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劳劳亭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5    阅读:

劳劳亭阅读答案篇一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 “ 科学家通过发现研究得出结论”与原文“研究发现”不符,偷换概念。 ........

2.C “选择性对驯鹿粪便”与原文“对其中的驯鹿粪便”不符,以偏概全。 ......

3.D 偷换概念。“病毒在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并非是“历经700年冰川变化”后。

二、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4、 C(闻,使知道;报告)

5、D(前句“而”表承接,后句“而”表递进关系A、地方、处所。名词;C、“来” 连词;D、到,介词;)

6、C(错在“贻书让王” ,这里“让”是责备之意。)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任为东安知县。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采分点:服阕、改、病民各1分,共3分)

(2)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 (采分点:后期、执、桎梏各1分,共3分)

(3)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采分点:卑、足羞、盛、谀各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乡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把行李箱都翻倒一空,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徕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人有数千人。李骥因为母丧而离职,许多官员百姓一个接一个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任为东安知县。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

洪熙年间,朝廷有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史。他上奏有关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盗取仓里的粟米,李骥抓住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的小妾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贵等人的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判处李骥死刑。李骥(给宣宗)上奏章自我辩解。(宣宗)说:“御史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下令施礼和都察院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有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河南知府,肇庆知府则是给事中王莹,琼州知府是户部郎中徐鉴,汀州知府是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知府是刑部主事郑珞,抚州知府是大理寺正王升,后来他们都以政绩卓著出名。

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在犯盗窃罪的人的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纂了《劝教文》,摇着金口木舌的大铃巡行各地去传达。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李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警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李。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李骥向朝廷汇报,宣宗发怒,写信责备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到法官那里处置。

李骥行为端正,平日家居即使是矮长桌也要摆放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寿七十岁。百姓们来吊丧,都痛苦失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诗的首联先点明了时间、地点、景物,渲染了凄清寥落的气氛,(1分)奠定了全诗哀怨凄愁的感情基调;(1分)其次紧扣诗题抒写自己江楼独处,忽闻笛声的寂寥;(1分)“怨”字,还是全诗的诗眼,点明全诗的主旨。(2分)

9.颈联抒发了诗人思乡思亲而不得归的愁苦之情。(2分)通过借景抒情、用典(或想象、虚实结合等)来抒发情感的,(1分)诗人借“河汉”“孤雁”“潇湘”之景象写羁旅孤单、思念亲人、离家遥远、归途漫漫之情。(2分)“二妃愁”用娥皇、女英二妃想念舜帝之典,从妻子的角度写妻子盼归人之苦。(1分)

【作者简介】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详述】:

由诗题可见,这是一首写景诗,一定是诗人即景生情,有所寄托。江楼,交代诗人立足之地,一定是诗人登楼远眺,有所见闻有所感悟,才写下了此诗。月夜,既交代了时间,又交代了情境:诗人在一个月夜之下,因为难眠而登上江楼之上,可见诗人的内心是不平静的。闻笛,交代了事件,诗人就是在这个不眠的夜月之下听到了笛子之声。这种音乐让诗人的内心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呢?让我们走近诗歌,具体感受一下吧。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诗歌的首联,寥寥几笔,即入诗题,“南浦”,南边的水滨,交代地点,即南边水滨的高楼之上;“蒹葭疏雨后”,点明诗境,一阵稀稀疏疏、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明月破雾而出,那经雨的蒹葭之上,可能还挂着冰冷的水珠,与冷月的清辉相映,就在诗人倍感清冷之际,一声长笛从江楼之上乍然而起,空阔寂寥,充满幽怨,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愁苦。首句交代了环境特征,“疏雨后”“寂寥横笛”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寂寥的感情基调。 “南浦”,在中国古文化意象中,同“长亭”、“劳劳亭”等一样,已经成为送别离恨的代名词。

颔联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在清冷的月光之下翻滚着波涛,一“白”字,把水光接天,水色与月辉相映的景色再现出来。望着疏雨后的宽阔的江面,凄清冷寂,只有江水在无声地涌动,细碎的月影倒映在水中浮动着光波,诗人的思绪飘然而飞,

不知飞向了哪里,“寂寞横笛”,声声 哀怨 ,直穿湛朗清寂的夜空,透过山林的每一片经霜的枫叶,诉说着瑟瑟的秋音。引出下联内心的怀想。

“河汉夜阑孤雁度”,“河汉”即银河,“夜阑”,即是夜深了。诗人禁不住仰望夜空,早已是星河寥落,夜已经很深了,空阔寂寞之感已然,一只大雁鸣叫着从头顶飞过,勾起诗人不尽的情思。孤雁离群,正是诗人的自况,一种寂寥,一种落寞,一种孤独,浓缩于心。望着茫茫无际的江面,诗人脱口而出“潇湘水阔二妃愁”,“潇湘水阔”,意味着路途遥遥,渺无可寻。“二妃” ,此指舜帝二妃,即娥皇与女英。传说,尧帝的两个女儿,是帝舜的妻子。四千多年前, 尧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刻苦耐劳,深得人心,便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女便在君山泣血而死,从此君山的青竹便浸染了斑斑血泪。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其实墓也简陋,墓前立有大书“虞帝二妃之墓”的墓碑。此处,诗人化用此典故,产生联想,他想到自己的妻子,也像二妃一样因茫茫烟水之隔而在苦苦地思念自己,这一联想,不但拓展了诗境,更有力地衬托出自己对亲人的怀想与思念。 这一联,诗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景之凄清,情之惨淡,笛声之幽怨,更让诗人心绪难宁 幽思不断。

最后一联,“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上联承前,哀怨的笛声刚刚结束,正是夜深人寂,疏雨后的冷月清江,让登上江楼的诗人毛发生寒,夜露的浓重将诗人的衣着打湿,只见水露之色与江面的晨曦交相辉映,远远地,已经有渔舟开始垂钓了。可以想见,诗人的情思有多深,有多重,以至于整夜未眠。以这一景作结,更有回味无穷的余地。让我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弹曲艺术效果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真个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名言名句填空

10.【有错别字不得分,注意加粗的字】(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剑阁峥嵘而崔嵬(5)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答案参考】:

(1)B D(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吴孟超几十年来坚持只给病人开价格最便宜的药,就连给病人问诊的听诊器都会细心地先用手焐热。②教导年轻医生不要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要多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③吴孟超坚持不能把医院开成药店,把病人当做摇钱树,拒绝进一些自费的耗材和药品。(每点2分)

(3)①谦逊质朴:认为自己的成就更多是踩在巨人肩膀上而获得的,是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全体同志一起努力的结果。②鄙视怕担风险者,责任感强:从医生涯中,最鄙视的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太平医生”:认为为病人解除痛苦是自己的责任与幸福。③崇高的敬业精神:已经年逾九旬的吴孟超,现在每年主刀完成的手术也要将近两百台。(每点2分)

(4)①年逾九旬的吴孟超每年主刀完成的手术将近两百台,自嘲可能有了“手术依赖症”。②他看到一个个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悦,发自内心地高兴。③他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和人生的意义。④他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精准无比;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一辈子的心愿与幸福就是为医疗事业奉献终生。(每点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答案 C【解析】A.出类拔萃:多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B.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C.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地。D. 大腹便便(pián pián):指肚子大。

13.答案 C【解析】A.“市场”与“滞销”搭配不当,应去掉“市场”或改“滞销”为“疲软”。

B.主客体颠倒,应为“我们基层干部对农民的话很有感触”或“农民的话让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D.句式杂糅,将“任职于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与“担任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两种句式杂糅。 14.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语境中的上下文选择句子,是连贯的基本原则。首空的前语境是一个设问句,由此可定首空选第⑤句,从而可以排除BC两项。比较第③⑥句,与第二空的前语境关联,可以看出,第③句比第⑥句衔接更恰当。再用其余的句子验证,因而可定答案。

