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篇一:九年级化学课例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课例

永和初中 于英杰

【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本课题,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③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1 -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展示):

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展示):

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微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我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阅读化学史实资料、多彩的原子构成图片、生动的比喻、多种活动形式以及内容活泼的教学课件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设计:1、创设情境,温习旧知;2、提出猜想,引入新 - 2 -

课;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4、巩固练习,拓展思维;5、分享收获,强化思想。

(一)创设情境,温习旧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展示水分解的示意图开头,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用这样的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提出猜想,引入新课

由化学变化的实质,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教学——原子的构成

1、学生自学后讨论:⑴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⑵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⑶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讨,从哪些方面探讨。

2、趁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展示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的构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原子已经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就象书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个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蚂蚁,电子就在这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内运动。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原子核并不是一剖为二,一半是质子,一半是中子,并且在不同的原子中,质子、中子本身都一样,区别在于,不同中所含的质子、中子数目不同。

- 3 -

3、学生通过自学和动画直观的认识,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原子一般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但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原子里都有中子。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介绍一些原子方面的科学家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演变历史;还可以通过修正各种观点使刚学过的知识得以应用和巩固升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并且还可以通过各位科学家的成就,了解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第二部分教学——相对原子质量

1、展示一些原子的质量,学生观看展示后,发现原子有质量,只是很小。这样用具体的数据直观地告诉学生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小。然后提出问题:1、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2、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的概念。

2、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的区别在哪里?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对质量是一个倍数关系,单位是一;实际质量是称量出来的真实质量,单位是千克。这样由学生自己找出区别,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会更深刻。

3、出示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让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4 -

4、出示部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中子数,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A.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C.没有单位

D.是原子间质量之比,单位为1,一般不写

利用此题讨论归纳对比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2、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铁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试计算氧原子、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对比,得出相对原子质量数字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从而得出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3、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从书中P154的附录Ⅱ查到,查阅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磷、铝、氮、碳、钠、硫、镁、钙

借此题让学生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说明现已发现一百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高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整数或1位小数)。

(五)分享收获,强化思想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通过这节课,你在学习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收获?

3、借助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69张青莲教授的资料,交流读后感。

- 5 -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篇二: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课例

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课例

本期我任教了我校九年级(1)班化学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究教学的尝试。下面通过两节具体的探究教学课例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课堂教学体会

(一)教学改进

1、在讲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原理时,我带了个打火机做实验,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灭火:(1)常用的灭火方法,打着火机松开拇指,断气熄灭火焰(切断可燃物)。(2)吹灭(降温法)。(3)用手指压住火焰(隔绝空气),第三种灭火方法若要让学生模拟实验应介绍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时应快速进行,否则易烧伤手。实验结束后,介绍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此实验器材简便且熟悉,给学生一种亲切感。

2、介绍生活中的易燃物时,我带了瓶灭害灵进课堂,在课堂上,先打开灭害灵,用打火机点燃喷出的灭害灵气体,出现长长的火龙,直窜教室中央,火势惊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思考、讨论、研读灭害灵上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体验后自己得出结论,使学生更易于记住灭害灵等易燃易爆物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先带领学生到消防队接受消防官兵的安全知识讲座,后带学生进入模拟火灾现场,训练逃生的方法。

(二)成效

这堂改进后的课例贴近了生活,既生动又有趣。课堂活跃,识记深刻,效果良好。

二、关于酸碱指示剂的教学

(一)教学改进

讲授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性质新课时,我安排学生从自家菜园里找来木耳菜籽(紫色)并在课堂上提取汁液(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滴加这些汁液到HCl、NaOH、Ca(OH)2等溶液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发现紫色的汁液在酸中不变色,在碱中变成土黄色。

进入复习课教学时,我又安排学生探究苋菜汤、杨梅汁液对酸碱作用的变化情况。此次实验,我就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原料的选择、方案的制定、汁液的提取、与酸碱作用的情况、反应条件的调试均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有两组同学的上述实验报告记录如下:

(二)成效

上述两课先教师引导,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强化了学生的情境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了合作的习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上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不仅有利于巩固“普九”成果,而且有利于养成学生大胆遇事质疑、养成学生终身学习、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中衔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受安全工作的压力影响,不敢放开胆子进行探究。我曾带领学生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模拟火灾现场逃生。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后的努力方向是设法增大学生接触现实生活的面积,培养学生爱化学、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创新型人才作出我们的努力。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篇三: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例 化学旬阳县段家河中学化学学科备课组 胡晓勇一、教学建议《溶质的质量分数》课题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最后联系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本课题引 导学生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定量研究物质的方法及较简单的化学计算,为 今后更深热的化学研究奠定基础。数学课中学习百分比、百分数,这有利于学生对“质量分数” 的理解。化学计算是应用概念和原理的计算,数学只是工具,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学生往往由 于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含义的理解不正确,不能正确分析出物质溶于水的具体情况而出错。因此, 教学中要重视理解概念,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 探究等活动,注重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尊重事实,并交给学生规范的接替步骤,通过幻灯图 片加大练习量,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应用是直接点击图标即可。二、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教学背景分析 第一部分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 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介绍了一种表示 溶液组成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 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部分内容在学生认识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主要通过以下两种计算类型体现:1.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汁算,2.把溶质的质量分数 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三部分将学习过的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最后练 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2、整合思路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把握此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灵活运 用基础知识,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综合能力较强。 教学中要牢牢抓住概念,真正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本课运用多媒 体系统辅助教学,首先出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使学生从新课引入、建立概念、理解巩固概念等环节设计幻灯片,直观地教学,多种教学方 法综合运用,并注意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让学生走进 生活,走进社会,让化学真正与生活融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应用科学的能力。 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 2.过程与方法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出示问题:并讨论 1、如何判断一瓶溶液是否为饱和 溶液? 2、KNO3 不饱和溶液怎样变成饱和溶液? 3、Ca(OH)2 饱和溶液怎样变成不饱和溶液? ? 多媒体应用与分析 应用—— 自制 PPT 分析—— 此环节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 直观优势, 以幻灯片方 式展示问题, 充分利用 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 节约时间。-2- 二、 引入新课 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 CuSO4 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 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 1 g)水,然后分别加 入约 0.5 g、1 g、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 CuSO4 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 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应用—— 1.三种不同颜色的 CuSO4 溶液应用—— 2. [ 活 动 探 究 ] 内 容、表格试 管 编 号 1 2 3溶液 颜色比 较溶剂 质量/g溶质 质量/g溶液 质量/g溶 质 的质量 分数[学生活动] 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 但在实 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浓溶液与稀溶 液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关系。 [思考]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 3.幻灯浓溶液和稀 溶液的简单区分 素材来源:自制 分析—— 此环节通

过浓溶液 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引出溶质质量分数的 概念, 培养学生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3-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应用—— 4.板书概念及公式 素材来源:自制 分析—— 此环节直观明了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 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8%。应用—— 5.出示 2 表格中的 数据对概念的加深理 解和应用 素材来源:自制 分析—— 此环节首先让学生 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 纪录现象、 适时的方法 指导, 有利于引导学生 以正确的科学方法探 究、深入思考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1%。 6. 活动与探究](投 影展示) 配制氯化钠 -3 溶液(ρ水=1 g·cm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3%。[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 量分数进行比较。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ρ水=1 g·cm )-3溶质质量/g 10 20溶剂质量/g 90 80溶质的质量分数素材来源:自制 分析—— 此环节首先让学生 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 纪录现象、 适时的方法 指导, 有利于引导学生 以正确的科学方法探 究、 深入思考。 然后展 示表中数据的填写,-4- [学生活动] [交流实验结果](1)×100%=10%。(2)×100%=20%。[思考]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 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 [学生发言]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 依稀。 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 也能比较不同 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类计算。 [学生思考总结]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应用—— 7.PPT.已知溶质和 溶剂的质量, 求溶质的 [投影] 质量分数例题和练习 题。 例 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素材来源:自制 现要配制 150 kg 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分析—— 从生活中取材, 学生 [讨论]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 感到化学就在身边, 激 发兴趣。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

