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小挂饰教学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小挂饰教学反思篇一:小挂饰教学反思

小挂饰教学反思

篇一:小挂饰>教学反思

1、导入课时,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多媒体“各式各样的小挂饰”。随着多媒体的播放,学生发出了一阵阵的赞叹声。然后,我通过语言,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在孩子都想要来试一试时,我让孩子用自带的现有材料进行组合、想象。

2、学生尝试,发现问题。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一开始我没有教孩子怎样制作,而是让孩子自己发挥原有的经验和想象自己尝试,用自带的现有材料进行组合、想象。孩子们兴奋地开始制作了,但是不一会儿,问题就出现了。除了大部分的孩子会剪贴以外,少部分的孩子用绘画的形式。 讲明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方法。大概过了5分钟,我示意孩子们坐下来,没有声音。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了3种基本的方法。这样的演示,讲明了方法,再次激发了孩子制作小挂饰的兴趣。

3、小组合作,完成创作。我刚演示完,孩子们制作小挂饰开始动了。于是,孩子们开始小组合作了。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多数的孩子们已经能够掌握我教的3种方法,同时我还发现,孩子们也创造了一些方法。这节课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分析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是:导入课时部分,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进行尝试,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带着学生的问题,我针对性地教学生剪、折的方法,再让孩子小组合作,完成创作,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了。另外还须加强对学生色彩的指导。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加强和努力的方向。

篇二:小挂饰教学反思

这节课也是一节手工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前,我就进行了精心地设计,力争使课堂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达成目标。

1、导入课时,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我戴上各种制作好的小挂饰,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直观的认识。随着课件中各种各样小挂饰图片的播放,学生发出了一阵阵的赞叹声。然后,我通过语言,激发孩子进行的欲望。在孩子都想要来试一试时,我让孩子用自带的现有材料进行组合、想象。

2、学生尝试,发现问题。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一开始我没有教孩子怎样制作,而是让孩子自己发挥原有的经验和想象自己尝试,用自带的现有材料进行组合、想象。孩子们兴奋地开始制作了,但是不一会儿,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孩子不会打扣。通过演示讲明方法,再次激发了孩子制作小挂饰的兴趣。

3、小组合作,完成创作。我刚演示完,孩子们就小组合作开始动手制作小挂饰了。这种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孩子们共同探究制作的方法,相互协助,培养合作精神。

4、在展示环节我让学生将做好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头上到台上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学生们兴奋极了,非常自信的展示了自己的创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多数的孩子们已经能够掌握了制作方法,同时我还发现,孩子们也创造了一些方法。这节课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分析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是:导入课时部分,我通过实物展示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进行尝试,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带着学生的问题,我针对性地教学生制作的方法,再让孩子小组合作,完成创作,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了。另外还须加强色彩的指导,这是我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篇三:小挂饰教学反思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东西可以用来再组、加工,成为与众不同的小挂饰。故课前我就布置了让孩子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果壳、钮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等材料。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随意的用针线串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看。从而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穿在一起都好看,引导孩子再观察、讨论:像纸片这样的材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串起来才好看?小石子等较硬的、无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么办法连起来?

《小挂饰》一刻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这样的描述: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所以在讲授《小挂饰》一课时,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剪纸的快乐,在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受、交流,掌握剪纸技巧,通过比较、动手,掌握因物象形的拼组形成挂饰的成功感受,成为本课学习的主要引导方法。其实教师的直观演示制作会给孩子起到启迪的作用,并且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成功。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孩子知道把自己做的最好的作品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让自己的亲人一起来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这一点引领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关注孩子情感的培养的环节。

小挂饰教学反思篇二:小挂饰教案反思

《小挂饰》教案与反思

庄 晓

2010、6

小挂饰教学反思篇三: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第一课 神奇的百宝箱(认识美术工具)

教学反思:

我觉得美术教学不能用固定的东西来教学生,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教他们,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学生就是一个未经雕琢的,而老师就是雕塑师,怎么去雕塑必须先打好草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社会背景都不一样,他们的知识能力也不一样,作为教师应该很好的引导他们,尽最大可能来发挥他们的潜能。

新课改提出美术课堂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刚刚步入一年级美术课堂的小学生,在认知感知方面并不完善。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册《神奇的口袋》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工具,并形成良好使用美术工具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神奇的百宝箱做引子,充分让小学生从小布袋的神秘中感受到乐趣。间接的认识了美术工具。

整堂课在一种趣味中进行,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小学生刚步入一年级,对课堂的认识并不多。他们往往不能够坐很长的时间,不自觉地下地,不自觉地说话。这都是很常见的。需要细心的老师,需要善于观察的老师,需要有一颗喜欢小孩子的心.

第二课 大家都来做

教学反思:

本课是想让孩子认识各种线条,本课让孩子们用自己带来的各种工具摆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来,绘画过程中强调了各种线条,用了彩色的粉笔,让学生既感受了各种线条带来的魅力,也意识到色彩丰富会给画面带来不一样的美感。学生欣赏了我的画以后说出自己不同感受,然后再画,这个班的作业就有了提高,不再是单调的直线和单一的色彩,作业中有了自己的想法,画面变得丰富了,色彩也变得饱满了。

第三课 彩线连彩点

教学反思:

点和线是最具体的造型语言,在这节课中学生了解什么是点什么是线,学会应用点和线进行造型练习是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在这节课中只是初步对点和线的形态进行了解,并运用它组织出一幅具有抽象美感的画面。在这节课中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发现,从点和线的单一训练到训练学生想象力的角度,欣赏大师的抽象作品,让学生一开始接触大师的美术,从小就接收非传统的现代绘画理念,从而初步建立现代审美观的审美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的造型游戏,是造型与游戏为一体的美术活动,活动不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像来进行造型。活动主题由儿童自己根据材料特征或具体情景想出来的。在这种活动中,儿童获得快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选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点和线的组成,这些点和线的存在美化了我们的生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亲自尝试了解点和线的相互转化;欣赏艺术作品中点和线,体验点,线构成的乐趣。绘画是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最直接和最有有效的方式。在这节课中主要运用绘画这一方式并努力营造自由表现,大胆创造,设计以学生感受、体验和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看、画、做、玩中学习知识。

