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描写雕塑的文章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描写雕塑的文章篇一:市井作文精选

作文样稿提纲

一、市井作文的基本结构

1、用一段诗化的儿童文字对市井的含义进行简洁的描述,引起读者对自己经历过的市井生活产生感悟和留念。

2、对市井作文进行通俗易懂的定义,定义的语言尽量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

3、出示三篇范文:一篇是港台作家的优秀市井作品,尽量不要用大家熟悉的文章,要求有新颖的故事情节,语言优美但要通俗,符合小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给人新鲜感。这类文章可以改写。文章要结构清晰,开头和结尾一定要精美,便于学生模仿。(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另两篇是学生的习作,可以在网上找,但要修改。文章中用横线标示出精彩的地方,并在后面用简短的文字点评。

4、文章点评。点评文字要简洁明了,主要是从情感和技法两个方面进行点拨。

5、市井作文技法:一是市井观察的方法;二是市井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6、出示两幅市井画面。我的想法是:这样有了视觉感对学生写作文更有帮助。但不能设计成了看图作文,出示图形是为了帮助孩子产生写作联想。你说呢?

7、设计一个家长带着孩子去市井现场观察记录的方案,这个很重要。

8、练题出两个:一个是有图形画面的,一个就是文字作文题。 我暂时想到了这些,你可以大胆的创新设计

雕塑作文——静止律动的美感

1、用艺术思维的方式理解雕塑。用一段儿童诗化的语言表述雕塑艺术的深刻内涵。

2、对雕塑作文给出定义,并说明学习雕塑作文作用和目的。注意不要用逻辑学的方法进行定义。(这也要取一个名字)

3、出示两幅雕塑作品,最好是符合儿童特点的雕塑图画。

4、对这两幅雕塑图画分别进行解读。解读语言要让孩子好懂。解读时既要读出外形特点,还要读出雕塑图画内在的深刻含义。其实这是一个思维引导,为写出雕塑作文作铺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这种作文完全写成了看图作文。我的想法是:这是一种艺术作文。

5、然后分别给每幅雕塑作品配上两篇作文,每篇选文控制在350字以内;文章要突出人格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意义,把家庭教育的内容融汇在作文当中。请注意:这两篇作文一篇是比较简单的带有状物性质的作文,但也有一定的想象;另一篇带有儿童创新思维性质,要有比较强的想象,和前一篇形成对比。前一篇是便于模仿,后一篇是开阔思维富于创新。并且分别对这两篇作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点评。

6、列示写雕塑作文的观察方法和作文方法

7、给家长和孩子设计一个去户外参观雕塑展览或者是户外参观某一个和几个雕塑的活动方案。这个方案一定要具体详细,操作性要强,告诉家长怎样去实施这个方案。

以上是我对这类作文结构的基本设想,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放开大胆创新,你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家长的角度设想,这样的结构设计是否便于家长教孩子学作文。

描写雕塑的文章篇二:有关“地板和雕像的对话”作文写作指导和例文

有关“地板和雕像的对话”作文写作指导和例文 议论文

2014-11-19 08:13 :

有关“地板和雕像的对话”作文写作指导和例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广场地板和英雄雕像均出自同一座大理石山岗,地板对雕像说:“瞧,人们在你面前顶礼膜拜,多么风光!而我却被人们踩在脚下,默默无闻。”雕像说:“谁叫你当初不经过工匠的雕刻呢?”„„

根据上述材料,挖掘寓意,联系实际,并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这是一篇给材料寓意。材料本身没有话题核心词,话题隐藏在材料之中,需要考生仔细琢磨,认真提炼。

就材料看,有两个重要的对象:广场地板和英雄雕像。他们虽出自同一座大山,材质相同,但结果却大不一样。在关系上,两者相互对举,互为呼应。大理石地板成为地板的原因在于它缺少了“雕刻”的重要一环,而英雄雕像成为“英雄”的原因在于它经受了“雕刻”之苦。这就直接启示我们:l、成功的获得必须经由 “雕刻”加工;2、应学会付出和“忍受”;3、不同过程(经历)导致不同结果;量变可达到质变等等。

此外,尚可从另外的视角思考。人们究竟顶礼膜拜英雄石像什么呢?那是因为人们看到的是雕像背后附着的意义(艺术价值、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等等),但单就雕像的答话中,不难理解材料隐藏的寓意:在忍受(一种主观行为)工匠的雕刻(一种来自外界力量的改变)的过程中,雕像慢慢地有了质的飞跃。显然,这里人们顶礼膜拜的是雕像身上的精神内核——“逆境”中拼搏奋斗的精神。

本文不大适合反向立意,如果站在大理石地板的角度大谈“平凡就是伟大”的道理是不得要领的。因为,从对话的材料来看,雕像的话有导向作用。“谁叫你当初不经过工匠的雕刻呢?”这句话的言外之意阐释了成功来源于经过雕琢、接受磨砺的核心道理。

参考题目:1.玉不琢不成器, 2.成功与磨难 3.生命与挫折 4.在磨难中闪光。

参考例文:

1.美丽不拒绝痛苦

眼睛因多流泪水而愈纯净;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温厚。——题记

晦明威说,生活总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河蚌的故事亦是对我们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人生征途里,我们享受美丽的同时,也要不拒绝痛苦的光临。

梅花要经历风雪的洗礼,才能傲然立于寒冬;珍珠要经历河蚌的磨砺,才能获得璀璨的光辉;生命要经历千锤百打,才能成就一番精彩。霍金,一个半

身瘫痪连言语都存在障碍的人,年轻的时候因生理缺陷,致使他屡次被大学拒绝,连他的家人也劝他放弃求学,安心养病。然而,他没有向命运屈服,毅然坚持创作和研究。因为行为不便,他艰难地咬住棍子敲打键盘,以此完成写作。日复一日,就凭他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探索精神,终于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时间简史》。我想,生命的意义本于此——当痛苦和不幸降临到你的身上时,你并不是选择逃避,而是微笑着搏击。

痛苦是上帝的苦心安排。那未知的考验就像一张测试题,问题是你能否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还记得“神舟七号”顺利载人登空飞行的情景吗?刘伯明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年少的伯明出生于贫苦的农村,家时负担重付不起住宿费,他的父亲咬牙买了辆自行车供他上学往返。高中三年,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冬天路面滑,骑车到学校也就差点没冻成雪人了。但无论多大的风雨,他从未迟到早退过。而且,航天员训练十分艰辛—然而,今天的刘伯明站在了航天英雄的位置上,他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不拒绝痛苦,不拒绝眼泪,你我都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雨果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脱,只有这种痛苦才能让我们大彻大悟。因为司马迁微笑迎接痛苦,《史记》在历史的长河里永垂不朽;因为贝多芬勇敢战胜不幸,《命运交响曲》的节奏才如此震撼人心。不要藏起的你的勇气,学一学毛泽东在满山风雨里尽情彰显自己的人生豪迈吧。

美丽不拒绝痛苦 ,成长不拒绝眼泪。(760字)

2.痛并快乐

成功的花儿,人们往往只羡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满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河蚌的经历过风沙的洗礼,孕育出异常美丽的珍珠,今人不禁生叹:人之一生不尽顺风平坦,唯有大胆迎接袭来的风雨,才能一路微笑着到达成功的彼岸,痛并快乐着。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苦难是黎明前的黑暗,愈临近黎明就愈是黑,许多人却等不到见到曙光的那一刻,就被黑暗吞噬,被世人遗忘。但有些人却最终破茧成蝶,迎来了胜利的阳光。造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信念超越了痛苦。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河蚌怎能承受住那沉重的痛苦,坚持到一颗珍珠的诞生呢?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在不业未成这际身患身重病,但他没有退却,他看见了物理学最尖端的理论散发的神秘光芒,他生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与信念,打破疾病的魔咒,成功地摘下了物理学上属于他自己的那颗星。即使身上的病痛再苦再难,他也获得了人生无比的快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痛是铺成成功的基石。韩非的痛苦,造就了《说难》《孤愤》;司马迁的痛苦,成就了史家的绝唱;陈景润的痛苦,攻破了哥德巴赫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痛苦,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所以在人生陷入困境的时候,人要有一颗乐观的心态来品味痛苦,并且坚信人是不会被打败的,眼前的苦痛正是人生理想的助跑线,品味这个过程式是痛并快乐着的。

张爱玲说:“我们快乐的时候,总忘了悲伤。”这是不可否认的,正如我们看到玫瑰花香却忽略了它背后的瑰刺。这就好像人的一生,追逐着山顶的成功,忘了欣赏路途的荆棘。试想如果没有一路的泥泞,一路的坎坷相伴,我们又怎能体验到成功的来之不易,和那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所以,我们要接苦难,欣赏苦难,战胜苦难,唯有这样,人生才不会缺失另一种美丽。

