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古村落改造方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5    阅读:

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样稿)
古村落改造方案 第一篇

某某市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要求,为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继承和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市先进文化建设,立足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立足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使我市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居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为全市悠久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一制定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负主要责任,负责传统标保护项目的具体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配合做好监督管理。

突出重点,分布实施。重点做好现状受到破坏或严重威胁、基础设施问题突出、存在安全隐患的保护项目建设和环境整治问题。按照规划安排,分年度逐步实施。

齐抓共管,形成全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除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外,传统村落所在地政府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依据保护规划,制定资金详细使用方案,明确规划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技术方法,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时完成规划确定的保护任务。

协调发展,持续保护。在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传统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统筹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增强传统村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

科学指导,加强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整体推进全市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充实各级管理队伍和技术人员同,并与落实经费、完善装备、加强管理等工作同步推进,积极倡导公共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力推进保护。

【古村落改造方案】

三、总体目标

通过3年左右时间,着力提高全市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确保传统村落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火灾隐患和险情普遍得以控制,村落环境逐步改善,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和延续,

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培育出一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完好、特色产业发展成熟、人居环境良好的传统村落。

具体目标:

历史文化遗产:

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

四、主要任务

根据传统村落的现状情况、保护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重点完成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利用、防灾安全保障、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任务。

(一)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

在主要历史建筑、传统院落的出入口,尽量选择当地材料,悬挂保护标识,实行挂牌保护。

按照保护类建筑、保留类建筑、重建类建筑三种类型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院落进行室内改造和外立面修缮。

(二)防灾安全保障

消防设施建设。配置消防栓、灭火器,建设消防水池,提高街区、村庄的消防应急能力,保障历史建筑的安全。【古村落改造方案】

防灾避险设施建设。

(三)历史环境要素修复

对构成村落历史风貌的围墙、石阶、树木、山体、水系等要素进行修复。

【古村落改造方案】

(四)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

道路改造。在保护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传统的路面材料及铺砌方式进行整修。

给排水管道建设。对街区、镇村内的供排水管道进行改造,保护村民日常用水需求,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古村落改造方案】

电力电信线路维护。对年久老化的电力电信线路进行维护改造,减少火灾隐患,尽量采用隐蔽式埋设。同时,架设路灯。

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建设适宜的污水处理设施,设置垃圾箱、转运站,其设施外观,色彩要与历史建筑风貌相协调。

公共厕所建设。在主要街道、人流集中场所设置公共厕所,并建设相应的化粪池,做到无害化处理。

环境绿化美化。在街道、河流以及其它开放空间,包括周围植树绿化,美化街区、村庄环境。

重要节点空间整治。对街区、村庄的出入口,标志性建筑物周围民,驳岸、水埠、戏台等公共空间进行景观环境整治。

(五)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与陈列展示,主要包括:必要的看护用房或保护展示棚、安防监控设施、消

防设施、核心保护范围内重要部位的土地平整、排水供电系统、防洪工程、必要的护栏、界碑或界桩等。对于可移动文物,主要是建设标本库房和保护展示用房,并配备必要安防、技防及环境控制设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要包括:针对处于旅游线路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地区,并已纳入当地文化旅游范围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游艺杂技等适合表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适当规模的室内小型剧场或者露天剧场。针对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等适合开展生产性保护的项目,结合当地相关的企业或个体生产者生产,根据项目具体需求,建设生产制作展示、传习培训等的准公益性场所。针对植根乡村的节庆活动、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合乡村文化大院、乡村公共文化场地等建设,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表演场所。

五、组织实施【古村落改造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机构名称,充实人员力量。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加强与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公众保护传统村落的认识。

(二)加快规划编制和实施。保护发展规划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依据。传统村落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抓紧编制保护

古村落保护
古村落改造方案 第二篇

古村落保护:新农村建设中需重视的问题 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进,古村落及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地有关部门、相关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如果能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把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必能使古村落获得新的发展契机,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片面理解新农村建设,以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破“旧”立“新”,大规模拆除老房子,集中规划建新房子,就可能给古村落文化遗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一、古村落保护的现实困境

当前古村落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解放后,经历了破四旧、移风易俗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加上对外开放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不少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包括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总以为只有西方的文化才是现代的、先进的,东方文化都是落后的,无价值的。因此,不少人把老民居、古村落视为贫穷落后的象征,一些珍贵的古村落建筑因其破旧、不“值钱”、不“实用”而被随意毁坏、拆除或买卖,一些农村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也被当作封建迷信、雕虫小技,成为破除的对象。

