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北人食菱文言文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2    阅读:

北人食菱文言文答案篇一
《课外文言文答案》

九、戏巫

1、号求救于人/甚哀 2、①相互间隔一里左右 ②头胀痛得厉害,走路都不知道走到哪里了。 3、越巫心理变化过程:先是强作镇静,再就是心慌意乱,最后是丧魂落魄(或六神无主)。 越巫是一个既无真才实学,又胆小如鼠的江湖骗子。

原文

越巫 〔明〕方孝孺 【原文】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选自《四部备要》本《逊志斋集》

注释

1.诡:欺诈,说假话 2.赀:钱财 3.瞷:窥视 4.角:一种动物的角制成的吹奏乐器 5.妄:荒诞,荒谬

译文

越地有个巫师谎称自己善于驱除鬼怪,有人生病就设立法坛,吹号角,

摇铜铃,蹦跳腾跃,大声呼叫,好像跳胡旋舞那样来作法驱鬼。病人侥幸有了好转,吃喝一番,拿了人家的财物离去;如果病死,就用别的理由来推托,总归不让人相信自己法术的虚妄。他经常向人自夸说:“我善于惩处鬼怪,鬼怪不敢与我对抗。”有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少年恼怒他的荒诞,探听好他夜里回家,约了五六个人分别躲在路旁的树上,相距各一里左右,等候巫师经过树下,便用砂子石块投击他。巫师以为真的是鬼,马上拿出身边的号角,边吹边跑,心里十分害怕,脑袋胀痛得越来越重,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脚踏在什么地方。稍微往前跑了一段路,惊慌略微安定了一点,树上的砂石又像刚才那样乱掷下来,他再拿出号角来吹,却慌得吹不出声音,于是就更急忙地往前跑。又到了前边,还是像刚才一样,他害怕得两手发抖、呼吸屏塞,再也拿不住号角,号角掉了他就摇动铜铃,一会儿连铜铃也掉了,只好大声喊叫着赶路。一路上听到脚步声和树叶摇动、山谷回响的声音,他都以为是鬼,高声向人呼喊求救,音调十分悲伤。半夜里到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问他原因,他已恐惧得舌头僵缩,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快扶我躺下!我碰到了鬼,要死了!”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寓意

文章通过越巫装神弄鬼,自欺欺人,最后自受其祸的故事。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各式各样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越巫们,他们不仅害人,而且也必将害己。

以叶隐形

百科名片

以叶隐形,出自《欧冠子·天则》,与一叶障目出自同一典故,相传一个楚国的穷书呆子看了《淮南子》,得知螳螂以叶隐形捕捉知了,便以身效法,在得到妻子一句“看不见”的敷衍之后便以为成功,导致了到街上当面偷东西被抓的下场,县官得知事情本末后大笑不止,把楚人释放了。故事流传至今,大多用于比喻一些人只看到片面而看不到全部,也用于形容人目光短浅。

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辨,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恒言答曰:“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翻译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暗中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携带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①:“得螳螂伺蝉自障叶②,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③。”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④:“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⑤,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⑥。 ――节选自邯郸淳⑨《笑林》⑩

注释

①《淮南方》:书名,即《淮南子》,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撰。 ②伺(sì):观察,守侯。障:遮蔽。 ③恒:常,总是。 ④绐(dài):欺骗。 ⑤赍(jī):携带。 ⑥诣(yì):到„„去。 ⑦受辞:听取供辞。 ⑧不治:不予治罪。 ⑨邯郸淳(132--?):曹魏时书法家、文学家。邯郸人。博学多才,精通训诂,善写"虫篆"与八分隶书。曾得曹操器重。魏黄初(222)中,官为博士、给事中。因其著《投壶赋》工巧精密,得魏文帝赏赐。著《笑林》3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⑩ 中国古代第一部笑话集,三国时魏人邯郸淳编撰。其中一些笑话散存于《艺文类聚》、《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笑林》所收民间笑话,反映了一些人情世态,讽刺了悖谬的言行,生动有趣,但也有一些低级趣味 。

