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8    阅读: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篇一
《包含-"观"-字的成语》

1▲傍观冷眼 △bàngguānlěngyǎn △典故: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出处:《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 2▲察言观色 △cháyánguānsè △典故: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例子:我没有~的能力。 3▲大有可观 △dàyǒukěguān △典故:指很值得看,很值得重视。 △例子:这个捐款也就~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āngjúzhěmí,pángguānzhěqīng △典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例子: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5▲等量齐观 △děngliàngqíguān △典故: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例子: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 6▲东观续史 △dōngguānxùshǐ △典故: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7▲洞若观火 △dòngruòguānhuǒ △典故: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例子: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8▲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ěrwénshìxū,yǎnguānwéishí △典故: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例子:“~”,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不迟。(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 9▲隔岸观火 △géànguānhuǒ △典故: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出处:唐·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例子:他原是在~呀。(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 10▲公听并观 △

gōngtīngbìngguān △典故: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出处:《三国志·魏书·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见于理而物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文武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11▲观过知仁 △guānguòzhīrén △典故: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出处:《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例子:~,斯亦可矣。(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七》) 12▲观今宜鉴古 △guānjīnyìjiàngǔ △典故: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 △出处:《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例子:后代年轻朋友,更可以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吸以一些‘~’的教训。(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自序》) 13▲观眉说眼 △guānméishuōyǎn △典故:比喻挑眼,说闲话。 △例子:叫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省得~,在这屋里叫人骂没主子的奴才。(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14▲观往知来 △guānwǎngzhīlái △典故: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 △出处:《列子·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15▲观望不前 △guānwàngbùqián △典故: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例子:接连又得知弟浣密书,教他切勿入朝,入朝必死,他越加恐惧,~。(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六回) 16▲观衅伺隙 △guānxìnsìxì △典故:衅、隙: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蓄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 17▲观者如堵 △guānzhěrúdǔ △典故: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出处:《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例子: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 18▲观者如云 △guānzhěrúyún △典故: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溪滨观者如云。” 19▲静观默察 △jìngguānmòchá △典故:不

动声色,仔细观察。 △例子: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 20▲镜里观花 △jìnglǐguānhuā △典故:镜子里头看花。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21▲冷眼旁观 △lěngyǎnpángguān △典故: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出处:宋·朱嘉《朱文公文集续集·一·答黄直卿》:“故其后复申炎所陈,荐举之说,乃是首尾专为王地,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例子: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 22▲明若观火 △míngruòguānhuǒ △典故: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出处:《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23▲旁观者清 △pángguānzhěqīng △典故: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见审。” △例子:俗话说:“~。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篇二
《观成语大会有感》

《观成语大会有感》自从中央电视一台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全国上下这种对咱们古代智慧的结晶重视“起来了”,更多的人也开始关注了。中国成语大会就是汉字文化兴起的又一成果。目前,成语表达就是引用、描述、解释三个部分。一个成语,不仅有其通顺的读法,还有产生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含义。一开始的海选,人员混杂,还有不少爆笑的场景,当然,与后来激烈的压抑感、庄严感形成了鲜明的“反比。”当然,从一开始,就少不了成语的海洋,少不了在海洋中游弋的小人、小船,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其实,说实话,到了第五场就是白热化的阶段。每场淘汰掉两名选手,剩下的选手全都是顶尖的水准。其中,王帆和唐蕊我认为是一对天赐绝对。不仅可以用语言交流,连衣着、眼神都成为交流的利器。“鞠躬如仪”就是依次配合得绝妙的“战役”,王帆当时穿了一身礼仪服。只说了弯腰一个词,唐蕊便猜到了这个词。“弯腰”又可以说“鞠躬”,王帆穿的又是礼仪服,又叫“仪”,不就是说“鞠躬如仪”么。时光如白驹过隙,眼间到了第八场。邢正、徐源也是其中涌现出的高水准的人物。4个成语,23秒就能答对是常有的。“五方杂处”是一个代表性的词语。邢正只说了“聚居”一个词,徐源便猜对了。此后,听他们说,这个词是向初中的知识靠拢了。我晕。不过他们还没晕,知道“五处”是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其实,这个节目也是我们这样“识词量”不多的人锻炼的活动和机遇。当我看到“相濡以沫”这个词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庄子》上的诗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成语竟然是说两条鱼的爱情:“江湖”不是行走江湖的江湖,而是江河湖泊的“江湖”!懂了:古人真是想象力丰富,连鱼都会“谈恋爱”,“相濡以沫”了!再一个词就是“安步当车”了!这个词我见过,就是一个人乘车,而走的步子也十分稳当、出处则是《战国策、齐策四》,说“晚饭以食肉,安步当车,无罪以当责,清静贞正以自虞。”不要见怪,这只是我无意间看到的。说明人在无意时也是记忆超常的。一个汉字,一个传奇;一组成语,一种结晶;一种方法,一种语言的传承!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篇三
《包含-"观"-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傍观冷眼bàngguānlěng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脂砚斋评红“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察言观色cháyánguāns察:详审。观《论语·颜渊》:我没有~的能力。“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大有可观dàyǒukěguān指很值得看,这个捐款也就~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当局者迷,旁dāngjúzhěmí当局者:下棋,pángguānzhěqīng《旧唐书·元行冲传》: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等量齐观děngliàngqígu等:同等;量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东观续史dōngguānxùs东观:汉代官《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洞若观火dòngruòguān洞:透彻。形《尚书·盘庚上》: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予若观火。”“~”的,否则,就不给。(鲁迅《耳闻是虚,眼ěrwénshìxū,y亲自听到的还“~”,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隔岸观火géànguānhuǒ隔着河看人家唐·乾康《投谒齐已》:他原是在~呀。(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公听并观gōngtīngbìng多方面听取意《三国志·魏书·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见于理观过知仁guānguòzhīré察看一个人所《论语·里仁》:~,斯亦可矣。(明“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李贽《初潭集·君臣七》)”观今宜鉴古guānjīnyìjiàng宜:应该;鉴《增广贤文》后代年轻朋友,更可以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吸以一“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的教训。(观眉说眼guānméishuō比喻挑眼,说叫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省得~,在观往知来guānwǎngzhī认真研究过去《列子·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观望不前guānwàngbùq不前:不敢上《史记·信陵君列传》:接连又得知弟浣密书,教他切勿入朝,入朝必死“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观衅伺隙guānxìnsìxì衅、隙:破绽《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蓄观者如堵guānzhěrúdǔ堵:墙壁。形《礼记·射义》: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宋“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孟元老《东京梦华观者如云guānzhěrúyún观看的人就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静观默察jìngguānmòch不动声色,仔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烂熟于心,然后凝镜里观花jìnglǐguānhuā镜子里头看花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冷眼旁观lěngyǎnpángg指不参与其事宋·朱嘉《朱文公文集续集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一·答黄直卿》:“故其后复申炎所陈,荐举之说,乃明若观火míngruòguān象看火那样清《书·盘庚上》:“予若观火。”旁观者清pángguānzhě当事人被碰到《旧唐书·元行冲传》:俗话说:“~。“当局称迷,傍观见审。”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减的去处,二奶奶”叹观止矣tànguānzhǐyǐ用来赞美看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叹为观止tànwéiguānzh叹:赞赏;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听其言而观其tīngqíyánérgu听了他的话,《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蔚为大观wèiwéidàguān蔚:茂盛;大乡村风景,甚觉宜人,野外花园,殊有清趣,树袖手旁观xiùshǒupángg把手笼在袖子唐·韩愈《祭柳子厚文》:荪老三的事就和我自己的事一样,我不能~。(“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宋·苏眼观四路,耳yǎnguānsìlù形容人机智灵,ěrtīngbāfāng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金香,你捡煤核要放聪明点,得~,“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日”洋洋大观yángyángdàg洋洋:盛大、《庄子·天地》: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了。“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仰观俯察yǎngguānfǔch仰:抬起头;《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以观后效yǐguānhòuxià后效:以后的《后汉书·安帝纪》:蒋中丞人尚忠厚,因见两司代为求情,亦就答应“秋节既立,鸷鸟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侏儒观戏zhūrǔguānxì比喻自己没有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走马观花zǒumǎguānhu走马:骑着马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作壁上观zuòbìshànggu壁:壁垒。原《史记·项羽本纪》:我以为对于校长主张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复“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作如是观zuòrúshìguān如是:如此,《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坐观成败zuòguānchén冷眼旁观人家《史记·田叔列传》:吾想西伯侯姬昌自在安然,违避旨意,按兵不动“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坐井观天zuòjǐngguānti坐在井底看天唐·韩愈《原道》: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吴坐山观虎斗zuòshānguān比喻对双方的《史记·张仪列传》: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要耐心劝解,决不能“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

