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怎么用语言安慰生气的人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8    阅读:

怎么用语言安慰生气的人篇一
《安慰行为语言的语用分析》

第7卷第6期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7No.6

1111兰兰璺

生旦望里皇!垡曼垒璺仝!璺Q望堕璺!!呈堕!堕!曼殳曼!璺!璺皇!皇翌!皇曼垡!!!仝Q》

一一.!!!!竺!

一语言研究

安慰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李佑丰

(邵阳学院党政办公室,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安慰是一种言语行为,通过以言行事而达到以言成事,安慰是安慰者对被安慰者进行情感协调与

沟通的过程。安慰的构成性准则是安慰得以成立的根本,其策略性准则的根本则是消极悲观情绪的不断协调勾通,最终趋向积极乐观。

关键词:安慰;言语行为;构成性准则;策略性准则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08)06—0114—03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功能开放、构造灵巧,跟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语言研究中,要想真正全面的理解话语。只靠句子结构分析,只靠逻辑一语义分析,只考察确定句子意义的真假是不够的。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说,言就是行:以言行事。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开创,由塞尔补正,完善,从行为角度阐述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语言,它关注的是人们以言行事,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交际效果。

当我们研究言语行为,面对一种话语时,我们需要确定这种行为的规定性要素是什么?这一行为决定了其在言语行为上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在充分理解其构成性规则的基础上,了解其种种策略性规则等等。否则离开了对于言语行为的特质的认识,讨论字、词、句和修辞格的运用,其价值并非没有,但却显得相当有限。由此,我们拟就安慰这一言语行为作一番语用分析。

种言语行为,其实安慰是安慰者对被安慰者进行情感协调与沟通的过程.

安慰者即说话人,被安慰者为受话人,受话人因为某些消极事件如疾病、贫困、挫折、丧亲、失败、失业、失学、失恋、失面子、犯错误、丢失或损坏了物品、遭受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等等,而产生某种消极心理情绪如失望、沮丧、悔恨、伤感、苦恼、悲哀等,说话人对听话人进行情感协调与沟通,改变听话人的消极情绪。听话人的消极情绪是产生安慰的前提条件,只有听话人产生了消极情绪,安慰行为才成为可能,说话人只有在此种情况下才可能实施安慰。当说话人对受话人实施安慰后,受话人的消极情绪减弱或消失,思想和心情开始向积极方向转化,这才标志着一个安慰过程的成功。在这里,我们可发现安慰针对的是受话人的消极心理情绪,其作用是鼓励某人恢复正常心态,这种心态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愉快心情。

二安慰的交际目的和功能

从目的上来讲,安慰属于说服范畴,说服是通过讲述理由使受话人心服。与听话人所希望出现的倾向保持一致,安慰主要涉及受话人改变原有情绪,产生新的情绪。安慰的说服性决定了安慰者实施安慰,

一安慰的行为特征

安慰是人类生活比较常见的言语行为,是指当事人遭受不幸,挫折而处于忧伤,气愤,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时。说话人为改变其消极情绪所实施的一

收稿日期:2008—07—20

作者简介:李佑丰(19"/9一),男,湖南湘乡人,邵阳学院党政办公室干部。

万方数据

114

不能为安慰而安慰,安慰要着眼于情感的协调与沟通。目的是使受安慰者改变原有的情绪,产生新的情绪,从而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

从功能上讲,安慰属于以言行事,并通过以言行事,达到以言成事的言语行为。奥斯汀在放弃了施为旬跟叙述句相对立的二分理论后,提出了言语的行为三分说,他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类:叙事行为,施事行为,成事行为。这三类言语行为的功能分别是: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任何育语行为都具有以言指事的功能,除此以外,安慰还具有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两种功能。安慰言语行为的这种功能特征要求我们,既要研究安慰如何以言安慰,还要研究安慰如何以言成事,同样也要求我们不能单纯把话语仅仅当作表述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把这些语言表述手段提升到言语行为的高度来认识,突出言语行为的“行为色彩”。

三安慰的构成性准则

现代修辞学是探寻修辞行为的构成性原则和策略性原则,努力提高语言交际行为有效性的一f-1@科。构成性准则是一种言语行为基本构成要素,是一种言语行为与另一种言语行为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一种言语行为的构成性准则发生了改变,那么,这种言语行为也就发生了改变。

塞尔认为,言语交际属于人类行为科学的一部分,言语行为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言语行为有其自身特点并受规则的制约。塞尔以“许诺”为例,明确提出了实施这一行为必须遵循的九条充分和必要条件,其中,条件(1)、条件(8)和条件(9)适用于各种标准的实施行为,而不是专门适用于“许诺”,塞尔讨论的是“许诺”行为,但是这些条件的规则对安慰行为同样适用,它们规定了进行言语交际所必须的客观条件和语言本身所需具备的条件。任何两个人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不论发话人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不论他想实施什么言语行为,交际双方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说话的一方必须能够按照所使用的语言成功的表达自己的意图,受话一方也必须能够按照所使用的语言规则正确的领会发话人的意图。这也是任何言语交际所必须遵循的,否则,言语交际将无法进行。正确实施安慰行为,安慰者与被安慰者必须具备这一基本条件。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安慰言语行为的构成性准则至少还包括以下几条:

1.安慰者拥有或至少是主观认为拥有了爱心。2.安慰者愿意并且是诚心诚意的同被安慰者进行情感协调与沟通。

万方数据

3.安慰者的言语行为对受话人是有益的。4.安慰者认为被安慰者缺乏理性,情感迷惑。5.被安慰者相信安慰者没有私心,并愿意与安慰者进行协调与沟通。

条件1实际上是一个权力问题,只有拥有爱心的人才有权行使安慰,即使是领导,家长,老师,如果没有爱心,也没有安慰别人的权利。因此,安慰者在安慰以前必须充分掌握事实。弄清真相,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不能想当然,意气用事,更不能勉强用事,语言霸权难以奏效。

条件2把具有诚意的安慰与不成心的安慰区别开来,安慰者是否真有诚意去实施安慰是安慰言语行为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条件3是安慰言语行为的目的。安慰是对人的尊重,是他人在情感脆弱时,人与人之间真情的交流,是人类前进的助力。

条件4是实施安慰行为的前提条件,如果被安慰者没有缺乏理性、情感迷惑,安慰行为就没有必要进行。

条件5是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内在要求。

四安慰的策略性准则

策略性准则是指导言语行为的艺术准则。是在特定语境中提高一种言语行为的有效性的准贝IJ。那么安慰是情感的协调过程,这一过程预设着受话者存在消极情绪心理,那么改变消极悲观情绪,不断协调、沟通,使之在动态过程中趋向积极和乐观,这就是安慰的策略性准则。所有实践中的应用策略都是由这一基本策略生成的。