15.(不超过12字)(3分)答案示例:交友不慎,就会招致灾难。

16.每条不超过20字。答案示例:①一次性筷子,终结绿色的刽子手。

②省下两根筷,保护一片林。

③小筷子,大浪费;小方便,大破坏。

17.雄鹰划破长空奋力翱翔,是一种力量的美;哲人弃掉执念勇敢探索,是一种智慧的美;凡人献出爱心无私奉献,是一种人格的美。 (续写两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18【写作指导】

(1)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开放式,主题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不能专注于棋盘,它的输是输在自己的意志上,输在自己的欲望里,输在物质诱惑里。由此联想如人生,生命中有许多诱惑,我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将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话,猴子失去的只是一盘棋,而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一生,围绕着“战胜欲望”、“理智与情感”、“抵制诱惑”这几个话题联想,便能深入主题。也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做事要把握关键,也可见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如此构思,便能成一佳文。

(2)立意:从猴子的角度: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诱惑,战胜自我。

从大臣的角度:做事要抓住关键;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 【示例文章】

战胜诱惑

世界何其大,无处不诱惑。清风明月可以诱人;名誉权位可以诱人;酒色财气 可以诱人,只有战胜诱惑,不沉迷于旖旎之中,才能走向成熟,获得成功。纵览古 今圣贤,当他们端正了自己,战胜了心中那一点的欲念,那一点的诱惑,就守住了 心灵的净土,守住了高洁的操守。

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苏武不为所动,用忠贞战胜诱惑,为大汉树立气节的丰碑。

当年苏武出使匈奴,副手谋杀番王,阴谋泄漏,苏武并不知情,无辜遭连坐, 流放北海。然而他面对匈奴三番五次高官厚禄的诱惑,苏武果断拒绝。纵使因此而 耗费了十九年的光阴,在北海孤寂地守护大汉的气节;纵使无限青春被蹉跎,白发 银丝才能回归故土。但是苏武所作的决定决不是一时的冲动,他经过了反复思考,在穷生明志与高官厚禄之间,苏武选择了前者,为了国家尊严,为了民族大义,他 用忠诚战胜了诱惑,坚守节操,纵使历尽艰辛,却终不辱使命。像苏武这样的英雄 就算是逝去了,但也永远是活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面对名誉权位的诱惑,文天祥义正言辞,用热血战胜诱惑,为南宋坚守最后的 阵地。

爱国的文天祥,在敌人各种极刑下没有屈服。敌人知道,也许来“硬”的不行, 那就上“软”的。一般说来,人性的弱点往往比身体的弱点更容易让人屈服,他们 以高官厚禄、权力、地位,用一切来诱惑文天祥,可惜,他始终不为所动。在文 天祥的心里,有一个叫做忠心的坚实壁垒在牢牢地抵御着各种诱惑,死前他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在如此巨大的诱惑面前,他选择死亡对抗诱惑,践行了孟子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热血实现了他对南宋君主的最后承诺。

面对美色的诱惑,唐玄宗彻底沦陷,由天下的主宰变成人人唾弃的昏君。杨家有女初长成,自打杨玉环进了唐玄宗的眼,他就再也还不了魂。曼妙妩媚的玉环,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种纸醉金迷的快乐,一种乐不思蜀的享受, 一朝选在君王侧,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整天纵情在声色犬马之中, 明皇被酒色诱惑,最终引来安史之乱,泱泱大国轰然倒塌,盛唐气象也一去不返。 悲哉,恨哉。

诸葛亮曾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矣!面对诱惑,你能否做到志存高远?面对诱惑,你能否做到心如止水呢?年轻人,这就是我们最严峻的考验,只有当我 们摒弃欲念、战胜诱惑时,我们才能坦荡、洒脱地直奔我们的目的,百炼而成钢。

拒绝诱惑

诱惑,似一坛浓烈的酒,在给你痛快淋漓的快感之后,会绝然使你陷入无尽的崩溃之中;诱惑,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不知不觉中用长刀刺遍你的全身,微笑是她的武器。

有些人,不懂得拒绝诱惑。

李白,不懂得拒绝诱惑。封建王朝,官权可谓一大诱惑,它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无数的人为他奋不顾身,李白也不例外。因为在诗歌上的造诣,李白早已小有名气。但他不满足,他的理想是进朝廷,做高官。豪华富贵的诱惑,,谁会不为之动心?终于,李白有了机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结果如何呢?终因他的放浪不羁惨遭放还。不懂得拒绝诱惑,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只能游走世间,终日与诗酒为伴。

现实中的诱惑又怎会少呢?大街上随处可见“五折优惠”、“购物抽奖”的招牌,面对这样的诱惑很多人都会为之心动,而最终的结果是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不懂得拒绝诱惑,伤人伤己真的很深。

而有些人,就懂得拒绝诱惑。

詹天佑,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设计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当初詹天佑留学海外时因成绩优秀而被国外大公司承诺重金聘用,可以为他提供一切先进的技术条件。但詹天佑拒绝了,不是因为诱惑不够大,而是他心中装着祖国。虽然近代中国各方面都很落后,但他毅然回国,担起了科学兴国的重任。他拒绝诱惑,虽然失去了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他赢得了祖国人民的赞誉。拒绝诱惑,让他的人生有了崭新的轨迹,有了更深的意义。

徐本禹,也是懂得拒绝诱惑之人。

考上研究生的他,本可以静心读书,两年后在城市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毅然背上背包,走进偏僻的小山村,做起一名志愿者——乡村支教老师。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拒绝了城市的诱惑,进出在一间简陋不堪的教室里为孩子们讲课、批改作业,艰苦的生活没有遏制住他前行的脚步。

他拒绝了诱惑,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赢得了国人的赞许,他,感动了中国。

拒绝诱惑,不要让这坛醇香的烈酒麻醉了自己,不要贪图一时的享受而放任自己,因

劳劳亭阅读答案篇二
《鄞州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鄞州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0分)

1.引吭(háng)高歌 2.心宽体胖(pán) 3.向隅(yú)而泣

4.同仇敌忾(kài) 5.为虎作伥(chāng) 6.相形见绌 (chù)

7. 怙恶不悛(quān) 8.莘(shēn)莘学子 9.便(biàn)宜行事

10.ān )舟 11.ân)止渴 12.óu)

13.蓦(mò)然回首 14. 锲( qiâ)而不舍 15. 鳞次栉(zhì)比

16.箪(dān)食壶浆 17. 间( jiàn )不容发 18.暴殄(tiǎn)天物

19.ùn)私舞弊 20.(zhēng)结

二、默写(25分)

①看万山红遍,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跫音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⑥只要我的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⑦像梦中飘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⑨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他春夏与冬秋。

⑩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冬天如果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史安西》

⑿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三、选择题(10分)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C )

我把头伸出窗外,原来是一个老人,正推着手推车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么孤单! ①风将他那苍白的头发吹的凌乱不堪

②他那苍白的头发被风吹的凌乱不堪

③背也有点弯弯的

④弓着弯曲的背脊

⑤身后,是亮起的路灯映照下的一个悠长悠长的影子

⑥亮起的路灯将他的影子托的悠长悠长

A. 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 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下列赏析不恰当的是 ( D )(5分)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会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的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三、综合题(45分)

1.郑愁予的《错误》一诗中有很多巧妙的比喻,试找出两处,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见教参

2.扩展语句,使内容更加丰富,意境更加贴切、完美。(不超过30字)(8分)

歌声传到很远的地方

歌声像小溪,像轻风,像白云,穿过树林,掠过村庄,飘过山冈,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

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4分)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新。

注:劳劳亭,三国吴时建,古代送别之所。

① 诗中选用“柳”作意象,与诗歌主题有何联系?(4分)

“柳”谐音“留”,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示离别时的愁绪,与本诗主题契合。

② 古人称赞后面两句“奇警无比”,指出其妙在“知”“遣”字。联系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0分)

诗人因送别的时候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他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所以说,是诗人善用联想,使用拟人手法,用“知”“不遣”两个词,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的有知由情,奇妙无比。

4根据下面的要求,用诗意的语言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每段不少于200字。(15分)

包含的词语: 道路 身影 足迹

内容要求: 描绘一种情景,表达一种感悟。

参考答案略

劳劳亭阅读答案篇三
《古诗词鉴赏考前训练题》

古诗词鉴赏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6分)

咏 柳 咏 柳

贺知章 曾 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诗题完全相同,但作者对“柳”的态度完全不同。请根据诗意作

简要说明。

贺诗着重表现“柳”的形象美,表现了诗人赞美、欣赏的态度;曾诗“倚”“狂”

等词表现作者的愤怒、嘲讽、憎恶的感情 。

(2)咏物诗,有的有“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常常借物象言人事,

寓事理),有的无“寄托”。上面两首《咏柳》诗,哪一首有“寄托”?这“寄托”

的内涵是什么?