《文明小史》第七回)

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不迟。(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草》第二幕)

集·君臣七》)

史经验中吸以一些„~‟的教训。(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自序》)

罢,省得~,在这屋里叫人骂没主子的奴才。(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入朝,入朝必死,他越加恐惧,~。(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六回)

口号,~。(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

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

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

看着,或有该添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殊有清趣,树木~。(鲁迅《两地书》五一)

,我不能~。(茅盾《子夜》四)

~,……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日本腿子们就躲开。(吴祖光《闯江湖》)

鼓,已是~了。(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求情,亦就答应暂时留差,~。(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俱不免各有其复杂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的。(鲁迅《两地书·七》)

旨意,按兵不动,~,真是可恨。(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去,诚所谓~,樗配之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心劝解,决不能~。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篇四
《汉语成语与中国传统言语观》

汉语成语与中国传统言语观

摘要:成语是汉语中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中的活化石,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从中可以折射出古人的思维与言语观念。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并且是把它列为与“立德”、“立功”并提的“三不朽”之一。我们从成语中体现的中国古代言语观可以看出,言与行应该是统一的,但更为强调和重视行。若上升到认识论的角度,则明确地表现为实践第一的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我国古代传统言语观对后世有着很深的影响,它要求言语理论应有社会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古代言语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社会政治存在着血脉联系,在汉语成语的生成和应用中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汉语成语;传统;言语观

成语是汉语中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中的活化石。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贯通于古今,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从中可以折射出古人的思维与言语观念。

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并且把它列为与“立德”、“立功”并提的“三不朽”之一。中国古代言语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社会政治存在着血脉联系,在汉语成语的生成和应用中起关键作用。刘向《说苑》中曾引子贡的话说:“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成语中也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之说。由此可见,大到治国安邦,小到立身处世,都离不开人的言语行为,所以正确运用语言是处世的必要条件。

笔者对《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出自古代、包含言语观的成语做了穷尽式搜集,并将所搜集到的313条成语进行汇总,根据辞典中给出的释义查出出处和该成语产生的朝代,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的纵向历时顺序进行梳理和横向共时层面的描写,分析特定时代汉语成语的言语观特点。然后,笔者从包含言语观的成语中“言”、“言”与“行”的关系两方面分析成语中投射出的古人对于语言运用、语言观念的一般看法,从“成语”这个视角,总结中国古代言语观,探析古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和文化形态。

从汉语成语看中国传统言语观的“言”在对汉语言语观成语进行历时层面的梳理分析基础上,笔者针对这313条成语所反映的言语特点及意义,在共时层面上将之分为五类进行分析。

1.言语的标准合乎“礼”

《论语·子路》篇载:“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先正名乎。’”这里,“正名”的真正涵义是以礼来规范言语过程,衡量言语优劣。而所谓“礼”就是“周礼”,包括周朝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行为准则,“名正言顺”也就是要求人们日常交际的言语行为要受制于“礼”。因为春秋末期,正值“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时期。所以这时期的言语观把言语纳入了“礼”的范畴加以讨论,都力图借用“绳墨之言”,即用那些可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来恢复“周礼”,安天下。由此可见,传统言语观体现出“立德”高于“立言”的特点,言应该“约之以礼”。

“名正言顺”的观点,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对后代意义重大。在现实生活中,言语行为总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进行的,所以言语行为要根据具体的言语环境,使话语符合言语环境和主题身份,要掌握分寸,避免言语失误,否则就会影响人际交往。同时,言语行为也要做到谦逊礼让而且适时,该说的时候就说。这应该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共同遵守的言语行为标准。

2.言语的态度强调“慎重”

所谓慎言,就是对说话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因为言语不仅是说话,它还涉及行的问题,言语最终要在行为上得到体现,所以不能夸夸其谈。如果言语不慎重,不仅会造成错误,严重的话还会祸国殃民。所谓“言出患入”、“一言丧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言语必须守信,必须说到做到

所谓“天子无戏言”,指帝王讲话要慎重,不作儿戏之语。“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表示一句话说完,就不再反悔。所以只有说到做到,才是“言而有信”;反之,若“自食其言”,那么就是“言而不信”,即说话不守诚信,说话不算话。

“信”是治国安邦、安身立命的道德准则,所以言语必须讲“诚信”。言语要守信的思想,不仅是涉及言语态度的问题,而且是关乎治国经邦的大问题。因为小至社会成员的言语,大至一个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都必须讲究诚信,所以守信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大意义,仍不失为现代社会言语行为的一个道德标准。

(2)言语应该忠实,讲真话

言语要客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掩饰,不欺诈,也不夸大其辞;否则不仅会“祸从口出”,而且会“一言丧邦”。

《论语·卫灵公》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意思就是说,如果做到“言忠信,行笃敬”,即使到偏远的地方也可以;反之,如果“言不忠信,行不笃敬”,哪怕近在州里也是行不通的。可见,言语忠实不仅涉及言语态度,同时也是立国之道。言语真实的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很大,因为它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要真实,实事求是,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凡说出的则已毫不保留。应避免“言过其实”,避免“顺口开河”。

上述言语忠实和诚信原则符合传统社会的“礼”,而“礼”本身是“言”的根本标准。《论语·颜渊》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说,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所以,人的言行应以“礼”为标准。《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之所以不语“怪、力、乱、神”,就是因为它不符合“礼”。

3.言语的内容要求“及义”,要求“准确”

言语内容须“及义”,“义”即道义、有道理。“及义”则指内容及于道义,不讲不着边际的空话、套话。要求“言必有中”,即话都能说到点子上。

言语及义的原则对现代社会影响也很大,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都要求准确地表达意思,不说则已,要说就要说得恰到好处并且正确无误。应避免“词不达意”,即说话或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论语·卫灵公》中所说的“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以哉”,指的就是那些整天聚在一块、说的话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的人很难教导。

