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教学反思生物蛋白质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教学反思生物蛋白质篇一: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

伊拉哈中学 海淑荣

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

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

高一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反思

伊拉哈中学 海淑荣

本节课是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首先以学生收集的资料来讨论蛋白质的作用,引入主题,学生较感兴趣。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分组讨论的方法,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及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数量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回答,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展示挂图,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讲解蛋白质的结构时,与功能相联系,使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让学生学习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但在教学中老师活动较多,学生相对少一些,应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讲解口诀记忆时,学生较感兴趣,此时,课堂秩序会较乱,这属于课前估计不足,应维护秩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再如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巡回指导,进行思维点拨,而不应放任自流,以上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在设计上还是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对文科生物教学的反思

伊拉哈中学 海淑荣

自从工作以来,一直都是文科理科一起带。生物对文科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因为不是高考科目,仅仅通过会考就可以。由于这个原因,学生普遍对生物这门课程不重视,大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讲、开小差。对于教师来说,却不能放任,总想方设法让学生听课、使学生对自己的课程产生兴趣,确实是一件较难办的事。经过在实验中学的几个月,我有了一些体会:

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大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但自尊心很强,所以有些事情老师应该以一个理解的态度去谈,而不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谈好了固然皆大欢喜,谈不好也不会故意不听课给你捣乱。还要多与学生沟通、聊聊,学生感到这个老师不错,上课认真听课的人数也就会多了。

其次,教学内容难度要适中。文科班的学生,理科科目的基础较差,根本无法跟理科班的学生相比。如果教学内容太难,那么,他们对你这门课刚提起的一点点兴趣,就会因为什么都听不懂而消失殆尽。于是,上课时睡觉、讲话、开小差的现象随之而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根他们的接受能力来讲解教学内容。

第三,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多举些实例。生物课程与其他课程有些不同,虽然也是些理论知识,但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基于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把书本中一些专业化的语言、术语,用比较通俗的语句加以解释,尽量使学生都能够听明白、听懂。再则,我也比较注意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使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的内容。比如讲到脂肪不容易被分解供能的地方时,随带说一下增肥容易减肥难的原因,就会吸引很多的学生听课,同时一些知识也就掌握了。现在很多文科班的学生给我的评价就是“讲课很有意思”。当然还要注意在有意思的基础上别忘了传授知识的根本。

当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中有很多枯燥的知识学生是听不进去的,而由于知识的积累不够,没有办法开展开来,这就需要我多查一些生物学上的知识资料等,不断丰富自己;还有就是课外话题的开展注意范围与时间,教学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不能因小失大,这需要自己控制,严格把关。总之,我会努力,理科成绩要上,文科照样带起。

教学反思:以平常心对待学生

伊拉哈中学 海淑荣

我看不见学生,因为我不深入到学生中去,我不知道学生的需求;因为觉得水平还不错,就觉得学生简单的东西都应该会------这一切都是我自以为是,脱离学生实际造成的,我也从中尝到了苦头,前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很迷惘,总觉得学生很差,很简单的绝不该错的东西也错得很厉害,心理上很是接受不了,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自觉得有不良情绪,严重地影响了我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也意识到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于是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讨论,让学生说出我的不足及如何改进,气氛活跃后,学生也真的给我指出了不少的缺点,有时对学生严厉有余而温情不足,老是和别的班对比,课堂上对于回答不出简单问题的人比较凶等等,我立即就对同学们指出的问题进行了承诺,保证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不犯,如果有再犯的话请大家及时提醒我,在近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遵守着我的承诺,课堂效果也较以前有明显的改善。我要永远记着这个教训。

生物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高低的反思

伊拉哈中学 海淑荣

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潜能的发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 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让学生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 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等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勤奋、坚毅、合作的优良品质。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4)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美育的内容上看,生物学可以进行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教育。生物是自然美的主体。如动物、人体外表的对称美;各种叶形、花冠的姿态美;动物(蜜蜂、蚂蚁)社群生 活表现的和谐美。

