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带岭的成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7    阅读:

带岭的成语篇一
《病句专题全》

高考病句专题

考纲陈述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D”。关于“病句类型”,《考试说明》规定了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病句类型目录(共七种)

1、词语不当

2、语序不当

定语位臵不当。

状语位臵不当。

虚词位臵不当

3、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4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

赘余

5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

句中暗换主语

层次不清

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6表意不明

7不合逻辑

病句类型详解

词语不当

1、同义词混用(因词义轻重、适用范围、褒贬色彩、语体风格不同而混用)。

2、词性误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相混,及物与不及物动词误用)。

3、虚词错用(虚词个性强,常发生副词、连词、介词内部混用)。

4、代词使用不当(指代不明,近指远指相混,人称不当,疑问代词“怎么、怎样”相混)。

5、数量词使用不当(“二、两、俩”使用不当,数量关系——倍数、分数、增加数——表示不当)。

6、生造词语。

7、成语误用。(成语题)

语序不当

定语位置不当。

如:(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臵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臵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 之前。)

状语位置不当。

如:(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臵,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臵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臵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臵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3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

如:(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动宾搭配不当

如:(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主宾搭配不当

如:(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可以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如:(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如:(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例如:

(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如: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

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

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句中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层次不清

例如:(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例如:(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表意不明表意不明

有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

“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 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

例如:(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

例如:(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

例如:(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

带岭的成语篇二
《病句》

带岭的成语篇三
《病句专题》

语文期末复习(病句专题)

语病口诀

查病凭语感,搭配找主干。 介头审主残,否定加两面。 数量要辨清,并列也麻烦。 长句最难办,指代及关联。

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例: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

·去掉“风格” 。 (2)谓语多余

例: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去掉“进行” 。

例: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去掉“打” 。

(3)宾语多余

例: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的编写。 ·去掉“的编写” 。

例:今天,我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去掉“的地方” 。

(4)定语多余

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 ·去掉“的距离” 。 例: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去掉“离现在” 。

(8)误用“的”字

例: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去掉“的”,改为“物价下跌” 。

例: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到毁灭。 ·加上“的”,改为“历代的动乱”;去掉“的”,改为“气候潮湿”。

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3.两个定语先后语序不当

例: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并在“前”后加“的” 。

(2)状语位置不当 1.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的”调至“发挥”前 。

2.两个状语前后位置颠倒

例: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将“顺利地”与“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 。

(3)多项定语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2.表时间或处所的。3.表范围的。4.表情态或程度的。5.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许多老师//昨天 在休息室里 都 热情地 同他 交谈。

·时间 处所 范围 情态 对象 例: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作了详细报道。

(4)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例: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面 。

·把“不但”改为“不仅” 。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把“也”改为“就”。

结构混乱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是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2、中途易辄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着说下去,却用“中国的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3、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代。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

4、结构混乱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作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表意不明 分为“费解”和“歧义”。“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都是表达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

1、费解 例: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2、歧义 例: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学习有态度和方法之分。

·“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句式杂糅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

☆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应该删去“我们”。 常见句式杂糅形式 1.本着······为原则(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

2.对于······问题上(对于······的问题,在······问题上)

3.由于······下(由于······,在······下)

4.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5.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 6.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7.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8.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

10. 围绕以······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以······为中心) 9.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语意重复

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常常会出现句中某个成分的多余而导致语义的重复。

例:我们可不要白白虚度了此生。

·“虚度”即白白地度过。

相关习题:

前后矛盾 例: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应该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否定不当

例: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病句习题:

1、[北京卷]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解析】(C)

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2、[全国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解析】C。

A项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B项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带”。

3、[四川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解析】A

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项语序不当,“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改为“国际上许多有眼光的大商人”。C项搭配不当,“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令人担忧”不搭配,关联词“但是”使用也不当。D项成分残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 经过艰难跋涉,我们发现,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任何理顺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将事倍功半。

C 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 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带岭的成语篇四
《病句1》