美术的学习不仅要抓牢“审美”的主线,更不能丢弃对“术”科的学习,本课教学内容就是“美”和“术”需要高度和谐统一却又最难适时把握的典型课例之一。“点”和“线”的概念既简单又抽象,而一年级儿童却又是以具象思维为主,如何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具体抽

象到绘画中的“符号表现”从而又不失其学习的乐趣是最为困扰我的一大难题,于是我采用了以点线为符号代表,融入故事情节的表现方法来把这一难点进行突破,同时也不失儿童趣味,让孩子们凭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把要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有效的链接,然后再通过欣赏名家克利的作品提升美感情愫,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再有一个美升华的过程,从而实现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和表现。

第四课 下雨啦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回忆性的绘画课程,需要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课中引导学生回忆雨中情景,并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曾观察到的雨中景象。上课时候我特意选了几张下雨的图片,这样学生会比较有感觉。我们到底用怎样的画法来表现出雨的形状呢等问题,给学生自己思考,思考之后的答案有很多,本来我想好也就那么几种,比如倾斜的直线,曲线,小点的方式,可是学生的回答真是让我觉得自己有点自叹不如,有“老师我可以用圆圈来表现雨”,我有点纳闷了,问“你圆圈要怎么表示呢?”这位学生不等我说好,马上在自己的纸上就画了起来,“老师这样的”。我一看,嘿,这小家伙画了一个大圆,然后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圆,分别都给这些圆圈画上手和脚。他是想给这个画面加上一个故事——雨爸爸牵着小雨的手出来溜达。哈哈。经过学生这么解释我觉得自己太死板了,学生的想象力真的是太丰富了。顿时我便提醒学生,小雨可以拟人化,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画出来,画出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的故事„„

在绘画上,一年级小朋友太小,造型能力不足,画面效果取胜要在色彩上,我又提醒他们色彩要鲜艳丰富,课堂结束,他们的画面上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彩色的雨彩色的云比比皆是,作业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五课 五彩的烟花

教学反思:

《五彩的烟花》这一课主要要求孩子知道烟花的造型,并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烟花是孩子经常见到的,与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一年级的学生表现欲强,喜欢把自己的已知经验告诉别人。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让孩子把他们丰富、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动手表达出来。在教学法中,我重点让孩子感受生活美、艺术美。巧妙的创设情境,力求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意志等。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就向孩子们自然的进行教育,并以孩子的主体活动为中心,让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以达到陶冶孩子的情操,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孩子的思维,体现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课堂的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自己的动脑能力。首先我找了很多烟花的图片和视频,有选择的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说了自己的很多看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新的教学观,不仅使学生欣赏了美,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节课我采用了两个绘画方法,一是用油画棒和水粉。二是用刮画纸。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水粉和刮画纸,学生很激动也很兴奋,整体画面效果较好,课堂状况以及学生状态也非常好。

第六课 美丽的纹样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找出大自然中许多实物的有

趣、美丽的纹理。本课教材图例中,出示了能拓印出纹理的自然物(叶子、青椒和藕的切面)和人造物(硬币),能够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更多的、可以拓印出纹理的物品,感受纹理的丰富性。

本课教学活动采用“发现各种实物纹理——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体验拓印纹理的美感——运用组合拓印和添画等创作美丽的印纹画——作品展示和评价”的方式开展教学。

为学生准备了菜根,采用水粉印花,学生感受了不同的水粉效果,印花加水彩笔使画面更加丰富,课堂上学生都能认真绘画。

第七课 小挂饰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设计应用课。教师的教学意图非常鲜明,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环节),让学生闭眼听、仔细听、认真想、集体议、大胆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这是一节手工创作课,因为作业量大,所以学生在创作时,我先把学生按4人一组分成了若干小组,让他们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风铃作品。开始制作时,我发现每个小组几乎都是一两个学生独揽大权,忙于制作,其他小组成员却无事可做,成了旁观者。看到这种现象,我马上让学生停止制作,建议每个小组长根据本组的创作设想,对自己的组员进行明确分工,接着我又提出了下课之前要评选最佳学习小组的要求,所以在制作中每个组员要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积极与其他小组展开竞争。中间,我又深入到每个小组调查了他们的分工制作情况,对个别小组不合理的分工,我又作了相应调整。在接下来的制作中,学生参与制作的热情,是我未预料到的,在小组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任务,有的拎风铃支架、有的剪、有的折、有的画、有的粘、有的穿、有的出谋划策,他们各尽其职,充分表现着自我。做完后,我趁着学生情绪高涨之际,把纸风铃挂到教室里,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又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但是,有些问题是我没有注意到的。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手脚协调能力差,也因为我的疏忽,我没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穿洞眼,绳子绑结都是难题,使得部分小组的风铃制作落下一大截,在评比时结果不是很理想。

第八课 鱼儿游游

教学反思:

本课为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八课.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以动画的形式,初步欣赏鱼,感受海底鱼的快乐,从而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欣赏教师和学生的作品,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表现鱼儿的欲望,启发他们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美丽的鱼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大胆创新、富于想像,作品丰富多彩,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美术课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是新课标的基本特征。本课教学在欣赏教师和学生作品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挖掘表现自我的方法并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作品。本课我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尝试求知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的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的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

《海底总动员》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动画故事,在他们的脑海中常常出现各种神奇美妙的幻想,色彩艳丽的各种鱼儿在他们的心目中更是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本课我始终贯彻情景教学,以故事为主线,让学生帮助小丑鱼,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我通过利用教学多媒体对学生进行了视听感官的刺激,让他们欣赏并感受到了鱼儿在造型和色彩上的变化。孩子们的思维很快就打开了,他们天真无邪,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

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针对教学目标,我在设计《鱼儿游游》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学鱼儿律动,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爱动爱玩的年龄特点,从而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让学生比较各种鱼,说一说这些美丽的鱼美在哪里?让学生概括出鱼的形体美和色彩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让学生概括鱼的基本形,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创作表现的同时,我将有趣的故事情境——为小丑鱼找朋友,作为启发他们创造的手段。通过欣赏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作业讲评时,学生积极踊跃的为自己喜欢的鱼贴泡泡,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剪贴出了各种美丽的鱼,他们的作品设计的新颖,奇特,美丽,大方。在学生为自己喜欢的鱼贴泡泡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为自己剪的鱼贴上了泡泡,说明学生们都很满意自己的作品,这样就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看到自己剪的鱼被贴上泡泡的时候,更使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以情境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竭力创设一个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故事、动画、游戏、范画欣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用美术形式表达鱼的形象。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总之,本课我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学生也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积极评价,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第九课 我在空中飞