质量的关系。 [过渡]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小结板书]-5- .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教师最 后强调做题格式) 解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50 kg×16%=24 kg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二 150 kg-24 kg 二 126 kg 答:需 24 kg 氯化钠和 126 kg 水。 【练习】 练习 配制 500mL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密度为 1.1g/cm3) , 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课内大讨论】 讨论: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回答] 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 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溶液稀释问题:公式: m 浓×c 浓%= m 稀×c 稀%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投影]例题: 化学实验室现有 98%的浓硫酸, 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 的硫酸溶液。要把 5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 20%-6- 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 [学生讨论] [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50 g+x)×20% 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 解法 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 x。 50 g×98%=(50 g+x)×20% x=195 g 答:把 5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溶 液需加水 195 g。 练习: 投影]某工厂化验室配制 5000g 20%的盐酸, 38%的盐酸(密度为 1. 需 19 -3 g·cm )多少毫升? [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 [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 指质量,而此题已知质量求体积。 [板书]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100 g 某硫酸溶液恰好与 13 g 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 [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 [设问]根据以上分析,求解此题。-7- 解:设 100 g 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x。 Zn+H2SO4====ZnSO4+H2↑ 65 98 13 g x, x=19.6 g,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19.6%。

答: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6%。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板书]三、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溶解度 概念 表示意义 条件 状态 单位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填写上表) [答案]1.①一定温度时,100 g 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8- ②任意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 ①表示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②表示任一溶液的组成(即浓度的大小)。 3.①一定温度时 ②不定温度 4.①饱和状态 ②可饱和可不饱和 5.①g ②无单位 [设问]两个概念间有何联系? [讨论]1.溶液是均一的,一种溶液各部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同? 2.对饱和溶液来说,若溶剂的质量是 100 g,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3.试分析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三、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简、玻璃棒。 步骤:1. 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强调]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学生活动](投影以下内容) 1.计算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氯化钠 g,水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 1 g·cm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 化钠的烧杯里。 4.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5.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 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3-9- [小结]【图影】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 别与联系。同时还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解了配制 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 布置作业 应用—出示作业 分析 直观清晰地 布置作业, 控固学生的 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 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涉及到体积时: 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 三、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简、玻璃棒。 步骤:1. 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10 -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篇四:化学精品课例

化学精品课例:《质量守恒定律》

长岛县第二实验学校 范国巨

1.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五单

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2.目标确立

(1)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已对物质内部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以及一些物

质的构成有了初步的介绍,并运用微观观点从质的方面对化学变化作了简单阐述的基础上安

排的教学内容。它在宏观上从量的方面给出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揭示化学变化中

质和量的内在联系;在微观上从分子和营造的角度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因此,应该引导

学生充分应用粒子的相关知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为学习

化学方程式作好铺垫。

2、教材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

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安排了“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总结”等内容。有利

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

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

力。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

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本节开始要从生成“何种”物质深

入到生成“多少”这种物质方面的研究,引导学生从定性与定量综合的角度去研究化学反应

的客观规律。本节内容是全面认识化学反应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也将对整个初中化学乃至学

生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人任教的是三个普通班,大多数学生基础差起

点较低;他们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在前面二个多月的学习中已经对化

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学习了一些具

体物质的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等有关的化学反应;还学习了微观

中的分子、原子及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学生已经知道某些物质之间

能发生化学反应,但还无法知道在这些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

另外,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化学变化中微观粒子的本质变化;同时也具

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基本具备了学习

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学生将逐步

完成由定性到定量方面的过渡,为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

关计算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这就需要

我们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

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能力。从能力水平看,学生已经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

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

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另外,学生在讨论

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实验基本

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实验方案设计和概括推理等能力方面仍需

提高。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生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反应的理解有

一定的难度,在这点上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实验、多媒体动画、讨论、探究等手段帮助学生突

破这个难点。

(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

掌握它们。”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

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

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

1、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

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体验科学研究过程、

设计实验方案 ——评价并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总结规律——反思过程,学会运用。

2、在教学中,利用小组设计、交流、评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探究实验结束,教师引导,进行反思评价,注重个体评价,让学生对探究活动再体验,增强对质量

守恒的原因理解,强化了探究活动的目标控制。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立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从理论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时质量守恒的原理。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目标分析:这些目标的确定是因为根据教材分析,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定性分析”向“定量计算”转换呢?质量守恒定律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

目标分析:这是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得出来的。九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形象思维进行学习,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本节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问题情景展开活动探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规律美。

目标分析:尽管初中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对化学实验还是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可利用活动探究对学生渗透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和意识,进而形成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

3.教学流程

为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着“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教学理念,采用了“四环节”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当堂训练、检测评价

4.精彩片段

片段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猴子捞月”的动画片段。

师:看完片段后,同学们能说出这群猴子为什么没捞到月亮吗?