1.同情准则

利奇的同情准则是: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限度,使对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同情准则在语用学上称为移情。对说话人来说移情意味着深切体会听话人的情感、处境、知识水平,以便用最利于听话人理解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意图,对听话人来说意味着设身处地的理解说话人的动机意图和目的。这一准则很适用于安慰言语交际过程,安慰者在被安慰者处于消极状态时,对其不幸,表达理解、同情。表示关心,为其分担忧愁,促使其从消极情绪过渡到积极情绪状态,往往可以采取陈述自己知道被安慰者的不幸,以此表达理解、同情,对被安慰者身心或其他方面表达关心;通过询问,让听话人说出其忧伤或委屈等等方法,来满足被安慰者的情感需要,

如:

“怎么了?怎么了?别哭呀!依云、有什么委屈你慢慢告诉妈!我们慢慢解决好吗?”(琼瑶《碧云天:》)

通过询问让听话人说出其忧伤与痛苦,表达对

115

听话人的理解、同情与关心使听话入闷在心理的委屈一旦说出来心情就会得以改变,从而达到安慰的

目的。

2.求同准则

能安静的躺在床上休息几天。”这样,病人并没有觉得你怜悯他,而是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如生病确实能暂时摆脱一切俗务,从而转变消极情绪。此处。安慰者与被安慰者情绪求得一致,在心理上缩短了距离,情感上交融,取得安慰的良好效

果,达到以言成事。

求同准则:使对话双方的分歧减至最小限度,使对话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利奇的求同准则也适用于安慰言语交际过程。人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往往希望别人理解认同自己的处境,希望别人关心,分担自己的忧伤。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情绪,你越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同样,改变一个人的消极情绪也是这样。安慰者预设自己与被安慰者情绪部分一致,以求得被安慰者在心理上接受,缩短距离,求得认同感,逐步协调沟通,在情感卜交融,给对方以真诚的关怀,使被安慰者自然接受关爱,改变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朝着安慰者期望的良性方向发展,从而完成安慰过程。其实,这只是某种程度上的让步,不会放弃原则,只是一种策略。这主要表现在对造成消极情绪的事件本身进行评价分析或对消极情绪进行否定上,如:

贾珍哭得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人说道,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忙劝:“人以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

(曹雪芹《红楼梦》)

五安慰言语行为研究的意义

现代修辞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在这一功能体系中安慰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功能项目。安慰言语行为的研究将有益于语亩功能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随着对安慰言语行为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这一言语行为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加自觉而有效的运用它,这将有益于改善社会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奥斯汀.完成行为式表达【A】.马尔蒂.语言哲学

【M】.1998.

【2】塞尔.什么是言语行为【A】.马尔蒂尼.语言哲学

【M】.1998.

此处众人认为造成贾珍伤心的事件人辞世不应过度伤悲,重新评价,认为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于事无补,使听话者认识到其危害性,进而转变消极情绪,达到安慰的目的。

又如到医院探望病人,对病人说:

“你多幸运呀,但愿我也生一点小病,好让我也

【3】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4温亦水.安慰语初探U】.修辞学习,1999,(6)。【5】胡范铸.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LII.修辞学

习,2003。(1).

TheAnalysisofConsolationSpeechAct

LIYou-feng

(ShaoyangUniversityPresident’sOffice,ShaoyangHunan422000,China)

Abstract:Consolationiswords

speech

act,doingsomethingbywordsinorder

to

finishingsomethingby

Consolationis

course,whichthemanmoderates

thefeelingofthemanwhoneedsbeconsoled

Consolatoryconstitutivemaximisthebaseofconsolationspeechspeechactswhich

can

acts,consolatorystategicalmaximinstructsthe

befinished.

Keywords:consolation;aspeechact;constitutivemaxim;stategicalmaxim

116

万方数据

安慰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佑丰, LI You-feng

邵阳学院党政办公室,湖南,邵阳,422000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2008,7(6)0次

参考文献(5条)

1.奥斯汀 完成行为式表达 19982.塞尔 什么是言语行为 19983.索振羽 语用学教程 2000

4.温亦水 安慰语初探[期刊论文]-修辞学习 1999(06)

5.胡范铸 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期刊论文]-修辞学习 2003(01)

相似文献(8条)

1.学位论文 许林玉 汉语“安慰”言语行为研究 2007

安慰言语行为属于表达类行为,它本质上是一种礼貌和使人受益的行为。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理论为理论框架,试图通过描述性的研究了解汉语安慰言语行为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实施情况。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安慰策略、相对权势和性别对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安慰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

本次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用话语完形法收集语料,对实施汉语安慰这一言语行为的策略、影响该言语行为的策略选择的有关社会情境因素和实现模式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讨论。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本次研究作了一个简要的概述:主要包括本论文选题的来源,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及全文的行文结构。第二章介绍了奥斯汀和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相关的礼貌理论,并对与安慰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章对本次研究的目标、方法及程序作了必要的论述,重点阐述了语料收集的方法。第四章依据所收集的语料,详细描述和探讨了安慰言语行为的实现策略、相对权势和安慰者性别对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实现模。在讨论安慰言语行为的策略时,我们把策略分为两大类,各类中包含不同的具体策略,这些具体的策略又细分为不同的次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权势和安慰者性别对策略的选择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还表明,人们在实施安慰言语行为时,主要采用的话语模式共有五种。文章的最后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贡献,并指出其局限性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2.期刊论文 钱敏贤 礼貌原则对安慰用语的阐释与启示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

安慰是日常言语行为之一,它对提升面子,维护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语用学的礼貌原则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语料,对安慰用语进行语用分析,发现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和慷慨准则,赞誉和谦虚准则,同情和一致准则在安慰用语中得到体现,这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也有一定启示.

3.期刊论文 王永娜.李军 安慰的话语模式和修辞策略分析 -修辞学习2003,""(3)

安慰是指当事人遭受不幸、挫折而处于忧伤、气愤、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时,说话人为改变其消极情绪所实施的一种言语行为。安慰言语行为有自身的话语模式,掌握了这些模式就能够有效实施安慰。根据我们的调查,汉语普通话中安慰言语行为的话语模式及相应的修辞策略包括:...

