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视频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1    阅读: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视频(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我将从教材

地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说。

一、 教材地位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是人民版必修—专题四第1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民主政治建设的情况。是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延续,也为专题四第二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说学情

下面说一下学情,只有了解学情,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有的放矢。初中对本课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叙述,再加上二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但高一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助于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概况,认识它的意义。

⑵了解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及其制订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阐

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认识这三大制度构成的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⑵.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图片等,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说重难点:

根据三维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三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难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和学情,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课外作业五个环节。

1.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通过PPT展示《开国大典》的油画。提出问题:这幅油画反映了什么事件?(新中国成立)。学生回答后我做出

总结:对,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通过专题三第三课的学习,我们

了解到中共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恢复和发展

经济的同时,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那么,新中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视频】

国初期的民主政治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让我们带着疑问,跟随一

个虚拟人物张富贵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感受体验那一段逝去的历

史。

2. ⑴导入新课后,我将展示本课的课标要求,要求学生齐声朗读。(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的学习任务)

⑵讲授新课前,我将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本课的知识框架。

(从而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一.一唱雄鸡白天下:新中国的成立

第一步:学习新中国成立的条件

投影《张富贵回忆录:(一)》:1949年 3月25日

傅作仪投降了,解放军驻进了北平,不知道新来的军队怎样,大家都闭门不出。但新来的军队确实很好,纪律严明,不骚扰百姓。于是,大家也便渐渐地放松了,原本冷清的茶馆里人又渐渐多起来。这几天消息不断,听说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了一个会议……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猜到这是什么会议了吗?请阅读课文寻找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分别是什么?(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的能力) 投影《张富贵回忆录:(二)》 1949年9月21日

今天一大早,茶馆里的人进进出出,人们脸上洋溢着一种非常兴奋的表情,他们在议论纷纷,说什么朱毛在咱北平城召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

提出问题:这个重要的会议是什么?请大家以4人为一组,寻找这个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分别是什么? 由各组派代表抢答(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随后,展示有关《共同纲领》内容的材料。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视频】

教师提出问题: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共同纲领》的意义是什么? 最后带领学生总结新中国成立的条件:

军事上: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思想上: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第二步:学习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

投影《张富贵回忆录:(三)》 1949年 9月22日

一大早我把门打开,就有人兴奋地冲进茶馆,高声嚷道:“昨天的会议内容听说要在10月1号召开国庆大典,还听说天安门广场上有许多人在那里除杂草,本来成堆的垃圾现在不见了,还说我们可以当家作主,不受奴役了。”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从而引出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1949.10.1的开国大典

讲到这里时,我会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

(诱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步:学习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由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课文讲得很清楚。我会请学生齐声朗读相关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热烈的气氛,使个人感觉更深,还可以培养集体感和责任感。)

最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新中国和中国历史上其他国家政权有哪些本质区别? (从而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的理解。)

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张富贵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吗?

二、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制度

第一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投影《张富贵回忆录:(四)》:1953年 1月28日【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视频】

共产党搞土改,我分了好几亩地,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了,今天我还去了选举投票了呢,嘿嘿,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当家作主了。

老师提出问题:他口中的选举投票与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有关?这项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随后展示一段有关宪法内容的材料

PPT投影: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视频】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老师提出三个问题:

第一个: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视频】

第二个:概括宪法的内容及其体现的原则?

第三个: 1954年宪法的性质?