教学反思生物蛋白质篇二:蛋白质教学设计和反思

《蛋白质》课后反思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顾丽燕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与生物学科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如本节课的引入和学习蛋白质的组成时,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回顾生物中所学内容,以复习的形式再现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从而突破难点,并为今后做与此处知识点有关的考题打下基础;“蛋白质的组成”既是本章也是本节学习的难点,因为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任意拓宽知识面,难点也就不难了。氨基酸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教学中用迁移, 替代,延伸的方法让学生轻松的接受。并且,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还应指出,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石,蛋白质与淀粉,纤维素一样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9月在世界上第一个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重大成果,能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的强烈兴趣,激励他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达而努力学习;而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蛋白质的性质,则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和设置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并且注重各实验间的过渡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7-6的现象说明了蛋白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可同时举例说明利用这个性质在工业上分离和提纯蛋白质。但因为此实验现象不明显,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7-7只说明蛋白质受热变性,而使蛋白质变性的条件很多,可结合“资料”和讨论题让学生从中了解并加深印象。实验7-8和灼烧蛋白质都可作为检

验蛋白质的方法,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另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可让学生做实验,效果较好。

通过蛋白质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进步,并以此进步不断激励学生前进。

在本节课的施教过程中,基本上完成了以上构思,但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对以前所学内容忘记,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课堂上的气氛不太活跃。而老师急于完成本节任务,给学生留有讨论,思考时间短,少了一些对学生的关注;另外,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应增加蛋白质盐析的实验。

《蛋白质》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顾丽燕

教学目标

知识性 : 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技能性 : 使学生掌握学习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性 : 通过蛋白质性质的学习,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学习化

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蛋白质的组成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教学过程

引入 蛋白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谁能举一些例子在我们身边哪些物质中存在蛋白质?

学生回答 头发、指甲、肌肉„

讲叙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蛋白质的性质。

板书 第四节 蛋白质

提问 生物中我们就学习过蛋白质,谁能说一下蛋白质的结构?

板书 一、蛋白质的结构

学生回答1组成元素:C、H、O、N、S、P

2 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3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

提问 氨基酸是一类什么样的化合物?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根据其结构特点,决定它应该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 氨基酸分子结构中含有两种官团即氨基和羧基。因此,它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提问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式

板书 2、氨基酸

设问 除蛋白质外,还有谁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学生回答 淀粉、纤维素

板书 3、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过渡 那么蛋白质有哪些重要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板书 二、蛋白质的性质

提问 蛋白质的溶解性如何?

板书 1、溶解性

学生总结 有的能溶于水,如鸡蛋白;有的难溶于水,如丝、毛。

多媒体演示 在盛有鸡蛋白的试管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

提问 大家看到了什么?(有沉淀生成,加水后沉淀溶解)

讲叙 这种现象叫盐析

板书 2、盐析

设问 我们上节课也提到过盐析。就是制肥皂的制备过程,谁能描述一下肥皂的盐析过程?(在油脂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混合物中加入NaCl,高级脂肪酸钠就会析出)。提问 由这个实验说明盐析有何特点?(具有可逆性)

1特征:可逆 板书 ○

设问 在肥皂和蛋白质的盐析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

讲叙 这说明盐析是什么变化?(物理变化)

设问 如果蛋白质中混有NaCl,如何使蛋白质与NaCl分离?(用盐析的方法) 教师 对,利用盐析的方法可分离和提纯蛋白质。这是盐析的主要用途。

2用途;分离,提纯蛋白质 板书 ○

过渡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无机盐溶液都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下面,我们用醋酸铅溶液试验一下。

演示实验

讲述 由此实验我们可看出,并非所有的无机盐都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只有轻金属(K,Ca,Na,Mg,Al)盐才与蛋白质发生盐析,当加入醋酸铅等重金属盐时,蛋白质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加水后蛋白质不能重新溶解。

板书 3、变性

设问 是不是只有遇到重金属盐才能发生蛋白质的变性?

学生讨论

学生讲解 加热时也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其实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方法很

多。大家知道细菌是蛋白质,那么医院常用哪些方法杀菌、消毒呢?

学生回答 用酒精,苯酚,甲醛,苯甲酸等溶液。

学生总结 对,除重金属盐,加热有机物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外,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也能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过渡 那么,蛋白质遇到浓硝酸会不会变性?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演示 在3mL鸡蛋白溶液中加入几滴浓硝酸,将凝结后的蛋白质分成2份。向其中一份加水。

设问 看到了什么?(蛋白质变性凝结了)

讲叙 酸或碱也能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设问 加热浓硝酸变性后的蛋白质会不会有别的变化?

演示 将另一份凝结后的蛋白质微热。

现象 变成了黄色

讲叙 这种现象叫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板书 4、颜色反应

讲叙 颜色反应是蛋白质所特有的性质。;因此可用于检验或鉴别蛋白质。蛋白质还有一种特殊的性质,那就是灼烧时有特殊气味。如果我现在没有给大家带来蛋白质,你能做这个实验吗?

