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篇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物理组 陈宗荣

• 课题选择背景

随着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大力推进,必然引起一场学习物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的进步”。如何构建具有“探究性的学习、问题式的教学、合作化的课堂”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真正了解自然科学探究的含义,是每一位物理老师的责任。随着网络的普及,借助网络环境开展物理教学,可以将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建构适合学习活动开展的 “ 探究式学习模式 ”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可共享、互动性强等优势,结合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和优势,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带着物理问题,提出假设与猜想,并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究、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四章第六节的内容。其主要教学内容有两部分: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 、学生接受电动势这个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但是电动势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难的.新教材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满足后续知识的需要,简化了电动势的教学,其基本内容有下列两方面:一个是电源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表征了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另一个是电源电动势的值可用电压表测出 —— 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路里,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教材提出电动势这个概念,但没有给电动势下定义,只是讲它 “ 等于 ” 什么。

2 、路端电压 U 与外电阻 R 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演示实验由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记录数据并指导学生得出规律,使学生有明确的感性认识,同时这也更大程度的提高了高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2 、难点:

( 1 )、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 ( 2 )、 应用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电动势的定义.

2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 、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4 、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 ( 或外电阻 ) 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5 、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

6 、理解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规律 2 、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3 、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普遍联系观点

2 、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3 、通过对闭合电路的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能量守恒思想

4 、知道用能量的观点说明电动势的意义

• 设计思路

本课一改传统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得出数据学生分析并讨论出规律的教法,而是以“课前自学——提出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自主探究 —— 协作交流——探究本质—— 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为指导,课节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层次进入不同的网页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亦使老师做到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具体设计思路: 1 、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学生自己在做仿真实验的时候,思考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2 、引导学生认识电路。 3 、提出目的,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通过改变外电阻阻值、内电阻阻值和电源电动势,记录电流等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对数据分析探究什么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4 、学生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演示实验现象。 5 、对知识的一种拓展和应用。

• 教学过程

(一)设定猜想、实验论证,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平时生活中常用的 1 号、 3 号、 5 号干电池、蓄电池、电源,干电池上注明 1.5V ,蓄电池上标明 2.0V ,电源上标明 15V ,用伏特表测电池两侧可以直接测出分别为

1.5V 、 2.0V 、 15V ,再出示一个普通手电筒上的小灯泡。

实物演示实验:将小灯泡与 2.0V 的蓄电池相接,请学生观察灯的亮度——正常发光,已很亮。

提问:如果将这个灯泡与标明为 15V 的电源相接,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小灯泡会怎样?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回答:小灯会被烧毁,或即使不烧毁也会比接 3V 电源时亮得多,也有可能和接 2.0V 的一样。

演示实验:将小灯接在 15V 电源上,结果是:小灯与 15V 电源相接时不但没有烧毁,亮度反而比接 2.0V 电源时暗一些。与学生猜想结果大相径庭。

要圆满解释上述现象就要用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请同学们在仿真实验中观察刚才演示实验的现象,思考:电灯亮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哪个或哪些物理量不同 ? 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1 、电动势

( 1 )电动势 :我们发现干电池、蓄电池等两端的电压是不相同的,其实这两端电压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相同,不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同。我们引入电动势这个概念来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

( 2 )电动势 E 的物理意义 :是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其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1 )认识电路 :引导学生观察教学网页中的实验电路,了解闭合电路和分电路;内电路和外电路。知道电源外部电流流向和电源内部电流流向。

( 2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学生在仿真实验中,可以在电阻元件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改变电阻值,闭合开关,

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I=

3 、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的关系

( 1 )、演示实验中电灯亮与暗的实质是什么?

电灯作为负载(即用电器),其亮度主要看加在负载上的“有效”

电压即路端电压 U ,在负载正常工作情况下, U 大,则灯的亮度高, U

小,则亮度低。而如图所示,将电灯换成可变电阻 R ,改变外电路 R ,

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有什么关系呢?