以难为友,人生何其绚丽;超越苦难,痛并快乐着。(771字)

3.阳光总在风雨后

滴水笃定了多少个日夜的坚持与艰苦才穿透了坚硬的石头,悬崖边的种子积聚了多少的力量才冲

破了岩石的阻挠, 河蚌历经历了多少苦痛与磨砺才孕育出一粒色泽鲜丽的珍珠„„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告诉我们: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磨难怎么能见彩虹。

人生存在许多的变数,要想拥有“英雄雕像”的风光,凡事我们就不能总期待着一帆风顺,或是贪安逸,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心去面对困难,去迎接挑战。不然,我们就只有做默默无闻的“广场地板”了。

我想到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主人公桑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出海都没有捕到一条鱼,在我们看来,他再也不会出海捕鱼了。可出人意料,在第八十五天老人又拿起他的捕鱼工具,驾着小船,毅然决然地驶身了深蓝的大海。他以三天两夜和鲨鱼们的殊死搏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可以被打倒,但是不可以被打败的硬汉形象,更展示了一种面对暴力和死亡时的坚定态度、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每个想成就不平凡人生的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桑地亚哥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灰色的天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激励着每一位读者。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轼。他的才情,我们有目共睹,但他命途多舛。苏轼是文坛上的宠儿,是仕途上的弃儿。他在历经人生短暂的辉煌之后,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乌台诗案后,他一贬再贬,但这并没有击败他。被贬黄洲四年无情风雨的吹打,锻造出了一位荣辱皆忘、胸襟旷达的苏轼,建功立业之心不减当年。“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西北望,射天狼”,他的豪情壮志曾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在黄洲赤壁,他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沙湖道中在轻吟“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东坡在遭贬之后就放弃自己,那么,肯定地说他不会留下那么多动人的诗篇,正所谓诗人之不幸,诗歌之大幸;正是因为他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才成就了他一代文学家的光辉形象,才使他成为历史文学长廊里一颗耀眼的明珠!

翻开历史的画卷,历史在悠然的躺着。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因为隐忍了巨大的痛苦得以完成一部史学巨著《史记》;坐在轮椅上的霍金精心研究“黑洞”“夸克”的奥秘,让我们对神秘的宇宙有了更多的一分了解。

古今中外,那些有成就的人,有谁不是经受了物质和精神炼狱得以成功的呢?同学们,当我们畏怕学业习中的困难想放弃的时候,就想想伦敦奥运会中国第一金-----易思玲(女子10米气步枪 湖南省郴州市人)吧,“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当我们烦忧父母叨唠与训导的时候,就想想“中国狼爸”的“三天一顿打,三个孩子进北大”吧,“玉不琢,不成器”啊!当我们身处困厄、面地磨难的时候,就想想桑地亚哥的精神去勇敢地战胜不幸和痛苦,就想想苏轼的旷达与乐观,轻轻拂去生命中的苦闷与忧伤吧,这样才能让自己像顽石的生命如雕像一般引人注目,如英雄般受人景仰!(1191字)

雕刻出雨后耀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命之巅一抹绝色的瑰丽,都是大自然的雕琢而成。人生如诗,诗情幻雨,雨后耀晴。一段永隽心头的记忆,在雕刻后烨烨。

出自同一座大理石山岗的广场地板与英雄雕像,只因是否雕刻而有别。人亦如此,雕刻在于巧工,蜕变终因本心。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词帝初生,俊逸不争,雕刻出雨后耀晴。 天生重瞳骈齿,使你得名重光。少年的无瑕却终归因帝王之争的纷扰锁眉,可是你从诗词中重获光明,寻找出路,向皇族宣歌你无心争位的心。诗词的巧工将雕刻得更加俊秀。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茧缕一竿纶。帝王之家的你在词工雕琢下超凡脱俗,与皇兄走向和解。风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走不下帝王之位,却走出了手足相残。雨中雕刻出你词帝的耀晴。

壮年听雨客舟中,断雁续西风。将军豪情,呤鞭东指,雕刻出雨后耀晴。 你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历史上屹立不倒的里程碑。一代“奸雄”,打出魏的天下。煮酒论英雄,你仰而笑;来莺儿负你痴心,你俯而叹。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干计百战磨不平的壮志,四方蜀吴打不败的雄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你是东汉乱世里被雕刻得生动的一块玉。不是至纯却动人心魄,不是至清却雄霸天下。多年征战的雕琢下,有了你独特的人格魅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雨中雕刻出你豪迈耀晴。

而今听雨僧庐下,繁星似归家。时代演替,日新月异,雕刻出雨后耀晴。 我们是备受争议的一代,我们又是简单而普通的一代。美好的时代让我们相信社会属于我们;逼近的现实提醒我们成王败寇。但是有一点我们都相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愿意接受磨炼,经得起挫折雕琢的人才能有心灵上的升华和成功的可能。人生何处无风雨?咬牙握拳不停向前,千帆过尽,又何处无耀晴?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雨中雕刻,将尽显我们年轻活力的耀晴。

雕刻出混沌中迷失的自己,可以使我们走向光明,迎接耀晴。(752字)

千琢之灿

人生,淡淡水墨画上化开的如锦章节,水泼墨色里,蕴藏着一块块玉石,有的真华尽现,流芳百世,有的黯淡沉寂,终无显名„„

琢,是对技艺的追求完美,是乐意飞扬时心灵的放歌。还记得北京奥运会上那惊艳一曲吗?朗朗,当这个名字已成为中国的符号,是否还记得那个在黑白键前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少年。幼时的朗朗的世界是浸润在音乐声中的。若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勤练,又怎会有日臻纯熟的技艺,又怎会有一个令国人为之自豪的朗朗!雕琢技艺,当其灿烂如同千阳之时,光阴的馈赠便是让你站上艺术的高台。

琢,是让自己日益沉淀,是诗情弥漫时内心的大气,从容。“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多少年前你还是一个娇憨的少女,如花的你怎能料想岁月的蹉跎。经历亲人的离散,国家的覆亡,语言已无法描述内心的伤情,只有一个人在枯菊下,诗情飞扬,任心灵寂寞地独舞,只有一个人舐着伤口,独自地,做一场回忆的春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字字呜咽,句句含泪。岁月勾画了一个愈加成熟的你,你的诗才如同你的名字一般,烛照未来。当我们回望一千年前的唐宋风雨时,总忘不了那个在凄风冷雨的寻寻觅觅的美神。琢雕性格,当其如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时,万古永存。

琢,是对过去的反省,对未来的警悟,是深邃思想的过程。浩荡十年,巴金走过了他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一段路。“中国的良心”这便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他如智者,如元诸上的白发渔樵,洞察世事,在文字的漩涡中,化出绵密

的力量,给人以启迪。对思想的雕琢,让人成为至人,让生命从此多了另一种况味。

林清玄曾说过:“我无法解除痛苦,但我相信,无论多么痛苦,总有美存在,痛苦会过去,美,会流传。”在人生中的磨炼,尽管痛苦,却仍有希望之光。让自己如同玉石,接受雕琢吧,完美技艺,成熟性格,深邃思想,让自己成为人生中至美,芳华绝代.

我愿经千琢之灿,祈望最末一季的花开,静然留香„„(768字)

描写雕塑的文章篇三:有关“地板和雕像的对话”作文写作指导和例文

有关“地板和雕像的对话”作文写作指导和例文 有关“地板和雕像的对话”作文写作指导和例文太子头上的

有关“地板和雕像的对话”作文写作指导和例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广场地板和英雄雕像均出自同一座大理石山岗,地板对雕像说:“瞧,人们在你面前顶礼膜拜,多么风光!而我却被人们踩在脚下,默默无闻。”雕像说:“谁叫你当初不经过工匠的雕刻呢?”„„

根据上述材料,挖掘寓意,联系实际,并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这是一篇给材料寓意作文。材料本身没有话题核心词,话题隐藏在材料之中,需要考生仔细琢磨,认真提炼。

就材料看,有两个重要的对象:广场地板和英雄雕像。他们虽出自同一座大山,材质相同,但结果却大不一样。在关系上,两者相互对举,互为呼应。大理石地板成为地板的原因在于它缺少了“雕刻”的重要一环,而英雄雕像成为“英雄”的原因在于它经受了“雕刻”之苦。这就直接启示我们:l、成功的获得必须经由 “雕刻”加工;2、应学会付出和“忍受”;3、不同过程(经历)导致不同结果;量变可达到质变等等。

此外,尚可从另外的视角思考。人们究竟顶礼膜拜英雄石像什么呢?那是因为人们看到的是雕像背后附着的意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等等),但单就雕像的答话中,不难理解材料隐藏的寓意:在忍受(一种主观行为)工匠的雕刻(一种来自外界力量的改变)的过程中,雕像慢慢地有了质的飞跃。显然,这里人们顶礼膜拜的是雕像身上的精神内核——“逆境”中拼搏奋斗的精神。