带岭的成语篇五
《语病》

语病 病句的种类有几种,如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指代不明 、不符实际等等

语病的种类 一、词语使用不当

1、同义词混用(因词义轻重、适用范围、褒贬色彩、语体风格不同而混用)。

2、词性误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相混,及物与不及物动词误用)。

3、虚词错用(虚词个性强,常发生副词、连词、介词内部混用)。

4、代词使用不当(指代不明,近指远指相混,人称不当,疑问代词“怎么、怎样”相混)。

5、数量词使用不当(“二、两、俩”使用不当,数量关系——倍数、分数、增加数——表示不当)。

6、生造词语。

7、成语误用。

二、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三、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四、成绩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如: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五、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六、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七、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6)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

(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文言文结构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带岭的成语篇六
《5语病》

带岭的成语篇七
《病句归类》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如: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6)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

(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带岭的成语篇八
《语文答题方法》

一、基础知识

1、汉字:

(1)字音: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用“学习引领”搜“字音”看“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正确识记汉字读音,虽然只是考查识记能力,但也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的问题,正确识记汉字读音,也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方法得当,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在这里提供以下几点复习建议,以供参考。

1、注意下面几种易读错的情况

A.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ào不读xiào,"恪守"的恪读kè不读gè,

B.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èn,后者读jiū,两者容易混淆。

2、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千万不可放过,也不要想当然地去读,一定要及时地查工具书。以便准确地识读和记忆。

3、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平时多运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多听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音员的发音,这对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是大有好处的。

4、注音以义定字,记字特别是记多音多义字,以义定字更显关键。

5、以认读为主,拼音方案不要花太多力气。

(2)字形: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用“学习引领”搜“字形”看“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高考要求"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等级为A等,即属识记类型。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次等级。

考查内容主要是以考查别字为主,错字不作考虑,题型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几年均只出一道题,占3分。 在辨析时还要讲究一些记忆方法。如:

逐步“缩小包围圈”,即每次复习时都动笔将自己已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再集中火力对准自己没掌握的。

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汉字量很大,不要认为能一天两天就能复习好,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分散复习效果要比集中复习好,因此要适当地将一定量的时间分散开,分次进行,循环进行,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可借形声等造字方法进行辨析。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就不会用错字。如:“燥”、“躁”、“澡”,前有“火”,就有“干燥”、“燥热”;中有“足”,就有“躁动”、“暴躁”、“急躁”;后有“水”,就有“洗澡”、“澡盆”。

注意自己平时对错字的整理,如自己将易混的字放在一起,集中近体字,分清笔画。分析比较,从字义上辨。如“盲”和“肓”。 注意突出重点,也即重在别字,不考错字,重在同音形近音近字。

2、词语

(1)近义词辨析: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一、近年高考考查实词的情况:

1、能力层级:D(应用)。

2、分值:3分

3、题目特点:近年均是单项选择题,要考生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辨析,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二、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要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学会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辨析:

从色彩方面辨析 ①词的色彩不同 感情色彩 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如:鼓励、成果、抵御、果断。 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 中性词:不表示褒贬。如:鼓动、结果、抵抗。 语体色彩:口语: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 书面语: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

从词义方面辨析

②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

年华——年岁 风俗——风尚 书籍——书 河流——河

上面的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③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④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制造——创造

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

从运用上辨析

⑤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习惯,不能任意组合。如: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⑥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⑦适用的对象不同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关怀: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

关心:对人对物均可用,对人时,用于一般人。

复习建议

1、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平时要注意积累。 2、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

⑴.把握语境含义。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⑵.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⑶.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有些近义词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区分出其异同,如:

(2)成语: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的考查为选择题,一般是正向命题,错误项的问题主要是:

1、不准确。即不了解成语的出处或关键字的意思,望文生义以致误用。

2、不连贯。即成语与句子的衔接或矛盾,或重复,或不合惯例。

3、不得体。成语的褒贬、轻重、尊卑处理得不恰当、不适度。

3、标点符号:用“学习引领”搜“标点符号”,看“高考综合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复习及模拟测试”

一、命题特点及趋向

《考试说明》明确要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高考一般把标点符号的考查放在Ⅰ卷,每道题考查三四种不同的标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可能在Ⅱ卷中与病句或简明、得体等结合起来判定并修改,也可能放在文言文中考查句读。测试范围主要集中在顿号、分号、冒号、问号、破折号、括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上。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学生要能正确判定或使用标点符号,首先要熟悉标点符号的有关规定,其次要能理解句(段)意思,分清句(段)类型与结构。