( 2 )、分析讨论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对于同一个电源,一般情况下其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是不变的,

当外电阻 R 变化的时候,请同学们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讨论 U 的变化规律。当 R 增大时,有 I 减小, I 、 R 都是变量,在没有给出 I 、 R 具体数据的情况下,单纯利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U=IR 来判断 U 的变化是很困难的。但在闭合电路中,内、外电压通过关系式 E = U + U '是联系在一起的,而 E 是常量。因为 U '= I r ( r 为常量),我们发现 U '的变化是很容易判定的,完全可以先判定 U '的变化,再根据 E = U + U '进而确定 U 的变化。

( ① .短路: R = 0 , I =, U '= E , U = 0

说明:短路时电流取决于 E 、 r ,一般情况下 r 很小,故短路时电流很大,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常会烧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仿真实验:演示短路时保险丝熔断的现象及如何排除故障,恢复电路的正常工作。 ② . 断路: R →∞, I = 0 , U '= 0 , U = E

伏特表测电动势的原理,主要是伏特表内阻大,测出的数据略小于 E 。

(三)探究演示实验中灯泡亮度不同的实质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本身具有内阻,其电路中电流 I = E/(R+r), 所以,当闭合电路电源电动势大的时候,由于 r 值的不同,两个电路的 I 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是 E 大的电流就大,所以出现灯泡亮度不同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在实验里添加伏特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并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这两个不同电源 6V 和 12V 的内阻 r 是多少,从而可以知道这两个电路中流过相同灯泡的电流 I 的大小。

• 教学反思

本课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如何指引学生一起完成这节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物理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2 、本课教学中用到较多的仿真实验,具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实际操作中的用电安全问题。安全的仿真实验可充分发掘学生的好动性、探知性,用学生特有探究角度去思考问题,

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同时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用电安全意识。

3 、本课教学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为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安装保险丝;生活用电中电灯的亮度问题等。

4 、 本课教学能构建有效的 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权。网络环境设定任务,通过人机交互,学生有选择的开展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层次将课堂内未完成的内容拓展到课外,作到课题学习和课外思考的互通。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篇二:研究闭合电路教案

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的概念和推导来源

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2、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普遍联系观点。

2、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二、教学重点

1、电动势是表示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3、应用定律讨论路端电压、输出功率、电源效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

1、闭合回路中电源电动势等于电路上内、外电压之和.

2、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阻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 电动势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这两个条件能不能形成恒定的电流?要形成恒定的电流需要什么条件? 教师:从能量转化观点分析,电源是怎样的一种装置?

学生: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课件板书)。 教师:电源有哪几种?

教师:这些不同的电源,它们两极间的电压相同吗?

结论:同种电源用电压表测量其两极间的电压是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电池用电压表测量其两极间的电压是不同的.这个电压由电源本身性质决定,为了表示电源本身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

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其两极间的电压。

用字母E表示,单位是:V

电源的电动势由电源本身性质决定。

一般电池上面的规格标示指得就是电源的电动势。

物理意义: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二) 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

1、内外电路定义

闭合回路可分为内、外电路两部分,电源内部的叫内电路,电源外部的叫外电路; 外电路上有电阻,这个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内电路上即电源内部也有电阻,这个电阻叫内电阻,简称内阻,用r 表示。所以内电路相当于一个没有内阻的电源和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如图:

2、欧姆定律

整个电路是外电阻R与内阻r的串联电路。这样的话电源电动势E与外电路电压U外和内电路电压U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外电路的电压与内电路的电压加起来应该等于电源电动势。

教师:总结的很好。写成公式就是:

E=U外+U内

因为: U外=I外 R U内= I内 r

并且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即I外 =I内 =I

所以: E= I外 R + I内 r =I(R+r)

进一步可改写成:I = E/R+r

结论:闭合回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

3、例题:右图中,R1=14欧,R2=9欧,当开关S切换到位置1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1=0.2A;当开关S切换到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2=0.3A,求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解: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列出方程:

E=I1R1+I1r

E=I2R2+I2r

消去E,得到r=(I1R1- I2R2)/(I1- I2)=1欧

将r带入上面任意一式可得:E=3v

注意:一般的,给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不会变,但是外电阻可以改变,当外电阻变化时,外电路两端的电压以及电路中的电流会怎样改变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三) 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外电路两端的电压我们一般称为路端电压。电源加在负载(用电器)上的有效电压就是路端电压,因此研究路端电压与负载之间的关系具有实际意义

数学推导:I=E/(R+r),当R增大时,I减小;当R减小时,I增大。

U外=E-Ir,当R增大时,U外增大;当R减小时,U外减小。

如果我们要用图像来表示这个关系的话,应该怎样画这个图像?

学生活动:画出路端电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一位学生到黑板画。

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教师:直线与纵轴、横轴的交点分别代表什么含义?直线的倾斜

程度呢?

