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篇一: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作者: 王洁琼 (初中地理 辽宁朝阳县十二台中学 )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转眼几个月过去了,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1、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在我们这小县城,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例如:在上气候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河流”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篇二: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

杨郎中学 张殷弘

反思初二整个的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立足学生学习局限,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我校学生,信息来源单一,网络覆盖较差,多数学生缺乏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因此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对学生进行了了解,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实际条件展开教学:

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地理图册,观看地图,又买了世界地图和中国行政地图,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工作做了初步的准备。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的调动起来。 正式教学阶段,我针对教材的单元设置,分为大的专题,如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我国的地势地形等等,充分利用央视频道的《天气预报》,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选取和教材密切相关的片段整合,进行专题教学。

二、改变传统的文字学案,努力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学案 根据心理学和认识学理论,人对图片和视频接触最为敏感,记忆最为深刻。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这个规律。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图片和视频为主要内容的课件,这样教学课程中文字大幅压缩,除了一个必须的归纳表格,全部字数仅仅三十余字。根据教学观察,有的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较高,但是课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动画,本来卡通动画只需在导学部分应用,能调动课堂气氛即可,却一再使用,使得学生被和教学关联性不强的卡通动画干扰,极大的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据此,笔者制作课件本着朴素明快的原则,对视频和图片是

反复推敲,充分保证引用资料与教学的密切度。

此外,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重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杜绝以放代讲,使学生与笔者能够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人人互动,而不是“人机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上。 根据实际的教学检测,笔者发现,从整体看,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普遍认可地理学科。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反馈良好,有明显提高,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尚未真正建立“标准化流程”,学习效果提高有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的现状,我必须在今后教学中将此现状认真分析,探讨,逐步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篇三: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的地理教学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一学期的工作可以圆满结束了。但是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

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在教育教学上,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篇四:八年级下地理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1

地理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高海瑞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放在首要地位。近年来,我本着“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学习并运用建构主义的有关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地理事物的规律和原理,并在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中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下面,我以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地貌》一节教学为实例,谈谈“引导-探究”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部分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景观图使学生了解河流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基本的特征;

学会分析三种中国典型地貌的成因及合理利用和改造地貌的可持续途径;

在学习中体会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分析人地关系的两面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三种地貌的成因分析,合理利用改造地貌的途径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一个专题(板块运动)的学习,我们知道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是直接相关的,但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到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还无时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

师:什么是地球的内、外力作用呢?

生:(答后师补充:地表形态(地貌)是在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师:外力作用通过哪些外力进行作用,有哪些形式表现?

生(答后师补充:通过地表及其以外的风力、流水、海浪、冰川进行)

{设计用意: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联系旧知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所属地位,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问题一:关于河流地貌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景]

情景一:(投影)河流地貌图片

情景对话:

师: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种外力有关?通过哪些作用塑造了这些地貌?

情景二:(投影)长江上、中、下游河段地貌 、中国地形图

情景对话:

师:同样受流水作用的影响,为什么河流上、中、下游河段所形成的地貌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

生:(结合地形图分析回答……——上游…中游…下游…情况分别说明)

情景三:(投影)分段景观图

[环节二:教师引导设问](投影)

[环节三: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结果交流:

1、(与水流的速度有关,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

2、(搬运过程中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一般颗粒大小、比重大小进行分异。因此,比重大的有用矿物往往集中在一起形成砂矿,如金矿)

{设计用意:河流地貌是流水作用塑造的结果,在我国分布普遍而多样,故通过长江、黄河典型河段的景观特征,提供给学生比较、分析的依据,通过引导设问进一步将该地貌与生活知识相联系,使之成为有用的知识。}

问题二:关于黄土地貌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景]

情景一:(投影)黄土地貌景观图

情景对话:

师:这是什么地貌?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在黄土地区发育的黄土地貌,分布于中纬度半干旱地区。我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分布区。)

师:我国的黄土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生:(学生答不上来)

情景二:(投影)我国荒漠分布图

情景对话:

