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篇一:《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

祁连路小学 罗李添

2012年6月

本课从民间戏剧,曲艺入手,向同学们介绍了我们祖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这些艺术,欣赏这些艺术,一、体会这些艺术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从中感悟家乡人的智慧,从中自然的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最后通过“走访家乡名艺人,学习艺人”的活动,让家乡的民间艺术铭刻在学生的心中。激发学生继承和弘扬家乡艺术的责任感。

家乡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而民间艺术是呈现家乡美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各种民间艺术是当地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创造的,它不仅绚丽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它是家乡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家乡人心灵手巧的体现.

这一课我从生活中挖掘题材,再让学生应用到生活中去,贴近学生的感知,学生乐于接受,兴致很高,在介绍剪纸艺术时,我引导学生在欣赏民间艺术工艺品的同时将其与身边的家乡人结合起来,增加对心灵手巧的家乡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对家乡人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并为自己是家乡人而感到自豪。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制作的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制作过程,体现过程中的困

难与快乐,同时也将自己化作家乡人的一份子,为发扬家乡的工艺制品做贡献。通过此活动唤起学生对家乡人心灵手巧的敬佩和以家乡人为荣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学习家乡工艺,发扬继承家乡民间工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篇二:家乡的艺术2012

《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东丰农民画,对农民画感兴趣,能独立创作一幅农民画。

教学重难点:对农民画的赏析及对色彩的认识,独立创作农民画。 教学内容:

一、导课部分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特色?来过东丰的人都知道,到东丰不能不看农民画,那这节课让我们来认识我们家乡的艺术——东丰农民画。

二、探究式学习

1、认真观察黑板上的作品,,边欣赏边思考,农民画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画有什么不同?

2、提问:什么是农民画?

教师简介农民画,让学生谈听过后的感想。

3、东丰农民画饱蘸着浓郁的北国风情,色彩鲜艳夺目,装饰性极强,它不似学院派的作品那样讲究技法,而重在表现生活的的真实。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表现农民画

4、小结农民画的特点、

造型简单,色彩鲜艳,农村题材。

5、鼓励学生创作农民画,教师黑板示范。

三、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后拓展

简介东丰农民画馆,教师给学生念一段文字材料结束本课的学习。

一面山小学

王晨

《家乡的艺术》教学反思

从备课、准备教具,我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通过多样灵活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形式,来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首先是介绍农民画,融入了热爱家乡的情感。然后是欣赏农民画,作者们用质朴的笔触,将这些生活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用自主完成了作品,有春种、秋收、庭院、小动物······造型各异,惹人喜爱。

总之,我应该继续在探究中学习与实践让家乡的艺术更深入走进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它,传承它,更热爱我们的家乡。

一面山小学

王晨

《家乡的艺术》评课记录

1、教学环节清晰

2、教师示范不够

3、应更激发学生的兴趣

4、多加创新

5、教研员示范农民画绘画方法,色彩调和等

6、建议平日里直接从课堂中搜集优秀学生作品

一面山小学

王晨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篇三:美丽的家乡 教案及反思

美丽的家乡

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 邓芙蓉

一、教学目标

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

4.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点明课题。)

(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小结:我们的家乡杭州,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城市。

(2)继续分组讨论:何种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适合表现自己家乡的风景特点。 小结: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在我们最熟悉的家乡就有最美的风景。揭示课题:《美丽的家乡》。

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绘画工具。

下节课就让我们来画画我们美丽的家乡!

提问:你准备表现怎样的风景?选用怎样的材料和工具?