二、复习策略 熟悉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分句中点号和句末点号两种。句中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四种,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标号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用号九种,高考集中在前五种。熟悉每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即可。

4、修辞:--------用“学习引领”搜“修辞”,看“高考综合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D。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二、复习策略

(一)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反复、衬托、顶真等等)

1、比喻。 比喻的类型:(1)明喻。(2)暗喻。(3)借喻。

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比拟类型:

(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比拟效果: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启人想象,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3、借代。用相关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的效果: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二)应对方法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

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

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5、病句修改:

二、复习策略

(一) 明确复习对象。

考纲要求的六种病句类型实际是两大类:

一是结构不当,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一是表达不当,如: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语序不当。

常考的有定语位置不当、状语不当、否定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 2.搭配不当。

2.搭配不当。常考的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肯定与否定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常考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必要的助词或介词。成分残缺或赘余常考的有主语、谓语、定语的赘余等。

4.结构混乱。常考的有句式杂糅、句中暗换主语

5.表意不明。

一种是“费解”,如“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不能是“归途”);一种是“歧义”,如“两个学校的领导”(是两个学校的某些领导,还是一个学校的两个领导?)。

6.不合逻辑。

常考的有概念并列不当(如“图书馆有世界名著、科普著作、长篇小说”,三者概念相互交叉)、主客颠倒(如“网络对现代中学生并不陌生”,应为“现代中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自相矛盾(如“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死难者”和“幸免”矛盾)、错用关联词(如“他因为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不感兴趣”)

(二) 方法指南

1.主干分析法。

先将句子中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语病。此方法尤其适用于搭配不当、成份残缺或赘余。如:“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句子主干是“消费者为了羞辱或宣泄不满”,很容易看出“羞辱”与“不满”不搭配。

2.重点看“敏感”区域。归结起来有时以下区域:

(1)并列短语。并列短语最容易出现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和不合逻辑。

①搭配不当。 ②语序不当。 ③不合逻辑。 (2)两面词。 (3)否定词。

①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

②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③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4)介词或介宾短语。①缺主语。②主客颠倒或语序不当。 ③搭配不当。

(5)关联词语。 ① 位置不当。 ② 搭配不当。③ 不合逻辑。

(6)数量词。①歧义。②倍数用错。③ 约数用错。(“大约”“大概”等词不能和“左右”“„„多”等词同时使用)

3.语感审读法。 此方法是根本,如果第一次读时感觉别扭,那十有八九此句有毛病,就要停下来细细分析。语感好的同学略读一遍就能敏锐而准确地发现语病,所以平时要多朗读,增强语感。

6、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D。这一考点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年年必考,总是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进行考查,实用性强,覆盖面宽,意在督促学生将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充分体现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特点。

二、复习策略

1、因为语言简明多用主观题并结合修改进行考查,所以应从如何修改语言材料使之简明方面进行知识储备,主要有以下几点:消除歧义,删去重复多余的词语或句子,恰当地运用省略和指代,恰当地对某些内容进行概括或合并。

具体作题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判断:一是看语段中是否有意义相同而重复使用的词语,二是看语段在表意时,是否有歧义或令人费解的地方。下面举例分析:

2、“连贯”往往要求考生对整体语段的内容及观点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然后按这一主题内容对所提供的语句进行调整或修改。这类题一般涉及画面的协调性,内在的逻辑性,主语的一致性和动作的连贯性等语言的一般规律。做题时,应把握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话题的一致、语气的贯通是一个首先要把握的问题。

②语句结构的统一、对应,音节和谐等,不可忽视。

③思维顺序、逻辑关系、内容层次的衔接及描写方位的转换等要合理。

④情感色彩的一致、上下文的情景氛围协调也是重要因素。

⑤此类试题的情景性很强,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把握。

⑥在整体把握文段内容基础上,了解选项角度,关注上下文的暗示。

3、表达“得体”要求和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一致,针对此类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用词要妥当,注意词的感情色彩、词义轻重、范围大小等。