生:因为水里根本没有月亮。

师:那这群猴子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呢?

生:是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师:物理学上把天上的月亮叫“物”,水中的月亮叫“像”。

师:那么,在我们生活当中,除了平静的水面可以成像以外,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成像呢?

生1:镜子可以成像

生2:玻璃板可以成像

生3:打磨得很光的铜板也可以成像

师: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画面。(多媒体展示)

师:像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能够成像的物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 是它们的表面是怎样的?

生:都是很平滑的。

师: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片段二:学案引路,设计实验 环节一: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本61页中的实验,然后分组讨论“学案”中提出的5个问题。

(1)我们怎样找到像的位置?

(2)实验中使用玻璃和镜子哪种方法更容易找到像的位置?

(3)我们怎样判断像和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

(4)我们怎样判断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5)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我们应该怎么做?

环节二: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5个问题的答案,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1)我们怎样找到像的位置?

生: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 拿一只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该答案学生在认真自学之后,就能在课本上找到,但有很多同学还只是生搬硬套,不能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师:我把刚才同学回答的方法再用课件形象地展示一下。

(2)实验中使用玻璃和镜子哪种方法更容易找到像的位置?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篇五: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_课题3__溶液的浓度.ppt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篇六:【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优质课件】课题3_溶液的浓度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篇七: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难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

教学准备

药品:红糖固体、NaCl(s) 、H2O(l)、

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相关课件及其教学投影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1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第 一 课 时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 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100%。

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配制

2.仪器:称:托盘天平、药匙

称量:量:量筒、胶头滴管

溶解:烧杯、玻璃棒。

三、计算

例题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

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50kg×16%=24kg

2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50kg-24kg=126kg

答:配制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24kg氯化钠和126kg的水。

附;课堂练习

1.在农业生产中,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水来选种。要配制20k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所需食盐的质量是( )

A. 2.0kg B.3.2kg C.4.0kg D.32kg

2.用食盐晶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水,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玻璃棒 B.试管夹 C.药匙 D.量筒

(2).实验室要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稀硫酸250mL,需98的浓硫酸 mL, 需再加水 mL。

4. 实验室要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现有Ⅰ.托盘天平,Ⅱ.量筒(10mL、50mL、100mL),

3Ⅲ.药匙,根据要求填空(水的密度可以近似看成1g/cm):

(1).具体配制步骤可概括为 。

(2).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

(3).本实验取水应选用 mL的量筒。量水读数时,如果视线俯视(其他操作无误),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5%。

3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篇八:九年级化学课例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课例

普市四中 刘伟思

【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本课题,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③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1 -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展示):

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展示):

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微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我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阅读化学史实资料、多彩的原子构成图片、生动的比喻、多种活动形式以及内容活泼的教学课件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设计:1、创设情境,温习旧知;2、提出猜想,引入新 - 2 -

课;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4、巩固练习,拓展思维;5、分享收获,强化思想。

(一)创设情境,温习旧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展示水分解的示意图开头,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用这样的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提出猜想,引入新课

由化学变化的实质,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教学——原子的构成

1、学生自学后讨论:⑴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⑵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⑶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讨,从哪些方面探讨。

2、趁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展示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的构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原子已经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就象书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个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蚂蚁,电子就在这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内运动。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原子核并不是一剖为二,一半是质子,一半是中子,并且在不同的原子中,质子、中子本身都一样,区别在于,不同中所含的质子、中子数目不同。