学生实验 灼烧头发

板书 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过渡 以上四种性质是蛋白质所共有的性质。不同的蛋白质又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下面我们想一想生物学上的酶有哪些特性?

板书 三、酶

设问 唾液淀粉酶只能消化淀粉,胃蛋白酶只能消化蛋白质。这是酶的什么性

质?(专一性)

讲叙 酶还有其它一些特性

1专一性 ○2高效性 ○3条件温和,不要加热 板书 ○

学生活动 阅读第202页蛋白质的用途

板书 四、蛋白质的用途

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讲了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特殊的蛋白质——酶的性质。

讨论 1、夏天沾有汗渍的衣服为什么不宜用热水洗?

2、如何证明一块布料是真丝还是蚕丝?

教学反思生物蛋白质篇三:《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反思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反思

蛋白质这个知识点是本章也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的重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为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要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

具体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出我们日常的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展示前几年发生在我国的“大头娃娃”事件的有关图片,引起学生讨论思考,认识到蛋白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深入了解蛋白质相关知识的兴趣。

【问题引导 探求新知】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中的四种氨基酸分子的结构式。

提出问题:

1.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书本中列举了其中的四种,仔细观察它们的分子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2.你能对氨基酸结构进行概括,写出它的结构简式吗?

师生互动

学生讨论总结: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经过各小组的成员分析讨论,展示他们写出的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式,让学生简单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

问题拓展

教师在学生刚才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请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3.如何判断所给的结构是否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4.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些食品广告片,提到添加了人体必需的某种氨基酸,那么“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根据刚才掌握的基础知识,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进一步指出20种氨基酸都是组成人体蛋白质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只不过其中若干种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直接获取,才称为“必需氨基酸”,其余的称为“非必需氨基酸”。从而加深学生对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的理解。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继续探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氨基酸是如何构成种类众多、结构复杂的蛋白质的呢?

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用动画演示氨基酸分子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并进一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指导学生结合演示和课本内容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氨基酸到蛋白质大致有哪些结构层次?

2.若有20个氨基酸组成一条肽链,脱 个水,形成 个肽键,

若有20个氨基酸组成两条肽链,脱 个水,形成 个肽键,

若有20个氨基酸组成三条肽链,脱 个水,形成 个肽键,

若有20个氨基酸组成n条肽链,脱 个水,形成 个肽键,

由此,你能总结出氨基酸数、肽链数、脱水数、肽键数之间的关系吗?

3.假如一条肽链总共只有10个氨基酸组成,理论上这条肽链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

学生分组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进一步对学生的答案、语言科学性方面做出相应点评。

问题拓展

4.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

5.若一个蛋白质含有3条肽链,共由300个氨基酸构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包含有多少个肽键?若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相对质量是128,那么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 学生一番讨论后不难得出原因: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的不同以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原因和对蛋白质分子结构方式的理解。

三、蛋白质的功能

利用多媒体课件,大量展示蛋白质在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中起作用的实例。让学生总结出蛋白质的功能,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与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要求学生理解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结构通式、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功能及其多样性的原因。让学生概括总结:

1.元素组成:

2.基本单位:种类、通式

3.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方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脱水数、肽键数之间的关系

4.蛋白质功能及其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再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尽可能用直观的、活泼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新的知识情境中,用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师生互动”环节,这一环节要个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问题拓展”环节是在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视野。这个教学设计围绕着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师一起合作、探究。在课堂小结环节,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再让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增强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反思生物蛋白质篇四: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反思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反思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包括“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进一步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它是前三章的进一步深入,又是为后面三章的学习打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DNA的结构以及基因的定义;通过必修1的学习,已经知道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但并没有形成“基因——蛋白质——生物性状”这三者关系的整体认识。高一的学生相对比较沉静,参与思考但不主动发言,因此在课堂上要加强问题引导和指导动手写的过程,多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解释中心法则并绘制图解;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

2) 分析现象和证据,归纳遗传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

3) 学习对遗传现象提出假说并能作出合理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理论总是在不断发展完善中逐步接近真理。

[教学重、难点]

1) 中心法则(重点)。

2)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难点)。

[设计思路]

1.学生动手画遗传信息传递途径 → 资料分析 → 学生动手修改、完善中心法则图示;

2.遗传病例的分析→ 归纳总结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

3.举例说明基因、环境、性状的关系;

4.举例说明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和原因;

5.填表比较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异同;

