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一: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吴秀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一册,P75;例5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含两个例题,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例5的教学是其中的第1课时。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按比例分配问题大致有三种解法,教材是采用先把比转化成份数,再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乘法应用题,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安排使得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对前面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里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后,也可以把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运用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所以,教学中可以补充归一解答,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注意联系生活工作实际导入例题,使学生从中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并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使学生感知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思考步骤,理解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思路,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理解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思路。

【教学关键】: 把比转化成份数或分数,使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

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常常要把一个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分配,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价值。但教材中的例题是“图格子”,这个材料对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不熟悉的学生来说,形成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有困难,所以在设计时第一步换成了“体育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该怎么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再讨论,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于是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的分配方案(如平均分、男同学多,女同学多、按人数分等),按比例分配是其中的一种方案。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源自生活。

2、尊重学生起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例知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在平时也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3、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的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买图书”“如何分配利润”等,情境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试图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体育课上,李老师要把20个篮球分给我们班男、女两大组进行分组练习,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男同学、女同学组各能分到多少个?

可能大多数同学采用“平均分”的方法,老师进一步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的。 接着老师抛出问题:男生有意见,因为“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老师并在讨论过程中问“那么,男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4:3)

(引导得出: 男生人数多,但他们分的和女生一样多,所以他们有意见,应该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来来分:人数多的多分一点,人数少的少分一点。)

师指出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一定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揭示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从平均分引入按比例分配,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利用学校生活中体育活动课上的分篮球是否公平引入,学生兴趣盎然,立刻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数学知识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尝试探究:

1.出示例5,感知解题信息。

师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回答:

①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② 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2.讨论解题方法

(1)师:想一想,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计算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生尝试列式解答,小组内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讨论结果,归纳、板书:

①解法一: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量,最后求出各部分数量。 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3+2=5

红色方格:30÷5×3=18(格)

黄色方格:30÷5×2=12(格)

② 解法二:

根据比得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将比转化成分数来解。

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红色方格:30×3/5=18(格)

黄色方格:30×2/5=12(格)

3.验证解题方法。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解题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涂一涂,算一算进行验证。

4.初步运用解题方法。

师:现在请你帮老师分一分,怎样把20个篮球分给男女生分组活动比较公平。

(1)学生自主解题,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解题情况。

(3)“平均分”是否可以看成是按比例分配?

5.小结解题方法。

(1)阅读课本后,老师问你学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计算时可以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量,最后求出各部分数量,也可以根据比得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将比转化成分数来解。

(设计意图:揭示按比例分配问题后,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老师以问题引路,引导思考——巧妙指点——探究方法,借助学生已有的比的知识、分数乘法应用题、整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策略自主探究出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实现了学与教的有机结合,在运用小结方法时不忘回顾导入中的信息,促进学生理解,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

1、 初步应用:(P75,试一试)

如果把图的30个方格按照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你能算出三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吗?

讨论:(1)1:2:3是什么意思?

(2)三各颜色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 发展应用:

下面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你对自己有多了解?

说说你的身高。(学生对自己的身高几乎是脱口而出,对自己不要太熟悉哟!) 说说你头部的长度?(很多同学一下子懵了:有学生开始一同桌互相比画,也有的只好猜了。)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条信息:12周岁的儿童,头与头部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2:13是什么意思?

你能根据自己的身高算一算头部的长度吗?(有同学算出后,还用尺量一量,用来检验这条信息的真实性。)

(设计意图:学生猜一猜、算一算,学习兴趣非常的浓厚,关注我们自己,原来人身上也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2、 发展应用:

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有很多是书迷,最喜欢到阅览室、图书室看书、借书。现在学校决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电子读物(VCD光盘、录像等)、科技书和故事书。现在征求大家的意见,这6000元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各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1:1(平均分)

1:2:3(1:2:3代表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5:3:2(比较喜欢看VCD、录像等)。

并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钱?

反馈。有用1:1:1来解的吗?6000×1/3=2000(元),6000÷3=2000(元),1:1:1来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自主设定三种读物的比例,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字的爱好体现其中,真是不亦乐乎!)

