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篇一: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是一组以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连起来组成的韵文,并在“公园”的统辖下按“自然美景”、“景物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分类组合而成的“模块”。编者通过韵文在情境中识字,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而且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另外,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的美景与设施,图文对照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我将这节识字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能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公园的景物和娱乐设施。而识字和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识字起步的难点。

一、创设情境,游戏中识字。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趣”贯穿整节课,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如:在教学时,我们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去公园玩闯关夺红花的情境。(放音乐《郊游》)当音乐响起,学生手舞足蹈,有的跟着旋律唱了起来,个个兴奋不已,仿佛置身于郊游中。

二、鼓励孩子个性化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在朗读过程中,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利用多种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善于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多元化的朗读感悟,从而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正确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感悟。

三、巧妙地渗透说话训练

从教材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练习仿说,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练说中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给予相应的鼓励。

四.利用生成资源,进行语言积累。

识字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及时利用学生所说的动词,编成儿歌,作为课中操,不但积累了动词,又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五、悟中识字,感受汉字形体美。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孩子们对生字的短时记忆的情况,孩子们在学字时记得很好、很快,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那么。又如何使孩子们对识的字记得牢呢?其实我们教学中国汉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将文化融入汉字,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象形字“水”和“火女”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记住字形,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设计一节课时心中应装着学生,深入地挖掘教材,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乐趣,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地落到实处。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篇二: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教案及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 ?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

“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读一读。

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三、教学生字

1、多媒体显示:舟 竹 石 川 燕

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

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

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

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

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并相机提醒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后反思: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认真地观看了教材里的VCD,执教了《识字3》一课,反思如下:

(一)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进行识字,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有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识字环节教学没有夯实。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在进行识字指导的话,我想就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想象力要丰富。

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极其丰富,甚至有时异想天开,自己却“收不住了”,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恰如其分的给予引导和小结。在本节课我通过借鉴一些好的教学设计,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展开的,但是过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有些学生对“泉水”的“泉”相对应的课文插图不能理解,回到办公室后,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了“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努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要适当

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孩子过于内向,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所在,不失时机的给他们与表扬和鼓励。例如:有些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可是他坐的笔直,听讲认真,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你坐的真好,老师相信回答问题也会很棒的,勇敢一点,试试看!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偏离了答题方向,我们可以说: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试试看,根据老师的提示,会不会答的再好些呢? 通过本节识字课的教学以及课后的反思,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发现、积累„„为孩子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篇三: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教案及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

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

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

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

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

遇到了很多的事情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

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

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

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

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

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

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

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

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

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

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

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

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

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

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

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

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

读一读

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

齐读

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 ?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

这就是石头

读准"头"是轻声

指名读

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

读一读

"川指的是河流

河流也叫"河川"

读一读

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

想一想

通过这个名字

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

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

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

交流

(2)指名说

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

注意看准音节

读准字音

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三、教学生字

1、多媒体显示:舟 竹 石 川 燕

读准字的字音

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

带拼音认读

去掉拼音认读

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

跟老师读一读

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

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

记忆生字笔顺

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

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2、学生互相交流

老师重点指导

3、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

描红

老师巡视指导

并相机提醒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后反思:

在课堂上

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

勤于思考

对于老师来讲

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认真地观看了教材里的VCD

执教了《识字3》一课

反思如下:

(一)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进行识字

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

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有兴趣

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

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

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

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

识字环节教学没有夯实

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在进行识字指导的话

我想就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想象力要丰富

学生年龄虽小

想象力极其丰富

甚至有时异想天开

自己却"收不住了"

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恰如其分的给予引导和小结

在本节课我通过借鉴一些好的教学设计

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展开的

但是过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有些学生对"泉水"的"泉"相对应的课文插图不能理解 回到办公室后

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

思来想去

终于豁然开朗

找到了"病根"所在

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

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 甚至是每一句话

每一个词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

不但不会见效

反而还会事倍功半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 努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要适当

在课堂上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孩子过于内向

很少举手回答问题

作为教师

我们还应该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所在

不失时机的给他们与表扬和鼓励

例如:有些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

可是他坐的笔直

听讲认真

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你坐的真好

老师相信回答问题也会很棒的

勇敢一点

试试看!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

偏离了答题方向

我们可以说: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试试看

根据老师的提示

会不会答的再好些呢?

通过本节识字课的教学以及课后的反思

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

我会不断的发现、积累......为孩子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

??

??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篇四: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

这是识字课文,通过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地理解、感知,在学文的过程中有机地进行识字教学,多次、多角度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加深孩子们对于生字的掌握程度。综合前面几节识字课的教学,通过课下反思,现针对《识字3》一课,做简单分析如下:

一、 悟中识字,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孩子们对生字的短时记忆的情况,孩子们在学字时记得很好、很快,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那么。又如何使孩子们对识的字记得牢呢?