6.技能训练;

7. 构建知识网络;

8.练习巩固。

[教学方法]

启发式、构建模型、讲练结合、归纳法、例举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利用问题探讨栏目,使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形成一个悬念:为什

么同一株水毛茛的基因型相同,而其叶片的表现型却不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导课。

2、师生互动:

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①学生回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画一张流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小组交流后,将自己的成果在黑板展示并进行解说。②师生比较、共评结果。③学生自主阅读、分析P69的三个资料,在草稿纸上写出结果,然后小组核对交流并回答相关问题,最后归纳完善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9:豌豆的圆粒与皱粒、黄色种皮和绿色种皮,人类的白化病等实例的相关内容,试从基因的角度来解释其发生机理,请构建出基因控制这些性状的图示。各组代表到黑板展示结果;小组互评,最后学生归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从而间接实观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②教师出示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并进行分析;再例举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原因,然后学生归纳: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结构)来实现的。最后学生总结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③提问:基因与生物的性状是一一对应关系吗?请举例。最后,教师再举例说明在生物界中,不仅存在着单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对基因控制的性状。

④批判性思维:你如何评价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这一观点?重新讨论 “问题探讨”,学生概括基因、环境、性状的关系。

3)细胞质遗传:①学生根据预习,举例说明,归纳出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和原因。②比较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异同: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回答填空。

4)引导学生完成 [ 技能训练 ]

3、课堂小结:

1)学生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

2)教师展示知识网络(中心法则的内容,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种情况)。

4、练习巩固:《创新方案》课时训练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精神,能较好体现学生参与,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小组的最大优势,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兵教兵”;倡导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分析资料,自己动脑、动笔、讨论、回答等学习过程能印象深刻形成结论,并结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利用大量图片进行了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生物蛋白质篇五:高中生物选修3教学反思

2014/3/4 星期二 教学反思《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选修3专题一基因工程,这个专题在必修2中接触过,但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做了课件,并以“人类假想的生物”的一些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这样做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原来不太喜欢生物课的同学也跟着思考起来,这是本节课一大进步。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思路也比较清晰,但是讲课时,我突然发现幻灯片的顺序存在一些问题,讲起课来就有些瘪,所以放学回家,我立即调整了顺利,为明天的课做充足的准备,预想第二个班的讲授效果应该更好些,期待~~~~~~。

还有就是在讲产生粘性末端后如何连接的问题上没有处理好,讲得有些不清晰明了,让学生有些糊涂,所以在下次讲授时,应该注意一下这个问题,或者有些问题可以从习题上补充,这样效果会不会更好些呢?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讲课之后,又看了一遍教参书上的教学设计,发现在提问时,有些问题启发的不到位,没有更好的启发学生,这个问题以后要注意。

2014/3/8 星期六 教学反思《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虽然在必修2中学习过,但当时仅仅是简单、笼统地介绍,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很详细。在讲授过程中,很流畅,但是会有一些小的问题,有些知识点没有弄清楚就给同学们讲授,比如以下这个知识点:PCR技术中扩增结束后,引物是否可以重复利用的问题,由于备课的时候没有备到,所以,在有同学提问的时候,就一下子蒙住了,当时回答错了,而其实pcr技术中的引物是不可重复使用的,并且引物复制结束后就包含在新合成的dna链中,这就是备课不充分的体现。第二个问题就是,没弄清基因文库是包含基因组文库的的深刻内涵,还有就是:不知道从真核生物中获取目的基因时一般用人工合成反转录的方法或者从cDNA文库中获取,要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的话,盲目性太大。 2014/3/11 星期二 教学反思《基因工程的应用》

这节课首先是在21班进行讲授,效果不好,因为急着抢课时,本应该进行的环节没有进行,导致课堂学生听课效果不好,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点做得不好。但是下课之后,就想着明天在其他班级讲授时,要把学生填表的环节加上,这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效果有所改进。加油!

2014/3/13 教学反思《蛋白质工程》

本节课内容不多 ,重点很清晰,就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蛋白质工程进行的途径,一个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定义),从课堂的反应来看,学生掌握了,但是具体什么情况,还要课后通过及时反馈来了解。今天的课堂学生听课状态不好,我语重心长地跟他们说了很多,不知道下节课的听课效果如何,希望会有所改进吧!这学期的课,让我高兴的是,原来不学习的学生也都可以认真听课了。超开心的!继续努力!