3、 综合应用:(游戏:看谁爬的高)

第一级:某校要在四五六年级评选三好学生共36名,按各年级人数分配名

第三级:小红期中考试数学语文的平均分是80分,数学和语文的分数比是3︰2,她两门各考多少分?

第四级:一根长8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5︰3︰2,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第五级:一根长8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5︰3︰2,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冠军级:商店运来一批洗衣机,卖出80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比是2∶3,这批洗衣机一共有多少台?

(设计意图:到了课的最后,学生往往比较容易疲劳,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猜测(多与少)、推理(球的个数)、验证(球的个数),进一步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拓展延伸,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以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进行按比例分配?

生回合答后,师总结: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基本特征:已知: 1、总量 2、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的量。

2、步骤:第一步求总份数;第二步求各部分量。

3、解题关健在把比转化成每一个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解答。

【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总份数: 3+2=5

红色: 30÷5×3=18(格) 30× 3/5 = 18(格)

黄色: 30÷5×2=12(格) 30× 2/5 = 12(格)

总量×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二:按比例分配 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分配问题的一般思考步骤,理解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并能利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掌握分配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对应等数学思想

重 点: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 难 点:把比转化成相应的分数形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总体设想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学习起点,根据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在这节课中,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2) 主动探究,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3) 拓展变化,突出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4) 反思概括,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基本过程及设计意图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三: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三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根据六一班有男生43人,女生38人这些信息填空: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口答应用题 ) ) ) ) ) )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2、提问: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按3 :2分)

求的是什么?(求二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六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3、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3/2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2/3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5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5

……小组汇报结果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3+2=5 100× 3/5=60(平方米)

100× 2/5=40(平方米)

方法三、100÷(1+2/3 )=60(平方米)

60× 2/3=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 方法四、100÷(1+3/2 )=40(平方米)

40× 3/2=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

5、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①求出总份数

②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③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6、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

7、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演示课件“比的应用”)下载

8、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②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47/140=94(棵)

③二班应栽的棵数:280×45/140 =90(棵)

④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48/140=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9、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怎么解答?

(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板书(补充课题):按比例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3和4为准备题,根据时间而定。)

1、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3:5:2混合成

的。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5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千克?

2、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4:5。三角形的三条边各长多少厘米?

3.有三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80,它们的比是1:2:5,求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有三个数,它们的和是80,它们的比是1:2:5,求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4.小明九月份共用去零花钱30元,具体用途及分配情况见下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 1、 2、3。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四:教学设计模板(按比例分配)

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五: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和特点,掌握解题方法,能熟练解答有关题目。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找准被分配的量。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注重铺垫

1、口答: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 公顷玉米。 a、大豆和玉米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b、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 ):( )(板书:比)

2、口答: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a、大豆的公顷数占( )份 玉米的公顷数占( )份 这块地一共( )份 (板书:份数)

b、大豆占这块地的( ) 玉米占这块地的( )(板书:分数) 3、农场在一块24公顷的地里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占3/5,经济作物占2/5,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

二、进行新课,注重启思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师(手里举着十支铅笔):今天××同学和××同学的复习作业做得真好,我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他俩,该怎么分?

生甲:每人五支。生乙: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

师:说得真好,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每人五支。

师(再拿出十支铅笔):我还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这次做作业获第一、第二名的同学,应该怎么分?(学生在下面议论争辩分法)

引导学生说出:按一定的比来分。

师:说得真棒。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就是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2、展示课件,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可以看到,我们校园这么漂亮,有足球场、篮球场,还有玩单双杠的场地,真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地方。现在也有一个学校的校长要修建操场,他现在遇到了难题,请同学们给他当一回参谋,你们有信心吗?(出示自制题目) 学校要修建操场,将操场分为篮球训练区和排球训练区,篮球训练区和排球训练区的面积比是5:3,两个训练区的总面积是640平方米。篮球训练区和排球训练区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3、 尝试练习:

师:思考如下问题:

(1)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

行分配的?(分配640平方米的训练区;篮球训练区和排球训练区的面积比按5:3进行分配。)