小结: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表现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材料工具。课后画好草图。

《美丽的家乡》教学反思

人们以为最美的风景只在远方。远方固然有迷人的景色,但在我们的身边美景也无处不在。无论是繁华的新街,还是广阔的农田;无论是鸟语花香的新小区,还是宁静古朴的水乡老街……美有千万种模样。 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风情,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家乡风景的作品。教学时应寓景于情,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本课的内容编排是从欣赏入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美感。由此学习风景画构图基础知识以及一般的表现方法,并通过造型实践提高学生表现风景的能力。本课未具体规定必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由学生自主选择,从而达到降低技能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本课的教学我从欣赏入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美感。然后学习风景画构图基础知识以及一般的表现方法。 对于构图的形式,学生都能感受不同构图产生的不同情感体验。对于书上的三种构图方法都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很多没有很好的运用不同的构图方式表达不同的画面及情感,所以在学生进行创作前 ,应该跟学

生强调构图及表现。 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从简单、实效的角度考虑,我还是采取了一般的绘画表现形式。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欣赏了各种绘画的表现方法。但是由于我们农村孩子的绘画水平有限,还有我们教学材料和教学时间的限制,使我们无法进行丰富的绘画表现形式,在创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一般都采用了线描、蜡笔画、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形式比较单一。给我们的绘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看到了高年级同学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减弱,出现了就带铅笔来上美术课的个别现象,这种情况因该引起重视。 在作品的展评中,我们也发现了绘画教学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习惯了儿童画用色上的随意性,虽然教师强调画面的色调,但在实际的表现中,还是随意上色的比较多,造成了画面色块比较乱的现象。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篇四:18、家乡的艺术

《18、家乡的艺术》教案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家乡的艺术。通过观察、分析作品,知道一至两种家乡艺术作品的特色和工艺制作方法等。

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以小组为单位对家乡的艺术作品开展调查活动,并仿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创作一件作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欣赏能力。

情感: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家乡艺术作品之一剪纸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

2、分析家乡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制作材料、工艺造型和色彩等元素。 难点:

1、对家乡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掌握家乡艺术作品之一剪纸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

2、在学生常见的平凡物上,发现其美的因素,并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民间艺术品—剪纸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刻刀、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刻刀等,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入课题:

1、教师展示砖雕,木雕,泥人,陶瓷,刺绣,剪纸艺术作品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想一想这几个问题。

这些艺术作品大多出现在哪些地方呢?是出现在大城市呢?还是古乡古镇呢?这些艺术作品的作者是比较有名的艺术大师呢?还是乡间淳朴的民间艺人呢? 我们可以把这些作品统称为民间艺术,也可以叫做家乡艺术。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8、家乡的艺术。

三、新授

1、欣赏

师:在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哪一种是大家最常见的?(挂钱) 挂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老师还带来了其他的剪纸作品。

2、欣赏其他剪纸作品。

3、这些都是老师自己剪的剪纸,你们喜欢吗?想学吗?

师:通过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工具,小组讨论一下:剪纸是怎样制作出来呢? 剪、刻—对。

粘贴——最后再粘贴在白纸上。

你们总结的非常好,剪纸的重要方法就是剪和刻,剪需要什么工具?剪刀。刻需要什么工具?刻刀。

教师拿出一副剪纸作品:像这些地方,大面积的我们可以用剪刀剪,而这些比较细腻的地方,我们需要用刻刀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细腻复杂的地方用剪刀剪比较困难,容易剪破,表现不出作品效果。

四、实践创新

通过我们一起探讨,已经知道了剪纸的制作方法,大家想不想亲手制作一副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

师:刚才老师讲的这些剪纸制作方法你们会了吗?(会了)

那老师现在考一下你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剪纸材料和工具。

师:外轮廓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生:用剪刀剪。

师:那像这些复杂的地方呢?生:用刻刀刻。

对,说得非常正确。现在,大家就开始动手制作。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剪纸作品。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价作品

1、小组评价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同学们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作品,你们小组最喜欢那幅作品?说出你们的理由。

2、老师评一下作品。

六、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的剪纸作品都非常好,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学习更多的剪纸方法,把我们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18、家乡的艺术

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家乡艺术

剪纸制作过程:起稿—剪、刻—粘贴。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并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味人生,感悟人生。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篇五: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反思