4.学位论文 周艳琼 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研究:以《红楼梦》为例 2007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感谢言语行为进行了专门研究。首先对感谢作了定义:人们对过去或将来的受惠行为通过语言真诚地表达感激的一种行为。基于这个定义,我们从《红楼梦》中找出了173 条感谢语。围绕这些语料,我们主要研究了:《红楼梦》中直接感谢语的话语特征、表现形式、语境特征、语用策略、语用功能、社会参数对语用策略的影响、文化特征、性别特征。

通过研究发现:1)直接感谢语中表达感谢的“中心”词包括“感激”、“多谢”、“谢”、“感谢”、“磕头”、“感戴”、“拜谢”;2)感谢语主要有7 种表现形式: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否定句、疑问句、假设句、祈使句;3)人们在5 种情景下需表达感谢:得到帮助、得到支持、感到好意、拒绝好意、得到体凉或理解;4)使用10 种语用策略:报答、道歉、表示关心、赞扬、承诺、责备、表示亲密、表示幸运、奉承、安慰;5)感谢有7种语用功能:表达感激、显示礼仪、加强对方好感、调整双方距离、满足对方心理、委婉拒绝、请求;6)权力、社会距离、事情的难易度等社会参数对感谢策略有很大影响,如位高者很少或从不直接表达感谢、只有社会地位低或所需(接受)帮助的强加性很强,人们才会采用辅助磕头的方式表达感谢;甚至既使两人社会地位悬殊,但如果两人社会距离近,感谢策略也会有所改变。此外还发现,在《红楼梦》中,感谢语也表现出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和性别特征,如当时在封建社会时期表现迷信的“阿弥陀佛”、表现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磕头”、“赏”、人的赠与等,这些感谢语在现今社会已经消失或很少再有人使用。

同时研究还发现《红楼梦》中感谢语所体现的一些性别特征:因为女性的社会从属地位,她们多使用一些含有表惊讶和礼貌的句型,并多用夸张和感叹来表达她们的感谢。

本文所做的研究一方面从汉语和文化角度丰富了感谢言语行为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在生活中对感谢语的使用提供了指导。

诚然,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例如我们没有对间接感谢的话语特征做出研究;判定人的社会地位的标准还不很准确。今后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拓展数据来源,延伸研究一些中晚清时期的作品中的感谢言语行为,比较清朝时期与当今社会的感谢言语行的区别。

5.期刊论文 彭慧.PENG-Hui 言语交际中的安慰策略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2)

安慰在言语交际中经常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当听话者遭受不幸、挫折而处于忧伤、气愤、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时,说话者往往会采取安慰语来减轻或消除这种情绪.通过对安慰语的考察,得出汉语中指导安慰的五大策略.

6.学位论文 陈亭伊 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特征分析——以《红楼梦》为例 2008

称赞语是一种运用频率较高的礼貌言语行为,是言者对听者外貌、良好素质、成就及所有物等显性或隐性的赞美,被称作社会的“润滑剂”。称赞及其应答行为看似简单,实则涉及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值得研究。然而目前对称赞语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英语称赞语上,针对其他语种的研究不多,对汉语称赞语的研究尤其有限。因此,本文旨在从汉文化角度对称赞这一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希望对跨文化交际工作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非母语汉语学习者能有一定帮助。

本文通过利用国内外对称赞语及其答语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框架,主要搜集整理来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称赞语,并以自然观察法所得数据为佐料,具体从语义载体、句法模式、话题分布、社会功能、应答策略五个方面对汉语中称赞这一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以总结其特征,并揭露隐藏在这一言语行为之下潜在的社会文化价值因素。

结果表明:虽然汉语称赞语在词汇及句法层面上也具有程式化倾向,但在语义用词上丰富宽泛得多,除了形容词,还体现于较高频率副词、名词及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习语及修辞现象的使用;在句法上,汉语称赞语中更多隐性称赞语的使用使得句法结构也较为新颖富于变化;话题分布大都集中在性格、成就能力、外貌、所有物四个方面,其中一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话题尤其值得注意,比如仁爱、忠孝、尊老念旧思想等;汉语称赞语主要用以增加和巩固言者与听者之间团结一致关系,可以和其他言语行为共同使用以帮助其得以实现,如问候、致谢、祝贺、鼓励、安慰、软化批评等,另一具有负面意义的功能是言者希望借此得到听者的优待,称赞在此表现为阿谀奉承;在谦逊原则影响下中国人在回应称赞时更倾向于自我毁誉及否定拒绝。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目的、意义、研究数据及方法,回顾相关理论及文献,并鸟瞰仝文结构。第二章至第四章从上述五个方面详细分析汉语称赞言语行为特征。第五章讨论隐藏在汉语称赞语下的深层社会文化因素。最后一章总结主要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试探性意见,指出本文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研究给出建议。

7.期刊论文 孙树范 麻醉分析治疗癔症1例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2)

我们利用麻醉分析方法治疗分离性癔症1例,收到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患者女,19岁,南京某大学生。自幼伶俐,性格开朗,朋友中男性较多。MMPI报告为癔症性 人格。既往史与家族史无特殊。患者中学期间有两位要好的男同学,刘某与吴某。3人经常 在一起,但与刘某更亲近些,家长发现后曾进行过劝导和干涉。在中学时有位数学老师对她 一直很好,在她考入大学前对其亲吻并摸过她的下身。当时她将此事与刘某讲了,刘某安慰 :“我们已考入大学,就要走了,别往心里去。”

  1999年寒假她与吴某及几位女同学聚会,刘某因家庭生活拮据在外打工未能参加,整个假期 刘某未回家;寒假期间患者曾3度到这位数学老师家拜访。她发病的前几天,她家来了数次 匿名电话,其父一接电话对方便挂机,后来证实此匿名电话系该数学老师所为,为此其父 非常生气。患者最后一次从数学老师家回来即表现精神失常(此时正值大年初一),许多亲友 聚会她拒不参加。受到父亲批评后,患者当天便表现夜不成眠,哭笑无常,朦胧状,不时打 坐练功,言语声音酷似孩童。在当地经巫术治疗无效,于1999年2月28日来我院,门诊以精 神分裂样精神病收入院。

  入院检查:仪表欠整洁,意识范围狭窄,童样痴呆,言语行为做作。当问及数学老师是否对 她有不礼貌行为时,患者低头不语。躯体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8.学位论文 蔡军艳 大学生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研究 2007

本文对大学生汉语道歉言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语道歉语的实现模式与英语等其他语言存有共性;社会因素(社会距离和被冒犯者的年龄)和情境因素(冒犯程度)共同决定道歉策略的选择;汉语道歉策略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道歉策略 - 称呼策略、安慰策略、附加疑问句策略都反映了汉语文化对道歉策略选择的制约性。

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北京林业大学(bjlydx),授权号:bad5bc0b-f898-4589-9888-9d9f0174b847,下载时间:2010年6月

24日

怎么用语言安慰生气的人篇二
《安慰人的经典语句》

安慰人的经典语句

◆安慰语句—— 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安慰语句—— 换一种活法也许更快乐

当自己在工作中极不顺心,处处感觉都是围墙时,是否有必要换个环境?当自己在婚姻中极不开心,时时感觉都是冰窖,是否有勇气冲破围城?当自己已习惯逆来顺受,是否会挺起胸膛说“不”?有自信、能自强的人,善于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摘自短信大全网