其实我们教学中国汉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将文化融入汉字,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

而且,我在教学中还倡导学生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做到随文识字,学以致用。我又鼓励孩子们去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利用阅读来巩固所学生字。

识字教学是一个探索过程,我们只有努力使那些单薄的汉字慢慢丰满起来,才能保持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鼓励孩子,方法多样,但应选择适当。

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孩子过于内向,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所在,不失时机的给他们与表扬和鼓励。例如:有些学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可是他坐的笔直,听讲认真,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你坐的真好,老师相信回答问题也会很棒的,勇敢一点,试试看!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偏离了答题方向,我们可以说: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试试看,根据老师的提示,会不会答的再好些呢?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篇五: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我们该如何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首先,习惯培养具有微观性,必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习惯关乎人的一生,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大处着眼,从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一切为了塑造未来的有用之材。

习惯培养是具体、微观的,教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

如: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儒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又如:指导学生写字必须抓住“关键点”。一年级学生手小力小,写字时往往握笔处离笔尖太近,结果因要看清笔尖的运行而导致眼睛距离本子太近。因此,保证“一寸”到位是“三个一”中的关键。教师若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引起重视,严格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形成定会指日可待。

其次,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么握笔、簿本摆放的角度、眼睛和簿本的距离等等。老师交待、讲解、示范、纠正好多遍,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不躁、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也会出现“反复”。

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走样,这就需要抓“反复”,进行再纠正。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激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第三,习惯培养具有随机性,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新大纲”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成教育的随机性尤其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学校老师的指导训练固然重要,家长的督促检查更是必不可少。就拿写字来说,学校与家庭就要齐心合力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可见,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随时随地、全方位地予以重视,家庭与学校必须齐抓共管。就本册教材的“习惯篇”而言,我们的教学该注意什么呢?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的重要性:课文读错了可以重读,字写错了可以重写,而不良的读写姿势一旦定型就较难改变;读写姿势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读好书、写好字,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是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等等,对自己一生能一否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学习效果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直接影响其性格、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 认真倾听的习惯

只有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才能使学生与老师教好的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

二、 阅读课本的习惯

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一年级小学生自觉性差,意志力差,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但只要坚持不懈,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自然,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习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A o e

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发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很有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的画面进行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像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画面编顺口溜记忆字形。学生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形式中,愉快地学习。

(一)字母教学

教学a、o、e的发音,可以从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入手。利用插图学习a、o、e的音。教师要重点指导发音方法,做好示范,在学生观察、模仿的基础上反复练读。还可以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如,“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a、o、e的音时,口形不能变动。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ɑ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母形状相似的部分。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记忆方法也不同。可让学生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字母的音和形吗?

声调教学,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第一声起音高高一路平,第二声由低到高往上升,第三声先降然后再扬起,第四声从高降到最底层。可以借助图画学习a、o、e的四声:“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教师示范读声调时,开始可以读得夸张一点,还可以用手势表示,帮助学生掌握四声的变化。练读四声,可以先按顺序读,再变序读,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用语,借助汉字的读音帮助读准四声,尽可能减少机械重复。读准第二声和第三声比较难,要反复练习,矫正读音,还可以通过对比练读,以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书写指导

先让学生认识四线格,观察a、o、e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再指导书写。

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两笔写成。

o占中格,从左上起笔,一笔写成。

e占中格,从里面起笔,一笔写成。

这是第一次学写字母,学生会有困难,教师要多示范,加强个别辅导。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打开课本,最吸引我的是那幅生动的情境图。早晨,路边的小公鸡站在篱笆上向着红日o o啼。阿姨领我到村西的池塘边去玩。池塘里可爱的小白鹅e e叫着,好象在说:“小朋友,早上好!”生动活泼的画面上,“ɑ o e ”三个字母也出现在相应的位置上,一目了然。

情境图下面是字母的书写教材,十分清楚地标明了字母的书写笔顺。接下来安排的是字母ɑ o e的表音表形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上的表音表形图,从音、形两方面入手,比如ɑ 的教学,可以先出示左边阿姨的头像,问小朋友:“图上画的是谁?”“阿姨”。“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拼音字母和阿姨的阿有关,请小朋友再说一边‘阿姨’这个词语。”然后老师再教学ɑ的发音。

