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源 > 高考信息 >

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2    阅读:

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一)
2014年广东省高考数学(理科)考试大纲解读

2014年广东省高考数学(理科)考试大纲解读

目录

Ⅰ.命题的指导思想 ................................................................................................................................ 2

Ⅱ.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 2

一、考核的目标与要求 .................................................................................................................. 2

1. 知识的总体要求 ............................................................................................................... 2

2. 能力的要求 ....................................................................................................................... 2

3.个性品质要求 ..................................................................................................................... 4

4.考查要求 ............................................................................................................................. 4

二、考试的范围与要求 .................................................................................................................. 5

(一)必考的内容与要求 ..................................................................................................... 5

1.集合 ........................................................................................................................... 5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6

3.立体几何初步 ............................................................................................................. 7

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 8

5.算法初步 ..................................................................................................................... 9

6.统计 ........................................................................................................................... 9

7.概率 ........................................................................................................................... 9

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 10

9.平面向量 ................................................................................................................... 11

10.三角恒等变换 ....................................................................................................... 11

11.解三角形 ................................................................................................................. 12

12.数列 ......................................................................................................................... 12

13.不等式 ..................................................................................................................... 12

14.常用逻辑用语 ....................................................................................................... 13

15.圆锥曲线与方程 ..................................................................................................... 13

16.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14

17.导数及其应用 ......................................................................................................... 14

18.推理与证明 ........................................................................................................... 15

19.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 16

20.计数原理 ................................................................................................................. 16

21.概率统计 ................................................................................................................. 17

(二)指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17

(三)自由选考内容与要求................................................................................................ 18

Ⅲ考试形式 ............................................................................................................................................ 19

Ⅳ试卷结构 ............................................................................................................................................ 19

一、题型结构和赋分 .................................................................................................................... 19

二、必做题和选做题 .................................................................................................................... 19

Ⅴ.难度比例 .......................................................................................................................................... 19

Ⅰ.命题的指导思想

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适当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察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Ⅱ.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的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的总体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以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理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之所见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 能力的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

(1)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2)空间想象能力

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解释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像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 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3)推理论证能力

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及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和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输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运算。

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学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

断。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

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究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越强。

3.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美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4.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个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察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的考查,反应考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察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与样的相互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运算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名提示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的设计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是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究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二、考试的范围与要求

(一)必考的内容与要求

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二)
2014年广东省高考数学(理科)考试大纲的说明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理科)考试大纲的说明

Ⅰ.命题的指导思想

(注:红色的表示在2013的基础上要去掉,绿色的表示在2013的基

础上要添加)

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适当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察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Ⅱ.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的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的总体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指定选考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以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

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理解等。 (2)理解

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

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 能力的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

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解释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像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说明:(1)(2)交换了位置,现改了

(3)推理论证能力

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运算。

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

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究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高。

3.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4.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察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应考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察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

言的相互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运算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究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4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必考内容与要求【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

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 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函数

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⑤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①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 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3)对数函数【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

① 理解对数的概念以及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 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④ 了解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互为反函数(a0,且a1)

(4)幂函数

①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1123② 结合函数yx,yx,yx,y,yx2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x

(5)函数与方程

①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② 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① 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

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三)
2014年广东省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2014年广东省高考数学(理科)考试大纲解读

目录

Ⅰ.命题的指导思想 ................................................................................................................................ 2

Ⅱ.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 2

一、考核的目标与要求 .................................................................................................................. 2

1. 知识的总体要求 ............................................................................................................... 2

2. 能力的要求 ....................................................................................................................... 2

3.个性品质要求 ..................................................................................................................... 4

4.考查要求 ............................................................................................................................. 4

二、考试的范围与要求 .................................................................................................................. 5

(一)必考的内容与要求 ..................................................................................................... 5

1.集合 ........................................................................................................................... 5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6

3.立体几何初步 ............................................................................................................. 7

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 8

5.算法初步 ..................................................................................................................... 9

6.统计 ........................................................................................................................... 9

7.概率 ........................................................................................................................... 9