学生1:直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

教师:此时的外电阻无穷大,即外电路是断开的。这也是我们测

量电源电动势的原理。

学生2:直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路端电压为0时的电流。

教师:此时外电阻为0,即外电路是短路的。所以这个电流叫

短路电流。I=E/r,一般电源的内阻比较小,像铅蓄电池的内阻

只有0.005-0.1,干电池的内阻一般也不超过1,因此短路电流

很大。电流太大会烧坏电源,好可能引起火灾,因此绝对不允

许将电源两端用导线直接连起来。

学生3:直线的倾斜程度代表电源的内阻r。 E教师:我们可以利用图像计算电源的内阻:r=E/I短

学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来解释前面的现象了。

因为E1的内阻小,所以内电压就小,小灯泡两端电压接近电源电动势,而E2

的内阻很大,

所以内电压较大,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反而较小。

(四) 小结:

1、电源电动势: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电压之和。

2、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

3、路端电压负载的变化情况;

4、路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五) 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电动势的概念在高中是个难点,处理教材可以有不同的讲法:(1)用非静电力做功的办法;(2)用内外电压之和定义电动势;(3)从能量的角度定义电动势.

本节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篇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懒于思考的特点,如何指引学生一起完成这节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物理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1)本节课采用实验引入,实验现象和学生初中的学习认知产生冲突,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这个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出来

2)本节课开始时对电路的认识,由于之前已有铺垫,所以不需要过多阐述,而应该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由本节课效果来看,学生的预习成果显著

3)在探究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实验时,基本学校关于实验的教学设备缺乏,我设计了如此实验,让学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得出实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4)基于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在研究路端电压与电流关系时,直接让学生从图像研究特殊点,直接给出要研究的问题,而不是让他们去找,这样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便于学生理解。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对于表示很好理解,记忆。

2 、本课教学中用到较多的实验,具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实际操作中的用电安全 问题。安全的实验可充分发掘学生的好动性、探知性,用学生特有探究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用电安全意识。

3 、本课教学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电源的短路问题;生活用电中电灯的亮度问题等,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于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4 、本课教学能将学生参与进来,主动探讨电路动态分析的问题。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层次将课堂内未完成的内容拓展到课外,作到课题学习和课外思考的互通。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篇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在处理闭合电路中的动态分析问题时,一是要抓住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用数学语言描述时要明确谁是自变量、谁是常量、谁是因变量。一般情况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不会变化。二是要从元件的变化情况入手,从局部到整体,再回到局部,逐步分析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具体解题可分为四个步骤:

1. 判断局部元件的变化情况,以确定闭合电路的总电阻

或断开时,将怎样影响总电阻如何变化。例如,当开关接通的变化。当然,更常见的是利用滑动变阻器来实现动态变化。当然,更常见的是利用滑动变阻器来实现动态变化。应该记住,电路中不论是串联部分还是并联部分,只要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大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就变大。只要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小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就变小。

2. 判断总电流I如何变化。例如,当总电阻因此I减小。 增大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

3. 判断路端电压U如何变化。此时,由于外电路电阻R和电流均变化,故用判断有一定困难,此时可用来判断。

4. 判断电路中其他各物理量如何变化。

上述四个步骤体现了从局部到整体,再回到局部的研究方法。这四个步骤中,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若判断失误,则后续判断均会出错。第四步是最为复杂的。第四步中要能快捷地作出判断,要求在利用物理规律方面,除了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以外,还要熟悉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主要是串联电路中的分压关系和并联电路中的分流关系。在选取研究对象方面,可采取扫清外围、逐步逼近的方法。由于与变化元件越近的电路通常与之联系也会越密切,因此其物理量变化也将复杂。这样,不妨从与变化元件联系最松散的电路开始分析,再逐步推理,从已知条件出发,循着规律,一步一个结论,将结论又作为已知条件向下推理,最后判断变化元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篇五: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1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物理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2 、本课教学中用到较多的仿真实验,具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实际操作中的用电安全问题。安全的仿真实验可充分发掘学生的好动性、探知性,用学生特有探究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同时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用电安全意识。

3 、本课教学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为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安装保险丝;生活用电中电灯的亮度问题等。

4 、 本课教学能构建有效的 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权。网络环境设定任务,通过人机交互,学生有选择的开展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层次将课堂内未完成的内容拓展到课外,作到课题学习和课外思考的互通。