读音学会后,让学生观察字母a和阿姨的头像,看看发现了什么?这样,把音、形结合起来教学,学生比较容易记忆,学生也能较快地学会字母的书写。

一开始学习四声,学生可能接受较慢,教学时可以联系下面小兔骑车图,先让学生弄四声,然后给字母戴上四顶“小帽子”练读,同时让学生伸出食指比划四声,边读边比划,几次下来,学生就能较快地区分清四声了。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但是他们一入小学就要从幼儿比较自由的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转入小学有计划的系统的以多门学科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一些游戏、儿歌、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拼音第一课画面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教师要选择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字母。比如:小女孩河边练嗓,开口唱aa a ,公鸡啼叫 o o o,鹅在水中倒影 e e e。

声调教学中,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以借助编说童话学习四声:有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长大了,帮妈妈去市场买菜,好吗?”小兔高兴地答应。到了市场,小兔买了许多东西,背着就往家里跑。一路上,小兔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一边高兴的哼着歌“āāā”,走在平坦的大道。这时,走到了一个斜坡,小兔有点累了,可想到妈妈还在家里等着呢!就使劲走上坡,嘴里“ááá地喊着加油。没想到,刚过了第一个斜坡,又碰到了另一个陡坡,小兔为难了,“ǎǎǎ”直挠头。这时,熊伯伯推着自行车正准备上坡,看见小兔背着大袋东西在哭着,就帮小兔推着爬上陡坡。小兔高兴得直叫:“ààà,谢谢熊伯伯。再见!熊伯伯。”就这样,在故事中学会了四声的读法。

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泼好动的。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这主要体现于手口脑耳互动互助,和谐合作加强记忆。

拍手记忆法 每一个拼音字母都配上儿歌口诀,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再加上拍起小手伴奏,很容易记住。比如:霹僻啪?拍起小手念儿歌。小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一、用好情境图、语境歌,让拼音教学化难为易

打开课本,最吸引学生的是那幅生动的情境图。早晨,路边的小公鸡站在篱笆上向着红日o o啼。阿姨领我到村西的池塘边去玩。池塘里可爱的小白鹅e e叫着,好象在说:“小朋友,早上好!”生动活泼的画面上,“ɑ o e ”三个字母也出现在相应的位置上,一目了然。

情境图下面是字母的书写教材,十分清楚地标明了字母的书写笔顺。接下来安排的是字母ɑ o e的表音表形图,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上的表音表形图,从音、形两方面入手,比如ɑ 的教学,可以先出示左边阿姨的头像,问小朋友:“图上画的是谁?”“阿姨”。“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拼音字母和阿姨的阿有关,请小朋友再说一边‘阿姨’这个词语。”然后再教学ɑ的发音。

读音学会后,让学生观察字母a和阿姨的头像,看看发现了什么?这样,把音、形结合起来教学,学生比较容易记忆,学生也能较快地学会字母的书写。

一开始学习四声,学生可能接受较慢,教学时我联系下面小兔骑车图,先让学生弄四声,然后给字母戴上四顶“小帽子”练读,同时让学生伸出食指比划四声,边读边比划,几次下来,学生就能较快地区分清四声了。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但是他们一入小学就要从幼儿比较自由的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转入小学有计划的系统的以多门学科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一些游戏、儿歌、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1、图片 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于抽象的字母的学习,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借助直观教具这一外部的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图片能把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上课时,我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再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字形和图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们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

2、儿歌 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ɑ o e”时,教学朗读儿歌:“张大嘴巴ɑ ɑ ɑ,圆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

3、游戏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猜一猜”(根据口形猜字母)、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考一考(拿字母卡片去考别人)等。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ɑoe》是一年级孩子的第一堂拼音课,经过精心的设计,整堂课下来,我教得得心应手,孩子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反思这堂课,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伊始,我就面带微笑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从现在开始,老师就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黑板上画一座城堡)拼音王国里住着许许多多的拼音娃娃,我们今天要先去认识最最可爱的三个孩子。你瞧,他们来啦!(出示aoe的卡通形象)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将拼音字母拟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枯燥无味的拼音字母的距离,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领进了拼音王国,激发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热情,激发了孩子主动参与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纷纷很有礼貌地和aoe打招呼,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自主发现,享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上,我说:“三位朋友特别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就偷偷地躲到画中去了。小朋友们,快点仔细找找,你发现谁啦?”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马上主动地去观察书上的插图。不一会儿,小手如林,个个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班里的同学呢!这一环节的设计,就顺应了孩子的需求,诱发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孩子通过自己去发现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再加上老师的激励表扬,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互动探究,激发思维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课堂教学不在于老师讲解的精彩程度,而重在适时激起孩子的思维,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唤起求知欲望,给孩子施展才能的机会,给他们最大的自由空间。课中,“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想想?”出乎意料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很快编出了顺口溜:“眼珠圆圆,ooo”“鸡蛋圆圆,ooo”“阿姨阿姨,aaa”„„由此,孩子的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到了无限张扬,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相信他们一定回放飞可爱的童心,给你一份惊喜的。

四、游戏活动,愉悦课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保持,我们要尽一切所能让孩子感觉到他们不是在上课,而是在玩,在享受课堂。本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巩固,在巩固中玩,使孩子学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

五、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尽量把目光撒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采用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读,小组读,小老师教读等多种形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这节课是我对新课标精神的初步实践,以后要更进一步努力!

