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抛砖引玉造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30    阅读:

抛砖引玉造句篇一
《把握主体 选词造句》

把握主体 选词造句

中学生在做汉译英题目时,总存在按字面汉字逐字(词)对应翻译的毛病,这样往往会得到纯粹的“chinglish”句子,让人不可理解。我们在做这类题目时,除了选择正确的时态、语态、句式,注意句子成份的顺序和词组的搭配等基本要素之外,还要透过汉语字面意思,把握其表意实质,才能做到选词准确,表达清晰,造出“合理、合法”的句子来。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如何选词造句。

一、体会中文意义,把握句子陈述的主体。

中文在对陈述主体(即主语)表述时,往往会存在“模糊”的说法,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是非常清楚明了的,但若翻译成英文,则需要特别指明,以防令人误解或费解。 给出汉语:①这间房很冷。若不假思索,按字面直译,则会有:This room is very cold.初一看,似乎很正确。但仔细揣摸,这句中文陈述的主体是“房子”本身吗?显然这里是指房子里的温度很低,才感到冷。但不懂汉语的人是很难理解的,还以为是房子的墙壁很冷!故应译为:It’s very cold in this room.(It可指天气、气温等自然现象)。②她年纪很轻。有人直译为:Her age is very young.试想一下,“年纪(age)”这一名词本身存在年轻与年老之分吗?说“年纪轻”就是指“她(本人)”年轻,故译为:She is very young.③这件衬衫价格很便宜。字面直译:The price of the shirt is very cheap.请仔细捉摸,中文里说“价格”很便宜有两种理解。一是指“价钱”很低,二是指“东西”本身很便宜。故可译为:The shirt is very cheap. 或The price of the shirt is very low.

由上三例可以看出,在做汉译英题目时,不要盲于下笔而将句子陈述主体弄错,要体会中文里一些习惯说法的真正所指,准确地把握句子陈述的主体。

再给出几句供练习:④我工作很忙。⑤我们很难和他相处。⑥他要弄到这本书很容易。

二、揭示汉语词义的本质,选择恰当的词语。

汉语中的同一个字或词,用在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意义。但在(528445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中学 周 沛 )

英文中不同的场合对于同一个汉字或词,往往要用不同的词或词组来表达。而许多学生只按中文字面意思去记某一个词或词组,忽视了要从某个语境中去识记对应的英文词或词组,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句子出现(如:接电话、接人、接东西,同一个接字,要分别译为:answer,pick up ,catch)。 最常见的一个例子:①这本书我可以借多长时间?此“借”字的字面意思,英文为borrow,若译为:How long could I borrow this book?则不合“理”。因为在英文里,borrow是一个短暂性动词,不能持续一段时间的,“借”这个动作,当别人把书递到手上时即告结束。故应把borrow改成keep(保留)才对。第二个例子:②我的手表坏了。绝不能译为:My watch is bad.此处说的是手表不能工作了或有毛病(故障)。可译为My watch doesn’t work.或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watch.或My watch is broken.③她说她准备去看他。此处“准备”是“打算,将要”之意,不能译为:She said that she was ready to see him.(她说她已作好了去看他的准备) 而应译为:She said that she was going to see him.

这三例说明,透过汉语的字面意思准确选词的重要性。下面再给出几例作为练习:④请带把伞给我/请把伞带给我。⑤我想再借一本书。⑥李雷比我大。

以上仅起抛砖引玉作用,希望大家要养成站在英文角度去做汉英翻译题的习惯,减少中文的干扰,造出让英美人士看得明白的句子来。

附文中练习的参考答案:一、④I’m busy with my work./I’m busy doing my work.(不能译为My work is very busy.)⑤It’s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get on with him.(不能译为We are very difficult to get on with him.)⑥It’s very easy for him to get the book.(不能译为He is very easy to get the book.)二、④Please bring me an umbrella. Please take an umbrella with you.(不能把两个“带”的方向弄错)⑤I want to borrow another book.(不能译为I want to borrow a book again.)⑥Li Lei is older than me.(不能译为Li Lei is bigger than me.个头比我大)

