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4    阅读: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赛课)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小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

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奠定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因为:

(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

二、教法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展开教学.

三、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分析,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遵循“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的原则,依据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展示思维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主要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将对每一教学环节分别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问题,3+3+3=9;(-3)+(-3)=-6;(-3)+(-3)+(-3)=-9,可以用其他方法表示吗?学生根据教师交给的问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为今后讨论做准备。提供这一组问题,目的在于前两个学段学过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沿用这个规定,就可以得到3+3+3=3×3;(-3)+(-3)=(-3)×2;(-3)+(-3)+(-3)=(-3)×3,……于是就得到我们前两个学段没有学过的负数与正数相乘的乘法,从而引入新课,使学生思路清晰。

(二)观察——猜想

这一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观察算式感知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情况,再以如下问题使学生初步感悟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最后猜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5×(-3)=-15;

(2)(-3)×3=-9;

(3)(-2)×(-7)=14;

意图是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由一系列算式,猜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 探究——验证

教师启发学生“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蜗牛爬行的例子结合问题(1)——(4)

(1)如果蜗牛现在在O点,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从O点向右爬行,

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现在在O点,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从O点向左爬行,

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现在在O点,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从O点向右爬行,

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现在在O点,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从O点向左爬行,

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激发灵感,并得出算式。(+2)×(+3)=(+6) ① (-2)×(+3)=(-6) ②

(+2)×(-3)=(-6) ③ (-2)×( -3)=(+6) ④

意图是利用数轴通过蜗牛运动的例子验证有理数乘法法则学生容易接受,并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从而充分验证了学生的猜想。

(四)比较——提炼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结合得出的算式。让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正数乘以正数积为 数

负数乘以正数积为 数

正数乘以负数积为 数

负数乘以负数积为 数

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规律,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提炼出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五)应用—— 巩固:

例1 计算 1① -3×9 ②2×(-2)

例2 用正负数表示温度的变化,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例1和例2的教学通过学生板演来完成,再由师生共同评价与完善。 例1是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的基本题,而且一举两得,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而且得出了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例2是说明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即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解决问题。通过课堂练习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由可以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六)小结——反思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何收获?3、你还有什么疑问?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反思回顾总结梳理课堂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七)作业——延展

(1)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2)课本P57 习题2.9 第1、2题(必做);

(3)课本P55 练习 第1题 (选做);

(4)预习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为了满足不同的学生需要本节课后作业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通过作业不仅巩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而且也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几个不等于零的数乘法和有理数的乘方做铺垫设下伏笔。进一步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教学设计说明

1、在教学素材的选用上,做到了合理选用教学素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2、在引导问题的启发性上,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在数学思想的应用上,注重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在知识的拓展与创新上,对知识的迁移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二)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1)》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设置了甲、乙两个水库的水位变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术,由有理数的乘法的练习中引出倒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使同学们真正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1)”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前几课的延伸与拓展,是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知识目标: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三、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 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 教学过程分析:【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1. 导入过程:

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 探索新知过程:

首先,我引用课本的议一议和猜一猜中的两组式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猜出结果,并自己归纳出乘法法则。其中利用导入中所书写的式子,节省课堂时间。

对于例题的选取,我先了两个例题,例题共五个小题,我先示范做一个题,其余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知识自己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先示范做题的步骤和格式,再查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其中还利用例1引入有理数中倒数的概念。在例题的选取中,我还有意挑选了不同的题型的乘法计算题:例1是两个数相乘的,(1)小题是一负一正相乘,

(2)小题是两个负整数相乘,(3)小题是两个负分数相乘的;例2是三个数相乘的,(1)小题含一个负数,(2)小题含2个负数。这样做既可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准备。我还利用例2的第2小题添加“0”改变题目,让学生了解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0,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对于乘法中确定符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中式子的观察,以及对原有乘法知识的回顾,提示学生留意各个式子中负数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课本76页议一议中的积的符号的确定问题。

3. 随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题的选取中,我也有意选择了多种题型加以巩固,并增加了一个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的题型,让学生再次了解要先计算小括号中的加法,明确此类题型的计算顺序。

4. 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大致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主要问了三个问题: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1)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些什么内容?

