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篇一: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陈 继 星

通过教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我发现学生总体情况良好。在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时,我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课前先让学生复习分数应用题,让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出示例4,给出两个条件小组讨论,给出充足的时间讨论“根据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汇报展示结果,教师对学生题的问题加以整理的黑板,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教师板书有两种,1、求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2、求多或少几分之几和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交流,最后区分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也就是这节课的重点。整堂课学生在讨论中轻松愉快中结束。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篇二: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教学设计 文档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4)教学设计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古城镇中心小学 苏建梅

教材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第90页)例4的教学内容。是在之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迁移和延伸。它们的解题思路完全。教材提供了两种基本的解法,体现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看到每种解法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着重理解“增加了20%”,是增加了谁的20%。注重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有了能够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六年级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特别是有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和经验,能够初步使用对比、转化、迁移、举例、画图等方法进行学习。这些知识和经验可以给学生为本单元的这部分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过程与方法:教学中采用迁移类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是学生能正确的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问题。

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单位“1”. 科技书的本数比连环画多。 全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 5016

今年的图书册数比去年增加了12%。

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减少0.5%。

2、我校六(2)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 ,女生有多少人?

二、新授课。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我校六(2)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20%,女生有多少人?

(2)默读题目,先思考,再合作。

小组讨论:①你是用什么方法分析的?分析思路是什么?②尝试列式计算。

(3)小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把谁看做单位“1”。)

(4)引导思考:从“女生比男生多20%”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①女生比男生多的部分是男生的20%。 15

②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0%。

列式:第一种 20×20%+20

=4+20

=24(人)

第二种:20×(1+20%)

=20×120%

=24(人)

三、我能行。

养鸡场用2400个鸡蛋孵小鸡,有5%没有孵出来,孵出来的小鸡有多少只? (只列式不计算)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有什么发现?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只是题目中的分数变成了百分数。

四、我最棒。

1、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2、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某市正在进行道路拓宽,原来20米团结路,道路拓宽后增加了25%,,现在路宽有多少米?

五、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1、找分率句。

2、找准单位“ 1”。

3、分清多或少

归纳解题方法:

(1)单位“1”的量×增减幅度+单位“1”的量

(1) 单位“1”的量×(1±增减幅度)

六、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多少

关键: 解题方法:

1、找准分率句。 单位1的量×(1±增减幅度)

2、找准单位“ 1”。 单位“1”的量×增减幅度+单位“1”

的量

3、分清多或少

七、一课一测

(一)只列式不计算。

男工人有200人,女工是男工的25%,女工有多少人?

男工人有200人,女工比男工多25% ,女工有多少人?

男工人有200人,女工比男工少25% , 女工有多少人?

(二)解决问题

1、某饭店上月营业额为30万元,这个月下降了6%,这个月的营业额是多少?

2、一件衣服200元,提价10%,现在价格是多少元?

八、教学反思:

将解决问题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验证——应

用的过程,感受量之间有直接的传递关系,率的变化受对应的单位“1”的影响,率之间没有直接的传递关系。,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单位“1”的变化对数量产生的影响。本部分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解决问题相似,只是相应的分率转换成了百分率。因此在复习上,我安排了与例题相似的分数及解决问题。通过对题目的改变,让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因为题型及解题方法几乎相似,学生学起来较为容易。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篇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从教学来看,基本上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80%的学生都能准确的掌握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几个环节的处理还是比较到位的。

前置补偿部分,这是新旧知识的衔接。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入手,解决本节课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通过旧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强化的是基础量的确定,即单位1的确定,这也是本节课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难点。

引入部分,从实际问题切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来自于生活,同时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学生了解,百分数是分析数据增长变化趋势的一个常用量,从而对本节课的问题产生兴趣,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最终的结束也以对问题的验证结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方法上采用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明确了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的题目,对于最差的学生给他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比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让每一个人都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和学习的乐趣。只有规律的总结,题目的提升需要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来完成,比如:甲比乙大多少跟乙比甲少多少的答案是否一致,学生就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到结论,同时对这一结论形成牢固的认识。也就是说小组的合作就是一个真理明辨的过程,在每个人的共同交流中,真理逐渐的浮出水面,并形成结论。

