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礼轻情意重同义词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31    阅读:

礼轻情意重同义词篇一
《同义词(定稿)》

礼轻情意重同义词篇二
《同义词2》

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陈志彬陈志彬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陈志彬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陈志彬――同义词(近义词) ①“觉察―察觉”:意义相同,都是“发觉、看出来”的意思。②“情感―感情”:“感情”有两个意思。一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如“动感情”。二是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如“联络感情”。“情感”也有两个意思,一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a name=baidusnap0></a>悲伤</B>、恐惧、爱慕、厌恶等”。另一个意思相当于“感情”。区别在于:A. 语意不完全相同。“情感”往往是自然的心理反应和流露,“感情”的主观色彩较浓、较强烈。“感情”还可以表示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如“我对你的感情始终不变”。但“情感”则不能。B. 词语搭配关系不同。“感情”常和“激动、冲动”搭配,“情感”则不能。课后一③“相互―互相”:“相互”的意思是“两相对待的;互相”,“互相”的意思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两个词都可以表示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之间以同样的态度、行为对待对方。区别在于:A. 词义和句法功能有所不同。“互相”只用作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相互”除了用作副词作状语之外,还可用作形容词作定语,如“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B. 词的搭配不同。“相互”可以与方位词“间、之间”组成方位词组,一起充当定语或状语,如“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互相”不能这样用。C.“相互”还可以用在“是„„的”格式中,如“怕是相互的,我怕它,它也怕我”;“互相”一般不这样用。④“妒忌―忌妒”:两个词意义相同,都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的意思。课后一①“暴发”与“爆发”:A. 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完全相同。“爆发”的对象往往有较长时间的矛盾酝酿过程,可用于重大的和较大的事情,常指人的抽象行为和情绪,常和“战争、运动、危机”等词语搭配使用,还可用于同火有关的自然物,如“恒星爆发”、“爆发出强烈的火光”,使用范围很广;“暴发”的对象一般发生得猛烈而突然,多用于与水有关的自然物,如“山洪、大水”等,还可以表示突然发财得势,如“暴发户”。B. 感情色彩和构词能力不完全相同。“爆发”是中性词,可构成一些新词,如:“爆发音、爆发力、爆发变星”;“暴发”用于自然物时是中性词,用于人时一般带贬义且只能构成一个新词:“暴发户”。C. 语法特点不一样。“爆发”作谓语时可以带宾语,“暴发”不可以。课后二②“必须”与“必需”:A. 词义着重方面不同。“必须”

表示“一定得要”,说明一定得这样做,舍此不行;“必需”着重表示“一定得有”,说明对某种事物特别需要,必不可少。B. 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必需”是动词,能用作定语、谓语,或构成“的”字词组作宾语;“必须”是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C.“必需”有构成新词的能力,如“必需品”;“必须”没有构词能力。课后二③“情谊、情义、情意”:A. 词义和色彩不同。“情谊”指交情、友谊,带有庄重色彩;“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在共同感情与信仰的基础上的互相信任;“情意”指感情、心意,即真心实意,泛指对人的感情,带有亲切的色彩。B. 词语搭配不完全相同。三个词都可与“有”或“没有”搭配。“情义”还常与“讲、不讲、不顾、不懂”搭配,“情谊、情意”则一般不与这些词语搭配。课后二④“实验”和“试验”:“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设,进行“实验”必须有严格的程序和方法。而“试验”的目的是测试某事物的结果或性能,不一定非要遵守严格的程序和方法。课后二在外交辞令中,“会见”是指一般的外交接触,“拜会”是对东道主的礼节性拜访,而“见面”是指非正式的外交接触(因当时中美之间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课后三根据下面几段文字,分析加点词的词义异同。①看样子是积雪,要不也是棉絮堆,高高低低,连续不断,一直把天边变海边。(李健吾《雨中登泰山》)②巨大的猛烈多变的泥石流,一直持续了5个多小时,然后才减缓了势头,从粘稠的阵性流逐渐转为稀性的阵性流,又从稀性的阵性流转为稀性的连续流。(《一次大型的泥石流》)③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鲁迅《祝福》)“连续”是指一个接一个,①描绘了云一朵接一朵的状态,着重指接连不断。“持续”指的是时间上的延续不断,②写的是泥石流在时间上的不间断,着重指时间上的连续性。“陆续”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先后相继,时断时续,③指的是人们先后知道了祥林嫂的几件事,着重指动作行为的先后关系。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选用同义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阅读下段文章,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