《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反思

我对思品课初教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出外旅游机会少,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的动手能力欠缺,使这节课少了一份生机。环节设置上考虑的不够,教学环节过多,没有突出课堂的重点。教学中,讲解还不清晰。在设计本次活动时,由于担心时间不够,所以观看西安风景名胜基本是一带而过,让孩子们说自己的家乡太少,我应该自己先来说说自己的家乡。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太少。在安排“我是小画家”环节上,让学生用画笔画出家乡美丽的一角环节部分时间太少,应该把这项活动安排在课下完成,课堂上再来展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更要我们勇于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升自己教学理念。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篇六:家乡的桥教学反思

《家乡的桥》教学反思

《家乡的桥》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家乡桥的形状多姿多彩,桥名的趣和桥所带来的乐趣这三方面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使传统与创新走向融合,既抓重点词,句,段的教学,体现对语文优秀传统的回归,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丰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一、回归传统,重说写技能的教学

认真而又扎实地教学说话和写作,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它应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教学"撷取"时,我则是出示了王维的整首诗,学生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词的意思,为了理解"刚劲有力,飘逸潇洒"这两个词,我让学生逐一欣赏了篆,隶,楷,草四种不同的字体,然后再让他们亲身去体会,去感悟。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本篇课文的重点:利用小标题复述课文,我专门对其中的难点句子:或……或……或……或……,有的……有的……设计了练本领的练习。为了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主旨: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我还设计了迁移练习,借用学过的古诗来替作者表达思乡之情,从而达到学习上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整合不同的知识点。

这样的教学我发现在课堂中所花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很多时候只是需要你老师稍加点拨,对学生却帮助很大。关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关注这一点,要做一个有心人。

二、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与新课程接轨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改倡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但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很难产生阅读兴趣,更别说产生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试图通过想象,感受,表情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体验,共同去感受美,表达美。

课文的第四节主要写桥不但美在多姿多彩,更是美在桥名的趣和桥名字体的各具特色上。在感受桥名字体的特色时,我则出示在网上找到的"如意"二字的篆,隶,楷,草四种不同的字体的写法,边读句子边欣赏字体,学生仿佛亲身经历般,边读边赞叹,既掌握了文本的内容,理解了桥名字体的美,又欣赏了书法艺术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上,尽管我为学生创设了优美的意境,着重训练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会了按照小标题复述课文,也领略到了课文所传递的感情。但是我觉得最大的缺憾是缺乏对朗读的指导。孩子们的朗读

确实没有达到我预先想到的效果,那种江南水乡的悠悠文化的韵味还没有读出来。学生没能更好的读出意境,主要是教师从始致中都没有读的指导。教师只是在创设情镜中下了功夫,感染了学生,但是要读出韵味,语言情感还需要给予引导和点拨的。如:古筝曲相伴,读充满美感的桥名,或急或缓,或扬或抑,教师应点拨到位,激发学生语言情感。此外,在学习"乐园"和"造型"两部分时,我是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第四小节的学习方法小组自学的形式,交流时以组合朗读和复述的形式完成的。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张,这一个环节没有很扎实地进行分析,朗读。在课后的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学习得不扎实。

2007.9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篇七:中二班我爱家乡主题活动反思

《我爱家乡——浦城》主题活动反思

一、主题由来

《纲要》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教育是最具体的,幼儿每天生活在其中,是幼儿随时随地能感受到的事、物、景,尤其是家乡的特产、家乡的景物,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都是幼儿可见可闻并且可以接受的,对于乡土文化及传统的亲切感,是爱家乡是爱祖国的基础和准备。浦城位于三省交界处,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物产丰富,小吃特别好吃,这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浦城的一些历史故事,孩子们兴趣也非常浓厚,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家乡的知识。为了满足孩子的兴趣,增强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开展了“我爱家乡——浦城”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以集中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环境创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二、主题网络图

三、主题环境的创设

1、设立主题展板,“小小摄影展”。将收集到的浦城风景片进行装饰整理后,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互相介绍交流。