给学生起字母名字,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记住aoe这三个字母,而且还得到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以后每一课的教学都有起字母名字这个环节,所以孩子们都盼着快点学新的字母,好轮到自己起字母名字。这样每个孩子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他们觉得很高兴。这个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随他们。这种并非刻意去记忆但却很有意思的内容学生反而记得牢,也许有些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以及同学的字母名字。

让每个字母都走到孩子们的身边为了让每个字母能真正走到孩子们的身边,我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拼音头饰。每个头饰上都写有一个明显的字母,那就是孩子们的拼音字母名字。每个头饰做得很有特色,各不相同,孩子很喜欢。我让孩子戴着拼音头饰在课间玩耍时注意观察所看到的字母之间有什么不同,并记住对方的拼音名字。上课时孩子又戴着头饰来学习和做游戏。

让每个字母都能派上用场语言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将拼音教学生活化,让每个字母都能派上用场,能使学生更熟悉更容易记住拼音这套工具。

i u ü

一、融入游戏,融入故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课堂中,40分钟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爱玩的特性,我在教学中穿插了一些游戏,如“摘苹果”“闯关”等,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故事是孩子们最愿意听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极大地激活孩子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教i的四声时,我设计了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学生明白 i在标调时要将上面的点去掉,给抽象的拼音赋予了实在的意义,这不能不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和学习趣。

二、关注学生,面向全体。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注意,课堂上没有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本节课我采用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老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即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三、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我通过摘苹果游戏引导学生说说在书本中在生活中寻找i u ü ,如生活用品、家具、同学的姓名等都藏有i u ü。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与理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使用,用它来识字,用它来学习普通话。

认一认1

1、指导观察图画,认识汉字。

让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教师相机出示汉字第一、二两组中,第一个字“人”上面画的是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其余的7个字都是表示人体的某一部分,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某一部分的名称。第三、四组的字所表示的也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这种认汉的方法也是继承了传统的字块识字方法的优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字与图画间的联系,为理解字义打下基础。

2、教学汉字读音,指导理解字义。

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读。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读准每个字的音“人”、“金”、“山”是前鼻音,“手”、“舌”、“水”、“山”、“石”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

3.指导诵读。

先指导学生对这一组四言韵语的整体诵读。当学生读熟时,可采取击节而诵的方法让学生牢记读音。每一个字都要从看图入手,由图到字认真指导学生认读。注意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可以通过看图、读卡片等形式,巩固认识本课汉字。

一、“认一认”对小学生识字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所谓“承前”,就是将小学生在学前通过各种渠道学到的生字来一个小结。(当然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字是他们不认识的。)所谓“启后”,就是为他们今后识字、查字典做好铺垫。所认的这80个字,绝大部分是部首字。让学生首先认识一批部首字是有重要意义的。汉字是组合式的,绝大多数汉字是合体字,学生掌握了这一批部首字,就为今后学习合体字准备了部分常用部件。过去教材中安排生字,都是据文定字的,也就是说课文中有的字才能安排。这样就会造成生字出现顺序的不合理。如学了“妈”、“好”、“姐”,“女”还没有出现,学了“叫”、“吃”、“可”,“口”还没有出现。先认一部分部首字,这问题就解决了。此外,认识了一批部首字,也有利于以后学习部首查字法。

二、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双线并进”,以拼音助识字,通过拼读生字又巩固了拼音,可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之效。

三、发挥韵文识字的优势。

“认一认”吸收了韵语识字的经验,每课编成四言韵语。如“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复习记诵。

四、小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汉字的热情很高。可是过去一入学,就要学习一两个月的汉语拼音,感到枯燥乏味,负担很重,挫伤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汉语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就满足了小学生(包括家长)渴望学习汉字的心理。

教“认一认”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利用图画以及其他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字义。

“认一认”是看图识字,要充分发挥看图识字的优势。大部分看图识字都一目了然,只有少部分需要略加指点。如“足”学生看了图可能误读成“脚”,就要告诉儿童:“足”就是“脚”,“足球“就是用脚踢的球。”“目”,学生看了图很有可能读成“眼”,就要告诉儿童:“目”就是眼睛。有的图不易看清,如“丝”,就要告诉儿童:这是蚕宝宝吐的丝,我们穿的真丝衣服就是用蚕宝宝吐的丝织的。

有的生字光用图还不够,还可以给儿童看看实物。如城市的孩子没有见过小麦、豆子,最好拿麦穗、豆荚让他们看看。 有的生字还须配合动作。如“出入开关”,就可以让儿童实地演示一下出门、进门、开灯、关灯的动作。有的生字,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效果更好。如“前后左右”,便可以让儿童说说,“你前面的同学是谁?”“你后面的同学是谁?”“你写字是用哪一只手?”“把你的右手举起来!”