(3)问:“篮球训练区和排球训练区的面积比是5:3,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640平方米的操场上,篮球训练区面积占5份,排球训练区的面积占3份,一共是8份,篮球区占总面积的5/8,排球区占总面积的3/8。)

师:这个题老师还没有教,看看你们能不能动脑筋,自己来解答这个问题(请两个学生板演)

请学生讲解算式的意义: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一)归一法: (二)分数方法:

5+3表示(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 5+3表示(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 640÷8表示(每份的面积)

640×5表示(篮球区的面积) 640×5/8 表示(篮球区的面积) 640×3表示(排球区的面积) 640×3/8表示(排球区的面积)

4、引导检验:

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篮球 区的面积和排球区的面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操场的总面积;二是把求得的篮球区的面积和排球区的面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5:3。)

5、引导学生说出每一种解法,师总结:(这样的题目告诉了我们几个量的和以及这几个量的比,然后把总量按这个比分成几个量,这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被分配的量。我们可以把比转化成份数使题目成为归一应用题,应用归一方法来解答;也可把比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应用题,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如果把例题当中的面积比改为7:3,两个训练区的面积各是多少? (展示学生的做法)

2、补充练习

(1)出示题目: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 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 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 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

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47 = 94(人) 140

45= 90(人) 140

48= 96(人) 140② 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③ 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进行检验。

四、巩固练习

发展应用:

A、师:下面我们来作个试验,看看你对自己有多了解。说说你的身高(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来),再说说你头部的长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 师:我曾经看到这样一条信息:12周岁的儿童,头与头部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2:13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自己的身高算一算头部的长度吗?但是有一个要求,最后的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B、“六一”儿童节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从400元中把100元作为数学竞赛奖励基金,剩下300元钱按3:2:1的比例分配给获一、二、三 等奖的三名学生,三人各得多少元 ?

五、能力拓展

综合实践:

低年级老师要用30厘米长的铁丝制作一个长方形框架,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3。你能帮这位老师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吗?

六:课堂小结:

现在回顾一下,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七: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例1:学校要修建操场,将操场分为篮球训练区和排球训练区,篮球训练区和排球训练区的面积比是5:3,两个训练区的总面积是640平方米。篮球训练区和排球训练区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

(一)归一法: (二)分数方法:

5+3表示(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 5+3表示(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 640÷8表示(每份的面积)

640×5表示(篮球区的面积) 640×5/8 表示(篮球区的面积) 640×3表示(排球区的面积) 640×3/8表示(排球区的面积)

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报告)、案例评选

类别:教学设计 市州报送编号:

题目:

姓名: 谢军宏

单位: 兰州市城关区科学院小学

联系方式: 13893165574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六: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75页的例5,练习十四第1~4题。 内容简析:例5教学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进行探索。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让学生感悟、发现按比例分配的解答方法。

教学目 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能正确地分析题意,明白“分什么,是多少;怎么分,分给谁”。 2、 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发现数学。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分物品的事。你能不能说一说这样的事呢?根据情况实时追问是怎样分的?

2、创设情景,揭示分法。

课件展示情景(小明和小军购买巧克力)

(1) 他们都花了6元钱,共买了8块巧克力

问:你们认为,这8块巧克力该怎么分?(平均分)

结:每人分得同样多,我们称它为“平均分”(板书),平均分配体现了分配的公平性。

(2) 小明花了3元,小军用了6元,共买了6块巧克力。

问:这6块巧克力是否也平均分呢?为什么?

(因为两人花的钱不同,得到的块数也应该不同。所以不能平均分。)

师:有道理!在这里,“平均分”反而显得不合理,当然也不公平。那么,“这6块巧克力该怎么分?”你们觉得怎样分配才比较合理?同桌商量商量。

3、小结理由,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认为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分巧克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并审题)

【评析 :创设冲突的情境,提出平均分配的不合理性,由平均分配过渡到按比例分配,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展开教学

1、出示例题5

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和黄色格数的比是3 :2。两种颜色各涂多少格?”