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学生上了一课《我在空中飞》。当我念完课题的时候,全班学生几乎都用惊讶的语气大声地喊到:“老师!我们怎么能飞呀”!我笑了,就在他们非常质疑的时候,我立刻挂出宇宙飞船,宆宇航员,飞碟等图案,让学生看图想问题。再挂出两幅完整的太空科幻作品,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太空知识和人类深索太空奥秘的活动之后,学生们的兴趣似乎高涨了起来。

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我鼓励到:“在作业纸上大胆地画出你想象中的太空世界”。全班都齐刷刷地动起了画笔。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拿着画笔不知道要画什么。我边巡堂边提示到:“外星的小朋友来地球了,你能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迎接他们吗” ?“瞧,有些小朋友已经乘上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呢”等等,这种提示,意在向学生暗示作画时要有一个中心内容,也就是作品的主题。学生按照这一思路就能很快地决定画题,再想象作画,画出的作品就能构图完整,内容丰富。

班里总有个别胆小的学生。对于他们,我进行了个别鼓励,悄悄对他说:“你别怕,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如果真的画的不好,老师会帮你修改的。”听到老师要帮助修改,学生胆子大了,而且效果不错。

老师在孩子的生命中,充当的角色不是去扼杀孩子的想像力,而是给他们自由想像的空间。当孩子根据童话或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去扮演飞天骑士或英雄,或者模仿小鸟飞翔,我们千万不要去阻止或嘲笑他们,因为这正是孩子想像力的表现。

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就会想像,就喜欢想像,想像的习惯是要培养出来的。在课堂和平时的生活中,要扩大孩子的知识经验,增加表象储备。创造需要原材料,没有相应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形象是创造不出来的。因此,要应让孩子从小尽可能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以使孩子对尽可能多的事物产生基本的认识,在未来的想像活动中,使孩子拥有更多的事物形象参与思维过程。

第十课 我的新朋友

教学反思:

孩子的画是性格差异被形象化的结果,是可以窥探其心灵的。当我面对学生们大胆随兴画出的造型各异,内容各异的作品时,我深深的感染了。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以表现活动为主,但并不表示他们对欣赏作品漠不关心。他们会欣赏美术作品中表现的很有趣和特别美丽的地方。当他们发现欣赏作品是一件乐趣无穷的事情时很快就引起他们表现的兴趣与欲望。他们也会大胆尝试,选择自己认为好看的鲜艳颜色,进行涂抹,竭尽全力表现自己的感受。

但是观察一下全班学生的情况,就能发现总有一些孩子不能投入到绘画中,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太多的指导。现在想来,应让他们知道自己与活动有关,是活动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明朗起来,然后再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当然这也是一件磨合善需的工程,根据学生在造型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差异,一步步用长远的目光加以指导。回顾整节课,学生时不时的沉浸在笑声中,他们的欢乐产生的巨大涟漪不仅激荡在第一节美术课上,还将延续到他们今后的美术课。老师和学生对每节美术课将会共同用心的去感悟,倾心的去创造!

小挂饰教学反思篇四:7小挂饰

( 一 )

(二)

小挂饰教学反思篇五:美术反思

《飞向太空》教学反思

课题做到现在,总觉得想得很多,但实际做的总有差距。我们做课题,应该重过程而不是重结果,但事实上对结果还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没有好的过程怎么能有好的结果呢?课堂教学也一样,为了本课有个完满的结果,我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先去找与我课题密切相关的教学主题,依据题目再去寻找相应的教学内容,再去构思设计教学流程,预设教学情景与教学最终的效果。当我在准备本课教学内容时,我的灵感就来自田教授的《飞向太空》这幅画,我觉得这幅作品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从画面内容看,它既表达了对祖国航天事业的颂扬,也表达国人对未来航天事业的美好展望,更表达了田教授对我们孩子寄予的深切期望。那么飞向太空,需要我们老师做的是什么?需要我们的孩子了解哪些东西?懂得怎样的科学道理?以怎样的精神来探索科学知识?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等等,我们要做的实在有很多很多,这也是我从田教授《飞向太空》这幅作品中所解读的内涵。所以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同时为了更深入的探讨太空画的创作方式与方法,我设计了本课教学。

本课以飞向太空为教学的切入点,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什么是太空失重?2、航天员出舱工作为什么要穿上太空服?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以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视频来解决失重问题,以‘神七太空漫步”的视频来解决航天员出舱穿太空服的原因既太空环境问题。这两个问题在教学中解决得都比较容易。但这节是美术课,应该从审美的角度来解决如何以画面的形式来展现航天员在太空出舱时那壮观的一幕,也就是本课最终所要达成的效果。所以,我采用以太空为背景(上面还有很多学生以前画的飞行器),先设置好画面的整个场景,让孩子以剪贴的方式进行贴画合作式创作,以此来展示孩子们对失重、和太空环境的理解,达到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可由于这是第一节尝试课,有很多课堂上的小细节没有很好的进行考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不免还有差错,最关键的是学生以怎样的方式来展示人穿上宇航服在太空时的情景,其中既包含了太空失重问题,又包含了孩子要以怎样的绘画方式来表现穿上自己设计的太空服在太空的情景,解决人在太空失重状况下的动态问题。这里由于四年级孩子的绘画功底比较薄弱,造型还很不稳定,绘画技法还不是很多的情况下,采用铅笔打稿,记号笔勾线,再适当上色,步骤多而致使孩子的作业没法在比较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在这个环节的预设中,还应该多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完成,可以考虑其它的一些既容易激发孩子的创作积极性,又能够从本质上更好地诠释飞向太空画面意境的绘画方法,才能让孩子以原生态的方式更快更好地完成。