通假字

不 不通否,用在问句末尾,表示询问;如“汝见我不?” 嘿 嘿通默,暗中;如“嘿然大喜”。 古今异义 可以 今常用义:表示可能或能够。文中古义:可以用它来„„;如“可以隐形”。 不见 今常用义:不见面;不在了。文中古义:看不见;如“绐云:‘不见。’” 对面 今常用义:对过;正前方。文中古义:面对面;如“对面取人物”。 人物 今常用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文中古义:别人的物品;如“对面取人物”。 不治 今常用义:无法医治。文中古义:不予治罪;如“放而不治”。

一词多义

居 (1)动词,处于;如“楚人贫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岳阳楼记》) (2)动词,停,止;如“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复 (1)副词,又,再;如“不能复分别”。“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2)动词,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3)动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经 (1)动词,经历;如“经日乃厌倦不堪”。 (2)名词,经书;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

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言 (1)动词,说,讲;如“妻始时恒答言‘见’”。“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陌上桑》) (2)名词,话语;如“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受 (1)动词,接受;如“县官受辞”。“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2)动词,遭受;如“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辞 (1)名词,言辞;如“县官受辞”。 (2)动词,辞别,告别;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说

(1)shuō,动词,叙述;如“自说本末”。 (2)shuō,名词,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事;如“故为之说,以侍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3)yuè,形容词,同“悦”,高兴;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遂于树下仰取叶”之前省略主语“楚人”,即“(楚人)遂于树下仰取叶”;该分句可译为“(楚人)就站在树下仰头找叶子”。 (2)“嘿然大喜”之前省略主语“楚人”,即“(楚人)嘿然大喜“;该分句可译为“(楚人)暗中非常高兴”。 2.省略宾语 (1)“吏遂缚诣县”之中,谓语动词“缚”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楚人,即“吏遂缚(之)诣县”;该分句可译为“当差的便将他绑了去见县官”。 (2)“放而不治”之中,谓语动词“放”和“不治”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楚人,即“放(之)而不治(之)”;该分句可译为“县官释放了他而没有治他的罪”。 3.省略介词 (1)“叶落树下”之中,谓语动词“落”之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在”,即“叶落(于)树下”;该分句可译为“那树叶落到树下”。 (2)“赍叶入市” 之中,谓语动词“入”之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到”,即“赍叶入(于)市”;该分句可译为“(楚人)带着叶子来到市场上”。

故事讽刺了________的人。文中楚人十分愚蠢的,他的愚蠢由_______造成的,用一个成语概括________。本寓言主要运用了________手法来刻画楚人的。 故事讽刺了(某些贪婪而愚蠢)的人。文中楚人十分愚蠢的,他的愚蠢由(贪婪)造成的,用一个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寓言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手法来刻画楚人的。

[阅读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⑪螳螂伺蝉自鄣叶。 ( )

⑫对面取人物。 ( )

2.短文是通过哪些描写对“楚人”形象进行刻画的?

3. 短文中“楚人”闹出笑话的原因有哪些?

4.我国古代还有一个故事与这个故事惊人的相似,其后来演化成了成语。请你写出这个成语并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

1.⑪等待。⑫别人的物品。

2.行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3.原因主要有:⑪盲目搬用书本,不能灵活运用。⑫过于相信他人,不动脑筋思考。⑬财迷心窍,胆大包天。

4.掩耳盗铃(具体故事略)。

原文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褒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

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编辑本段注释

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②近戎人:接近西戎人。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③为高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为,修建;葆,同堡;王路,大路。 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⑤即:如果 ⑥当:同尝,曾经。 ⑦丽山:今陕西临潼东。 ⑧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身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 ⑨说:通“悦”,高兴 ⑩宅:居住,这里指处于

编辑本段译文

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所以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戒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非常高兴,对这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1.①曾经 ②同“悦”高兴愉快 ③于是 屡次,多次 ④高葆 2.①幽王欲褒姒之笑也 ②因数击鼓 ③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 3.幽王自己就被杀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4.①要讲诚信。 ②要取信于民。 ③不可玩忽法令。