抛砖引玉造句篇二
《让学生写标题》

让学生写标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全文,

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

1.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点评录音,学生配乐读

2..优美的诵读和美丽的画面已经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我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美,现在谈谈你谈感受到的美。

美点寻踪。

抛砖引玉

示例,造句,学生活动

⑶品位语言美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

抛砖引玉造句篇三
《让学生写标题》

让学生写标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全文,

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

1.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点评录音,学生配乐读

2..优美的诵读和美丽的画面已经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我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美,现在谈谈你谈感受到的美。

美点寻踪。

抛砖引玉

示例,造句,学生活动

⑶品位语言美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

抛砖引玉造句篇四
《让学生写标题》

让学生写标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全文,

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

1.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点评录音,学生配乐读

2..优美的诵读和美丽的画面已经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我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美,现在谈谈你谈感受到的美。

美点寻踪。

抛砖引玉

示例,造句,学生活动

⑶品位语言美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

⑷教师分析: 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修辞)

⑸ 第4小节写荷花的三个比喻 ,一个拟人。

① “请问,‘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

②有的学生说:“形状相似,都是圆的。”

③“那盘子不也是圆的吗?锅盖也不是圆的吗?怎么不说‘叶子出水很高,小的像盘子,大的像锅盖’”

不仅仅是圆,还有一层柔美

就像说我们班叶君像竹竿,像杨树的区别

学生回答说:“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我接着问:“何以见得很‘柔美’?

”学生答:“句中有‘亭亭’二字。”还有学生说:“是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很美。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写出了荷叶的风姿。

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 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

⑤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你怎么看,有人说,这个比喻,很失败,有人说很好。

卫道士的虚伪

明珠——晶莹剔透 纤尘不染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

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 纤尘不染、冰清玉洁

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

请问,作者究竟听到歌声没有?”

学生回答:“没有。”

“这里是比喻,因为这里用得是‘仿佛’一词„„”

对,是比喻。也就是说,作者是用歌声来比喻荷香,是吧? “但是, “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吗?”

“荷香与歌声都是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

“而且朦朦胧胧的。”

“对。 “荷香和歌声都是‘缕缕’的、‘渺茫’的。这是比喻。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钱钟书先生把它叫做‘通感’。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

又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

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 “吴钩和柳叶眉坐在小堤上歇息,柳叶眉不知怎么心烦意乱地说:‘大哥,你给我吹个小曲儿,要酸酸的,甜甜的,凉凉的„„’”

其实,通感并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被使用,实际上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说某位同学的声音很粗,难道他的声音是有直径的吗?”

看,现在每一个同学脸上都呈现出甜美的笑容。可是,你们决不认为我是在说你们的笑脸是抹了糖的吧!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花香,如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写出了荷香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美好情状。

(6)画面美:月色下的荷塘,朦胧、静谧的美。

通感仿写,鉴赏

写景技巧: 比喻、拟人、通感、动静结合、叠词的巧妙使用。 再次读

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流水:《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能写出这样的美文,是因为苏轼,能写出这样的荷塘,是因为朱自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将叶子“一丝的颤动”

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这样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

泻——既照应了上句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出雾的轻飘状态 。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

抛砖引玉造句篇五
《如何教低年级学生造句》

如何教低年级学生造句

作者:刘汉玉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12期

我在教学中发现,低年级学生造句常常有这几种情况:1.语句不完整;2.千篇一律。只要老师有一个例句,其他学生便会千篇一律地仿造,缺乏创意。长此下去,学生的说话、思维与将来的写作必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收到的效果不错,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解决不完整句法