人总是在追求中才能更趋完美,然而完美的结局却总如顾恺之画中的洛神,让人纠结,欲罢不能。

《瓜果飘香》反思

“瓜果飘香”是湘版二册教材中的一课。这一课的教学,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了解色彩运用的方法。

2、初步学习观察了解事物的各种方法。

3、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问答导入,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请五个同学上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水果。教师拿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水果实物让学生摸猜,了解它的形状,比较水果中形状、外观、质感以及色彩。

拿出部分水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体验和感受。1、用眼睛看一看水果外形和色彩的特点;2、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不同的香味;3、用嘴巴尝一尝水果的不同口味;4、说一说各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的感受:外形、色彩、香味、口味等;用一个词来形容水果(香甜的水果)

学生创作之前还要重点要讲解构图,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各种瓜果的图画,里面有大小关系、遮挡关系、疏密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大小不同的瓜果;什么挡住了什么;哪里的瓜果多一些哪里少一些。并板书:大小、遮挡、疏密。作业:画一幅有各种瓜果的图画。瓜果王国作业展评:一个小组拿着自己的作业,一起上讲台来展示!教师打分。

反思教学过程,重点放在学生的的综合体验上,通过猜一猜、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画一画等手段,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利用手、眼、鼻、口等各种感官,全方位的去感受体验,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直接感受和水果内在的美。画下来并涂上漂亮、鲜艳的颜色。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清晰。引导到位,张弛有度,知识重点讲授到位,课堂活跃!

《荷花美》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和学习激情,所以选择《荷花美》这一节课同样我做了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件、课题的制作、黑板的布置、送给孩子们的礼物等等。可以说我准备的还是很充分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荷花是很熟悉的东西,即使是城市里的孩子,仍可以在公园见到各式各样的荷花品种。所以我选择用一则谜语导入,在我提示是一种植物下,同学们很快联想是荷花。让我顺利地揭出了本课的课题《荷花美》。这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色彩表现荷花的美,尖头椭圆形花瓣组成的荷花有着多种颜色,红的、白的、紫的等等,想表现它的美并不是一件难事,根据教材的要求,这节课将引导同学们用蜡笔结合水粉色的方法上色,我在上课前,将事先做好的一些荷花头饰藏在了同学们的课桌里,让他们找一找,自己发现,自己说一说头饰上的荷花是如何画的,用什么上的色。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就找出了正确的答案,我也把头饰做为奖励送给了他们,这不仅给课堂带来一段热闹的小小插曲,也表现了这堂课教学目的。

接下来我做了一些示范性的绘画,其中怎么用水粉色给花瓣上色是一个重点,其实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技能了,也常运用水粉技法进行绘画,对颜色的搭配和水粉颜料水份多少都有一定的掌握,在动手示范时我提醒他们花瓣颜色是渐变的,用水粉上色的时候要注意从花瓣的顶端涂色起,由深到浅,花瓣顏色较深的地方,顏料可以涂厚些,涂干些,花瓣顏色很淡的部分,顏料可以涂薄些,水可以加多一点,由厚到薄,由干到湿,这就谈到了一个水粉色用法的问题了,水粉同学们都用过,但是头脑中大概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以图片结合文字分别介绍了厚涂法、薄涂法、干画法、湿画法四种,当做是一种复习。在和同学们共同完成这朵示范荷花时,由于我的疏忽,没有让一个学生完成,而是让两位同学完成,结果,耽搁了不少时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再利用幻灯片让他们看看别的孩子们画的荷花作品,我问:“他们画的好不好呀?那你们有没有信心比他们画的还要好呢?看,黑板上只有荷叶,没有荷花,这使的荷塘多么的冷清没有活力呀,希望同学们帮助老师,把你们画

好的荷花剪贴于这个荷塘图上,使它看起来更加的完整更加的美丽。比一比,看谁画的又快又好”。通过这段对话,充分引发了他们动手试试的兴趣。

在学生们作画过程中,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水粉画的色彩调配是多么奇妙。本环节中,体验胜过技法,在体验中感受美术水粉的乐趣。在部份学生作品中,有的同学仍没有掌握水粉色的用法,以至于在渐变的时候却因为水份没有把握好使得整片花瓣涂的都一个色彩,没达到效果,但也有掌握较好将荷花的美展现淋漓尽致。最终,在一朵朵美丽的荷花呈现在黑板上的时候,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同学们的表现,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学生的作品,更大的也是对我的鼓舞。

在二十分钟作画时间临近下课铃响起时,我让同学们将画笔停下,我们一直知道荷花可以欣赏,却不知道它还有哪些作用,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类。我将作用作为课后拓展,希望同学们学习课外的更多知识

总之,这课能给予学生以美的享受,我和同学们一起用色彩表现了荷花,感受了荷花的美,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深入学习,画一朵美丽的荷花,提前领略一份夏天的碧绿和纯净。我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充分运用今天所学的色彩知识,绘画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通过他们的画去展示咱们家乡的美生活的美。另外,我也希望同学们在德育渗透方面,出淤泥而不染,使学生的人品也像荷花一样清洁高尚。

《有趣的头饰》教学反思

头饰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饰品。它有许多种类,如仿生型(动物、植物)、象征型(种族、职业等)、纯装饰型(不受任何约束,只求美观悦目)等。这一课我运用了学生舞蹈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再让学生欣赏图片,了解头饰的组成部分以及外形。但是我在提问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注意它的组成形状,让学生在后面的制作中无从下手。接着在后面的演示过程中,我没有具体教授制作的各种方法,只是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制作的形式很单一,没有创新意识,不敢大胆想象,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老师应该注重这方面学生的培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挂饰》教学反思

这节课也是一节手工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前,我就进行了精心地设计,力争使课堂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达成目标。

1、导入课时,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多媒体“各式各样的小挂饰”。随着多媒体的播放,学生发出了一阵阵的赞叹声。然后,我通过语言,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在孩子都想要来试一试时,我让孩子用自带的现有材料进行组合、想象。

2、学生尝试,发现问题。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一开始我没有教孩子怎样制作,而是让孩子自己发挥原有的经验和想象自己尝试,用自带的现有材料进行组合、想象。孩子们兴奋地开始制作了,但是不一会儿,问题就出现了。除了大部分的孩子会剪贴以外,少部分的孩子用绘画的形式。 讲明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方法。大概过了5分钟,我示意孩子们坐下来,没有声音。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了3种基本的方法。这样的演示,讲明了方法,再次