(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3) 什么样的数互为倒数?

5. 作业:

作业我同样选取不同题型的五个计算题,目的是想查看学生学的效果如何,是否对哪类题型还留有疑问。

6. 自我评价:

这堂课我觉得满意的,是能够利用短暂的45分钟把要学的知识穿插在学与练当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并且能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对于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处理还没有能够处理得很好,我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另外对于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问题,我觉得自己归纳得还不是很到位,我想解决的办法是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做些补充,让学生加深理解。从中我也得到一个教训,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该多学习教学方法,多思考如何归纳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帮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三)
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1.4.1 有 理 数 的 乘 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是教材分析.先说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还是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类比和化归”这些重要数学思想,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类比、数学建模,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成因分析

我考虑到学生要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我又考虑到乘法法则的形成过程和理解过程,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关键是类比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得出方法,利用数轴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其次,是教法、学法分析,对学生的情况,我做了如下学情分析:)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个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

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3、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尝试了借助数轴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教法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流程框架图如下: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互动,归纳法则,应用法则.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根据数学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将本节课的基调定为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考虑了两种方式:1、回顾乘法的意义,要求学生把几个相同负数的连加,写成乘积的形式并口答,第一个算式是2个(-5)相加,可以写成(-5)×2,第二个算式是3个(-5)相加, 可以写成(-5)×3, 第三个算式是4个(-5)相加,可以写成(-5)×4 , 但这种引入只包含异号两数相乘的情况,缺少两个负数相乘以及0与负数相乘这两种类型。

2、提出问题:你能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1)2×3=____;(2)(-2)×(-3)=____;(3)2×(-3)=____;(4)0×(-4)=____. 这种引入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能做好中学与小学知识的衔接,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能更快的融入课堂 , 因此我选择第二种方式引出课题。

(二)类比感知,归纳结论

根据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形成的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蜗牛问题,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归纳法则这样四个层次,来逐步展开对课题的探究。这样可以更好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减轻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难度。

第一步,借助多媒体,出示“蜗牛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只蜗牛在直线L上,沿着一定的方向,以每分钟2cm的速度爬行,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演示,直观感受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然后回答4个问题,如果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各种情况下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因此我打算指名学生回答,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评价。本环节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是学生的这种认识是直观的,感性的,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作支撑,因此,我进入下一个环节----建立模型。

2、建立模型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给出了教科书上的一个规定: 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 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为了让学生对建立模型更清楚,我设计如下的5个问题,问题1要求学生清楚三个量之间的关系,问题2要让学生弄清楚方向问题,问题3要让学生清楚时间问题,问题4让学生清楚路程问题,问题5要求学生理解后列算式。由于这五个问题难度加大,且数量较多,因此我要求学生按6人一组,进行活动,在充分合作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由小组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第一个问题中涉及到速度,时间与路程三个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为第五个问题的解决寻找理论支撑,第2,3,4个问题是为了说明蜗牛向左爬行记为负,向右爬行记为正;3分钟前记为负,3分钟后记为正。这三个问题的解答是为最后列算式解决符号问题做铺垫。第五个问题的解决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特别是第三个算式,(+2)×(-3)=-6 ,部分学生虽然能列出算式,但仍不明其理,在交流时,一方面,我让学生重看动画演示,另一方面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争辩讨论中弄清楚此时的时间、速度、路程各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又根据什么关系式来列出最后的算式等关键问题,最后达成共识,此难点一但突破,第四个算式学生通过类比,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环节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蜗牛沿直线爬行的情境,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和算式的有机结合,使得乘法算式的得出自然合理,更有助于一般结论的归纳。课件动画效果可以使情境更生动,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步:探索规律。

通过对建立模型中5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接着出示问题6: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让学生清楚同号相乘,积的情况以及异号相乘,积的情况,并且明确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在上面的问题中只涉及到同号两数相乘与异号两数相乘,于是我又设置了问题7,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启发学生探索有理数中的特殊数“0”与其他数相乘的规律,以此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前面7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于是我进入第4个环节:法则归纳. 让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归纳.