解决不完整句。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教会学生认识“句”,初步理解“句”的概念,可对低年级学生是不可能讲所谓“句”的概念,怎么办?我用公式法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将句子用公式概括为: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东西怎么样?什么东西干什么?然后用一问一答法强化句子概念,如出一句子“弟弟跑来跑去。”师问:“谁呀?”生答:“弟弟。”师问:“干什么?”生答:“跑来跑去。”师问:“连起来说一句怎么说?”生答“弟弟跑来跑去。”句子的概念很容易就解决了。最后,用补充句子的形式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告诉学生补充句子的步骤:1.读句子对照公式,判断句子缺什么;2.句子缺什么就补什么。按照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突破了认识完整句的难点。

二、解决“千篇一律”法

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这既有有利的一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在造句时这种不利面便表现出来了,只要老师有例句,学生中便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模仿,这种千篇一律的现象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将来的习作埋下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何除去这一隐患?我采用“变位法”“多角度思考法”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

“变位法”,顾名思义就是改变位置。如:用“美丽”一词造句,我们可以将这个词放在句前,也可以将它放在句中,还可以将它放在句末。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很快就会造出不同的句子,有的学生这样写:我爱美丽的花朵。有的学生则是:美丽的花朵吸引了蝴蝶。还有的则写道:这朵花是那么美丽。看,不同的句子就出现了吧!小小的一点点拨,就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小句子真是可以做出大文章来呢!

“多角度思考法”,可以让我们的句子内容丰富多彩。还是以上面的造句为例,学生造的三个句子都是围绕“花朵”来造的,内容略显单调,教师这时适时地追问一句:“还有什么是美丽的?可不可以从动物、植物等或是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得到这些启示,思维立刻就会变得活跃、开阔起来,就会造出许多内容丰富的句子来。

学生1:天上的白云多么美丽呀!

学生2:美丽的荷花在向我点头。

学生3:我捡起一片美丽的树叶当书签。……多么优美的语句啊!

课堂上,只要老师善于启发,善于引导,善于想点子,学生很容易就能跨越造句难关,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 温雪莲

抛砖引玉造句篇六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现代汉语(1)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说明: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城市( )属于北方话区域。

A.长沙南昌 B.酒泉 昆明C.广州 福州 D.上海 杭州

2.下列各组汉字代表的音节,只有( )组的声母是舌尖后音。

A.知识手掌 B.三次措词C.采桑宗族 D.自责厕所

3.下列各组汉字代表的音节,只有( )的韵母全是合口呼韵母。

A.思想海岸 自私到来 B.灌输乱跨王栓问路

C.大胆改造宣传理想 D.考虑进口 环境规划

4.现代汉字的偏旁根据作用可分表音、表义、记号偏旁三类,( )字都有记号偏旁。

A.尘讪拒松 B.桂湖泊枷C.磺湖愿花 D.边坛赵难

5.( )组句子中带点的词没有歧义,不会使人误解。

A.他确实有功夫。 B.杜鹃呜叫的声音真好听。

C.这个门没有锁。 D.我得上课去了。

二、综合分析应用题(40分)

1.根据下面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10分)

dong tian de hai nandao, qi hou wenhe yi ren, hen shou youkemen de huanying2.指出下列合成词的构成方式(10分)

①桃红 ②眼红 ③围脖④围子 ⑤围巾

3.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并分别造句加以说明(10分)①聪明一狡猾

②批评一批判

4.下列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纠正(5分)

摩肩接踵 如火如茶 欲壑难填 朝三暮四鳞次栉比 弹冠相庆 弛骋千里 沐风栉雨龙飞凤舞 火中取栗 以牙还牙 纂党夺权百家争鸣 自欺欺人 挺而走险 抛砖引玉一日千里 守株待兔 儒子可教 数罪并罚5.改正下列句子中使用不正确的词语(5分)

①一连熬了几夜,他双眼沾满了很多血丝。

②他在百忙之中亲自捉刀,为这篇文章撰写了按语。③你请他恭候一会儿,我办完事马上去。

④这部科普著作词语肤浅,适合小学生阅读。⑤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垂范。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认识?