本文不大适合反向立意,如果站在大理石地板的角度大谈“平凡就是伟大”的道理是不得要领的。因为,从对话的材料来看,雕像的话有导向作用。“谁叫你当初不经过工匠的雕刻呢?”这句话的言外之意阐释了成功来源于经过雕琢、接受磨砺的核心道理。 参考题目:1.玉不琢不成器,

2.成功与磨难

3.生命与挫折

4.在磨难中闪光。

参考例文:

1.美丽不拒绝痛苦

眼睛因多流泪水而愈纯净;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温厚。——题记

晦明威说,生活总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河蚌的故事亦是对我们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人生征途里,我们享受美丽的同时,也要不拒绝痛苦的光临。

梅花要经历风雪的洗礼,才能傲然立于寒冬;珍珠要经历河蚌的磨砺,才能获得璀璨的光辉;生命要经历千锤百打,才能成就一番精彩。霍金,一个半身瘫痪连言语都存在障碍的人,年轻的时候因生理缺陷,致使他屡次被大学拒绝,连他的家人也劝他放弃求学,安心养病。然而,他没有向命运屈服,毅然坚持创作和研究。因为行为不便,他艰难地咬住棍子敲打键盘,以此完成写作。日复一日,就凭他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探索精神,终于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时间简史》。我想,生命的意义本于此——当痛苦和不幸降临到你的身上时,你并不是选择逃避,而是微笑着搏击。

痛苦是上帝的苦心安排。那未知的考验就像一张测试题,问题是你能否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还记得“神舟七号”顺利载人登空飞行的情景吗?刘伯明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

年少的伯明出生于贫苦的农村,家时负担重付不起住宿费,他的父亲咬牙买了辆自行车供他上学往返。高中三年,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冬天路面滑,骑车到学校也就差点没冻成雪人了。但无论多大的风雨,他从未迟到早退过。而且,航天员训练十分艰辛—然而,今天的刘伯明站在了航天英雄的位置上,他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不拒绝痛苦,不拒绝眼泪,你我都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雨果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脱,只有这种痛苦才能让我们大彻大悟。因为司马迁微笑迎接痛苦,《史记》在历史的长河里永垂不朽;因为贝多芬勇敢战胜不幸,《命运交响曲》的节奏才如此震撼人心。不要藏起的你的勇气,学一学毛泽东在满山风雨里尽情彰显自己的人生豪迈吧。

美丽不拒绝痛苦

,成长不拒绝眼泪。(760字)

2.痛并快乐

成功的花儿,人们往往只羡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满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河蚌的经历过风沙的洗礼,孕育出异常美丽的珍珠,今人不禁生叹:人之一生不尽顺风平坦,唯有大胆迎接袭来的风雨,才能一路微笑着到达成功的彼岸,痛并快乐着。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苦难是黎明前的黑暗,愈临近黎明就愈是黑,许多人却等不到见到曙光的那一刻,就被黑暗吞噬,被世人遗忘。但有些人却最终破茧成蝶,迎来了胜利的阳光。造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信念超越了痛苦。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河蚌怎能承受住那沉重的痛苦,坚持到一颗珍珠的诞生呢?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在不业未成这际身患身重病,但他没有退却,他看见了物理学最尖端的理论散发的神秘光芒,他生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与信念,打破疾病的魔咒,成功地摘下了物理学上属于他自己的那颗星。即使身上的病痛再苦再难,他也获得了人生无比的快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痛是铺成成功的基石。韩非的痛苦,造就了《说难》《孤愤》;司马迁的痛苦,成就了史家的绝唱;陈景润的痛苦,攻破了哥德巴赫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痛苦,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所以在人生陷入困境的时候,人要有一颗乐观的心态来品味痛苦,并且坚信人是不会被打败的,眼前的苦痛正是人生理想的助跑线,品味这个过程式是痛并快乐着的。

张爱玲说:“我们快乐的时候,总忘了悲伤。”这是不可否认的,正如我们看到玫瑰花香却忽略了它背后的瑰刺。这就好像人的一生,追逐着山顶的成功,忘了欣赏路途的荆棘。试想如果没有一路的泥泞,一路的坎坷相伴,我们又怎能体验到成功的来之不易,和那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所以,我们要接苦难,欣赏苦难,战胜苦难,唯有这样,人生才不会缺失另一种美丽。

以难为友,人生何其绚丽;超越苦难,痛并快乐着。(771字)

3.阳光总在风雨后

滴水笃定了多少个日夜的坚持与艰苦才穿透了坚硬的石头,悬崖边的种子积聚了多少的力量才冲

破了岩石的阻挠,

河蚌历经历了多少苦痛与磨砺才孕育出一粒色泽鲜丽的珍珠„„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告诉我们: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磨难怎么能见彩虹。

人生存在许多的变数,要想拥有“英雄雕像”的风光,凡事我们就不能总期待着一帆风顺,或是贪安逸,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心去面对困难,去迎接挑战。不然,我们就只有做默默无闻的“广场地板”了。

我想到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主人公桑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出海都没有捕到一条鱼,

在我们看来,他再也不会出海捕鱼了。可出人意料,在第八十五天老人又拿起他的捕鱼工具,驾着小船,毅然决然地驶身了深蓝的大海。他以三天两夜和鲨鱼们的殊死搏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可以被打倒,但是不可以被打败的硬汉形象,更展示了一种面对暴力和死亡时的坚定态度、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每个想成就不平凡人生的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桑地亚哥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灰色的天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激励着每一位读者。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轼。他的才情,我们有目共睹,但他命途多舛。苏轼是文坛上的宠儿,是仕途上的弃儿。他在历经人生短暂的辉煌之后,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乌台诗案后,他一贬再贬,但这并没有击败他。被贬黄洲四年无情风雨的吹打,锻造出了一位荣辱皆忘、胸襟旷达的苏轼,建功立业之心不减当年。“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西北望,射天狼”,他的豪情壮志曾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在黄洲赤壁,他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沙湖道中在轻吟“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东坡在遭贬之后就放弃自己,那么,肯定地说他不会留下那么多动人的诗篇,正所谓诗人之不幸,诗歌之大幸;正是因为他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才成就了他一代文学家的光辉形象,才使他成为历史文学长廊里一颗耀眼的明珠!

翻开历史的画卷,历史在悠然的躺着。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因为隐忍了巨大的痛苦得以完成一部史学巨著《史记》;坐在轮椅上的霍金精心研究“黑洞”“夸克”的奥秘,让我们对神秘的宇宙有了更多的一分了解。

古今中外,那些有成就的人,有谁不是经受了物质和精神炼狱得以成功的呢?同学们,当我们畏怕学业习中的困难想放弃的时候,就想想伦敦奥运会中国第一金-----易思玲(女子10米气步枪

湖南省郴州市人)吧,“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当我们烦忧父母叨唠与训导的时候,就想想“中国狼爸”的“三天一顿打,三个孩子进北大”吧,“玉不琢,不成器”啊!当我们身处困厄、面地磨难的时候,就想想桑地亚哥的精神去勇敢地战胜不幸和痛苦,就想想苏轼的旷达与乐观,轻轻拂去生命中的苦闷与忧伤吧,这样才能让自己像顽石的生命如雕像一般引人注目,如英雄般受人景仰!(1191字)

雕刻出雨后耀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命之巅一抹绝色的瑰丽,都是大自然的雕琢而成。人生如诗,诗情幻雨,雨后耀晴。一段永隽心头的记忆,在雕刻后烨烨。

出自同一座大理石山岗的广场地板与英雄雕像,只因是否雕刻而有别。人亦如此,雕刻在于巧工,蜕变终因本心。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词帝初生,俊逸不争,雕刻出雨后耀晴。

天生重瞳骈齿,使你得名重光。少年的无瑕却终归因帝王之争的纷扰锁眉,可是你从诗词中重获光明,寻找出路,向皇族宣歌你无心争位的心。诗词的巧工将雕刻得更加俊秀。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茧缕一竿纶。帝王之家的你在词工雕琢下超凡脱俗,与皇兄走向和解。风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走不下帝王之位,却走出了手足相残。雨中雕刻出你词帝的耀晴。

壮年听雨客舟中,断雁续西风。将军豪情,呤鞭东指,雕刻出雨后耀晴。

你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历史上屹立不倒的里程碑。一代“奸雄”,打出魏的天下。煮酒论英雄,你仰而笑;来莺儿负你痴心,你俯而叹。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干计百战磨不平的壮志,四方蜀吴打不败的雄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你是东汉乱世里被雕刻得生动的一块玉。不是至纯却动人心魄,不是至清却雄霸天下。多年征战的雕琢下,有了你独特的人格魅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雨中雕刻出你豪迈耀晴。