曾诗有寄托,以“柳”比喻小人,表现他们得意忘形的丑态,用“日月”“清霜”比喻正义和清明,形象地揭示出这样的小人必将受到惩罚的规律。

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劳 劳 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遣:使,令

李白的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诗《离亭赋得折杨柳》“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

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

想到杨柳,又由杨柳想到春风,写春风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深怀同情。

可以说从同一目的出发,但他们对柳条的结论却完全相反。请分析它们的不同点。

李白的诗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情景,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的诗则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际折柳以表达情意,而不惜让柳条被人攀折。(参

考答案)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定 风 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

〔注〕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作,词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

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词。”

(1)请从词中找出两个能够表现作者对待风雨态度的词语。(2分)

①“莫听”②“何妨”③“谁怕”④“任平生” 。

(2)作者在另一首题为《独觉》的诗中写道:“ (xia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的后

两句与题中词的后两句大体相同,作者为什么独爱这两句?(4分)

作者所以特别喜爱之两句诗,在于它映现了带有作者独特个性的心理过程:诗人

沐浴着雨后的清新的风光,虽然略感凉意,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既已云销雨霁,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了。经过阵风骤雨,依然轻松平静,自然如此,人生之旅亦然。实写遇雨,暗写的却是自己一生经历政治风雨的

内心体验和人生态度。作者在雨中悟出人生哲理,风雨即人生坎坷。作者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就是履险如夷,泰然自若。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早 雁 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④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回纥贵族南侵,大肆掳掠,难民内逃,

诗人因作词诗。②金河:河名,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西汉长

安建章宫有铜仙人,掌托承露盘。词与“长门”一样泛指长安宫殿。④菰米:一

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茎为茭白,果实为菰米,与“莓苔”均指鸟类食物。

(1)首句中“ 秋半 ”一词点名了入侵的时间,第二句表面写大雁

的“惊飞四散”,实质上要表达的意思是(2分)

写出北地边民因兵灾向内地逃难的凄惨景象。

(2)请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表达技巧作简要分析。(4分)

采用象征手法,以早雁象征边地难民。通过写它们受胡人侵扰南非的情景,表达

诗人对西北民族进犯中原,给边地居民造成灾难的深深的忧虑,形象传神,充分表现了灾民的惊恐、离散及思归。或:三、四两联都采用了直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劝说中流露着深深的无奈,表达了对难民的同情关怀及对战争的谴责,

真切感人。

5、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回答问题。(6分)

绝 句

杜甫

急鱼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1)结合具体诗句,说说前两句中动词运用的妙处。

“捎”是“拂掠”的意思,表现了“急雨”之快;“转”是“滚动”的意思,表现了阳光斜照,已近黄昏。这两个动词,不仅符合景物特点,而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忽雨忽晴的天气变化过程。

(2)简要分析这首绝句四句话的组织技巧。

前两句展现由雨到晴的过程,第三句“黄鸟”直承第二句的“树”,第四句“藻”

“鱼”呼应首句的“溪”,形成完整的画面结构。这种组织技巧,既符合自然变化规律,也顺应了诗人观景的顺序。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苦寒吟 夜雪

刘驾 白居易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两首诗抒发的都是 孤独寂寞 的感情。

(2)简答:结合诗句分析:这两首诗分别用怎样的手法描写雪夜的寒冷?

《苦寒吟》用的是拟人:泉水因寒冷而冰冻,好像在呜咽。《夜雪》用的是侧面

描写,人因寒冷不能入睡,故能看见“窗户明”,听见“折竹声”。

(3)简答:这两首诗各自描写了夜雪怎样的特点?

《苦寒吟》描写的夜雪是小而轻盈,不为人知;《夜雪》描写的夜雪大而猛,铺天盖地。

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曦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 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 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空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曦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天色已晚,下起细雨。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

盼好友来到的期待,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具体细节: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

或立或坐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

响声,正要出门迎接,哪知是自己弄错了。

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

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 念往昔、

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

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②门外楼头:

用典,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

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

刻含义。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

饰太平,寻欢作乐。

(2)综合分析《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古》三首怀古词,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诗中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香”字不仅写出了柳花之香、店内酒香,还写出了店外各种扑鼻之香,营造了

温馨热烈的氛围,使诗人流连忘返。

(2)试分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运用反问(反诘)、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李白的愁之深、愁之长。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从军行 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 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指乐曲《关山月》。②梅花:指乐曲《梅花落》。

(1)填空:王昌龄和高适都是唐代 边塞 诗人(填派别),这两首诗都写了

乐曲声 和 月色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便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

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

合的手法。)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望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我家襄水曲: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人,这一代是古代楚国的地域。曲,即水道

迂曲的地方。

(1)分析这首诗起句“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的表达作用。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二句,对全诗来说有两个作用:一是开门见山,点

出“早寒江上”的题意;一是为全诗营造气氛。“木落”呈现萧条之意,“雁南渡”

引发思乡之意,“北风”展示 悲凉之意。开篇即将怅惘、迷茫、悲怆的情绪表现出来,构成了全诗的总基调。

(2)结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表达了怎样的意味?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是说“想问一问出路在哪里,但水天漫漫不知所往”。

这两句诗将漂泊的旅人的孤独、辛酸,找不到归宿,不知道归期的凄惶心绪表现得颇具感染力。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 雪 雪

柳宗元 罗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从内容、写法两个角度评析这两首同题诗各自的特色。 内容:柳诗中所描绘的纯洁空灵、纤尘不染的白雪世界,正是诗人内心向往的、与浑浊现实对照的理想世界,也是诗人超然脱俗、奇峭幽深的感情世界的投影。罗诗虽以“雪”为题,但实际上并非咏雪,而是借题发挥,别寓深意地由“瑞雪

兆丰年”引出自己的见解:为瑞不宜多。 写法:两首诗构思有别: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罗诗由雪而理,重在议理。两首诗都用铺垫:柳诗以雪为背景铺垫,突出人的斗寒傲雪的精神;罗诗以“雪中贫者”铺垫,使“为瑞不宜多”的议论言之有据。

1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越中览古 苏台览古

李白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

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等。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

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 登金陵凤凰台

崔颢 李白

劳劳亭阅读答案篇四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瓮安文联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A组)

参赛序号: 姓 名 .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名句。“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 (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 ( )

A.《采桑子》 B.《天仙子》 C.《生查子》 D.《鬼谷子》

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 )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

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 ( )

A.蓬莱、峨眉、方丈 B.蓬莱、方丈、瀛洲 C.瀛洲、峨眉、九华 D.峨眉、方丈、九华

6.《书愤》的作者是: ( )

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

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 ( )

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 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

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

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 ( )

A.中书省的别称 B.尚书省的别称 C.枢密院的别称 D.秘书省的别称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 ( )

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 C.《月夜忆舍弟》 D.《离思五首》

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 ( )

A.河南境内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

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 ( )

A.李商隐 B.秦观 C.周邦彦 D.元稹

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 ( )

A.风波 B.风雪 C.风雨 D.风浪

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 ( )

A.大海 B.渡口 C.湖泊 D.道路

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 (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炳麟 D.顾炎武

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 )

A.《浣溪沙》 B.《雨晴》 C.《谒金门》 D.《定风波》

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 )

A.六一居士 B.易安居士 C.青莲居士 D.东坡居士

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 )