受体细胞中常用植物受精卵或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动物受精卵(一般不用体细胞)、微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等,但要合成糖蛋白、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则必需用真核生物酵母菌──需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

2014/3/19 星期三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反思

今天授课的内容是《植物细胞工程》,我并没有按照课本上的顺序进行讲授,而是先讲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而引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样的顺序我个人感觉更加顺利成章一些,并且对于前后的衔接也更顺一些。针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讲解突出,3个班同学们听的也很认真,并通过及时反馈,发现同学们掌握的还不错。目前我讲课主要是以谈话、启发法的方式进行授课,并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不仅仅做学习的主人,还要做创新思考者。希望同学们加油,我也加油!我们共同努力,最终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2014/3/22 星期六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这节课,我是以“东北三宝”——鹿茸、貂皮、人参引入新课,目的是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出人参根细胞液泡中的皂甙成分,讲到它可以抗肿瘤,并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大量生产皂甙呢?让同学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效果很好,同学们都对人参皂甙这个新名词很感兴趣,所以他们就认真地去研究植物细胞工程究竟是如何应用在生产人参皂甙上的。既然已经引出了人参皂甙,我就顺势讲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这个问题,之后讲解了微繁技术、作物脱毒、人工种子(重点)、突变体的利用,并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了单倍体育种的过程。遗憾之处,就是在讲课的时候总会遗漏某些细微的知识点。不过,第二节习题课时都把遗漏知识点补上了。

2014/3/25 《动物细胞工程》

对于本节课的备课我很不满意,头一天晚上才把课备出来,这是最大的遗憾——备课不充分。 课上对于细胞株和细胞系的问题,没有弄清楚就讲给同学们了,并不清楚自己备课时所理解的细胞株和细胞系的概念是以前旧的理解,现在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是相反的,但是由于自己的疏忽,最后这个问题就真的成为了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作用实际上是要将难点知识进行分解,分解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小知识,这样做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学起来也比较轻松,对于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中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解,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 2014/4/3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即称为细胞系(CellLine),因此细胞系可泛指一般可能传代的细胞。其中能够连续传代的细胞叫做连续细胞系或无限细胞系,不能连续培养的称为有限细胞系。大多数二倍体细胞为有限细胞系。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的培养物称为细胞株(CellStrain),也就是说,细胞株是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细胞株的特殊性质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教学反思生物蛋白质篇六: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3)班和(4)班、高一(4)班和(5)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教案6个。课程任务重,兼顾的是高中两个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要求都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高一学习的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是必修内容中较难学的内容;周课时只有两个课时,教学时间紧,;加之本学期,学生忙于应对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六门学考,将课时和学生的时间挤占去很多,要要45 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每节都上新课,一只处于“赶课”的状态之下。高二周课时是4课时,但是学了两本书选修3和选修1,也处于“赶课”的状态之下,选修教学要求与必修的要求也不相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主要是了解层次的内容多。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是以实验为主的内容,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条件之下,创造条件完成了5个实际的操作实验,其它的实验通过视频,PPT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为完成教学内容,确是煞费苦心。

对高一必修2的教学,教学设计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教学。如估计学生在学习自由组合规律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概率计算的问题;就设想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这就必须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以合理的尺度,对教材要首先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等。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杂交育种与组合规律结合,提问设计、阅读形式,课堂练习复习的反馈策略。精心设计作业。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高二选修3的内容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内容前沿。课标要求也低。在该书教学中,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为主和教学方式,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如在学习“体内受精和胚胎发育”时,学生先通过看书学习,然后学生自己提问,其它学生回答或同桌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问”的能力“问”的习惯,督促他们从学习材料中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涉及到必修中的内容,经常联系,以克服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并注意与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如“精子的形成过程”与“减数分裂”相联系,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与中心法则,蛋白质工程与基因指导蛋白质形成的过程相联系。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讲行讨论。如生物技术安全性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大讨论。我就把发言权全部给了学生,学生门讨论,学生们争论的尤为热烈,这给学生门一个充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一次能力的训练。每学完一个专题让学生写一篇专题综述。这也培养学生归纳知识,检验生物学知识一个策略。

选修1的内容是《生物技术实践》,本书是一本生物实验教材,共有12个实验,要求至少完成5-7个实验。我校的条件简陋,只能因地制宜的基本完成了4个实验。学习本书时重点放在了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上。如学习了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后,在本专题课题3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原理,对照课本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土壤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然后学生再看相关视频后自己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再与同组的同学交淡,确立实验方案,然后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虽然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完成自己的实验成果,

但是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还是能够感知实验的整个流程的。

总之,通过这一轮的教学,收获了不少,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块收获很大,改变了以往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如果能够培养学生做为小老师上课,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培养。

教学反思生物蛋白质篇七: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反思及点评

蒋校长的点评:

听课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活力课堂?