2、幼儿运用绘画、折纸、剪贴画、泥塑等不同的形式创造出了“老浦城”、“新浦城”、“未来的浦城”等各种各样的作品,丰富了主题墙。

3、家长帮忙收集有关浦城文化的剪报和图片,用于装饰主题墙“浦城文化”。

4、收集浦城各地的特产,布置“浦城特产展览会”,让幼儿互相介绍。

四、主题区域活动材料的制作与投放

五、活动反思

在“我爱家乡——浦城”主题活动中,我们以“家乡”为主线,把集中活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三者整合在一起,通过参观、收集、观察、介绍,进而进行设计、装饰、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对家乡的了解,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次活动开展中有优点也有不足。

主题活动中的优点有:

1、主题环境创设充分幼儿的主动性。设立的主题展板“小小摄影展”、“新浦城”、“老浦城”、“未来的浦城”、“浦城文化”“浦城特产展览会”等都是通过幼儿收集照片、图片,以及幼儿的创作作品布置而来的。并且教室的墙面布置形式多样化有有绘画、有调查表、有照片等等。

2、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特别是在语言区和美工区中。语言区:我们在语言区中投放了一个活动展板“浦城日报”,其中包括“浦城新闻”、“浦城童谣”、“浦城风光”、“好故事天天见”等,这是一个活动的版块,可以定期更换内容,让幼儿有更丰富的认识。并且把语言区和角色区结合,开展“小导游”活动,定期更换“浦城风光”的图片,让幼儿学会介绍不同景点的风景,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美工区:我们设置了四个不同的材料摆放处,分别是材料超市、变废为宝、DIY手工坊和小巧手大智慧。美工材料摆放合理,幼儿取放方便。特别是小巧手大智慧的美工材料的摆放,分成十篮,每个篮子上贴上数字标签,在摆放玩具的地垫上也贴上数字标签,这样幼儿能够很好地整理玩具,并且还能认识到数字1—10的排序。美工材料一次不投放太多,定期更换,玩具看起来摆放得更加整齐了。并且有部分的分化此材料中,我们还投放了书本。比如说,泥塑的分化材料和皱纹纸卷贴画的分化材料,我们就投放了书本,让幼儿学会看书,按照书本上的步骤图进行创作,这样幼儿还能自主进行学习,并且学

习到的是方法,给老师省了不少力气。可见,在一些分化玩具中,教师可以投放相应的步骤图或者是操作图,可以让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只是要认真考虑步骤图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3、家园配合。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本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多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幼儿、教师、家长及家庭、都包容在课程资源网中,让幼儿充分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家长带幼儿去参加浦城各地的风景,收集风景图片,介绍浦城当地的文化,学习浦城童谣,亲子制作房子,帮忙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认真填写比童年的调查问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本次主题活动的成功之处。

主题活动中的不足和改进:

1、各区角的设置还不够合理,有时会相互干扰。尽管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合理摆放区域,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我们在表演区播放音乐时比较容易影响益智区的宝宝进行操作,益智区的宝宝不能安静操作,并且很想观看。而创意区的宝宝和科学区的宝宝也会有互动。有好几次我发现有的宝宝把创意区中的吸管插入纸杯中,他们开始玩起了卖饮料的角色游戏,并且卖给旁边的科学区的宝宝。这种相互干扰要怎样才能变得更加合理呢?我想,如果这时候旁边的区域是娃娃家,也许就很合情合理了。并且区域之间小朋友会进行更好的互动。

2、本次主题活动没有开展浦城特色小吃店。幼儿在参与豆腐丸的制作等活动中,兴趣是很高的。其实把浦城的一些小吃用不同的材料让幼儿一起制作出来,还可以作为角色游戏——小吃店的材料。

3、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剪纸活动开展较不顺利,幼儿的剪纸活动经验还不够丰富,在指导幼儿进行剪纸活动中,遇到了很到的困难,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得也有限。如果能开展一个亲子剪纸大赛,也许会让幼儿的剪纸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总之,开展本次主题活动中,通过区域设置,环境创设等,我们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相信这些都是我工作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今后,我们还是会更加努力,希望我们所做能让幼儿有更多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并且收获

更多的快乐!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篇八:人教版《家乡的桥》反思

《家乡的桥》教学反思

《家乡的桥》是在《家乡的桥和塔》的内容上分出的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放在认识桥的艺术特点并用绘画的形式创作桥。改动的理由是:在一课时中有桥又的塔的教学内容太多,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把教材内容分为桥和塔各1课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一课一得。

