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源 > 高考信息 >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3    阅读: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一)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人民版)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即将展开,为了方便同学们的复习,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人民版),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一般都是有很大的预测作用的,同学们应该认真对待,欢迎广大师生下载使用!更多2016高考一轮复习资料,请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人民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统一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下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必考模块综合检测 下载
中国招生考试网整理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二)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二)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西周时,人们的观念是‘庶人不议(政)’。西周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此变化

A.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体现 B.反映了教育对象平民化

C.说明新社会秩序已建立 D.是法家适时变革的体现

解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引起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针对社会的发展和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形成了“处士横议”的百家争鸣局面,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D两项虽与百家争鸣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具体原因,所以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秩序已崩溃,而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 答案:A

2.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中指出:“孔子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梁启超认为儒学的本质是

A.强化封建等级制度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突出君主专制观念 D.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解析:依据题干的信息“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可知,梁启超强调的不是等级制度,排除A项;最容易错选的是C项,认为“归结于君权”就是突出君主专制,而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突出的是封建专制统治,而不是简单的君主专制观念的问题;“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

3.春秋战国时“多家学派的思想都主张回到过去,唯独××家的思想则主张面对未来,并力主用鲜血来实现”。下列图片中属于“××家”代表人物的是

A B C D

解析:法家主张通过严刑峻法和暴力手段来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这是适应当时形势的新政治主张,也是要“用鲜血来实现”的设想,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A、B两项是儒家的代表,儒家思想主体上是要恢复西周时代的礼制,墨家虽代表了小生产者和下层人民的利益,但不利于当时国家走向统一的未来,所以他们都主张回到过去。

答案:D

4.司马迁说,“(曹)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曹)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材料表明当时

A.曹参是一位无作为的相国 B.曹参的思想缺乏进取精神

C.道家思想适应了社会需要 D.儒家思想失去了统治地位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曹参作为相国,其主张清静的思想合乎了道家思想,并在百姓遭受秦朝残酷暴政后让百姓休养生息,百姓都说他的政策好,所以材料主要说明了汉初采取道家思想适应了社会需要,符合题意的是C项;A、B两项错误,材料不是在说明曹参无作为或缺乏进取精神,而是赞扬他能以“无为”让民“休息”;D项错误,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才开始确立统治地位,在此之前没有取得过统治地位,所以不能说失去了统治地位。

答案:C

5.“本质上是无神论的孔子的理性主义,(汉代)已经为虚伪的宗教信仰和迷信所冲淡。”下列主张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A.“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 D.“发明本心”

解析:据材料中的“虚伪的宗教信仰和迷信”,可知汉代的儒学具有了神学观,而能体现此观点的是“天人感应”;A项虽是汉代的主张,但不体现神学观;C项是宋代理学的观点,具有唯物性;D项是明代的心学,虽是主观唯心的,但不体现神学性。故选B项。

答案:B

6.刘禹锡认为:“犹水火异气,成味也同德,轮辕异象,致远也同功。然则儒以中道御群众,罕言性命,故世衰而寝息。佛以大悲救诸苦,广启因业,故劫浊而益尊。”在此,刘禹锡认为

A.佛教是儒学的必要补充 B.儒学与佛教大同小异

C.佛教与儒学的功能相同 D.儒学是佛教世俗化的表现

解析:刘禹锡提到的“儒以中道御群众,罕言性命,故世衰而寝息。佛以大悲救诸苦,广启因业,故劫浊而益尊”,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佛教和儒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儒学与佛教属于不同领域,不可能大同小异,也不可能有相同的功能,排除B、C两项;儒学也不是佛教世俗化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A

7.有人评价宋代新儒学时说:“在这个新的儒家学说建立的过程中,学者们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明显增长了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下列主张中能够说明材料现象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 D.“知行合一”

解析:宋代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深刻探究万物的本原而掌握其中的“理”。这种思想的目的在于让人们通过探究自然现象去探讨社会的伦理,所以激发了学者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材料中的“自然现象”;C、D两项是心学主张,反映主观唯心思想,所以错误。