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 10

9.平面向量 ................................................................................................................... 11

10.三角恒等变换 ....................................................................................................... 11

11.解三角形 ................................................................................................................. 12

12.数列 ......................................................................................................................... 12

13.不等式 ..................................................................................................................... 12

14.常用逻辑用语 ....................................................................................................... 13

15.圆锥曲线与方程 ..................................................................................................... 13

16.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14

17.导数及其应用 ......................................................................................................... 14

18.推理与证明 ........................................................................................................... 15

19.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人 ..................................................................................... 16

20.计数原理 ................................................................................................................. 16

21.概率统计 ................................................................................................................. 17

(二)指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17

(三)自由选考内容与要求................................................................................................ 18

Ⅲ考试形式 ............................................................................................................................................ 19

Ⅳ试卷结构 ............................................................................................................................................ 19

一、题型结构和赋分 .................................................................................................................... 19

二、必做题和选做题 .................................................................................................................... 19

Ⅴ.难度比例 .......................................................................................................................................... 19

Ⅰ.命题的指导思想

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适当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察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Ⅱ.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的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的总体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以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理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之所见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 能力的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2)空间想象能力

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解释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像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 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3)推理论证能力

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及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和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输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运算。

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学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

断。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

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究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越强。

3.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美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4.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个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察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的考查,反应考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

对能力的考察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与样的相互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运算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名提示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的设计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是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究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二、考试的范围与要求

(一)必考的内容与要求

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四)
2014广东高考理科数学分析及历年知识点对比

2014广东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分析

纵观2014 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我们发现高考试题整体的结构没有大的变化,知识点和往年有些出入,另外对知识的考查今年更灵活。总之,今年广东理科数学是考点变化比例加大,上手易高分难。

一、总体趋势变化较大:思路灵活、运算量上升

从总体情况看,试卷结构没有变化(8+6+6),但题目没有 13 年基础。选择、填空题中考查了去年没有涉及的空间向量和解三角形,而且其中中档题的比例也加大了。解答题中,考察内容除最后一题外,基本不变。前三道难度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后三道解答题的思路不是很常规,计算量较大,且与去年不同的是,最后一道大题的求解并不需要导数。 二、试卷难度上升

从整张试卷看,相较 2013 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而言,整体难度上升不少。试题中中高档题目比例增大,且对计算的要求非常高,要求考生具备极强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运算。尤其是后面三道大题,难度增加颇大。 三、考点分析:中档题比例增加

以下表格是对广东省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考点的统计:

题号 考点 难度 题号 考点 难度 1 集合 低 16 (1)三角函数求值 低 2 复数 低 (2)三角公式 中 3 线性规划 中

【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

17 (1)频数、频率 低 4 圆锥曲线 中 (2)直方图 低 5 空间向量 低 (3)概率 低 6 概率统计 低 18 (1)线面垂直 低 7 立体几何 低 (2)二面角 中 8 集合创新题 中 19 (1)数列基本概念 中 9 绝对值不等式 低 (2)数列通项公式 中

11 概率 中

20 (1)圆锥曲线方程 低 12 解三角形中 (2)圆锥曲线切线 难 13 等比数列中 21 (1)函数的定义域 中 14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中 (2)函数的单调性 难 15 平面几何低 (3)函数综合 难

从上表可以看出,1—18 题中,中档题的比例增加,而且考查了去年未涉及到的空间向量及解三角形。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时,知识点必须悉数复习到位,不能有所遗漏。

以下对后三大题逐题点评:第 19 题:和去年考察内容一样,均为数列知识,但思路不太相同。从第一问开始,思路灵活。以往是从数列第一项往后推出其他项,但本题需要反过来先求第三项,然后是第二项和第一项。第二问用数学归纳法可以做出,算是中档题。第 20 题:第一问求解椭圆方程,是常规问题,比较简单,可以轻松拿下。但第二问计算量非常大,超出学生心理预期。第 21 题:考察函数的性质,但函数形式较为复杂,计算量也较大。而且今年考查的是用复合函数单调性来求解,不像往常一样用导数求解单调性。