②考虑说话对象,说话人的身份、职业经历、性格修养等,区别谦称和敬称,自称和他称。

③根据表达目的,考虑说话的场合、时间和气氛。

④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场合,要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如书面语和口语。

7、文学文化常识:平时多积累

8、现代文阅读:(1)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方法1:“顺藤摸瓜” :从上下文的内容中找到理解的线索,运用“已知”条件猜测“未知”的事物。

方法2:“背道而驰”:即从上下文中找到跟生词意思相反相对的词,从而找到解释的线索。

第二种情况是依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特殊意义,或称语境义。

推测语境义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些词语在表达意思时,借助某种修辞手段(如比喻)来表达,辨出修辞,巧妙作答。

二是揣摩特殊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一是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起的表达作用。

• 答题范式:(三段论)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语句阐释作者是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第二,要联系全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的背景材料。

第三,联系文章的写作特点。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

二、信息筛选整合:高考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项表述如下: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 具体从答案归结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直接提取文中的信息。

• 第二类,从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句,适当地加工综合,使答案简明扼要,准确到位。

• 第三类,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的答题信息,要我们透过文意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作出概括。

2、具体步骤——“三步走”

• 步骤一:筛选——根据语境,通过上下文对材料的限制来准确选择。

• 步骤二:分析摘要——根据试题要求认真分析思考,区分主次,权衡轻重,或紧缩摘引,或添加补全。 步骤三:表述——根据题目要求,对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注意不要完全照抄原文语段。

7、古诗词鉴赏

• 二、诗歌鉴赏原则

四看一品一把握。 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题干 一品:品味意象 一把握:把握诗歌情感

(一)看题目(分清题材)诗词常见题材①山水诗 ②田园诗 ③咏物诗 ④怀古诗⑤送别诗 ⑥行旅诗 ⑦边塞诗

(二)看作者 主要是为了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看注释 有的注释可以提供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有的注释可以为诗歌解释难点,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诗歌内容。当然并不是每首诗歌都会有注释的,但如果有,就一定要充分注意注释所提供的信息。

(四)看题干 看题干是答题的前提,明白题干要求,就可以按照要求规范答题,避免在得分点上失分。 一品:主要是品味诗歌意象,这是鉴赏诗歌的中心环节,必须认真考虑: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组合在一起构成怎样的意境?通过这些意象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一把握: 对诗歌的理解最终是为了把握诗歌的情感,在准确把握诗歌意象基础上,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必须要掌握高考长考的7种类型题的答题套路。

1.妙句涵咏2、分析意境型3、分析技巧型4、分析语言型5、炼字型6、一词(句)统领全诗型7、思想、情感评价型

8、文言文阅读:(二)未来命题趋向

必须要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固定句式。

2、对虚词的考查仍是以18个虚词为主: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常常是选择题,四个选项中,每个选项都分别列出文段中的一个句子和高中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进行两两比较,赋分3分。

3、对句式的把握,侧重于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倒装句是考查重点,省略句次之,被动句和判断句再次之。对词类活用的掌握,应侧重名词、动词、形容词,特别是使动、意动两种用法。句式、用法经常和翻译一起考查。

4、分析综合的考查,因为主要是人物传记作品,所以较突出地考查概括人物的言行经历及形象特点,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是否符合原文这两点。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做出正确地选择。常常是选择题,两点设置两道题,各赋分3分。

(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具体方法 一般遵循“留、换、补、调、删、选”几种方法。

(1)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职等,可照录不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加红的词分别换成“你”、“父亲”“你”。

(3)补。补出省略成分,如“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最后一句翻译时应把“为”的宾语补出,译成“都为他竭尽哀悼”。

(4)调。把倒装(如“主谓倒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的句序调整过来。如“蚓无爪牙之力”调整成“蚓无力爪牙”,翻译成“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5)删。把那些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删掉。如“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加红的“之”无实在意义,删去。还有句首的一些发语词如“夫”“盖”等,无实在意义的也要删去。

(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顾”是一个多义词,在此语境中比较接近的有“看”“顾惜、顾念”“考虑”“但、只是”,联系上下文,选定“但、只是”。

3、要想翻译得准确流畅,前提是要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只有读懂了才会翻译,还要靠平时的翻译训练,多动笔,切忌口头翻译,浅尝辄止。

9、作文

1、多用一些好词好句,

2、多引用一些古诗词或名人名句

3、多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联想、排比等等

4、多看一些优秀的文章,多记一些里面经典的句子

带岭的成语篇九
《期中考试试卷》

祝你取得好成绩,相信自己!