(1)学生讨论,探索新知

(1)提问:3: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还可以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

①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32②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 。 55

3③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或是黄色方格2

2。 3

2、解答例5。

①试试看,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习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3)

(4)多维检验,培养习惯

师:设计部门非常谨慎,对我们求出来的“18格红格和12格黄格”持怀疑态度,谁有办法证明我们得到的结果是正确的吗?(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检验,教师予以肯定。教师相机板书) (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

2。)也可以让学生涂一涂,进行验证。

2、引入试一试

设计部门觉着:如果把30个格子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涂的话,颜色会更丰富些,你能算出三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吗?(课件演示)

在学生发现没有比例(怎么分)的时候,再补充上“使三种颜色的方格数比是1:2:3”

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算出三种颜色各涂多少格?

3、引伸试一试

由于我们在解决问题方面表现出色,设计部门再次给我们一个机会。

现在要给一条便民路按3 :4的比例铺设黄色和红色道砖。你能算出分别需要多少块道砖吗?(课件演示)

在学生发现缺少道砖总数(分什么)的时候,再补上“如果共用了1400块道砖”

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算出两种颜色的道砖各需要多少块?

4、小结学法,形成技能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按比例分配时,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分什么,是多少;怎么分,分给谁”也就是“总数和比例”各是多少。这样才能顺利解答。同时还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评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明白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必需的条件是什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练习

1、理解与发现——信息里的学问

(1)文字信息:信息1、我校男女教师的人数比大约是1 :6

信息2、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约是29﹕71

(2)图片信息:信息1、医院里用的药水。

信息2、工地上使用的混凝土。

【评析:学生通过对文字形式信息、图片信息的理解,能够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去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规律性的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意识与分析归纳的能力。】

2、巩固与深化——解决实际问题

(1)蓓蕾幼儿园大班有35人,中班有31人,小班有24人。张阿姨准备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的比分给三个班。每个班各应分得多少块?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比是3:2。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3) 右面的圆表示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90分.红色部分表示足球比赛已经进行的时间.先估计比赛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余时间的比,再算出这场比赛大约还剩多少分.

(4)学校合唱队有60人,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将题中的比依次改为1:2,1:1。使学生知道按1:1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殊情况。教师完成“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关系图。

【评析:学生通过对基本习题、典型习题、发散习题和口头编题的系列练习,实际上对此类问题的特点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有了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方法的运用、概念的辨析、结构的把握等能力也将水到渠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你认为应如何来解答?

“平均分配”是否可以看成“按比例分配”呢?

3、调查与发现——实践活动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有按比例分配的例子。请同学们课后去调查研究,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试着去加以解释,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例如: • 我们每天煮饭时,米与水的比是多少?要多少米呢?

• 在修筑水泥路时,水泥、黄沙和石子的比是多少?

• 我们喝的果汁中,果汁的量与其他成分的比是多少?

假如,我们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身边存在的一些生活现象,那么,数学学习就会变得更有滋味、更有价值。

【评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评:按比例分配是比的应用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一定的体验。这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让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分配的需要,它是“平均分”的进一步发展。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七: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黄骅市旧城镇白庄小学

教学目标: 范梅荣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54页例2《比的应用》。

1、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了解生活中的比:

1、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是1:8。

3、我们喝的鲜橙多中橙汁与水的比是1:9。

4、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1:3。

5、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活学活用:

1、白兔和灰兔只数的比是7:5,白兔占两种兔总只数的( ),灰兔占两种兔总只数的( )。

2 、六三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二、尝试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王姨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她想配制一种稀释液 出示教材例1(课件)

师: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先同桌讨论,再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理解浓缩液、稀释液,目的是通过课件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掌握按比分配的问题的结构特点,以便分散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原来学习

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 师:那么,王姨要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 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继续解答。 4、展示学生做题方法: 方法一:①总份数:4+1=5 1 ②浓缩液有:500×=100(ml) 5

4 ③水有:500×=400(ml) 5

方法二:①总份数:4+1=5

②每份是:500÷5=100(ml)

③浓缩液有:100×1=100(ml)

④水有:100×4=400(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三、绿色发展:

1. (出示课件)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

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让学生自主解决,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小组讨论并总结做题思路。

(1)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2)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四、智慧闯关:(出示课件)

第一关: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第二关:

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3:5:2混合成的,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5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千克?