A.心有灵犀一点通 B.走马兰台类转蓬 C.分曹射覆蜡灯红 D.画楼西畔桂堂东

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 )

A.草地 B.苔藓 C.浮萍 D.爬山虎

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 ( )

A. 断肠人在天涯 B.月是故乡明 C.愁见河桥酒幔青 D.独怆然而涕下

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曹操 B.周瑜 C.诸葛亮 D.刘备

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

21.赠范晔 陆 凯 24.过香积寺 王维

折花逢驿使,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寄与陇头人。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江南无所有, 泉声( )危石,日色( )青松。 聊赠一枝(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柳 花 春 叶 梅) (响 撞 咽 轻 轰)(暖 照 盖 染 冷)

22.山中杂诗 吴 均 25.三台春曲 许 棐

山际见来烟, 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 )寒。 竹中( )落日。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鸟向檐上飞, (晓 清 风 轻 淡)

云从窗里出。

(窥 看 见 望 瞻) 26.渔歌子 刘 基

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23.不见梅花 陈与义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 )满船。 荆楚岁时经尽, (吹 雪 积 落 铺)

今年不见梅花。

想得苍烟玉立, 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瓷瓯,一种酒杯。都( )江上人家。 睡觉:一觉醒来。

(长 在 开 藏 住)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

27.江上即事 郭 武 30.如梦令 李清照

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山前山后( )雨,江北江南落花。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 )红( )!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季节的字。)

(在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形容词。)

28.农家六言 杨万里

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 )水光。 31.秋 夜 朱淑真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动词。)

29.劳劳亭 李 白 (请从三、四句中各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个字写在横线上。)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颜色的字。)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加点的词语

32.有人置粟于盎( ) .

33.鼠恣啮( ) .

34.人教以术( ) .

35.乃以糠易粟( )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36.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_

37.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五、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分,每小题2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解释加点的字(16分)

38.鲁欲将吴起( ) .

39.吴起於是欲就名( ) .

40.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 .

41.鲁君疑之,谢吴起( ) .

42.以明不与齐也( ) .

43.游仕不遂( ) .

44.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 .

45.是以哭之( ) ..

46.吴起对“鲁君”的“疑之”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

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________ ________ 。(不得超过4字)

47.鲁君在鲁人“恶吴起”后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

鲁君疑之,谢吴起: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4字)

鲁人(第二段)与魏国大臣李克(第三段)都对吴起作了评价,从评价的目的看有什么不同?请各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48.鲁人的评价目的:。(2分)

49.李克的评价目的:。(2分)

50.吴起为士兵吸毒疗伤,而这位士兵的母亲却认为:儿子被“吮”后将“不知其死所矣”。这位母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请在下面的格子里填上一句俗语。

因为当时的人们崇尚“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分)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51.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①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②?”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③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胄操戈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穰苴对

曰:“夫布荐席,陈盅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晏子春秋》)

注:①得微:恐怕,莫非。②辱:委屈(你来)。③盅簋:摆设宴席的器皿。

晏子、司马穰苴和梁丘据在被景公邀请夜饮时,三人各有怎样的表现?请在文章中摘录写三人表现的词句。(6分)

53.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梁丘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晏子和司马穰苴向景公的发问,可以判断他们两人各自怎样的身份?(6分)

晏子:“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

司马穰苴:“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

56.晏子:

57.司马穰苴:_______

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每题4分)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8、请从“声”和“色”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此诗的文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默写毛泽东的任何一首旧体诗词(4分,错1字扣1分,扣满4分为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每题2分)

寒山寺建于南梁,唐时因寒山、拾得二僧居此而得名。得名并不等于出名,寒山、拾得在佛教中虽然也有地位,但寒山寺的名扬四海却是因为张继写的那首七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劳劳亭阅读答案篇五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初中组:节选题)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

4.《书愤》的作者是:

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

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

C.《月夜忆舍弟》 D.《离思五首》

6.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

A.河南境内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

7.“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

A.大海 B.渡口 C.湖泊 D.道路

8.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

A.六一居士 B.易安居士 C.青莲居士 D.东坡居士

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

A. 断肠人在天涯 B.月是故乡明 C.愁见河桥酒幔青 D.独怆然而涕下

1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A.曹操 B.周瑜 C.诸葛亮 D.刘备

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

1.赠范晔 陆 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柳 花 春 叶 梅)

2.山中杂诗 吴 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 )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窥 看 见 望 瞻)

3.三台春曲 许 棐

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 )寒。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晓 清 风 轻 淡)

4.渔歌子 刘 基

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 )满船。

(吹 雪 积 落 铺)

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瓷瓯,一种酒杯。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

1.江上即事 郭 武

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山前山后( )雨,江北江南落花。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季节的字。)

2.劳劳亭 李 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颜色的字。)

3.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 )红( )!(在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形容词。)

4.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各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有人置粟于盎( ) 2.鼠恣啮( )

3.人教以 ) 4.乃以糠粟(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5.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分,每小题2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解释加点的字(16分)

1.鲁欲将吴起( )

2.吴起於是欲就名( )

3.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

4.鲁君疑之,谢吴起( )

5.以明不与齐也( )

6.游仕不遂( )

7.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

8.是以哭之( )

9.吴起对“鲁君”的“疑之”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

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________________ 。(不得超过4字)

10.鲁君在鲁人“恶吴起”后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

鲁君疑之,谢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4字)

鲁人(第二段)与魏国大臣李克(第三段)都对吴起作了评价,从评价的目的看有什么不同?请各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11.鲁人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李克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吴起为士兵吸毒疗伤,而这位士兵的母亲却认为:儿子被“吮”后将“不知其死所矣”。这位母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请在下面的格子里填上一句俗语。

因为当时的人们崇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14.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①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②?”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③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胄操戈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晏子春秋》)

注:①得微:恐怕,莫非。②辱:委屈(你来)。③盅簋:摆设宴席的器皿。

晏子、司马穰苴和梁丘据在被景公邀请夜饮时,三人各有怎样的表现?请在文章中摘录写三人表现的词句。(6分)

1.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丘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晏子和司马穰苴向景公的发问,可以判断他们两人各自怎样的身份?(6分) 晏子:“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

司马穰苴:“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

4.晏子:__________________

5.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每题4分)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请从“声”和“色”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此诗的文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每题2分)

寒山寺建于南梁,唐时因寒山、拾得二僧居此而得名。得名并不等于出名,寒山、拾得在佛教中虽然也有地位,但寒山寺的名扬四海却是因为张继写的那首七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凡是文化者无不知晓,写得通俗易懂,意境优美,朴实自然。收进了《唐诗三百首》,也收进了许多教科书。读过这首诗的人就知道了姑苏城外有座寒山寺,来到苏州后就想到此一游,天长日久,代代相传,使得寒山寺成了旅游的热点。随着旅游事业的日益发展,这寒山寺还会变得更热,从经济上来看简直是一个跨国的大企业,这种企业还无须承担任何风险,只须完善防雷和防火的设备。

枫桥镇上那些开饭店的,开茶馆的,卖工艺品的,卖石砚的,卖拓碑的,开出租车的,蹬三轮车的……都得感谢张继老爷爷,他不仅是个诗人,而且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他养活了我们这些日益增多的人口。

文化人也因此而扬眉吐气了,别以为“___A___”,这文章拐弯抹角地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世界上没有一个大腕可以开创像寒山寺之类的 “企业”,可以世世代代养活这么多的人口。何止一个寒山寺呀,“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名声大振了;“(),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成了历代人们向往的旅游点。名山大川如果没有那么几句诗文来渲染的话,那无限的风光也只能藏在深山老林里。