4.言语表达应处理好“文”和“质”的关系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这说明古代是重视言语的文采的。但是,重视“言语”的文采只是“言语”的一个方面,《论语·学而》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所谓“巧言”,是用华丽的言辞来掩盖虚假的内容。所谓“美言不信”,指的就是华美的言辞、文章其内容往往不真实。

所以,言语表达要处理好文质关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也就是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所以只有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既反对“花言巧语”,又不赞成“语言无味”。这种文质结合的关系对现代社会不无裨益,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做诗行文,带领我们达到“言近指远”和“意在言外”之境界。

5.对待言语的方法和选择自身言语的方法

对待别人的言语必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因为仅仅凭一个人的言语不能判断这个人的品质,相反,如果因发言人地位低下等原因,意见就不被采纳,也是不可取的。所以,统治阶级应该做到“广开言路”,尽量给臣民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要领会“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即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缺点错误,也应该引以为戒。不能“以人废言”,不能因为说话人的地位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意见;亦不能“以言举人”,不能仅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选择自身言语必须因时而言,因人而言,分清对象,分清场合。言语必须根据场合、交谈对象的不同来选择、确定不同的言语。做到“相机而言”,观察适当时机而说话。做到“在官言官”,处在什么地位就说什么话。不能“语不择人”,讲话不看对象。

从汉语成语看“言”与“行”

1.强调言行一致

在中国传统言语思想中,言与行应该是统一的,反对两者的分离。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即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坚决、果断。应做到“言行若一”,还必须“坐言起行”,应该避免“言不顾行”,即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避免“行不顾言”,避免做事不守信用。

《论语·里仁》中说:“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就是说,古代的人之所以不轻易出言,是担心自己说了但做不到;如果说出话来却做不到,那就是可耻的事。所以,言行一致的原则仍应是现代社会人们言语行为的根本准则。“言清行浊”的人,即那些话说得很漂亮而行为却是肮脏的人,违背了言行一致的行为准则。所以,从古到今,社会提倡的都是“谨言慎行”,即说话小心、行动谨慎。

2.主张行比言重要,强调和重视行

前面提及“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代表古人以说的超过做的为耻,这正好说明了古代传统言行观强调和重视行。既然行比言重要,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古人教导我们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即话要少说,勤于做事,同时主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要先说后做。因为言是主观性的,而行是客观性、实践性的,行相对于言来说更有现实意义,也更难落实和兑现。所以不能“徒托空言”,即不能只说空话,却并不实行。这其中也蕴含了“知易行难”的思想。古代以“言不践行”的人为耻,即那些说了话却不能实践的人是可耻的。

3.强调听言观行

之所以要“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因为“言”可能蒙蔽人的眼睛,一个人的“言”有时并不能代表其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考察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行为,从这个角度也证明了行比言更重要。我国传统言行观主张应以人的实践行为作为评判人的标准,要求“察言观行”,即考察其言行以知人。做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即应以一个人的行为实践,而不是仅仅凭其言语,来判断这个人的品质。

从以上对于成语中体现的古代言与行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言与行应该是统一的,但更为强调和重视行。若上升到认识论的角度,明确地表现为实践第一的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所以思想理论也应指导社会实践,思想的确立不能脱离实践,否则就会成为空谈。我国古代传统言语观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它要求言语理论应有社会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光磊,王俊衡.中国修辞学通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2]李凯.儒家语言观及言语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

[3]郑奠,谭全基.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篇五
《高考成语考点面面观》

高考成语考点面面观

一、借助成语学习文言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一]、熟悉文言现象

1.成语中有不少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如:

拨乱反正(返) 图穷匕见(现)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 信口开河(合) 要宠召祸(邀) 景从云集(影) 知不作愚(智) 列土分疆(裂) 流言蜚语(飞) 信而有征(证) 善贾而沽(价) 被发文身(披) 博闻强识(志) 厝火积薪(措) 衣不重采(彩) 殊涂同归(途) 暴内陵外(凌) 疾恶如仇(嫉) 毋庸讳言(用) 无动于中(衷) 焚林而田(畋) 企足矫首(翘) 胆战心惊(颤)

2.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这种情况成语中也有保留。如: 曾经沧海(曾:曾经;经;经历) 言过其实(其;他的:实:实际) 提纲挈领(提:举起:纲:纲绳) 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 求全责备(责:要求;备:齐全) 十年树木(树:培植;木:树木) 消息盈虚(消:消失;息:滋生) 海阔天空(天空:像天一样空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可以;以:表凭借)

3.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如:

奉行故事(先例) 慷慨激昂(情绪激昂) 便宜行事(方便) 老师宿儒(年老而有渊博学问的人) 贻笑大方(见识广博的人)

4.成语中兼词。如:付诸东流(之于) 居心叵测(不可) 心不在焉(于此)

5.成语中也保留了文言的部分省略形式。

①省略宾语。如:引(之)以为戒 述(之)而不作

②省略渭语。如:一字(值)千金 一言(重)九鼎 再(鼓)衰三(鼓)竭 ③省略介词"于"。如:运筹( )帷幄 付之( )一炬 置之( )度外 祸起( )萧墙 防患( )未然 鹤立( )鸡群 付之( )东流

6.成语中的倒装句式。

①a.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辞不意逮(辞不逮意) 人莫予毒(人莫毒予) 何去何从(去何从何) 不此之图(不图此) 唯利是图 (图利)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

b.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如:夜以继日(以夜继日) 德以报怨(以德报怨) 文以载道(以文载道) 一以当十(以一当十) 善自为谋(善为自谋)

②介宾短语后置。如:绳之以法 相濡以沫 嗤之以鼻 掉以轻心 无济于事 重于泰山

7.还可借助成语掌握其他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如:言为心声 草木皆兵 心之官则思 胜败乃兵家常事 来而不往非礼也

②疑问句。如:不亦乐乎 岂有他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③被动句。如:金石为开 见笑大方 兔死狗烹

[二]、积累文言词语

1.有的成语保留了文言词的读音。如:

否(pǐ)极泰来 衣(yì)锦还乡 箪食(sì)壶浆 暴虎冯河(píng) 以己 度(duï)人 无声无臭(xiù) 数(shuî)见不鲜 不可齿数(shǔ) 余勇可贾(gǔ) 大腹便便(pián)

2.许多成语保留了文言实词的词义。如:

千载(年)难逢 莫名(说出)其妙 亡(丢失)羊补牢 按图索(寻找)骥 罄竹难书(写) 不期(约定)而遇 死而后已(停止) 大放厥(他的)词 穷途末路(尽) 师(军队)出无名 无可厚(过分)非 缘(沿着)木求鱼 寡廉鲜(少)耻 不刊(削除)之词 不速(邀请)之客 不名(占有)一钱 竭泽而渔(尽) 置之度外(考虑) 功败垂成(接近) 无人问津(渡口) 狐假(借)虎威 杀人越(抢劫)货 一筹(计策)莫展 一蹴而就(成功) 尔(你)虞我诈 韦(熟牛皮绳)编三绝 赴汤(滚烫的水)蹈火

3.可以借助成语掌握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如:

负:负荆请罪(背) 如释重负(负担) 忘恩负义(违背) 负隅顽抗(依仗) 久负盛名(享有) 忍辱负重(担负) 引:引足救经(拉) 引颈而望(伸长) 引经据典(援用) 引狼入室(招引) 抛砖引玉(引出)

4.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主要用法在成语中都有保留。如:

之: 置之度外(它,代词) 患难之交(的,助词)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此之图(助词,提前宾语) 以: 以噎废食(因为,介词) 以卵击石(拿,用,介词) 以貌取人(凭、据,介词) 数以万计(按,介词) 拭目以待(而,连词) 以手加额(把,介词)

于:无济于事(介词,对) 问道于盲 (介词,向) 重于泰山(介词,比) 行成于思(介词,由于) 青出于蓝(介词,从) 而 :树欲静而风不止(连词,表转折)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词,表假设) 见机而动(连词,表承接) 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

[三]、掌握词的活用

在文言中,词的活用是很普遍的。这种现象在成语中保留下来了。

1.名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一般动词。如:袖手旁观 有口皆碑 不毛之地 不翼而飞 不蔓不枝 口蜜腹剑 衣锦还乡 无所事事 先礼后兵 春华秋实 朝秦暮楚 粉墨登场 苗而不秀 月晕而风 春风风人 一鼓作气 沐猴而冠

②使动用法。如:祸国殃民 汗牛充栋 兵不血刃 生死肉骨(肉骨:使白骨长肉) ③意动用法。如:草菅人命 鱼肉百姓 幕天席地 友风子雨

2.动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名词。如:欺人之谈 集思广益 混淆视听 追亡逐北 量入为出 见多识广 鉴往知来 救亡图存 得不偿失

②使动用法。如:闭花羞月 劳民伤财 触目惊心 骇人听闻 降龙伏虎 惊心动魄 痛心疾首 生死肉骨(生死:使死人复生)

③意动用法。如:幸灾乐祸 不耻下问 相知恨晚 羞与为伍

3.形容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名词。如:激浊扬清 拈轻怕重 乘坚策肥 扶弱抑强 删繁就简 吐故纳新 扶老携幼 舍近求远 改邪归正 推陈出新 化险为夷 积少成多 扶危济贫 去粗取精 成人之美

②活用为一般动词。如:目空一切 自圆其说 自强不息 独善其身 急功近利 身先士卒

自高自大

③使动用法。如:大快人心 平易近人 富国强兵 爽心悦目 丰衣足食 正本清源 竭泽而渔 完璧归赵 破釜沉舟

④意动用法。如:不远千里 厚古薄今 是古非今 兵贵神速 善善恶恶 甘之如饴 贵耳贱目

4.名词作状语。

在文言中,名词直接作状语很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仍可从成语中取证。

① 表示比喻,意为"像……一样"。如:

水深火热 雷厉风行 风驰电掣 龙腾虎跃 蚕食鲸吞 蝇营狗苟 灰飞烟灭 珠联璧合 狼吞虎咽 斗折蛇行 鳞次栉比 瓜剖豆分 星罗棋布 风起云涌 涣然冰释 虎踞龙盘 川流不息 壁立千仞

②表示态度,意为"像对待……一样"。如:兄事其友 役虏其夫

③表示处所,意为"在……"。如:街谈巷议 道听途说 草行露宿 风餐露宿 ④表示使用的工具、方式,意为"用……"。如:车载斗量 刀耕火种 口诛笔伐 言传身教 耳闻目睹

⑤表示趋向,意为"向……"。如:东奔西跑 上窜下跳 左顾右盼 前仰后合 ⑥表示动作的频繁和经常,意为"每……"。如: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江河日下 日理万机 日就月将

⑦表示情况不断发展变化。如:蒸蒸日上(日:一天比一天地) 情好日密 日削月朘

[四]、学习文言修辞

通过成语也可熟悉文言的一些修辞手法。

1.比喻。如:光阴似箭 如鱼得水 人老珠黄 如花似玉 如狼似虎 归心似箭 噤若寒蝉

2.夸张。如:流血漂橹 怒发冲冠 沧海一粟 一尘不染 挟山超海 生死肉骨 度日如年

3.借代。如:披坚执锐(坚:代指坚固的护身衣;锐:代指锐利的兵器) 马首是瞻(马首:代指行动方向) 茶余饭后(代指休闲时间) 妙手回春(妙手:指代技能高的人)

4.拟人。如:春风得意 莺歌燕舞 人琴俱亡 鸟语花香

5.排比。如:琴棋书画 鳏寡孤独 悲欢离合 抑扬顿挫 多快好省 青红皂白

6.对比。如:前居后恭 眼高手低 口蜜腹剑 貌合神离 头重脚轻 顺之者昌,逆

之者亡

7.对偶。如: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回环。如: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9.顶真。如: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10.用典。如: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指鹿为马(赵高) 洛阳纸贵(左思)

纸上谈兵(赵括) 完璧归赵(蔺相如)

[五]、了解文化常识

不少成语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这些成语,就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1.纪时。如:寅吃卯粮 半夜三更 钟鸣漏尽 丁是丁,卯是卯

2.科举。如:金榜题名 独占鳌头 一举成名 名落孙山

3.建筑。如:登堂入室 大相径庭 门当户对 户枢不蠹 蓬筚生辉 偷梁换柱 雕梁画栋

4.服饰。如:峨冠博带 袍笏登场 被褐怀玉 纨绔子弟 集腋成裘

5.器物。如:钟鸣鼎食 觥筹交错 举案齐眉 席不暇暖 循规蹈矩 奉为圭臬 权衡利弊

6.度量衡。如:咫尺天涯 枉尺直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壁立千仞

以升量石 才高八斗 一发千钧 半斤八两 锱铢必较

7.军事。如:烽火连天 大动干戈 剑拔弩张 折戟沉沙 围魏救赵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8.艺术。如:五音不全 黄钟大吕 引商刻羽 滥竽充数 室如悬磬 胶柱鼓瑟 铜琶铁板 急管繁弦 哀丝豪竹 龙飞凤舞 力透纸背 入木三分 铁画银钩 胸有成竹 画龙点睛 梨园子弟 插科打诨 一板三眼

9.宗教。如:三教九流 三生有幸 四大皆空 六神无主 天花乱坠 昙花一现 聚沙成塔 醍醐灌顶

10.避讳。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皮里阳秋(原为"皮里春秋",因避讳而改"春"为"阳")

二、借助成语训练思维

[一]、培养辨证思维

刻舟求剑--不能以静止的观点来对待运动的事物。

守株待兔--不能把偶然发生的事情、个别的情况,当成必然的结果,一般的规律。 塞翁失马--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水滴石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

掩耳盗铃--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纸上谈兵一一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东施效颦--主观愿望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绝对化。

唇亡齿寒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井底之蛙 盲人摸象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以局部代暂整体,以偏概全就会

犯认识上的错误。

画蛇添足--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口蜜腹剑 狐假虎威--不要被假像所迷惑,要透过表面看清真相。

揠苗助长--客观规律不能违反,欲速则不达。

这类成语数量不少。平时注意分类积累,对写作大有帮助。

[二]、提高思维灵活性

1.成语联珠。

从某个成语开头,以其尾字为下一成语的首字,如此承接下去,相邻的两个成语头尾蝉联,环环相扣。如:马到成功-功德无量-量入为出-出生入死-死心塌地-地大物博-博古通今-今非昔比-比翼双飞-飞沙走石-石破天惊-惊天动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年累月-月下老人-人山人海-海阔天空-空穴来风-风言风语-语重心长-长治久安-安之若素-素昧平生……