别太窝囊地活着,舒心是快乐之精灵。

◆安慰语句—— 不妨暂时丢开烦心事

人生实在是太苦短,自己何必总是活得不开心。有烦恼是正常的,没有烦恼才是不正常。要是自己心情不好受时,不妨去看一次电影,不妨去听一段音乐,不妨去唱一支歌曲,不妨去打一个电话,不妨去防享受一下阳光…

让烦恼心事见鬼去吧,先开心一乐。

◆安慰语句—— 换一种活法也许更快乐

当自己在工作中极不顺心,处处感觉都是围墙时,是否有必要换 1

个环境?当自己在婚姻中极不开心,时时感觉都是冰窖,是否有勇气冲破围城?当自己已习惯逆来顺受,是否会挺起胸膛说“不”?有自信、能自强的人,善于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摘自短信大全网 别太窝囊地活着,舒心是快乐之精灵。

◆安慰语句—— 得意不忘形 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 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安慰语句—— 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

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安慰语句—— 别说过头话

说话必须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凡事把话说绝了,就没有了回旋余地。一旦陷入语言的“绝境”,其被动、尴尬之情可想而知。说话的艺术在于让人进退有余。人在气头上切莫说过头话,愤怒的话语实际上是一派胡言,平息心火之后会产生许多懊悔。

想一想再说,别说绝情话

2

◆安慰语句—— 要善于消除误会

轻信是误会的媒介,疑心是误会的土壤。疙瘩总在心中,何时才有轻松快乐的心情?一旦有误会形成,就要正确予以剖析,切莫狭隘偏见,主观武断。以坦诚之心求得理解,以友好之情相互沟通。最好的还是面对面的交流。

别让误会越来越深,善于化解。

◆安慰语句—— 不可忽视别人

孤独往往是忽视的产物。忽视别人,也易被别人忽视。切莫有骄傲心态,目空一切,为所欲为,必将令人厌恶。性格孤傲的人同样易被别人抛弃。不要故意回避别人,也不要刻意接近别人,一切顺其自然。

注意别人,欣赏别人别太孤傲。

3

怎么用语言安慰生气的人篇三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如何安慰一个伤心人啊?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脆弱时刻往往是我们受伤的时刻,内心翻涌着无力,疲惫,痛苦,孤独等等复杂的情绪。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求是人类本能需求之一,这种需求的满足可以使我们免于孤独和冷漠的侵扰,获得温暖和宁静。如同缺乏食物会感到饥饿一样,我们的身体进行了这样的生物设定。

我们体内有一个“依恋系统”,它的正常运转能够帮我们应对危险和压力。关于依恋,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刚出生的恒河猴们在面对用毛巾包裹的机器人妈妈和冷冰冰的可以喂奶的妈妈时,会喝完奶后紧紧地抱住比较温暖但不会提供食物的那个。科学家们发现不安全依恋的个体的心率和“压力激素”的水平高于安全依恋个体,就是说,对身边信赖人的依恋,以及来自他们的安慰能抚平我们内心的伤害。

安慰是一种能力,是心与心之间力量的传递

说到安慰,就不得不提心理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共情,这也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没有共情就没有安慰。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前者是对他人目的、企图、信仰的理解;后者指的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受。人人都有共情的能力,这是进化的选择。有共情障碍的人往往出现交往困难,甚至反社会行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些缺乏准确了解对方观点和情绪的人已经在一轮又一轮的战斗中倒下了。他们或者不能找到盟友,或者不能很好的判断形势。

在脑成像的研究中,情感共情的发育很早,伴随情绪相关脑区的成熟而成熟,比如边缘系统和杏仁核。而认知共情则与顶额叶的发育一致,顶叶额叶是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科学家们还在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共情神经元”——镜像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他人悲伤的时候被激活,并且和我们自己悲伤时激活的脑区部位一致。

在安慰人这件事上,情感共情能够让我们对对方的情绪感同身受,认知共情则告诉我应该选择哪种方法去帮助对方。镜像神经元就是最小的共情单位。

共情让我们摆脱孤独,参与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不过,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共情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存在个体和性别的差异的。给予相同的情绪刺激,有些人的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明显要低一些。而且从日常经验来看,似乎女性更容易对人产生共情一些。因此,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扮演安慰者的角色,当然,总不能给你做一个脑成像扫描再判断你适不适合安慰别人,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看到那些比你不幸的人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是否能够感同身受而且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问题。如果内心有些幸灾乐祸或者觉得又到了展示自己高瞻远瞩英明神武的时候,内心好为人师的念头蠢蠢欲动。还是先打住,因为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朋友离你更远。

好,现在假设我们的共情系统已经被激活,正在待命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从对方身上传来的浓浓的悲伤气息,而且打心底想要帮助他而不是想显示自己优越感的小火苗越烧越旺。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判断他需要怎样的安慰:空间 vs 陪伴

在希伯来人的语言中,安慰是对心说话的意思。人伤痛时,未必需要听一番大道理,可能需要的是自己的心与自己说话,需要一个人走到空旷安静的地方跑步、思考,听一听内心最深处的细微话语。当你察觉出你的朋友突然不愿意说话,或者情绪有些低沉时,可以先试探性的问一下:“发生什么事了吗,需要我帮忙吗?”。表示自己的关心以及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但不要强求对方,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探。如果他表现出回避的态度,或者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意愿,那就克制住自己想要帮助他的心情。他可能仅仅需要一点空间来想清楚一些事情而已。

第二步,倾听与表达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水平都非常高,我们可以向心理咨询师们借鉴一些小技巧,来学习如何在对方需要我们的时候合适的表达自己的安慰。陪伴和理解是安慰的基础,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你的伤痛我都懂”,也可以尝试超越情感共情的水平实现成长的目的。

下面这些技巧,是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常用的倾听技术。

1.耐心而积极的倾听。所谓积极倾听,即指有明确的目的定向,不断获得信息作出判断、决定反馈,并且保持有持续的高度注意。直接表达积极倾听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语言和非语言方式。

(1)语言方式:补充说明、提问、提出共同点、简单重述对方谈话的内容、表明自己的见解、尝试性地以完全符合或相似的语言反映对方的陈述内容。

(2)非语言方式:点头、手势、目光接触,身体前倾,伴随非语词性的“嗯”“哦”、“噢”等。

2.情感反映。它是指咨询师理解并反馈来访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技术。情绪情感以言语或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言语主要是指言语表情,而非言语则主要指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即体语)。言语表情是指通过词语(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语气语调等方式表达的情绪情感,如“美好”、“可爱”、“伟大”、“向往”、“战斗”、“伤害”、“厌恶”等。面部表情是指肌肉变化、眼神变化而表达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时,嘴角上扬;烦恼时,眉头紧锁;吃惊时,眼睛瞪大等。身段表情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识别情绪的重要方向,如愤怒时,身体僵硬;害怕时,全身颤抖;沮丧时,摇头叹气等。

咨询师反馈来访者表达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增共情和双方感情疏通,有助于来访者对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的准确理解。