2.什么是声调?举例说明声调的作用。

3.汉字标准化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4.基本词有哪些特点?分别举例说明。

试卷代号:240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现代汉语(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B 2.A 3.B 4.D 5.B

二、综合分析应用题(40分)

1.根据下面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本题10分,每错两个汉字扣1分,错3个汉字按照错4个汉字扣2分,错5个按错6个汉字扣3分,依此类推,不计0.5分) 冬天的海南岛,气候温和宜人,很受游客们的欢迎

2.指出下列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本题10分,每小题2分)①限定式 ②陈述式 ③支配式

④后附式 ⑤限定式

3.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并分别造句加以说明(本题10分,每小题5分)①

感情色彩不同,“聪明”是褒义词,“狡猾”是贬义词。

例如:这孩子从小就非常聪明!你要知道,敌人是非常狡猾的!②词义轻重不同,“批评”词义轻,“批判”词义重。

例如:你经常迟到,大家都提出了批评。这种腐朽的生活方式必须彻底批判14.下列成语中如有错别字,请纠正(每改正一个错别字给1分,共5分)

如火如茶:改为“如火如荼”。弛骋千里:改为“驰骋千里”。纂党夺权:改为“篡党夺权”。挺而走险:改为“铤而走险”。儒子可教:改为“孺子可教”。1864

5.改正下列句子中使用不正确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5分)①“沾满”改为“布满”。 ②“捉刀”改为“动笔”。

③“恭候”改为“等候”。 ‘④“肤浅”改为“浅显”。

⑤“垂范”改为“作出榜样”。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第一,口语和书面语互相依存、互相对立,互相转化;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发展的基础。第二,书面语对口语具有反作用,对口语的发展与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书面语结构严谨规范,对口语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2.声调是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声调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个音节,声母和韵母相同,但是如果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例如kanshu标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看书”、“砍树”等不同意义。

3.①汉字的标准化,就是在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使现代通用汉字做到四定;②四定指汉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定形就是规定现代汉字的统一字形,定音就是规定每个汉字的规范化读音,定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方法。

4.基本词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普遍性,就是全民普遍使用,不分阶级阶层和地域等,大家都要使用,例如“你、我、人、三”等。第二,稳固性,基本词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从古使用至今,例如“山、水、地、人、手”等。第三,能产性,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和别的语素构成很多新词,例如“热”可以构成“热销、热心、热爱、火热、发热、炎热、眼热、燥热”等数十个词。

抛砖引玉造句篇七
《写作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试题

梁 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追求的是心灵美,正如人们所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这段话所用的立论方法是( )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喻证法 D.对比法

2、台湾作家席慕蓉的《丧母》写主人公母亲死后,乡关路远,归梦难圆的经过和悲情的抒发,这里运用的抒情方法是( )

A.直接抒情 B.寓情于物 C.寓情于理 D.寓情于景

3、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 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这则消息的导语是( )

A.叙述式导语 B.评论式导语 C.摘要式导语 D.提问式导语

4、体现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各种衔接关系的手段是( )

A.脉络 B.线索 C.伏笔 D.过渡

5、在反映新中国治蝗成果报道中插进历史上蝗虫危害如何猖獗无法治理的记载,这种背景材料是( )

A.说明性材料 B.注释性材料 C.对比性材料 D.烘托性材料

6、标点不能占一行末格的一种是( )

A.逗号 B.前引号 C.句号 D.问号

7、解说词是( )

A.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的文艺说明文

B.介绍物品性能、规格、用途,或影视剧情、图书内容的说明文

C.配合图画或实物,对事物、人物进行说明的一种文体

D.传授科学知识,有很强科学性,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的文体

8、白描的特点是( )

A.文笔粗糙 B.简朴传神 C.平淡简陋 D.笔触细密

9、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指要完成某项工作须事先有( )

A.调查 B.观察 C.总结 D.计划

10、有的材料既是具体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普遍意义,这类材料就是( )

A.确凿的材料 B.典型的材料 C.生动的材料 D.新颖的材料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泰山之高,冠于群山,其实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海拔高度才1524米,在五岳中,只比1290米的南岳衡山高224米,比1 997米的西岳华山、2017米的北