答案:B

8.下表是《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董家遵)中宋代至明清时期“节(夫死不改嫁)烈(以死守节)

A.宋以后妇女的思想开放 B.明清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D.明清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解析:守节的妇女在明清时期明显增多,这与宋以后的理学,特别是明朝后理学地位的上升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能说明社会风气问题。

答案:C

9.王阳明说,“德有本而学有要,不以其本,而泛焉以从事……终亦流荡失宗,劳而无得。……是故君子之学唯求得其心,虽至于位天地得万物,末得出于吾心者也”。由此可见,王阳明

A.强调了正心是正德的根本 B.关注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

C.重申了“格物致知”理念 D.鼓励求知者要勇于“下问”

解析:材料中王阳明认为世间万物的根本在于“人心”,如果不求“本心”而求“外物”,就失去了根本性,最终无所得,所以“德”的根本在于“唯求得其心”,也就是强调了正心是正德的根本,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无关,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答案:A

10.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解析:无论是先秦时孔子的“仁”和“克己复礼”,还是汉代董仲舒的“大一统”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都体现了对于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愿望,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先秦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更没有被尊崇;C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这是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后新增加的内容;D项错误,孔子时代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不能说融合。

答案:B

11.李贽在《题孔子像》中说:“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圣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这反映出李贽对待儒学的态度是

A.否定孔子思想的权威性 B.肯定儒家学说的教育性

C.辩证看待儒学的阶段性 D.理性思考儒学的功利性

解析:从材料中的“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可知,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即具有权威性;再从“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可知,李贽否定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正确答案是A项。

答案:A

12.顾炎武说:“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具有

A.勇于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 B.批判理学虚伪的革新精神

C.积极进取的社会责任意识 D.揭露封建专制的无畏精神

解析:材料反映了两人为天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这是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仅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3.《后汉书·贾逵传》中记载:“建初元年(公元76年)诏逵入讲白虎观……诸生高才二十人,教以《左氏》,与简、纸经书各一通。”下列对此记载解释正确的是

A.东汉贾逵是“纸”的最早发明者 B.材料中的“纸”是“帛”的别称

C.东汉初已使用能用于书写的“纸” D.材料中的“纸”是东汉时蔡伦改进的

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D项的时间与材料信息不符;“素”是书写用的丝绸,可与“帛”同称;“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材料中的“纸经”说明当时已有用纸书写的书籍,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

答案:C

14.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

A.文化市场是开放而有序的 B.盗印古人书籍风气猖狂

C.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 D.雕版印刷书籍只在民间

解析:盗印他人书籍,不能说明市场有序,也不能证明社会上盗印成风,故A、B两项错误;材料虽反映的是民间的雕版印刷书籍,但不能因此说明“只在民间”,所以D项也不正确;书籍在市场上出售,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说明了雕版印刷技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故C项正确。

答案:C

15.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一记载

A.可以证实唐朝时期火药应用于军事 B.可以作为研究火药攻城的史料

C.说明火药的发明是在唐朝时期 D.说明10世纪中国已结束冷兵器时代

解析:文献不能直接作为历史研究的证据,只能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火药发明于唐朝,唐朝时火药应用的范围和技术还未达到结束冷兵器时代的程度,C、D两项均不正确。答案选B项。

答案:B

16.宋代史尧弼在《策问》中说:“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①宋代最早发明火药并用于军事 ②宋代指南针的实用技术大为提高 ③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 ④宋代书画、诗词和京剧等多种艺术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中的“跨绝百代”是指宋代的文化成就卓越。①始于唐代,④中的京剧形成于清代,皆不符合时间要求,应排除;虽然指南针不是宋代发明的,但指南针的实用技术却是在宋代得到大发展的,且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所以②③能证明材料中的观点。

答案:B

17.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通过实地观测,于1280年编订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A.重实验 B.重理论 C.重农业 D.重实用