兆麟初级中学2012—2013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 积累运用(25分)(1—4题每题3分,第5.6题各2分,7题每空1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胆怯(qiè) 处子(chù) 莘莘学子(shēn) 虐待(nuè) ...B.迷惘(wǎng) 愚钝 (yú) 裸露(iù) 长髯(rán) ....C.挑衅(xù n) 祈祷(qí) 稽首(qǐ) 享受(xiǎng) ....D.哂笑(shěn) 狩猎(shòu) 蹼鹬(pú) 可憎(zē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奥秘 夜阑人静 相形见绌 冥思遐想 B.赔罪 溃赠 沧茫 脱泥带水 C.蓬篙 美味佳淆 浑然一体 莫衷一是 D.落第 睥睨 仓皇逃蹿 物竟天择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20”采用了四发动机和高T尾翼的设计,机长47米,翼展45米,最大起飞重量略高于200吨。虽是以伊尔—76为设计基础,但在所有参数上均超越原型,接近美军C—17“环球霸王”的水平,令许多“同仁”黯然失色。 ....B.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赛会六号种子、中国金花李娜与赛会头号种子、白俄罗斯姑娘阿扎伦卡展开最后决赛的争夺。回忆娜姐童年照,天真少女儿时便正襟危坐,有明星范儿。 ....C.劳教、上访、拘留;截访、丢孩子、精神病;瘫痪、监视、太平间......日前,围绕着44岁的“上访户”陈庆霞的一系列关键词,将公众目光迅速集中在黑龙江伊春市带岭区。有些行为藏污纳垢,即将浮出水面。 ....D.“地震把沈阳故宫的外墙震裂了吧?我怎么看故宫北门外的墙上多了一条裂缝呢?”一大早,在附近上班的刘先生看到这一条“触目惊心”的裂缝,立刻想到了23日的那场地震,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于是赶紧拨打了沈....阳晚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用“光尺”测量几十公里长的距离,误差比人的头发还细几倍。

B.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 C.故宫博物院新近展出了一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D.张老师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 5.下列故事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一项是( )

A.单刀赴会 B.三让徐州 C.大破连环马 D.煮酒论英雄 6.依照下面的句式,在横线上再续写两个句子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_________________,你是湍流中踏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摸不着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 (1)兴来每独往, 。(王维《终南别业》)

, 。

二阅读题(45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回答8—11题(12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第 1 页 共3页

祝你取得好成绩,相信自己!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美国林业专家发现常春藤等几种植物也不怕火烧,甚至可以称为灭火植物。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原来它们接触火苗后本身并不燃烧,只是表面发焦,因而能阻止火焰蔓延。有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想,如果将常春藤成排地种植在森林的周围,就能形成防火林带。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 在我国粤西山区森林中,有一种木荷树也是“防火能手”。它的树叶含水量高达(1) 至若春和景45%,在烈火的烧烤下焦而不燃。它的叶片浓密,覆盖面大,树下又没有杂草滋.明 生,因此既能阻止树冠上部着火,又能防止地面火焰延伸。

(2)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 百废具.

兴 生长在我国海南的海松也是一种不怕火烧的树。用海松做成的烟斗,即使成(4) 沙鸥翔集年累月地烟熏火燎也不会被烧坏。这是由于海松具有特殊的散热能力,木质坚硬,.

,锦鳞游泳 特别耐高温。

9翻译句子:(4分)

(1)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在非洲的安哥拉,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梓柯。它的枝杈间长着一个个馒(2)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头似的节苞,里面储满了液体,节苞满布着小孔。当它们一遇到闪耀的火光,就

立即从小孔喷出液体,这种液体含有灭火能力很强的四氯化炭,因此,人们将这10下列各组词语,语意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是( )(2分) 种树叫做“灭火树”。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百废具.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2、(2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C感极.而悲者矣 南极.潇湘 13、(2分)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

D朝.晖夕阴 朝.

