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源 > 高考信息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29    阅读: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一)
多媒体环境下语文的教学设计方案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案例来源:《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ETC)》)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陈倩 单位:xxx初中 授课班级:xxx班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二)
2015国培计划-简易多媒体环境的教学功能

简易多媒体环境的教学功能

媒体的作用

呈现事实、建立表象;创设情境、激发动机;提供示范、正确操作;举例验证、建立概念;呈现过程、解释原理;设疑思辨,解决问题;复习巩固,归纳总结。

简易多媒体环境中讲授为主的教学

简易多媒体环境:计算机,投影仪,幕布。

作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情导趣,吸引注意,引发思维联想,寓情理于情境,和实际产生联系。);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重难点(1.直观形象2.多重表征3.重复作用4.延展助力

5.细致观察);提出问题,促进思考(1提出问题、提出任务,讨论话题,);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概念图工具:梳理内容,建立联系。可视化工具:学以致用,知识深化。);练习反馈(练习,再现生活情境,反馈强化,解决问题)。

微课: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

多媒体教室的教学优势:1.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增加课堂容量,是辅助教师讲授教学的最常用工具。2.直观形象地表征教学内容,素材易得。3.采用演播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教学信息可以长时间呈现或重复播放,方便教师讲授。5.支持播放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支持教师课堂不同环节的教学,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教室的教学缺点:主要用于支持教师传授知识。

多媒体教学资源适合演示的教学内容

1.微观或宏观的现象;2.过去发生的事件;3.需要仔细观察的过程;4.时间过长或过短的事物变化;5.有危险的事件;6.缺乏直观经验和想象力。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三)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时下最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凭借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以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学习效率倍增。同时,运用多媒体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培养语文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不断提升。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学的语文情境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多媒体教学中的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春晓》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将春天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春天中一样。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在教学《美丽的蝴蝶谷》一课,尽管文中对蝴蝶谷中的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不懂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样便无法从课文中获取知识。倘若我们利用多媒体把金光灿灿的蝴蝶或是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时,同学们会感到有趣,从而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以此类推,还有很多写景的文章,如《月亮湾》等,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将文中的“景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情景,使文章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语文教材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化难为易,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你根据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并使用多媒体,并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一定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

传统的生字教学,学生学起来无趣,教师教起来乏味,而且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特别在汉字中,又有许多音形相近的字,学生极易混淆。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资源,那么这些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了。例如生字“睛”与“晴”,学生很容易写错,在学习时,我先让他们找出相同的地方“青”,并随图展示出来,接着我把眼睛的图画“拉”到青的左边,学生明白眼睛就是目,那这个字就是——“睛”,再把一个太阳的图片“拉”到青的左边,让学生主动说出这是日字旁,有太阳就是晴天,组成了“晴”字。这样学生一下就记住并区分出了这两个字,也明白了字义,组起词、说起句子来滔滔不绝。

学生因为年龄小,见识少,他们是凭借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时,先用录音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让学生听故事,看画面;接着关掉录音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然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编故事;最后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效率较高。

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现代小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理解时有不少的困难,光靠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借助预先制作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阅读课件,或让学生直接在网上搜集资料进行阅读,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拉进文本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正确深入地理解。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现当时的抗日场景,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了王二小的英雄形象,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就很容易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及综合素质

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模仿学习,此时多媒体就成了学生朗读的榜样。这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听音中注意停顿、轻重、速度、节奏和语调等技巧,可提高朗读水平。如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识字1》是一首诗,节奏感很强,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节奏,再模仿、跟读、表演读,学生就很容易读出课文的节奏感、韵味美,从而达到有滋有味地进行朗读的效果,并给今后的朗读打下一定的朗读基础。又如《狐假虎威》一课,伴随着生动有趣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狡猾的狐狸、愚蠢的老虎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此时,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他们的朗读兴趣随之而生,读起来惟妙惟肖。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如教学《花木兰》时,我利用多媒体再现了花木兰向家人提出替父从军后,父母愁容满面、犹豫不决的场景,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花木兰,你怎样说服你的家人呢?” 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再如教学《蚂蚁和蝈蝈》时,将相关的课文内容和多媒体展现蚂蚁在炎热的夏天搬粮食的情景同步出现,学生不仅能感受蚂蚁勤劳工作的场景,更能理解课文语言“有的„„有的„„”所表达的内容。紧接着,我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来进行语言训练,学生说的很通顺、很丰富。我想说的是,教学这些,不正是创新思维擦出的火花吗?