激发了孩子制作小挂饰的兴趣。

3、小组合作,完成创作。我刚演示完,孩子们制作小挂饰开始动了。于是,孩子们开始小组合作了。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多数的孩子们已经能够掌握我教的3种方法,同时我还发现,孩子们也创造了一些方法。这节课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分析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是:导入课时部分,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进行尝试,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带着学生的问题,我针对性地教学生剪、折的方法,再让孩子小组合作,完成创作,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了。另外还须加强对学生色彩的指导。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加强和努力的方向。

《军旗升起的地方》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 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五单元第12课。《 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是小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关的 历史知识,是接受红色革命洗礼的要点,在教育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

八一”南昌起义起因,经过,结果,理解南昌起义的作用和革命历史意义。

2、从南昌起义的历史知识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热爱人民军队的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这片军旗升起的红色圣地和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之间的联系。

3、通过对红色圣地的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和人民。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八一”南昌起义革命事件的作用和历史意义和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之间的联系。

难点是: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联系我们今天

幸福生活,进行热爱解放军等爱国主义教育。

四、说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思品是一门进行思品教育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课题体现的思想是什么?而且要怎样做的问题。考虑到我校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情境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从中感受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明白没有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军队的诞生。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瞻仰参观的形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回放、视频播放、歌曲演唱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感受,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体验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回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内容与历史内容关系比较密切,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先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我还让学生自己举旗体验,观看有关视频,推荐爱国主义影片。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进行思品教育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情感体验、豪情呼喊、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通过“军旗” 图片回放、思考说话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新授课(32分钟左右)。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瞻仰参观的形式进行教学。把“南昌起义”历史知识具体化、兴趣化,再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缩短了革命年代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对军旗升起的红色革命圣地充满敬意,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洗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通过视频播放、歌唱《红星闪闪》将课堂推向高潮。

小挂饰教学反思篇六:第七课 小挂饰

第七课 小挂饰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像,用添加、裁减、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制作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教学重、难点:

1、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

2、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

教具学具:纸杯、纸盒、小挂饰、剪刀、胶水、彩纸、彩笔、彩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风铃,问学生:你喜欢风铃吗?风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2、发展阶段:

师问:老师这儿还有自己制作的风铃,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给学生看老师制作的纸风铃范作)你能说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试问:谁能说出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纸风铃的?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先把单个的纸杯进行美化:用画画、剪贴等方式。

(2)再用彩线把纸杯穿起来。

(3)给纸杯下面添上铃舌。

师问: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纸风铃?

三、学生分组制作。

四、欣赏、讲评作业。

五、课后拓展:怎样能做出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真正的风铃?

六、教学反思

小挂饰教学反思篇七: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四册小挂件教案

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四册《小挂件》教案

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教学重点:根据学习任务收集相应的工具材料,并将收集加工后的材料有序地串起来,制作1—2串挂饰。

教学难点:寻找与众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挂饰,熟练并安全地使用工具进行制作,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教具准备:彩色纸、针线、透明胶、胶水、小石子、落叶、果核、吸管、纽扣、贝壳、野花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

教师:稳定学生情绪

学生:摆放好工具材料

二、视频欣赏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原始部落的人们日常生活或节日庆典时的影片,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些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他们身上的饰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学生:欣赏影片,观察原始部落中的人们在服饰穿作方面的特点,初步了解挂饰可以运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一种与现代生活截然不同的风格引入,将学生思路打开,同时也通过欣赏初步认识身边的一些小物体在挂饰中的作用。

三、认识材料

1、 教师:原始部落的人们虽然生活条件不佳,但他们用平时收集到的动物骨骼、石头、植物等做出了很多漂亮的项链、手链、耳环等饰品,那么同学们都收集到了哪些材料呢?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各种材料。

学生:了解原始部落的人们制作挂饰的材料。观察自己和同学们带来的材料,和同学互相交流收集的成果,拓宽对材料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认识原始部落的挂饰之后观察自己带来的材料,开始在脑海中初步想象如何对自己的材料进行制作。

2、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身上的项链,并放置在投影仪上,请学生观察这串项链使用了哪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这些材料用在一起?这些材料分别让人感觉到什么样的感受?穿在一起又怎么样?

学生:观察、认识材料,找出木珠、石子、贝壳、皮线、麻绳、金属环等材料。讨论材料的特点、性质及组合之后的效果。

设计意图: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在制作中应怎样搭配、组合。

四、尝试、摆放

教师:请各组的学生拿出材料一起试着把材料摆放成一串,注意各种材质的材料的配合。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组合成果,介绍自己的思路,请学生互相评价,给予建议、集体总结搭配组合的方法。

学生:学生将材料摆放、尝试,将各种材料组成一串挂饰,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总结自己的感

受、经验及对材料的认识。

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经验感受,对学生的作品欣赏、评述,提出建议,集体总结:

1、将有联系的物品串在一起会更好看。

2、有的材料需要加工,如剪、绘画、折叠等,以美化效果。

设计意图:初步尝试,通过摆放和组合,欣赏和评价了解应如何将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搭配。

五、欣赏、拓展

教师:课件展示挂饰作品,由项链、手链、到腰带、耳坠、包饰、手机饰品、钥匙坠、风铃,信插……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搭配方法,同时也知道挂饰的含义和更多的挂饰的种类。 学生:欣赏各种挂饰,了解更多搭配方式。从各式各样的挂饰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帮助学生了解挂饰,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拓展视野和思路,逐步培养具有自己个性的审美风格。

六、实践、做作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A:打算制作什么挂饰

B:需要用上哪些材料

C:组内分工

学生:讨论如何制作挂饰,建立设计思路,为制作挂饰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初步构思,培养做事前先计划的习惯。

2、 教师:实践、制作

组织学生合作完成1—2件作品,并在做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

学生:组内合作制作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总结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实践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

七、展示

教师:组织各组代表展示介绍作品,并说一说本组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每组代表展示介绍本组的作品和学到的经验,共同分享经验、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分享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交流学习。