解析: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都非常注重农业生产,大多数科技著作注重的是实用。A项“重实验”和B项“重理论”是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C项“重农业”过于片面。故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D

18.“此著作不仅对中国传统农业经验进行了总结,也对新传入的西方科技进行了借鉴和运用。”材料中的“著作”是

A B C D

解析:据材料中的“新传入的西方科技”,可知此著作属于“西学东渐”开始的明代,而选项中只有《农政全书》属于明代的著作,所以答案是D项。

答案:D

19.《论语·阳货》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史记·屈原列传》载:“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两部著作评论的是

A.《离骚》 B.《春秋》 C.《诗经》 D.《孟子》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诗”“国风”“小雅”等,不难看出材料评论的是《诗经》,故正确答案是C项。其他选项都是干扰选项,应排除。

答案:C

20.南宋诗人陆游在《历代诗馀》中评论某宋代词人时说:“公非不能歌,但豪放……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下列词句中属于此词人作品风格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豪放”“天风海雨”,可知该词人的作品风格为豪放派,而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故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

21.鲁迅先生曾对明清一部小说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评价:“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他评价的小说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解析: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欣赏的情趣不同,所得见解也就不同。经学家是阐释、注解、研究与宣传儒家经书的学者,所以看到的是《易经》;道学家多是处事迂腐、拘泥于礼法之人,所以看到的是乱七八糟的男女关系;才子多是自诩风流倜傥的人,所以看到的是才子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革命家看到的是排斥满族;流言家是喜欢制造流言蜚语的人,所以看到的是宫闱秘事。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革命家看见排满”,由此可以排除B、C、D三项。A项《红楼梦》切合了封建社会衰落的历史,故正确答案是A项。

答案:A

22.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在评论某一书体时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据材料信息可知,他所评论的是

A B C D

解析:在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次序中,隶书之后是楷书,且材料中的“变隶书之波画”和存隶书“之横直”也说明他评论的书体以“横直”为特征,符合此书体特征的只有楷书,故B项正确;A项为小篆体;C项为行书;D项为草书。

答案:B

23.“以字画寄趣”是清代画家的风格之一。如清代八大山人的《孤禽图》,画中孤鸟“白眼向人”之状表达了作者“睥睨社会尘垢的心境”。由此可知他的绘画艺术

A.意在“借物抒情” B.旨在“以形写神”

C.追求“神形具备” D.体现了“得意忘形”

解析:画中孤鸟“白眼向人”意在表达作者的“心境”,所以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主要是“借物抒情”;“神形具备”与材料中的《孤禽图》不符,《孤禽图》中的鸟并不追求形上的真实;“以形写神”主要是指在人物画中要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所以不符合材料中花鸟画的题意;“得意忘形”指不追求物的形真,而是通过意来传神,所以其重点在“神”而非“情”,这不能体现孤鸟“白眼向人”的“情”。

答案:A

24.《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都是冯梦龙的名篇。前者中的杜十娘欲将自身幸福托付给“衣冠子弟(高门富户之人)”,但最终因被抛弃而投河自尽;后者中的莘瑶琴以“花魁娘子”的身份下嫁给了“市井小民”卖油郎,最终过上了幸福生活。此一悲一喜的结局反映了当时

A.“衣冠子弟”都非常缺乏社会道德 B.传统婚姻观念中的金钱观非常盛行

C.市民阶层兴起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 D.“市井小民”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

解析:材料中杜十娘欲将自身幸福托付给“衣冠子弟”是传统“才子佳人”的婚姻价值观,但在此观念下她却落得被抛弃而死的悲剧;而莘瑶琴虽是“佳人”,下嫁给了无才无财的“市井小民”,却获得了幸福。这体现了对传统“才子佳人”“门当户对”婚姻价值观的否定和对市民婚姻价值观的肯定,也体现了市民阶层兴起后对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冲击。