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多出的时间补充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学结束后,我们用多媒体再现桂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嶙峋的怪石,让学生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再现漓江的水,让学生感受漓江之水的静和绿;再现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学生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真是感觉,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永远记住这课堂和课外的内容,从而达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特别是小学生,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品格。《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全文以火柴为线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在社会主义优越环境下,小学生对资本主义的黑暗知之甚少,也很难体会当时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了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一边分析课文内容,一边通过影视回放,再现小女孩当年卖火柴的真实情景,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以及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情感,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关心他人特别是穷人疾苦和同情他人的高尚品格。 总之,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应用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把握其使用时机,使小学语文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四)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一年级新生正从幼儿园里玩出来,刚到小学会非常不适应小学里的条条框框,他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完成从幼儿时期向儿童时期的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有限,识字少,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所以,语文学科、尤其是一年级语文学科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 小学一年级教学

一年级新生正从幼儿园里玩出来,刚到小学会非常不适应小学里的条条框框,他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完成从幼儿时期向儿童时期的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有限,识字少,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多媒体课件能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创造最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尤其是一年级语文学科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理解谈谈多媒体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

一、在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新课课题。

小学生普遍存在多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新课伊始,学生从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中走进课堂,心情不可能马上平静下来。这时,如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引导其进入学习的状态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课文内容跨越时代长久,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往往难以入境,难以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文中更有好大一部分词语,听起来很抽象,一年级学生很难理解,通常会让学生对课文望而生畏,更不用谈兴趣了。如:《称象》这一课里面有个词“船舷”,《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中学生难于理解“革命”、“解放”等词语,而多媒体凭借它的优势,能基本上解决以上遇到的种种难题。它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再现场景,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特定意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例如在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n、l和Ü相拼规则中时,我在网上下载了一段关于这些字母之间的故事片段,动画里的每一个字母扮演一种不同的角色,用拟人的方法形象地把这些字母相拼的规则展现了出来,真没想到这仅仅这样一段动画就可以让我不费吹灰之力,让学生准确地掌握了这个拼音难点。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记识生字更轻松有趣。

识字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或加几张图片,单调地、抽象地教学生“读字、认字、记字”。学生学起来无趣,教师教起来没劲。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动听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有趣的动画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众所周知的优势。因而,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让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刚刚

开始接触汉字的学生对学习母语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象形字“鸟”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观看一只机灵的小鸟停在树枝上吃虫子的动画(如下图左的画面),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看看哪位同学能用最简单的笔画画出小鸟的形状?话音未落,一双双小手就开始动起来了。大部分学生能照着屏幕动画中的小鸟画出鸟的基本形状,有几个画的好的同学的作品还被投影放出来给大家看。接着我再随机放映“鸟”字的演变过程(如上图右),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后来我又举了一些象形字的例子,然后再让他们自己想想还认识那些象形字,让他们加深对象形字的理解 。在同学们的努力还有我的提示下,大家还研究了“日”“月”“牛”“羊”“马”“雨”等字 。这堂课上的非常充实,学生的学习热情也

非常高涨。一个动画,一段汉字的演变过程,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

4、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俗话说: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就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对语言文字产生深刻感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聚为一体的多媒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感情朗读,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刺激,传递情感,容易进入文章的意境,让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中,我课前收集了小鸟的孵化过程动画,以及大量的可爱小鸟图片。学生观看完后,由原产生了爱鸟护鸟的情感,读起课文来自然声情并茂。