听了郑老师的一节课我有一些体会。有活力的课堂也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它要求教师必修在备课上下功夫、动脑筋。郑老师的课堂就是一节典型的活力课堂课例。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郑老师充满激情,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和激励手段自如,学生参与面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关键取决于老师用何种方法怎样诱导。

2.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生成新的课堂问题,又不断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如何克服上课老师问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者提问式等的教学方式,郑老师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郑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讲、有练、有问、有看、有落实、有亲身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点拨,比较灵活。

4.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能抓住小组合作的时机,在个人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再进行合作,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5.老师上课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让学生和老师的心灵彼此融合在一起,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去学。郑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二是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服务的。为了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静态的内容活起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学科教学活动。⑵ 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郑老师在本届课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运用的恰如其分,如开始时用阿根廷人用克隆牛生产胰岛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转录和翻译的动画演示抽象的过程,更直观,把难的问题简单化。

赵凤鸣的点评:

1.利用能治疗糖尿病的转基因牛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带着问题看书且有具体要求很好。

3.课件制作精美,用动画展示形象直观。学生自由回答和总结,老师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引领学生体验生物进化过程形成的精细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5.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把密码子、反密码子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分析透彻。

6.小组合作教具制作精美,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翻译过程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得以体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基因表达的逻辑美和简约美。

7.小组评价作用效果明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8.结尾回扣主题,激情洋溢。引入和结尾充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郑海波的教学反思:

感谢:感谢学校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级部领导和生物组的支持帮助。

本节课教学大纲要求是两课时,我的设计思想是一节课把主要知识点全讲完。首先整节课的构思是按照问题总领递进式进行的,从最初提出“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蛋白质?”这一问题为总领,逐一解决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mRNA(转录过程)和mRNA遗传信息如何传给蛋

白质(翻译过程)这两个问题。再在具体问题上考虑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如何设计具体环节的衔接和巩固落实。

具体环节:

课前预习评价:用大屏幕给表扬好的同学发一个大大的“奖状”,增加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励。

分析目标:说明本章节和本节在高考中的地位,让同学们明确本节的重要性。

教学引入:用一段当前糖尿病患者情况引入转基因牛的视频进而引出胰岛素合成的原理是什么,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开始本节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后面学习环节顺利进行。 过渡语运用:“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如何传给蛋白质?”,“遗传信息是如何传给mRNA的呢?”,“mRNA的信息如何传给蛋白质的?”递进式疑问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让老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更好的把握和调控课堂。 针对练习的编制:针对练习1和针对练习2它们具有互补性,针对练习3具有总结性,综合了本节转录和翻译的过程。针对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做着感觉比较新颖,不那么千篇一律。

Flash课件的作用:转录和翻译过程都比较抽象,所以选用了课件展示动画过程,学生更易理解接受,比老师描述说教更有效。

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设计:选择了本节中的一个教学难点mRNA上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为探究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用白板相互展示各自团队的答案,引导个团队进行相互激辩,从而引出密码子表。

小组评价设计:以各个团队队长的名字为番号,把他们贴在笔筒上,团队每得一分向笔筒中投一支笔作为奖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设计:老师和学生共同板书。边讲解边板书,并且让针对练习1和针对练习2和教师的板书内容相呼应。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设计上还不够明确,导致小组合作探究时抓不住探究的要点。如“mRNA上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问题太笼统,调查学生得知,学生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这个探究问题改成“mRNA上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会怎样?……)”这样学生就会找到解决探究问题的入口,问题继续向下探究就会更容易突破。由于这一环节的设计出了问题,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后面的针对练习3处理的比较仓促。描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语言还不够简练。

教学反思生物蛋白质篇八: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学反思

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自我反思

1、整堂课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满堂灌” 2、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不经意地进行了“环保意识”的教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以往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学习要求,他们更加渴望的是用自己的参与去体验学习的过程。所以这也恰好应正了新课程理念中认为的,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学习问题情境的创造者,探索问题的引导者,良好氛围的营造者以及学习方向的调控者。新课程主导的是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学习应该怎么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当然本节课仍然有需要很好把握的就是课程的紧凑,因为课程任务很多,所以在实验制定方案,操作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很好的把握时间,以便更完美的表现本堂课。