- 3 -

3、学生通过自学和动画直观的认识,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原子一般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但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原子里都有中子。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介绍一些原子方面的科学家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演变历史;还可以通过修正各种观点使刚学过的知识得以应用和巩固升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并且还可以通过各位科学家的成就,了解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第二部分教学——相对原子质量

1、展示一些原子的质量,学生观看展示后,发现原子有质量,只是很小。这样用具体的数据直观地告诉学生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小。然后提出问题:1、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2、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的概念。

2、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的区别在哪里?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对质量是一个倍数关系,单位是一;实际质量是称量出来的真实质量,单位是千克。这样由学生自己找出区别,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会更深刻。

3、出示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让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4 -

4、出示部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中子数,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A.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C.没有单位

D.是原子间质量之比,单位为1,一般不写

利用此题讨论归纳对比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2、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铁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试计算氧原子、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对比,得出相对原子质量数字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从而得出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3、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从书中P154的附录Ⅱ查到,查阅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磷、铝、氮、碳、钠、硫、镁、钙

借此题让学生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说明现已发现一百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高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整数或1位小数)。

(五)分享收获,强化思想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通过这节课,你在学习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收获?

3、借助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69张青莲教授的资料,交流读后感。

- 5 -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篇九:【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优质课件】课题3溶液的浓度用

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学课例篇十: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典型课例实验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典型课例

研究体会

吉安县城关中学 康彩华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典型课例实验》课题组:

本人任教了吉安县城关中学初三(1)班化学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究教学的尝试。下面通过两堂具体的探究教学课例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并向课题组作个汇报。

一、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课堂教学体会

(一)教学改进

1、在讲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原理时,我带了个打火机做实验,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灭火:(1)常用的灭火方法,打着火机松开拇指,断气熄灭火焰(切断可燃物)。(2)吹灭(降温法)。(3)用手指压住火焰(隔绝空气),第三种灭火方法若要让学生模拟实验应介绍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时应快速进行,否则易烧伤手。实验结束后,介绍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此实验器材简便且熟悉,给学生一种亲切感。

2、介绍生活中的易燃物时,我带了瓶灭害灵进课堂,在课堂上,先打开灭害灵,用打火机点燃喷出的灭害灵气体,出现长长的火龙,直窜教室中央,火势惊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思考、讨论、研读灭害灵上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体验后自己得出结论,使学生更易于记住灭害灵等易燃易爆物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先带领学生到消防队接受消防官兵的安全知识讲座,后带学生进入模拟火灾现场,训练逃生的方法。

(二)成效

这堂改进后的课例贴近了生活,既生动又有趣。课堂活跃,识记深刻,效果良好。

二、关于酸碱指示剂的教学

(一)教学改进

讲授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性质新课时,我安排学生从自家菜园里找来木耳菜籽(紫色)并在课堂上提取汁液(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滴加这些汁液到HCl、NaOH、Ca(OH)2等溶液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发现紫色的汁液在酸中不变色,

在碱中变成土黄色。

进入五月份的复习课教学时,我又安排学生探究苋菜汤、杨梅汁液对酸碱作用的变化情况。此次实验,我就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原料的选择、方案的制定、汁液的提取、与酸碱作用的情况、反应条件的调试均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2007年6月5日有两组同学的上述实验报告记录如下:

(二)成效

上述两课先教师引导,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强化了学生的情境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了合作的习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上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不仅有利于巩固“普九”成果,而且有利于养成学生大胆遇事质疑、养成学生终身学习、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中衔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年前的实验班学生参加今年的高考也可以验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效。何彩福、胡爱萍、康皓、丁章钦、曹文等同学都上了一本线,其中何彩福考了651分、胡爱萍考了610分,一个农村初中普通班毕业的同学三年后参加高考能有这么多的同学考上一本,是我校从未出现过的好成绩。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受安全工作的压力影响,不敢放开胆子进行探究。我在2004年曾带领学生到消防队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模拟火灾现场逃生。2005年,曾组织学生到水厂参观自来水的生产流程。都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今年的毕业生就不敢带出去参观了,主要是怕出交通安全事故。 今后的努力方向是设法筹措科研经费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多带学生进工厂、下农村、入社会,增大学生接触现实生活的面积,培养学生爱化学、爱生活

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创新型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