5、运用多媒体教学,学习课文内容更透彻。

(1)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以教师讲的形式来表达教学内容,其形式平淡,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持续性短,自觉性差。多媒体能以直观、形象的内容去感染和吸引着学生。例如在一年级下册27《两只小狮子》中

多处设计了威武的小狮子“滚、扑、撕、咬”的生动画面,学生个个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连平时东张西望的学生也不放过,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

(2)在每篇课文都有围绕教学目标而确立的重点,以及学生较难理解的难点,因此运用多媒体把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呈现,把静态的变成丰富的动态体,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便于解决重难点。如:在一年级下册识字5里面,反应快的学生已经把谜底揭穿,可是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还不完全理解,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些直观的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结果学生豁然开朗。

二、多媒体在一年级教学中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之者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突出优势。多媒体教学有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它可以把象形字的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其实这一点在上面第一点举的一些例子里就已经体现了这个优势,这里就不再重复举例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理解能力。【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

色彩丰富的画面,犹如身临其境的情景,可以使抽象的词语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有个词语“春风拂面”,大部分学生觉得这个词语较难理解,很多学生都是似懂非懂。针对此种情况,我设计了多媒体动画: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一位小女孩站在刚刚抽出枝条的柳树下,女孩长发在轻柔的春风中飘动。这样的动画一出现,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便能透彻地理解这个词语,有一部分学生还能娴熟地运用这个词语呢!

3、应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将为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模拟功能,是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功能,特别是传统的电教媒体所特有的。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

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为高年级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即较短的时间里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大大提高了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本人对一至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做了一次调查并做了统计:98.3%的一年级语文老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89.6%的二年级语文老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77.8%的三年级语文老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对三年级语文课堂效率有很大帮助。可见,多媒体教学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得了很高的成效,尤其是一年级的成果更加显著。

三、总结【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尤其对刚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多媒体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媒体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总之,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运用恰当巧妙,可以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的功能和特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严格遵循使用多媒体的原则,在语文课堂中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欢乐的海洋中吸吮知识的甘泉,在愉快中掌握本领,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促使语文教学大踏步向前进。

参考文献: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五)
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庆城县白马初中 苏小成 摘要: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将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合理运用,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老师们对多媒体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本文就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问题,从三方面展开探讨:一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二是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三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多媒体。

关键字: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运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小学生求知、表现欲、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模仿、有效注意时间短;对那些有趣、放松、快速、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生动形象、直观的变幻多样的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运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为儿童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它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信息海量,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展示出多媒体教学无于伦比的优势。

(一)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1] (p116)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培养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瑞士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而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配备图片,恰恰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活,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以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给予体验之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如《鸟岛》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小岛上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世界”。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在教学《美丽的蝴蝶谷》一课,尽管文中对蝴蝶谷中的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不懂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样便无法从课文中获取知识。倘若我们利用多媒体把金光灿灿的蝴蝶或是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时,同学们会感到有趣,从而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海量信息,拓宽学生见闻。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少其它学科的知识。比如,《动物过冬》、《蟋蟀的住宅》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黄河象》、《琥珀》讲的是化石的形成;《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仿生学,《黄河是怎样变成的》讲的是环境的保护;《将相和》、《草船借箭》、《田忌赛马》讲的是历史故事。但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似懂非懂。这时,我们需要海量信息,丰富学生感知,拓宽学生生活见闻,更好地理解品味课文。

如何丰富学生感知,拓宽学生生活见闻?实验心理学家日赤拉曾做过两个实验: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3.5%来自于嗅觉,1.5%来自于触觉,1%来自于味觉。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实验,实践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同时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运用多媒体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无限拓展时间和空间领域。通过多媒体的图象、声音和色彩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风采到古希腊、古埃及的文明;从地球、太阳系等宇宙的宏观世界到原子细胞的微观结构;从冈底斯山的火焰喷发到雄奇的尼加拉瓜瀑布;从热带雨林的绮丽风光到北国飞雪的银装素裹;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精湛的绘画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今中外的人、事、物、景尽收眼底。