我们在教学时,可以用连词或列举句子的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字义,如学习“羽角齿革”,可以告诉儿童:这个字就是“羽毛”的“羽”。这就是“牛角”的“角”。“公象有一对很长的牙齿”。这就是“牙齿”的“齿”。这个字是“皮革”的“革”。 第二,要注意发挥识字与学习汉语拼音的协同作用。

“认一认”中的生字注音,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黑色的。红色的表示是儿童已经学过的拼音,可以放手让儿童自己练习拼读。黑色的表示没有学过的,教师要带领儿童拼读。学过的拼音就让儿童在识字的实践中练习运用,既帮助了儿童识字,又锻炼了他们的拼读技能,可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效。

第三,要引导儿童诵读,以发挥韵文识字的优势。

“认一认”是四言韵语,每行的四个字,椭圆形的浅蓝色块串连在一起,就表示这是韵语的“一句”。有的就是成语或固定词组,如衣食住行、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等;最起码也是表示同一类的事物,如云电风雨、瓜果麦豆、羊犬龟鹿等。

一课书的16个字学完了,要引导儿童练习诵读。为了增加学习兴趣,可以用碰铃敲打着节奏来念,就像念一首儿歌。寓学于玩,真是其乐融融!学了“认一认2”,就可以跟“认一认1”连起来念,学习了“认一认3”可以跟“认一认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篇六: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识字3教案

识字 1

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法学法:

1、上课前,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

2、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3、通过做游戏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通时学生也能够适当的放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又一次对所认识的字加深记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略)

二、提出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是个离我们不远的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就可以到达,再看看有

几户人家。

3、这里住的人家不多,只要四五家。再数数看,图上有几座亭台楼阁?

4、花多吗?数得清吗?

三、探究学习:

1、学生照拼音自读古诗。

2、指名分句朗读,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投影:(书后生字)

2、齐读生字。

3、教师带领学生在文中把生字一一画出来,再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1、认识笔画,提示写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填空题。学生在田字格本上按顺序默写。

( )去( )( )里,

烟村( )( )家。

亭台( )( )座,

( )( )( )枝花。

二、探究学习

1、齐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听配乐朗读,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山村怎样?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

4、学生练习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三、应用拓展

1、认识笔画,借助范写指导写法。

2、说说笔画数。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四、作业设计

读一读,按课文内容填空

( )去 二 三 里,

烟村( )( )家。

亭台( )( )座。

( )( )( )枝花。

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教学反思:

识字 2

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规,将一组词语组成了韵文让学生认读。内容是:太阳 闹钟 小鸟/穿衣 下床 起早/刷牙 洗脸 早餐/上学 升旗 做操,四组排列整齐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忆。

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不仅能使学生借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认识事物,受到良好的习惯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6种笔画。

2、按顺序观察图画,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同时,

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法学法:

1、教法: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辅以直观教学法,联系生活等手段组织教学。

2、 学法: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说--读”的方式来学习韵文,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自主交流,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感觉?出示卡片:太阳 闹钟 小鸟。谁能把它们读好?指读、齐读。

2、出示图片,出示卡片:穿衣 下床 起早,指名读,齐读。

3、出示图片,出示卡片:刷牙 洗脸 早餐,指名读,齐读。

4、出示图片,出示卡片:上学 升旗 做操,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学习:

1、词语连起来读。

2、看图读韵文。并体会它的美以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教师范读。

4、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篇七: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

在教学angengingong这节课中

我在拼音读、写指导上适时进行了示范

并结合低年级常规教育进行了多次示范

在恰当的时机以教师的言行渗透养成教育

例如在课堂中用榜样示范及鼓励语言"我喜欢发言声音响亮的孩子"激励学生养成积极发言 发言大声、大胆的好习惯;在学生读书、写字的时候提醒学生读写姿势;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等

这些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示范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我觉得对于把握教师示范的形式及时机我还没有深入学习

所以在本节课中出现了有些不必要的示范

对于学生已经很熟悉

掌握很好的内容也进行了示范

耽误了学习时间

教学过程也显得拖沓

这说明在示范作用的实效性方面我还要深入学习、思考

教学"ang eng ing ong"

难点是在"ng"的发音

相对来说

后鼻韵母的发音比前鼻韵母困难多了

因为受方言的影响

有些同学就是发不准音

因此

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ng"