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初稿作“脊背”),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初稿作“后身”)喷出一阵(初稿作“一股”)烟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按住脊梁”,应该是按住一个突出的部分,“脊梁”有隆起的部分这个意思,“脊背”不含这个意思。因此,这里改成“脊梁”比“脊背”更准确、生动。“窍”的意思是窟窿,因此从“后窍”里喷出烟雾显然要比“后身”形象、准确。“一股”修饰名词“烟雾”,而“一阵”修饰前面的动词“放出”。通过对动作的刻画把斑蝥放屁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所以换成修饰“放”这个动作的“一阵”比修饰“烟雾”这个事物的“一股”更好一些。另外斑蝥放出的“烟雾”不可能马上消失,肯定会在空间中弥漫一段时间。“一阵”含有一段时间的意思,也更准确。

礼轻情意重同义词篇三
《同义词辨析总结【完成】》

【共享】同义词辨析归类290个(按音序)之三 over

P

01、破坏、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02、品位、品味:前者指文学、艺术、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后者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03、批评、批判:前者指(1)指出优缺点(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轻,后者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词义重。

04、赔偿、补偿: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05、品尝、咀嚼:前者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后者指(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06、评价、评介:前者指评定价值的高低;后者指评论介绍。

07、彷徨(旁皇)、徘徊:前者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后者指(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08、平定、评定:前者指(1)平稳安定(2)平息叛乱等;后者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

Q

01、情义、情意、情谊:意义相近,都是指人的感情而言的。比较而言,“情义”使用的范围最小,“情意”和“情谊”一般可以互换,只是“情谊”的使用范围要比“情意”大。“情义”多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所指的范围多限定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人之间,一般不用于单位和单位、国家和国家之间。“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它所指的范围要比“情义”大,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如:情意绵绵),又可指人(个体)对国家的感情,还可以表示“情分”(如:礼物不多,但也是一点情意)。“情谊”多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切、爱护、照顾、帮助的感情,彼此之间不一定非要认识;情谊”也可以表示彼此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三者均可拆开来使用,如:有情有义、无情无义、情深意长、深情厚意、深情厚谊。

02、启示、启发:前者表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后者表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03、启示、启事:前者指启发指示;后者指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

04、启用、起用: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此外就搭配而言,“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而“起用”多与搭配。

05、驱除、祛除:适用范围不同,前者宽,后者窄,后者一般只用于疾病、邪祟方面。

06、清净、清静:前者指(1)没有打扰;(2)水清澈。后者指环境安静。

07、情景、情境:“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范围较小;“情境”指境地,范围较大。

08、取消、取缔:前者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后者指明令取消或禁止。

09、旗帜、旗号:前者指旗子,比喻榜样或模范,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术或政治力量等。后者指旧时

标明军队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含义(多指借来做坏事)。

10、启发、启迪:前者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后者指启发开导。

11、祈望、企望:前者指请求希望,有内心祈祷之意;后者指希望,强调恳切性。

12、缺点、缺陷:前者指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后者指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

13、权利、权力:前者与“权益”同,是伴随某种义务而来的,如公民权、*、选举权都是“权利”;后者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如批准权、用*等都是“权力”。

14、侵犯、侵害:前者指(1)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2)侵入别国领土;后者指(1)侵入而伤害(2)用暴力或非法手段损害。

15、权术、拳术:前者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后者指武术。

16、轻率、草率:前者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后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17、强迫(pò)、强逼(bī):前者指施加压力使服从;后者重在给人以威胁。

R

01、溶解、融解:前者是科技语体,指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后者多用于科技非科技语体,有消失、消散之意。

02、人、家伙:后者含有轻蔑的感情色彩。

03、溶化、熔化、融化:“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变成水。“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成液体。“融化”与“溶化”的第二个意思相同。

S

01、思绪、心绪:前者指(1)思想的头绪,思路;(2)情绪。后者指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02、势力、实力:前者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后者指实在的力量,多就军事或经济而言。