(三)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阅读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种语文能力。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如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蛇与庄稼》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短文。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清蛇与庄稼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在教学中教师抓住重点在大屏幕上展播,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合作研究问题、汇总信息,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完成对问题的研究,形成共识或提出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3](p136)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的领悟到了雨的变化是从大到小,慢慢变化的。接着,教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让学生用“渐渐”说话。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呈现 限制思维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是语文的灵魂,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远大于直观事物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语言的依托下通过想象感悟文采,体会意境,它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目的,不是因图象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凭借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直觉、灵性,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悟文本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地用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直接呈现出来,一味地以画面、声音替代文本阅读,将直接导致学生对文字的解读能力的弱化,降低了学生造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缺失。

例如:三年级教材《五彩池》的教学。对于孩子,五彩池是向往的地方。虽然很多学生对五彩池通过电视、电影多少有所了解,但是对书中出现的色彩的变化,并没有亲身的体会。学生如何来感受五彩池的美呢?自然就是凭借着课文中对五彩池的描写,来感受其形色之美。学生根据

课文描述,在大脑里就会出现一副流动的图画:色彩如此的真切,形状如此的多变……还可以构思出书中并没有提及的颜色和形状。如果事先给孩子观看五彩池的画面,孩子的想象必定被框定于画面。多媒体的展示受到仪器的限制,它的色彩和场景并不一定达到传神的效果,如果你展现的五彩池还不如学生的想象,那么这样的展示有什么效果可言呢?但是,谁都知道孩子的想象是世界上最美的,无可比拟的,什么能轻视它呢?所以,我说扼杀孩子的想象是一种罪过。

<<鸟的天堂>>是巴金年轻时所写的一篇文章。那棵神奇的大榕树,曾带给我和学生许多的遐想,激发过我们无限的向往。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想象,我们非常想去看看那棵“美丽的南国的树’’,领略那百鸟争鸣的壮观场面。而去年听的用多媒体展示的这一节课,打破了我们通过文本构建的美好想象,觉得鸟的天堂不过如此。在这节课上,由于有了具体的画面,我看不到学生因文字的描述而产生的灵动想象,特别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课件表现不出这种意境,学生只知道是阳光照在榕树叶上一闪一闪的。这种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势,影响了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来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思维的多向性,多媒体以直观的画面代替了学生的想象,制约甚至剥夺学生想象的空间

(二)局限预设 课堂僵化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语文教学有规律可循,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又处在不断变化中,教学过程出现了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也会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而发生改变,甚至在课堂教学时可能因为某个学生的发问,教师临时改变策略,引入有关的知识讲解,或者是学生的问题激发了教师的灵感,让教师有更好的发挥,这种课堂上机动灵活掌握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但多媒体教学却缺乏这种灵活性。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按自己对教材内容的预设制作出来的。课件一旦制成,它演示的内容和演示的过程就被定型了,教师只能按照精心设计好的那些“滴水不漏”、“分秒不差”的“课件”步步为营、势如破竹地实施,又哪容得了学生做主?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原本设计得很好,准备先请学生在读课文后找出描写优美的段落起来读一读,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这几段文字。但在实际教学时没想到请到了一位偏不按老师的意图读课文的同学,他找了一段老师认为根本不重要的话,这下,老师是急坏了,想方设法准备把这位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上去,真是手忙脚乱。课堂上的生成被多媒体的预设左右,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学生的个性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

(三)不求实效 为用而用

多媒体教学走进校园之后,一堂堂推优课、公开课无不采用这种形式,学校及有关部门也热火朝天地推出多媒体课件比赛,这些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的教学不采用多媒体就落伍了。于是有些教师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造成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轰而上把“好看”当作最高标准的现象,只要界面好看就万事大吉,真正的课堂实效倒被放在了一边。有位教师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将《丹顶鹤的故事》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丹顶鹤的故事》与《斑羚飞渡》都涉及关爱生命这一相同的主题,但《斑羚飞渡》重在表现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而奏响的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赞歌;而一曲《丹顶鹤的故事》则表现了一位大学生为了挽救动物的生命的献身精神,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这种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了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晕头转向,不知这节课要学什么。