“山不在高,有文则灵”。远的不说了,就说近的“老舍茶馆”、“咸亨酒店”。鲁迅与老舍可算是泽及乡梓了,特别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个被人打断了腿的穷酸货却为他的子孙后代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___B___”?不然,即使单纯地从经济角度看,书生也是有用的,只是知识有时候不能立竿见影而已。“__C__”,书生们又何必汲汲于眼前,大可不必在孔方兄的面前低声下气,你手里的笔是一根巨大的杠杆,是可以把一座山托起来的!你手里的笔是一根魔棒,它可以化作一道长桥,一座比枫桥更硕大无比的长桥,让你的后来者从这座桥上走向精神和物质都很丰富的明天!大可不必看见人家有了汽车洋房心里就酸溜溜的,更不可因此而弃笔。 (《寒山一得》)

1、下面三句诗文是从原文的ABC三处抽出来的,结合文章的意思,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诗句填入原文的横线上?(6分)

(1)文章千古事 (2)乱世文章不值钱 (3)百无一用是书生

A( ) B( ) C( )

2、在文章的括号里填入相应的诗句。(4分)

不识庐山真面目,( )

( ),轻舟已过万重山

3、根据文章的意思,请为下面的内容再续写一个句子。要求与文章的样式相同。(6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名声大振了;“(),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成了历代人们向往的旅游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简述理由。(比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劳亭阅读答案篇六
《模拟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模拟

语 文

考生须知:

1. 全卷分试卷I、II和答卷I、II。试卷共6页,有五大题,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II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上无效。

3. 请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I、II的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将答卷I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方框内涂黑。

试卷I

一、(共32分, 每小题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召唤(zhào) 濒临(bīn) 独处(chǔ) 恪尽职守(gè) ....

B.唾弃(tuò) 堆砌(qiè) 刹那(shà) 惟妙惟肖(xiào) ....

C.焦灼(zhuó) 机杼(zhù) 赊账(shē) 殒身不恤(xù) ....

D.角逐(jiǎo) 桑梓(zǐ) 纨绔(kuà) 凝眸远眺(móu)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康菲公司近来问题频出,蓬莱19—3油田C平台周边海底的溢油量昨日再度飙升。

B.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说:“如果抱着功力的心态逼孩子学琴,反而会压仰孩子的天性。”

C.针对我国大辐增长的外汇储备,专家认为有必要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掉进“美元陷井”。

D.收藏市场“温度”过高,势必刺激更多的膺品流入市场,导致鱼木混珠的情况屡屡发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贵阳父母寻找失踪孩子的消息通过微博广为 ▲ ,很快就有数千网友转发和评论。

②网络售药的 ▲ 有一定难度,有关部门题型公众切勿通过网络购买非法销售的药品。

③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但是,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能够 ▲ 地为他们着想呢?

A.传颂 监管 身临其境 B.传播 监管 设身处地

C.传颂 监督 设身处地 D.传播 监督 身临其境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们参与“金点子”活动的热情之高、想象之奇、创意之新真是不堪设想,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 ....

B.不少网民认为,尽管网络理想无疆,然而言行应有界,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

C.文艺创作切忌远离观众孤芳自赏,音乐剧《妈妈咪呀》就因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而获得了成功。 ....

D某项调查显示,82%的被调查者认为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务员热”仍在持续。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带上天的服装就有好几套,可让多人多天穿着和更换的需要。

B.体育运动的目的是身心都要健康,至于能不能在比赛中得金牌,那时锦上添花的事情。

C.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展现了一幅宏大厚重的历史画卷,成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的一份厚礼。 D.由于史蒂夫·乔布斯的才华和激情,使他在数字音乐、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领域都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6.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

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于是,山脉耸起(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C.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河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马丁·路德金《我

有一个梦想》)

D.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叫他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

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8.学校要开家长会。下列是同学们写在教室黑板上的欢迎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A.欢迎爸爸妈妈联袂来学校采风! B.亲爱的爸爸妈妈,您辛苦了!

C.亲,我们以优异成绩向您交代! D.热烈欢迎爸爸妈妈莅临指导!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

C.以为凡是州山水之有异态者 D.沛公居山东时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水之积也不厚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后秦击赵者再 ..

C.会于西河外渑池 将藏之于家 ..

D.小则得邑,大则得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12.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竖子不足与谋!

A.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13.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A.孔子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主动思考。 B.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基于学生的体验、感悟。

C.孔子认为学习必须由此及彼、善于联想。 D.孔子认为教育者应该诲人不倦、锲而不舍。

14.下列对《娜塔莎》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司仪副官走到别素号娃伯爵夫人面前,邀请她。她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副官的肩

上。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

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

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A.作者采用了心理描写,通过娜塔莎想象伯爵夫人美妙的舞姿,来表现其失落的情绪。

B.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作者通过听觉来写跳舞的节奏,通过视觉来写舞姿的轻快。

C.司仪副官和别素号娃伯爵夫人的舞姿越曼妙动人,就越能表现出娜塔莎的焦急不安。

D.选段划线句子,写娜塔莎几乎要哭了的神情,反映了她渴盼关注、争强好胜的心态。

1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拟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B.“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

C.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背景、大战的场面。

16.下列诗句中,缩写的季节不同于其他诗句的一项是

A.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B.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C.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李贺《南园十三首》)

D.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谢朓《王孙游》)

二、(共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史铁生的幸运与不幸(节选) 黄敏兰

史铁生曾对我说,他一生中的一大遗憾就是没能上大学,要不是因为那场倒霉的病,他肯定会像我

一样在1977年考上大学。虽然农村生活也给我带来不少疾病,例如淋巴结核、风湿热等等,但是毕竟

没有像史铁生的病那样可怕。我等到了恢复高考那一天,所以后来的生活道路也要比他顺利得多。史铁

生还说,他若参加高考,一定会报考英语专业,因为他在学校时英语成绩很好,本人也喜欢英语。我想,那不是太屈才了吗,如果史铁生不成为文学大师,而是从事其他行业,哪怕是很好的职业,无论对他个

人,还是对中国文学都将是一大遗憾。

史铁生初回北京后的几年,几乎就是在痛苦中挣扎。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抉择无时无刻不在折

磨着他。人们一般喜欢引用《我与地坛》中的那句名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

会降临的节日。”似乎史铁生有着超然于生死的天性。但人们未必知道,他这份迎接死亡的宣言看似洒

脱,却是经历了多少痛苦思考才做出的。我不知道史铁生有多少次试图赴死,但我知道他比绝大多数病人都饱受选择生死的艰难。

史铁生回京后马上住进友谊医院,是在他父亲的搀扶下艰难地走进医院的。当时他曾暗中发誓:“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没想到一年之后却是被人抬着出院。为什么没治好病也没去死呢?其中原因很多,一是天使般的大夫的挽救。一位王主任和一名护士长两次将他从死神那里“抢下来”,王主任后来劝他看书,说:“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这句话给他指出一条活的路,让他慢慢地做些事,于是慢慢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还有就是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史铁生说:“我没死,全靠了友谊。”朋友们鼓励他,不时给他带来欢乐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出院后的史铁生成了“待业青年”,前途无望;他母亲不甘心放弃,多次尝试治疗均以失败告终,也引起他的烦恼。于是他经常失魂落魄地跑到家附近的地坛公园,不断地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地坛的苍凉与宁谧让史铁生躁动的心安静下来,让他暂别外界的纷扰,沉迷于精神的畅想、与大自然的交流。静下心来的他,也能通过观察地坛的人与事思考尘世生活。

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洁净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灵魂的支柱——上帝(这个概念并非狭义的、具体的“上帝”)。他不停地与上帝对话,终于在上帝的感召下,使精神得到升华。不幸的史铁生因幸运地走进地坛而选择了生路。“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若换作人潮密集的北海、颐和园等名胜景区,即便有动人的美景,也不能符合史铁生的需要。“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17.下列对史铁生的回忆和评价,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史铁生没有成为文学大师,而是去从事其他的行业,那将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遗憾。

B.史铁生有着超然与生死的天性,能非常洒脱地面对生死问题,将“死”视作“节日”。

C.善于思考的史铁生要忍受超出常人的痛苦,他比绝大多数病人都饱受选择生死的艰难。

D.一场倒霉的病给史铁生留下了不能上大学的遗憾,也使得他的生活道路变得更加坎坷。

18.下列对史铁生“幸运与不幸”的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生病而不能参加高考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后来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并最终成为文学大师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B.在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痛苦抉择中挣扎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能在宁静的地坛张找到生路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C.住进医院一年后没治好病被抬出院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在医生、朋友鼓励下有了活的的星之光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D.出院后成了“待业青年”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在不敢放弃的母亲再三鼓励下走出烦恼困扰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19.下列说法最符合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四百多岁的地坛宽厚博大,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容纳了双腿残废、失魂落魄的史铁生,让他感觉有着宿命的味道。

B.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草木繁盛,生机勃勃,史铁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内涵,不再恐惧不幸的命运,坦然面对生与死。

C.史铁生在苍凉与宁谧的地坛中静下心来,通过观察地坛的人与事思考尘世生活,找到了灵魂的支撑,选择了生路。

D.北海、颐和园等名胜景区因为有动人的美景,无法让史铁生静下心来找到心中的上帝,所以不能符

合史铁生的需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2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危险,冒险的事) B 修我戈矛,从王于师 (整治) ..