说清楚发音的方法

强化训练

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领读等

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

在此基础上

教学"ang eng ing ong"的发音

以点带面

面向全体

同时

让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己读出后鼻音

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结束时

我通过引导学生找找书本中、生活中读后鼻音的音节

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家具、电器、同学的姓名、动植物名称等都藏有后鼻音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实践

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拼音教学生活化

教学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苦战"

学生终于学完了拼音

开始接触汉字了

第一篇识字就是古诗《一去二三里》

读来琅琅上口

富有儿童情趣

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课文

课文配有插图

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在不远的地方

有一个小山村

炊烟袅袅

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一幅幽静美丽的山村田野画面

这首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教学古诗的时候我运用了课文的插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

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

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

"亭台"是什么

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

再让学生通过想象

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

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

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

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

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

重要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因此

我从田字格的结构教起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

写字时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

出示课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

再引入"二"的书写

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

上台演示

教师相机板书

让学生体会字的间架结构

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识字2》教学反思:本课韵文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

围绕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组织成一组组词串

读起来琅琅上口

便于诵读

同时课文配以插图

图文对照

让学生不仅识字

还理解词语

认识事物

由于学生还刚刚接触汉字

所以本课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

利用课文插图

让学生观察插图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边看图边识字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认识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认识词语和理解词语的教学中

插入说话训练

让学生用词语来说话

还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来读词语、说词语

从而让学生主动识字

体验识字的快乐

由于学生刚接触汉字

因此教学生学习写字非常重要

要手、脑、口并用

先学习基本笔画

再学会笔顺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充分利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记住

如教学"鸟"字时

对学生说上面的撇是鸟头上的羽毛

里边的点是鸟眼睛

千万要点上

下边的鸟身体要宽一点

学生听了

兴趣很高

很容易就记住这个字了

再如"太"字

从学生熟悉的大字入手

大字下面加一点就是太

学生也很容易就记住了

接着让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为写好汉字做好准备

最后在习字册上仿影

让学生边写边记

刚开始教学汉字

虽说就那么几个简简单单的字

但教起一年级的孩子却不是那么容易

今后的写字教学还应花更多时间训练

识字3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的情感;联系课文识记新字新词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

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

所以

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

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① 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候

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② 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 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首先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风光图片

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美

并说说感受

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讨论热烈

发言积极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

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

落实"先学"

"先学"是"指导―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和关键 "先学"是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

尝试练习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通过对学生"先学"的培养

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上课前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根据以往的经验自主学习生字

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自如

课堂上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 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妙

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

还要探索更多的识字方法

使学生学得更多

记得更牢

《人有两个宝》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人有两个宝贝 赞美了为了酿造生活而不辞辛劳的人们

我试图通过挖掘教材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使学生与作者、课文的感情产生共鸣

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加强朗读

因此我以朗读课文重要段落和句子为教学的重点 把朗读贯穿在各学段的目标中

即正确、流利地朗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篇八:一年级下册《识字三》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识字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公开课,为了准备这节课也花了不少心思。首先选定课题,因为自己本身比较喜欢这种对子歌,而且本文篇幅较少,所以就选了这篇。

前期准备时参考了一些教案,也观看了一些名师的视频。再加上对自己班学情的考虑,初步确定了教案。整堂课上下来,有些许收获,更多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一、导入

我以做对子游戏导入,学生毕竟是孩子,有着爱玩的天性。一听游戏马上来了精神。对子从简单到复杂,孩子也慢慢投入进来。这个导入一则和课文有关联,二则快速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二、教学过程

1、读

对子歌最主要就是通过各种读去感悟那些韵味。我这节课主要采取个人读和集体读。但是发现学生在集体读的时候没有气势,没有精神。有些学生起来读的时候其他学生没有认真听。这些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做调整,导致整堂课的集体读有气无力,读不如不读。这也和我备课过程中预设不足有关,这是我非常值得反思的一点。

在教学字词这块,我通过字形变化,意思理解,图片借助理解等方法来学习。在学习“朝”和“夕”两个字时,我让学生自己组词,而因为积累有限,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出来,这里我其实可以自己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识。最后回归词语环节忘了处理,本来打算让一个同学当

小老师读的。图片帮助理解倒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最后打拍子读的环节也没有处理好,可能也因接近下课,我也就匆匆而过了,导致这一环节显得苍白。

2、写

这节课主要写“秀”和“和”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有一个“禾”,但“秀”的禾撇捺要舒展,“和”的捺要变点。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点,再范写。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写不好“秀”下面的“乃”,掌握不好结构。这也是我头痛的问题,如何能让学生对写字兴趣。