答案:C

25.清代“京剧剧目取材广泛,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小说话本”。这说明京剧

A.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精华 B.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C.适应世俗文化的发展趋向 D.因受人们喜爱而日渐流行

解析:材料中的“杂剧、传奇、小说话本”都是市民文学的体现,而京剧剧目多取材于此,说明京剧也适应了市民的文化艺术追求,也就是“世俗文化的发展趋向”。

答案: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三)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一

1、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 )

A、战略防御的序幕

B、战略转移的序幕

C、战略进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的序幕

答案:C

2、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和森

D、杨匏安

答案:B

3、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商讨和平建国方针的( )

A、重庆谈判

B、西安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答案:A

4、1930年1月,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 )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答案:B

5、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 )

A、和平、民主、团结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D、将革命进行到底

答案:A

6、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答案:B

7、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D、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A

8、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 )

A、合作社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

9、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答案:A

10、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D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是( )

A、护法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五卅运动

答案:D

12、领导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是( )

A、周恩来

B、瞿秋白

C、贺龙

D、朱德

答案:A

13、1911年夏,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爆发的民众运动是( )

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保路运动

D、立宪运动

答案:C

14、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1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答案:B

16、1946年2月,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破坏“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制造了( )

A、下关惨案

B、较场口惨案

C、李闻惨案

D、五卅惨案

答案:B

17、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18、1925年至1926年间,中国工人坚持16个月之久的罢工斗争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罢工

答案:D

19、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 )

A、“三讲”教育的要求

B、“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C

20、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军事和组织问题

B、思想和作风问题

C、政治和军事问题

D、筹款和征兵问题

答案:A

2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答案:D

22、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是( )

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C

23、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工人运动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答案:C

24、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文学革命论》

D、《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答案:A

25、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是( )

A、邓小平

B、刘伯承

C、陈毅

D、粟裕

答案:A

26、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2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封建性

B、对外国的依赖性

C、管理的腐朽性

D、封建统治者不支持

答案:B

28、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的(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答案:D

29、1928年底,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

A、张作霖

B、张学良

C、阎锡山

D、杨虎城

答案:B

3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答案:B

驾驶员之家 /chexing/c3.html C3驾驶证能开什么车

31、1935年,北平学生举行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三○运动

答案:B

32、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的方针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C、“团结—批评—团结”

D、“思想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

答案:B

33、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由比较积极地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的标志是()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D、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C

34、中共十三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B、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答案:A

35、1971年10月,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恢复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

C、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D、实现了中法关系正常化

答案:A

36、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最先开始的是(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济南战役

答案:B

37、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了()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答案:C

38、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答案:B

39、“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B、日军进攻宛平县城

C、日本制造华北“自治”运动,加紧侵略华北

D、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

答案:C

40、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答案:D

41、1967年,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做法进行的抗争被诬称为()

A、'一月风暴'

B、'反攻倒算'

C、'右倾翻案'

D、'二月逆流'

答案:D

4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是( )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四)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十七、必考模块综合检测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七)

必考模块综合检测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出武王分封

A.主体是先代帝王的后人 B.加速了宗法制的衰落

C.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解析:材料说明分封的对象是先代帝王的后人,但不能理解为其主体就是先代帝王的后人,根据所学知识,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分封,排除A项;分封制度体现的是宗法制,排除B项;分封制与C项无关;从分封的目的来看,对异姓、先代帝王后人分封,是拉拢这些势力的手段,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故选D项。 答案:D

2.《晋书》记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既不多,由是稍贵。安帝元兴中,桓玄辅政,立议欲废钱用谷帛。这表明东晋时期

A.缺乏制造货币的材料 B.对货币的管制松弛

C.江南经济发展较迅速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解析:材料表明东晋一是货币混乱,二是货币量小,三是有人主张废除货币,这些说明了东晋时期,货币流通领域十分混乱,政局一直不稳,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A项;C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

答案:B

3.(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服用貂裘。这实质上反映出明朝政府

A.对商人的着装严格限制 B.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C.对商人经营范围的限制 D.注重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材料表明是对商人穿着的限制,因此排除A项;材料本身没有体现B、C两项的意思;严格限制商人穿着,其目的是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以维护小农经济,故选D项。 答案:D

4.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两人的共同主张不包括 ...