3.总结和探索。简短总结谈话要点,引导对方的注意力,保证谈话按一定方向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从更深层次、更新角度分析对方所处环境。

4.自我表露。从对方需要出发,与其分享自己的个人情感、态度、观念、经历,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开放”或“自我暴露”。“自我开放”(self—disclosure)在心理咨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来访者感到晤谈中双方地位的平等可以使来访者感到咨询师的真诚、坦率,从而增强对咨询师的信任;可以增加来访者的自我开放程度。

5.解释。它指咨询师运用某种咨询理论或自身的经验,观察、描述、分析来访者心理

怎么用语言安慰生气的人篇四
《三十个安慰人的方法!!》

第1个安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在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不攀不比。

第2个安慰:不做欲望的奴隶

人们总叹息“飞蛾扑火”,人们总讥讽“鱼儿上钩”,人们总是笑话“自陷泥潭”。但是如果自己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这种欲望的悲剧还少吗?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纵自已灵魂的人,最终会失去真正的自由!必须时刻警惕不良欲望。善去不良欲望,不可放纵自己。

第3个安慰:要活得轻松和快乐

不与别人盲目攀比,自己就会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自己就会欢乐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会远离痛苦;不是时时苛求自己,自己就会活在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会轻轻松松。活得太累就会痛苦不堪,知足常乐。

第4个安慰: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第5个安慰:多用善眼看世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处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那么人人都变成“坏人”,也就无法和平相处。以“恶”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无处不是破残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总有可爱处。自己多看别人的长处,就会越瞧越可爱。圣人都要“一日三省”,要相互宽容。

第6个安慰: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得到了媚俗,失去了真实,要坚定信心,拥有自我。

第7个安慰: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走极端总是惨遭失败,寻找人生的智慧。

第8个安慰: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

没有一副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要是沉默寡言,有人会指责“城府很深”;自己要是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自己要是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自己要是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

闲事”。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第9个安慰:恶念越多痛苦越深

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生活?关键是没有及时驱赶心中的恶魔。因为心存邪恶的念头,就不会理智地克制自己,经常会做出悔恨的蠢事。因为没有及时清扫心灵的灰尘,意志薄弱者就会不时掉进深潭。因为时常鬼迷心窍,就会让愚蠢蒙蔽双眼,进入错误的岔道还不知道。心中有恶,就会心神不宁,去恶念。

第10个安慰:注意不要活得太累

常有人感叹,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压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负担重。累与不累总是相对的,要想不累,就要学会放松;生活贵在有张有弛。心累,使人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心累,会使自己精神不振。心别太累,学会解脱自己。

第11个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怎么悔恨也是无济于事。未来的还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么忧虑也是会空悲伤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现在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感觉美好的。当然,过去的经验要总结,未来的风险要预防,这才是智慧的。昨天已经过去,而明天还没有来到。今天是真实的。

第12个安慰: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疗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只会增添烦恼,只能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无能。抱怨是一种致命的消极心态,一旦自己的抱怨成为恶习,那么人生就会暗无天日,不仅自己好心境全无,而且别人跟着也倒霉。抱怨没有好处,乐观才最重要。

第13个安慰: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第14个安慰: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第15个安慰: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第16个安慰:“想得开”才有快乐的心情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融儒、道、释三家精华的名言,叫人多一点开朗、开通与超然。“想不开”总与“疯”字有染,其主要症结还在于钻牛角尖。“想得开”总与“智”字相关,其主要原因还在退一步海阔天空。道家的“以退为进”,老子

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实是人生的大智慧!有什么想不开的,有退有进,能屈能伸。 第17个安慰:烦恼是跟自己过不去

人越烦恼,烦恼就越多,人越快乐,快乐就越多。如果光为烦恼而忧虑,那么烦恼还是客观存在的,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相反,因为烦恼的连锁反应,心情越加沉重,越发苦恼。要是自己不断化苦为乐,改变“做一行、怨一行”的心态,就能获取自身的快乐。烦恼中光阴也虚度了,笑对人生。

第18个安慰:自己的伤痛自己来疗

不要期待别人能抚平自己的伤痛,只有自己把自己说服了,只有自己让自己想通了,才能彻底地根治心病。受挫、失误、不幸、磨难…是对生活的理解更为深入,是对人生的内涵更为认识的必由之路。唯有征服自己的人,才有力量去征服一切。治愈一次心灵的伤痛,就等于让心灵升华一次,自胜者强。

第19个安慰:千万不能绝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己一辈子不生病是奇迹,那么平常的病痛,则极为正常。自己偶患疾病,又遇到庸医,就疑为绝症,痛不欲生,病魔并没有把自己的性命夺走,恐吓却把自己弄个半死。对于疾病既要乐观,又要谨慎对待,切不可听风就是雨。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之理。不能自已吓自己,千万别对号入座。

第20个安慰:人生总有可惜事

清人史震林在《西清散记》中说:“一生有可惜事:幼无名师,长无良友,壮无善事,老无令名。”“贫贱人可惜者二:面承唾为求列,膝生胝为求荣。”“富贵人可惜者二:临大义沮于吝,荷重任败于贪。”“聪明人可惜者三:妄讥议谓之薄,自炫奖谓之骄,怀愤激谓之躁”“豪侠人可惜者三:助凶人得暴名,挥泛财得败名,纳庸客得滥名。”能否检查一下自己的可惜事,遗憾总是难免的。

第21个安慰:“放下”就有好心情

心灵的负荷太重,就有太多的烦恼。见什么爱什么,看什么要什么,能不烦恼吗?及时清扫心灵,别让心灵的尘埃积得太厚。要知道人生苦短,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求的。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明白。烦恼的东西必须放弃,轻装上路。

第22个安慰: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第23个安慰:沉默能省去许多烦恼

越是当自己滔滔不绝的时候,自己的愚蠢越会暴露无遗。越是当自己洗耳恭听的时候,自己的智慧越会快乐生长。聆听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方;聆听是沟通双方、尊重对方的桥梁;聆听是抛弃错误、远离懊悔的法宝。切莫以为善言能辩是自己的本事,也许一不留神会刺伤别人的自尊,或许无意之中会埋下不幸的种子。学会倾听是最大的智慧,不要总是滔滔不绝。

第24个安慰:只有信赖的人才可放心交往

不能与无赖打交道,否则,会天天无宁日。不能与口是心非的人打交道,否则,时

刻要提防被人出卖的危险。不能与没有信用的人打交道,否则随时会有烦恼惹上身。不能与刻薄凶狠的人打交道,否则TA可能会攫取自己的性命。不能与声名狼藉的人打交道,否则会时时玷污自己的声誉。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交往的,慎交朋友。

