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文乐羊子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9    阅读:

文乐羊子妻答案篇一
《乐羊子妻阅读答案》

【版本一】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搓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版本二】

乐羊子尝于行路拾遗金一饼,还以语妻,妻曰:“志士不饮盗泉,廉士不食嗟来,况拾遗金乎?”羊子大惭,即捐之野。 乐羊子游学,一年而归。妻问故,羊子曰:“久客怀思耳。”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自一丝而累寸,寸而累丈,丈而累匹。今若断斯机,则前功尽捐矣!学废半途,何以异是?”羊子感其言,还卒业,七年不返。 乐羊子游学,其妻勤作以养姑。尝有他舍鸡谬入园,姑杀而烹之,妻对鸡而泣,姑怪问故,对曰:“自伤居贫,不能备物,使食有他肉耳。”姑遂弃去不食。 (出自《智囊》闺智部)

【解释】

1“河南”,汉袭秦制,地方分郡县,郡上设部。郡,相当于地一级行政区。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2“还以与妻”当读作“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还,回。以,把。与,给。

3“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

4“污其行”,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

5“捐”,丢弃,舍弃。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6“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7“无它”,它”本指蛇,上古时人们穴居,以蛇为患,见面则问“无它(蛇)乎”。后来转化为“没什么”的意思。

8“成于机杼”,今语要倒过来说,在织布机上织成。“机”,最早就是指织布机。杼,机上的梭子。

9“累寸不已”,(倒装句,不已累寸),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 10“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

11“捐失”,即失去,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捐,也有“失”义。 12"稽废",稽延荒废

13“积学”,积累学识。

14“日知其所亡”,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亡:同“无”,没有。

15“何异断斯织乎”,也要倒着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异:不同。 16“感其言”,(倒装句),被这番话感动。

17“复还终业”,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等句,然后转叙他事。

18 “遗金一饼”,一块丢失的金子

19 “尝" 曾经。

20” 还以与妻”,以,把。

21“遂成丈匹”,才能成丈成匹。

【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这期间,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后来有盗贼想侵犯乐羊子妻的,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亲)。妻子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你放下刀依从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割脖子)自杀了。盗贼也没有杀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后,抓捕那盗贼,就赐给乐羊妻子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

文乐羊子妻答案篇二
《乐羊子妻阅读答案》

乐羊子妻阅读答案

(一)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②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②俟:等待。

问题:乐羊子与何岳都有拾金不昧的美行,但他们的做法不同。请你对这两个人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二)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②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大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度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1、给字注音。行()杼()稽()懿()

2、解释词语。⑴还:⑵与:⑶引:⑷趋:⑸亡:

3、翻译。

⑴久行怀思,无它异也。⑵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4、第①段,乐羊子妻批评丈夫的错误。为了说服丈夫,她引用了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是和。

5、第②段,乐羊子妻批评丈夫什么错误?她是如何说服丈夫的?

6、乐羊子妻所说的道理,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文乐羊子妻答案篇三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

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出自《后汉书》) 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这期间,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后来有盗贼想侵犯乐羊子妻的,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亲)。妻子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你放下刀依从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割脖子)自杀了。盗贼也没有杀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后,抓捕那盗贼,就赐给乐羊妻子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

解释

1“河南”,汉袭秦制,地方分郡县,郡上设部。郡,相当于地一级行政区。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2“还以与妻”当读作“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3“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 4“污其行”,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 5“捐”,丢弃,舍弃。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6“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7“无它”,它”本指蛇,上古时人们穴居,以蛇为患,见面则问“无它(蛇)乎”。后来转化为“没什么”的意思。 8“成于机杼”,今语要倒过来说,在织布机上织成。“机”,最早就是指织布机。杼,机上的梭子。 9“累寸不已”,(倒装句,不以累寸),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 10“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 11“捐失”,即失去,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捐,也有“失”义。 12"稽废",稽延荒废 13“积学”,积累学识。 14“日知其所亡”,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亡:通“无”,没有。 15“何异断斯织乎”,也要倒着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异:不同。 16“感其言”,(倒装句),被这番话感动。 17“复还终业”,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等句,然后转叙他事。 18 “遗金一饼”,一块丢失的金子 19 “尝" 曾经。 20” 还以与妻”,以,把。

