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什么然什么历成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8    阅读:

什么然什么历成语篇一
《包含-"历"-字的成语》

序号

12345

6成语多历年所隔年皇历交臂历指历历可数历历在目蓬头历齿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duōlìniánsuǒ历:经历;年《尚书·君奭》:“率准兹有陈,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géniánhuángl比喻过时的事jiāobìlìzhǐ交臂:两手反《庄子·天地》:“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lìlìkěshǔ历历:清楚,《旧五代史则用细草制为楼阁,大如橼,小如橘,约二十余·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数。”lìlìzàimù指远方的景物唐·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péngtóulìchǐ头发蓬乱,牙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鹤发鸡皮,~。(北周“其妻蓬头挛耳,齞脣历齿。·庾信《竹杖赋》)”

二十余座,每座梁栋榱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

什么然什么历成语篇二
《历史典故的成语》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南辕北辙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驴技穷 杞人忧天

动物成语大全

〖鼠〗鼠目寸光 鼠肚鸡肠 鼠窃狗盗 投鼠忌器 獐头鼠目 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 牛刀小试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虎〗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虎穴龙潭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如虎添翼 骑虎难下 为虎作伥 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攀龙附凤 群龙无首 降龙伏虎 一龙一猪 老态龙钟 笔走龙蛇 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 车水马龙 人中之龙

〖蛇〗蛇蝎心肠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龙蛇混杂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打草惊蛇 虚与委蛇 笔走龙蛇 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万马奔腾 犬马之劳 万马齐喑 一马平川 天马行空 快马加鞭 走马看花

信马由缰 蛛丝马迹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鞍前马后 人强马壮 猴年马月 青梅竹马 单枪匹马 招兵买马 心猿意马 悬崖勒马 千军万马 香车宝马

指鹿为马 害群之马 厉兵秣马 塞翁失马 盲人瞎马 脱僵之马 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 羊肠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补牢 虎入羊群 歧路亡羊 顺手牵羊

〖猴〗猴年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 鸡鸣狗盗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鸡犬不留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杀鸡吓猴 杀鸡取卵 偷鸡摸狗 鹤立鸡群 小肚鸡肠 鼠肚鸡肠

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仗人势 狗血喷头 犬马之劳 猪狗不如 鸡犬不惊 兔死狗烹 鼠窃狗盗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偷鸡摸狗 画虎类狗

关门打狗

〖猪〗猪突豨勇 猪狗不如 杀猪宰羊 封豕长蛇 凤头猪肚 一龙一猪

〖鸟〗鸟尽弓藏 笨鸟先飞 如鸟兽散 小鸟依人 惊弓鸟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凤毛麟角 鸦雀无声 燕雀安知 鹤立鸡群 鹤发童颜 风声鹤唳

莺歌燕舞 草长莺飞 燕语莺声 鹊巢鸠占 鹦鹉学舌 蜻蜓点水

〖兽〗困兽犹斗 如鸟兽散 人面兽心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洪水猛兽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引狼入室 声名狼藉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狐疑不决 鹿死谁手 中原逐鹿 象牙之塔 盲人摸象 猫鼠同眠 黔驴技穷 一丘之貉 管中窥豹

〖鱼虫〗金蚕脱壳 蝇头微利 花飞蝶舞 螳臂挡车 鱼跃鸟飞 如鱼得水 独占鳌头 井底之蛙 瓮中捉鳖 虾兵蟹将 鹬蚌相争 如鱼得水 沉鱼落雁

缘木求鱼

数字成语: 一:一言九鼎 一心一意 一马当先 一目十行 一落千丈 一举两得 一如既往 二:独一无二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二三其德 一分为二 一清二白 二三其德 三:三顾茅庐 三生有幸 三长两短 三从四德 三言两语 三令五申 三长两短 四:四面楚歌 四平八稳 四面八方 四分五裂 四通八达 四海为家 低三下四 五:五谷丰登 五脏六腑 五湖四海 五彩缤纷 五花八门 五光十色 五体投地 六:六亲不认 六神无主 五颜六色 六亲无靠 六尺之孤 三头六臂 三姑六婆 七:七窍生烟 七嘴八舌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情六欲 七拼八凑 七零八落 八:八面威风 八面玲珑 横七竖八 八方呼应 八斗之才 半斤八两 耳听八方 九: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一言九鼎 九霄云外 九牛二虎 三教九流 三六九等 十:十全十美 十拿九稳 五光十色 十恶不赦 十万火急以 一当十 十室九空 百:百发百中 百战百胜 百步穿杨 破绽百出 百折不挠 百里挑一 百无禁忌 千:千载难逢 千里迢迢 千篇一律 千钧一发 千方百计 千变万化 千锤百炼 万:万水千山 千变万化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千门万户 气象万千 万紫千红

什么然什么历成语篇三
《成语释疑_历历在目[1]》

!!!!!!!!!!!!!!!!!!!!!!!!!!!!!!!!!!!!!!!!!!!!!!!!!!!!!!!!!!!!!!!!!!!!"