变压器教学反思

物理实验不仅是为了形成鲜明、直观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许多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就其实验及其操作步骤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在实验完成之后,急于用实验现象建立概念和归纳规律,没有充分揭示物理规律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导致物理规律得出较为生硬而不自然。

如在“研究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线路如图3所示,实验中可得到显著的实验现象:匝数越多的线圈,其两端的电压越大,流过的电流越小.教学中教师常常由此显著现象即得出有关变压器原理的正反比关系.但是,一个量越大则另一个量越小,就一定是反比关系吗?从思维角度而论,这显然缺乏逻辑性.这时学生就会疑惑,对实验结果似信非信.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一实验中的教学因素,引导学生会从仪表读数上得到U1I1>U2I2,即变压器的输出功率略小于输入功率,并通过如图3所示的装置来演示:

当将可拆变压器的铁芯向右移或向左移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将变得更小.如果教学中抓住这一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铁损、铜损、磁损的存在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后在忽略这些损耗的情况下,即在理想条件下应有U1I1=U2I2.这样,无疑会使学生对理想变压器模型、工作原理、有关公式的

适应条件等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熏陶,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不能正确地进行科学地思维,就不能得到自己确信的结论,牵强的结论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甚至疑惑.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实验分析的思维过程,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针对学生在分析实验中思维上的难点,辅以另一简单实

验或实例来加以说明,以确保实验教学效果。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反思

1.鉴于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都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本节课侧重在新课教学中如何在新情景中应用旧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新概念和获得新知识,并尽量利用该课的特点,培养相应的能力.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授课中不区别感应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教案中着重揭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公式ε=Δφ/Δt的建立过程、物理意义及应用.而公式ε=Blv只作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特定条件下推出的表达式.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分清主次,减轻学生在认知上的负担,又不降低应用上的要求.

3.本课题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极好机会.在设计教案时,结合教学进程对能力培养尽量作了渗透.但鉴于是新课教学,且只有两课时,故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过程的深层次矛盾和规律(如电磁转换中的正负反馈并存、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的体现,以及电磁学过程与力学、热学知识的结合等)均未在本授课中揭示,这些问题宜放在综合复习和练习课中去解决.

4.为了在新课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教案在配置公式E=Blv⊥方面的练

习,是有意削弱了的.课堂练习只安排了画瞬时感应电动势的示意图,而把讲课的重心放在公式ε=nΔφ/Δt上.考虑到E=Blv⊥=Blvsinθ中,要识别θ角,

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常常要作透视分析与转换,打算安排专门的习题课,对学生加以训练.在教学初期,只安排θ=90(即E=BLv⊥)的练习。

库仑定律的教学反思

对课本演示实验的改进:由于孤立带电物体和悬挂小球的带电量很少,再加上空气潮湿的影响,放电较快,小球单线悬挂稳定度不够等因素,此演示实验成功率很低。可进行以下改进。

1、 在悬挂点再挂一竖直线用以体现偏角的大小,观察效果更明显。

2、 悬挂小球改为悬挂导电小纸片。经过多次选择不同材料试验比较,使用导电小纸片的效果最理想。

3、 改变悬挂方式有两根等长约40厘米红色细线成一定夹角将纸片悬挂在

支架上,取

代单线,以此来避免演示时晃动,扭转,确保偏离时的稳定。

4、电荷改由感应起电机提供。直接有感应起电机的一个小球充当带电物体,最大限度的增加带电体的电量。

5、可将孤立带电物体O也悬挂,改变其带电量以判断作用力的大小与其带电量也有关。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篇六:动态电路教学反思

动态电路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由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化引起的串、并联电路,以及开关的断开和闭合、电路的故障引起的的动态电路分析。它是对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故障几项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初中物理升学考试的必考内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串、并联电路的动态分析一般步骤是:首先明确电路中各电表的作用,即它们测量的是哪一部分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其次是判断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特点,尤其是串联电路中的分压关系来分析各部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变化情况,作出正确的解答。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以前述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对仿真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交流得出对串联电路进行动态分析的一般方法。

通过前阶段的复习,学生对于欧姆定律和滑动变阻器这两项知识已经掌握地比较牢固,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故障电路的判断尚有少数学生没有掌握好。而要将这几项知识综合在一起加以运用来解答串联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对于某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难度是比较高的。为此,在教学中安排了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巩固练习等环节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以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而后从相对比较简单的电流变化着手,最后进入到对电压变化的分析。每一步骤都结合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通过口头回答,书面练习等形式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以提高学生对于新授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学反思:

(一)教学优势:

1、习题课作为传统教学中的一种典型课,由于计算量过大分析过程太复杂,往往导致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也觉得难教。而本节课通过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动态电路到静态电路,分化了难点,降低难度,使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在解题时具备一些解题思路。

2、画等效电路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使物理过程更为直观,更为清晰,这就是动态电路习题的突破口。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画等效电路图、在电路图上标已知条件、再根据已知条件解题这一完整思路。

3、为了分析解题思路,物理学常常采用“建模”的方法。本节课电路模型属于物理过程变化的模型。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画一些必要的等效电路图,是建立模型的过程,给学生渗透了建模的思想。

(二)教学不足:

1、教师在习题讲解过程中应细化,在讲解中应加强解题规范性的培养。

2、让学生说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表述能力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进行学生说题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建构物理模型,知识迁移的能力,使所学物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

3、加强与学生沟通,使教学环节更接近学生,题目设置更适合学生。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篇七: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

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

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

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

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

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习。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篇八:《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本课在多媒体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如何指引学生一起完成这节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物理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2 、本课教学中用到较多的仿真实验,具有安全性和可操

作性,避免了实际操作中的用电安全问题。安全的仿真实验可充分发掘学生的好动性、探知性,用学生特有探究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同时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用电安全意识。

3 、本课教学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为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安装保险丝;生活用电中电灯的亮度问题等。

4 、 本课教学能构建有效的 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权。网络环境设定任务,通过人机交互,学生有选择的开展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层次将课堂内未完成的内容拓展到课外,作到课题学习和课外思考的互通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篇九:关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反思——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反思为例

研究闭合电路 教学反思篇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课题选择背景

随着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大力推进,必然引起一场学习物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的进步”。如何构建具有

“探究性的学习、问题式的教学、合作化的课堂”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真正了解自然科学探究的含义,是每一位物理老师的责任。随着网络的普及,借助网络环境开展物理教学,可以将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建构适合学习活动开展的 “ 探究式学习模式 ”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可共享、互动性强等优势,结合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和优势,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带着物理问题,提出假设与猜想,并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的方

式,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究、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四章第六节的内容。其主要教学内容有两部分: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 、学生接受电动势这个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但是电动势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难的.新教材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满足后续知识的需要,简化了电动势的教学,其基本内容有下列两方面:一个是电源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表征了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另一个是电源电动势的值可用电压表测出 —— 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路里,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教材提出电动势这个概念,但没有

给电动势下定义,只是讲它 “ 等于 ” 什么。

2 、路端电压 U 与外电阻 R 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演示实验由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记录数据并指导学生得出规律,使学生有明确的感性认识,同时这

也更大程度的提高了高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及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2 、难点:

( 1 )、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电路中的路端电压、电流强度随外电

阻变化的关系

( 2 )、 应用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电动势的定义.

2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

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 、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源的电动

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4 、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 ( 或外电阻 ) 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

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5 、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

6 、理解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

阻变化规律

2 、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

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3 、通过用公式、图像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

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普遍联系观点2 、

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3 、通过对闭合电路的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能量守恒思想

4 、知道用能量的观点说明电动势的意义

? 设计思路

本课一改传统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得出数据学生分析并讨论出规律的教法,而是以“课前自学——提出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自主探究 —— 协作交流——

探究本质—— 总结规

律——解决问题” 为指导,课节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层次进入不同的网页进行自主探究。同时

亦使老师做到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具体设计思路: 1 、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学生自己在做仿真实验的时候,思考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2 、引导学生认识电路。 3 、提出目的,学生自己通过仿真实验,通过改变外电阻阻值、内电阻阻值和电源电动势,记录电流等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对数据分析探究什么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4 、学生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解释演示实验现象。

5 、对知识的一种拓展和应用。

? 教学过程

(一) 设定猜想、实验论证,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平时生活中常用的 1 号、 3 号、 5 号干电池、蓄电池、电源,干电池上注明 1.5V ,蓄电池上标明 2.0V ,电源上标明 15V ,用伏特表测电池两侧可以直接测出分别为 1.5V 、 2.0V 、 15V ,再出示一个普通手电筒上