4、归纳法则

由于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计算时很容易算对绝对值的乘积而忽视了符号问题,或者,注意了符号而又忘记了把绝对值相乘,于是我设置了做一做及问题9,让学生能准确的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清楚运算时的几个步骤.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决定积的绝对值。

通过这些层层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归纳结论。这些环节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锻炼了学生概括表述能力.在探究归纳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类比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1、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在知识运用,加深理解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多个有理数的乘法及乘除法混合运算奠基,在选题时,例1安排了分数、小数、带分数及整数参与运算。在(2)中设计了整数与小数相乘、(4)设计了小数与带分数相乘,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都分别总结了两种计算方法;并由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当因数是小数时,一般可化为分数再相乘;当因数是带分数时,一般要化为假分数再相乘。同时通过(1)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只是计算工具,更主要的还是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例2,每登高1km的气温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因此我打算让学生上黑板演板。例2利用气温变化的实际问题来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两个例题的解决采取了师生互动方式,评价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提高兴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为了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我设置了变式训练,拓展思维这一环节.

(四)变式训练,拓展思维.

使学生的学习巩固过程成为再深化、再创造的过程。第1题的5个计算是对法则进行巩固;第2题是对法则运用的巩固;第3个问题让学生给出乘积为-20的乘法运算的式子,很多学生会给出

(-5)×4=-20 或者 4×(-5)= - 20等异号两数相乘的式子,但也有很多学生会给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数相乘的式子,此时,教师给予高度评价。这种开放性的试题,让不同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展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理论。

(五)回顾反思,感悟提升.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体系,也让学生形成善于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六)布置作业,延伸知识.

数学课程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A、B两组作业:

分层设置作业,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学会时刻“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

四、教学反思

最后,对这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四)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from=search

1.4.1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考官:

大家早上(下午)好!

我是第几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章

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主线来说,主要以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首先是说教材,先说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还是今后学习代数运算、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应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猜想、归纳、验证、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类比、建立数学模型,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其运用;难点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和理解。

其次说教法学法:根据《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总结出法则。

学法: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说教学过程:我根据数学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你能计算下列各式吗?

(1

)、2×3=

(2

)、(-2)×

(-3)=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3)

、2×(-3)= (4)、0×(-3)=

我的这种引入设计的意图: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做好小学与中学知识的衔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能很快的融入课堂。

(二)、类比感知、归纳结论

根据七年级的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形成的特点,所以要从易到难,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我设计了:水库水位的变化问题,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归纳总结这样四个层次,来展开对知识的探索,这样可以更好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重点、难点,减轻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借助多媒体展示“水库水位的变化问题”。多媒体课件演示甲、乙水库的变化: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 ,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 3cm ,4 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看出甲乙水库的水位变化,点名让学生起来回答,并对答对的学生给予评价和鼓励。

建立模型:为了研究方便,让学生对建立模型更清楚,我给出规定:用正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的下降。

我设计如下问题:用式子表示甲、乙水库水位的各总变化和每天的变化量。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我给出课件上面的答案: 4 天后,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 = 3×4 = 12(cm);4 天后,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 = (−3)×4 = −12(cm)

观察乙水库每天水位的变化

第四天:(−3)×4 = −12

第三天:(−3)×3 =-9

第二天:(−3)×2 =-6

第一天:(−3)×1 =-3

第零天:(−3)×0 = 0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第二个因素减小1时,乘积增大3.