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讽讥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学 D.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宋明理学

解析:材料“徒讲义理”是宋明理学的特征,八股取士和明朝理学都具有“不顾郡邑之利大害”“误人家国”的这种恶劣影响。A、B、D三项都体现了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符合材料意思,因此被排除。题干中无C项信息,故选C项。

答案:C

5.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以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元帝时国势衰弱,匈奴兵犯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昭君被迫出塞和亲,行至汉匈交界的黑江,投江自杀。这说明

A.文学艺术一定程度体现社会思想

B.元曲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元曲的兴起促进了封建社会瓦解

解析:材料展现的是王昭君宁可自杀也不肯到匈奴和亲的故事,这与基本史实不符。作者此举反映了作者以及社会对元朝的种族等级统治的反抗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意思。

答案:A

6.近代有人说:“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伊古以来,盛衰治乱之机总此矣。况今日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议院……议院兴而民志合,民气强耳。”这一思想应该出自

A.清末维新派 B.近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C.明末清初思想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有“天生民而立之君”“立议院”“议院兴而民志合”,说明此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是维新思想,故A项正确。

答案:A

7.近代某一宣言指出:“革命战争之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三民主义拥护国家及人民之利益,故必集中革命之势力于三民主义之下。推倒军阀,与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这一宣言发表后的革命战争

A.彻底结束了军阀的混战局面 B.推动了中国民族革命的进程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D.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解析:从材料“推倒军阀,与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可以得出这次革命应该是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因此A、C两项表述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是蒋、汪和中共内部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北伐战争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答案选B项。

答案:B

8.“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不同于以前的是,这次既同步又碰撞带来了较长时期的复杂关系。”这段评述是针对

A.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 B.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D.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

解析:由材料“专注于文化批判始” “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可知材料所评价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故C项正确。

答案:C

9.1935年11月3日,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对法币政策实施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的现代化 B.标志着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加快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D.证明了资产阶级有能力治国

解析:材料表明的是法币政策,这一政策统一了中国币制,实现了国家对金融货币的统一管理,打破了先前货币市场的紊乱状况,所以推动了本国经济及对外结算事业的独立发展,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现代化,故A项正确,排除C项。B、D两项认识错误。

答案:A

10.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宋庆龄的电报说:“庆龄先生: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中共邀请宋庆龄是为了

A.帮助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志 B.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解题关键首先是时间“1949年1月”,此时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部队基本被消灭。“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表明A项表述不准确;新中国即将建立,宋庆龄是民主党派的优秀代表,故答案是B项;C项在1956年出现;D项是1952年制定的。

答案:B

11.尼克松政府考虑到第二十五届联大的表决,明摆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因而伙同日本佐藤政府向第二十六届联大提出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但也“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美日意在

A.推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结束中美两国互相敌视状态

C.促进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制造两个主权中国的事实

解析:美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但也“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说明一个国家同时在联合国内有两个席位,这不符合联合国大会一国一席的法定原则。因此美日意在制造两个中国的事实,分裂中国,故选D项。

答案:D

12.右面是2007年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与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说明

A.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沿海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

C.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

D.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总产值与利润总额均占全国大部分份额,反映了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比其他地区总量大、效益高,故C项正确。A项错误,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在安徽、四川等地较早发生;B、D两项都是材料反映的问题,排除。

答案:C

13.文化部长陆定一曾说:“要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的发展,必须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这一讲话的背景是

A.文学艺术取得巨大成果 B.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中国高科技成就卓越 D.促进科学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解析:“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A项是“双百”方针推行的结果;C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目的,不是背景。故选B项。

答案:B

14.《希腊小史》中说:“希腊的地理特点对这里的人民的政治命运起着很重大的影响。”这一影响的表现是

A.直接民主的形式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形成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解析:据材料,希腊的地理特点是多山,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这一特点是雅典直接民主政治形式出现的重要因素,结合设问可知A项正确。B项表述不正确;代议制的形成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排除C项;D项本身不符合史实。

答案:A

15.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查尔斯·辛格等主编的《技术史》中说:“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或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若干因素”不包括 ...