第三关:

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4:5。三角形的三条边各长多少厘米?

五、勇攀高峰

1.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6,甲数是10,乙数是多少?

2.爸爸和王叔叔合作出资做生意,爸爸出资8000元,王叔叔出资4000元,一年后共盈利3000元,爸爸和王叔叔各分得多少钱?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①总份数:4+1=5

1 ②浓缩液有:500×=100(ml) 5

4 ③水有:500×=400(ml) 5

方法二:①总份数:4+1=5

②每份是:500÷5=100(ml)

③浓缩液有:100×1=100(ml)

④水有:100×4=400(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八: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康宁乡中学 雷天宏

一、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其训练重点是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能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1、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知道了比的基本性质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5:75 0.16:0.8

3.化简下面各比:

21:105 7.2:0.36

3、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书P54例二: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

4

515

500毫升稀释液

浓缩液

1份 水

4份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继续解答。

5、展示学生做题方法:

方法一:①总份数:4+1=5

②每份是:500÷5=100(ml)

③浓缩液有:100×1=100(ml)

④水有:100×4=400(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方法二:①总份数:4+1=5

②浓缩液有:500×=100(ml)

③水有:500×=400(ml)

答:浓缩液有100ml,水有400ml。

6、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7、归纳按比例分配的做题思路:

4515

(1)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2)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三)新知练习:

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21:78。660m³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2、一种铝铜合金是按铝和铜的重量3:2合制而成的,现在有这种合金100千克。合金中铝有多少千克?

(四)拓展提升:

我校建幼儿园大楼时,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制一种混凝土。配制4吨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分配什么,分了几部分,按照什么进行分配?注意单位。)

(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五)勇闯难关:

1、六(1)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2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人数的比2∶1。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

2、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2︰5︰3混合成的。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5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千克?

(六)课堂总结: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吗?

五、布置作业:

教材P55练习十二第1、2、3、4题。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解决“按比分配应用题”

(1)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每份是多少。③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2)①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④答题并检验。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九: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肖彦 授课时间:2011.10.24

课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抢答:

1. 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2. 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 )( )总数的 ,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

( )( )( )数的 。

( )

3. 根据“四二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2”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二)口头列式计算:

3

1. 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梨树有多少棵?

52. 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由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平均每个年级打扫多少平方米?

导入: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平均分)你认为这样分配任务合适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分配任务?

二、新课教学。

(一)改编复习题,分析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上题补充一个条件,改编成一道按比分的应用题: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两个年级各打扫多少平方米?

“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想到什么?

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二)学生试做。

再请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自己看一看书上49页的例2。

(三)集体订正评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示意图,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再次改编复习题。

学校操场共有400m2,按1∶3∶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三个年级各打扫多少m2?

教师引导,师生一起完成。 (五)比较两道例题,小结。

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第1题中400 m2是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第1题中400 m2是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3∶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二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两题都已知要几个年级要打扫的面积总和,和几年级打扫的面积之比,要求几个年级分别打扫的面积。) 这种应用题,已知了几个数量的总和以及这几个数量的比,要求这几个数量,也就是要把一个数按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所以这种应用题叫做按比分配应用题。

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哪些方法呢?(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把比转化为份数,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再用每份数×对应的份数=对应的数量。也可以把比转化为分数,先求出对应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总量×对应( )的 =对应的数量。) ( )

(六)结合教材第49页例2再次巩固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按比分配?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征?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哪些方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吗?生活中有哪些按比分配的实例?)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五、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人教版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十: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75页例5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深圳这个国际大都市相信对“投资”和“创业”这两个词一定不陌生吧?谁给大家说说。

1、PPT出示:李阿姨和张阿姨合伙开了家书店,第一年,她们各投资5万元,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其他费用,共获利润10万元,你们说,她们各应分得利润多少万元?

2、小结:刚才两位阿姨由于投资额相同,所以他们获得的利润要按1:1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

3、PPT出示:第二年,李阿姨仍然投资了5万元,张阿姨投资了4万元,除去一切开支,共获利润18万元。这一次,你说她们的利润该怎么分合理呢?