(四)花里胡哨 喧宾夺主

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可我们有一些老师制作课件,,盲目追求视听刺激,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文字大小、颜色选择不当;按钮奇形怪状,指向性不明;还有的课件中设计有活动的或翻转的图标,如光盘形图标、flash小动漫,它对理解无任何帮助,但它在转动时,很吸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

引学生,往往每隔几秒就无意识地看上一眼,分散注意力,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是一种典型的干扰。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多媒体

(一)避免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冲突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在阅读过程中唤起以往的情感体验,融入新的乃至突发的情感体验,从而完成对文本意境、形象、情感的再创造或再体验。而在多媒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则将文本中的景物、人物乃至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都一一呈现给学生。固然,学生是得到了直观的感受,但学生对人、物、景的印象都固定在了某个特定的人、物、景上,自身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就遭到了扼杀。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反对看电视、电影等视频而提倡多读书的原因,视频形象容易引发人的惰性,总在扼杀人的想象力,只有在文本的阅读中才能积极有效地拓展人的想象空间。

一位教师在执教公开课《九寨沟》中,学生还没有细细地朗读课文,教师就匆匆出示了九寨沟的山水画面。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学生根本不会再去作其他丰富的想象,哪里还有什么“一千个读者心中的九寨沟”?

(二)遵循有效性、整合性、个性化三原则,活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与好处,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切莫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遵循有效性、整合性、个性化三原则。

有效性原则: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听手段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刺激,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但这样的刺激一定要精选,要有实效性,针对性,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解决一定的问题,尽量是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信息、重点和难点,无关紧要的内容尽量不在课件中出现,不要追求课件形式上的完美,表面上的热闹,这样只会造成信息堵塞,以形式害内容。

整合性原则: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系统论的代表人物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6](p89)整合性原则就是要把多媒体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地分析该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要摆正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只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取得最佳效果。

个性原则:美学上有个着名的理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

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样,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别的,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期望之间也是有差别的,要承认这差别,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些差别。对随机性大的教学内容,应减少多媒体的使用,要与学生在共同感知的基础上共同得到答案,而不是用事先设计好的答案粗暴对待课堂反馈,这既是对学生课堂劳动的承认和尊重,也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三)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现在有许多老师认为一堂好课必须有多媒体,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非用多媒体不可,好像没有多媒体课件就不叫公开课、就赛不出水平。而且为了表现所谓的美感在课件中大量使用音乐,每点一次鼠标还发出一种刺耳的提醒声,在学生冥思一个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而不是影视欣赏。在一堂课里完成教学任务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那么如何做才恰当呢?

第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感悟。

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三幅图:月光下平静的大海、微波粼粼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同时配上钢琴曲《月光曲》中相应的乐章,让学生入情入境,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缩短时空限制。

纵观现今的语文教材,其中有不少反映过去甚至远古的作品,如《两小儿辩日》、《圆明园的毁灭》等;也有不少是反映异地风情的文章:如雨果的《船长》,再如没有海边生活体验的学生学习《烟台的海》;南方的学生学习《第一场雪》等。

语文学科的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学。可对于小学生而言,几十或上百上千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异地的风情不是教师一张嘴在讲台上就能说清楚的,更不要说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了。这时,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把当时当地的情形重现,一定能让学生鸦雀无声,潜然进入特定的环境中,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如我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掠夺、放火情景的影片剪辑,从而加深了学生与课文的情感共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更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哲理。

第三,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有老师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当学生从这些句里具体的字词中感受到天游峰的“险”与“陡”以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可老师总觉得学生读得还够味,于是,他又播放了一段反映天游峰险与陡的录像,再次让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利用多媒体,突破了读出天游峰的“险”与“陡”这一难点,十分有效地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真可谓恰到好处。