总体来说,值得改正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上课之前要多了解学情。希望自己再接再厉,继续加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篇九: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    在教学angengingong这节课中,我在拼音读、写指导上适时进行了示范,并结合低年级常规教育进行了多次示范,在恰当的时机以教师的言行渗透养成教育。例如在课堂中用榜样示范及鼓励语言"我喜欢发言声音响亮的孩子"激励学生养成积极发言,发言大声、大胆的好习惯;在学生读书、写字的时候提醒学生读写姿势;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这些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示范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我觉得对于把握教师示范的形式及时机我还没有深入学习,所以在本节课中出现了有些不必要的示范,对于学生已经很熟悉,掌握很好的内容也进行了示范,耽误了学习时间,教学过程也显得拖沓,这说明在示范作用的实效性方面我还要深入学习、思考。    教学"ang eng ing ong",难点是在"ng"的发音,相对来说,后鼻韵母的发音比前鼻韵母困难多了,因为受方言的影响,有些同学就是发不准音。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ng",说清楚发音的方法,强化训练,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领读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ang eng ing ong"的发音,以点带面,面向全体,同时,让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己读出后鼻音,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结束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找找书本中、生活中读后鼻音的音节,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家具、电器、同学的姓名、动植物名称等都藏有后鼻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拼音教学生活化。  教学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苦战",学生终于学完了拼音,开始接触汉字了,第一篇识字就是古诗《一去二三里》,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课文,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一幅幽静美丽的山村田野画面,这首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教学古诗的时候我运用了课文的插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

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重要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因此,我从田字格的结构教起,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写字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板书,让学生体会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识字2》教学反思:本课韵文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围绕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组织成一组组词串,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诵读,同时课文配以插图,图文对照,让学生不仅识字,还理解词语,认识事物。由于学生还刚刚接触汉字,所以本课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边看图边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认识词语和理解词语的教学中,插入说话训练,让学生用词语来说话,还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来读词语、说词语,从而让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的快乐。 由于学生刚接触汉字,因此教学生学习写字非常重要,要手、脑、口并用,先学习基本笔画,再学会笔顺,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充分利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记住,如教学"鸟"字时,对学生说上面的撇是鸟头上的羽毛,里边的点是鸟眼睛,千万要点上,下边的鸟身体要宽一点。学生听了,兴趣很高,很容易就记住这个字了。再如"太"字,从学生熟悉的大字入手,大字下面加一点就是太,学生也很容易就记住了。接着让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为写好汉字做好准备,最后在习字册上仿影,让学生边写边记。   刚开始教学汉字,虽说就那么几个简简单单的字,但教起一年级的孩子却不是那么容易,今后的写字教学还应花更多时间训练。   识字3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联系课文识记新字新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① 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② 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首先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风光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美,并说说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落实"先学"。"先学"是"指导―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和关键。"先学"是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对学生"先学"的培养,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上课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根据以往的经验自主学习生字,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   课堂上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妙。   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还要探索更多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学得更多,记得更牢。  《人有两个宝》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人有两个宝贝,赞美了为了酿造生活而不辞辛劳的人们。我试图通过挖掘教材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课文的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加强朗读,因此我以朗读课文重要段落和句子为教学的重点,把朗读贯穿在各学段的目标中,即正确、流利地朗读。而教学的重点则以两个宝为线索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手和大脑的作用:做工、思考。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课一开始,我就通过让学生读题质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    这篇课文的好词佳句较多,便于学生积累,我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另有三个词语"用"、"又用"、"创造"分

别也能说明手和脑重要性,地点分布之广,工作是那样的繁忙。我以这三个词语为例又引导学生用自己积淀的成语形容手和脑却一不可,学生说到了"做工"、"思考"、"创造"、等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让学生看图读课文,接着问学生你体会到了什么?并且说理由。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图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但是,学生对人两个宝贝的重要性总是体会得不够到位,也许是老师没有引导好。  《升国旗》教学反思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主要以读感悟,用各种方式来促读。一、创设情趣,激情导趣  在教学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出示6面国旗,让学生选择出我们中国的国旗,然后回答:国旗的颜色,样子。直观的国旗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国旗来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形间拉近了学生与国旗的距离。再次唤起了学生对国旗的热爱情感。然后又给他们渗透情感教育,知道国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然后导入课文,"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用情感渲染,一步一步激发,化为学生自己的爱国旗之感,从而促使其主动的读好这句句子,并能读出自己拥有国旗自豪、激动的语气。二、创设多元的教学氛围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自助于学生主动且饶有兴趣的观察、思考、想象、表达,最大极限地激活学生思维,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一幅插图、一段录音、一个表演、一样实物,都可以成为直观形象的教具,都可以成为教学时的"情境"。我在教学第二句时,播放3段升国旗的录像,让学生在边看边想中进入情境,增强个性体验。然后结合课文,尊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采用指导读、评价读、赛读等形式,把国旗在蓝天中"高高升起的"动态美读出来。学习第三句的时候,根据每个孩子都有升国旗时立正、敬礼的经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这句话。并能通过评价老师的朗读读好这句话。在分散的三句话学完了之后,怀着对国旗和祖国的尊敬和热爱,国歌声再次响起,全体同学背诵全文,激发情感。通过这篇课文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而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去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动静交替、语言鼓励、情景交融、亲身体验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赏、想、动、看的实践中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在教这课时,我作了