03、事例、示例、实例:“事例”名词,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示例”动词,指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实例”实际的例子,重在具体的。

04、闪耀、闪烁:前者表光彩耀眼,强调亮度,后者表光亮摇动不定,忽明忽暗,强调动态。

05、事故、事件:就范围大小而言, “事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范围较小,较具体。“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范围较大。(“世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

06、十足、实足:前者指(物品)成色纯或十分充足。后者指数量足数的。

07、熟悉、熟习、熟练:“熟悉”知道得很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习)学习得很熟练。

08、擅长、善于:前者重在某方面具有特殊的专长;后者重在长处、优点。

09、舒畅、舒坦:前者指开朗愉快或舒服痛快;后者重在心里安定、坦然。

10、收集、搜集:前者指使聚集在一块;后者指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不易得到的东西)。

11、申明、声明:前者指郑重说明;后者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12、声名、盛名:前者指名声,属一般用法;后者指很大的名望。

13、思考、思虑、思索、思量:“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一般用法;“思虑”思索考虑,重在考虑;“思索”思考探求,重在探求;“思量”(1)考虑(2)<方>想念、记挂。

14、生日、诞辰:人出生的日子,后者多用于所敬重的人。

15、审查、审察:前者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的资历等);后者指仔细观察。

16、事务、事物;如果指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要用“事务”;如果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不排斥其中包括些事情事件),要用“事物”,如小说反映的事物很复杂。

17、竖起、树起:前者强调的是具体事物;后者指强调的是抽象的事物。

18、竖立、树立: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后者指物体垂直立在地面,强调具体事物。

19、实行、施行:前者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后者指(1)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2)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

20、熟练、娴熟:“熟练”工作、动作因常做而有经验;“娴熟”与“熟练”相同,但用于书面语。

T

01、停止、停滞:前者指不再进行;后者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02、头脑、脑袋:词的语体色彩不同,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头语。

03、团结、结合、勾结:词的感情色彩不同。“团结”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褒义词。“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中性词。“勾结”为了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互相串通、结合,贬义词。 04、突然、猛然:前者是形容词,可作状语、谓语、定语,后者是副词,作状语。

05、调节、调解、斡旋:“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解”指劝说双方消除纠纷。“斡旋”指(意思同上)书面语,不带宾语。

06、推委(诿)、推脱、推托:“推委(诿)”指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带宾语)。“推脱”指推卸(责任等)。“推托”指借故拒绝。

07、体现、表现、呈现:“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1)行为或作风中表示出来的(2)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呈现”显出、露出。(呈献:把东西或意见等恭敬的送给集体或敬爱的人)

08、通过、经过:前者指以人、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个目的。后者指通过(处所、时间、动作)。

09、体验、体味:前者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后者指仔细体会。

10、推荐、推见:前者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组织或个人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后者指从某人或事物中推想出。 W

01、顽强、顽固:“顽强”指坚强、强硬,表示赞许之意。“顽固”指(1)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2)立场反动,不肯改变。多含贬义。

02、委屈、委曲:前者指受冤屈;后者指曲折。用“委曲求全”一词时,可能有受点委屈的意思在内,但不能写成“委屈求全”。

03、威望、威信:前者指声誉和名望(侧重名望)。后者指声威和信誉(侧重信誉)。

04、违反、违犯、违拗:“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违拗”指违背、有意不依从(上级和长辈的主意)。

X

01、心里、心理:“心里”,内涵单纯,常表现在外,具体指“胸口内部”,多指在“思想里、头脑里”。“心理”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的总称,它还常常用来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心里”读xīnli,“心理”读xīnl?。

02、象、像:“象”适用于三种情况:1、作名词用,如“大象”。2、属于名词性词素,不能单用,用来构词,如表示形状、样子的“形象”“象征”等。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 “像”适用的三种情况是:1、作名词,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画像”“佛像”等。2、用作动词,表示相似,如“你像他哥哥”。3、作介词用,有“比如”“如同”(这个意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只能构成介词词组去修饰动词)等意思,如“像爸爸那样工作”。

03、消失、消逝、消释:事物逐渐减小以至没有。随时间而去不复存在(声音、云雾、时间)。

04、薪水、工资:分别是外来语与本民族词。

05、吓唬、恐吓(恫吓):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06、显著、卓著:前者指非常明显;后者指突出地好。

