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篇一: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人教 三年级 下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

二、教学课题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课文,包括《乞巧》与《嫦娥》两篇文章。第八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材分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人,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2、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

四、教学方法及流程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听说大家都喜欢神话故事,我也喜欢读神话故事,你读过那些神话故事?

【百度百科】(

2、今天我们学习与神话故事有关的两首古诗。

齐读课题(29、古诗两首)

3、我已经在课前布置预习了,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生字?(出示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谈话引出学生儿时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乞巧》,板书(看看这个“乞”字,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写成气。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1、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流利字音真准、声音响亮、停顿)

诗要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律,同学们听我来读读看看咱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要注意停顿)

请同学们试着根据斜竖线自己读读。

指名读

齐读

2、你对乞巧有什么样的理解?还有什么补充的?

【百度百科】(

乞巧节,又名七夕,女儿节,少女节。

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你能用三五句话说一说这个故事么?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林杰。

【百度百科】(

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有一年的乞巧节的夜晚,林杰漫步街头看到满大街人人正在穿针引线,比赛乞巧的场面受到感染,写下了这首诗。

设计意图: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你眼前浮现什么样的画面?(看到在鹊桥相会了)他们在什么时候相会?你从哪一句体会到的?(七夕今宵看碧霄)

2、老师发现这一句中有两个宵,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A、(1、大家仰望星空看到牛郎织女只能在七夕这一天见一次面,多么不容易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2、他们相见了,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多么幸福甜蜜的场景啊!让我们带着对他们深深的祝福再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B、(很多人在看天空)他们想看到什么?

3、是啊!天上画面是幸福的,地上的画面又是什么样的?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人很多,你怎么知道人很多?(家家乞巧望秋月)

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田野,在河边,在所有能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他们还在穿,为什么啊?

乞巧:织女她心灵手巧,连王母娘娘都用她织的锦缎装饰天空。人间的少女们都羡慕得不得了。(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她一样有一双巧手。)这里的乞巧和题目中的乞巧意思是不一样的。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有多么强烈!(板书:追求幸福)

4、诗人林杰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读(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5、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古诗。(指名读)

最后;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背诵一下。(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四)总结方法 小组合作

1、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习这首古诗的?

第一步,读流利,读准字音,关键是有节奏。

第二步,了解与诗及诗人有关的材料。

第三步,边读边想象,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总结的方法,学习一下《嫦娥》(出示自学提示)

(1)读古诗,音准句顺,划出节奏,根据节奏再读两遍。

(2)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关于诗人及诗的有关资料。

(3)边读边想象,你认为诗主要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5分钟)

3、我们先来展示第一部分。谁来读一读?

4、哪一个小组来展示你搜集到诗人李商隐的资料?

【百度百科】(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些诗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诗中那个字最能体现嫦娥的心情?

(悔,诗眼,是整首诗的灵魂,我们要重读)

(板书:悔)

6、古人喜欢借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此时作者就如天上的嫦娥一样孤独寂寞。

当一灯如豆,夜凉如水时,诗人孤单寂寞的步出庭院,发出齐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自古以来,月亮被世人歌颂,寄托着各种情感,你了解那首关于月亮的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寂寞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的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兄弟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古人用诗的形式呈现,课后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结合搜集到的材料,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篇二: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课前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课件出示课题】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课件出示诗句】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课件出示诗意的提示】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咏柳 春日

贺知章 唐朝诗人 朱熹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碧玉/妆成/一树/高, 胜日/寻芳/泗水/滨,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 等闲/识得/东风/面,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堂检测题

一、组词

碧( ) 垂( ) 裁( ) 似( )

壁( ) 睡( ) 栽( ) 以( )

二、填空

1.“咏柳”中的“咏”的意思是( )。

2.“丝绦”一词本意是( ),在诗中指( )。

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 )。

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

诗句:

意思;

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篇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不包括22课)

2009-11-17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不包括22课)

2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平邑镇中心校 王加丽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一、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家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ã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ïngmǒ 相宜xiāngyí

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五、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天然美(热爱大自然)

附作业设计

巩固双基

1.读拼音,写词语。

duàn kāi chǔ jiāng fān chuán

( ) ( ) ( )

2.辨字组词。

妆( )孤( )断( )

汝( )狐( )继( )

3.我会选。

xiāng xiàng

照相( )相同( ) ..

相信( )相片( ) ..

kōng kîng

天空( )空地( ) ..

空中( )填空( ) ..