对于本节课设计的题目,我所采用的都是课本上的原题。练习二十一的8个题目,除了第4题调查统计题目之外,所有的题目都让学生以口头的形式进行了及时的巩固和强化,同时通过作业的形式,再一次进行有效的训练,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对于教学我还想努力实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本节课将例题设计为学生自行设计题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必拘泥于本课时要学会什么,而是针对这样的问题背景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活知识。好的学生就能通过一个问题,解决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差生则需要反复抓好基本题目,慢慢的学会走路,学会应用知识。

我想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能让所有的学生能够从这一课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课堂设计的题目应该有各种不同的难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对于稍微有些难度的题目要及时的给学生搭建台阶,让他顺利的登到上一层上,这个任务可以由教师来引领,也可以由学生来引领学生,教师的引导是为了给学生形成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的分析问题分解问题。当我们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成为其他学生的引领者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就逐渐地向成功迈进了。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篇四: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主备人:匡俊 成员:吴玉林 金新兰 吴玉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93页例3、做一做第1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通过对比,使学生沟通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会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3)进一步体验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引入

(1)教师引导学生看复习题①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68册,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口答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如果将这道题的条件变为“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2、提出学习目标:①自学例3。②归纳出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先让学生自学例3,整理和归类出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

(1)这道题应该怎样思考、解答?

列式解答:1400+1400×12%=1568(册)

(2)想一想,例3还有其他解法吗?1400×(1+12%)=1568(册)

3、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问:同学们能说一说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吗?

问:谁做单位“1”?(让学生分别指出两道题中的单位“1”),用什么方法解答。(乘法)

问:怎样列式表达?(比较)

问:结果如何?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教师板书:相同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点: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百分数来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分数来表示。

三、激发知识冲突

1、思考:如果例3改成:学校图书室现有图书1568册,比原有图书册数增加了12%,图书室原有多少册图书? 该怎样解答?

(这题单位“1”的量不变,要比较的量也不变,例3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这题单位“1”的量是未知量。)

2、解答过程:1568÷(1+12%)=1400(册)

四、拓展应用。

1、龙泉镇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在例3中已经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本题中学习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讨论

(1)教师巡视,适时引导。先确定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人。

(2)指名说解题思路。

问:此题和例3相比较,哪儿相同,哪儿不同?(条件不同,问题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2、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评价。

(3)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二第3~7题。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教会学生找单位“1”,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转化到百分数应用题,让学生明白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分数乘除法差不多,这样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在实际练习中大部学生已掌握。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首先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篇五: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例5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合作法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单位“1”

六年级学生人数是五年级的4/7

科技书的本数比连环画多1/5

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80%。

今年全校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5%

2、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3/25。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3、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和复习题比较说说有什么变化?转化成了求什么的问题?

板书课题

(3) 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5)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分数问题相同)

(6)、巩固练习:完成P91“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第一种方法:假设3月份价格是100元。

4月份价格:100×(1-20%)=80(元)

5月份价格: 80× (1+20%) =96(元)

5月份价格是3月份的百分之几:96÷100=96%

100% - 96%= 4%

第二种方法:假设3月份价格是1。

4月份价格:1×(1-20%)=0.8(元)

5月份价格:0.8× (1+20%) =0.96(元)

5月份价格是3月份的百分之几:0.96÷1=96%

100% - 96%= 4%

提问:为什么 降价和涨价的幅度都是 20%,但降价和涨价的具体钱数却不同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91页做一做第2、3题。

2.希望小学今年毕业的学生比去年毕业的增加了15%。去年毕业80人,今年毕业的学生有多少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例4:单位‘1’的量×(1±百分之几)

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

例5: 假设法

第一种方法:假设3月份价格是100元。

100×(1-20%)=80(元) 80× (1+20%) =96(元) 96÷100=96% 100% - 96%= 4%

第二种方法:假设3月份价格是1。

1×(1-20%)=0.8(元) 0.8×(1+20%)=0.96(元) 0.96÷1=96% 100% - 96%= 4%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篇六:六年下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教学反思