自护其短

编辑本段原文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到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坐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有人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都有),哪里没有呢?” 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后果。

编辑本段注释

北人:北方人 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仕(于):(在)官,做官 啖dàn:吃 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 或:有人 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去:去掉 欲:想 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此坐:这是因为 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 而:表顺承 席:酒席 以:用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编辑本段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能强词夺理,否则会被人取笑和看不起。 正如孔子所说的:“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聪明! 知识是无穷尽的,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只能出丑。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 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 B

3、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昔吴起出遇故人目录

编辑本段原文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 之食。故⑧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①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 故人,故人来,方③与之④食⑨。起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⑩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宋濂)

编辑本段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到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进餐。”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就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就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编辑本段重点字词解释

1 暮:夜晚. 2 令:派、使、让、命令 3 方:才. 4 之:代词,指老朋友. 5 俟(sì):等待. 6 恐:恐怕,担心. 7 信:诚信. 8 故:旧的,原来的. 9 食:吃. 10 信:诚信. 11 止:停止. 12求:寻找.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吴起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政治改革家.

编辑本段例题

例题: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吴起的守信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本文选自

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原文

夫(1)学者,所以求益(2)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3)长者,轻慢(4)同列(5)。人疾之(6)如仇敌,恶(7)之如鸱枭(8)。如此(9)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解

1.夫:语气词。 2.求益:求得长进。 3.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4.轻慢:轻视。 5.同列:同辈。 6.疾之:怨恨他。 7.恶(wù):厌恶。 8.鸱枭(chī 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9.如此:像这样。 10.所以:是为了 11.疾:怨恨

译文

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视同辈。大家怨恨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恶鸟那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文言文阅读

1、轻慢同列:轻视 2、人疾之如仇敌:痛恨 3、恶之如鸱枭:厌恶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答: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5、短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答: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北人食菱文言文答案篇二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郑人买履

信度,无自信也。”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7.置: 放,搁在。(动词)

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动词)

13.操:拿、携带。(动词)

14.已:已经。(时间副词)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名词)

17.乃:于是(就)

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22.及:等到。

23.反:通“

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说。

27.宁(nìng

):副词。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

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

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魏武将见匈奴使

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人追杀了这个使者。

[1] 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即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匈奴,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使,外交使臣。

[2]以:认为。

[3]形:外貌。

[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

[5]崔季珪: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

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

捉刀:握着刀。

[6]床: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

[7]毕:结束。

[8]雅望:儒雅的风采。

[9]非常:不同一般。

[10]足:足够、充足。

[11]雄远国:威震远国。

[12]闻:听到。

[13]既:已经。

[14]乃:是。

[15]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

[16]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17见:接见

18使:使者

古今异义

捉刀(zhuō dāo)

古:指执刀护卫,今: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见:接见。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

乎:吗?〈语气词〉

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

之:代词,代事

亦:也。

则:那么

者:……的东西

资:天资,天分

逮:及,赶得上

屏:通“摒”

卒:终于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蜀:四川

其:其中

之:助词,的

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语(yù):告诉,对…说

于:对,对于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怎么样

子:你

何:怎么样(商量语气)

何:什么

恃:凭借,倚仗

往:去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数年:几年,多年

买舟:雇船

下:顺江而下

自:从

还:返回,回来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惭色:惭愧的神色

惭:羞惭,惭愧。

色:神色,神情。

去:距离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到达

焉:语气助词与兼词,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 立志:树立志向

顾:还,反而;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助词〉

犹:还;矣:语气助词。

往见王曰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1,方2北面而持其驾3,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财物多‟。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

1、大行(háng):大路。

2、方:正在。

3、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车子。

4、奚为:何为,做什么。

5、御者:车夫。

6、此数者: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

7、良:好。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

北人食菱文言文答案篇三
《中考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义 犬(蒲 松 龄)

周村有贾①某,贸易③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③舟上。舟上固积④寇也,窥客装,舟荡入莽⑤,操刀入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嗥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