2.成语对对。

①正对。如: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鼎新革故--激浊扬清 看风使舵--顺水推舟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牵肠挂肚--提心吊胆 狗仗人势--狐假虎威 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弃暗投明--改

邪归正 貌合神离-阳奉阴违

②反对。如: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伶牙俐齿--笨嘴拙舌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呆若木鸡--动如脱兔

3.用成语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如: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孔明借东风--神机妙算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项羽攻秦--破釜沉舟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三]、关注广告成语文字借代问题

商品 广告词 正确写法 商品 广告词 正确写法

电视机 鹤立机群 鹤立鸡群 牙膏 牙口无炎 哑口无言

明目器 一明惊人 一鸣惊人 药品 肠治久安 长治久安

空调 终身无汗 终身无憾 药品 咳不容缓 刻不容缓

洗衣机 闲妻良母 贤妻良母 治口疮药 快治人口 脍炙人口

洗衣机 爱不湿手 爱不释手 酒 饮人入胜 引人入胜

热水器 随心所浴 随心所欲 酒 饮以为荣 引以为荣

排油烟机 一揽无余 一览无余 酒 酒负盛名 久负盛名

电熨斗 百衣百顺 百依百顺 酒 地酒天尝 地久天长

电灭蚊器 默默无蚊 默默无闻 茶 一茗惊人 一鸣惊人

灯具 灯峰造极 登峰造极 鳖精 鳖来无恙 别来无恙

磁化杯 有杯无患 有备无患 饮料 一气喝成 一气呵成

磁化杯 有口皆杯 有口皆碑 营养液 口蜜腹健 口蜜腹剑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篇六
《高考成语考点面面观学生版》

高考成语考点面面观

一、借助成语学习文言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一]、熟悉文言现象

1.成语中有不少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如:

拨乱反正(返) 图穷匕见(现)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 信口开河(合) 要宠召祸(邀) 景从云集(影) 知不作愚(智) 列土分疆(裂) 流言蜚语(飞) 信而有征(证) 善贾而沽(价) 被发文身(披) 博闻强识(志) 厝火积薪(措) 衣不重采(彩) 殊涂同归(途) 暴内陵外(凌) 疾恶如仇(嫉) 毋庸讳言(用) 无动于中(衷) 焚林而田(畋) 企足矫首(翘) 胆战心惊(颤)

2.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这种情况成语中也有保留。如:

曾经沧海(曾:曾经;经;经历) 言过其实(其;他的:实:实际) 提纲挈领(提:举起:纲:纲绳) 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 求全责备(责:要求;备:齐全) 十年树木(树:培植;木:树木) 消息盈虚(消:消失;息:滋生) 海阔天空(天空:像天一样空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可以;以:表凭借)

3.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如:

奉行故事(先例) 慷慨激昂(情绪激昂) 便宜行事(方便) 老师宿儒(年老而有渊博学问的人) 贻笑大方(见识广博的人)

4.成语中兼词。如:付诸东流(之于) 居心叵测(不可) 心不在焉(于此)

5.成语中也保留了文言的部分省略形式。

①省略宾语。如:引(之)以为戒 述(之)而不作

②省略渭语。如:一字(值)千金 一言(重)九鼎 再(鼓)衰三(鼓)竭 ③省略介词"于"。如:运筹( )帷幄 付之( )一炬 置之( )度外 祸起( )萧墙 防患( )未然 鹤立( )鸡群 付之( )东流

6.成语中的倒装句式。

①a.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辞不意逮(辞不逮意) 人莫予毒(人莫毒予) 何去何从(去何从何) 不此之图(不图此) 唯利是图 (图利)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

b.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如:夜以继日(以夜继日) 德以报怨(以德报怨) 文以载道(以文载道) 一以当十(以一当十) 善自为谋(善为自谋)

②介宾短语后置。如:绳之以法 相濡以沫 嗤之以鼻 掉以轻心 无济于事 重于泰山

7.还可借助成语掌握其他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如:言为心声 草木皆兵 心之官则思 胜败乃兵家常事 来而不往非礼也

②疑问句。如:不亦乐乎 岂有他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③被动句。如:金石为开 见笑大方 兔死狗烹

[二]、积累文言词语

1.有的成语保留了文言词的读音。如:

否(pǐ)极泰来 衣(yì)锦还乡 箪食(sì)壶浆 暴虎冯河(píng) 以己 度(duï)人 无声无臭(xiù) 数(shuî)见不鲜 不可齿数(shǔ) 余勇可贾(gǔ) 大腹便便(pián)

2.许多成语保留了文言实词的词义。如:

千载(年)难逢 莫名(说出)其妙 亡(丢失)羊补牢 按图索(寻找)骥 罄竹难书(写) 不期(约定)而遇 死而后已(停止) 大放厥(他的)词 穷途末路(尽) 师(军队)出无名 无可厚(过分)非 缘(沿着)木求鱼 寡廉鲜(少)耻 不刊(削除)之词 不速(邀请)之客 不名(占有)一钱 竭泽而渔(尽) 置之度外(考虑) 功败垂成(接近) 无人问津(渡口) 狐假(借)虎威 杀人越(抢劫)货 一筹(计策)莫展 一蹴而就(成功) 尔(你)虞我诈 韦(熟牛皮绳)编三绝 赴汤(滚烫的水)蹈火

3.可以借助成语掌握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如:

负:负荆请罪(背) 如释重负(负担) 忘恩负义(违背) 负隅顽抗(依仗) 久负盛名(享有) 忍辱负重(担负) 引:引足救经(拉) 引颈而望(伸长) 引经据典(援用) 引狼入室(招引) 抛砖引玉(引出)

4.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主要用法在成语中都有保留。如:

之: 置之度外(它,代词) 患难之交(的,助词)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此之图(助词,提前宾语) 以: 以噎废食(因为,介词) 以卵击石(拿,用,介词) 以貌取人(凭、据,介词) 数以万计(按,介词) 拭目以待(而,连词) 以手加额(把,介词)

于:无济于事(介词,对) 问道于盲 (介词,向) 重于泰山(介词,比) 行成于思(介词,由于) 青出于蓝(介词,从) 而 :树欲静而风不止(连词,表转折)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词,表假设) 见机而动(连词,表承接) 侃侃而谈(连词,表修饰)

[三]、掌握词的活用

在文言中,词的活用是很普遍的。这种现象在成语中保留下来了。

1.名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一般动词。如:袖手旁观 有口皆碑 不毛之地 不翼而飞 不蔓不枝 口蜜腹剑 衣锦还乡 无所事事 先礼后兵 春华秋实 朝秦暮楚 粉墨登场 苗而不秀 月晕

而风 春风风人 一鼓作气 沐猴而冠

②使动用法。如:祸国殃民 汗牛充栋 兵不血刃 生死肉骨(肉骨:使白骨长肉) ③意动用法。如:草菅人命 鱼肉百姓 幕天席地 友风子雨

2.动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名词。如:欺人之谈 集思广益 混淆视听 追亡逐北 量入为出 见多识广 鉴往知来 救亡图存 得不偿失

②使动用法。如:闭花羞月 劳民伤财 触目惊心 骇人听闻 降龙伏虎 惊心动魄 痛心疾首 生死肉骨(生死:使死人复生)