蛋白质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容量大,新名词多,内容较抽象,加之学生没有学习相应的化学知识,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应用了恰当的呈现方式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之自制教具的使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化学知识,在一些知识的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积极思考,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学习。

核酸教学反思

核酸的知识,学生平时很少有感性认识,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对核酸的真是存在和分布有感性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核酸的种类有两种。本节课内容较多,如果分成两个课时讲学生可能理解的会更加透彻。核酸结构的内容对没有有机化学基础的高一学生而言,有些难度。要求教师做到深入浅出。讲课的条例清晰,引导得当是一节好课的关键。

糖类和脂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探究,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本,通过观察、比较、类比、讨论、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教师的

适时鼓励和点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逻辑推理能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无机物教学反思(1)

如何使复习课上起来不那么枯燥,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不得不深思,怎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当代的要求?怎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这一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改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不能仍用传统中一些陈旧的方法即完全条理化、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应在教学上不断地尝试、更新、进取。这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细胞中的无机盐》这节课我认为成功的有以下3点:

第一:不再是直接复习呈现知识点,而是给出一个个实例材料,认学生自主分析,小结知识点。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合作来完成,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第二:要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体验中举例分析,强化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记得牢,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分析应用的能力。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有机地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实践、体验中求知、长智。由原来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性学习,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的要求所在。

第三:因学生基础较薄弱,因此在每部分知识学习完后,要给学生重现知识小结,使学生有个知识框架。在课后小结中,让学生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用几句话来概括,或者你认为这个内容的学习,使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这个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内容学习做一个评价,明白自己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利于课后复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但是,由于所上课的班级学生基础较薄弱,归纳小结和表达能力也较差,因此,在图表数据、材料分析时花费的时间较长,而使课时有所延长,但我相信慢慢地坚持训练下去就会有收获,因为这种分析材料、归纳小结和表达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的一个重点。

无机物课后反思(2)

本节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让学生了解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如果单纯讲解课本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应通过设置探究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讨论,并注意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

细胞膜教学反思(1)

课后回顾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错之处。

1.灵活利用教材,微调了教学内容。

这是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做出的调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有兴趣参与整堂课,易于接受相关知识。

2.合理创设问题。

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

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谈话、讨论、观察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细胞膜教学反思(2)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第三章的第一节,前两章学习了细胞的定义以及组成细胞的分子,后面还要学习细胞的物质、能量以及生命历程,所以细胞的基本结构这章处于过渡的地位,在整个必修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整个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起铺垫性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而教学难点是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组成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些生活中与血液中红细胞有关的事例。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各种媒体接触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问题探讨”,之后安排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改为视频播放“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指导学生观看,尤其要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原理及操作。通过上述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一节基本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从复习元素→化合物,结合第3章的章引言导入新课,借助图片和让学生用牙签刺气球的实验,突破细胞有边界这一难点。用两个等体积的透明袋,其中一个装入几个气球,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的理解。播放视频,提问和点评,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通过发现细胞膜成分的实验和不同细胞细胞膜成分不同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突破细胞膜成分这一教学重点。通过用学校的围墙、校门和保安与细胞膜的功能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师生一起朗读“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是谁,奏鸣了生命的乐章;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啊!伟大的细胞膜呀!没有你,我会是何等模样!”这首诗,巩固细胞膜的功能,效果较好。

但在几个方面还有待改进,一是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未能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能体验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二是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提问并点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应改为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看后再点评。三是用学校的围墙、校门和保安与细胞膜的功能进行类比后,没用科学的语言归纳出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器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在初高中阶段是重点的基础课,有的学生可能在初中就已经初步接触到了细胞器,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这里的知识是出于完全陌生的状态,而

我们在课堂上又不可能确确实实的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所以教师只能自己在讲的过程中自己形象的在黑板上画出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并且解说各个细胞器的功能和分布。识图题是本节内容在习题中常见的题型,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完了以后,可以让学生在本子上模拟老师画的画一下。 教学反思

细胞核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思想是(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2)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解决问题的愉快。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四个资料的分析归纳出细胞核的功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细胞核的结构、功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能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事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过程比较流畅。

主要存在问题:(1)部分内容在呈现时偏快,部分同学未能及时加以巩固;

(2)学生合作学习体现得不够到位,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太强,有待今后改进;(3)由于本节课新课标要求的容量较大,学生思维要求较高,部分同学由于基础问题显得有点思维脱节;(4)教学内容中由于部分知识是建立在初中知识基础上,一部分同学初中没学生物,显得听课有些吃力,有些则同学干脆不听课。