而往,暮而归 11本文表达作者旷达胸襟和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2分) 14、(2分)下面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火灾后,死叶覆盖主干的芦荟中有90%以上经受了炼狱的考验活了下来。 (二)阅读《 植物中的防火高手 》回答 12—15题 (9分)

( )

(2)它的枝杈间长着一个个馒头似的节苞,里面储满了液体,节苞满布着小

植物中也有“消防员”?它们是怎样“灭火”的? 下面的文章就满足你的好奇心! 孔。( )

落叶松能够在火灾中“劫后余生”,这是因为落叶松的树干外面包裹着一层几乎不含15、(3分)“落叶松能够在火灾中„劫后余生‟,这是因为落叶松的树干外面包树脂的粗皮。这层厚厚的树皮很难烧透,大火只能把它的表皮烤糊,而里面的组裹着一层几乎不含树脂的粗皮”,其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织却不会被破坏;即使树干被烧伤,它也能分泌一种棕色透明的树脂,将身上的么?

伤口涂满涂严,随后就凝固了,使那些趁火打劫的真菌、病毒及害虫无隙可入。

一般植物的叶子枯萎后便脱落了,而非洲大草原上的一些芦荟的枯叶却死而(三)散文阅读《母亲的菊花》回答16—20题(14分)

不落。火灾后,死叶覆盖主干的芦荟中有90%以上经受了炼狱的考验活了下来,

(1)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

由于芦荟的死叶含有某种不易燃的物质,在死叶的保护下,无法达到致死的高温,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使其免遭一劫。

(2)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

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 片 第 2 页 共3页

- -

⊙ - -装 - - ⊙ -

线

- ⊙ -

- ⊙ -

- ⊙ -

- ⊙ -

- ⊙ -

题 -⊙

-

祝你取得好成绩,相信自己!

吧。”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 (3)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 万

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

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4)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

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 心 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

给我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5)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6)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以

后的几天里,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7)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替我拍张照吧。”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了出去。在秋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金黄的漩涡。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 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8)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9)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16.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的菊花”有什么含义。(3分)

17.从(2)(3)(4)段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拍照这件事的哪三种态度?(3分)

18.选文(5)段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

19.选文(6)段中画横线的语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对表现菊花有什么作用?(3分)

20.选文(8)段中说“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 ,除了本文所表现的美好感情,你认为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坚守?(至少写出两点)(2分)

(四)阅读《不要在太多的目标里迷失了自己》回答21—24题(10分)

(1)有两个学生拜弈秋为师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每次听课都全神贯注,而另一个学生虽然很聪明,但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今天想学下情棋,明天又想学画画,不时地有新想法冒出。若干年后,那位专心致志的学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位却一事无成。这个中的原因恐怕不言而喻吧。

(2)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活得很累,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种种不快,是因为他们总是迷失和淹没在各种目标中。

(3)不少人常把自己的思绪搞的很乱,很少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在这种混乱的生活状态中,人的内心渐渐失去平衡,变得没有条理,生活的目的也跟着盲目起来。不知道自己所为何来,终将怎样。虽然想法很多,却不知从何着手。思绪混乱,长久下去便会引发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人如果总是这样,就没有幸福可言,甚至会失去最主要的东西并丢掉眼前的一些机会,变成“为明天而明天“的生活痛苦者。

(4)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几件事情上,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在通常情况下,这几件事情都不会做得很好,如果每次我们专心地去做一件事,精力便能够集中,也就能够做好这些事。做完一件事后,再去

第 3 页 共3页

祝你取得好成绩,相信自己!