③意动用法。如:幸灾乐祸 不耻下问 相知恨晚 羞与为伍

3.形容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名词。如:激浊扬清 拈轻怕重 乘坚策肥 扶弱抑强 删繁就简 吐故纳新 扶老携幼 舍近求远 改邪归正 推陈出新 化险为夷 积少成多 扶危济贫 去粗取精 成人之美 ②活用为一般动词。如:目空一切 自圆其说 自强不息 独善其身 急功近利 身先士卒 自高自大

③使动用法。如:大快人心 平易近人 富国强兵 爽心悦目 丰衣足食 正本清源 竭泽而渔 完璧归赵 破釜沉舟

④意动用法。如:不远千里 厚古薄今 是古非今 兵贵神速 善善恶恶 甘之如饴 贵耳贱目

4.名词作状语。

在文言中,名词直接作状语很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仍可从成语中取证。 ① 表示比喻,意为"像„„一样"。如:

水深火热 雷厉风行 风驰电掣 龙腾虎跃 蚕食鲸吞 蝇营狗苟 灰飞烟灭 珠联璧合 狼吞虎咽 斗折蛇行 鳞次栉比 瓜剖豆分 星罗棋布 风起云涌 涣然冰释 虎踞龙盘 川流不息 壁立千仞

②表示态度,意为"像对待„„一样"。如:兄事其友 役虏其夫

③表示处所,意为"在„„"。如:街谈巷议 道听途说 草行露宿 风餐露宿

④表示使用的工具、方式,意为"用„„"。如:车载斗量 刀耕火种 口诛笔伐 言传身教 耳闻目睹

⑤表示趋向,意为"向„„"。如:东奔西跑 上窜下跳 左顾右盼 前仰后合

⑥表示动作的频繁和经常,意为"每„„"。如: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江河日下 日理万机 日就月将

⑦表示情况不断发展变化。如:蒸蒸日上(日:一天比一天地) 情好日密 日削月朘

[四]、学习文言修辞

通过成语也可熟悉文言的一些修辞手法。

1.比喻。如:光阴似箭 如鱼得水 人老珠黄 如花似玉 如狼似虎 归心似箭 噤若寒蝉

2.夸张。如:流血漂橹 怒发冲冠 沧海一粟 一尘不染 挟山超海 生死肉骨 度日如年

3.借代。如:披坚执锐(坚:代指坚固的护身衣;锐:代指锐利的兵器) 马首是瞻(马

首:代指行动方向) 茶余饭后(代指休闲时间) 妙手回春(妙手:指代技能高的人)

4.拟人。如:春风得意 莺歌燕舞 人琴俱亡 鸟语花香

5.排比。如:琴棋书画 鳏寡孤独 悲欢离合 抑扬顿挫 多快好省 青红皂白

6.对比。如:前居后恭 眼高手低 口蜜腹剑 貌合神离 头重脚轻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7.对偶。如: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回环。如: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9.顶真。如: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10.用典。如: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指鹿为马(赵高) 洛阳纸贵(左思)

纸上谈兵(赵括) 完璧归赵(蔺相如)

[五]、了解文化常识

不少成语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这些成语,就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1.纪时。如:寅吃卯粮 半夜三更 钟鸣漏尽 丁是丁,卯是卯

2.科举。如:金榜题名 独占鳌头 一举成名 名落孙山

3.建筑。如:登堂入室 大相径庭 门当户对 户枢不蠹 蓬筚生辉 偷梁换柱 雕梁画栋

4.服饰。如:峨冠博带 袍笏登场 被褐怀玉 纨绔子弟 集腋成裘

5.器物。如:钟鸣鼎食 觥筹交错 举案齐眉 席不暇暖 循规蹈矩 奉为圭臬 权衡利弊

6.度量衡。如:咫尺天涯 枉尺直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壁立千仞

以升量石 才高八斗 一发千钧 半斤八两 锱铢必较

7.军事。如:烽火连天 大动干戈 剑拔弩张 折戟沉沙 围魏救赵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8.艺术。如:五音不全 黄钟大吕 引商刻羽 滥竽充数 室如悬磬 胶柱鼓瑟 铜琶铁板 急管繁弦 哀丝豪竹 龙飞凤舞 力透纸背 入木三分 铁画银钩 胸有成竹 画龙点睛 梨园子弟 插科打诨 一板三眼

9.宗教。如:三教九流 三生有幸 四大皆空 六神无主 天花乱坠 昙花一现 聚沙成塔 醍醐灌顶

10.避讳。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皮里阳秋(原为"皮里春秋",因避讳而改"春"为"阳")

二、借助成语训练思维

[一]、培养辨证思维

刻舟求剑--不能以静止的观点来对待运动的事物。

守株待兔--不能把偶然发生的事情、个别的情况,当成必然的结果,一般的规律。

塞翁失马--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水滴石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

掩耳盗铃--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纸上谈兵一一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东施效颦--主观愿望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绝对化。

唇亡齿寒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井底之蛙 盲人摸象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以局部代暂整体,以偏概全就会犯认识上的错误。

画蛇添足--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口蜜腹剑 狐假虎威--不要被假像所迷惑,要透过表面看清真相。

揠苗助长--客观规律不能违反,欲速则不达。

这类成语数量不少。平时注意分类积累,对写作大有帮助。

[二]、提高思维灵活性

1.成语联珠。

从某个成语开头,以其尾字为下一成语的首字,如此承接下去,相邻的两个成语头尾蝉联,环环相扣。如:马到成功-功德无量-量入为出-出生入死-死心塌地-地大物博-博古通今-今非昔比-比翼双飞-飞沙走石-石破天惊-惊天动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年累月-月下老人-人山人海-海阔天空-空穴来风-风言风语-语重心长-长治久安-安之若素-素昧平生„„

2.成语对对。

①正对。如: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鼎新革故--激浊扬清 看风使舵--顺水推舟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牵肠挂肚--提心吊胆 狗仗人势--狐假虎威 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弃暗投明--改

邪归正 貌合神离-阳奉阴违

②反对。如: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伶牙俐齿--笨嘴拙舌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呆若木鸡--动如脱兔

3.用成语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如: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孔明借东风--神机妙算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项羽攻秦--破釜沉舟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三]、关注广告成语文字借代问题

商品 广告词 正确写法 商品 广告词 正确写法

电视机 鹤立机群 鹤立鸡群 牙膏 牙口无炎 哑口无言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篇七
《第一讲:成语学习面面观》

第一讲:成语学习面面观

近十年以来,成语运用一直都是高考必考题型,然而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成语时常常感到很困惑。其实,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还是能找到成语学习的方法的。像“望文生义”、“前后矛盾”、“张冠李戴”等成语误用方面的问题,在许多资料中已有详细阐述,这里勿需赘言。笔者只是想将成语学习的其他几方面的情况作一下简单归纳,仅供读者参考。

一、非“否”不用类成语

有些成语只能用在否定的语言环境中,现列举如下:

1.等闲视之:看成平常的而不加以重视。多用于否定句,一般说成“不可等闲视之”。

2.一概而论: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处理。一般说成“不能一概而论”。

3.一蹴而就:踏一步就可以获得成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一般用作“不能一蹴而就”。