课前我做了大量的谁备,通过欣赏歌曲《北京的桥》导入新课;观看影片《走路上学》片段,设置情景,师提出问题:“为怒江的小朋友们设计一座桥”,学生带着为怒江设计桥的目的学习桥的相关知识。多媒体观察、分析桥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发现桥的用途和结构,欣赏世界各地著名大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欣赏大画家的名作及小画家的作品,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以表现桥的创作绘画的方法,比单纯的说教和教师板演效果好;大量的作品欣赏,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路。

由此,我觉得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交互学习。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也就显得得心应手许多,

由于教学经验不够,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分配不是很恰当,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在细节上没有做得完全到位,我会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取在以后的每一堂课上,有更大的进步。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篇九:家乡的变化 课后反思

《家乡的变化》课后反思

一、网罗有效的资源,启动调查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真实性。 《家乡的变化》一课的活动目标主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从多角度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促进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合作交往以及展示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从衣食住行、其他等五大块内容来了解家乡的变化。然而教材中提供的资源缺乏,无法与当前我们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匹配,也就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体验了。于是我们结合了课程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开发出的实用有效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提供极大的便利!

策略1、深入第一现场,师生共同寻找最真实的资源

为了更好地展开本课教学活动,并有学生的亲身体验,那些教学有关的大量资源需要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和收集,它来自于家庭、学生生活、社会,渠道广泛,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时,必须要保留调查访问材料的真实性,必须要有可靠的来源,这样从图片的收集,录像的拍摄,粮票、鞋子、衣服实物收集,资料的整理,就能从客观上反映出家乡的变化,也就能让学生看得很清楚了。

因为有些材料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远,甚至是我们的学生闻所未闻的,可能在搜集上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我们教师也参与到实践中去,学生中去。自己着手先去寻找家乡的变化,如:打开了自己的旧相册,拿出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甚至还把外婆、爸爸妈妈的照片也给拿了出来,翻出老一辈的生活用品和一些珍藏的票证等。为了在教学的开头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发动教师,寻找相关材料,最后,我们学校新旧对比的照片,是在学校的档案室和陈列室内找到的。就这样根据自己的搜集情况,设计了调查表,一一给学生作指导,也让他们发动家长的力量去寻找,再走出同济路,找到家乡几个新旧明显不同的场景作对比,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课前就已经收集到了比较齐全的资料。

学生在搜集交流资料的同时也大增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而每个学生都参与,已经对家乡的历史与发展人人有了一次体验。这对学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这可是难能可贵的。“社会生活是唤起孩子寻求真理的原动力。”——赫尔巴特。的确,这种探索是超越性的,难以想象的,这种出自孩子自身的探究是何等地贴

近我们的生活。学生们在活动中逐渐萌发出对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淳朴的热爱之情,由此也产生了对家乡的自豪和骄傲之情,这种情感的油然上升是不能在教师单纯的口头教育中来实现的,唯一的途径只有孩子亲身去感受,去体验,去接触社会。“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正如一个孩子说:“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家乡原来这么美,这么让人自豪。”这种自豪是发自内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得来的,比任何教材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策略2、切合教学实际,师生共同收集、寻找最有价值的资源

道德教育是一种无界的教育,可以说无处不教育,因此符合教学所需的资源是源源不断的,学生搜集资源的途径也相当广,但是对于我们有限的教学时间而言,我们只能汲取最具典范的资源来说明一切的问题,因此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源时必须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尤其是本篇课文的教学还要针对当地的民风、民俗,设计有实效、可操作的调查表或采访内容,才可以在眼花缭乱的资源中挑选出我们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二、善用有效资源,展现开放的课堂,倡导合作的学习。