(四)注重学科特点,切勿“喧宾夺主”。

新课改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学科的整合,但是语文毕竟是语文,她有自己的特点。语文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师生双方要在课堂上研究语言媒体所传递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语言媒体本身。语文教学的最终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有老师在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滥竽充数》的动画片,花费了十几分钟时间,置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于不顾。 这种多媒体的使用完全脱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简直就是在滥用。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运用得当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大放异彩;运用不当则事与愿违。愿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特性,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利作用,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最佳整合。

结语

多媒体直观形象,汇集海量信息,寓教于乐,将它合理的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见闻,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但如果运用不当,直接呈现,局限预设,不求实效,为用而用,花里胡哨,就会限制学生思维,僵化课堂,喧宾夺主。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避免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冲突,遵循有效性、整合性、个性化三原则,活化课堂教学,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学科特点,切勿“喧宾夺主”。只有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有效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添光增彩。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呈现技巧(六)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将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合理运用,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老师们对多媒体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本文就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问题,从三方面展开探讨:一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二是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三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多媒体。

 

关键字: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运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小学生求知、表现欲、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模仿、有效注意时间短;对那些有趣、放松、快速、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生动形象、直观的变幻多样的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运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为儿童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它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信息海量,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展示出多媒体教学无于伦比的优势。

(一)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1] (p116)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培养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而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配备图片,恰恰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活,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以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给予体验之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如《鸟岛》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小岛上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世界”。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在教学《美丽的蝴蝶谷》一课,尽管文中对蝴蝶谷中的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不懂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样便无法从课文中获取知识。倘若我们利用多媒体把金光灿灿的蝴蝶或是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时,同学们会感到有趣,从而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海量信息,拓宽学生见闻。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少其它学科的知识。比如,《动物过冬》、《蟋蟀的住宅》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黄河象》、《琥珀》讲的是化石的形成;《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仿生学,《黄河是怎样变成的》讲的是环境的保护;《将相和》、《草船借箭》、《田忌赛马》讲的是历史故事。但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似懂非懂。这时,我们需要海量信息,丰富学生感知,拓宽学生生活见闻,更好地理解品味课文。

       如何丰富学生感知,拓宽学生生活见闻?实验心理学家日赤拉曾做过两个实验: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3.5%来自于嗅觉,1.5%来自于触觉,1%来自于味觉。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实验,实践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同时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运用多媒体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无限拓展时间和空间领域。通过多媒体的图象、声音和色彩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风采到古希腊、古埃及的文明;从地球、太阳系等宇宙的宏观世界到原子细胞的微观结构;从冈底斯山的火焰喷发到雄奇的尼加拉瓜瀑布;从热带雨林的绮丽风光到北国飞雪的银装素裹;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精湛的绘画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今中外的人、事、物、景尽收眼底。

(三)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将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阅读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种语文能力。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如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蛇与庄稼》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短文。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清蛇与庄稼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在教学中教师抓住重点在大屏幕上展播,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合作研究问题、汇总信息,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完成对问题的研究,形成共识或提出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3](p136)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的领悟到了雨的变化是从大到小,慢慢变化的。接着,教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让学生用“渐渐”说话。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呈现 限制思维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是语文的灵魂,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远大于直观事物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语言的依托下通过想象感悟文采,体会意境,它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目的,不是因图象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凭借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直觉、灵性,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悟文本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地用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直接呈现出来,一味地以画面、声音替代文本阅读,将直接导致学生对文字的解读能力的弱化,降低了学生造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缺失。