犬泅⑦出,至有人处,狺狺⑧哀吠。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因未死,始言其情。复哀⑨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窥探)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悲伤)焉。抵关三四日,估楫(商船)如林,而盗船不见。

适有同里(同乡)估客(行商),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追逐)之。犬奔上一舟,啮人胫(小腿)骨,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裹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字词释义】①贾(ɡǔ):商人。②贸易:买卖,交换。③豢(huàn):喂养。④积;习惯。⑤莽:草丛。⑥嗥:大声叫。⑦泅:游水。⑧狺狺(yín):狗叫的声音。⑨哀:哀求。

【阅读一得】做人要知恩图报。

【牛刀小试】

l.解释加点的宇。

①周村有贾某( ) ②舟上固积寇也( ) ..

③从之而往( ) ④心甚悼焉( ) ..

⑤适有同里估客( ) ⑥客下舟趁之( ) ..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两项是( )( )。

A.赁舟将归(买)。 B.或以为异(有人)

C.将携俱归(都,一起) D.而报恩如是(正确)

3翻译句子。

①口衔裹具,与共浮沉。

②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字词释义】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③仕(于):(在)官,做官 ④啖:吃 ⑤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 ⑥或:有人

⑦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⑧去:去掉 ⑨欲:想 ⑩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⑴此坐:这是因为 ⑵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

【阅读一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能强词夺理,否则会被人取笑和看不起。

【牛刀小试】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我不是不知道菱角要去壳,把壳也吃掉,是想清火。 ②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三、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说符》

【字词释义】①欲金者: 想要金子的人。②清旦: 清早。③衣冠: 穿衣戴帽。④市:集市。⑤适: 往,到。⑥所: 地方。⑦因:于是 ⑧攫(jué): 抓,夺 。 . ⑨去: 离开。⑩鬻(yù)金者:卖金子的人。⑴徒: 只,仅仅。

【阅读一得】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裕,是人之常情,但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

【牛刀小试】

1.解释加点的字

(1)昔齐人有欲金者( )

(2)清旦衣冠而之市( )

(3)固攫其金而去( )( )

(4)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2.解释下列句中的“之”

清旦衣冠而之市 ( )

适鬻金者之所 ( )

吏捕得之 ( )

3.翻译句子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4.齐人攫金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5.本文讽刺了 的人。

四、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宋濂苦学)

【字词释义】①余:我;宋濂自称。②嗜:喜爱。③致:取得。这里指买到(书)。④假:借。⑤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写。⑥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⑦既加冠:成年后。⑧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⑨硕,大。⑩游:交往。⑴先达:学术界的前辈。⑵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⑶填:塞。⑷稍降辞色: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⑸侍:陪。⑹援疑:提出疑问。⑺质理:询问道理。⑻叱咄:呵责。⑼复:辩解。 ⑽俟:等待。(21)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22)支:通“肢”。(23) 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 (24)腰:动词,挂在腰间。

【阅读一得】求教要有谦恭的态度。宋濂遇到的老师,不高兴时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如今不多。可像宋濂那样谦恭的学生却很难得。作为学生要尊师重教,要以谦恭的态度“援疑质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这不是求学的正确态度。

【牛刀小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①录毕,走送还之;录:_____ 走:_____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_____ 是:_____

2.用现代语翻译句子:

①无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

摘,多作自能见之。”

【字词释义】①顷岁:近年来 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③工:精,妙 ④患:毛病、弊端(在于)⑤挑:剔,批评

【阅读一得】想做好一件事,没有捷径,唯有靠自己脚踏实地。

【牛刀小试】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六、甘茂亡秦([失去秦国的信任]逃离秦国),且(将要)之齐。出关(函谷关),遇苏子(苏代。子是尊称)。曰:“君闻夫(那)江上之处女(未出嫁的少女)乎? ”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要让她离开)。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 妾(古代女子谦称)以(因为)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铺好席子)。何爱于余明(为什么舍不得多余的光亮)之照四壁者?幸(希望)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为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处女相语,以为然(对的)而留之。今臣不肖(德薄才浅),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幸无逐我也)。”苏子曰:“善”,请(让我)重(重用)公于齐。”