八、小结

教师:请学生谈学习感想,提示学生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价值,无论是一片落叶还是一粒石子,我们应用细心的观察去了解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的生活。

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的感受,觉得以后应怎样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应怎样去认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

教学反思:通过交流感想总结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建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小挂饰教学反思篇八:《吊饰》说课

《吊饰》说课

大家好,我是来自鞍山市立山区晨光小学的王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六课的《吊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课内容,在二年级下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课教学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2、 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美观的吊饰

3、 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吊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绘画知识和动手制作能力,现在的他们是最富有创新能力的时期,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敢于说做就做,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

难点: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出造型新颖美观的吊饰。

二、 说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呢?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心灵还没有被外界因素所束缚,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依照常规由老师去讲解吊饰的结构和制作过程,而是把问题留给学生,由学生来解答制作步骤,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本课中。

四、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在黑板上挂出各种吊饰布置黑板,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并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我们为什么要挂吊饰?进而理解揭示吊饰——就是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吊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吊饰的制作。(板书课题)

这样的情境教学导入新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与生活的关系。

2、分步讲授新课

首先讲解吊饰结构时,我出示一个范作,学生观察并说出吊饰结构,学生通过范作能直观了解吊饰由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装饰部分、悬挂部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了解吊饰基本结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吊饰制作方法奠定基础,突破了教学重点。

接着讲解吊饰制作步骤,我将学生分成六个组,学生讨论并总结吊饰步骤。我最后做以总结并利用课件分步演示一遍制作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直观的了解吊饰的制作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

然后欣赏课件中吊饰图片,学生边看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赏析学生作业目的是开阔学生创作的思路,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启发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学习合理利用材料的方法,创新思维,从而循序渐进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3、学生作业与展评

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构思,然后分工创作一个造型新颖美观的吊饰。

在学生作业时,我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指导:A、利用不同方法制作吊饰B、合理利用材料C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我设计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作业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

体会到个体和集体力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作业展评时,我要求学生设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业,如可以将吊饰装饰在黑板上,书包上,衣服上,等,并说出这样装饰的理由,最后,课堂小结中针对学生作业情况做出评比,优胜团队将得到蝴蝶卡的奖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样的作业展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评价一件好的作品,更能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力量大,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课后延伸里我利用课件出示利用废旧材料如饮料瓶、铁丝等制作的环保吊饰,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

本节课中,我的板书中实现了字与画融于一体,将吊饰的结构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与吊饰步骤相对应,做到了和谐一致。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理念,还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宝贵意见。

小挂饰教学反思篇九:一年级小学美术教学反思影子的游戏

一年级下册小学美术每课教学反思

孟庄小学 窦宝玲

1、影子的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玩影子”、“画影子”,一年级的王紫阳在家长的帮助下用深灰色的纸剪出了“老鼠音乐会”,造型憨态可掬,充满了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本节课的目的已达到。

1、 走进大自然

教学反思:在上这一课的头一个星期五下了一场罕见的冬雪,但星期一上课时,雪却化的干干净净。这让我懊悔极了:为什么不能灵活的请教导处调整课时,充分利用最适宜上这一课的时间?!却让孩子们只能用沙子假装堆雪人!好懊悔,好懊悔!如果再这样抓不住机会,孩子们也会对美术课失去兴趣了。

2、 花地毯

教学反思:由于教学设计上的失误,上第一个班时一部分学生把本课设计地毯与幼儿园时的设计手绢混淆了,虽然做出来的效果很漂亮,但是当与别人的拼在一起时就显得很单薄、很纤弱。所以在上另两个班时,我先将手绢与地毯的图案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对二者的图案风格有一个直观地认识,这样再做设计时就再没出现手绢式的小地毯了。

3、 分一分 变一变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好像对于蛋糕味道的记忆更深刻,对外形的记忆还比较清晰,但具体的花纹就不太清楚了。所幸我找到了几幅好利来蛋糕的宣传图片,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蛋糕的大照片,甚至有六层的结婚蛋糕。这些图片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启示,而且在演示怎样“分”、再组画面时就用这上面的图片来示范,学生感觉就像在分真的蛋糕一样,心情很激动。在创作时也能够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欣赏作品,这些欣赏作品从哪里来,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实际上生活中许多的画报、宣传图片甚至是报纸、杂志上的彩色大幅广告都是我们用来欣赏的好资料,只要教师肯做有心人,善于发现、搜集,就不愁找不到足够多、足够好的欣赏资料了。

4、 有趣的半圆形

小教学反思: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时已接触过半圆形,如果利用工具来画半圆再制作,他们的作品很精致;如果让他们自己徒手画半圆再制作,作品就会歪歪扭扭,却也富有一种儿童情趣。这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低年级的美术制作课,究竟是需要学生的作品达到一种“精致的工艺品”的效果,还是“富有儿童情趣的”、“不太精致的效果”呢?

5、 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反思:这一课的作业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触觉时不够到位,但却能用生动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如: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运用不同节奏的的波浪线表现出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虽然不是触觉,但这种感觉却是人人都有过的,但一般人没有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的。还有“烫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觉,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这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已能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6、 纸风铃

教学反思:

下课的时候,一年级一班的胡誉川一下子把一串自己做的小挂饰套在了我的脖子上,这是一串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片串成的项链,中间还穿了一颗红色的扣子,配着我的黑毛衣非常别致。整整一天我都戴着它,谁看了都说好看,胡誉川更是美得不得了,放学的时候还领着它的家长来看看“赵老师戴着我做的项链呢,带了整整一天!”别的孩子不服气地说:“明

天我要做个更好的,让赵老师戴一星期!”我被孩子们的创造热情深深感动,更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创造”等于是教给学生快乐,教给他们更好的享受生活。