第25个安慰:不爱学习愚蠢多

聪明人总是谦逊好学,不耻下问,多多益善;愚蠢人总是骄傲示世,以嘴代心,时时训人。聪明人在学习中成长,在智慧中享受生活,又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愚蠢人在不学无术中衰弱,在笨拙中烦恼生活,从不会主动吸取经验教训。聪明的人好学习,多听多学长学问。

第26个安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第27个安慰: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第28个安慰:别说过头话

说话必须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凡事把话说绝了,就没有了回旋余地。一旦陷入语言的“绝境”,其被动、尴尬之情可想而知。说话的艺术在于让人进退有余。人在气头上切莫说过头话,愤怒的话语实际上是一派胡言,平息心火之后会产生许多懊悔。想一想再说,别说绝情话。

第29个安慰:要善于消除误会

轻信是误会的媒介,疑心是误会的土壤。疙瘩总在心中,何时才有轻松快乐的心情?一旦有误会形成,就要正确予以剖析,切莫狭隘偏见,主观武断。以坦诚之心求得理解,以友好之情相互沟通。最好的还是面对面的交流。别让误会越来越深,善于化解。 第30个安慰:不可忽视别人

孤独往往是忽视的产物。忽视别人,也易被别人忽视。切莫有骄傲心态,目空一切,为所欲为,必将令人厌恶。性格孤傲的人同样易被别人抛弃。不要故意回避别人,也不要刻意接近别人,一切顺其自然。注意别人,欣赏别人别太孤傲。

编后语: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脾气泄露了我们的修养,沉默道出了我们的品味。当感觉天快塌下来的时候,实际上是自己站歪了!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强,以致无视外因的成就;不要把自己看的太轻,以致成为他人的踏板。总有人会迷失方向,否则真理的路上将人满为患。有棱有角的害处是,别人啃起你来十分方便。30个安慰自己和别人的技巧,你学会了吗?!

怎么用语言安慰生气的人篇五
《怎样安慰人最有效?》

怎样安慰人最有效?

看着这个标题,请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有烦恼过吗?当你烦恼的时候,你觉得你需要什么?

当你的朋友因为心情不好哭着来找你时,你会对TA说些什么呢?当然,你可以跟TA分享你在 “友心人” 里看到的实用的小技巧,并推荐TA来关注“友心人”的公众账号,但这些都是在TA恢复平静之后。

试想一下,

当你情绪不好时你来找我宣泄情绪

(“kiki,我刚买的肾6丢了。呜呜呜T^T”)

我给你灌输理性的道理

(“没关系啦,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你会因为主页菌告诉你的看似无法反驳的道理而恢复情绪吗?

(你一定想冲主页菌翻个白眼,说一句“站着说话不腰疼”,转身果取关吧。)

如果你不想因为安慰朋友时说错话而掉粉,就赶紧接着向下看吧。

一、心理咨询师为何能安慰你?

说到安慰人,最擅长的应该就是心理咨询师们了(虽然心理咨询师并不总是知道你在想什么,但他们却总是知道你想听什么)国产耐磨板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来比较各个治疗方法之间的有效性,而这些研究的结论都惊人的一致——没有一个治疗方法比其它方法更加的有效。也就是说,仅仅从方法上来看,所有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都几乎差不多有用。(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如果不同的治疗方法的效果的都差不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效果呢?

二、治疗同盟让咨询师和来访者走在一起

一项新近发表于《心理医学》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及利物浦大学的研究者探讨了常用心理治疗手段针对300多名精神病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无论所采用的治疗是什么,真正改善或恶化病情的实际上是治疗师与患者之间治疗同盟(Therapeutic Alliance)的质量。

所谓治疗同盟,指的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形成的信任、坦诚、开放、理解、支持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取决于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提供的积极倾听、同理心理解和关怀等行为。

积极倾听

要做到积极倾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站在他TA的立场;

2、鼓励先开口;

3、表示兴趣,保持视线接触;

4、让TA把话讲完,不要打断TA;

5、让TA知道你在听:“嗯”、“我明白”;

6、注意非语言性的暗示:自然的微笑,不要交叉双臂,身体稍微前倾,常看对方眼睛、点头

关怀

而要表达关怀,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你的朋友知道:

我愿意接受此时此刻最真实的你。

同理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同理心(Empathy),同理心与同情心不同,同理心让人们心与心相连,同情心却让人们心与心相散。著名护理学家Teresa Wiseman对同理心进行了大量研究,他提出了同理心的四种特质,分别是:

接受观点:指接受他人观点为事实的能力;

不加评判(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大部分人都很享受评判他人的过程)

察觉他人的情绪;

尝试与他人交流其情绪

同理心是与他人一起感受TA的情绪。例如,当一个人陷入一个地洞里时,TA从洞底大喊:“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快受不了了!”然后我们看到了之后爬下去说:“我知道在这下面是什么样子了,你并不孤单。”

而同情心则是:“哇!真糟糕啊,对吧。呃......不了,我想我还是不要下去了。你想来个三明治吗?”

同理心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很容易让自己受到伤害的选择。因为为了能与对方的内心联结,我们必须联结到自己心里面能理解那种感受的地方。

真正的同理心的回应很少以“至少..."来开头,但事实上我们总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当某人试图跟我们分享一些十分痛苦的事情时,我们总是试图要给予TA“一线希望”。所以常常出现这样的对无锡角钢

“我流产了。”

——“噢,但至少你知道你可以怀孕。”

“我的婚姻快要破裂了。”

——“但至少你结过婚。”

“我儿子挂科太多被退学了。”

——“至少他微积分得过95分。”

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我们在面临类似这种非常难过的对话时,总是试图做一些事来让事情看起来好一些。可是当我向你分享的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时,我宁愿你说:“虽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但我真的很高兴你愿意告诉我这些。”

“回应”很少会让事情好转,而真正能让事情好转的是“心与心的联结”。

悄悄告诉你,做到了积极倾听,关怀和同理心,你不需要太多心理咨询的技巧,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这个世界上,说的人很多,而听的人却很少,如果世界需要,你愿意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吗?