二是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安全隐患较多。农村古村落、古建筑大多象珍珠一样,散落在相对偏僻、经济不够发达的地方,并且年代久远,破败严重。除了为数不多的古村落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较好保护外,大多是“散落乡间无人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得不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许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古建筑往往缺乏关注和保护,逐渐腐朽、坍塌,或者在火灾、洪灾、风灾、虫灾等自然灾害中造成致命的损伤。故意损毁、偷盗、走私文物等违法活动的频繁,使古村落民居中的一些精美木雕构件、门窗及其他文物被盗案件时有发生。一些有保护价值的文物被一些利欲熏心的文物贩子盗卖了;一些旧宗祠的古建筑构件也被文化贩子以购买“旧木料”的名义低价拆出,转卖给一些企业、景区或国外收藏者。不少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一些地方独特的民间习俗也正在逐步消亡,淡出人们的记忆。

三是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性破坏的状况比较严重。对古村落来说,这是影响最大的行政性行为。在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有的地方政府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急于搞新村建设,而以牺牲古村落为代价,随意推倒重建或盲目“大拆大建”;有的一味追求高起点、高标准,贪大求洋,按照城市模式大搞村庄建设城市化;有的置乡村特色、地方特色于不顾,搞“千村一面”的形象工程;有的不从当地实际出发,以调整土地资源的名义,或为了眼前的土地使用指标,搞大规模的行政村撤并、迁并活动,整村推倒重建,或整村搬迁合并,不少古村落从此消失。

【古村落改造方案】

四是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经费严重不足。现在各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也逐年增多,但对面广量大的农村古村落来说,

却是杯水车薪,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财政困难,应该配套的保护经费难以落实。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经费都捉襟见肘,更何况那些没有列入保护范围的古村落呢?有的地方认为古村落文化遗产利用率不高,社会经济效应不强,还要提供保护经费,加强管理保护,连该申报的保护项目都懒得上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增强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切实保护好千年来形成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避免出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文化建设性破坏的覆辙,走出一条保护古村落、建设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之路。

二、文化保护意识和实地调查同等重要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古村落文化保护意识。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做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部门作为农村古村落的管理部门,更要转变观念,把保护古村落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绝不能以牺牲宝贵的古村落资源为眼前的经济利益或自身的政绩服务。要建立起村民自发保护的机制,激发和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村民是古村落及其文化的拥有者,是保护古村落的主体。要通过宣传、教育,传授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对古村落文化的“自鄙”心理,珍惜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其次,全面开展古村落及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和普查工作。要积极开展农村古村落及其文化的全面调查和评估工作,摸清文化家底,将那些淹没在山野

民间、“隐姓埋名”的珍宝很好地挖掘出来,加以保护。最好建立一支由专家及文物、城建、旅游等单位组成的专业队伍,以县(市)为单位,对辖区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祠堂宗庙、古树、古墓、古桥、古塔及历史名人、风俗习惯、民间传说等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为制定保护规划提供依据。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清理村落遗产,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建立古村落名录,确定保护对象,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

第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制定严格的保护制度和保护规划,将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列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在进行旧村改造规划时,一定要征求文管部门意见。要扩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范围,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古村落得到有效保护。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筹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投入,做好维修、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即使财政困难、保护经费紧张,或者一时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的古村落,也要先提出保护,制定好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尽可能使之不被拆除、烧毁或盗卖。

三、古村落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

在新农村建设中,除了加强对新农村的合理规划,保护好古村落传统建筑风貌外,还要善于挖掘、整理古村落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注重对乡村人文生态的保护和利用,以更好地发挥民间传统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研究。古村落传统文化也像古村落建筑一样,面临失传或消失的危险,应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全面调查、搜集、记录和保存与古村落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抢救性保护。近年来,浙江省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大批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如绍兴县开展了“村落文化”的普查发掘工作,获得了1358条线索,形成了35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和近千幅图片,目前正在策划出版20卷《绍兴县村落文化全书》。磐安县普查出民间艺术项目693个(新挖掘572个)。“炼火”、“大凉伞”、“大旗”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民间艺术保护项目。临安市仅民间表演艺术就发现了19个种类317个项目。全省共有39个项目(44个子项)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全国之首。在民间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过程中,还要整合地方人力资源,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古村落文化的理论研究,不断挖掘古村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是正确区分民俗文化与“封建迷信”,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很多民间信仰,包括对行业神、地方神的崇拜供奉以及一些传统节日对祖先或某某神的祭祀活动,都是老百姓对祖先的崇拜、尊敬情感的表达,寄托着老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祈祷和向往,实际上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薪火相续的某种制度保证。特别是一些传统仪式,是民间信仰的核心表现形式,保护好传统仪式,对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增进家族认同、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维护社会稳定,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当地文化,都是十分必要的。不能因其掺杂着一些迷信色彩或陋习而全盘否定。对待农村传统的习俗和信仰,我们也要坚持“和而不同”的观点,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主持词范文...
  • 2023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三篇
  • 纪检组长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3篇
  • 在保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12篇)
  • 让勤俭之花在心中绽放国旗下讲话【6篇】
  • 在全市防范金融风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23年组织生活会领导点评讲话七篇
  • 在保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