7、 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反思: 学生告诉我,在幼儿园时他们就画过瓢虫,所以我就没在瓢虫的外形、花纹的分析方面多下功夫,而是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运用多种手法来“做瓢虫”,提出了“比比谁的脑筋灵”、“比比谁的手儿巧”。这使得学生感到作业很有挑战性,设计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和表现方法的瓢虫。有的学生运用了前面“分蛋糕”一课中学的圆形的分割再组的方法,剪贴出了展开翅膀飞的瓢虫;一年级一班的李华容同学剪贴了许多只瓢虫后,运用了在“小挂饰”一课中学的穿的方法,把小瓢虫和小叶子穿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一个多学期的训练,促使孩子们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法来进行创造,我骄傲的对这些孩子说:“孩子,你们长大了,已经成为知识的主人了!”孩子们受到了感染,创造的劲头更足了,下课时,教室里的展板上爬满了色彩鲜艳、姿态各异的瓢虫。在我眼里,这不光是一份成功的美术作业,更是孩子们一颗颗要求进步、追求创新的心。

8、 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反思:

在引导阶段,个别学生把吓唬别人、恶作剧也当成了趣事来说。对于这些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的孩子,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不准画这样的题材”。而是诱导他们:这样做你感觉有趣,可是被你捉弄的人感到有趣吗?你被别人捉弄时感觉怎样?学生很快明白了捉弄别人不好的道理。也就不再画这样的题材了。其实在画创作画时,常常有学生把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不良现象当成有趣的事画下来,我认为这时老师不应该不管不问,也不能劈头盖脸的训一顿拉到,因为教师的职责不光是教书,还应该育人。所以应该耐心的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画出内容健康的画。

10、泡泡飞呀飞

教学反思:在画泡泡时来讲涂色技巧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幼儿园时孩子们就知道了太阳有七种色彩只要物体表面光滑,就能反射出绚丽的色彩,所以在阳光下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我在黑板上示范了一种运用涂色技巧表现泡泡质感的方法,并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涂?孩子们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涂出来的效果更丰富。相信他们对自己摸索出来的这些涂色技巧会运用的更自如,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也会灵活的运用。

11、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反思: 太空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是很具体,但科幻卡通片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是巨大的,好些学生的作品怎么看都是卡通片的布景。学生在这一课里想象力的发挥还不如前几课。卡通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当然也有正面影响。可是在童年时期对想象力的扼杀,其后果也是不堪想象的。

12、妈妈的节日

教学反思:在第二课时中,我教了学生一种心形的镂空贺卡的做法,没想到学生们自己由此进行发散思维,制作出了各种半镂空、半立体、各种图形的贺卡。孩子们长大了,真不能小瞧他们了。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提高教学要求了。

13、各式各样的水果

教学反思:这样的课,运用实物投影仪来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先请学生自己试着做几个水果,互相参观,大家可以向做得好的学生提问,然后由他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生,技法问题迎刃而解。教的学生有成就感,学的学生没有距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4、可爱的动物

教学反思:

有的小组的学生象上学期做“我的好朋友”那样将运动场上的人做成可以站立的立体的小

人,脚上粘上一小团橡皮泥来固定。大家做好后把各种动作的人摆到一起,真的很像一个运动场,有趣极了。我表扬了这个小队的大胆创新及团结协作。在他们的带动下,别的小队也做出了一个个的小运动场。

15、乘上大船游世界

教学反思:由于前几节课一直使用橡皮泥作东西,所以这次有不少的学生仍然使用橡皮泥来做船。在我稍加引导之后,孩子们将纸、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花片等与橡皮泥结合着来做船,效果还真不错。这样,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理解到了“综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作品的效果更加丰富、多变。这比老师去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16、打开的柜门

教学反思:偶尔在储藏室里找出自己小时候用火柴盒作的写字台、钢琴,勾起了对童年的无限回忆。我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但竟有一半的孩子没见过火柴和火柴盒。

我引导他们把找到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放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选用不同的盒子组合成大衣橱、电脑桌……甚至是想象中的或是自己设计的家具、家电。在无限空间的联想与创作当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制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完成了许多谈不上完美但充满了童趣的作品。但愿将来有一天,当他们从储藏室里找出这些小制作时,也能为童年时的创造力没有受到压抑而感到自豪。

17、会摇的玩具

教学反思:好多孩子运用在做“有趣的半圆形”时学过的将一个圆形对折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纸做出了会摇的半圆形,但再怎么办他们就不知道了。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有哪些会摇的东西象半圆形?这一下子,孩子们有办法了,通过改造与加工,骑着小人的小木马、露出半个婴儿头的小摇篮……这些会摇的玩具真不比商店里的玩具差!我用纸条折出了一个半圆形,贴上马头,再做了一个小人贴上,也做了一个会摇的小木马,请学生玩一玩。结果他们发现:怎么这个小木马光倒呀?“是呀,谁来帮帮老师?”我想他们求助。通过讨论与试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重心问题:在半圆的圆弧里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放上一块橡皮,用双面胶固定,小木马终于在一定的范围内摇来摇去了。聪明的孩子们又把这种方法用来为蛋壳不倒翁等自制会摇的玩具的设置重心。“我们的玩具都能„听话‟的摇了!”成功的喜悦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在这一节课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且这种贯彻是无痕的,是学生自己要求的。通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我希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希望他们这一代人能够充满创造热情的走向人生之路。

18、电脑美术

教学反思:

我在课前作了一个统计:一个班中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占了约百分之七十,曾经用过画图软件的学生占了半分之五十,能熟练运用的约占半分之三十。所以我将这三种学生和基本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搭配着分组,请能熟练运用的学生来帮助其他的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讲结和示范。没想到孩子们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示范更简单明了,教学效果很好。看来我该多向他们学习,让自己的语言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19、化装舞会

教学反思:在上这一课时,我感觉如果让我准备那么多的教具和范作比较困难,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先将教参中附的这一课的优质课的光盘放给学生们看,让他们“跟着电视里的老师、小朋友一起上课”在看的过程中,电视上的老师提问,由我们的学生来回答,也可以跟电视上的同学一起讨论。因为光盘中这一课展示了大量的动画片和范作,情节设计的也很吸引人,所以学生们自始至终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看完后,第二课时我问学生:“大魔法师送给了你哪几件法宝?”“要想参加森林舞会要打开宝箱找到哪几件法宝?”学生马上就答了出来,