师:我们不妨分析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我国的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生:(结合我国北方荒漠地区的分布及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分析说明:风力的沉积作用所致,由西北部荒漠地区吹扬过来的粉尘物质堆积而成)

情景三:(投影并说明)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图片

情景对话:

师:第二个问题,黄土高原表面的地貌(即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生:流水的侵蚀作用所致。

[环节二:教师引导设问](投影)

探究结果交流:

1、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物养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弊—易遭流水的冲刷,尤其是夏秋暴雨季节,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导致

土壤肥力降低,危害农业生产;

黄土泥沙在下游沉积,淤塞河道,导致洪灾。

2.自然原因:土质疏松;

气候干旱,加快了表土层的沙化;

降水分布不均,尤其集中在夏秋季节,暴雨使表土层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降低土壤的持水性能;

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如滥垦滥牧,土壤肥力下降,加剧表层土壤的流失。 {设计用意:教师提供一系列景观图,帮助学生在获取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地貌景观的内在成因,通过引导设问联系到我国人尽皆知的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问题三:关于喀斯特地貌

[环节一:创设问题情景]

情景一:(投影)喀斯特地貌景观图片(景点照片)

情景对话:

师:这些景观大家一定有过耳闻或目堵,能否分别说出它们是何地、何景?

生:(答)

师:这是哪一类地貌?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喀斯特地貌,在石灰岩分布地区常见)

师:又称岩溶地形,世界和我国分布都较为广泛,我国的西南地区尤为集中(云南、贵州、广西的许多地方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生:(一学生用化学方程式前来表达,并说明这是一种可逆反应,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所形成的地貌。)

情景二:(投影)喀斯特地貌模型图

(教师学生一起分析地表、地下不同的喀斯特地貌名称,并推测它们的形成情况。)

[环节二:教师引导设问](投影)

[环节三: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结果交流:

弊——溶洞内易漏水、易坍塌,该地区土壤不保水、肥力差,农业发展困难,经济落后。 {设计用意:借助于喀斯特地貌类型图,引导学生分析地表、地下不同地貌形态的形成,同

时通过展示优美的喀斯特景观图,进一步引发思考我国西南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

[小结]

通过对我国三种典型地貌的认识,使我们初步体会了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

观察地貌形态,了解该现象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

探究地貌产生的地理原因,了解该现象为什么会产生的?

分析该地貌形态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并学会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其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从而为今后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奠定基础。

(投影)课堂小结和课后思考

{设计用意:在学生体验了整个学习过程后,教师点明地理现象认识的基本思维规律,强化了方法论,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目的地进行方法的迁移。}

第二部分 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1、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流程与教学组织流程。

2、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的。

3.、能够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了地理规律和原理,学会了分析解释地理现象。

4、教学过程中能将学生已有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二、自我反思

教学后的收获:

“引导—探究”法强调学生思维过程的学习,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确有其收获的一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的学生不仅学得了地理学科的结构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探究地理现象的思维方式。这种探究方式是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将来进行科学探索时所需要的,一经掌握就具有迁移价值。

教学后的困惑:

首先,用“引导—探究”法来学习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思维层次较高,而实际操作中因一方面受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经验缺乏及思维习惯不良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该教学方法本身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讨论时间,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费时。

其次,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引导问题。这就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设计的问题必须既有坡度又有启发意义,从而令学生产生相应的探究兴趣。如果这些条件不充分的话,实行起来就比较困难。

再次,并不是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因它较注重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说理性较强,所以比较适用于自然地理中部分内容的教学。

三、今后面临的教学问题

问题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能使学生高效、系统地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问题二:在“引导-探究”法的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问题三: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哪些内容最适宜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四、今后再教学的建议

建议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教学时间的允许,“引导-探究”教学方法不一定要用于整节

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今后的教学中可用于一节课中某一教学内容,同时与“接受学习”等其他教学方法并用,以完成较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对“引导-探究法”,可通过增加使用频度来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建议二:作为教师本人应该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练成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轻松地驾驭课堂教学。如,当学生在探究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能立即分小步子设问启发,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经验与能力时,教师就要随机应变地设计一些有坡度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索欲望始终得到满足。