而今听雨僧庐下,繁星似归家。时代演替,日新月异,雕刻出雨后耀晴。

我们是备受争议的一代,我们又是简单而普通的一代。美好的时代让我们相信社会属于我们;逼近的现实提醒我们成王败寇。但是有一点我们都相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愿意接受磨炼,经得起挫折雕琢的人才能有心灵上的升华和成功的可能。人生何处无风雨?咬牙握拳不停向前,千帆过尽,又何处无耀晴?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雨中雕刻,将尽显我们年轻活力的耀晴。

雕刻出混沌中迷失的自己,可以使我们走向光明,迎接耀晴。(752字)

千琢之灿

人生,淡淡水墨画上化开的如锦章节,水泼墨色里,蕴藏着一块块玉石,有的真华尽现,流芳百世,有的黯淡沉寂,终无显名„„

琢,是对技艺的追求完美,是乐意飞扬时心灵的放歌。还记得北京奥运会上那惊艳一曲吗?朗朗,当这个名字已成为中国的符号,是否还记得那个在黑白键前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少年。幼时的朗朗的世界是浸润在音乐声中的。若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勤练,又怎会有日臻纯熟的技艺,又怎会有一个令国人为之自豪的朗朗!雕琢技艺,当其灿烂如同千阳之时,光阴的馈赠便是让你站上艺术的高台。

琢,是让自己日益沉淀,是诗情弥漫时内心的大气,从容。“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多少年前你还是一个娇憨的少女,如花的你怎能料想岁月的蹉跎。经历亲人的离散,国家的覆亡,语言已无法描述内心的伤情,只有一个人在枯菊下,诗情飞扬,任心灵寂寞地独舞,只有一个人舐着伤口,独自地,做一场回忆的春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字字呜咽,句句含泪。岁月勾画了一个愈加成熟的你,你的诗才如同你的名字一般,烛照未来。当我们回望一千年前的唐宋风雨时,总忘不了那个在凄风冷雨的寻寻觅觅的美神。琢雕性格,当其如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时,万古永存。

琢,是对过去的反省,对未来的警悟,是深邃思想的过程。浩荡十年,巴金走过了他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一段路。“中国的良心”这便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他如智者,如元诸上的白发渔樵,洞察世事,在文字的漩涡中,化出绵密的力量,给人以启迪。对思想的雕琢,让人成为至人,让生命从此多了另一种况味。

林清玄曾说过:“我无法解除痛苦,但我相信,无论多么痛苦,总有美存在,痛苦会过去,美,会流传。”在人生中的磨炼,尽管痛苦,却仍有希望之光。让自己如同玉石,接受雕琢吧,完美技艺,成熟性格,深邃思想,让自己成为人生中至美,芳华绝代.

我愿经千琢之灿,祈望最末一季的花开,静然留香„„(768字)

描写雕塑的文章篇四:2013新作文_材料作文“为上帝而雕刻” 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

2013新作文_材料作文“为上帝而雕刻” 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

高考作文

2012-09-09 0840

2013新作文材料作文“为上帝而雕刻” 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

来源胡高清的博客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世纪的石匠经常要为装饰哥特式的教堂而雕刻怪兽状滴水嘴。有时,他们的作品被安装在教堂的上端或藏在飞檐后面,多为人的视线不及之处。然而,石匠仍然精心雕刻,哪怕知道一旦教堂完工,脚手架拆除,他们的作品将不被人们看到。据说,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事实上,许多被称为伟大的作品经常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一、写好材料作文

1.尊重提供给你的材料的核心思想和核心价值,可以深入发掘,却不能随意扩展。材料作文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

比如就此则材料来看,不能撇开它的内涵泛泛而谈孤独、信仰、信念、爱与奉献、细节、乐观与坦然„„

2.“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意即当代人解释历史都有为当下服务的意义。其实,我认为一切作文题目要写好它也必须联系当代的现实材料,无论用今人、古人的话或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此所谓有思想、有见解。一味地堆砌名人、古人的事例,而不能联系现实去思考分析,缺乏起码的构思立意,这样的文风要坚决屏弃。

二、材料的核心思想

1.材料的基本要素

①怪兽状滴水嘴雕刻教堂整体中的一个陪饰,且被安装在他人视线所不及处。

②石匠们(并没有因为作品的细微且不被人看到而放弃或马虎),仍然精心雕刻。

③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

④许多伟大的作品常常这样被创造出来。

2.材料中的对立要素

一个人做事,会有外在的要求,也会有内在的要求。但最根本的,应该遵从什么?就那些石匠们来看,作品无关大局,没有外人的注意,他们为什么没有偷工减料甚至放弃?“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显然是理解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的关键。正是因为为上帝而雕刻,才会这样不计回报、不图名利,发自内心地产生对工作的热忱、对工作的责任,产生对工作的神圣感和满足感,才会在寂寞而艰辛的工作中默默坚持,辛勤耕耘„„

那么,“上帝”就可以理解成事业心——对事业的虔诚、责任、温情与敬意;工作理想——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做人的良心、良知;对工作的纯粹的信念;心中的道德律„„

而往往是在这种不计名利、荣辱,扎根于寂寞、平凡的工作中默默耕耘,辛勤劳作,却反而成就了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人格。而那些为浮华时世所诱惑,带着满脑子功利思想却做事的人,却不能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

3.写作角度选择

可以从职业精神(操守)的角度,谈专注的精神,谈真诚的态度,谈纯粹与神圣感,谈为人的本分与底线,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谈慎独,谈独立于功利计较的静穆心态,谈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精神„„

可以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思考石匠们这样普通、平凡的人生有没有价值和意义,谈平凡与伟大、谈寂寞中坚持与努力的过程意义,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谈做好自己的本分、脚踏实地,谈细微之处见精神„„

可以从伟大作品、伟大人格如何产生的角度,谈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义,谈不图回报、不求关注的纯粹的心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考分析的缺乏或不到位

1.对材料本身的关注不够,分析不透。

①材料中包含的对立因素

理想与现实追求完美、为上帝雕刻与无人喝彩和关注的艰辛。

过程与结局寂寞耕耘的过程与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完美结局。 ②材料中的因果链

为什么明知作品将不被人注意还要精心雕刻?

为什么伟大的作品常常是在那种状态中产生?

2.概念的界定不清晰。

“心中的信念,内心的信仰,心灵的皈依,守住心中的一片净土,守住心灵、守住根与魂,听一听心灵的声音„„”——如果内涵无法界定,表达就不会清晰。

“为上帝雕刻,上帝的眼,上帝注视着你„„”——“上帝”是谁?

3.思辩色彩的缺失片面、绝对、空洞。

“只有细节才能体现出建筑的完美所在”——是细节决定一切还是大局决定一切?

“往往被忽视的才是最美的”——平常、普通、卑微才容易被忽视,那么它们何以是最美的?

“低调的伟大、平凡中的伟大、孤独成就伟大”——如何在矛盾对立中去分析“低调”“平凡”“孤独”的价值?

(二)内容的现实感缺失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思考。

堆砌大而无当的材料,不能联系现实对材料作切实妥帖地分析,空洞、浮华的文风既是时代风气的反映,也是个人品格的反映。

可以就材料对现实生活展开对比性联想

不管他人能不能看到自己的作品,石匠们仍然一如既往地精心雕刻,这种不计名利、不图回报的踏实勤谨之风能不能引发我们对社会浮躁、功利心态的反思?

即使别人不能看到,也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这种精神能不能引发我们对现实中敷衍马虎、苟且随便、不求进取的风气的反思?

有人看到,要认真去做;没人看到,更要认真去做。为良心做事、为责任做事,尽好本分,坚守底线。而当今官场,追求面子工程、眼球效应,为仕途升迁谋取政绩,是不是与这种职业良心的缺失有关系?