4.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含义。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出: 孤帆: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潋滟: 空蒙:

亦: 奇:

4.文学常识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 》也是他写的。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5.默写《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创新培优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①晓:早晨。②净慈寺:杭州西湖南面的一座寺院。③林子方:作者的一位朋友。

(1)联系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诗中“ , ”直接写出了诗人的感受。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综合探究

7.箫、笛、琴、茄、筝、羌、琵琶、箜篌等都是乐器的名称。请选择其中的部分名称填入下列古诗诗句中。

(1) 何须怨杨柳(王之涣)

(2)欲饮 马上催(王翰)

(3)几处吹 明月夜(李益)

(4)李凭中国弹 (李贺)

(5)玉人何处教吹 (杜牧)

(6)明朝有意抱 来(李白)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实小 王振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查找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交流提前查找的相关资料。教师可以播放小兴安岭的有关录像,使学生初步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生说一说读文后知道的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生字词

1.按照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学习:一读,二画,三查,四找。

2.读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纠正读音。教师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练习。

(2)指导学生记忆字形

“酸”字是左右结构的,左边“酉”字旁里面的一横不要丢,右边的第四笔是“点”不是“捺”。 “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

“射”字注意左边“身”字变形。

“脆”字右边第三笔是“横”,不是“横钩”。

“刮”,注意与形近字“乱”区分开。

“鼠”字共13笔,第8、9、11、12笔均为“点”,不是“横”。还要注意“臼”字的笔顺,6笔写成。

3.理解词义。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浸:一般指沉浸在液体里。课文中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整个森林都沉浸在雾里,所以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

葱葱茏茏:指树木枝繁叶茂,长得非常茂盛。

四、练习朗读课文。(同桌互读比赛,男女赛读等形式。)

五、指导练习写生字词。

六、熟练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的观察方法,从而体会四季景物的相同美和不同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理解了部分词义。这节课要学习作者抓住 景物季节变化特点,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二、读全文,读后谈谈小兴安岭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1.自己出声读全文。

2.班上交流读后感受。

(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三、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绿色的海洋”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小兴安岭树的数量、品种极多,树的面积之大,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垠,一望无际,从“数不清”一词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2.指导朗读: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色,一望无际,一碧千里。要让学生带着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

3.小结读懂重点句的方法:读句找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句义,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总体感知

(1)作者都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中的哪些景物,请用“____”画在书上。

(2)班上交流。

(3)出示投影,填写表格。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篇四: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31个生字,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收藏”等36个词语。找出本单元多音字,筛选出易错、难记的字词重点强化巩固。

2.熟背并默写《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能正确理解诗句;背诵《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优美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课文,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提示方法,自主复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说说这个单元有那几篇课文。

同学们,学习了第六单元,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有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还有被誉为“璀璨明珠”的---(香港),我们的祖国是多么辽阔,多么美丽啊!

2.出示复习提纲,学生自主完成复习要求。

(1)快速读一读本单元的课文,并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收藏”等36个词语。

先自由读,然后分成4个组轮读,看哪个组读得最好。

肯定表扬每个组读得很好。

(2)小组合作,找出本单元多音字,组长登记,汇报。

(3)默写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4人小组互查纠正错别字,互相说一说诗意。

(3)熟练背诵《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两课中优美的片段。读一读词语积累本上摘抄的《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的词语。

请同学们按照复习提纲自由复习。

(生自由复习)

(二)交流整理,总结方法

1.先在小组内交流易写错的字词,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同位交换检查默写好的古诗,纠正错别字。

3.画一画古诗内容,并对同位讲一讲古诗的意思。

4.小组内自由背诵优美的片段。

四、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有美丽的---(小兴安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有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 还有被誉为“璀璨明珠”的---(香港) 《美丽的小兴安岭》

《香港,璀璨的明珠》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篇五: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和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东方之珠”》则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二、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会写22个字,会认31个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设计理念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感悟。2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形象,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精当,更学会了如何去体味语言的方法,并在后面的学习环节中及时加以运用。

六、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篇六: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两首》的教案

9、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1.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老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课时作业

板书: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景物 思乡之情 忆

人物

课后反思:

追忆童年 思念亲人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篇七: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人教 三年级 下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

二、教学课题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课文,包括《乞巧》与《嫦娥》两篇文章。第八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材分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人,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2、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

四、教学方法及流程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听说大家都喜欢神话故事,我也喜欢读神话故事,你读过那些神话故事?

【百度百科】(

2、今天我们学习与神话故事有关的两首古诗。

齐读课题(29、古诗两首)

3、我已经在课前布置预习了,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生字?(出示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谈话引出学生儿时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乞巧》,板书(看看这个“乞”字,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写成气。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1、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流利字音真准、声音响亮、停顿)

诗要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律,同学们听我来读读看看咱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要注意停顿)

请同学们试着根据斜竖线自己读读。

指名读

齐读

2、你对乞巧有什么样的理解?还有什么补充的?

