

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选项: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答案:

D

解析过程:

该题以“20世纪20年代浙江下管村自然经济的瓦解”为切入点,通过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标志是“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大幅提高”等,由材料中“„„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说明该地区自然经济已瓦解,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A项为易错项,有一定的干扰性;B、C两项均与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标志(或特征)不符,应排除。所以该题答案为D。

——————————

题目: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选项: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

A

解析过程:

该题通过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成就,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得以确立,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制化”的相关信息,故D项与题意不符。 由题中的“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等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

落实, A项符合题意。该题答案为A。

——————————

题目: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选项: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答案:

C

解析过程:

该题以“万隆会议”为切入点,以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为主要考查内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A属于中印之间会谈,与题中“亚非国家„„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信息不符,应排除;B、D均有西方大国参与。根据材料信息“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可以判断是1955年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该会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故C项符合题意要求。该题答案为C。

——————————

题目: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选项: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答案:

D

解析过程:

该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A、B和C均是由政府主导发起的,农民都是“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均与题意要求不符,应以排除。改革开放前(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村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出我国农业承包责任制的雏形,此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所以D项最能佐证材料中“农民并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这一观点。该题答案为D。

——————————

题目:

下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篇八:2014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测试题

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 B C D

1.【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A、B、C、D四项的字体分别为行书、隶书、小篆和草书。故本题应选D项。

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2.【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纺织业成就。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体现了西汉时期丝织业的成就、B项发生于元朝、D项的作者为东汉时期的许慎。均晚于“商代”,故排除。甲骨文诞生于商朝,其祭祀蚕神的记载可证明商代纺织业的成就。故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3.【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了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由表格中1620—1850年农村人口遥遥领先于城市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A项;由表格中1850年农村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农村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1850年城市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城市人口的信息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4.【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晚清时期的近代化历程。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变革分别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三次运动均倡导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本题应选D项。前两场运动均由地主阶级发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来抵御外来侵略,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中“反抗封建专制”、B项中“全面引进西方文化”、C项中“发展资本主义”的说法错误。

【知识拓展】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学器物”: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

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来维护统治;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2)“学制度”: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学思想”: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欧美的民主与科学。运动后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向俄国学习,走社会主义道路。

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

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5.【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B、C两项开始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1927-1937年”不符,故排除;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与题目中“银价变动”的信息无关。故排除D项;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为防止白银外流,实行了“币制改革”。故A项与题意相符。

6.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图1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抗日战争。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①②两项分别发生于1940年和1945年,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38年”。故排除;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故第③项符合题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召开洛川会议,提出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等策略,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故第④项符合题意。本题应选C项。

【易错警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等,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如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徐州会战期间,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台儿庄大捷等。

7.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7.【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A项中“都”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近代中国仍然恪守“士农工商”的传统等级制度,故B项中“崇高的社会地位”的表述错误;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农村沿袭,故D项中“广泛认同”的表述错误;C项的表述与图片中的信息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

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 图2

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

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8.【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应为古代斯巴达城邦的特点,与伯里克利所在的雅典城邦不符。故本题应选A项。B项的表述符合题目中“有才干有计谋”的信息;C项的表述符合题目中的信息“民治之国”;D项的表述符合题目中的信息“反抗日本”。

【知识拓展】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初,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4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9.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

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9.【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进化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材料只涉及田纳西州反对进化论的传播,未涉及美国其他州是否反对进化论,故排除A项;斯科普斯的进化论言论是正常的、科学的教学活动,未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故排除B项;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在维护联邦制的基础上,享有制定地方性法律等一定的自治权,故D项表述错误;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之所以制定禁止宣传进化论和传授违背“上帝造人说”理论的法律,是因为进化论沉重地打击了基督教神学“上帝造人说”的理论。故本题应选C项。

10.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

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英、法等国之所以投弃权票,是因为其当时仍占有殖民地,不愿意放弃在殖民地的利益。故第①项的表述符合题意;英、法等国之所以不敢投反对票,是因为其感受到了二战后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运动高涨所带来的压力。故第②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新的国际政治体制的特点为公正合理,与题目中“殖民地”的信息不符,故排除第③项;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逐渐走向联合,以摆脱美苏争霸的束缚和发展经济为重心。故第④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本题应选B项。