[应用指南]

!!!!!!!!!!!!!!!!!!!!!!!!!!!!!!!!!!!!!!!!!!!!!!!"

!!!!!!!!!!!!!!!!!!!!!!!!!!!!!!!!!!!!!!!!!!!!!!!!!!!!!!!!!!!!!!!!!!!!"

义特征。

现在让我们再看看别的辞书的解释。

《辞源》和《辞海》虽然都没有收释“历历在目”,但二书《现代汉语词典》对“历历”的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 ̄可

成语释疑:历历在目

河北大学谢质彬

YUWENJIANSHE

都将“历历”释为“分明可数”。解释是:(物体或景象)数| ̄在目。”

这样解释,就准确地抓住了“历历”的语义特征。释为

如果不懂得一个成语的确切含义,就很容易用错。近日在报刊上读到一篇回忆陈毅夫人张茜的文章,其中一段写道:

第一次见到张茜是上世纪60年代初……那天她穿一件天蓝色的带皱纹的丝绸衬衣,出了剧场,我看见她们在几个警卫的随行下骑自行车轻盈地离去,夜灯下的天蓝色至今历历在目。(《作家文摘》2006年3月28日第7版)

文中所谓“至今历历在目”者,指的是一件丝绸衬衣在“夜灯下的天蓝色”。显然,“历历在目”用在此处是欠妥的。一件东西出现在眼前不能说“历历在目”,只有众多的事物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才能说“历历在目”。此句应改为“夜灯下的天蓝色至今如在眼前”。

成语的使用不当,是由于对成语的理解有误;对成语的理解有误,则可能与某些辞书的解释不够确切有一定关系。现在让我们来查查辞书对“历历在目”的解释。

《汉语大词典》:“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清清楚楚地显现在眼前。”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历历:清楚,分明。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历历:分明,清楚……后来用[历历在目],形容某种情景清清楚楚展现在眼前。”

以上辞书将“历历”释为“清晰”“清楚”“分明”;将“历历在目”理解为清晰地或清楚地出现在眼前。按照这种解释,本文开头所举用例就不能说有什么不妥。可见这样的解释并没有揭示出这一成语的语

“分明可数”,言简意赅。表明“历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明”,一是“可数”。既然是可数的,当然就是众多的。“一个一个清清楚楚”与“分明可数”的意思相同。“历历”为什么具有这样的语义特征呢?这就需要从“历”字的语源说起。

),其语源字“历”的繁体为“歷”,字又作“厤”(lì“適秝,上音的,下音歷,叠韵字也。《玉篇》曰:‘稀疏厤厤然。’盖凡言‘歷歷可数’‘歷录束文’皆当作段玉裁注:“禾之疏密有章也”。由此可知,“历历在目”的本字当作“秝秝在目”。“秝秝”是疏密有章的样子。《晋书・刘寔传》:“历历相次,不可乱也。”崔颢《旧五代史・明宗纪》:“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数。”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各句中的“历历”,也都应理解为“秝秝”,都是指众多的人或事物像禾苗一样,依次排列,疏密有章,分明可数。

找出了“历”字的语源,对“历历在目”的理解就可以更准确更深入了。我们认为,这一成语应当释为:“(众多的人或事物)一一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为“秝”()。《说文》:“秝,稀疏適秝也。”段玉裁注:lì

‘秝’。‘歷’行而‘秝’废矣。”“秝”的字形是“从二禾”,

《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53

什么然什么历成语篇四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揭竿而起(陈胜)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武丁) 17、暗渡陈仓(韩信)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高山流水(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 65、毛遂自荐(毛遂) 66、铁杵成针(李白)

67、莫须有(秦桧) 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 71、凿壁偷光(匡衡) 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孙膑) 74、一诺千金(季布) 75、杀妻救将(吴起)

76、前倨后恭(苏秦) 77、不学无术(霍光) 78、三令五申(孙武)

79、呕心沥血(李贺) 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81.囊萤映雪(车胤和孙康)) 锦囊妙句(李贺)

79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破锦囊),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80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不说吧,心里又很不平衡。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他吟诵着诗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它借自然景色来比喻因靠近某种事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范仲淹很有学问,一看这诗句自然明白了苏麟的心思。