感悟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羊子的妻的高洁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的两段话,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并且对不同民族,不同政见,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她告诫人们: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1.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 2.乐羊子妻“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妻子这一番借织布来讲道理的话,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业”。

乐羊子妻

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出自《后汉书》)

解释

1“河南”,汉袭秦制,地方分郡县,郡上设部。郡,相当于地一级行政区。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2“还以与妻”当读作“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3“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 4“污其行”,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 5“捐”,丢弃,舍弃。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6“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7“无它”,它”本指蛇,上古时人们穴居,以蛇为患,见面则问“无它(蛇)乎”。后来转化为“没什么”的意思。 8“成于机杼”,今语要倒过来说,在织布机上织成。“机”,最早

就是指织布机。杼,机上的梭子。 9“累寸不已”,(倒装句,不以累寸),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 10“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 11“捐失”,即失去,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捐,也有“失”义。 12"稽废",稽延荒废 13“积学”,积累学识。 14“日知其所亡”,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亡:通“无”,没有。 15“何异断斯织乎”,也要倒着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异:不同。 16“感其言”,(倒装句),被这番话感动。 17“复还终业”,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等句,然后转叙他事。 18 “遗金一饼”,一块丢失的金子 19 “尝" 曾经。 20” 还以与妻”,以,把。

感悟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羊子的妻的高洁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的两段话,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并且对不同民族,不同政见,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她告诫人们: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1.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说服丈夫,进一步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知错就改并远寻师学。

2.乐羊子妻“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体会,说明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归结到“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妻子这一番借织布来讲道理的话,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业”。

文乐羊子妻答案篇四
《乐羊子妻》

文乐羊子妻答案篇五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教案

教学目标:

(一)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二)德育渗透点

启发学生注重品德的修养,要洁身自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由于新疆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汉语表达又太差,因此,教学时要注重朗读训练。又由于他们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可以预习,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和讲解。并注重方法指导。

一、解题。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只节取本传的前半部分,所以标题不加“传”字。《列女传》共著录16人,都是东汉时期妇女中的著名人物,作传的目的是歌颂“女德”。本文写乐羊于妻帮助丈夫树立美德和成就学业,这在当时是很可贵的。

二、诵读练习。

1、先齐读全文两遍,然后指导学生读乐羊子妻的两段话。

2、教师范读并疏通文义。

讲解要点如下:

①“河南”,汉袭秦制,地方分郡县,郡上设部。郡,相当于地一级行政区。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②“还以与妻”当读作“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③“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

④“污其行”,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

⑤“捐”,丢弃,舍弃。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⑥“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⑦“无它”,它”本指蛇,上古时人们穴居,以蛇为患,见面则问“无它(蛇)乎”。后来转化为“没什么”的意思。

⑧“成于机杼”,今语要倒过来说,在织布机上织成。“机”,最早就是指织布机。杼,机上的梭子。

⑨“累寸不已”,也要倒着说,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 10“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

11“捐失”,即失去,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捐,也有“失”义。

12“积学”,积累学识。

13“日知其所亡”,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4“何异断斯织乎”,也要倒着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 15“感其言”,也要倒着说,被这番话感动。

16“复还终业”,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等句,然后转叙他事。

三、诵读练习。(含背诵)

先齐读全文两遍,然后指导学生读乐羊子妻的两段话。

第一段:

“妾闻”后作一顿,有提示意味。古人引用经典言论、格言、俗谚时,常用“某闻”这种语式,表明下面说的是公认的真理。

“志士”两句说的是公认的行为准则,重音在“不饮”“不受”。盗泉之水,与平常之水无异,只是泉名不好听;饥者得食则生,不得食则死,但“嗟来之食”使自己人格受辱,故宁愿不食而死。这两句当用严肃的语调读,但要读得平缓一这是妻子对丈夫晓之以理。 “况拾遗”句中:“况”,可稍稍延长;“拾遗金”说丈夫的行为,略升高;“以”,略轻;“污其行”,再升高,“污”字重读一 这是妻子责备丈夫。

第二段:

这段话是以“织(布)”喻“学(习)”,要点是积则成,断则失,正反两面全都说到,既生动又精当。把握这一点,才能读出层次感。(板书加点的字)