       例如:三年级教材《五彩池》的教学。对于孩子,五彩池是向往的地方。虽然很多学生对五彩池通过电视、电影多少有所了解,但是对书中出现的色彩的变化,并没有亲身的体会。学生如何来感受五彩池的美呢?自然就是凭借着课文中对五彩池的描写,来感受其形色之美。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在大脑里就会出现一副流动的图画:色彩如此的真切,形状如此的多变……还可以构思出书中并没有提及的颜色和形状。如果事先给孩子观看五彩池的画面,孩子的想象必定被框定于画面。多媒体的展示受到仪器的限制,它的色彩和场景并不一定达到传神的效果,如果你展现的五彩池还不如学生的想象,那么这样的展示有什么效果可言呢?但是,谁都知道孩子的想象是世界上最美的,无可比拟的,什么能轻视它呢?所以,我说扼杀孩子的想象是一种罪过。

        <<鸟的天堂>>是巴金年轻时所写的一篇文章。那棵神奇的大榕树,曾带给我和学生许多的遐想,激发过我们无限的向往。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想象,我们非常想去看看那棵“美丽的南国的树’’,领略那百鸟争鸣的壮观场面。而去年听的用多媒体展示的这一节课,打破了我们通过文本构建的美好想象,觉得鸟的天堂不过如此。在这节课上,由于有了具体的画面,我看不到学生因文字的描述而产生的灵动想象,特别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课件表现不出这种意境,学生只知道是阳光照在榕树叶上一闪一闪的。这种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势,影响了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来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思维的多向性,多媒体以直观的画面代替了学生的想象,制约甚至剥夺学生想象的空间

(二)局限预设  课堂僵化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语文教学有规律可循,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又处在不断变化中,教学过程出现了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也会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而发生改变,甚至在课堂教学时可能因为某个学生的发问,教师临时改变策略,引入有关的知识讲解,或者是学生的问题激发了教师的灵感,让教师有更好的发挥,这种课堂上机动灵活掌握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但多媒体教学却缺乏这种灵活性。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按自己对教材内容的预设制作出来的。课件一旦制成,它演示的内容和演示的过程就被定型了,教师只能按照精心设计好的那些“滴水不漏”、“分秒不差”的“课件”步步为营、势如破竹地实施,又哪容得了学生做主?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原本设计得很好,准备先请学生在读课文后找出描写优美的段落起来读一读,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这几段文字。但在实际教学时没想到请到了一位偏不按老师的意图读课文的同学,他找了一段老师认为根本不重要的话,这下,老师是急坏了,想方设法准备把这位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上去,真是手忙脚乱。课堂上的生成被多媒体的预设左右,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学生的个性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

(三)不求实效 为用而用

        多媒体教学走进校园之后,一堂堂推优课、公开课无不采用这种形式,学校及有关部门也热火朝天地推出多媒体课件比赛,这些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的教学不采用多媒体就落伍了。于是有些教师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造成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轰而上把“好看”当作最高标准的现象,只要界面好看就万事大吉,真正的课堂实效倒被放在了一边。有位教师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将《丹顶鹤的故事》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丹顶鹤的故事》与《斑羚飞渡》都涉及关爱生命这一相同的主题,但《斑羚飞渡》重在表现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而奏响的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赞歌;而一曲《丹顶鹤的故事》则表现了一位大学生为了挽救动物的生命的献身精神,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这种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了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晕头转向,不知这节课要学什么。

(四)花里胡哨  喧宾夺主

        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可我们有一些老师制作课件,,盲目追求视听刺激,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文字大小、颜色选择不当;按钮奇形怪状,指向性不明;还有的课件中设计有活动的或翻转的图标,如光盘形图标、flash小动漫,它对理解无任何帮助,但它在转动时,很吸引学生,往往每隔几秒就无意识地看上一眼,分散注意力,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是一种典型的干扰。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多媒体

(一)避免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冲突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在阅读过程中唤起以往的情感体验,融入新的乃至突发的情感体验,从而完成对文本意境、形象、情感的再创造或再体验。而在多媒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则将文本中的景物、人物乃至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都一一呈现给学生。固然,学生是得到了直观的感受,但学生对人、物、景的印象都固定在了某个特定的人、物、景上,自身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就遭到了扼杀。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反对看电视、电影等视频而提倡多读书的原因,视频形象容易引发人的惰性,总在扼杀人的想象力,只有在文本的阅读中才能积极有效地拓展人的想象空间。

       一位教师在执教公开课《九寨沟》中,学生还没有细细地朗读课文,教师就匆匆出示了九寨沟的山水画面。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学生根本不会再去作其他丰富的想象,哪里还有什么“一千个读者心中的九寨沟”?