充分的准备。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我要想好每个环节,才能让孩子在40分钟里有效的上好课。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一、揭题激趣,感受古诗美。   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阅读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我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人本、自由、多元和个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人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学生通过读读、想想、演演的学习方式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并进入角色体验"小鱼"的快乐,以演促读,以演促思。我还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创造无拘无束的探究的天地,学生在课内研讨、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自己的阅读方法中,尽情地品读和表演,在活动中充分地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动情,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想的陶冶、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习惯的养成、个性的丰富,再相机点拨归纳又使学生豁然开朗,认识得以升华。   《我叫"神舟号"》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另一方面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二小节是本文的重点,我注重细节,把每一句话都细细地分析。首先我用一个问题:通过飞船弟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在学生说出知道飞船的名字叫神舟号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篇十:一年级上《识字3》教学反思 Microsoft Word 文档

苏教版语文第一册《识字3》教学反思

在师傅梅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今天我完成了苏教版语文第一册《识字3》的教学,课一上完我和师傅就这一节课展开了讨论。听完了师傅的评议,我明白了自己本节课的得与失,现将其反思如下: 首先,我想反思自己本节课不足之处。

课一上完我就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本节课犯了一些本不该犯的错误,导致本节课有一些令自己遗憾的地方。

不足一:给孩子写字时间不足。语文新课标要求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练字时间。本堂课我安排写两个字“水”“火”,我带孩子观察、范写、书空,刚请大家在书上描红就下课了。是自己教学内容安排多了吗?反复追忆,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导入环节用时偏多。导入环节我安排了两个内容,先是请学生说说双休日都去哪玩了什么感觉怎样,再请学生坐上音乐快车去公园玩。导入应该干净利落,可把第一块内容直接删掉,能节省至少3分钟时间。二、课件的播放不太顺畅。其中有两张幻灯片是点一个数字出现一个词语,在播放课件时因为看不太清耽误了一些时间。这件事提醒了我上课前(尤其是公开课),应该在多媒体上提前演示。这个环节能节省1分钟时间。

不足二:教师语言不够精炼。

本堂课我觉得自己说了很多话,不管是导入还是点评,但仔细想想每一处,又都没什么印象。我想老师自己都没什么感觉,那对学生所起的效果必然也大打折扣。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能更加的精

炼,同时又不缺乏幽默和生动呢?这可能需要自己多读书,多向名家学习,慢慢修炼。

不足三,朗读指导不够新颖直观。

梅老师在评这节课时提出“诵读整篇韵文时,最好配上音乐,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课堂达到最高潮。”我觉得梅老师提得非常好,语文课可以借助音乐、美术等多种元素,让它变得有声有色。如果我能在本堂课朗读整篇韵文时配上优美的音乐,那学生不用你说什么,也能读得有滋有味。

其次,我觉得本节课也有一些亮点。

1、情境教学,寓教于乐。一年级孩子都特别爱玩,在备课时我就想以玩的形式,边玩边学。于是我就设计了“音乐快车”,“说说自己想玩什么”。

2、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在课堂上我想扮演一个大姐姐的角色,和他们一起玩,听他们说自己的发现,孩子回答不上来给他微笑鼓励。时刻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

3、随机应变,教学机智。在教学设计上,预设是先学一、二两行词串,再学三、四两行,可是学生最先关注到的是游乐设施而不是景色。于是我就顺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他们走。当三、四两行快学完时,有个学生说自己累了,学生在课堂上这样说我还是挺意外的。我第一感觉就是累了就要休息,可课又不能不上。想到下面要学的词串,我灵机一动,问学生“我们找个地方休息吧,到哪呢?”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荡船”,我反问“这么多人坐得下吗?”于是学生纷纷

说宝塔。我让大家坐下来休息,并欣赏一下公园的景色,然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景色,巧妙地完成了后面的教学

“金无足赤”,这一堂自我感觉不太好的课,给了我思考,从而给了我收获。非常感谢我的师傅梅花老师,人如其名,从您身上我学到很多。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4教学反思(2016-01-09)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4教学反思(2016-01-10)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反思(2016-01-11)
  •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4教学反思(2016-01-12)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4教学反思(2016-01-12)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