多法勒小学 陈文芬

百分率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简单的题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率的实质是百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

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求“百分率”,知识点看似简单,却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只有联系生活实际,例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通过这些知识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回答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突破了重点和难点。通过认真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做得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有价值、有趣味的问题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上课开始,我就利用课件创设了“全班体育达标的场景,然后出现:多法勒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60人,达到国家体育标准(儿童组)有120人的教学情景。”从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容易地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由于我给定的不是一个具体的题目,而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所以学生面临的是更多,更开放的自主选择。在解决这样问题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也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发展,可以说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学生的思维

能力的培养,他们体验更多是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问题: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进入了高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教案中原有的复习导入我认为不是很好,因此我把复习题改为了情境导入。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学生看得见的出勤率、缺勤率、达标率、发芽率作基础,让学生自学书本。通过自学书本,学生发现百分率的计算除了我们之前所用的算式外,还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并能找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看书后,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学生也就很容易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百分率的例子。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新知识之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桌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通过类比迁移,学生自主探究。

3、精心设计练习环节,提升练习价值。

数学课堂中练习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不能单

一的利用练习巩固新知、训练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它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创新意识等等教学价值。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的练习一改再改,旨在注意充分开发、挖掘练习的价值。课堂上我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都来自生活,一环扣一环,层层加深,既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也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比如在练习时我设计了“多法勒小学六(1)班有学生39人,有2人生病未到校上课(就是缺席2人)。出勤率和缺勤率分别是多少?题求一对有着相对关系的出勤率和缺勤率,了解它们之和是100%,到基本练习达标率、发芽率等从单一的计算百分率,到“种了100棵树,死了1棵,求成活率”、“25克盐和100克盐,求盐水中的含盐率”等变式练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虽然整节课整体自己认为上得还是成功,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语言还需锤炼。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效果,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精确。特别是在提问、点拨和评价性的语言。比如,在总结求百分率的含义时,提问:“学习了那么多的百分率,求百分率就是求什么呢?”此问一抛,学生顿时无所适从,不能很准确地回答问

题。但如果结合之前学习的那么多百分率,让学生观察,从而再让他们概括求百分率的方法那就自然的多。点拨式语言也是启发诱导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学生学习出勤率时,不单单只用“你说,你说”这样简单的过渡语让学生机械式地说出勤率含义和计算方法,而是加上一些点拨语言,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出勤率。

2、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纽带,在激励中成长,在反馈中提高,在调整中发展,已成为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手段。有时教师试图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效果并不一定很理想。究其原因,教师的评价可能没有对学生的认识起到提升的作用。课堂中,有时只是对学生的发现进行简单的肯定,而没有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性评价的内容。

3、对课堂的突发问题处理的不够,如在完成例1(2)时,孩子有的地方不对,我就急了,直接就让做对的组告诉他们怎么做。应该再次引导他们该怎么做。

4、对后进生的关心和课堂指导还不够。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只注重全体,很少关注后进生,导致在练习时这部分学生概念不清、做题容易出错。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开放的课堂,面对一个个性格经历各异的学生,面对学生随时出现许多未能预料的想法,我应该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评语:

陈文芬老师的反思,结合学生实际,选择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反思认真、全面。经小组讨论决定为优秀反思。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篇七: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第四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3/25。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1.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2.巩固练习:完成P91“做一做”第1题、第2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做教科书练习十九的第5—8题。

2.希望小学今年毕业的学生比去年毕业的增加了15%。去年毕业80人,今年毕业的学生有多少人?

3.小亮上次数学竞赛的成绩是85分,这次成绩提高了10%。小亮这次得了多少分?

4.小林原来每分钟能打90个字。经过假期练习,现在打字的效率提高了20%。小林现在每分钟能打多少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图书。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篇八: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篇九: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 教学反思篇十: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导学案新

溪洛渡镇中心校高效课堂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二次备课人: 班级: 姓名: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