4.无时无刻:即每时每刻,指总是这样。一般说成“无时无刻不”。

5.天高地厚:比喻事物复杂、艰巨。一般说成“不知天高地厚”。

6.鹿死谁手:谁能取得政权或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一般说“不知鹿死谁手”。

7.吹灰之力:指非常小的气力。一般说“不费吹灰之力”。

8.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一般说“不能混为一谈”。

9.等量齐观:对不同的事物一律同等看待。一般说“不可等量齐观”。

10.望其项背: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一般说“不能望其项背”。

二、可用本义类成语

一般来说,成语运用多用其比喻义和引申义 ,然而也有少数成语亦可用其本义,这一点须特别注意。

1.我很胖,可这位老护士很快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一针见血”,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本义是一针要见血。此例用的就是其本义,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2.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灯红酒绿”这个词在我们记忆时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然而在这里,它的使用是正确的,因为“灯红酒绿”的本义就是“饮食精美,环境华丽”。

3、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荡舟,别有一番情趣。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也比喻平静无事。此句就用了本义。

4.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

“粗枝大叶”多用其比喻义“马虎大意,很不细心”,然而本句用的是其本义“文字简略概括”。

5.他从楼顶掉下来,摔得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原指肝脑血浆流了一地,死得很惨的情景,后形容竭尽忠诚,不惜惨死。常用于表示效忠的场合,而此处用的就其本义。

三、有文化底蕴类成语

有不少成语涉及古籍、字数、音乐、绘画、书法、典章、制度、礼仪等内容,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三坟五典”,上古伏羲、神农、黄帝之书叫“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之书叫“五典”。“四书五经”是指儒家和经典著作,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子曰诗云”指孔子和诗经上的名言警句。

佛教知识在成语中也很多,例如“当头棒喝”是佛教禅宗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不问情由,就给予一棒,或大喝一声,要对方不假思索地立即回答问题,以考验其对佛理的领会程度。“顶礼膜拜”是佛教徒拜佛时的两种敬礼方式。顶礼是以自己的头叩拜在佛的脚下,膜拜是两手放在额上,跪下叩头。其余像“五体投地”、“四在皆空”、“面壁十年”、“六神无主”等均与宗教有关。

音乐、绘画知识在成语中也很丰富。“高山流水”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最动人心弦的音乐故事。“一字一珠”则比喻歌声圆润自如。“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等成语均源于同一音乐故事。“画蛇添足”给后人留下笑料,“画中有诗”、“胸有成竹”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艺术的赞赏。

四、表谦敬类成语

有些成语只适合于表谦敬的语境中,这类成语在学习时须注意人称角度的问题。

1、先生之墨宝悬于案旁,顿使学生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比喻房屋简陋,草屋也发出了光辉。形容由于客人来访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屋里增加了光辉。多用于谦已尊人。

2、我和你们一块商量事情,也只是抛砖引玉,引逗大家活动思想。

“抛砖引玉”,比喻自己粗浅、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3、我能有什么高明的意见,不过是一孔之见。此成语喻狭隘片面的意见。常用作谦语。

4、同志们亲自纺线织布做衣服,穿着格外舒服,破了,也“敝帚自珍”,不舍得丢弃。此成语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值得珍爱。常用作谦词。

五、诙谐、讽刺类成语

有些成语适用于戏谑的语言环境。

1、他真是神通广大,这么容易就当上了销售部经理。

“神通广大”是用来形容本领特别高强,几乎无所不能。本为褒义,有时用于讥讽。

2、你今天的手段就是叫诡计多端的顾问先生知道了,他也一定佩服得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本为佛教礼仪,后用比喻心悦诚服到了极点。本为褒义,也时也含诙谐意味。

3、这样看来,邮递这条路是要断绝了,刊物也就不免寿终正寝了。

此成语泛指死亡,也比喻事物的消亡。今常含讥讽义。

4、马而立整天衣冠楚楚,即使到郊区去植树,身上也不见半点污泥。

此成语形容穿戴整洁漂亮。本来用作褒义,现有时也作谐谑。

5、你想说什么话,我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用作敬辞,但有时也含有调侃意味。

六、写作类成语

部分成语与诗文写作密切相关,如下例:

1、好文章总是语言连贯、通畅,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一气呵成”,原指诗文一次写成,气势连贯、畅达。也泛指事情安排紧凑,不间断地一口气做完。

2、我今天所说的,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一家之言”,指有独创性的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或言论。

3、考试才一个小时,他就倚马千言,很快交了卷。

“倚马千言”,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4、一部《水浒》,洋洋洒洒百万言,语言却很精简。

“洋洋洒洒”,形容说话、写文章挥洒自如,或形容文章、讲话篇幅宏大,内容丰富。 其余像“文不加点”、“断章取义”等,均属于此类成语。

总结、归纳是成语学习的重要方法,只要善于摸索,还可以归纳出很多种类,如,褒扬类成语、数字类成语、非四字类成语等,限于篇幅,不再多言。以上所述,算是抛砖引玉,望读者赐教。

第二讲:难在一字的成语例释

1、不刊之论:刊:削除。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

2、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除。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

3、目不识丁:丁:简单的汉字。很少受过教育的或没有受过教育,尤指不能读、写。

4、功败垂成:垂:接近,将要。功业即将取得成就之时突然失败了。

5、身体力行: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6、博闻强识:闻,学识。识:记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7、文过饰非:饰:遮掩。明知有过错而故意隐瞒掩饰。

8、 方兴未艾:方: 正当。艾:停止。刚兴起尚未停止,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9、言归于好:言:句首助字,无意义。保持友谊,重新成为好朋友。

10、韦编三绝:韦:熟牛皮。形容好学不倦,勤奋用功。

11、莫衷一是:衷:折中,决断。意见分歧,难有一致的定论。

12、莫逆之交:逆:抵触。非常要好的朋友。

13、否极泰来:否:坏运气。泰:好运气。坏运气到了尽头,好运气就会到来。

14、相形见绌:绌:不够,不足。互相比较之下,一方显得很逊色。

15、汗流浃背:浃:湿透。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

16、不速之客:速:邀请。未经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17、百端待举:端:项目。许多事情都有待安排和进行,比喻事业处在初创阶段。

18、暴殄天物:殄:灭绝。任意糟蹋东西。

19、不共戴天: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者。不愿与仇人共生世间,比喻仇恨极深。

20、不即不离:即:接近,靠近。佛教用语,不接近亦不远离(指人际关系)。

21、不名一钱:名:占有。形容极其贫穷,一个钱也没有。

22、不足为训:训:法则,典范。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不足信。

23、不可名状:名:说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24、鬼使神差:差:差遣。有鬼使唤,有神差遣。比喻人做事在不自觉之中投入。

25、差强人意:差:稍微。还算能振奋心意。比喻大致令人满意。

26、等量齐观:量:衡量,估量。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27、洞烛其奸:洞:深入,透彻。烛:照亮。形容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

28、阿其所好:阿:曲从。曲从别人的意图,迎合别人的喜爱。

29、耳濡目染:濡:沾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30、繁文缛节:缛:繁多。烦琐而多余的礼节。也指烦琐而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31、纷至沓来:沓:多,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

32、刚愎自用:愎:任性。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

33、高屋建瓴:建:倒水。在高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34、工力悉敌:敌:相当。指程度(工夫、力量)相等,不分上下。

35、功成不居:居:占有,承当。建功已成,谦退而不以自居。

36、含英咀华:英:花,这里指精华。比喻欣赏、体味或领会诗文的精华。

37、间不容发:间:空隙。中间放置不下一根头发,形容相距极微。

38、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39、 旷日持久:旷: 拖延,荒废。荒废时日,拖延很久。又称旷日弥久。