岳恒山就低得多。这里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分类说明 B.引用说明 C.比较说明 D.诠释说明 E.数字说明

12、消息一般具备五个要素,而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有( )

A.何时 B.何地 C.何人 D.何事 E.何故

13、文章写作过程有几个阶段,它们是( )

A.修改 B.校对 C.起草 D.构思 E.清誊

14、主题对文章的其他要素有制约的作用,具体指( )

A主题决定材料取舍 B主题支配谋篇布局 C主题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 D主题影响遣词造句 E主题决定文章的篇幅

15、描写的一般要求有( )

A.流露真情 B.具体形象 C.激发共鸣 D.形神兼备 E.特征鲜明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专用书信与一般书信的区别有哪些?

17、安排文章结构应遵循哪些要求?

四、阅读修改题(共10分)

18、下面这封书信在格式上和措词上存在些毛病,请指出并在原文中修改。

建华和新生,你们好!

惊悉你们两人考上大学,非常高兴,谨向你们致以衷心的祝贺!

说来惭愧,我们三人曾同学五年,独我落选。不过,鄙人虽然这次高考不幸名落孙山,但决不灰心,决意明年再考,即使再考不上也不悲观,学府外自学成才的人不是大有人在吗?时至今日,学习计划已初具雏形,诸君学习成效显著,有何经验之谈或金囊妙计,望抛砖引玉,切莫保守,来信告诉我。

余不赘述,愿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比翼双飞。

此致

敬礼!

九月三日

刘平于渝

五、作文(共35分)

19、请以你在生活中亲自动手制作或修理一个物品的过程为素材,写一篇说明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1、B 2、D 3、A 4、D 5、C 6、A 7、C 8、B 9、D 10、B

二、11、CE 12、ABCDE 13、ACD 14、ABCD 15、BDE

三、16、专用书信与一般书信的区别有哪些?答:专用书信和一般书信的区别:(1)专用书信有标明性质的标题。如慰问信、决心书、表扬信等,一般书信没有的标题。(2)专用书信的收件人的称谓可以写在开头第一行,也可以写在正文之后,另起一行。一般书信的收件人称谓均写在开头第一行。(3)不少专用书信如介绍信、证明信,为表示慎重,要加盖公章,一般书信除单位写的以外,一般不必用公章。

17、安排文章结构应遵循哪些要求?答:1、完整性。2、连贯性 指文章的各个部分在意念脉络上相互贯通,在语言形式上紧密衔接。古人说“文如行云流水”就是对结构连贯性的生动形容。这里使用的例子曾经考过。3、严密性 是指文章结构需有内在的严密逻辑联系,不得出现彼此矛盾和互不相干的现象。4、灵活性就是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 四、18、下面这封书信在格式上和措词上存在些毛病,请指出并在原文中修改。

答:1、收信人的名字应在第一行顶格书写,后面使用冒号。2、问候语应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3、文中有多处用词不当。比如惊悉、忠心、鄙人、决意、初具雏形、抛砖引玉、比翼双飞等。“惊悉”往往是用于出人意料的不幸的事。别人考上大学,用“惊悉”是不合适的。又比如“抛砖引玉”常常用于自谦,说自己的意见是砖,引出别人谈的看法是“玉”,信里希望别人谈经验,使用“抛砖引玉”显然是错了。可以改为:

建华、新生:

你们好!

听到你们考上大学的消息我非常高兴,谨向你们致以衷心的祝贺!

说来惭愧,我们3人同学5年,这次考试唯我落选。不过我虽名落孙山,但决不气馁,我已决定明年再试锋芒。即使失败,我也要通过刻苦自学,达到成才的目标。现在我已经初步拟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希望听到你们的学习经验、感想和体会,希望不吝赐教,来信告我。 余不赘述,希望你们在大学学习进步,等待我考试成功的消息。

此致

敬礼!

刘平于渝

九月三日

五、作文(共35分)

19、请以你在生活中亲自动手制作或修理一个物品的过程为素材,写一篇说明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