C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交付,抛弃) 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写文章献给) ..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可怪也欤 ..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彼与彼年相若也 ..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

D.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请罪于先人之墓 ..

2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B 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终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引用《出师表》中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 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试卷II

三、(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近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了。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磨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

劳劳亭阅读答案篇七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A组)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

A.《采桑子》 B.《天仙子》 C.《生查子》 D.《鬼谷子》

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

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

A.蓬莱、峨眉、方丈 B.蓬莱、方丈、瀛洲

C.瀛洲、峨眉、九华 D.峨眉、方丈、九华

6.《书愤》的作者是:

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

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

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 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

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

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

A.中书省的别称 B.尚书省的别称 C.枢密院的别称 D.秘书省的别称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

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

C.《月夜忆舍弟》 D.《离思五首》

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

A.河南境内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

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

A.李商隐 B.秦观 C.周邦彦 D.元稹

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

A.风波 B.风雪 C.风雨 D.风浪

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

A.大海 B.渡口 C.湖泊 D.道路

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炳麟 D.顾炎武

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

A.《浣溪沙》 B.《雨晴》 C.《谒金门》 D.《定风波》

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

A.六一居士 B.易安居士 C.青莲居士 D.东坡居士

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

A.心有灵犀一点通 B.走马兰台类转蓬 C.分曹射覆蜡灯红 D.画楼西畔桂堂东

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

A.草地 B.苔藓 C.浮萍 D.爬山虎

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

A. 断肠人在天涯 B.月是故乡明 C.愁见河桥酒幔青 D.独怆然而涕下

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A.曹操 B.周瑜 C.诸葛亮 D.刘备

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

21.赠范晔 陆 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

(柳 花 春 叶 梅)

22.山中杂诗 吴 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 )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 看 见 望 瞻)

23.不见梅花 陈与义

荆楚岁时经尽,今年不见梅花。想得苍烟玉立,都( )江上人家。

(长 在 开 藏 住)

24.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 )危石,日色( )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响 撞 咽 轻 轰)(暖 照 盖 染 冷)

25.三台春曲 许 棐

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 )寒。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晓 清 风 轻 淡)

26.渔歌子 刘 基

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 )满船。

(吹 雪 积 落 铺)

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瓷瓯,一种酒杯。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

27.江上即事 郭 武

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山前山后( )雨,江北江南落花。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季节的字。)

28.农家六言 杨万里

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 )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动词。)

29.劳劳亭 李 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颜色的字。)

30.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 )红( )!

(在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形容词。)

31.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各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加点的词语

32.有人置粟于盎( )

33.鼠恣啮( )

34.人教以术( )

35.乃以糠易粟(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36.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分,每小题2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解释加点的字(16分)

38.鲁欲将吴起( )

39.吴起於是欲就名( )

40.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

41.鲁君疑之,谢吴起( )

42.以明不与齐也( )

43.游仕不遂( )

44.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

45.是以哭之( )

46.吴起对“鲁君”的“疑之”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

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________________ 。(不得超过4字)

47.鲁君在鲁人“恶吴起”后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

鲁君疑之,谢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4字)

鲁人(第二段)与魏国大臣李克(第三段)都对吴起作了评价,从评价的目的看有什么不同?请各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48.鲁人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9.李克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0.吴起为士兵吸毒疗伤,而这位士兵的母亲却认为:儿子被“吮”后将“不知其死所矣”。这位母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请在下面的格子里填上一句俗语。

因为当时的人们崇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51.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①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②?”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③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胄操戈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晏子春秋》)

注:①得微:恐怕,莫非。②辱:委屈(你来)。③盅簋:摆设宴席的器皿。

晏子、司马穰苴和梁丘据在被景公邀请夜饮时,三人各有怎样的表现?请在文章中摘录写三人表现的词句。(6分)

53.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梁丘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晏子和司马穰苴向景公的发问,可以判断他们两人各自怎样的身份?(6分) 晏子:“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

司马穰苴:“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

56.晏子:__________________

57.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每题4分)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8、请从“声”和“色”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此诗的文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默写毛泽东的任何一首旧体诗词(4分,错1字扣1分,扣满4分为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每题2分)

寒山寺建于南梁,唐时因寒山、拾得二僧居此而得名。得名并不等于出名,寒山、拾得在佛教中虽然也有地位,但寒山寺的名扬四海却是因为张继写的那首七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凡是文化者无不知晓,写得通俗易懂,意境优美,朴实自然。收进了《唐诗三百首》,也收进了许多教科书。读过这首诗的人就知道了姑苏城外有座寒山寺,来到苏州后就想到此一游,天长日久,代代相传,使得寒山寺成了旅游的热点。随着旅游事业的日益发展,这寒山寺还会变得更热,从经济上来看简直是一个跨国的大企业,这种企业还无须承担任何风险,只须完善防雷和防火的设备。

枫桥镇上那些开饭店的,开茶馆的,卖工艺品的,卖石砚的,卖拓碑的,开出租车的,蹬三轮车的……都得感谢张继老爷爷,他不仅是个诗人,而且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他养活了我们这些日益增多的人口。

文化人也因此而扬眉吐气了,别以为“___A___”,这文章拐弯抹角地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世界上没有一个大腕可以开创像寒山寺之类的 “企业”,可以世世代代养活这么多的人口。何止一个寒山寺呀,“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名声大振了;“(),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成了历代人们向往的旅游点。名山大川如果没有那么几句诗文来渲染的话,那无限的风光也只能藏在深山老林里。

“山不在高,有文则灵”。远的不说了,就说近的“老舍茶馆”、“咸亨酒店”。鲁迅与老舍可算是泽及乡梓了,特别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个被人打断了腿的穷酸货却为他的子孙后代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___B___”?不然,即使单纯地从经济角度看,书生也是有用的,只是知识有时候不能立竿见影而已。“__C__”,书生们又何必汲汲于眼前,大可不必在孔方兄的面前低声下气,你手里的笔是一根巨大的杠杆,是可以把一座山托起来的!你手里的笔是一根魔棒,它可以化作一道长桥,一座比枫桥更硕大无比的长桥,让你的后来者从这座桥上走向精神和物质都很丰富的明天!大可不必看见人家有了汽车洋房心里就酸溜溜的,更不可因此而弃笔。 (《寒山一得》)

60、下面三句诗文是从原文的ABC三处抽出来的,结合文章的意思,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诗句填入原文的横线上?(6分)

(1)文章千古事 (2)乱世文章不值钱 (3)百无一用是书生

A( ) B( ) C( )

61、在文章的括号里填入相应的诗句。(4分)

不识庐山真面目,( )

( ),轻舟已过万重山

62、根据文章的意思,请为下面的内容再续写一个句子。要求与文章的样式相同。(6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名声大振了;“(),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成了历代人们向往的旅游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加题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简述理由。(比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劳亭阅读答案篇八
《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学校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占25%)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汉代以降,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中原文化文化融合的进程。