【字词释义】①亡秦([失去秦国的信任]②且(将要)③处女(未出嫁的少女)④布席(铺好席子)⑤不肖(德薄才浅⑥重(重用)

【阅读一得】人的命运有升有落,在落魄的时候改变命运,不仅要吃苦,而且还要多动脑筋,跑关系、找门路,充分利用自己以前的积累和优势,闯出生机来。

【牛刀小试】

1“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的正确意思是( )

A、为什么喜爱用余光去照四壁呢? B、为什么喜爱四壁上映照的余光呢?

C、为什么吝惜那些映照四壁的余光呢? D、为什么吝惜余光映照在四壁上呢?

2把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幸无我逐也

②善,请重公于齐

3甘茂对苏代说:“量为足下扫塞布席”,他说这句话的真正意图是( )

A、愿做苏代的仆人为他洒扫居室 B、愿追随苏代左右为他谋划

C、愿在齐国为官以帮助苏代 D、愿借重苏代的帮助而仕齐

4在本文中,甘茂向苏代表达自己愿望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七、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①,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②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字词释义】①朴簌:小树。②木末:树梢

【阅读一得】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牛刀小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虎行地者也(行走)(2)故噪而去之(所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问鹦鹉,鹦鹉没有话来回答它。

3.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这则寓言给你什么启示?(3分)

八、

【字词释义】

【阅读一得】

【牛刀小试】

北人食菱文言文答案篇四
《课外文言文训练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答案(一)

(一)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③谄:奉承拍马

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

(一次),陈万年病了,在家休息,将儿子陈咸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拿起棍子要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着了,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挥手让陈咸离开。)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4分)

(1)欲杖之 用杖打 (2)具晓所言 完全,都

(3)咸叩头谢曰 认错 (4)大要教咸谄之 大致

2.翻译:大要教咸谄也。 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3.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

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经常,常常。) ②然而不听( 虽然这样,却。 ) ③多言有益乎( 好处,益处 ) ④时夜而鸣( 啼鸣,鸣叫 ) (2)翻译下面句子:唯其言之时也。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①说话要说到点子上。 ②说话要看准时机。

【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三)、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

【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就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低头。 ) ②不合其耳也( 耳朵听。 )

③孤犊之鸣( 鸣叫声,作名词。) ④即掉尾奋耳( 摇摆;竖直。 )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

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那牛就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①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②凡事要看对象,否则徒劳无功。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②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③走:跑的意思。④颈:脖颈,就是脖子。⑤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⑥耒: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⑦冀: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答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兔走触株( 跑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放下 )

③冀复得兔( 希望 ) ④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A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5.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今有人日攘(6)邻之鸡者,或(7)告之(8)曰:‘是(9)非君子之道(10)。’曰:‘请损之(11),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12)。’如(13)知(14)其非义,斯速(15)已矣,何(16)待来年(17)?”(6)攘:这里是指偷窃的意思。(7)或:有人。(8)之:代词,他。(9)是:此,这。(10)道:道德(11)请损之:那就减少一些吧,这句话是偷鸡者说的。(12)已:停止、结束、罢休。(13)如:如果。(14)知:知道。(15)速:马上。(16)何:为何。(17)来年:明年。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也可以直接说是“这不是君子的做法”)

那个人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④〔游〕玩耍。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⑦〔竞〕争着。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⑩ 〔信〕果真。〔唯〕只有。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 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 坐:因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其短 短(短处、缺点)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2.并壳者,欲以去热也。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3.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画。宝,这里是动词,珍藏。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锦囊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 ⑤曝:这里指打开书画晾晒。 ⑥拊掌:拍手 。拊,拍。 ⑦搐chù:收缩,此指“夹”。抽缩 ⑧掉:摆动。

⑨掉尾:翘起尾巴。 10、谬:荒谬。 11、然:认为……是对的。 12、改:改变。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好书画 ( 喜欢 )

