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化学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人教版化学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制取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4)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用品:

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

教学方法:

本节课题是学生深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并且要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基本操作与具体实验相结合,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对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而学生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发言提问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用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一变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版化学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篇二:九年级化学上 2.3 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

九上《2.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6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

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 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制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从而掌握上述三个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

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验仪器:实验室制气体两种类型的制气装置、排水集气装置、火柴、酒精灯、棉花铁、架台、烧杯、木条、镊子、药匙。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15%双氧水、氧化汞、二氧化锰。 课件资料:实验室制氧气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p33-35内容、到药房买一瓶消毒水、准备一些动物鲜血或猪肝或土豆快或红专粉上课时带来。

[教学过程]

一、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人教版化学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篇三:201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制取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4)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用品:

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

教学方法:

本节课题是学生深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并且要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基本操作与具体实验相结合,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对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而学生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发言提问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用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一变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版化学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篇四: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教材所在页:第37----43页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

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育理念:

1、自主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

2、探究性 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

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转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 五、 六、 七、

教育方式:采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1

用心 爱心 专心

八、 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

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九、 十、

课时设计: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十一、 课后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预习的比较充分,不同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回

答问题。

2、本堂课虽然是在教室上的,但也因此整体纪律很好,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到问题的讨论中了。

3、本堂课中的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做到人人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尽管实验过程中有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本堂课内容一般,由于学生实验时间过长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预设的深入。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人教版化学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篇五:课题2.3 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2.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涂少军

2013年2月26日修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 【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法,激发、质疑、解惑法。

【教学准备】1、教材中[实验2—5]的实验仪器;2、教学过程所需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 1 页 共 8 页

第 2 页 共 8 页

【板书设计】

课题2.3 氧气制取(第1课时)

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

4.收集方法: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 5.验满方法:

6.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3)固定在铁架台上; (4)加热;(5)收集氧气;(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7)停止加热。 7.注意事项:

第 3 页 共 8 页

加热

【5分钟检测】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剩于固体物中,有下列哪些物质( ) ①高锰酸钾 ②锰酸钾 ③氧气 ④二氧化锰

A. 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2.检验氧气的方法的是( )

A.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 B.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C.观察气体的颜色 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 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燃烧是否更旺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4.实验室收集完氧气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并熄灭、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6.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

A.没有颜色 B.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 D.易溶于水 7.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有下面一些操作:(a)加热(b)收集氧气(c)装入药品并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再固定在铁架台上(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e)停止加热(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操作顺序是

A. abcdef B. dcfeab C. cbadfe D. dcabfe 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9.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A.氧气的密度大,易导出 B.试管底部高,便于加热 C.防止药品中水分挥发在试管口冷凝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D.可以产生较多的氧气

第 4 页 共 8 页

10.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 ) ① 反应物是固体;② 反应需要加热;③ 制得的气 体不易溶于水;④ 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⑤制得气体 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② D. ①②③ 1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试管口稍向下的原因是( )

A.利于排出氧气 B.便于加热 C.防止空气倒吸 D.避免试管炸裂 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课后作业】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2.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第 5 页 共 8 页

人教版化学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篇六: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1 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3 教学流程图

4 教案

5 评价

我把新课程标准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作为学生重要的实验操作训练专题,因为它不仅是每年中考不可缺少的知识点,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有重要的意义。我是这样安排的:把学生按班上座位分为四个小组,上新课前把预习任务布置下去,具体任务是:第一:做好实验的准备事项;第二:弄清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三:分配好小组成员任务;第四:如何做好安全措施。具体要求是:每组选出一个责任心强、学习好的同学做为组长,本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帮忙实验员准备仪器药品,然后组长把本小组成员的实验方案收集起来的再进行整理归纳得

人教版化学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篇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教案__《制取氧气》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导学案

一、

教学设计思路:

“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2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3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4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5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人教版化学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篇八:《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三《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鸡街九年制学校 左志荣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这里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另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2、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

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了解分解反应。

3. 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3、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认识物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题是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药品、仪器装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既然氧气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题]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二、新课学习

师:哪些物质可以产生氧气呢?

(学生思考、猜想,有的学生提出):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氧气,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在工业上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就是

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的,这就是氧气的工业制法。我们有时候需要少量的氧气,这要通过实验室来制取,我们现在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实验2-5]

1、在试管中加入5m1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5m1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 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并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加热时,过氧化溶液一般不放出氧气;在稍微加热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溶液放出氧气;常温下,在加入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能迅速放出氧气。

[给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理由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后一种)

[通过设置三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也是我想问大家的,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确定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

师: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化无疑为新疑,不断激发兴趣]

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进行演示实验:[实验2-6]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由现象得出: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最后教师再补充说明: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也不变。

师: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生: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化学反应速率。

至此引出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师可对催化剂的概念进行一定的解释,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催化剂部分的内容,加深认识。

[多给学生探究的机会,由实验解疑,获取新知识,从而得知学化学离不开实验]: 板书: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

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加深学生记忆]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

生:还可以加热高锰酸钾。

教师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生:高锰酸钾是一种黑紫色的固体。

师: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师: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节课再进行实验探究。

板书: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猛酸钾→加热→猛酸钾+二氧化猛+氧气

[加深学生记忆]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学生进行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板书:

三、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课堂练习:课课练相应习题。

[加深理解]

三、课堂总结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可让一至两名学生到讲台前面来进行知识的总结)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小结并布置一定的作业。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强化、巩固]

人教版化学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篇九: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