A.国力增强,确立殖民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C.君主立宪,保障资本主义发展

D.经济发展,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解析:D项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不是原因,所以答案选D项。

答案:D

16.狄德罗说:“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当契约已无必要时,全民恢复权利,享有完全自由去同他们所愿意的任何人以他们喜欢的方式重订新契约。”由此可知,狄德罗主张

A.废除君主制度 B.天赋人权 C.建立法制社会 D.民主共和制

解析:由材料“君主属于国家”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B、D两项;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突出社会契约,突出法律至上,所以答案是C项。

答案:C

17.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罗伯特·唐斯在《改变世界的书》中介绍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本书,具体是:《君主论》《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心血运动论》《相对论和空间问题》《论法的精神》《国富论》《战争论》《精神分析论》。《物种起源》被选入的原因之一是它

A.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C.彻底颠覆了上帝的宗教地位 D.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解析:A项是牛顿的贡献;B项的范围影响较小,不足以影响世界历史进程;C项表述本身有误《物种起源》;

是否定上帝的权威,解放了思想。故答案是D项。

答案:D

18.16世纪时,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2万千克,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这些黄金白银的流入,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②加速欧洲各国资本原始积累 ③确立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④促进欧洲生产关系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市场,引发了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故①④正确;②对于西班牙与葡萄牙不适合;③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也不符合时间要求。

答案:C

19.下面是1842~1851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总值走势图。其中出现1846~1851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产品没有吸引力 B.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工业品输入太多 D.英国产品价格高于国内价格

解析:1846~1851年是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期,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依然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下,导致英国产品在中国销售不畅,故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不当。

答案:B

20.某诗文中写道:“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符合该诗文所体现的文学流派风格的作品是

A.《人间喜剧》 B.《西风颂》 C.《红高粱》 D.《等待戈多》

解析:材料“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侧重于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的世界,这是浪漫主义的特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作家雪莱的代表作,故选B项。

答案:B

21.某时期俄国社会的一份传单中有以下内容:“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这些委员会的代表将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它将负担起组织运动的任务,并建立临时革命政府。”这一传单引导的革命

A.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从材料“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可知他们的革命目标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所以传单引导的是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排除B、C、D三项,选A项。

答案:A

22.1936年法国大罢工爆发后,法国政府召集了全国范围内的劳、资、政三方谈判——马提尼翁谈判,其结果不仅大幅度地增加了工人的工资,重申工会自由和集体合同的原则,还确立了40小时工作周、带薪休假、企业设立职工代表等制度。这表明法国政府

A.已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府 B.建立了相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C.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D.通过缓解劳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在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表明法国政府在干预经济,调节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关系,目的是缓解社会矛盾,故答案为D项;A项错在“社会主义性质”的表述上;材料与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关系,B项错误;C项本身与史实不符。

答案:D

23.赫鲁晓夫在1961年党的会议上作报告说:“在最近二十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这表明赫鲁晓夫

A.盲目推广玉米的种植 B.欲彻底纠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改革中出现“左”倾思想 D.推动了中国“左”倾思想产生

解析:材料表明苏联要在20年内在经济上超过美国,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具有极大的主观盲动性,这是“左”倾的表现;A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B项与史实不符;中国“左”倾思想产生是“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和人们迫切希望改变生产力落后的愿望导致,所以D项不准确。

答案:C

24.1990年9月,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和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莫斯科签署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相关的一切机构。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两极格局终结的影响 B.德国人民武装斗争的结果