怎么用语言安慰生气的人篇六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脆弱时刻往往是我们受伤的时刻,内心翻涌着无力,疲惫,痛苦,孤独等等复杂的情绪。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求是人类本能需求之一,这种需求的满足可以使我们免于孤独和冷漠的侵扰,获得温暖和宁静。如同缺乏食物会感到饥饿一样,我们的身体进行了这样的生物设定。 我们体内有一个“依恋系统”,它的正常运转能够帮我们应对危险和压力。关于依恋,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刚出生的恒河猴们在面对用毛巾包裹的机器人妈妈和冷冰冰的可以喂奶的妈妈时,会喝完奶后紧紧地抱住比较温暖但不会提供食物的那个。科学家们发现不安全依恋的个体的心率和“压力激素”的水平高于安全依恋个体,就是说,对身边信赖人的依恋,以及来自他们的安慰能抚平我们内心的伤害。

安慰是一种能力,是心与心之间力量的传递

说到安慰,就不得不提心理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共情,这也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没有共情就没有安慰。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前者是对他人目的、企图、信仰的理解;后者指的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受。人人都有共情的能力,这是进化的选择。有共情障碍的人往往出现交往困难,甚至反社会行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些缺乏准确了解对方观点和情绪的人已经在一轮又一轮的战斗中倒下了。他们或者不能找到盟友,或者不能很好的判断形势。 在脑成像的研究中,情感共情的发育很早,伴随情绪相关脑区的成熟而成熟,比如边缘系统和杏仁核。而认知共情则与顶额叶的发育一致,顶叶额叶是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科学家们还在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共情神经元”——镜像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他人悲伤的时候被激活,并且和我们自己悲伤时激活的脑区部位一致。

情感共情

在安慰人这件事上,情感共情能够让我们对对方的情绪感同身受,认知共情则告诉我应该选择哪种方法去帮助对方。镜像神经元就是最小的共情单位。

共情让我们摆脱孤独,参与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不过,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共情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存在个体和性别的差异的。给予相同的情绪刺激,有些人的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明显要低一些。而且从日常经验来看,似乎女性更容易对人产生共情一些。因此,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扮演安慰者的角色,当然,总不能给你做一个脑成像扫描再判断你适不适合安慰别人,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看到那些比你不幸的人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是否能够感同身受而且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问题。如果内心有些幸灾乐祸或者觉得又到了展示自己高瞻远瞩英明神武的时候,内心好为人师的念头蠢蠢欲动。还是先打住,因为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朋友离你更远。

好,现在假设我们的共情系统已经被激活,正在待命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从对方身上传来的浓浓的悲伤气息,而且打心底想要帮助他而不是想显示自己优越感的小火苗越烧越旺。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判断他需要怎样的安慰:空间 vs 陪伴

在希伯来人的语言中,安慰是对心说话的意思。人伤痛时,未必需要听一番大道理,可能需要的是自己的心与自己说话,需要一个人走到空旷安静的地方跑步、思考,听一听内心最深处的细微话语。当你察觉出你的朋友突然不愿意说话,或者情绪有些低沉时,可以先试探性的问一下:“发生什么事了吗,需要我帮忙吗?”。表示自己的关心以及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但不要强求对方,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探。如果他表现出回避的态度,或者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意愿,那就克制住自己想要帮助他的心情。他可能仅仅需要一点空间来想清楚一些事情而已。

第二步,倾听与表达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水平都非常高,我们可以向心理咨询师们借鉴一些小技巧,来学习如何在对方需要我们的时候合适的表达自己的安慰。陪伴和理解是安慰的基础,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你的伤痛我都懂”,也可以尝试超越情感共情的水平实现成长的目的。

美剧《扪心问诊》(In Treatment)

下面这些技巧,是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常用的倾听技术。

1.耐心而积极的倾听。所谓积极倾听,即指有明确的目的定向,不断获得信息作出判断、决定反馈,并且保持有持续的高度注意。直接表达积极倾听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语言和非语言方式。

(1)语言方式:补充说明、提问、提出共同点、简单重述对方谈话的内容、表明自己的见解、尝试性地以完全符合或相似的语言反映对方的陈述内容。

(2)非语言方式:点头、手势、目光接触,身体前倾,伴随非语词性的“嗯”“哦”、“噢”等。

耐心倾听

2.情感反映。它是指咨询师理解并反馈来访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技术。情绪情感以言语或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言语主要是指言语表情,而非言语则主要指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即体语)。言语表情是指通过词语(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语气语调等方式表达的情绪情感,如“美好”、“可爱”、“伟大”、“向往”、“战斗”、“伤害”、“厌恶”等。面部表情是指肌肉变化、眼神变化而表达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时,嘴角上扬;烦恼时,眉头紧锁;吃惊时,眼睛瞪大等。身段表情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识别情绪的重要方向,如愤怒时,身体僵硬;害怕时,全身颤抖;沮丧时,摇头叹气等。

咨询师反馈来访者表达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增共情和双方感情疏通,有助于来访者对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的准确理解。

3.总结和探索。简短总结谈话要点,引导对方的注意力,保证谈话按一定方向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从更深层次、更新角度分析对方所处环境。

4.自我表露。从对方需要出发,与其分享自己的个人情感、态度、观念、经历,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开放”或“自我暴露”。“自我开放”(self—disclosure)在心理咨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来访者感到晤谈中双方地位的平等可以使来访者感到咨询师的真诚、坦率,从而增强对咨询师的信任;可以增加来访者的自我开放程度。

5.解释。它指咨询师运用某种咨询理论或自身的经验,观察、描述、分析来访

者心理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发展过程。运用解释时应注意要适度,解释方式要因人而异。咨询师解释的理论依据应尽量与来访者已有的理论取向吻合,这样有助于来访者对解释的理解和认同。

6.对质。它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感觉、经验与行为深刻了解后所作出的反应。咨询师就来访者言行中的矛盾、歪曲及逃避的部分,通过询问技术,向其提出问题,协助来访者觉察自己的感觉、态度、信念和行为上不一致或欠协调的地方。对质技术强调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咨询师采用对质式询问时,应注意,①对质应在高度共情的基础上进行,②对质应该用投入的态度,③对质应该是试验性的,即要用假设的态度,用和缓且具有弹性的语气来提问,④对质要用渐进的方法,从来访者能接受的层面开始,再缓慢导入更深的层面。

安慰这件小事并不简单

总之,安慰这件看似简单的事也是需要练习的,但基本的原则不外乎尊重、共情、理解和支持。更多时候也是一种人格魅力的自然流露。

本文只是简单地介绍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的策略,不能完全等同于亲密关系中的支持,因为后者要涉及到不同的依恋类型。

怎么用语言安慰生气的人篇七
《最安慰人心的十句话》

人在失意,迷茫,孤独,无助时,最应该看的几句话。 1你对自己好,就会变得更出色,在别人眼里,就更有价值。而你对别人付出太多,自己就会变得更薄弱,你的利用价值完了,也就完了。所以,别老想着取悦别人,你越在乎别人,就越卑微。只有取悦自己,并让别人来取悦你,才会令你更有价值。一辈子不长,对自己好点。

2不要在意别人在背后怎么看你说你,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事实,却可能搅乱你的心。心如果乱了,一切就都乱了。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理解你的人,不配你解释。人贵在大气,要学会对自己说,如果这样说能让你们满足,我愿意接受。并请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绝不会因为那些有的、没有的而否定你。

3、如果有人利用你的柔软攻击你,利用你的善良欺负你,利用你的宽容践踏你,请不要哭泣。你的柔软、善良、宽容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生活的资本,也是你立于这世界真实的支撑。人活着不是为了证明苦难,而是亲历过黑暗才配拥有光明。不要为不值得的人浪费你宝贵的泪水,要为爱你的人保留你最好的微笑。

4如果别人惹了你,并不需要去报复。因为智商差是这世上最远的距离,别人做一件极坏的事,你跟着做,就等于把自己也拉低到同样层级。当有人和你过不去时,请沉默着离开。不要生气,但更不要记得。对付一个人最狠的办法,不是教训他,而是从记忆里删除他。 5一颗心要飞走,你哪管得住,能管住钱就不错了。一个人要变坏,你哪拦得住,自己不变坏就不错了。一段感情要变质,怎么守得住,能有回忆就不错了。感情和婚姻所需时间太长,就会有偶然和变化,维持靠的是感情,也是忍耐,更是运气。还是找个善良的人吧,因为不管怎样,善良,就会少一些伤害。

6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7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在宽容中壮大自己!