„„

(三)语言表达的浮华与实在

1.以一朵花开的时间观生望死,隔于“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甜蜜哀愁中,却忽由繁管急弦为急管衰弦,沧桑已然遥遥在望,往复地在废墟里站着,在荒芜中倒下,我只是想一种可以横隔时间的跨越才能黏合因落寞而破碎的灵魂,如工匠们刻记的艺术,甘用一生期望的破灭换取灵魂美丽的一梢毫末。

2.中世纪的石匠们之所以一丝不苟地去完成雕刻,是因为他们拥有信念。他们精心雕刻的作品是为了上帝,也是为了自己,与他人无关。面对自己的作品,他们想的是如何将它更加完美地呈现给上帝,不带丝毫的功利之心。他们以神圣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只为耗尽心血,倾尽全力,以求此生无憾,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却为现代社会所缺乏。

3.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都要存一颗苛求的心,但愿做到问心无愧。也许会有人疑惑,既然无人欣赏,做得再好又有何用?为何不雕刻出一个大致形似的呢?那是因为石匠们有他们自己的原则,他们的原则就是做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全身心投入,不论它最终的去处在哪,都要细致对待。

例文

神 性 热枕与信仰激发人的神性,而神性驱使下,人方能造就伟大。——题记 最初的自然探求源自于破解神谕的渴望,最初的仰望星空源自于对神的向往。伟大,从来只用于描述具有神性的人——因为神性,是人超越凡俗的唯一可能。

神性造就伟大,这是无数崇高灵魂所印证过的真理。英国诗人布莱克始终在诗句中探求悬而未解的神谕,传说他七岁时从窗口看见天使,从此一生为上帝写诗。“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怎是从凡人口中吟咏而出的金莲,这应是布莱克神性指引下的传道吧。当人被激发神性后,他的一切创造将是献给上帝的礼赞,正如那石匠精心雕琢教堂一般,这样的作品,成为杰作,有何可争议呢?米开朗基罗的穹顶造就了西斯廷教堂,而千千万万个修筑教堂的石匠与米开朗基罗站在了同样的脚手架上——教堂之所以成为建筑艺术的瑰宝,正是因为那些缔造者是以神圣之心在创作啊!神可能遭受质疑,但人的神性,永远是光辉所在。

人的体内蛰伏着神性,可只有极少数人将其释放。为何?也许,是因为多数人没有激发神性的火苗,于是神性便在沉寂庸碌中消亡了。大多数时候我们放弃了超越凡俗的可能,就工作而言,我们往往是以冷漠或者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于是我们也仅仅只会是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在印度孟买的贫民窟,有许多传统的洗衣房,在洗衣机成为必备家电的年代,这样子的作坊却还是生意兴

隆——劳动力的低廉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那里的工人们即使是面对这样枯燥的工作,也极力充满热枕地发挥创造力。所有洗好的衣物用手工编织的竹篮子装好送到顾客门前,篮子里还放一个自己做的小香袋。那些挣扎于贫民窟的人们,也许很难设想,他们会与“伟大”发生什么关联,可他们确乎是完好地保留住了自己的神性,谁又能说,他们其中某一个年轻的面庞,不会在日后轰动世界呢?

神性,不是高高在上的王冠,它与人性并生,只是可能会提早逝去。它需要热度来维持,需要人们对于眼前所做之事的专注与投入,需要人们把创造当做工作本身的意义。这便是热枕,温暖并孕育着可能诞生的伟大。

亦有很多人是逐渐丢失了热枕,因而才丢失了神性。发扬神性确乎是深远的路途,于是我们需要信仰。信仰,不仅仅是宗教意味,它也许更接近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触及彼岸芳华。那种对于神圣美好的想象与追寻便是我们的信仰,艺术家信仰的是艺术之美,科学家信仰的是科学之美,这样的信仰使人坚定而不可动摇分毫。梭罗所说过的关于最完美的权杖的故事,便是关于信仰的寓言。那个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做出世间最完美权杖的匠人,当真任斗星移,我自巍然不动,几十年如一日地做那根想象中的权杖,而他成功了,他一辈子中做的唯一一件事,成就了他的荣耀。梭罗说那个匠人最终达到了青春不老,这几乎是奥林匹斯山才有的神话,也就是说,梭罗认为那个匠人应是从凡人而蜕变成神。

变成神,这当然是童话。但信仰可以使人坚定,使神性最大程度地释放,经由一个漫长的枯寂的过程。也许我们无法到达落英缤纷的彼岸,但在信仰支撑下,我们努力接近,而正是在这接近的过程中,神性驱使我们造就伟大。

上帝赐予人们灵魂之时,亦慈爱地赋予了我们珍贵的礼物,给予我们神圣的机会。尝试去唤醒神性吧,也许历史星空中会因此而多了一颗星。

描写雕塑的文章篇五:材料作文“为上帝而雕刻”写作指导与精彩例文

材料作文“为上帝而雕刻”写作指导与精彩例文 材料作文“为上帝而雕刻”写作指导与精彩例文田中老李

材料作文“为上帝而雕刻”写作指导与精彩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世纪的石匠经常要为装饰哥特式的教堂而雕刻怪兽状滴水嘴。有时,他们的作品被安装在教堂的上端或藏在飞檐后面,多为人的视线不及之处。然而,石匠仍然精心雕刻,哪怕知道一旦教堂完工,脚手架拆除,他们的作品将不被人们看到。据说,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事实上,许多被称为伟大的作品经常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一、材料作文写作要诀

1.尊重试题提供的材料的核心思想和核心价值,可以深入发掘,却不能随意扩展。材料作文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

比如就此则材料来看,不能撇开它的“内容及含意”泛泛而谈孤独、信仰、信念、爱与奉献、细节、乐观与坦然„„

2.“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意即当代人解释历史都有为当下服务的意义。其实,要写好一切作文题目也必须联系当代的现实材料,无论用今人、古人的话或例子,其目的都是为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此所谓有思想、有见解。一味地堆砌名人、古人的事例,而不能联系现实去思考分析,缺乏起码的构思立意,这样的文风要坚决屏弃。

二、材料的核心思想

1.材料的基本要素:

怪兽状滴水嘴雕刻教堂整体中的一个陪饰,且被安装在他人视线所不及处。 石匠们(并没有因为作品的细微且不被人看到而放弃或马虎),仍然精心雕刻。 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

许多伟大的作品常常这样被创造出来。

2.材料中的对立要素:理想与现实、过程与结局

一个人做事,会有外在的要求,也会有内在的要求。但最根本的,应该遵从什么?就那些石匠们来看,作品无关大局,没有外人的注意,他们为什么没有偷工减料甚至放弃?“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显然是理解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的关键。正是因为为上帝而雕刻,才会这样不计回报、不图名利,发自内心地产生对工作的热忱、对工作的责任,产生对工作的神圣感和满足感,才会在寂寞而艰辛的工作中默默坚持,辛勤耕耘„„而往往是在这种不计名利、荣辱,扎根于寂寞、平凡的工作中默默耕耘,辛勤劳作,却反而成就了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人格。而那些为浮华时世所诱惑,带着满脑子功利思想去做事的人,却不能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

3.“上帝”可以理解成:

事业心——对事业的虔诚、责任、温情与敬意;

工作理想——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做人的良心、良知;

对工作的纯粹的信念;

心中的道德律„„

4.写作角度选择

可以从职业精神(操守)的角度:

谈专注的精神,谈真诚的态度,谈纯粹与神圣感,谈为人的本分与底线,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谈慎独,谈独立于功利计较的静穆心态,谈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精神„„ 可以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角度:

思考石匠们这样普通、平凡的人生有没有价值和意义,谈平凡与伟大、谈寂寞中坚持与努力的过程意义,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谈做好自己的本分、脚踏实地,谈细微之处见精神„„

可以从伟大作品、伟大人格如何产生的角度:

谈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义,谈不图回报、不求关注的纯粹的心态„„

总之,只要紧扣“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做人的良知”“寂寞中坚守”这些关键词,并且要联系材料,没有泛泛而谈,都认为是切题的。

三、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思考分析的缺乏或不到位

1.对材料本身的关注不够,分析不透。

材料中包含的对立因素:

理想与现实:追求完美、为上帝雕刻与无人喝彩和关注的艰辛。

过程与结局:寂寞耕耘的过程与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完美结局。

材料中的因果链条:

为什么明知作品将不被人注意还要精心雕刻?

为什么伟大的作品常常是在那种状态中产生?

2.概念的界定不清晰。

“心中的信念,内心的信仰,心灵的皈依,守住心中的一片净土,守住心灵、守住根与魂,听一听心灵的声音„„”——如果内涵无法界定,表达就不会清晰。

“为上帝雕刻,上帝的眼,上帝注视着你„„”——“上帝”是谁?

3.缺失思辨色彩:片面、绝对、空洞。

“只有细节才能体现出建筑的完美所在”——是细节决定一切还是大局决定一切? “往往被忽视的才是最美的”——平常、普通、卑微才容易被忽视,那么它们何以是最美的?

“低调的伟大、平凡中的伟大、孤独成就伟大”——如何在矛盾对立中去分析“低调”“平凡”“孤独”的价值?

(二)内容的现实感缺失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思考。

堆砌大而无当的材料,不能联系现实对材料作切实妥帖的分析,空洞、浮华的文风既是时代风气的反映,也是个人品格的反映。

可以就材料对现实生活展开对比性联想:

不管他人能不能看到自己的作品,石匠们仍然一如既往地精心雕刻,这种不计名利、不图回报的踏实勤谨之风能不能引发我们对社会浮躁、功利心态的反思?

即使别人不能看到,也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这种精神能不能引发我们对现实中敷衍马虎、苟且随便、不求进取的风气的反思?

有人看到,要认真去做;没人看到,更要认真去做。为良心做事、为责任做事,尽好本分,坚守底线。而当今官场,追求面子工程、眼球效应,为仕途升迁谋取政绩,是不是与这种职业良心的缺失有关系?