(组织交流)

师:这里的利润要按投资额的比进行分配比较合理。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揭示课题:按比例分配)

二、初步感知

1、想一想,两位阿姨应该按怎样的比来分配?(板书:按投资数的比5:4进行分配)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5:4的具体含义。

3、谁能用算式表示两位阿姨各应分得多少万元?

4、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认识了什么?(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三、自主探究,合作研习:

1、谈话: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例子是很多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说一个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学习第75页内容,由于我们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所以我们按以下提纲进行交流。

2、 此时用PPT出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导学提纲”

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5页。

学习目标:

1、认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2、认识连比,理解三个数量连比的意义。

导学提纲:

1、例5中“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的含义是什么?

2、与同学说说例题中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3、你能画图理解这两种解题方法与同学交流吗?

4、你怎样理解“按照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这句话的含义?

5、“练一练”第2题是把180块巧克力按怎样的比来分配?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下列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各小组交流,关注学困生。

(1)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小组交流,说说想法。

(3)组织交流,形成思路。

(4)选好内容,进行预展示。

四、集中展示

1、例5中“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里的3:2,也就是在30个方格,红色方格占3份,黄色方格占4份,一共有5份,红色方格占了方格总数的3/5,黄色方格占方格总数的2/5。求红色方格有多少个,就是求30的3/5是多少,求黄色方格有多少个,就是求30的2/5是多少。 (2)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是红色,2份是黄色。总份数3+2=5,红色方格为30÷5×3=18(格),黄色方格为30÷5×2=12(格)。

2、展示例5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结合图)

3、展示“试一试”的解题方法

4、说一说例5与“试一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练一练”第2题“练一练”与“试一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关键是什么?

预设:(1)关键是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比转化成分数,再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乘法计算。(2)根据份数先求总份数,再求每份数,最后求几份数。

(板书: 比----分数 各种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用乘法;比----份数,先求总份数,再求每份数,最后求几份数。)

五、反馈检测

1、本次校运动会上共有644人报名参加各项目比赛,其中男女运动员人数的比是4 :3,你知道参加各项比赛的女运动员有多少名吗?

2、低年级老师用一根长4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三条边的比是4 : 7 : 9的三角形,请你帮低年级老师算算三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

3、保税区小学六(1)班有学生35人,六(2)班有学生36人,六(3)班有学生34人。在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入场式上需要制作210面彩旗,按照六年级各班学生人数的比,六年级三个班各需要做多少面彩旗?

4、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是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6米。长与宽的比是28:15。求这个标准的篮球场的面积。

六、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76页,1、2、3、4。

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一要知道分配的数量,二要知道按怎样的比分配

《按比例分配》导学设计

预习内容:课本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一、理解题中比的含义

1、 我班男生有20人,女生有14人。可以说成( )人数是( )人数

的 ;也可以说成( )人数是( )人数的 ,( )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2、例5中,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这里的3:2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种:(1)( )方格数是( )方格数的 ,( )方格数是( )方格数的 。(2)( )方格数是总方格数的 ,( )方格数是总方格数的 。(3)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 )份,其中红色是( )份,黄色是( )份。

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1、我会解例5,方法是:

方法一:我是把比转化成( ),先求 ,再

求 。求每

份数列式为 ,红色格子数列式为 ,黄色格子数列式为 。

方法二:我是把比转化成( ),先求 ,再

求 。红色

格子数是格子总数的( ),求红色格子数列式为 ,黄色格子数是格子

总数的( ),求黄色格子数列式为 。

2、我喜欢第( )种方法,因为 。

3、我知道“试一试”中的1:2:3的含义是:红色格子数是格子总数的( ),黄色格子

数是格子总数的( ),绿色格子数是格子总数的( )。求红色格子数列式为 ,

求黄色格子数列式为 ,求绿色格子数列式为 。

4、我知道运用比例分配方法解决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知道

( ),二是要知道( )。

三、方法的应用:完成课本第75页的“练一练”

我知道“练一练”中的第2题大班有35人,中班有31人,小班有24人,可以看作大班:

中班:小班=( ):( ):( )。也就是把180块巧克力按( ):( ):( )分配。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