(从而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最后通过表格填空的形式比较人大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区别。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大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视频(二)
教案——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会促使学生去学习、去探索。

所以在课堂教学必须适应时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方法,在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为未来打下良好基础。

【教材分析】

 内容分析

本课节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第一课,本专题主要讲新中国政治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内容包括新中国重大政治制度的确立、曲折发展和完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  地位与作用

专题三学生已经学过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革命胜利的象征,是专题三内容的延续,是专题四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 本课是本专题的第一课,本课的学习是后面两节课学习的基础,学好本节课,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下面两节课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才能构建本专题知识结构的基本框架。

理论来源: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

【学情分析】

 学习水平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已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及建国初期巩固政权的基本史实,知道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是“过渡时期”,对于三大制度也略知一二,但是从政治建设的角度切入,是全新的课题。

 学习兴趣分析

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直观形象引起的感性认知兴趣,一种是由事物之间联系引起的理性认知兴趣。作为高中生的认知状态,应多属后一种。

高一学生的思维较活跃,乐于表现,以此为据,为调动全体同学主动学习,让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过程进行自主分析和认识。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落实知识点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学情分析,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及政治意义;知道三大政治制度的名称,阐述其建立的过程,通过揭示三大制度的内涵来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国旗的特点,认识新中国的政治特色。比较三大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通过阅读教材,列出知识点,并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把握我国民主政治的框架,从而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创新,初步认识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培养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理想。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认同。

重点:新中国成立条件及三大政治制度概况

难点: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导入:设问:20世纪的中国曾发生两次巨变,哪位同学知道是哪两次巨变?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适当地点评学生的回答,总结答案,第一次巨变是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第二次巨变是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二次巨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共产党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

短短的一句话,十几个字,却让全世界感受到了它的震撼力。毛泽东用它的标准的家乡话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能够打碎一个旧世界,更能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和他的共产党人是怎样设计新中国的呢?

让我们进入《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

【教师活动】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用3分钟的时间,按照自学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列出知识点,自学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标志和意义。

【学生活动】

学生在课本上标记处相关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从军事、政治、思想和组织四个方面概括新中国成立的条件。)

【师生活动】

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讲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全班同学分析、比较,教师说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陈述原因及其内在联系,师生共同讨论,去粗取精形成相对合理的知识框架。

【学生活动】

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写出知识结构图示。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②政治上:国民党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教师活动】

适当评价,总结归纳答案。

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开始,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军事基础】。1949年4月23日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的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

【政治基础】。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全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和中心以及基本政策和总任务,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师:很好,当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准备充分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1949年在北平召开了一次大会,这就是?接下来我们着重来看一下第一届政协的筹备情况。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届政协讨论决定了哪些事情呢?

【学生活动】

联系书本,思考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大会的内容有三点——“决定、通过、选举”,

(1)大会决定改北平为北京(9月27日),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通过了三个重要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3)选举了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视频】

【教师活动】

师:回答得很好,大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通过了《共同纲领》,接下来我们从内容、性质、特点、意义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这个重要文件。

①《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②从《共同纲领》的内容上得出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③《共同纲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④是新中国新政府的施政纲领。

三、分析图片,感悟历史

【教师活动】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决定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毛泽东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下面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说说我们的国旗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多媒体展示国旗图片。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适当总结学生发言。

颜色: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色简而庄严,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布局: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显得意义: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师:建国不易,治国更难。新中国都设计了什么制度来巩固和发展新国家的呢?下面我们共同来了解三种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简称:人大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简称:政治协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简称:区域自治

多媒体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各族人民团结,民主党派成立情况,新疆人民庆祝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问题,简述三大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地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图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最重要的内容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教师活动】

怎么体现出人民民主原则的呢?比如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人民民主;宪法肯定了三大改造,把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也写进了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采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

多媒体展示图表。

【学生活动】

思考完成表格的填写。

【教师总结】

历史走进现实生活。

同学们,今天,假如你们可以试着在大街上问,温州市的权利机关是什么?有人人能回答出“市人大”?我们宪政建设、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图片。

师:由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那么,政协和各民主党派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

【学生活动】

回答:有!如有特殊情况教师引导。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主持词范文...
  • 2023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三篇
  • 纪检组长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3篇
  • 在保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12篇)
  • 让勤俭之花在心中绽放国旗下讲话【6篇】
  • 在全市防范金融风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23年组织生活会领导点评讲话七篇
  • 在保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