准确性与具体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回答11—12题。

1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

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中国了”。他强调的是

A.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 B.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C.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 D.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

11.【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历史史观。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题目中未涉及中国历史与欧洲历史复杂性的比较,故排除A项;B、C两项的表述虽在题目中有所涉及,但不是谢和耐所强调的重点。谢和耐强调的重点应为“对(中国)的有效论述„„必须(有)确切的时间与地点„„不许„„永恒不变”。故本题应选D项。

12.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

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

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列克星顿之战”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开端。第①项不应被怀疑,故排除;此次战役首先开枪的是谁?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3块殖民地是否一开始就敌视英国?均值得怀疑。故第②③④项与题意相符,本题应选D项。

13.(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

作用与局限。(6分)

【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4分)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8分)

(2)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4分,每点1分)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8分,每点2分)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4分)

(3)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逐步完善等。(4分)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4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和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监察体制和近代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第(1)题的“特点”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从西周就开始„„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有„„相关法规”“完备的法律根据”“诸多行政制度„„体现„„权力监督理念”作答;“作用”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监察„„官员”作答;“局限”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宋英宗„„贬”作答。第(2)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等信息作答;第二小问为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3)题为选答题,应先选择观点,再结合相关史实作答。

14.(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4分)

材料二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篇九: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历史部分答案及解析

精品学习网 综合资料下载网站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D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D

【解析】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为了抗衡其势力,皇帝选择外戚来辅政,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实质上体现了民众观念符合了统治思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精品学习网 综合资料下载网站

【答案】B

【解析】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

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消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

精品学习网 综合资料下载网站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胃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A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称体现的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C

【解析】“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 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

精品学习网 综合资料下载网站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射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必须要让议会参加,这说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B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

精品学习网 综合资料下载网站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

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答案】(1)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成为正统思想。孔孟儒学则强调“仁、礼”、“德治”、“仁政”等,不受统治者重视。

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辩化;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

(2)共通之处:都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都认为真正的儒学是孔孟之学;都认为儒学应该改革;都认为儒学应该为现实服务。

(3)态度:辩证看待、继承发展、改造创新。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篇十:2015年安徽高考文综试卷及答案(历史部分解析版)

12.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答案】A

13.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答案】C

【解析】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知是汉朝的察举制,“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其的一些弊端,为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也因其被“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由此可知政府裁决的原因是“偷税”,综合分析可知才来哦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商税收入,A符合题意,故选A。

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拿破仑三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拿破

仑三世其生于1808年4月20日,卒于1873年1月9日,且由于“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是《北京条约》,故选B。

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A

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是解题的关键,突出了社会各阶层,且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由此可以得出应该是《共同纲领》,故选C。

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得以恢复后,美国代表发表的感叹,“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突出了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19.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的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

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答案】B

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地图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地图中的“德意志”“英国”“日内瓦”“瑞典”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与宗教改革相关,B符合题意,故选B。

21.“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 B.《人权宣言》引发社会大革命

C.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 D.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

【答案】D

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

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材料中“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强调了历史需要变,否则就失去了历史的真谛,为此可知与“治史所以明变”相近,C符合题意,故选C。

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分)

【答案】(1)顾炎武:社会问题:文风浮华;主张:文章事业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应该有益于世。

魏源:社会问题:中国缺少学习精神;主张:向西方学习。

陈独秀:社会问题:不讨论时政;主张:关注政治。

(2)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37.(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 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表2 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表2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三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危害自己,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12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12分)

【答案】(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和

理由: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与不断完善为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前提条件。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马歇尔计划

(3)方式:英国:殖民扩张;美国:确立经济体系、经济援助

启示:围绕确立经济地位的方式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高考加油短句干净
  • 高考励志语录短句干净
  • 高考最近很火的励志句子
  • 2024年高考冲刺口号句子
  • 经典鼓励高考祝福语文案
  • 适合发朋友圈的高考文案说说
  • 2024年关于高考的朋友圈文案精选
  • 2024年最新高考冲刺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