C.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D.四国认识到各自的错误

解析:材料问题出现时,世界格局还是两极格局,所以A项错误;B、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反映了德国发展、欧盟发展、苏联改革与美苏争霸等若干因素的综合,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25.下面是2003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五)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2016一轮复习备考: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年10月25日《现代金报》报道,浙江象山发现了61年前的“营业执照”(见右图),证书正上方印着毛主席像和国旗图案。许可证以户主欧志达申请的八项内容登记。这一发现折射出

A.新中国成立初政府的经济政策

B.浙江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

C.社会主义改造进展缓慢

D.私营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解析:由“2012年10月25日”“61年前”可推断该“营业执照”应发放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再结合“营业执照”“许可证以户主欧志达申请的八项内容登记”等信息,可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政府的经济政策或态度,故正确答案为A项。题干所给信息并没有交待该“营业执照”所属的行业领域,B项缺乏判断信息;C项在时间上与题干不符;D项“抑制”的表述不正确。

答案:A

2.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

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都降低到3%以下。这说明

A.生产关系的改造工作已经完成

B.“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超额完成

C.国营、集体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D.重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解析:题目所给材料并没有涉及A项内容,而且从材料中还存在着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信息来看,三大改造并没有彻底完成,排除A项;B、D两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可以排除。从所给材料中不同经济成分的比重看,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答案为C项。

答案:C

3.右边是当年为响应“一五”计划建设而发行的众多邮票之一。有人认为其图案的选择完美地契合了当时建设的“主题”。当时建设的“主题”是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工人是建设的主力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以“炼钢”为中心

解析:图片材料反映的是工人炼钢时的情形,而邮票是为响应“一五”计划建设而发行的。综合上述分析,符合其主题的是C项。A项与“一五”计划的主题不符;B项说法过于片面;D项是“大跃进”的特征。

答案:C

4.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一幅漫画《跃!跃!跃!》。下列四句民谣与该漫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一致的是

A.“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B.“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C.“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D.“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

解析:根据漫画内容及标题可以判断该漫画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历史,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了“文革”时期的时代特征:C、D两项反映的都是新时期的社会现象。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5.毛泽东曾说:“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这种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大社”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个体经营形式被破坏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解析:“大社”指的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使公有化的程度更高,彻底打破了个体经营形式,但所有制结构依然是公有制,故选A项,排除B项。“大社”体制使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排除C项。人民公社产生的直接影响在农村,对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间接的,也是负面的,排除D项。

答案:A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

6.下面为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以1952年为100,按可比价格计算)。1957年与1952年相比,

A.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新型民主政权的建立

C.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解析:A、B两项都是推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从根本上看,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C项只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基础因素,排除C项;建设总路线是在1958年提出的,排除D项。答案为A项。

答案:A

7.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与国情及经济政策休戚相关。观察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A.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比例适当

B.重工业发展迅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C.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改变了落后面貌

解析:从数字看,煤、钢、原油的产量非常突出,增长幅度较大,表明重工业发展迅速,

根据表中提供的时间,这一时期,正在开展“一五”计划和工业化运动,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答案为B项。A项由表格信息无法得出;C、D两项中“‘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化的实现”的表述与表格时间不符。

答案:B

A.直接加速了“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将超过英国

C.反映出中国经济可以高速度发展 D.表明中国缺乏和平的经济建设环境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在中共高层“左”的倾向已十分严重,正是在这一错误认识下,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开始了,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对材料理解有误。

答案:A

9.文艺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对右边漫画所折射出的时代气息,概括准确的是

A.均衡、协调

B.高速度、保民生

C.冒进、“左”倾

D.工业化、成就大

解析:结合图片画面及其文字信息可知其反映的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所确定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故与其相符的时代气息应是“左”倾、冒进,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10.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位工人曾用歌谣“英雄志气冲破天,命令生产坐火箭,可笑时间来得晚,我已跨过六二年”来描述自己的工作。当然,该歌谣也反映出当时国民的一种普遍心态。下列词语中最能恰当地形容这一心态的是