( 认为……对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古语说:“农事应当问奴仆,纺织应当问婢女。”

3.读了这则小故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示例:1.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2.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3.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意义就是说无论做什么都要问其熟练的人。)

北人食菱文言文答案篇五
《2013 语文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2013年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1分)

A、安分(fân)守己 按(àn)部就班 背(bâi)井离乡 草菅(jiān)人命

B、吹毛求疵(cì) 绰绰(chuî)有余 瞠(chēng)目结舌 咄咄(duō)逼人

C、发人深省(xǐng) 耳濡(rú)目染 风驰电掣(châ) 刚正不阿(ē)

D、含辛茹(rú)苦 荷(hâ)枪实弹 虎视眈眈(dān) 荒谬(miù)绝伦

2、趣味姓氏(3分)

(1)读下面这个谜语,先猜出四种姓,然后按音序将其重新排列。

天下第一家,出门先用它,人人说它小,三月开白花。

这四种姓是: 。

若按音序重新排列的顺序是:( ) ( ) ( ) ( )

(2)写出下列姓氏的正确读音。

解( ) 仇( ) 洗( ) 纪( )

3、我会填字典(3.5分)

(1)《新华字典》正文按音序排列:“扛”、“杠”、“虹”在字典中的位置是( ) 在前,( )在中,( )在后。

(2)“乃”字的笔顺是 ,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 画,在字典里“巧”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你的,你 ②竟 ③才 ④是,为 ⑤就,于是。“乃”在诗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应取第 种解释,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应取第 种解释。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2分)

某小学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 )字。

5、口字谜(3分)

(1)五口——( )(2)六口——( )(3)七口——( )

(4)十口——( )( )( )

6、人体的部位常常被用来比喻有关的事物或事理,如“手腕——手段,手足——兄弟”。请你写出下列人体有关“心”的部位,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2分)

(1)心腹—— (2)心肝—— (3)心脏—— (4)心胸——

7、看字猜成语(2.5分)

如:晕——晖(晕头转向)

杭—航( ) 亚—哑( )迁—迈( ) 道—邈( ) 记—认( )

8、活学活用(3分) (1)漫步在熟悉的校园,回想六年的小学生活,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校园的景色真美啊!请写出两个描写优美环境的成语: 、 。

(2)教室里,我们曾经一起认真学习。请写出两个描写认真学习的成语: 、 。

(3)操场上,我们曾经一起打球、游戏、赛跑。请写出两个描写场面热闹的成语: 、 。

9、写出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3分)

四面楚歌——( ) 望梅止渴——( ) 指鹿为马——( )

入木三分—( ) 图穷匕见——( ) 卧薪尝胆——( )

10、有一个人要出门做买卖,可他不懂生意经,朋友便给他写了四句打油诗,每句是一个“一”字开头的成语,请你写写看。(2分)

(1)劝告你不听——( ) (2)什么都不懂——( )

(3)本利都丢光——( ) (3)美梦全落空——( )

11、下面的电报稿可以有几种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分别表述出来,每种意思不超过15个字。(3分) 电报稿:车已开五日即到。

12、下面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的名字或笔名,有人巧妙利用它们编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碧野田间牛得草。请写出下联: 。(1分)

碧野 巴金 冰心 张天翼 牛得草

白杨 田间 林里 马识途 流沙河

13、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句。(3分)

在寂静的月夜,忽闻桂花飘香,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 , ”;

当你寄情大自然,看到挺拔苍劲的竹子时,你会高歌

“ , ”;

二、阅读训练营(30分) (一)、阅读文言文《北人食菱》,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1)解释字的意思。(1分)

A、识: B、欲: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A、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B、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选择正确的答案(2分)

①北人食菱,并壳入口。是因为( )

A、连壳吃可以清热。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

②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这是因为( )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2分)

(二)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 喜上眉梢),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心,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xíng háng)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二十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jǐ yǔ gěi yǔ),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用“√”在文中括号内画出最恰当的词语和加点字词的正确读音。(2分)