【百度百科】(

乞巧节,又名七夕,女儿节,少女节。

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你能用三五句话说一说这个故事么?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林杰。

【百度百科】(

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有一年的乞巧节的夜晚,林杰漫步街头看到满大街人人正在穿针引线,比赛乞巧的场面受到感染,写下了这首诗。

设计意图: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你眼前浮现什么样的画面?(看到在鹊桥相会了)他们在什么时候相会?你从哪一句体会到的?(七夕今宵看碧霄)

2、老师发现这一句中有两个宵,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A、(1、大家仰望星空看到牛郎织女只能在七夕这一天见一次面,多么不容易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2、他们相见了,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多么幸福甜蜜的场景啊!让我们带着对他们深深的祝福再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B、(很多人在看天空)他们想看到什么?

3、是啊!天上画面是幸福的,地上的画面又是什么样的?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人很多,你怎么知道人很多?(家家乞巧望秋月)

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田野,在河边,在所有能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他们还在穿,为什么啊?

乞巧:织女她心灵手巧,连王母娘娘都用她织的锦缎装饰天空。人间的少女们都羡慕得不得了。(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她一样有一双巧手。)这里的乞巧和题目中的乞巧意思是不一样的。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有多么强烈!(板书:追求幸福)

4、诗人林杰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读(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5、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古诗。(指名读)

最后;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背诵一下。(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四)总结方法 小组合作

1、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习这首古诗的?

第一步,读流利,读准字音,关键是有节奏。

第二步,了解与诗及诗人有关的材料。

第三步,边读边想象,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总结的方法,学习一下《嫦娥》(出示自学提示)

(1)读古诗,音准句顺,划出节奏,根据节奏再读两遍。

(2)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关于诗人及诗的有关资料。

(3)边读边想象,你认为诗主要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5分钟)

3、我们先来展示第一部分。谁来读一读?

4、哪一个小组来展示你搜集到诗人李商隐的资料?

【百度百科】(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些诗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诗中那个字最能体现嫦娥的心情?

(悔,诗眼,是整首诗的灵魂,我们要重读)

(板书:悔)

6、古人喜欢借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此时作者就如天上的嫦娥一样孤独寂寞。

当一灯如豆,夜凉如水时,诗人孤单寂寞的步出庭院,发出齐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自古以来,月亮被世人歌颂,寄托着各种情感,你了解那首关于月亮的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寂寞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的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兄弟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古人用诗的形式呈现,课后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结合搜集到的材料,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篇八: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学生认识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精读分析

根据图片体会诗句描绘的句子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

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碧绿的垂柳和万紫千红的春景,把诗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画中,融入诗中,去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学生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

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

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篇九: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及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6、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7、能抓住特点向别人介绍并写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三、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本组课文记叙的条理清楚,语句准确,生动、形象。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引导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本组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有趣的情景,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

3、在学习课文前后,都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4、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5、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6、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课时安排

21《古诗两首》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24*《香港,璀璨的明珠》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览---美丽的小兴安岭。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这个“兴”字啊,读一声,来一起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简单说说四季的景色。

例:我知道了小兴安岭的四季的景色十分优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从你说的过<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程老师听出来了,这篇课文是按照——

提示: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师板书:春夏秋冬。

师:通过你的预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答,例:我知道了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种类也非常多,夏天的野花很好看„„

3、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你们知道吗?(播放媒体资源的课件中的“小兴安岭”,并对小兴安岭做介绍。)

小兴安岭:兴安岭山脉的东段,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长约三百六十公里,平均高度为海拔四百至六百米。整个山脉分布着温带针落叶和阔叶混合林。它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储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森林中有梅花鹿、紫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

参、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学生看课件并听老师的介绍,谈自己的感受。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师: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正等着我们来欣赏呢,快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吧,知道读课文的要求吗?

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那就按照你们知道的要求开始读吧,把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纠正读音。开火车读,齐读。

3、指导学生记忆字形

“酸”字是左右结构的,左边“酉”字旁里面的一横不要丢,右边的第四笔是“点”不是“捺”。“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

“射”字注意左边“身”字变形。

“脆”字右边第三笔是“横”,不是“横钩”。

“刮”,注意与形近字“乱”区分开。

“鼠”字共13笔,第8、9、11、12笔均为“点”,不是“横”。还要注意“臼”字的笔顺,6笔写成。

4、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浸:一般指沉浸在液体里。课文中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范围跟森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学篇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一篇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古诗两首》中的《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雨后》分别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和西湖的迷人风采。《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丰富的物产。《美丽的小兴安岭》不仅描绘了北国各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且还介绍了那里的丰富物产。而《香港,璀璨的明珠》,则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本单元课文,有的介绍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的描绘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深林;还有的展示宁静的山川,繁华的都市……每一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学习本单元课文,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1、 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单元课时分配

《古诗两首》 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