……

(三)语言表达的浮华与实在

1.以一朵花开的时间观生望死,隔于“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甜蜜哀愁中,却忽由繁管

急弦转为急管衰弦,沧桑已然遥遥在望,往复地在废墟里站着,在荒芜中倒下,我只是想一种可以横隔时间的跨越才能黏合因落寞而破碎的灵魂,如工匠们刻记的艺术,甘用一生期望的破灭换取灵魂美丽的一梢毫末。

2.中世纪的石匠们之所以一丝不苟地去完成雕刻,是因为他们拥有信念。他们精心雕刻的作品是为了上帝,也是为了自己,与他人无关。面对自己的作品,他们想的是如何将它更加完美地呈现给上帝,不带丝毫的功利之心。他们以神圣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只为耗尽心血,倾尽全力,以求此生无憾,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却为现代社会所缺乏。

3.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都要存一颗苛求的心,但愿做到问心无愧。也许会有人疑惑,既然无人欣赏,做得再好又有何用?为何不雕刻出一个大致形似的呢?那是因为石匠们有他们自己的原则,他们的原则就是做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全身心投入,不论它最终的去处在哪,都要细致对待。

【作文示例】

神 性

热忱与信仰激发人的神性,而神性驱使下,人方能造就伟大。——题记

最初的自然探求源自于破解神谕的渴望,最初的仰望星空源自于对神的向往。伟大,从来只用于描述具有神性的人——因为神性,是人超越凡俗的唯一可能。

神性造就伟大,这是无数崇高灵魂所印证过的真理。英国诗人布莱克始终在诗句中探求悬而未解的神谕,传说他七岁时从窗口看见天使,从此一生为上帝写诗。“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怎是从凡人口中吟咏而出的金莲,这应是布莱克神性指引下的传道吧。当人被激发神性后,他的一切创造将是献给上帝的礼赞,正如那石匠精心雕琢教堂一般,这样的作品,成为杰作,有何可争议呢?米开朗基罗的穹顶造就了西斯廷教堂,而千千万万个修筑教堂的石匠与米开朗基罗站在了同样的脚手架上——教堂之所以成为建筑艺术的瑰宝,正是因为那些缔造者是以神圣之心在创作啊!神可能遭受质疑,但人的神性,永远是光辉所在。 人的体内蛰伏着神性,可只有极少数人将其释放。为何?也许,是因为多数人没有激发神性的火苗,于是神性便在沉寂庸碌中消亡了。大多数时候我们放弃了超越凡俗的可能,就工作而言,我们往往是以冷漠或者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于是我们也仅仅只会是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在印度孟买的贫民窟,有许多传统的洗衣房,在洗衣机成为必备家电的年代,这样子的作坊却还是生意兴隆——劳动力的低廉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那里的工人们即使是面对这样枯燥的工作,也极力充满热枕地发挥创造力。所有洗好的衣物用手工编织的竹篮子装好送到顾客门前,篮子里还放一个自己做的小香袋。那些挣扎于贫民窟的人们,也许很难设想,他们会与“伟大”发生什么关联,可他们确乎是完好地保留住了自己的神性,谁又能说,他们其中某一个年轻的面庞,不会在日后轰动世界呢?

神性,不是高高在上的王冠,它与人性并生,只是可能会提早逝去。它需要热度来维持,需要人们对于眼前所做之事的专注与投入,需要人们把创造当作工作本身的意义。这便是热忱,温暖并孕育着可能诞生的伟大。

亦有很多人是逐渐丢失了热忱,因而才丢失了神性。发扬神性确乎是深远的路途,于是我们需要信仰。信仰,不仅仅是宗教意味,它也许更接近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触及彼岸芳华。那种对于神圣美好的想象与追寻便是我们的信仰,艺术家信仰的是艺术之美,科学家信仰的是科学之美,这样的信仰使人坚定而不可动摇分毫。梭罗所说过的关于最完美的权杖的故事,便是关于信仰的寓言。那个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做出世间最完美权杖的匠人,当真任斗转星移,我自巍然不动,几十年如一日地做那根想象中的权杖,而他成功了,他一辈子中做的唯一一件事,成就了他的荣耀。梭罗说那个匠人最终达到了青春不老,这几乎是奥林匹斯山才有的神话,也就是说,梭罗认为那个匠人应是从凡人而蜕变成神。

变成神,这当然是童话。但信仰可以使人坚定,使神性最大程度地释放,经由一个漫长

的枯寂的过程。也许我们无法到达落英缤纷的彼岸,但在信仰支撑下,我们努力接近,而正是在这接近的过程中,神性驱使我们造就伟大。

上帝赐予人们灵魂之时,亦慈爱地赋予了我们珍贵的礼物,给予我们神圣的机会。尝试去唤醒神性吧,也许历史星空中会因此而多了一颗星。

描写雕塑的文章篇六:材料作文“为上帝而雕刻” 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整理精校版)

材料作文“为上帝而雕刻” 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 作文辅导

0328 09:05 ::

材料作文“为上帝而雕刻” 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世纪的石匠经常要为装饰哥特式的教堂而雕刻怪兽状滴水嘴。有时,他们的作品被安装在教堂的上端或藏在飞檐后面,多为人的视线不及之处。然而,石匠仍然精心雕刻,哪怕知道一旦教堂完工,脚手架拆除,他们的作品将不被人们看到。据说,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事实上,许多被称为伟大的作品经常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一、写好材料作文

1.尊重提供给你的材料的核心思想和核心价值,可以深入发掘,却不能随意扩展。材料作文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

比如就此则材料来看,不能撇开它的内涵泛泛而谈孤独、信仰、信念、爱与奉献、细节、乐观与坦然„„

2.“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意即当代人解释历史都有为当下服务的意义。其实,我认为一切作文题目要写好它也必须联系当代的现实材料,无论用今人、古人的话或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此所谓有思想、有见解。一味地堆砌名人、古人的事例,而不能联系现实去思考分析,缺乏起码的构思立意,这样的文风要坚决屏弃。

二、材料的核心思想

1.材料的基本要素:

①怪兽状滴水嘴雕刻教堂整体中的一个陪饰,且被安装在他人视线所不及处。

②石匠们(并没有因为作品的细微且不被人看到而放弃或马虎),仍然精心雕刻。

③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

④许多伟大的作品常常这样被创造出来。

2.材料中的对立要素:

一个人做事,会有外在的要求,也会有内在的要求。但最根本的,应该遵从什么?就那些石匠们来看,作品无关大局,没有外人的注意,他们为什么没有偷工减料甚至放弃?“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显然是理解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的关键。正是因为为上帝而雕刻,才会这样不计回报、不图名利,发自内心地产生对工作的热忱、对工作的责任,产生对工作的神圣感和满足感,才会在寂寞而艰辛的工作中默默坚持,辛勤耕耘„„

那么,“上帝”就可以理解成:事业心——对事业的虔诚、责任、温情与敬意;工作理想——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做人的良心、良知;对工作的纯粹的信念;心中的道德律„„

而往往是在这种不计名利、荣辱,扎根于寂寞、平凡的工作中默默耕耘,辛勤劳作,却反而成就了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人格。而那些为浮华时世所诱惑,带着满脑子功利思想却做事的人,却不能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

3.写作角度选择

可以从职业精神(操守)的角度,谈专注的精神,谈真诚的态度,谈纯粹与神圣感,谈为人的本分与底线,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谈慎独,谈独立于功利计较的静穆心态,谈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精神„„

可以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思考石匠们这样普通、平凡的人生有没有价值和意义,谈平凡与伟大、谈寂寞中坚持与努力的过程意义,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谈做好自己的本分、脚踏实地,谈细微之处见精神„„

可以从伟大作品、伟大人格如何产生的角度,谈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义,谈不图回报、不求关注的纯粹的心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考分析的缺乏或不到位

1.对材料本身的关注不够,分析不透。

①材料中包含的对立因素:

理想与现实:追求完美、为上帝雕刻与无人喝彩和关注的艰辛。

过程与结局:寂寞耕耘的过程与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完美结局。

②材料中的因果链:

为什么明知作品将不被人注意还要精心雕刻?

为什么伟大的作品常常是在那种状态中产生?

2.概念的界定不清晰。

“心中的信念,内心的信仰,心灵的皈依,守住心中的一片净土,守住心灵、守住根与魂,听一听心灵的声音„„”——如果内涵无法界定,表达就不会清晰。

“为上帝雕刻,上帝的眼,上帝注视着你„„”——“上帝”是谁?

3.思辩色彩的缺失:片面、绝对、空洞。

“只有细节才能体现出建筑的完美所在”——是细节决定一切还是大局决定一切?

“往往被忽视的才是最美的”——平常、普通、卑微才容易被忽视,那么它们何以是最美的? “低调的伟大、平凡中的伟大、孤独成就伟大”——如何在矛盾对立中去分析“低调”“平

凡”“孤独”的价值?