策略1、关注学生生活,活用资源,丰富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将课前与学生一起搜集起来的大量的、各式的、有价值的资料加以有效利用,本课《家乡的变化》一课在资源有效利用上,我是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他们都比较喜欢表演,而且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有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的学生。因此在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调查内容进行了分组,学生在小组的汇报中,教师就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不但要求他们能比较规范地将资料进行汇总,还要求他们能创新、能用多种多样的汇报方式,这正合学生的口味,他们的兴趣可浓了。也就出现了学生能利用自己的特长拍摄了一段调查录像来展示,及表演和调查介绍等多种表达方式。使课堂活动小组形式多样化、动静结合,小组个人,给学生营造了轻松、平等的氛围。这是课前教师针对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采用的,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喜欢,这样的安排,比较好地体现学生张扬的个性,舞动着生命的动感。这多种形式的汇报方式旨在帮助提高学生的交流汇报水平,

逐渐能大胆地站在众人面前交流自己的课前资料收集情况,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策略2、关注学生生活,实用资源,增强合作

当我们在教学中将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学生最为熟悉的、最贴近的生活资源全部引进时,不但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其有效利用、展示、丰富学生的体验,而且还应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与机会,真正让这些资源指导学生的学习,有实用的价值体现。

在第一课时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为便于学生的研究和调查,讨论和设置了许多的子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取课题,再同一课题的学生自愿组合,然后,针对各自的特长,在小组内分工。而此时,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子课题选取的小组数是各不相同的:食组最多,有五个组,而其他,有的三组,有的可能只有一个组或二、三个人,但是他们很乐意,合作得也很快乐。小组的汇报也达到最佳的发挥。

其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老师请同学们开展小调查活动,老师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小调查的指导,预先设计了调查提示表,从调查主题、内容、方法乃至汇报方式都做了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提示,其中关于“家乡变化”主题调查活动,在内容上提示学生可以从吃、穿、住、行、玩乃至信息、语言、文化等方面入手开展调查;在调查方法上提示学生可以从生活现象透视,还可以与长辈交流、与现在对比„„在汇报方式上提示学生可以“原声再现”、自己整理归纳讲叙、小故事„„学生依照提示,思路打开了,心中有数了,就会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与机会!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包括课堂上的演示、实物的搜集、上台展示、摄相、采访等。

三、拓展有效资源,凭借外界力量,提升活动的有效性

在德育综合化课程教学中,对于资源有效挖掘、利用上,学校和上一级教科研领导都给予了支持。比如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我们青年教师一起探讨,给予我们指点,力求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其次在活动中,学校给予我们

最大的支持,开设活动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不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从大局出发为老师们做坚强的后盾,现在已完全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认可。当然在大环境中的德育教学中,包括课前调查和资料实物收集,更引发学生的趣味,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环节的合理设计也给予教师更多教学上的收获。

四、课程资源利用所带来的困惑

在我们品德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虽然有一定收获,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在教学活动的前前后后中带来了一些麻烦。

1、想对“课前调查、收集等”说不容易

由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课前调查这一教学环节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青睐,需要经常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收集资料,或是进行调查、访问等形式,做好课前准备,以帮助学生丰富、累积生活经验,做好知识铺垫等,然而教师们经常遭遇“尴尬”,学生常常会对你说:“我忘了!我家没电脑!我不会调查!”有的收集的实物,没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对教学效果起不了很大的作用,或者调查、搜集的资料依旧停留在搜集的层面,不能在积累资料中去提高自己的搜集能力等。正如上述讲到的教师为此要进行身先士卒的先前调查、搜集,因此教师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就牵扯得较多。

2、课堂汇报中学生对于资源的利用反馈难以调控

比如《家乡的变化》教学汇报中,“食”的第一小组作了汇报后,其他剩下的“食”小组,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课堂内作一一的汇报。他们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的资料利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样的反馈方式在这一方面是不妥当的,但如何做,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值得教师不断反思。

3、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资源消化达不到最有效的体现

自愿组合的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悬殊比较大,有的是强强联手,反之有的小组无法正常操控,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指点这些小组最有效地学习,最大程度上消化资源获得自我能力的提高,这是很多第一线的教师最大的困惑。

家乡的艺术课后反思篇十:重庆师范大学教案(家乡的艺术)

