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篇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7.1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情境图,师生谈话,现场调查:平时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六(一)同学喜欢项目的统计表,

2、提出问题:

(1)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 你能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多少吗? 学生独立计算出百分比,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3)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表示人数、百分比的条形统计图,讨论后留下表示百分比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能否有一种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各部份占总体百分比的关系呢?这样的统计图用什么图来表示比较恰当? 4、完善扇形统计图。

5、经历扇形统计图生成过程。

6、观察扇形统计图并思考:图中整个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一第1、2、3、4题 六、板书设计

7.1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七、课后反思:

7.2 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合理选择用不同统计图来未表述。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第(1)小题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第(2)小题

(2)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第(3)小题

(3)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统计图?

三、课堂练习

P99页 做一做

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些什么?

2、不同的统计图可以有不同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一第5、6、7、8题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篇二: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统计图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篇三:2014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 扇形统计图(一)

教学课题:扇形统计图(一) 教学时间: 教学记录:

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教 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 法:加强合作,归纳整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学例1。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统计》。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二、进行新课

师: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

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预设: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分别有6人和5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9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人数多4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生齐: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三、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其中橙色的扇形表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同学们,那绿色扇形、蓝色扇形、黄色扇形、红色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生1:绿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2:蓝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跳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3:黄色的扇形表示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生4:红色的扇形表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嗯。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了解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

生2:我了解到喜欢足球的占20%;喜欢跳绳的占15%;喜欢踢毽子的占12.5%;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占22.5%。

生3:我知道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0%;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只占12.5%。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就是占40人的30%,40×30%=12(人),所以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预设:

生1: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 生2: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生4: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算式解决它,好吗? 师: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列式解决的? 预设:

生1: 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40×20%=8(人); 生2: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40×15%=6(人); 生3: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40×12.5%=5(人); 生4: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40×22.5%=9(人)。 四、课件出示例2 学生独立完成。 五、拓展应用 做一做 六、课堂总结

请学生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 课后作业:

大小同步练习册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扇形统计图(一)

1

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篇四: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教案

罗甸县第二小学备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篇五: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_折线统计图_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课后反思

南宽坪镇中心学校 茹官榜

作为又听课又讲了课的老师,我也许有着比大家更多的收获与感悟,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课后反思:

反思教材处理:

本课所给的例题,统计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情况的统计图,离我们农村学生现实生活较远。我当时很是犹豫了一下,按我平时的做法,我会脱离教材给的例题,从学生身边重新选取素材,考虑到这次同课异构模式,我还是按课本给的教材来处理,怕学生接受不了太多内容,我把例二放在了第二课时。

反思导课:

数学课本来就枯燥难上,本节又是折线统计图,比较抽象,要想上活,调动课堂气氛,我在导课上思索了较长时间,最后选择了从实验开始,在激趣的基础力求去创造一种科学的氛围,做到与本课例题的自然统一,不知道效果怎样,还望专家,教师指正。

反思教与学:

教学时,我采取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在探究中认识;在对比中体会;在练习中拓展。本节课教法学法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有探究,但是深度还是不够,学生课堂发言面不够广,怕时间不够,教师也没做过深的引导与拓展。

反思教学具运用:

按说这节课用多媒体效果会更好,但我还是很高兴不用多媒体来上这节课,因为这样更像我们平时上的课,真实,实用。因为我们这里条件差,制作挂图用了我两节多课,我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课堂教学,挺辛苦,却也有许多乐趣。所制作的教学具还算是充分发挥了作用。

反思教学环节:

教学中,我力求每个环节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过度自然,力求语言简洁,幽默,但是,做得很不好。

这节课有太多的缺陷和遗憾,还望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不吝赐教,以帮助我更好的提高、成长。

最后,感谢教体局、学校领导给了我这个展示的平台,让我这个快五十岁的人再一次得到锻炼,不临大海,不知海的广阔,听了西安名师的课,发现自己就是井底之蛙,与人家交流后,才知道差距有多大,还好,我不气馁,我会不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活到老,学到老。谢谢大家!

2012-5-12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篇六: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东港镇第二小学 李佩佩

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我以他们喜不喜欢体育运动开始并让他们谈谈体育运动的意义,这样从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入手有利于提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老师调查的结果,问学生“如果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反映出人数的统计图,你认为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学生根据统计图的特点选择了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汇报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的信息。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了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并继续追问还能不能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揭示本课学习内容,并出示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这个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脑、动口的过程,活动探究的结果是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的结果。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出现能力障碍,因此教学设计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数据收集的过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成功之举:

课堂上我通过提出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五花八门,考察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接着考察学生的动脑能力,根据扇形统计图思考:“整个圆表示——。扇形表示——。扇形和圆的关系表示出了——与——的关系”等等。教学设计创设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研究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渐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败笔之处:

虽然通过活动,学生了解了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些练习还没来的急做,就下课了。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篇七: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化皮小学------刘桂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环境

和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抽象的统计图表生活化、情趣化、使学生乐于接受。”在设计这节教学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完本课后,经过思考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1、应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本节课引课是从一张普通的统计表导入,再引出统计数据也可以用条形统

计图来统计,统计起来更直观和形象。这样在素材选择和情景创设上,没有走出教材,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愿意关注到的事例。如果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又从中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图形后,设计“看图后说说你想到了什么?”这环节,不仅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得出调查结论,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使学生容易而轻松的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意义。

2、小组合作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发挥真正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导入新课后,用课件出示某地降水量的统计图,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得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它表示的意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

实例,汇报在哪些情况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这里是体现了新课标里面

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读图这一环节用的时间太多了,效果不好。

3、应先让学生先画条形统计图,通过感知、实践操作,再让学生总结得出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显得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发展学生个性化的、独立的思维能力。

4、练习设计应具有现实化和富有挑战性。

我本来是设计了五道练习题,第一、二道是结合生活实例来认识条形统计

图的意义;第三道是让学生课前查找中国近四届奥运会金牌数的资料,已制好统计表,再制成条形统计图;第四道是画我国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第五道是实践作业,调查六年级课桌椅损坏的情况后,制成条形统计图。因为时间不够,只是完成了前面三个练习。。现在回顾起来这五道练习题没有贴近生活,没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创新思维的训练。

以后在教学中,我要多创设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的数学,要想方设法

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已的业务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篇八:六年级数学下册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人教版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内容,我试图将老教材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对教材教法进行了大胆的、创造性地处理。

1. 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我认为六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甚至是无师自通的。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统计数据、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还要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个性化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2.关于导学方法的确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选择了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根据统计时要达到两类数据清楚直观、对比鲜明的要求自己悟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率。 在新知的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异同,从而掌握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并会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有关问题。让学生互相评价,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本是以“前进车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为素材指导学生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然后引导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关系及优点所在,选材落后于时代,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六年级的孩子,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升中学了,正开始思索自己未来的路。他们想得很多的是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要成为一什么样的人,但没去思考“什么样的人最具发展潜质最受未来社会欢迎?”教师以面向未来的眼光,让学生讨论一个“发展”的话题,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由于话题富吸引力,观点真实的来源与学生自己,使统计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下展开,学生有亲切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有兴趣.练习的内容来源与课前的自我调查就是学生自己的生活, 让学生体会到使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是有统计的需要和实际内容决定的,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并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这节课我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尝试及其亲身体验,关注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亲身感悟,教师不是教给学生画法,而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两组条形表示两组数据的多少,为什么要将两组数据中对应值的条形成对排列。让生根据已有数据,产生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使他们看到表示对应数据的条形成对排列的优越性。从结果看,学生基本做到了知其所以然,条形如此排列的合理性,两种条形加以区别并注明图例的必要性,都变得十分鲜活。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自我实践和群体互动,基本实现了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建构。学生是发现者、设计者,经过了尝试交流修改的过程,生所获得的探究经历和成功体验正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之一。

4. 关于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关注教与学的随机生成性。在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明确教学起点的基础上,基本的教学环节和大致的教学内容是预设的,探讨的内容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创造和想法, 具有随机生成性,学生怎样完成由单式到复式的过渡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5. 关于价值导引

师事先预设的教师调查统计表与学生的观点的差异,反映的实际上是学生的思想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之间的差异,是师预设的很好的教学资源,希望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给学生深刻的启发,通过对比,使学生感觉到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反思,让生感受到自身努力的方向。这里价值的引导使润物细无声的,教者的构思是巧妙的,没有空洞说教,让数据说话,让生透过统计数据思考问题,引导生辩证全面地思考问题,相信走进中学或踏入社会,其中有人在思索自己的人生之路时会回想起我跟他们曾经做过的这一有意义的探讨,会对学生的思想有所影响。

不足之处:

本节课上完后感觉不尽人意处较多。觉自己的思想理捻与实际的操作存在着一段距离,课堂调控能力欠缺。课初在进行有关“未来社会最具发展潜质的人”的探讨时老师说得太多,引导欠佳,时间花费较多;学生在小组内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时,由于小组人数太多,意见难以统一,后来有的小组各行其事,耽误了时间,合作效率不高;对统计图的规范性学生感觉不够充分,后面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与高超的教学行为匹配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后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学行为的改进,在日常的每一节中去历练,每节课后认真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课堂调控能力,在怎样引导学生全面把握课堂等方面尤其应注意,达到高屋建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篇九: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备 课 本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 年级上册第 七 单元

科 目 数学

班 级

教 师

单元备课表

注:1、内容统一为小四号宋体2、教案正反面打印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图课后反思篇十:第 七 单 元 扇形统计图

第 七 单 元 扇形统计图

1

2

3

4

5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