然后再将做的步骤理顺一下,学生就能很快的做出非常棒的头饰,并且利用带来的围裙、纱巾等等吧自己按照想象中的样子打扮起来。表演时我请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自己扮演的形象编一个小情节剧来表演。孩子们兴趣盎然,表演的相当的出色。下课了,他们还不舍得将自己的“行头”撤下来,一直戴到放学。“和电视上的老师、同学一起上课”时我的一个大胆尝试,起初心里也没有底,经过实践,效果还真不错。其实,这和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的原理是一样的,学生能够利用媒体来进行自主学习,这不正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吗?但是教师在备课,与教学媒体的交互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不能完全依靠媒体,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0、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教学反思:

我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时并没有想到学生能找到那么多的资料,一年级三班的同学拿来的这张《文字国》的光盘对我这节课的帮助很大。鼠标经过光盘上的每一个字时,这个字就由象形文字慢慢的演变为现在的文字,还配有这个字的实物原型,非常的形象。这张光盘帮了我的大忙。凭借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找不到那么多的资料的,而借助于学生的力量不仅渠道丰富,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小挂饰教学反思篇十:《有趣的挂饰》说课稿

《有趣的挂饰》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使我们的教室充满节日气氛,我和我的学生们动手创作起来。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趣的挂饰》。下面我就《有趣的挂饰》一课与大家共同探讨。

我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力求为学生创设愉快、轻松、自主、开放的空间和环境。课堂上通过观察、体验,自我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交流,掌握基本的活动技能,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和相处。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第九册》第六单元第十五课工艺制作——有趣的挂饰。本课是让学生学习用不同纸张或废旧材料制作吊挂饰物,以便在节日期间装饰美化教室,活跃节日气氛,或者装饰美化自己的居室等等。本课我以制作挂饰鱼为示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制作出各种材质的挂饰。在挂饰制作好后将学生全部的作品挂在教室里。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把教室布置得充满节日的气氛。本课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挂饰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技能目标:较熟练地对各种材质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创作,用来装饰美化环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协作交流,树立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挂饰鱼的制作方法,并能举一反三地用不同的材质制作出挂饰物。难点是创作的挂饰物作品造型要新颖,富有情趣。教学中教师创设各种趣味多样的教学手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学习,促进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时安排

本课为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节日挂饰鱼的制作方法基础上,创作有趣的挂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

第二部分:说教法、说学法

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境教学法、引导观赏法、问题讨论法等;学法有: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造等。

第三部分:说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的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挂饰物图片。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剪刀、双面胶、胶水。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

第四部分: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1、我带着各种各样的小挂饰来到教室,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师生简要交流:

师:你在哪儿看见过这些漂亮的小挂饰?

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生1:在精品屋的墙上、在商店、在市场衣物上、在身上、头上、脖子上、手上、脚上等等。

师:它都有什么用呢?

生:它可以使自己更漂亮;可以美化装饰房间;美化教室,活跃节日气氛等等

2、板书课题:“有趣的挂饰”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欣赏电脑图片,讨论交流。

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两个部分:

(1)第一组图片

A(古代)《七璜联珠组玉佩》《旗人帽饰》(通过图片,初步了解挂饰的历史)

B《贝壳项链》、《彩石手链挂饰》、《苗族少女衣饰》(了解挂饰色彩的搭配)

这组图片的欣赏意在: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造型独特,色彩亮丽,花纹精美。

(2)第二组图片

A各种纸挂饰(风铃)

B吸管挂饰(项链、手链、脚链)

C各种材料的挂饰(糖果纸、纽扣、瓶盖等)。

这组图片的欣赏意在:让学生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

挂饰物的形象可以是十二生肖;可以是各种动植物;可以是各种抽象的几何形体;可以是多种废旧材料。每个挂饰物之间可以串挂,也可以有变化的组合。

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自己动手,实践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基本活动1 拆、装挂饰

我将带来的各种小挂饰取下分到每个小组,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学生通过拆装后对小挂饰有了一个初步的观察、了解、认识。

基本活动2 老师示范节日挂饰鱼的制作方法,步骤。

制作步骤:1.将纸对折,在折后的纸上画鱼形,并画出剪口.

2.剪出鱼眼,鱼鳞、鱼尾、鱼鳍,也可按剪对称形剪出鱼的各部位。

3、对折鱼体,粘鱼鳍部位,使其呈鱼形。

4、利用余下纸张制作吊穗和吊环。

5.组装吊环和吊穗。

教师要认真地进行分步操作示范,使学生能够看清操作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要领。讲解要规范、简明、清楚。要做到边讲解,边示范。

意图:让学生对挂饰物有一个整体的感观认识,从而激发创作欲望。 拓展活动 创作挂饰。

提出创作要求:(1)可以一个人独自创作,也可以小组创作。(2)可以制作节日挂饰鱼、节日灯笼,也可以选择手边的各种废旧材料来做。(3)创作作品要造型独特,富有情趣。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等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四)作品展示交流

各小组先自评,评出一位最棒的作品到前面进行成果展示。同时说出你组的挂饰准备用在哪儿,独特之处是什么,共同取一个新颖的名字。教师适时讲评,学生参评,按掌声的高低评出小巧手冠军,并颁发冠军头饰,全班同学用掌声恭喜她。我这时将自创的挂饰送给创意好,制作精致但没得冠军的几个学生。学生一一效仿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并不约而同的将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这个时候我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作品,输进电脑。然后让学生在电视上放映,让学生欣赏,随着一张张挂饰图片的出现,教室里会

发出一阵阵的欢叫声,学生又兴奋又激动。这是整堂课的高潮部分。

这一环节设置意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创作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创作的潜能,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习惯。将整个教学过程推到最后一个环节。

(五)小结

教师让学生自由观察、探究、交流小结出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作品的精彩之处。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后制作出一些更精致,更与众不同的小挂饰,在“六一”儿童节时举办一个小小挂饰展。

这一环节设置意在让学生自主探求发现问题,取长补短,为以后更好的创作打下基础。

第五部分说课后反思

望着老师手中的一张张彩纸或废旧材料变成造型新颖,色彩艳丽的挂饰时,学生激动极了。课堂学生积极观察,踊跃参与。创作中学生勤于动脑,大胆表现,放飞想象,一串串别具一格的挂饰在学生手中展现。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展示时,每个挂饰物之间串挂或组合不结实,容易掉落。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内容的分析、设计及安排,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