“说“织”一层:“此织”两句是总提,语调宜平缓。“一丝”四句说“积”,要层层加高,“于寸”后宜稍作停顿,“丈匹”后停顿可稍长,——这是从正面说,极言“积’,.之不可废和“成”之难。以下说“断”和“失”,当用严肃的语调读,重音在“断”“捐失”上,“稽废”一句是对“捐失”一句的补充,无妨略轻。这三句的“神韵”在“也”字上,试想,如将这三句改为“今若断斯织,则

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内容就平淡多了;这个“也”字有强调“断斯织”危害和提醒对方注意的作用,说话人的殷切希望尽在其中,要读出延长音。——这是从反面说。

说“学”一层:前十层说“织”,也可以说是说自己——古代妇女在家大多以织布为主要工作。这一层就自然地转而说到对方,特点是不像前一层有责备之意,而是用正言规劝,所以先说正理,语调比较缓和;说到反面意思,先用“中道而归”指出丈夫眼前的行为,然后以“何异断斯织”促使对方反省,言有尽而意无穷。“若”字也用得妙,明明丈夫已经“中道而归”却说是千假若”,这就缓和了批评的意思,而表达了真心的希望;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今子中道而归”,那就是严厉责备的口吻了。

指导完毕,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至大体成诵为止。

四、说启示。

1.乐羊子拾遗金而与妻,看起来算不了一件大事,为什么妻要严肃地批评他?(养成高尚的行为,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注意时时保持自己的人格。)

2.你对“积学”一语有怎样的认识?为什么要“日知其所亡”?(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 要让学生自由发挥,不限于括号里的答案。必要时可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今日知事,明日悟一理,久而成学。”

五、整理两篇文中的词语

(一)、有些古义仍偶尔出现在今语(大多是成语)中。

①及:到达,如“及格”。 ⑤汤:热水,如“海棠汤”(浴池名)。

②引:拿,如“引火烧身”。 ⑥捐:丢弃、舍弃,如“捐弃前嫌”。

③饮:喝,如“饮料”“饮食”。 ⑦趋:快跑,如“趋之若鹜(鸭子)”。

④斗:争胜、比赛,如“斗牛”“斗智”。⑧归:回家,如“宾至如归”。

(二)、有些字跟同义或近义的字组成双音词后继续使用。 ①决:决断、决策。 ④污:玷污。

②累:积累。 ⑤奇:奇异。

③廉:廉洁、清廉。

(三)、古义已不用的。

①去:距、距离。 ②稽:迟延。 ③机:织布机。

(四)、今语已不用的字。

懿:美好

文乐羊子妻答案篇六
《文言文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这期间,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后来有盗贼想侵犯乐羊子妻的,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亲)。妻子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你放下刀依从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割脖子)自杀了。盗贼也没有杀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后,抓捕那盗贼,就赐给乐羊妻子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2“还以与妻”当读作“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4“污其行”,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5“捐”,丢弃,舍弃。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6“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7“无它”,它”本指蛇,上古时人们穴居,以蛇为患,见面则问“无它(蛇)乎”。后来转化为“没什么”的意思。8“成于机杼”,今语要倒过来说,在织布机上织成。“机”,最早就是指织布机。杼,机上的梭子。9“累寸不已”,(倒装句,不以累寸),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

10“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11“捐失”,即失去,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捐,也有“失”义。12"稽废",稽延荒废13“积学”,积累学识。14“日知其所亡”,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亡:通“无”,没有。 15“何异断斯织乎”,也要倒着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异:不同。

16“感其言”,(倒装句),被这番话感动。17“复还终业”,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等句,然后转叙他事。18 “遗金一饼”,一块丢失的金子

19 “尝" 曾经。20” 还以与妻”,以,把。

感悟她告诫人们: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文乐羊子妻答案篇七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

范晔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期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文乐羊子妻答案篇八
《乐羊子妻》

文乐羊子妻答案篇九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

范晔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乐羊子妻》译文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乐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饼,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

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自4月12日,处内推行《工作日志》制度已一周有余,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人把每一日的工作记录下来,把每一日的收获、教训、感悟积累起来,“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积跬步方至千里,积小流方至江河。如果中途而废,无异切断丝织品。望大家认真执行,继续坚持,坚持数年,必有所成。共勉。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