探索规律:通过找一找,猜 一 猜 让学生得出下面的规律:

(−3)×(−1) = 3 ,

(−3)×(−2) = 6 ,

(−3)×(−3) = 9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3)×(−4) = 12

然后通过合作讨论学习,发现两个有理数相乘与它们的积之间的规律, 得出法则

负数乘正数得负,绝对值相乘

负数乘 0 得0

负数乘负数地正,绝对值相乘

我会追问:还有两个正数相乘呢?如:3×6=18 ,得出两个正数相乘也得正 归纳法则:学生先自己先归纳,我再进行总结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0 乘 任何数得 0

我的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通过课件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是学生的这种认识是直观的、感性的,所以需要一个理性思维作为支撑,因此我进入下面的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环节,通过层层设置、引导、归纳,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概括能力,也培养他们的类比和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1.通过试一试,运用新知

(1) (−3)×9 (2) (−4)×(−7)

第一步是确定积的符号 ,第二步是绝对值相乘

2.运用法则进行运算

例1.计算:(4个题其中安排分数、小数、带分数参与运算)

设计意图:在知识运用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算能力,例1安排分数、小数、带分数参与运算,并让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小数化为假分数再进行运算、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进行运算、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个数与(-1)相乘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3.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例2.课本P30

设计意图:利用例2 气温变化实际问题来巩固法则,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

当课堂接近尾声时,我通过提问方式问学生:谈谈你们的收获?(学生自己表达出来,我不予干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加深本节课所学的认识个一个巩固和理解。

(五)布置作业

我设置两组题目:课后作业A 组必做,B组选做

设计意图:分层次设置作业,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说板书设计

主要以课件为主,黑板辅助课件的解题思路,例题的讲解、演算、草稿等。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五)
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三 )教学重点:会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

本节课我所选用的媒体资源是从网络上下载并经过自己的二次加工之后进行使用的.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一) 教法与手段: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蜗牛爬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二)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而正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与学互动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主要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通过<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

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2.归纳概括,解释应用:如果说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的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决如何认识的问题.本环节共设置4个教学活动:

(1) 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去充分讨论研究,然后师生共同给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

(2)观察比较,符号表示.比较四个算式

(+2)×(+3)=(+6) ①

(-2)×(+3)=(-6) ②

(+2) ×(-3)=(-6) ③

(-2)×( -3)=(+6) ④

相乘的情况,发现两个因数相乘的积随因数符号的变化规律;(板书) 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培养个别学习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反意义的量。

(3)归纳特点,引出法则.提出0为因数的两种情况,板书出算式,并分类探究,观察上述等式1-6,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释疑.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有

理数的乘法法则。设计意图是培养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感受归纳方法和化归思想。

(4)法则应用,指导运算.先指导学生严格应用法则计算课件上的两题,之后板书例1,先让学生个别学习,再进行合作交流,同时教师参与评价,强调运算时必须先“定号”,后“计算”. 设计意图是熟练运算技能,加深对乘法法则的印象。

3.课堂反思,知识拓展:适当的巩固应用新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本环节设置的计算练习稍有复杂,繁琐,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给出书上30页练习1,2题,并指出三个注意点: 1、两个有理数相乘时,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2、带分数相乘时要化成假分数. 3、分数与小数相乘时要统一成分数计算.

4.激荡思维,突破难点:此环节设置的前4道小题是在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后,进一步拓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及字母取值的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倒数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拓展.然后给出例2,利用气温变化这样的实际问题来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接下来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课堂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针对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加以强调和总结。

5.思考练习,巩固升华:此环节设置了两个数学小游戏,更好地展现了数学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为下一节学习多个有理数相乘做铺垫。.

6、小结反思,发展潜能:1.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相互补充,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适当总结,这种有效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形成知识的正向迁移.

2.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本节课所用的思想方法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新的感悟.最后在布置作业方面,加入一道拓展题,体现分层落实.

评价分析

1、在教学素材的选用上,做到了合理选用教学素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2、在引导问题的启发性上,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在数学思想的应用上,注重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在知识的拓展与创新上,对知识的迁移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主持词范文...
  • 2023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三篇
  • 纪检组长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3篇
  • 在保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12篇)
  • 让勤俭之花在心中绽放国旗下讲话【6篇】
  • 在全市防范金融风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23年组织生活会领导点评讲话七篇
  • 在保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