3、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江浙行省,以北属河南行省。

4、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5、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阿拉伯商人定居扬州,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6、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和7、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徽派_风格。

8、郑和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9、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熟,天下足”的民谚。

10、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淮盐,顾名思义以淮河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

12、宜兴以紫砂陶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可以上溯至宋代

13、1863年,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

14、常州西郊距今2800年的周淹城遗址中,出土有四条独木船,最大的一条有11米长。

15、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曾经因此而名为“”。

16、无锡薛氏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江苏地域文化应以江苏成为一级行政区,即年,江苏建省为其源头

2、金陵文化: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

言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3、苏东海洋文化: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4、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

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

1、地尽其力: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清代苏南已经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充分利用了江南的气候条件。

2、事尽其心: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小心谨慎,事事推敲,信奉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

3、人尽其才:江苏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发挥,如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五、江苏经济文化的特征

一是均衡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江苏在农业、工业和商业这三大经济领域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二是充满活力,历史上,江苏经济始终处于超越自我、敢为天下先的发展形态中,即使是在遭受战乱、自然灾害的打击后,也可以最迅速地恢复、发展起来。

三是文化含量高,儒工商同道,科技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江苏商人亦儒亦商,重利也重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三是社会和谐。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

2、试述江苏老字号文化的特征。

1、才子文化培养的儒商。江苏经济的发展就是苏商中读书人多,知书达理者多,不以巧取豪夺图暴发,而以勤劳智慧求发展。才子文化使苏商表现出更多的儒商气质。儒商气质使江苏老字号更加看重传统道德,自觉地以传统道德创业,以传统道德兴业,以传统道德守业。在全国的商业活动中,各代苏商在外的口碑都很好,他们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获得经济收益。老字号的招牌名称就可以见到儒商的追求,如吴江震泽镇有130多年历史的老店“存心德药店”,就是其创始人邵泉富根据父亲的遗愿而由“介眉堂”改来,寓意“存心为父争气,以道德经商”。

2、老字号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一方面,江苏的老字号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行业,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行业齐全中又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如老字号中饮食与医药的商铺就几乎占了一半,这是一种文化现象。老字号的振兴、保护和相关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老字号文化已经成为展示江苏文化强省面貌的一个窗口。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占25%)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东晋在南京始建,由国子祭酒主持,以经师、博士、助教为主要教学人员。

2、宋文帝在南京建立了儒学馆、史学馆、文学馆、和玄学馆,这种分专业招生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

3、最早创办的茅山书院,是宋初全国六大书院之一。

4、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楚居住达10年之久,孔子曾前往沛地向老子访学。

5、公元前472年,范蠡在吴越西境筑(今南京长干里),为南京古城的雏形。

6、苏州遗址、高邮遗址等均发现了稻作遗址。

7、南北朝形成了江苏境内中古时代的两大语言板块:语区和吴语区。

8、在道教发展与变革史上,吴地方士、陆修静和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9、陆机的《》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专论创作的文章。

10、钟嵘的诗歌评论专著《》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11、南唐后主李煜填词技艺娴熟,情境别致,被誉为“词中之帝”。

12、黄河夺淮入海给苏北地区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江南的经济开始超过了江北。

13、江苏境内科学家所著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14、元朝重修大运河,奠定了江北运河沿线在全国的运输枢纽地位,使当时的南京、苏州、扬州列名世界十大城市。

15、金坛人的《说文解字注》为其一生最得意之作,历时30余年方成。

16、兴化人的《水浒传》、淮安人《西游记》、寓居南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名作。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的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以今徐州、淮安、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2、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3、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4、吴中四才子: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和“金陵四大家”:顾磷、陈沂、王韦、

劳劳亭阅读答案篇九
《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

语 文

考生须知:

1. 全卷分试卷I、II和答卷I、II。试卷共6页,有五大题,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II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上无效。

3. 请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I、II的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将答卷I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方框内涂黑。

试卷I

一、(共32分, 每小题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召唤(zhào) 濒临(bīn) 独处(chǔ) 恪尽职守(gè) ....

B.唾弃(tuò) 堆砌(qiè) 刹那(shà) 惟妙惟肖(xiào) ....

C.焦灼(zhuó) 机杼(zhù) 赊账(shē) 殒身不恤(xù) ....

D.角逐(jiǎo) 桑梓(zǐ) 纨绔(kuà) 凝眸远眺(móu)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康菲公司进来问题频出,蓬莱19—3油田C平台周边海底的溢油量昨日再度飙升。

B.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说:“如果抱着功力的心态逼孩子学琴,反而会压仰孩子的天性。”

C.针对我国大辐增长的外汇储备,专家认为有必要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掉进“美元陷井”。

D.收藏市场“温度”过高,势必刺激更多的膺品流入市场,导致鱼木混珠的情况屡屡发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贵阳父母寻找失踪孩子的消息通过微博广为 ▲ ,很快就有数千网友转发和评论。 ②网络售药的 ▲ 有一定难度,有关部门题型公众切勿通过网络购买非法销售的药品。

③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但是,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能够 ▲ 地为他们着想呢?

A.传颂 监管 身临其境 B.传播 监管 设身处地

C.传颂 监督 设身处地 D.传播 监督 身临其境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们参与“金点子”活动的热情之高、想象之奇、创意之新真是不堪设想,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 ....

B.不少网民认为,尽管网络理想无疆,然而言行应有界,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

C.文艺创作切忌原理观众孤芳自赏,音乐剧《妈妈咪呀》就因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而获得了成功。 ....

D.某项调查显示,82%的被调查者认为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务员热”仍在持........

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带上天的服装就有好几套,可让多人多天穿着和更换的需要。

B.体育运动的目的是身心都要健康,至于能不能在比赛中得金牌,那时锦上添花的事情。

C.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展现了一幅宏大厚重的历史画卷,成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的一份厚礼。

D.由于史蒂夫·乔布斯的才华和激情,使他在数字音乐、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领域都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真是太渺小,和时间相比,和夜色相比,和海洋相比„„哪怕是 ▲ ,也是比人更长久。它永不疲倦地涌动着,没有死,也没有生。或者说它们无时无刻不在 ▲ ,也无时无刻不在诞生当中。你不能说一朵浪花死了,就像你不能说一朵浪花 ▲ 。

①一颗露珠 ②一朵浪花 ③死亡之中 ④新生之中 ⑤是在何处死亡 ⑥是在何处诞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于是,山脉耸起(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C.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河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D.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叫他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8.学校要开家长会。下列是同学们写在教室黑板上的欢迎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A.欢迎爸爸妈妈联袂来学校采风! B.亲爱的爸爸妈妈,您辛苦了!

C.亲,我们以优异成绩向您交代! D.热烈欢迎爸爸妈妈莅临指导!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

C.以为凡是州山水之有异态者 D.沛公居山东时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水之积也不厚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后秦击赵者再 ..

C.会于西河外渑池 将藏之于家 ..