8我们曾那么在意的人或事,如今已杳无踪迹,人影憧憧,竟觉无人不像极了你,却又无人可替代你。记忆的力量太过强大,自动筛选过滤后,记得了很多原本该忘记的,却忘记了本来该记得的人事。

9人生,无非就是笑笑别人,顺便再让别人笑笑;不管舞台上怎么走马灯式上演胜王败寇连场戏,演员们最后都会被渐渐遗忘,没有什么能敌得过时光。也许连时间也抵挡不过人们的善变,尘世太乱,但我们仍要笑对人生,出了戏园子老百姓还得过日子。千年文明传承的做人底线仍不能变,心沉静,你的时间也就恒远。

10不要为了一次错误、一句傻话而忧虑良久,不惜为此赴汤蹈火,以求得一个理解。但最

终发现,于己重要如此,于人却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些压得心累心疼心烦的担子,大多都是自己强加的。毕竟,有些事情,该懂的人,总会懂。不懂的人,其实永远无须多讲一句话。

怎么用语言安慰生气的人篇八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脆弱时刻往往是我们受伤的时刻,内心翻涌着无力,疲惫,痛苦,孤独等等复杂的情绪。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求是人类本能需求之一,这种需求的满足可以使我们免于孤独和冷漠的侵扰,获得温暖和宁静。如同缺乏食物会感到饥饿一样,我们的身体进行了这样的生物设定。

我们体内有一个“依恋系统”,它的正常运转能够帮我们应对危险和压力。关于依恋,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刚出生的恒河猴们在面对用毛巾包裹的机器人妈妈和冷冰冰的可以喂奶的妈妈时,会喝完奶后紧紧地抱住比较温暖但不会提供食物的那个。科学家们发现不安全依恋的个体的心率和“压力激素”的水平高于安全依恋个体,就是说,对身边信赖人的依恋,以及来自他们的安慰能抚平我们内心的伤害。

安慰是一种能力,是心与心之间力量的传递

说到安慰,就不得不提心理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共情,这也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没有共情就没有安慰。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前者是对他人目的、企图、信仰的理解;后者指的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受。人人都有共情的能力,这是进化的选择。有共情障碍的人往往出现交往困难,甚至反社会行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些缺乏准确了解对方观点和情绪的人已经在一轮又一轮的战斗中倒下了。他们或者不能找到盟友,或者不能很好的判断形势。

在脑成像的研究中,情感共情的发育很早,伴随情绪相关脑区的成熟而成熟,比如边缘系统和杏仁核。而认知共情则与顶额叶的发育一致,顶叶额叶是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科学家们还在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共情神经元”——镜像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他人悲伤的时候被激活,并且和我们自己悲伤时激活的脑区部位一致。

在安慰人这件事上,情感共情能够让我们对对方的情绪感同身受,认知共情则告诉我应该选择哪种方法去帮助对方。镜像神经元就是最小的共情单位。

共情让我们摆脱孤独,参与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不过,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共情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存在个体和性别的差异的。给予相同的情绪刺激,有些人的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明显要低一些。而且从日常经验来看,似乎女性更容易对人产生共情一些。因此,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扮演安慰者的角色,当然,总不能给你做一个脑成像扫描再判断你适不适合安慰别人,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看到那些比你不幸的人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是否能够感同身受而且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问题。如果内心有些幸灾乐祸或者觉得又到了展示自己高瞻远瞩英明神武的时候,内心好为人师的念头蠢蠢欲动。还是先打住,因为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朋友离你更远。

好,现在假设我们的共情系统已经被激活,正在待命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从对方身上传来的浓浓的悲伤气息,而且打心底想要帮助他而不是想显示自己优越感的小火苗越烧越旺。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判断他需要怎样的安慰:空间 vs 陪伴

在希伯来人的语言中,安慰是对心说话的意思。人伤痛时,未必需要听一番大道理,可能需要的是自己的心与自己说话,需要一个人走到空旷安静的地方跑步、思考,听一听内心最深处的细微话语。当你察觉出你的朋友突然不愿意说话,或者情绪有些低沉时,可以先试探性的问一下:“发生什么事了吗,需要我帮忙吗?”。表示自己的关心以及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但不要强求对方,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探。如果他表现出回避的态度,或者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意愿,那就克制住自己想要帮助他的心情。他可能仅仅需要一点空间来想清楚一些事情而已。

第二步,倾听与表达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水平都非常高,我们可以向心理咨询师们借鉴一些小技巧,来学习如何在对方需要我们的时候合适的表达自己的安慰。陪伴和理解是安慰的基础,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你的伤痛我都懂”,也可以尝试超越情感共情的水平实现成长的目的。

下面这些技巧,是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常用的倾听技术。

1.耐心而积极的倾听。所谓积极倾听,即指有明确的目的定向,不断获得信息作出判断、决定反馈,并且保持有持续的高度注意。直接表达积极倾听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语言和非语言方式。

(1)语言方式:补充说明、提问、提出共同点、简单重述对方谈话的内容、表明自己

的见解、尝试性地以完全符合或相似的语言反映对方的陈述内容。

(2)非语言方式:点头、手势、目光接触,身体前倾,伴随非语词性的“嗯”“哦”、“噢”等。

2.情感反映。它是指咨询师理解并反馈来访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技术。情绪情感以言语或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言语主要是指言语表情,而非言语则主要指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即体语)。言语表情是指通过词语(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语气语调等方式表达的情绪情感,如“美好”、“可爱”、“伟大”、“向往”、“战斗”、“伤害”、“厌恶”等。面部表情是指肌肉变化、眼神变化而表达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时,嘴角上扬;烦恼时,眉头紧锁;吃惊时,眼睛瞪大等。身段表情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识别情绪的重要方向,如愤怒时,身体僵硬;害怕时,全身颤抖;沮丧时,摇头叹气等。

咨询师反馈来访者表达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增共情和双方感情疏通,有助于来访者对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的准确理解。

怎么用语言安慰生气的人篇九
《沟通的语言技巧》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