40、判若鸿沟:判:区别。形容界限很清楚,如同隔着鸿沟一样。

41、巧言令色:令:讨好的表情。用动听的言语和伪善的面目取悦于人。

42、心花怒放:怒:盛开。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43、穷兵黩武:黩:任意,随意。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

44、曲突徙薪:突:烟囱。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45、色厉内荏:荏:怯弱,软弱。外强中干,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

46、少不更事:更:经历。指人年轻、阅历浅、经验不多。

47、深居简出:简:简单。平时总是呆在家里,很少外出。谓避世而独处。

48、首当其冲:冲:要冲,交通要道。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

49、天网恢恢:恢恢:宽大的样子。天的禁网虽然广大而宽疏,但为恶者却极少能漏脱。

50、同仇敌忾:忾:愤怒。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

51、微言大义:微: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

52、怨天尤人:尤:怨恨,归咎。抱怨天,埋怨人。指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归咎于客观。

53、无稽之谈:稽:考查。不真实的或虚假的事情。

54、相得益彰:彰:显著。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

55、言近旨远:旨:意思。言词简单浅近而意旨宏大深远。

56、义形于色:形:表现,显现。正义之气显现于神色。也指义愤的心情显露在脸上。

57、追亡逐北:北:战败逃跑的敌人。追击战败逃跑的敌人。也说“追奔逐北”。

58、素不相能:素:一向。一向合不来。

59、穿凿附会: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生拉硬扯,强作解释。

60、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61、教学相长:长:促进。通过教与学,两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2、五谷丰登:登:成熟。粮食丰收。

63、文以载道:载:装载,引申为阐明。文章是用来阐述思想的。

64、贪贿无艺:艺:限度。贪污受贿没有限度。指剥削阶级对人民搜刮没有止境。

65、恃才傲物:物:公众。依仗自己的才能,看不起别人。

66、绳之以法:绳:约束,制裁。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制裁。

67、轻歌曼舞:曼:柔美。轻快的歌声,柔美的舞蹈。

68、不齿于人:齿:提起。被人轻视,不被人家当作人。

69、怙恶不悛:悛:悔改。坚持作恶,不思悔改。

70、犯而不校:校:计较。被人触犯,不加计较。

71、户限为穿:户限:门槛。连门槛都被踏破了。形容登门拜访者极多。

72、自怨自艾:艾(yì):割草,改正错误。原指悔恨自己的过失而改正错误,现只指自己悔恨。

第三讲:轻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释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2、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这里错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使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3、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4、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5、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重分层指导。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6、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不是“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的意思。

7、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8、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齿。“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句中错误地理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9、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形容技艺达到极熟练的境界。这里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10、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1这部出色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静静的。“万人空巷”,它不是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1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句中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篇八
《PowerPoint创意课件--成语大通观》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篇九
《坐井观天成语新解》

坐井莫忘观天

文∕王建邦

成语坐井观天的出处是韩愈的《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说,坐在井里观察天空,就会觉得天很小很小。其实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于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缘故。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其实,自然界有许多青蛙并不想成为井底之蛙,他们也想遨游于大海之中。这些青蛙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一出生就生活在深井里,成了井底之蛙,怎么办?是认命、苟且偷生;还是努力拼搏,虽置身于井底而不忘观天、胸怀天下、积蓄力量、待机而发、跳出井底,到江河海洋之中。我认为,坐井观天没有错,只要不坐井观天而曰天小,有何不可?我欣赏坐井观天的青蛙。

社会中,每个人也和青蛙一样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有的人出生在贫穷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在交通闭塞的山村„成了井底之蛙。怎么办?井底之蛙应该坐井不忘观天。不抱怨出身不好,不抱怨长相不好,不抱怨天空太小,不抱怨上天不公。抱怨没有用。而应该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弹跳能力,一方面观察天空的变化,时刻准备着,等到天降大雨、井水上涨时跃出井壁,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去。处在困境中只有不断观天者才能抓住机会,那些处在困境中连天都不观者,一味的抱怨或者夜郎自大、小富即安、乐不思蜀,不可能知道外边的天的大小及风云际会的变化,也不可能知道世界有多么美好。于是,他们便会丧失冲出井壁的志趣、信心、决心和机会,不想跳出去,或者想跳因为

没有锻炼好弹跳能力而无法跳出去,亦或者在天降大雨、机会来临时因熟睡而失去机会。

诸葛亮正是因为虽身处隆中偏狭之地而不断坐井观天才能茅庐未出而三分天下,假如他坐井而不观天,能受到刘皇叔三顾茅庐的礼遇吗?假如他在井底之中不做好弹跳的功课,即便跳出隆中恐怕也难成就大业扬名天下。孔明之所以有所作为,正因为他坐井而不忘观天。

坐于井中,不言天小,观天不断,提高能力,积蓄力量,伺机而动,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如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让我们这些井底之蛙,坐井而莫忘观天吧!

2.自以为是

实事求是并自以为是

王建邦

成语自以为是的解释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出自:《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从春秋战国以来,迄今已经2000多年,世世代代都在批判自以为是者。其实,自以为是非但没有错,而且应该大力提倡。自以为是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既然发表观点就自认为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还发表什么呢?!谦虚是中国的美德,心中认为自己无比正确,因为怕别人批评自以为是,嘴上无比谦虚,讲一些客套话,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种谦虚,这种不自以为是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

历代成大事者都相当自以为是。凯撒大帝、拿破仑、哥白尼、伽利略、爱因斯坦、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毛泽东„哪一个不是自以为是者呢?

如果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对的,又怎能力排众议、义无反顾的成就大事?!毛泽东如果不自以为是,就不会在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中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不会立足井冈山建立瑞金苏维埃红色革命根据地,就不会在红军面临灭顶之灾时四渡赤水转战陕北,就不会在面临张国焘的质疑中依然过草地,就不会在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面前提出论持久战,就不会在共产党成立28年时建立新中国。毛泽东的自以为是错了吗?他的自以为是成了毛泽东思想。

政治家需要自以为是,科学家也需要自以为是。哥白尼在提出日心说时,许多人在骂他自以为是,他没有动摇。正因为有一批又一批自以为是者才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缺少自然科学划时代的巨人,是不是正是因为崇尚中庸之道而缺少自以为是呢。 自以为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是不是确实正确,这需要用实践来检验。每个人应该注意,在评论别人自以为是时,是根据主观臆断还是客观事实,防止自以为是的批评别人自以为是。罗马教皇批判哥白尼自以为是时,正是罗马教皇自以为是;王明、李德批评毛泽东自以为是时正是王明李德们自以为是。毛泽东的游击战争、党指挥枪、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群众路线、统一战线等自以为是的思想,是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分析的情况下提出的,这是真正的是,王明、李德们不了解中国国情,死板硬套国外经验,

那是真正有害的主管臆断的自以为是。所以,自以为是者应该有自以为是的依据。

当今社会,是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面临暴力信息和知识。如果没有自以为是的精神,很容易成为人云亦云者,很容易鹦鹉学舌,甚至在各种知识、信息、观点面前真伪难辨、无所适从。为了不迷失前进的方向,不困惑于各种知识和信息之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找到“是”,并坚决的自以为是。

观能够有什么成语篇十
《方回的词语修辞观》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