2、“信”字的解释有:①相信;②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请联系上下文把最恰当的解释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3分)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回了自信( )

3、除了“大名鼎鼎”外,你还能写出四个带有“鼎”字的成语吗?(4分)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1)钟爱有加: 。

四、作文(30分)

六年小学生活匆匆而过,你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一个翩翩少年。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经历了许多事,或高兴,或得意,或伤心,或遗憾;也遇到了许多人,他们或亲切,或严厉,或熟悉,或陌生-----正是这些事、这些人构成你多彩的生活,让你渐渐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了哪些进步?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我不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我不再-------(如不再懒惰、伤心、娇气、胆小、自卑等)。2.内容要真实、具体,但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字数不少于400字。

北人食菱文言文答案篇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文言文答案篇七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 及答案》

小升初择校考试文言文提高训练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仕于南方 (2)并壳者 (3)其人自护所短 ...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食菱须去壳。”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楚人有习操舟者 习: 操: ..

始折旋疾徐 折: 徐: ..

遽谢舟师 遽: 谢: ..

乃四顾胆落 顾: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②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三)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③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sì):等待。 ③信:信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 ..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四)《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 释:放下。② 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 《北史·李惠传》。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州纪纲,州府的主簿。⑤ 群下:部下,属员。⑥ 实:事实,真相。

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

⑴藉背( ) ⑵顾州纪风( )

⑶咸无答者( ) ⑷得其实矣( )

2、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同释重担息树阴。 ⑵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3、评价一下李惠。

4、你还读过像李惠这样智者的故事吗?试讲述一例。

(五)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

(2)如入鲍鱼之肆 肆: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

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六)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誉之曰 (2)物莫能陷也 (3)其人弗能应也 ...

2、文中的“利”是“锋利”之意,请你回答:“坐收渔翁之利”中“利”的意思是 ;“出师不利”中“利”的意思是 。

3、请你翻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分)

4、请你谈一谈读过小故事后的感受。(4分)

(七)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八)

①②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

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

⑤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

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尝: .

(2)姥初有愠色 愠: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3分)

(九)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北人食菱文言文答案篇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文言文答案篇九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

信度,无自信也。”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7.置: 放,搁在。(动词)

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动词)

13.操:拿、携带。(动词)

14.已:已经。(时间副词)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名词)

17.乃:于是(就)

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22.及:等到。

23.反:通“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6.曰:说。

27.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

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魏武将见匈奴使

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人追杀了这个使者。 [1] 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即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匈奴,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使,外交使臣。

[2]以:认为。

[3]形:外貌。

[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

[5]崔季珪: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

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

捉刀:握着刀。

[6]床: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

[7]毕:结束。

[8]雅望:儒雅的风采。

[9]非常:不同一般。

[10]足:足够、充足。

[11]雄远国:威震远国。

[12]闻:听到。

[13]既:已经。

[15]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

[16]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17见:接见

18使:使者

古今异义

捉刀(zhuō dāo)

古:指执刀护卫,今: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见:接见。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

乎:吗?〈语气词〉

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

之:代词,代事

亦:也。

则:那么

者:……的东西

资:天资,天分

逮:及,赶得上

屏:通“摒”

卒:终于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蜀:四川

其:其中

之:助词,的

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语(yù):告诉,对…说

于:对,对于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怎么样

子:你

何:怎么样(商量语气)

何:什么

恃:凭借,倚仗

往:去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数年:几年,多年

买舟:雇船

下:顺江而下

自:从

还:返回,回来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惭色:惭愧的神色

惭:羞惭,惭愧。

色:神色,神情。

去:距离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到达

焉:语气助词与兼词,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 立志:树立志向

顾:还,反而;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助词〉

犹:还;矣:语气助词。

往见王曰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1,方2北面而持其驾3,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财物多‟。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

1、大行(háng):大路。

2、方:正在。

3、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车子。

4、奚为:何为,做什么。

5、御者:车夫。

6、此数者: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

7、良:好。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