建议三:教师加强集体备课,共同探讨高中地理各章各节中的知识点及其成因规律,整理出具体内容,为该方法的实施提供最恰当的素材。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篇五: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时光荏苒,在适应和忙碌中,我在定安中学度过了一个月,已经教完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不得不加以感叹与反思。

《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学生首次真正接触中国地理。在前面两个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的讲解后,学生已经有相当基础的地理知识,借机我用猜谜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世界引向中国。但学情是参差不齐的,要使中国的地理讲的深入透彻,并把世界地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难度和要求。既然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是有层次的,于是我在设计导入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使我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和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流程中,我设计了“猜一猜,靠一靠,看一看,说一说,赛一赛,游一游,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其中以“赛一赛”环节又采取抽签,抢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力求教学的公平性,参与度。

《众多的人口》教学反思,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地研究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的成熟度、有一点见解和知识面的特点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谈到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我觉得一是利用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小小辩论赛”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辨正唯物主义观念。三是调查表格的设计和图表、文字资料的运用,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世界人口比重”,“世界人口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国人口数据表”,“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等几个表格的运用,使学生一目了然,直接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增强了记忆力并加深了学习效果。让学生根据“中国人口数据表”绘制出我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学生在亲自动手绘制的过程中摸索和感受到了我国人口在建国后增长非常迅速的状况,从而引出对原因的思考。另外是“理想中的家园”的设计,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在一张空白的中国版图上任意选择自己理想中的居住地,把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粘贴粘在自己选择的位置上,学生的参与意识极高,兴趣空前的高涨。学生们大多选择了我国沿海如上海、海南、台湾、云南等地区,都在积极的参与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方,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并能根据自己选择的实际情况说出之所以如此分布的原因,效果较好。

1

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我能适时地指出学生中出现的偏激和反面情绪,增强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最后环节上由于时间还充裕,所以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设计宣传计划生育的广告语。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一些教学规律;比如说教法上还应再放开一些,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在知识点上还应把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再突出一些。在组织教学方面有时幽默也是很好的处理问题的办法。本节课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知识容量还不够大,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的基础上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反思,古人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怎么样才能做到“相长”呢?这就要提到教学反思。只有教者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发现问题、知道不足,进而弥补不足、解决问题,然后又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教师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就“教学相长”了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在上《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媒体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补充相关民族知识,学生接受也较快,同时,也利用视频画面引导学生充分读图分析得出结论,用口决的形式记忆人口多的民族,巧妙解决了记忆难点。

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提高课堂效益。总之,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学”而非设计成教师怎样去教。

反思二: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了我国各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本节内容分成两部分,拓展辅助部分和课堂教学部分。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2

课堂上同学们能主动参与,踊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同学能独自搜集资料做成手抄报,学以致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在今后进行本节内容教学或类似形式教学时,可采纳此方法,效果较好。

学生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的甚少,只知有56个民族。对于民族的分布和风俗习惯了解不多,教师在讲述过程注重运用地图,分析民族的分布并总结分布特点,这些同学们掌握比较好,但民族的具体的分布在练习题和试题中,民族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较多,在这里讲解比较早,可通过地图看一看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的地形特点加深理解。

对于民族风情,可先让学生尽情发挥,把自己所知道的都一一讲出来,和学生一起分析民族风情与环境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一个月的教学与学生配合得很好,许多教学方法都能在课堂中得以实现,我的目标,无论地理科在别人心目中地位如何,我都努力让我的学生喜欢上这门功课,我会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地理知识,对存在的问题,我将反思教学行为,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3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篇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2013--210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

教学反思

地理学科对我来说不是专业,再加上地理学科在学校、社会、家长、包括学生在内都视为 “副科”。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来尝试着教学。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自己都要吃透,凡要求学生读背的知识自己首先全部掌握(包括图)。甚至在有意无意中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把课本都背下来,让他们在内心里敬佩老师,受其感染的同时,自己也就下工夫学习了。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是现在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兴趣,积极去探索,去学习。在地理课中,我始终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