的小灯泡。

实物演示实验:将小灯泡与 2.0V 的蓄电池相接,请学生观察灯的亮度——

正常发光,已很亮。

提问:如果将这个灯泡与标明为 15V 的电源相接,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小

灯泡会怎样?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回答:小灯会被烧毁,或即使不烧毁也会比接 3V

电源时亮得多,也有可能和接 2.0V 的一样。

演示实验:将小灯接在 15V 电源上,结果是:小灯与 15V 电源相接时不但没有烧毁,亮度反而比接 2.0V 电源时暗一些。与学生猜想结果大相径庭。

要圆满解释上述现象就要用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闭合电路的欧姆

定律。

请同学们在仿真实验中观察刚才演示实验的现象,思考:电灯亮度不同主要

是因为哪个或哪些物理量不同 ? 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1 、电动势

( 1 )电动势 :我们发现干电池、蓄电池等两端的电压是不相同的,其实这两端电压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同种电源两极间电压相同,不同种电源两

极间电压不同。我们引入电动势这个概念来表征电源的这种特性。

( 2 )电动势 E 的物理意义 :是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其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1 )认识电路 :引导学生观察教学网页中的实验电路,了解闭合电路和分电路;内电路和外电路。知道电源外部电流流向和电源内部电流流向。

( 2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学生在仿真实验中,可以在电阻元件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改变电阻

值,闭合开关,将电动势、电流和电阻关系记录在下表中,

物理量 电源电动势 E ( V ) 电流 I ( A ) 外电阻 R ( Ω) 内电

阻 r ( Ω ) 关系

3 、路端电压 U 跟负载 R 的关系

( 1 )、演示实验中电灯亮与暗的实质是什么?

电灯作为负载(即用电器),其亮度主要看加在负载上的“有效”电压即路端电压 U ,在负载正常工作情况下, U 大,则灯的亮度高, U 小,则亮度低。而如图所示,将电灯换成可变电阻 R ,改变外电路 R ,路端电压 U 跟

负载 R 有什么关系呢?

( 2 )、分析讨论 U 随 R 变化的规律

对于同一个电源,一般情况下其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是不变的,当外电阻 R 变化的时候,请同学们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讨论 U 的变化规律。当 R 增大时,有 I 减小, I 、 R 都是变量,在没有给出 I 、 R 具体数据的情况下,单纯利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U=IR 来判断 U 的变化是很困难的。但在闭合电路中,内、外电压通过关系式 E = U + U '是联系在一起的,而 E 是常量。因为 U '= I r ( r 为常量),我们发现 U '的变化是很容易判定的,完全可以先判定 U '的变化,再根据 E

= U + U '进而确定 U 的变化。

仿真实验:在仿真实验下进行测试,验证上述推论的正确性。根据表格进

行探究。

物理量

( 3 )、讨论两种特殊情况

① .短路: R = 0 , I =, U '= E , U = 0

说明:短路时电流取决于 E 、 r ,一般情况下 r 很小,故短路时电流

很大,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常会烧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仿真实验:演示短路时保险丝熔断的现象及如何排除故障,恢复电路的正

常工作。

② . 断路: R →∞, I = 0 , U '= 0 , U = E

伏特表测电动势的原理,主要是伏特表内阻大,测出的数据略小于 E 。

(三)探究演示实验中灯泡亮度不同的实质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源本身具有内阻,其电路中电流 I = E/(R+r), 所以,当闭合电路电源电动势大的时候,由于 r 值的不同,两个电路的 I 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是 E 大的电流就大,所以出现灯泡亮度不同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在实验里添加伏特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并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这两个不同电源 6V 和 12V 的内阻 r 是多少,从而可以知道这两个电

路中流过相同灯泡的电流 I 的大小。

? 教学反思

本课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如何指

引学生一起完成这节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掌握物理思维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通

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2 、本课教学中用到较多的仿真实验,具有安全性和可操

作性,避免了实际操作中的用电安全问题。安全的仿真实验可充分发掘学生的好动性、探知性,用学生特有探究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同时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用电

安全意识。

3 、本课教学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如为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安装保险丝;生活用电中电灯的亮度问题等。 4 、 本课教学能构建有效的 网络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权。网络环境设定任务,通过人机交互,学生有选择的开展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层次将课堂内未完成的内容拓展到

课外,作到课题学习和课外思考的互通

  • ·研究闭合电路教学反思(2016-01-11)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