D.小则得邑,大则得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13.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A.孔子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主动思考。 B.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基于学生的体验、感悟。

C.孔子认为学习必须由此及彼、善于联想。 D.孔子认为教育者应该诲人不倦、锲而不舍。

14.下列对《娜塔莎》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司仪副官走到别素号娃伯爵夫人面前,邀请她。她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副官的肩上。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

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A.作者采用了心理描写,通过娜塔莎想象伯爵夫人美妙的舞姿,来表现其失落的情绪。

B.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作者通过听觉来写跳舞的节奏,通过视觉来写舞姿的轻快。

C.司仪副官和别素号娃伯爵夫人的舞姿越曼妙动人,就越能表现出娜塔莎的焦急不安。

D.选段划线句子,写娜塔莎几乎要哭了的神情,反映了她渴盼关注、争强好胜的心态。 15.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上片写词人面对千古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登高怀古之情。

B.用孙权、刘裕建功立业的壮举,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形成鲜明的对比。

C.用廉颇的故事,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D.作者紧扣现实,连用多个典故,借古讽今,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16.下列诗句中,缩写的季节不同于其他诗句的一项是

A.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B.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C.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李贺《南园十三首》)

D.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谢朓《王孙游》)

二、(共18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史铁生的幸运与不幸(节选)

黄敏兰

史铁生曾对我说,他一生中的一大遗憾就是没能上大学,要不是因为那场倒霉的病,他肯定会像我一样在1977年考上大学。虽然农村生活也给我带来不少疾病,例如淋巴结核、风湿热等等,但是毕竟没有像史铁生的病那样可怕。我等到了恢复高考那一天,所以后来的生活道路也要比他顺利得多。史铁生还说,他若参加高考,一定会报考英语专业,因为他在学校时英语成绩很好,本人也喜欢英语。我想,那不是太屈才了吗,如果史铁生不成为文学大师,而是从事其他行业,哪怕是很好的职业,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中国文学都将是一大遗憾。

史铁生初回北京后的几年,几乎就是在痛苦中挣扎。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抉择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人们一般喜欢引用《我与地坛》中的那句名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似乎史铁生有着超然于生死的天性。但人们未必知道,他这份迎接死亡的宣言看似洒脱,却是经历了多少痛苦思考才做出的。我不知道史铁生有多少次试图赴死,但我知道他比绝大多数病人都饱受选择生死的艰难。

史铁生回京后马上住进友谊医院,是在他父亲的搀扶下艰难地走进医院的。当时他曾暗中发誓:“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没想到一年之后却是被人抬着出院。为什么没治好病也没去死呢?其中原因很多,一是天使般的大夫的挽救。一位王主任和一名护士长两次将他从死神那里“抢下来”,王主任后来劝他看书,说:“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这句话给他指出一条活的路,让他慢慢地做些事,

于是慢慢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还有就是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史铁生说:“我没死,全靠了友谊。”朋友们鼓励他,不时给他带来欢乐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出院后的史铁生成了“待业青年”,前途无望;他母亲不甘心放弃,多次尝试治疗均以失败告终,也引起他的烦恼。于是他经常失魂落魄地跑到家附近的地坛公园,不断地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地坛的苍凉与宁谧让史铁生躁动的心安静下来,让他暂别外界的纷扰,沉迷于精神的畅想、与大自然的交流。静下心来的他,也能通过观察地坛的人与事思考尘世生活。

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洁净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灵魂的支柱——上帝(这个概念并非狭义的、具体的“上帝”)。他不停地与上帝对话,终于在上帝的感召下,使精神得到升华。不幸的史铁生因幸运地走进地坛而选择了生路。“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若换作人潮密集的北海、颐和园等名胜景区,即便有动人的美景,也不能符合史铁生的需要。“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17.下列对史铁生的回忆和评价,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史铁生没有成为文学大师,而是去从事其他的行业,那将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遗憾。

B.史铁生有着超然与生死的天性,能非常洒脱地面对生死问题,将“死”视作“节日”。

C.善于思考的史铁生要忍受超出常人的痛苦,他比绝大多数病人都饱受选择生死的艰难。

D.一场倒霉的病给史铁生留下了不能上大学的遗憾,也使得他的生活道路变得更加坎坷。

18.下列对史铁生“幸运与不幸”的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生病而不能参加高考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后来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并最终成为文学大师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B.在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痛苦抉择中挣扎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能在宁静的地坛张找到生路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C.住进医院一年后没治好病被抬出院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在医生、朋友鼓励下有了活的的星之光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D.出院后成了“待业青年”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在不敢放弃的母亲再三鼓励下走出烦恼困扰的史铁生是幸运的。

19.下列说法最符合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四百多岁的地坛宽厚博大,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容纳了双腿残废、失魂落魄的史铁生,让他感觉有着宿命的味道。

B.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草木繁盛,生机勃勃,史铁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内涵,不再恐惧不幸的命运,坦然面对生与死。

C.史铁生在苍凉与宁谧的地坛中静下心来,通过观察地坛的人与事思考尘世生活,找到了灵魂的支撑,选择了生路。

D.北海、颐和园等名胜景区因为有动人的美景,无法让史铁生静下心来找到心中的上帝,所以不能符合史铁生的需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 中:合于 B.虽有槁暴 暴:晒干 ..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

2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 ..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輮木为轮”这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发生变化,发展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青出于蓝”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试卷II

三、(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劳劳亭阅读答案篇十
《诗歌鉴赏练习题2》

诗歌鉴赏练习题2

1. 阅读李白的《劳劳亭》,回答问题

天下伤心处,劳牢送别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请准确写出本诗涉及的季节(如:晚秋、仲夏等)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一诗句与古代的什么习俗有关?

(3)“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是本诗最精彩处,请写一段文字,是从诗句所表现的形象和写作手法说说它精彩在何处。

解题思路:要注意括号中加点字的提示,关键是季节前面的限制语。一句诗或几句诗的精彩处,无非是从炼字的角度、手法的角度、写景抒情的准确性传神性的角度思考。题目明确要求从形象和手法的角度考虑,必须抓住春风这一形象的特点,了解作者使用的手法。

2. 阅读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回答问题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李益(公元748——829),唐代著名诗人,他七岁时,爆发“安史之乱”。 阅读全诗,填写下表

3. 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回答问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唐长庆年间,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白居易谙尽朝官的滋味,自求出京外任。 此诗大约写于诗人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

(2)古人写诗,极讲究“炼字”,即推敲用字。你觉得这首诗,那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写一段鉴赏文字。

【解题思路】感情基调不外乎悲、喜、哀、乐、愤恨、孤寂等几种情感。炼字特别注意捕捉用得好的形容词和动词,可采用比较分析法。

答:1沉醉和喜悦。铺字好。一是切景:铺字形象而又准确的表现了此时残阳斜照的角度和强度。二是切情:照字力度太强,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温柔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4. 阅读白居易的《夜雪》回答问题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深夜知雪重,时闻折枝声。

【注】此诗写于诗人谪居江洲之时。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2)诗人写夜雪,写法独特。请就本诗的写作手法和描写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分析情感注意把握两点,一是透露情感的关键字词,二是出题者所加的注解。 答: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孤寂心情。诗人说“已讶衾枕冷”,一冷字,既是说对天气的感觉,更是说诗人的心境。尤其“深夜知雪重,时闻折枝声”,更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写夜雪,难以正面描写,所以诗人全从侧面着笔。首句着一冷字,从感觉写雪之大,雪的悄无声息;次句从视觉写雪的强烈反光;最后两句从听觉写积雪压竹枝的声音,写雪势的有增无减。句句写人,却又处处写雪。

5. 阅读王安石的《孤桐》,回答问题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疾苦,怨愤。

(1)从诗的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诗。

(2)这首使用什么样的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简要分析。

答:咏物。

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天生枝繁叶茂,古都却干直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露越是茁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意志越顽强,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

6.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回答问题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长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2) 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感情,词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答:表达了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迟暮,功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铺垫的手法:前三句描绘了晚春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为杜鹃的出场,为表达飘零身世、凄凉心境作铺垫。衬托的手法:用“林莺巢燕总无声”来衬托杜鹃的日夜常啼,用“故山犹自不堪听”来衬托飘零羁旅中听杜鹃的凄凉感受。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箨龙,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二者都是初夏常见景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结合尾联分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写法极富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9.阅读下列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汴河曲》 《汴河怀古》

李益 皮日休 汴水东流无限春, 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家宫阙已成尘。 至今千里赖通波。 行人莫上长堤望, 若无水殿龙舟事, 风起杨花愁杀人。 共禹论功谁较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3)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这几首诗形式上都属于怀古,都是对隋朝统治者的揭露,但在表现手法上却各不相同。 《汴河曲》从描写汴河春色入手,用堤柳飞花反衬隋宫的荒凉颓败。《汴河怀古》则另创新意,从人们议论隋朝灭亡的原因亮出作者的观点。《隋宫》则是以小见大,抓住价格昂贵的宫锦被剪作为马遮挡尘土的“障泥”和船上的风帆这一细节,来揭示隋朝统治者的穷奢极侈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10.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1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

2.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1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

2. 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1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2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1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