A.争分夺秒 B.急于求成 C.心浮气躁 D.盲目乐观

解析:由“命令生产坐火箭”,及歌谣创作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而“我已跨过六二年”分析,这体现了一种“大跃进”的心态,显然是急于求成,故正确答案为B项。A项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从而不能对材料作出准确分析;心浮气躁和盲目乐观都是不切实际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本质上还是急于求成,排除C、D两项。

答案:B

11.1956年底,毛泽东说:“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在毛泽东看来,发展私营经济可

①培养企业竞争意识 ②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③增加社会财富 ④配合三大改造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由“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可知,发展私营经济有助于培养企业的竞争竟识,①成立;又由“我怀疑„„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可知,毛泽东认为发展私营经济还可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③成立。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依据不充分,应排除;④与材料意思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12.1949年解放后,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分田单干、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等模式。1980年1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包产到户原则上不同于分田单干,虽然形式上与分田单干相似„„”这里,“原则上不同”主要是指

A.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C.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D.生产资料归农民所有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分田单干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中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而包产到户时土地属于集体共有,这是它与分田单干的根本区别。

答案:B

13.安徽小岗村里,矗立着“大包干”纪念馆,记录着“包产到户”带给农民的温饱。“包产到户”能带给农民温饱,是因为“包产到户”

A.保证了农村劳动力投入 B.保障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C.提高了农业的科技水平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解析:“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是在土地公有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在这种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也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B项,排除A项。C项的说法错误,“包产到户”只是改变了经营方式,与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没有关系;D项“包产到户”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说法错误。

答案:B

14.1986年8月3日,沈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倒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正式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右图是记者拍下的名叫《倒闭后滋味》的照片,记录了当时的场景。这主要反映出

A计划经济彻底消失

B.经济体制发生转变

C.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D.中小企业异军突起

解析: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公有制企业倒闭,也就说明中国原来的公有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存在由于经营不善而被淘汰的情况。从图中看,企业倒闭后工人下岗,因此说明了经济体制发生转变,

答案为B项。A项的说法错误,现在中国也存在着计划经济,排除;C项是从1988年开始的,D项与所给材料没有联系,都可以排除。

答案:B

15.今天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向“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发起了冲击。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庞大的“386061部队”。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改革

A.弱化了家庭中的亲情关系 B.丰富了现代的社会习俗观

C.给农村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D.解放了广大农村的生产力

解析:农村“386061部队”代表了困扰农村的三个问题,即“38”代表了留守妇女,“60”,指留守老

人,“61”在农村指的是留守儿童。材料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大潮冲击下,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乡土,农村出现新的社会问题,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16.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一文中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队。”材料中“包产到户”的经济性质是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合资经济

解析:由材料信息“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所以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村经济性质仍然是集体经济。

答案:A

17.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到主张实行土地流转,加快土地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这说明了:

A.家庭联产承包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入新内容

C.大土地经营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发生改变

解析: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各家分户经营,因此,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现代农业。而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故正确答案为B项,排除D项。A项说法错误,当初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符合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的,事实上也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C两项。

答案:B

1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的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土地政策的着眼点是

A.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B.服从于当时政治斗争需要

C.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D.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材料已提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则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敌我矛盾。土地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19.我们都知道,深圳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这种“特”的实质是

A.不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B.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不改变现有的政治体制

解析:特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产物,其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实质就是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故正确答案为B项。A项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C项在时间上与特区设立不符;D项对特区的特殊性缺乏正确理解,可以排除。

答案:B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高考加油短句干净
  • 高考励志语录短句干净
  • 高考最近很火的励志句子
  • 2024年高考冲刺口号句子
  • 经典鼓励高考祝福语文案
  • 适合发朋友圈的高考文案说说
  • 2024年关于高考的朋友圈文案精选
  • 2024年最新高考冲刺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