细胞核教学反思(2)

①采用三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个方面来落实教学目标。

②教学程序设计处处体现问题意识,突出生本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 对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地方利用动画以及结构图的形式给予展示,变抽象为具体,突破了难点。

④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在他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顺利的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以及细胞核为什么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了。

⑤不足之处:

由于本节课新课标要求的容量较大,并没有在40min的课堂上完成全部的教学设计内容,模型的展示只能在课后完成;

部分内容在呈现时偏快,一些同学未能及时加以巩固;

虽然在课前布置让每一个同学都要先根据导学案做好相关的预习,但是依然有个别同学没有做。这就提醒我们:对课前预习的监督要加强,比如可以把导学案发下去后定个时间再收起来进行检查„

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适当将问题的设计更贴近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细胞核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根据《标准》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来设计的,目的是既要关注知识结论,又要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

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也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从讲台上走下去,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学习,在相互研讨中学习。师生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就会充满信心,思维就会很好地被激活。

脱离探究的生物学教学常常使学生缺乏亲身体验,不能适应将来学生发展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体验,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为核心组织的教学是:从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每组学生在认真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推断。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的推论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采取先散后收的方式展开。以探究为核心组织教学,较好地减少了教师的“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并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探究意识的形成。

教学中,通过俗语引入,演示实验,利用幻灯片、多媒体、亲自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教师的点评与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较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通过课堂导问反馈学生对刚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内练习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从三方面即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实行及时反映。评价标准有:对小组探究活动的贡献、是否与小组成员积极配合、课堂发言是否踊跃等。总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思想,总体上是遵循《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教学对象为重点中学的学生,由于他们的领悟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较强,这节课在设计时,比较关注现实生活、科学发展史、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

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的自主探索,学生深刻理解了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而且知道科学发展的一般过程并有利于激发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运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学生探究的结果,避免了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休息的情况,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了教学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比较多,所有最后的课堂巩固没有足够的时间,还要适当的加快课堂的节奏。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指导型探究”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实验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细致地关注学生的即

教学反思生物蛋白质篇九: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南京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一、一纲多本下的教学

1、教师教学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新课程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的教材并存,而且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可以改变过去把课本当成金科玉律,让学生死记课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记得98年上海高考有这样的一道题目:

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 题目的答案是D、水。这样命题的依据是因为课本上有“水在细胞中是最多的”的语句,命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种科学证据证明答案应该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坚持错误的答案,一个方面因为高度相信高考题,另一个方面为了保证考试的时候可以那多拿2分。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学重结论、重识记、重应试,轻过程、轻实证、轻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等弊端。一纲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个版本教材的原话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减少了,这就促使我们教师教学从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转变,既尊重教材,又不盲从教材,带着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个呈递知识的范本,不是“圣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让学生不要盲从、迷信权威,要带着质疑去学习、去接受。对知识要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认识,而不是把它当成封闭的僵化的教

条对待。

2、重视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点的组织、语言叙述、编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别,高考不可能依据教材来考核,我们如何对待这种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戏谑的生物学明言如“事实比想象离奇”、“生物学唯一的规律是:生物学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从侧面说明了生命世界的纷繁复杂。由于生物多样性等原因,生物规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发展,概念的发展是认识的进步,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学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学学的重点、主干、提纲,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譬如,免疫的内容以前是放在选修来学习的,现在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增加对“稳态”这个核心概念的认识。

二、要正视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重视实验不仅体现在考纲有20个基础实验的上,体现在课本大量的科学史上,更体现在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明确要求上。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鲜活认识,破除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神秘感,不再觉得创造知识是高不可攀的。对实验教学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不可为了实验而实验。譬如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它细分成不同

的细节,融入20个基础实验教学中,要在回顾科学史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史的教学重点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哪些人在何时做了哪些事。实验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础差的可以先学习理论再实验验证,学校硬件环境差,可以多做演示实验。

三、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是口号

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分层要求,实行有坡度的教学设计,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注重不同学生的情绪体验,分层辅导提优补差,加强学法指导,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阅读教材(参考书)、如何听课、如何做好笔记、用好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不管是传统的讲授演示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都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是的形式,对强调知识呈递的内容我们可以去用讲授演示教学,对一些蕴含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的可以探究式教学。一些简单的内容甚至可以用自学辅导法,课后自学法等。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