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论语12则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2    阅读:

论语12则篇一
《论语十二则》

论语12则篇二
《论语12则》

论语12则篇三
《论语十二则》

论语12则篇四
《论语十二则教学设计》

10《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

2.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知道《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

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

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

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

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初读课文,明确字音: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 8、一箪( )食

9、曲肱( )而枕之 10、博学而笃( )志

四、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六、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朗读课文,会解释重要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二则,并要求大家课下背诵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背诵全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

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每个小组重点负责2则 2、小组交流

3、小组质疑 4、教师补充,小结

三、合作探究: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忠心、尽心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志”,立志。“立”,建树、成就。“惑”,疑惑。“天命”,事物的本质规律。“耳顺”,听声知理。“从”,任由、恣肆。“逾”,越过。

译文:孔子说:“我自己在十五岁时,开始立志于治学;在三十岁时,初有成就,能够自立了;到了四十岁时,对所研究的问题都没有任何疑惑了;到了五十岁时,真正知道了人和事物的本质规律了;到了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无需思索就能自然懂得其中的原委;到了七十岁时,任由心欲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做,都不会逾越规矩了。”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指精神懈怠 而:却(但是)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轻。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岸上说,逝去的时间就象流水一样,日夜不停息。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准备: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二、合作研究:

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

2、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4、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三、朗读体会: 四、整理归类: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1)谈学习态度的

第7、9章

(2)谈学习方法的

第1、2、4、5、12章

(3)谈修身做人的

第1、2、6、8、11、12章

(4)谈珍惜时间的

第10章

五、总结文言语法:

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

说:通“悦”,读yuè,意为:愉快,

知:通“智”,读zhì,意为:聪明。

2、文言虚词

(1)连词

而:①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而且”“就”或不译。 例:学而时习之 任重而道远(并且)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不译)

②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例:提刀而立

④修饰语,可译为“着”“地”

例:默而识之(地)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例:余知而无罪也。(你)

(3)兼词(一字代两字的意思)相当于“于之”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当于“于之”,意为:在那里)

则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意为“就”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五、布置作业:

默写全文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人

珍惜时间

自我报告

教学反思:

论语12则篇五
《论语十二则》

论语12则篇六
《论语十二则》

论语十二则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quâ)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5.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26.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3.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6.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论语12则篇七
《《论语十二则》带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练习题(10)

一、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家。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不思则罔: .3.三省吾身: .三、阅读。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找出第⑮则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诲女知之乎( ) ...④知之为知之( )( ) ⑤是知也( ) ...3.“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⑬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⑮学而不思则罔(

) 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说乎: .

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 ..

) ⑭温故而知新(

) ⑯择其善者而从之(

4.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⑪见贤思齐焉( ) A、贤明 B、贤明的人 C、旧时敬词,用于平辈或晚辈 .

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A、反省 B、节省 C、国家行政区域 .⑬吾日三省吾身( ) A、太阳 B、日子 C、每天 .⑭更也,人皆仰之( ) A、更改 仰望 B、改错 仰望 C、改错 敬仰 .⑮子在川上曰( ) A、河边 B、船上 C、四川境内 .⑯德之不修( ) A、助词,的 B、主谓之间,无实义 C、它,代词 .

⑰是吾忧也( ) A、表判断 B、这 C、真实 .⑱知者不惑( ) A、知识 B、知识分子 C、聪明的人 .5.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6.填空。

①《〈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 ②第⑪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③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孔子告诫弟子 就是

⑤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⑥“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⑦文中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⑧《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 ?

⑨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北京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北京!“

⑩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 ”,并阐述为: , 。 7.“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9.翻译下列句子

⑪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第⑱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2. 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13.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一、1.儒;孔子及其门徒

2.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 二、1.怨恨;同“悦”,愉快 2.迷惑;疑惑 3.反省;优点

三、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①了解 ②知道 ③记住 ④知道 知道⑤通“智”

3.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 4.⑴B ⑵A ⑶C ⑷C ⑸A ⑹B ⑺B ⑻C 5.D

6.①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②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任重而道远

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⑧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⑩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8. 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9.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10. “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

11. 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12. 略

13.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论语12则篇八
《论语十二则》

《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与课文解读】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其中以山东曲阜的孔府为代表。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其中所记载的孔子言论,意趣深远,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 课文讲解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2亦yì:同样,也是。

3说yuè:通“悦”,愉快。

4 朋:志同道合的人

5 知:知道,了解。

6 愠:生气,发怒。

7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吾:人称代词,我。

2日:每天。

3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4为:替。

5谋:出主意,谋划。

6 忠:尽心竭力

7信:真诚,诚实。

8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按时复习了呢?”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有,通“又”,

2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3惑:迷惑,疑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6.逾(yú):越过,超过。

7矩:规矩,规范。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遇事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过规矩。”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温:温习,复习。

2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3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知识。

4以:介词,凭借。

5为:动词,成为,做。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殆:有害。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危险。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陋巷:简陋的住房,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堪:忍受

4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2好:喜欢,爱好。

3乐:以„„为乐趣

【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2 水:指冷水

3 肱:胳膊

4 乐: 乐趣

5 于:对,对于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三人:几个人,不一定实指三人。

2行:走路。

3择:选择。

4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 川:河,河流。

2 逝:流逝

3 斯;这,指河水

4舌:舍弃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三军:军队的通称。

2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它的主帅;普通人却不可以被夺去志向”

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笃:忠实,坚守。

2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能坚守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内容探究

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 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5)三个问句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2. 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用原文答)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用自己的话答)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3、第三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3. 第四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 第五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章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第七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6. 第九则:(1)这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十则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8、第十章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一章,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5.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或读完本文后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四、问题探究

1、课文所选十二章,有三方面内容,是哪三方面内容?

(1)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

(2)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

(3)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

2、出自文章中的成语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不亦乐乎、逝者如斯、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

3.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2、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12则篇九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则》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