第1宗最:平常之中不平淡-------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每每到了选择题的第8题,多少同学被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自定义题目“,杀的考生风中凌乱!还记得去年那个丧心病狂的的第8题吗?~_~很多同学反映,压根看不懂它在说什么好嘛?如果你尝试用一下特殊值法,

第2宗最:入手容易高分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数列】近年来,数列的难度逐渐降低,多数时候考察等比数列。 不错,填空题第13题,这次出现了数学中的“百搭王”——对数!对数! 而第19题:可以说和去年的数列题几乎如出一辙!竟然是用公式法啊!是不是有一种即将走向人生巅峰的感觉!

第3宗最:入手容易高分难-------防火防“导”防“轨”蜜

【导---导函数】导数必定是用来压轴的,这次的导数考察的是无理式求导,还要换元哦。

第一小问:运算量比较大,很容易第一问的定义域就算错了哦

第二小问:单调性,需要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进行求解,封死了很多考生“不会做,偷用结论的后路”

【轨---轨迹方程】圆锥曲线考法传统,可以说不算难题,只是很多人没想到,2问都考察轨迹

第一问:轨迹求法,属于送分题

第二问:再求轨迹方程,虽然考查形式和以前比较有所变化,但考点仍然是动点问题。

如果你想要数学碉堡=运算技巧+隐形公式,即椭圆的切线方程: 历年高考知识点对比

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五)
2014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说明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广东卷) 【高考考纲】数学

Ⅰ.命题指导思想

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适当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察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Ⅱ.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不使用计算

器。

Ⅲ.试卷结构

一、题型结构和赋分

全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空,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必须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各题型赋分如下:

选择题满分分,每题分,共题;; 填空题满分分,每题分,其中必做题题,选做题题(每位考生选做题)解答题满分分,共题.

二、必做题和选做题

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考查必考内容,选做题考查选考内容;选做题为填空题,考生在试卷给出的两道选做题中选择其中一道作答(两道全答的只计算前一题得分)。

Ⅳ.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 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以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之所见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2. 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解释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像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 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及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和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输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运算。

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学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生活背

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究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越强。

3.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美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4.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个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察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的考查,反应考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察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与样的相互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运算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名提示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的设计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是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究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

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命题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4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试题使用于使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必考内容与要求

1.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 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函数

①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 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

法)表示函数。

③ 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 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以及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

偶性的含义。

⑤ 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①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 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3)对数函数

①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以及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 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④ 了解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互为反函数(a0,a1)

(4)幂函数

①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1② 结合函数yx,yx,yx,y,yx2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x231

(5)函数与方程

①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② 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① 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棱柱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个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② 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改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改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六)
2015年广东省数学高考考试大纲

  2014年高考已经圆满结束了,2015届的考生也陆陆续续的回学校上课,为明年的高考冲刺。但很多人会觉得很困惑,从高一到高二,我们学了那么多的知识,现在高三该从哪里开始复习呢?小编告诉大家,高考的复习必需有计划的复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而根据历年的经验,小编预测2015年的高考大纲将会和2014年的大纲相差不远,各位广东考生可将参考下面的数学考纲,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2014广东(文、理)数学高考大纲.rar

>>>2015广东高考大纲<<<

广东高考数学大纲分析(七)
2015广东高考大纲(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高考大纲)

  2015年高考复习开始了,为了同学们更高效的复习,中国招生考试网汇总了2015年广东高考大纲,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015广东高考大纲
  2015年广东省数学高考考试大纲
  2015年广东省语文高考考试大纲
2015年广东省英语高考考试大纲
 2015年广东省理综高考考试大纲
 2015年广东省文综高考考试大纲
                                   持续更新中......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高考加油短句干净
  • 高考励志语录短句干净
  • 高考最近很火的励志句子
  • 2024年高考冲刺口号句子
  • 经典鼓励高考祝福语文案
  • 适合发朋友圈的高考文案说说
  • 2024年关于高考的朋友圈文案精选
  • 2024年最新高考冲刺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