做下一件事,这样我们每件事都能做好了。

初二(1)班的黑板报设置了“今人今语”栏目,下面是其中的三则语录

(5)大凡成功人士,都专注于一个目标。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因此使(一)

自己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相机,这为他赚进了数站在父亲的肩膀上,让我在医学研究的道路上起点很高且少走了很多弯不清的钞票,也为全球无数人带来了无比的乐趣。

路。

(6)只要专注下来,一心一意去做事,你就会变得快乐而有成效,也不会被 —— 布鲁斯·巴特勒

那么多的目标所淹没。因为你是清醒的,没有什么负担和压力,是在自己大轨(美国免疫学家、遗传学家,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道上运行。而只有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的人,才不会被外界摆布。

(二)

(7)每天都花一点点时间问一下自己的内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

是你人生中最主要的?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些遥远的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你—— 李冰冰新浪博客

行动的累赘,而那些离你最近的事物才是你的快乐所在。亲爱的朋友们,请把(三)

精力集中在最有意义最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上,在人生的轨道上专注于一个目排列好青春历程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脚印,每一次心跳,为自己做一次标,不要在太多的目标里迷失了自己! 庄严的检阅。

—— 赵冬《检阅自己的青春》

21.三则语录可以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些道理:在成长过程中,要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善于发现和体会身边的平凡,就会获得快乐和幸福;珍惜青春的每一

(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次际遇,走好成长的每一步„„ 写作要求:

22.(3分)文章开头引用学生学习下棋的事例有何作用?

1.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小说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23.(3分)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姓名班级。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24.(2分)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

三、 作文(5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命题作文

请以 “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以 记叙为主适当的抒情或议论 .2 不少于600字。3 书写工整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班级。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第 4 页 共3页

- -

⊙ - -装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带岭的成语篇十
《病句资料》

成分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去掉“通过”,让“学习”作主语;去掉“使”,让“水平”作主语 ☆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党的方针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 ·去掉“从„„中”

(2)谓语残缺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行动,要在这个行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加上“完成”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在“吃”前加“过着”,或去掉“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

☆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 ·把“全校师生”拿掉。

(3)宾语残缺

☆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体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在“运动”后加上“的问题”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在“集体化”后加上“的道路”

(4)必要的修饰语残缺

☆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在“劳动”前加上“艰苦而有效的”

☆在这次全校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 ·在“夺得”前加上“分别”

(5)关联词语残缺

☆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

·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加上“虽然„„但是„„”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将“的发电量”改为“发的电”

☆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 ·去掉“沙沙的浪声和”

☆青年学生(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在“学生”后加上“时期”

☆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去掉“的问题了”

☆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上映的)以及在我国其它省市陆续上映的五部日本影片,是这几年来日本影片中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在“电影周”后加“上映的”

2、主宾搭配不当

☆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季节。

·把“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3、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违反”改为“干扰”

☆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事迹”改为“形象”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去掉“注视和”

☆最近,济南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去掉“和服务忌语”

☆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去掉“录音和”

☆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去掉“的安全”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去掉“聪明”

(2)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把“严肃”改为“认真”或“谨慎”

☆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去掉“新技术、新工艺”

(3)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去掉“整整齐齐”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俗称天平题)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在句首加“能否”,或改成“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把“温暖”改为“冷暖”

6、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把“就”改为“才”

☆想象不但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把“不但”改为“不仅”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把“也”改为“就”

语序不当

定语位置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两个定语先后语序不当 ☆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并在“前”后加“的” 状语位置不当 1.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的”调至“发挥”前 2.两个状语前后位置颠倒 ☆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将“顺利地”与“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 ☆李强把张卓不放在眼里。 ·把“不”调至“把张卓”前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范围+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

多项定语的一般顺序:

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2.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5.名词或名词短语

6.带“的”的短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

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一般次序: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2.表时间或处所的

3.表范围的

4.表情态或程度的

5.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许多老师//昨天 在休息室里 都 热情地 同他 交谈

·时间 处所 范围 情态 对象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作了详细报道。 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面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把“不”放在“趁”前面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的分句主语一致时,主语应在全句之首;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不但她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它同学。

·把“她”放在“不但”前面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把“如果”放在“他”前面

主客颠倒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我对于数学”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应“树技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树影晃动起来。”

语意重复

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常常会出现句中某个成分的多余而导致语义的重复。

例:我们可不要白白虚度了此生。

·“虚度”即白白地度过。

例子:凯旋而归的问题、莅临来到的问题、等等很多成语

结构混乱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是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2、中途易辄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着说下去,却用“中国的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3、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