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归纳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

2.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一份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变被动回答为主动举手参与讨论了。

3.发挥课代表优势,主动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了事。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让就无法去要求别人。

4、.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是非地理专业老师,对于所有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再加上地理学科知识面牵涉甚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时往往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同时对于怎样学好地理,本人也没有什么较好的方法,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把握好每一节课重难点。对于部分需要记忆的内容强调学生必须死记硬背。缺乏一种形象无意记忆方法。这样就是把知识变死了,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到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园地里,距新课改理念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以我满腔的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自己的岗位,要具有永不满足于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素质,为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我所选择的职业献出我毕生的精力!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篇七:八年级地理长江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长江教学反思

夏明银

课堂教学是检验教学设计的最佳途径。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操作,一些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设想,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

一、成功之处

1、按照预期设想知识目标基本完成,重、难点得到落实和突破。重、难点分列开来,逐一解决。如:分析长江能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就分两个步骤学习。第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角色分组考察分析干流发展航运的状况和优势。第二步:围绕图中“支流、港口城市、其它河道、海洋”等重要因素,小组讨论分析这些因素如何促进长江航运优势条件的发挥。这样过程更清晰,层层递进,学生在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学生很轻松的分析出了原因,掌握了知识点,收效不错。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这一教学重点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如:源流概况时,学生都积极的将知识点在地图上落实;分析前面所提的知识难点时,学生充分的运用了地图,而且基本都读懂了。

3、课堂上学生能“动”起来。首先本节课学生们热情度较高,尤其在观看视频、图片,学习源流概况这类较简单的知识点时每个学生都很认真的参与,积极动脑动手。角色扮演环节及讨论环节设计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不足之处和再教设计

学情分析还是不够。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在教学设计中我有了考虑,并进行了调整,但还是考虑不够。有些教学环节还应再“化解”,学生再易操作些。如分析分析长江能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就分两个步骤学习。第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干流发展航运的优势,完成不错。第二步:围绕图中“支流、港口城市、其它河道、海洋”等重要因素处理过简,学生理解不好。结合我校学生情况,还是应逐一的列出关键词,一个一个的进行分析,教师随时引导,我想效果会更好。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篇八:八年级上地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地理《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这课,是中国自然地理中的《长江》教学后的一课,学生已具备认识河流的基本方法,此课不仅能体现贯彻三维目标教学中一课,还能巩固新课程理念下河流教学的特点。课后的反思,体会最深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如下:

一、本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1、正确理解教材: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能够整体把握教材重难点,描述知识间的联

系。

2、紧抓新课程“三为主”核心理念,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能力

本节课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的创设的每个问题,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对每一位学生,体现了“一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得相关黄河的信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达到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

4、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导入

虽说是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心智还是比较幼稚,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为此以视频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概况,给学生以比较强的听觉和视觉刺激,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二、本节教学设计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在对黄河流经省区和地形区,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同时授课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不是第二大河?”,如果不加思考,学生很容易误会: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就是我国第二大河。

2、应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和作业。

本节课的教学改进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细微的改进在教学效果上能出现巨大的落差。虽然一个小小的教学改变对老师来说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所以通过此次反思,使我想起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经典名言。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上,要关注到每个细节,全面、多方位的考虑每个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篇九: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汤学安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转眼几个月过去了,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1、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上中国的河流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自然概况”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有后来的“借东风”。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 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以上教学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思绪游离在课堂之外„„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案例与反思篇十:八年级下地理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下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史地组

周扬

二〇一三年七月

时光荏苒,转眼又一届学生结业了。在这个学期的地理教学中,虽有成绩的取得,但也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完美,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在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反思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营造和谐、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明确学生是不习主体,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一切顷其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块乐之中,如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的开展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以下问题作为切入点,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规律?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二)、对运用主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敢于对现有教材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运用主体教学,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对设计教学目标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

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四)、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对策:引导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史地组:周扬

2013年7月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农业教学反思(2016-01-12)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