这两句诗后来就流传开了,经过压缩也形成了成语“近水楼台”,不过有了些贬义。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在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

什么然什么历成语篇五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成语词条: 九牛一毛

成语释疑: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关于神话的故事

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补天浴日,东兔西乌, 开天辟地,牛郎织女,牵牛织女,炼石补天,水漫金山,擎天之柱,松乔之寿,巫山云雨,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烛邹亡鸟,涸辙之鱼,月里嫦娥,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穿井得人

关于梅花的古诗词

1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3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唐·李商隐《忆梅》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唐·齐己《早梅》

5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

宋·晏几道《虞美人》

6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宋·晏几道《临江仙》

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宋·苏轼《红梅》

9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春夏秋冬四季之景的诗句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1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1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4、瀚海澜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东方虬《春雪》

7、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陆畅《惊雪》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12、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什么然什么历成语篇六
《成语中包含的历史人物》

成语中包含的历史人物

一字千金 吕不韦 一饭千金 韩信 二碑纪功 杜预 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 四面楚歌 项羽 五月飞霜 窦娥 千金买骨 郭隗 入木三分 王羲之 马革裹尸 马援 不贪为宝 子罕 约法三章 刘邦 投笔从戎 班超 陆海潘江 钟嵘 管鲍之交 管仲、鲍叔牙 凿壁偷光 匡衡 孺子可教 张良 王前士后 齐宣王,颜斶 东山再起 谢安 纸上谈兵 赵括 老当益壮 马援 洛阳纸贵 左思 沆瀣一气 崔沆、淮瀣 金屋藏娇 刘彻 焚书坑儒 秦始皇 江朗才尽 江淹 图穷匕见 荆轲 完璧归赵 蔺相如 燕瘦环肥 赵飞燕、杨玉环 无面见江东父老 项羽

闻鸡起舞 祖逖 指鹿为马 赵高 请君入瓮 周兴 萧规曹随 曹参

颜筋柳骨 颜真卿、柳公权 鞠躬尽瘁 诸葛亮 高山流水 俞伯牙 乐不思蜀 刘禅 卧薪尝胆 勾践 多多益善 韩信 乐彘教子 曾子 退避三舍 重耳 讳疾忌医 蔡桓公 望梅止渴 曹操 负荆请罪 廉颇 举案齐眉 孟光、梁鸿 悬梁刺股 苏秦、孙敬 一饭三遗矢 廉颇

什么然什么历成语篇七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围魏救赵, 怒发冲冠, 指鹿为马, 四面楚歌,背水一战,入木三分, 风声鹤唳,背水一战,瓮中捉鳖 卧薪尝胆,

鱼腹丹书,

斩木为兵,

约法三章,

路人皆知,

风声鹤唳,

凿壁偷光,

刮目相看.

狗尾续貂,

七步成诗.

煮豆燃萁,

退避三舍, 钟鼓之乐, 篝火狐鸣, 揭竿斩木,揭竿为旗,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乐不思蜀, 投鞭断流, 完璧归赵. 千金买骨, 闻鸡起舞, 才高八斗, 江郎才尽, 一身是胆, 四面楚歌, 言过其实, 画龙点睛, 孺子可教, 多多益善, 金屋藏娇. 杀妻求将, 手不释卷

什么然什么历成语篇八
《历史典故的成语》

历史典故的成语: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神话故事的成语:夸父追日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天衣无缝 女娲补天 海市蜃楼 大禹治水 天女散花 钻木取火 百鸟朝凤 开天辟地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火眼金睛、鸡犬升天、点石成金 结草衔环、人神共愤、盘古开天地、杜鹃啼血 比翼鸟、照妖镜、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月下老人 叶公好龙、擎天之柱、十日并出、补天浴日、炼石补天

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惊弓之鸟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买椟还珠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鹬蚌相争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道听途说 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 井底之蛙 愚公移山 完璧归赵 塞翁失马 智子疑邻 打草惊蛇 盲人摸象 杀鸡取卵 囫囵吞枣 指鹿为马 阳春白雪 杞人忧天 夸父逐日 画龙点睛 对牛弹琴 乐不思蜀 黄梁一梦 磨杵成针 鱼目混珠 按图索骥 夜郎自大 熟能生巧 剖腹藏珠 老马识途 伯乐相马 三人成虎 望洋兴叹 班门弄斧 南柯一梦 一叶障目 饮鸩止渴 精卫填海 坐井观天

什么然什么历成语篇九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异军突起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弄军苍头特起。释义“异”,不同。比喻指与众不同的新派别一下子崛起,独树一 帜。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