(二)遵循有效性、整合性、个性化三原则,活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与好处,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切莫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遵循有效性、整合性、个性化三原则。

       有效性原则: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听手段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刺激,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但这样的刺激一定要精选,要有实效性,针对性,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解决一定的问题,尽量是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信息、重点和难点,无关紧要的内容尽量不在课件中出现,不要追求课件形式上的完美,表面上的热闹,这样只会造成信息堵塞,以形式害内容。

       整合性原则: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系统论的代表人物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6](p89)整合性原则就是要把多媒体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地分析该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要摆正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只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取得最佳效果。

个性原则: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样,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别的,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期望之间也是有差别的,要承认这差别,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些差别。对随机性大的教学内容,应减少多媒体的使用,要与学生在共同感知的基础上共同得到答案,而不是用事先设计好的答案粗暴对待课堂反馈,这既是对学生课堂劳动的承认和尊重,也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三)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现在有许多老师认为一堂好课必须有多媒体,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非用多媒体不可,好像没有多媒体课件就不叫公开课、就赛不出水平。而且为了表现所谓的美感在课件中大量使用音乐,每点一次鼠标还发出一种刺耳的提醒声,在学生冥思一个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而不是影视欣赏。在一堂课里完成教学任务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那么如何做才恰当呢?

第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感悟。

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三幅图:月光下平静的大海、微波粼粼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同时配上钢琴曲《月光曲》中相应的乐章,让学生入情入境,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缩短时空限制。

       纵观现今的语文教材,其中有不少反映过去甚至远古的作品,如《两小儿辩日》、《圆明园的毁灭》等;也有不少是反映异地风情的文章:如雨果的《船长》,再如没有海边生活体验的学生学习《烟台的海》;南方的学生学习《第一场雪》等。

       语文学科的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学。可对于小学生而言,几十或上百上千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异地的风情不是教师一张嘴在讲台上就能说清楚的,更不要说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了。这时,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把当时当地的情形重现,一定能让学生鸦雀无声,潜然进入特定的环境中,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如我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掠夺、放火情景的影片剪辑,从而加深了学生与课文的情感共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更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哲理。

第三,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有老师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当学生从这些句里具体的字词中感受到天游峰的“险”与“陡”以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可老师总觉得学生读得还够味,于是,他又播放了一段反映天游峰险与陡的录像,再次让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利用多媒体,突破了读出天游峰的“险”与“陡”这一难点,十分有效地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真可谓恰到好处。

(四)注重学科特点,切勿“喧宾夺主”。

       新课改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学科的整合,但是语文毕竟是语文,她有自己的特点。语文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师生双方要在课堂上研究语言媒体所传递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语言媒体本身。语文教学的最终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有老师在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滥竽充数》的动画片,花费了十几分钟时间,置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于不顾。 这种多媒体的使用完全脱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简直就是在滥用。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运用得当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大放异彩;运用不当则事与愿违。愿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特性,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利作用,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最佳整合。

结语

        多媒体直观形象,汇集海量信息,寓教于乐,将它合理的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见闻,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但如果运用不当,直接呈现,局限预设,不求实效,为用而用,花里胡哨,就会限制学生思维,僵化课堂,喧宾夺主。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避免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冲突,遵循有效性、整合性、个性化三原则,活化课堂教学,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学科特点,切勿“喧宾夺主”。只有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有效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添光增彩。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高考加油短句干净
  • 高考励志语录短句干净
  • 高考最近很火的励志句子
  • 2024年高考冲刺口号句子
  • 经典鼓励高考祝福语文案
  • 适合发朋友圈的高考文案说说
  • 2024年关于高考的朋友圈文案精选
  • 2024年最新高考冲刺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