(二)内容的现实感缺失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思考。

堆砌大而无当的材料,不能联系现实对材料作切实妥帖地分析,空洞、浮华的文风既是时代风气的反映,也是个人品格的反映。

可以就材料对现实生活展开对比性联想:

不管他人能不能看到自己的作品,石匠们仍然一如既往地精心雕刻,这种不计名利、不图回报的踏实勤谨之风能不能引发我们对社会浮躁、功利心态的反思?

即使别人不能看到,也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这种精神能不能引发我们对现实中敷衍马虎、苟且随便、不求进取的风气的反思?

有人看到,要认真去做;没人看到,更要认真去做。为良心做事、为责任做事,尽好本分,坚守底线。而当今官场,追求面子工程、眼球效应,为仕途升迁谋取政绩,是不是与这种职业良心的缺失有关系?

„„

(三)语言表达的浮华与实在

1.以一朵花开的时间观生望死,隔于“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甜蜜哀愁中,却忽由繁管急弦转为急管衰弦,沧桑已然遥遥在望,往复地在废墟里站着,在荒芜中倒下,我只是想一种可以横隔时间的跨越才能黏合因落寞而破碎的灵魂,如工匠们刻记的艺术,甘用一生期望的破灭换取灵魂美丽的一梢毫末。

2.中世纪的石匠们之所以一丝不苟地去完成雕刻,是因为他们拥有信念。他们精心雕刻的作品是为了上帝,也是为了自己,与他人无关。面对自己的作品,他们想的是如何将它更加完美地呈现给上帝,不带丝毫的功利之心。他们以神圣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只为耗尽心血,倾尽全力,以求此生无憾,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却为现代社会所缺乏。

3.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都要存一颗苛求的心,但愿做到问心无愧。也许会有人疑惑,既然无人欣赏,做得再好又有何用?为何不雕刻出一个大致形似的呢?那是因为石匠们有他们自己的原则,他们的原则就是做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全身心投入,不论它最终的去处在哪,都要细致对待。

【精彩例文】:

神 性

热枕与信仰激发人的神性,而神性驱使下,人方能造就伟大。——题记

最初的自然探求源自于破解神谕的渴望,最初的仰望星空源自于对神的向往。伟大,从来只用于描述具有神性的人——因为神性,是人超越凡俗的唯一可能。

神性造就伟大,这是无数崇高灵魂所印证过的真理。英国诗人布莱克始终在诗句中探求悬而未解的神谕,传说他七岁时从窗口看见天使,从此一生为上帝写诗。“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怎是从凡

人口中吟咏而出的金莲,这应是布莱克神性指引下的传道吧。当人被激发神性后,他的一切创造将是献给上帝的礼赞,正如那石匠精心雕琢教堂一般,这样的作品,成为杰作,有何可争议呢?米开朗基罗的穹顶造就了西斯廷教堂,而千千万万个修筑教堂的石匠与米开朗基罗站在了同样的脚手架上——教堂之所以成为建筑艺术的瑰宝,正是因为那些缔造者是以神圣之心在创作啊!神可能遭受质疑,但人的神性,永远是光辉所在。

人的体内蛰伏着神性,可只有极少数人将其释放。为何?也许,是因为多数人没有激发神性的火苗,于是神性便在沉寂庸碌中消亡了。大多数时候我们放弃了超越凡俗的可能,就工作而言,我们往往是以冷漠或者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于是我们也仅仅只会是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在印度孟买的贫民窟,有许多传统的洗衣房,在洗衣机成为必备家电的年代,这样子的作坊却还是生意兴隆——劳动力的低廉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那里的工人们即使是面对这样枯燥的工作,也极力充满热枕地发挥创造力。所有洗好的衣物用手工编织的竹篮子装好送到顾客门前,篮子里还放一个自己做的小香袋。那些挣扎于贫民窟的人们,也许很难设想,他们会与“伟大”发生什么关联,可他们确乎是完好地保留住了自己的神性,谁又能说,他们其中某一个年轻的面庞,不会在日后轰动世界呢?

神性,不是高高在上的王冠,它与人性并生,只是可能会提早逝去。它需要热度来维持,需要人们对于眼前所做之事的专注与投入,需要人们把创造当做工作本身的意义。这便是热枕,温暖并孕育着可能诞生的伟大。

亦有很多人是逐渐丢失了热枕,因而才丢失了神性。发扬神性确乎是深远的路途,于是我们需要信仰。信仰,不仅仅是宗教意味,它也许更接近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触及彼岸芳华。那种对于神圣美好的想象与追寻便是我们的信仰,艺术家信仰的是艺术之美,科学家信仰的是科学之美,这样的信仰使人坚定而不可动摇分毫。梭罗所说过的关于最完美的权杖的故事,便是关于信仰的寓言。那个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做出世间最完美权杖的匠人,当真任斗转星移,我自巍然不动,几十年如一日地做那根想象中的权杖,而他成功了,他一辈子中做的唯一一件事,成就了他的荣耀。梭罗说那个匠人最终达到了青春不老,这几乎是奥林匹斯山才有的神话,也就是说,梭罗认为那个匠人应是从凡人而蜕变成神。

变成神,这当然是童话。但信仰可以使人坚定,使神性最大程度地释放,经由一个漫长的枯寂的过程。也许我们无法到达落英缤纷的彼岸,但在信仰支撑下,我们努力接近,而正是在这接近的过程中,神性驱使我们造就伟大。

上帝赐予人们灵魂之时,亦慈爱地赋予了我们珍贵的礼物,给予我们神圣的机会。尝试去唤醒神性吧,也许历史星空中会因此而多了一颗星。

描写雕塑的文章篇七:关于雕塑中的线

描写雕塑的文章篇八:开心作文——第2课

描写雕塑的文章篇九:作文 石匠雕刻

描写雕塑的文章篇十:关于孔子塑像的一组讨论文章

关于孔子塑像的一组讨论文章

一、孔子塑像——一个政治符号的诞生

长安街出现孔子塑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是所在地段的敏感性,塑像位于国家博物馆北广场,与天安门遥遥相对,是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塑像;二是塑像高度的敏感性,塑像高9.5米,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封建王朝的所谓的“九五之尊”。

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孔子无疑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也正被世界所接受,国外的一些排行榜上,孔子也不止一次被列为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影响深远而积极;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稳定器。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核心是“仁”,这当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当然可以弘扬,但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中,“仁”的表现形式是礼,是尊尊亲亲,是正名,这些都是封建王朝的基本政治原则。孔子的治国方略是“为政以德”,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好皇帝”也想朝这方面努力并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果,也让天下的老百姓成天眼巴巴盼望出一个“好皇帝”,但说到底所谓的“为政以德”的“德治”依然是“人治”,是靠不住的。作为“仁”的方法论的“中庸”,强调“无过无不及”,被历代大儒奉为圭臬,视为做人的极致。依据“中庸”去修炼,或许能达到“从容中道,天人合德”的境界,但“中庸”也无疑会扼杀冒险精神或者说创新精神,中国缺少伟大的发现似乎也与“中庸”有关。

伟大的孔子在中国历代都有许多敬仰者,老百姓敬仰孔子是因为他是民间教育的祖师爷,寄托着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朝廷敬仰孔子是因为他要求老百姓做顺民,按照礼的要求建立等级制度下的秩序;知识分子敬仰孔子是因为他思想的深邃,追求的执着,以及做人所达到的境界。但在这些敬仰者的眼里,真实的孔子已经不存在。老百姓是敬神,似乎孔子可以佑庇自己,朝廷是把孔子作为工具来使用,知识分子则是为本身塑造了一个终极目标。

孔子塑像立在长安街,自然不是哪个个人或者哪个部门的意愿,应该得到高层的认可或者是高层的直接授意。作为在敏感地段的醒目的符号,孔子塑像不仅是文化的,更是政治的。那么,这个政治符号蕴涵了什么样的意义呢。 第一,中国将坚持“精英治国”的道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中国的精英大部分集中在中共党内,从人才的选拔制度来看,中共可能是世界上人才选拔最严格的政党,中共各级领导成员无疑是优秀人才,中共高层肯定都是最拔尖的顶级人才。中共治国的障碍不是人才的缺失,而是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的平衡问题,权力的制衡以及由权力引发的腐败问题。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解决这两个问题,孔子的“为政以德”与老百姓的诉求相近,也暗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在利益调整上起作用;对于执政的精英们,孔子强调的个人修炼,儒家强调的“慎独”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也可能是遏制中共内部腐败的药方。中共一方面提出要

实施民主政治,一方面又坚决不走西方的三权鼎立的道路,自然有他的道理,事实上,许多国家实施的不成熟的民主制度带来的动乱和灾难给中共一次又一次敲响警钟。中共决心要在自身的领导下走出一条强盛国家的路子,也就是常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也就是“精英治国”。孔子塑像立于权力中心,所昭示的首要意义当如此。