家乡的艺术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20日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学类型】:综合艺术课程

【教学目标】:

一、 学生了解我国的几种民间艺术品及其表现特点,理解我国传

统文化、民间艺术符号的象征意义。

二、 了解家乡的几种艺术表现形式——糖画、农民版画、摆手舞、川

江号子及吊脚楼,掌握美术作品中线条、造型及构图的特点。

三、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学生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家乡的建筑艺术—吊脚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吊脚楼的结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家乡的建筑艺术——吊脚楼。

【教学方法】:讲解、对话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MP3音乐片段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我国的民间艺术在全世界也享有盛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几件闻名世界的中国民间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是我们中国人民用自己

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形式多样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我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1.这三幅画是什么作品?(出示图片)

分别是:惠山泥人,山西面塑,陕西剪纸。

2.作品中有哪些内容?给你什么感受?

惠山泥人:作品中有2个娃娃,聪明、伶俐、可爱、活泼、健康。胖胖圆圆的笑脸,洋溢着幸福;一个男子骑在虎背上,非常威武。在我们传统文化里,老虎被称为“辟邪神兽”,可以驱除邪恶。

山西泥塑:这一对赶集满载归来的姐妹,从她们漂亮的服饰和愉悦的神情中感受到她们生活的非常幸福,这时一幅生活气息非常浓厚的的作品;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崇拜偶像,所以才会有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以两条鱼为题材的这一幅作品,它运用了我国传统艺术谐音的表现手法,表达“年年有余”这一美好祝愿,是对来年的祈福。

陕西剪纸:剪纸运用最多的元素是花,使我们联想到美丽、阳光、春天、幸福的生活等。这就是我们民间艺术的特点,人们常用花来表达她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很强,经常在过年喜庆的日子里装扮、美化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环境的喜庆、热烈、热情的氛围。

3.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造型简洁、精致;色彩和谐、鲜艳;生动、形象富有立体感;

线条生动、流畅;结构饱满等。

二、 揭示课题,学习新课

以上是我国江苏、山西、陕西的民间艺术品,那么作为一位重庆人,知道的重庆民间艺术有哪些呢?

1. 揭示课题:家乡的艺术

2. 请大家把收集到的资料“重庆民间艺术”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3. 欣赏老师收集的重庆民间艺术。(出示图片、播放音乐)

綦江农民版画:以劳作、生活为题材进行表现,造型简洁,色彩丰富,构图饱满,画面的内容多种多样;版画的表现形式是独特的,有机会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摆手舞:在重庆黔江、酉阳、秀山一代土家族人跳的一种舞蹈。他们用简洁、大方、质朴的舞姿,展现了劳作丰收和喜悦的生活情境。

川江号子:它曲调高昂、激越、豪迈,反映了长江流域的船工们与险滩恶水的搏斗,体现了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所具有的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在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而重庆是川江号子的传承地和发源地,从中使我们了解到重庆所处的地域环境。正因这样的地域环境,才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重庆建筑艺术——吊脚楼。

4. 欣赏摄影作品——吊脚楼,它有哪些特点?

吊脚楼都是依山傍水,延河筑堤,靠堤建屋。吊脚楼下

边是悬栏,一般有2层,楼上楼下铺的都是木板,楼上开有窗户,通风向阳,窗户和木栏上都雕刻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象征吉祥如意,屋顶都有翘角。

5. 分析线描作品——吊脚楼。

画上有人,有路,有屋,吊脚楼融入了大自然中,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这幅画构图饱满、线条流畅富有变化、房屋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充分体现了吊脚楼的特点。

6. 讨论我们儿童眼里的吊脚楼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吊脚楼筑造在江边,楼低有悬空的支架,一户紧挨一户,房屋有高有低,房顶两端翘角,同样作品构图饱满、线条生动流畅富有变化。

三、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

用线描的形式完成一副吊脚楼作品。

要求:构图饱满

色彩丰富、鲜艳

造型优美、富有变化

线条生动流畅

四、 教师巡视指导

五、 教师小结评价

【课后反思】:待定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