第二,中国将执行“和为贵”的外交政策。中国的迅速崛起正在打破世界原有的格局,引发了世界的震荡,世界一方面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经济上的好处,一方面又明显地感到失落和威胁。是的,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历史上曾无比强盛的国家,一个在意识形态上仍然与西方对立的国家,她的迅速强大怎么能够不让世界担心?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恰如其分的阐述了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为贵”便是不搞对抗,不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较劲,与所有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一心一意把国家的实力搞上去。对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最想要的就是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下一个几十年的发展,否则会功亏一篑。“和而不同”是对西方诟病中国政治体制的回应,如同中国领导人所说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西方可以三权鼎立,中国也可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而且中共将不断改善领导并建立民主政治。将孔子这个伟人的理念拿出来演绎中国的外交政策,无疑是高招。

第三,中国将重构社会道德体系。中共在取得政权后,仍然以革命党的姿态看待一切,在打碎旧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同时,认为崭新的社会道德体系必然建立。事实上,旧的是打碎了,但新的却没有能够成功建立,目前中国的社会道德状况是大家都知道的。重构完备的社会道德体系非一朝一日,不仅需要耐心,还要有社会成员认可的一系列道德观念的确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孔子的伦理思想有深厚的社会根基,比其它的任何一套都易于让国民接受,引入现代观念加以改造,会逐渐形成社会主流意识,进而建立起完备的社会道德体系。

以上三点当是孔子塑像这个政治符号的基本涵义,但如前文所说孔子毕竟是一个历史人物,他不是救星,他思想体系中的许多成分与当今时代是不合拍的,他能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孔子的出现甚至能够滞碍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如果人们能够充分认识这些,站在全球的角度科学的对待孔子,小心的研究孔子,在世界大潮流中以孔子思想丰富民族文化,以民族特有的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那是有益的,可行的;如果将孔子视为什么“九五之尊”,视为又一个至高无上的神,那这个神也会很快从云端跌落。

孙启放 安徽巢湖

资料来源:

二、孔子塑像落地天安门广场一侧谁高兴谁不高兴?

李定凯(2011.01.22)

1、对孔子塑像落地天安门广场争议很大

2011年新年刚过,在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重组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侧广场,竖起了一座9.5米高的孔子青铜塑像。这可是一件大事儿,与在曲阜和北京的孔庙举办官方祭孔仪式不可同日而语。大家试想,竖起孔子塑像的是什么地方?紧挨着天安门广场,面向长安街,与天安门城楼毗邻而望!天安门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象征,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几位共产党“老祖宗”的画像在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临时摆一下的传统都被取消了,天安门广场的管理又极为严密,若没有很高层级(高到什么程度?)的政治决定,孔子的青铜塑像能巍巍然立在那里,而且有“九五至尊”的寓意,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孔子塑像一立起来,就引起国内外媒体的一致关注。国内的主流报纸、网站当然是喝彩不断,“儒家风范”、“文化泰山”、“膜拜的丰碑”等溢美之词比比皆是,而且都以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人”的名义加以赞美;英、法、美、加的媒体敏感地认识到“这是这位古代思想家的学说被压制数十年后恢复影响力的最新迹象”,中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体系„„它要求中国人言行更为适当、勿得势气盛,更不要倾向于暴力”。

然而可能会使主流精英感到诧异的是,中国的网民发出了与主流媒体非常不和谐的声音。左派的网站且不去说他,只拿官办的人民网为例。有统计称,在人民网推出的“天安门广场附近树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主题调查中,22万多网民接受了调查,结果“近七成网友认为‘国博门前立雕像不严肃,儒学并非所有人推崇’”。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辩论大厅”里,1月14日的一个统计是:支持立孔子像的有29人,得483 票,反对者254人,得10610票,反对者占压倒性的多数。这种对在天安门广场建立孔子塑像官热民冷的巨大反差,反射出民意不可欺的社会现实。

为什么老百姓不买精英的账?我想有两个基本的原因。一个是在国家博物馆前面立孔子塑像这件事的操作不透明,先是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后又把它说成为普遍的民意;另一个就是现如今已经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有关孔丘本人的家世故事和儒家学说的历史沿革,都有详细的典籍著述记载流传

了下来,愚民政策早就行不通了。国家博物馆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国家博物馆北边“这样一个位置特殊、意义不凡的广场上,该进行怎样的布置才最为合适呢?经过意见征集,最后决定竖立一个雕像,而且是一个孔子雕像。”问题是,他们公开向全国民众,或者至少是北京市的民众征集意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到底征集了谁的意见?没有明说。据媒体披露的消息,去年三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博馆长吕章申找到了塑造孔子像的“专业户”吴为山,正式将打造国博前面孔子像的任务交付于他。对这样近似暗箱的操作,老百姓不反对才怪呢。再说了,如今立在天安门广场的孔子塑像,不过像寺庙里金身泥胎的如来、观音,仅仅是一个虚拟的偶像而已,凭什么非信众的老百姓要对他顶礼膜拜呢?吴为山接到任务后,“煞费苦心”地找遍了古书、古画,还“专门找到了孔子嫡传后代的照片,但令他失望的是,并没有看到心目中的孔子像。”吴为山创作的孔子形象,是从他熟识的一些“大文化人”“从内到外”的“一股儒气”中悟出来的,也就是说,立在天安门广场边上的孔子塑像,是时下中国新儒家的自我画像和标榜,是造了一个假孔子的外在形象,借机推销他们的儒学 “普史价值”和“普世价值”。什么是他们的儒学“普史价值”?就是把孔子打扮成古往今来中国人 — 不管是奴隶主阶级还是奴隶阶级,地主阶级还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 — “瞻仰和礼拜的圣像”,中国“跨时空的精神坐标”,把儒学鼓吹为等同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是他们的儒学“普世价值”?就是认为儒学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对剥削者和压迫者,而且对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都是必须遵循的信条。他们这样做,当然也骗不过对中国精英们高度警惕了的中国人。

从孔子闻世的那一天起,对他的臧否荣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果把2500多年来围绕孔子和儒学的争论作粗线条的勾勒,那么对在天安门广场边上竖立孔子塑像这件事的态度,大致就有两个不同的阵营。

2、谁高兴?

第一个高兴的当然是孔子本人和他的忠实弟子,像颜回、曾参、子路这些人。孔子一生处于奴隶社会走向崩溃,封建地主阶级正在兴起的天下大乱,正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可是孔子逆历史潮流而动,死心塌地鼓吹克己复礼,要回到周礼

兴盛时的社会状态,结果可想而知,只能郁郁一生不得志,被“斥乎齐,逐乎宋、魏,困于陈、蔡之间”,何曾受到过在一国首都的中心立像膜拜的荣耀?在孔子死后将近2500年的今天,不仅奴隶社会,连封建社会都飞灰湮灭了,资本主义已经危机重重,社会主义也搞了一些年,在这样的时代,孔子像突然被立在天安门广场,孔子能不高兴?孔子的弟子们将他们老师的讲学和平日的语录汇总起来,编成了《论语》,成为儒家学说的经典,传了两千多年,到了新中国突然传不下去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孔子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论语》作为“国学”的经典重新开始吃香起来了,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能不高兴?

接着该是汉朝的董仲舒高兴了。此人在孔子死后300年(公元前179年)出生,汉武帝 “举贤良文学之士”时,董仲舒对策曰:“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自此以后两千多年,儒学经过一次次与时俱进的加工包装,成为封建社会的思想正统。汉武帝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已经巩固,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成了社会新的统治和剥削阶级,虽然在中央集权等方面是“汉承秦制”,但需要一个大一统的思想体系,以巩固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相统一的社会秩序。而主张保守、反对进步、维持社会等级制度的儒学正好适合了这个需要,遂成为地主阶级的思想统治工具。现在,董仲舒亲手给孔子和儒学搭建起来的、已经垮了几十年的舞台又在天安门广场边上恢复了,董老先生当然会高兴的。

再往后一茬一茬的孔门硕儒,帝王将相就不细说了。到了近现代,老百姓比较熟悉的,中国著名的尊孔派人物有袁世凯、蒋介石和林彪。

袁世凯早年效命清王朝,出卖过戊戌维新派,镇压过义和团,出任过北洋大臣。辛亥革命后,他凭借北洋旧部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从孙中山手里窃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位,建立了北洋军阀卖国政权。袁世凯实行反动统治,上演了一幕幕尊孔闹剧。1913年,他发布尊孔祀孔令,提倡尊孔读经;1916年复辟帝制,册封“衍圣公”孔令贻领“郡王”衔。然而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只当了81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就被迫取消帝制,以后不到3个月便忧惧而死,由他掀起的尊孔小浪潮也暂且退却。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