07、需要、须要:前者指欲望、要求,或相当于“应当”,强调“不可少”。后者不用于表示欲望、要求,但比“不可少”的意味更重,是“不可不”的意思。比如“他需要(须要)休息”,但“他有需要”就只能用前者。 08、修养、休养:前者指提高学识、思想水平。后者指体力方面的休息调养。

09、心事、心思、心绪:“心事”心里盘算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心思”想做某种事的心情;念头。“心绪”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10、辛酸、心酸:词义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生活经历中的痛苦和酸楚,后者侧重于内心的悲伤与难过。

11、细心、悉心:前者指用心细密。后者指用尽所有的精力(多指研究)。

12、希望、期望、渴望:词义程度一个比一个重。(希冀:<书>希望得到)

13、喧闹、喧嚷、喧扰、喧腾、喧嚣、喧哗:“喧闹”指喧哗热闹。“喧嚷”指(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喧扰”指喧嚷扰乱。“喧腾”指喧闹沸腾。“喧嚣”指(1)声音杂乱,不清静;(2)叫嚣,喧嚷。“喧哗”指声音大而杂乱。

14、挟持、胁持:前者指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重在用力量;后者指威胁强迫对方,重在威胁。

15、稀疏、稀少(希少):前者指(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后者指事物出现得少。

16、效率、效力:前者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后者指事物所产生的有利的作用。

17、限制、限止:前者指规定范围,使不超出;后者指限制、止境,重在制止。

18、效仿、模仿:前者指仿效、效法;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摹仿:与“模仿”相同,但重在描摹书画等) 想象、相象:“想象”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相象”彼此有相同或共同点。

19、显著、卓著、卓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显著”指非常明显;“卓著”指突出的好;“卓越”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20、显赫、显贵、显达:“显赫”权势等盛大;“显贵”做大官有身份的人;“显达”在官场上地位高而有名声。

21、贤德、贤明、贤能:“贤德”善良的德行;贤惠。“贤明”有才能有见识。“贤能”有道德有才能(“贤良”是书面语)。

22、显要、显耀:“显要”指官职高而权柄大;“显耀”指声誉、势力等著称。

23、贤惠、贤淑:“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也作贤惠;“贤淑”是书面语。

24、心神、心声:“心神”指(1)心思精力(2)精神状态;“心声”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话。

25、向往、憧憬:前者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后者指想象向往美好的事物,多指对未来的。

Y

01、云集、聚集:前者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用的是比喻义;后者指集合,凑在一起,一般用法。 02、以至、以致:都是连词,前者表示(1)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前句意思的延伸),相当于“直到”;(2)前句意思的自然结果。后者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03、勇气、勇敢:词性和功能不同,前者是名词、作主语或宾语,后者是形容词、作谓语或定语。

04、原形、原型:前者指形状、面目;后者指类型、模型。

05、运用、应用:前者指根据事物特性加以利用;后者指使用,直接用生活或生产。

礼轻情意重同义词篇四
《谚语》

礼轻情意重同义词篇五
《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考点(一)》

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考点

(一) 《语文课程标准》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安排教学内容或提出阶段目标。

4. 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5.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6.语文教学要:(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7.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8.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10.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11.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12.语文教学评价要:(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多种功能(如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2)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3)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自我或相互之间、家长等);(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现代汉语》

一、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语体。书面语通过文字记录,口语通过口头发音而传播。口语的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3.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

4.现代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音的许多特点:(1)在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音节整齐简洁、有声调;(2)在词汇方面,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3)在语法方面,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5.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二、语音

1.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2.现代汉语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3.《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实行的。它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等五项内容。《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4.押韵指的是韵文(诗、词、歌、赋、曲等)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同“韵”的字。“韵”与“韵母”不同,押韵的字只要求韵腹和韵母相同,不要求韵头(介音)也相同。合辙押韵可以使韵文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唱好记。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中押韵时广泛运用的是“十三辙”。

5.为了把调值描写得具体、好懂,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普通的声调有阴平(55,第一声)、阳平(35,第二声)、上声(214,第三声)、去声(51,第四声)。

6.古代诗词(含韵文)讲究“平仄”。“平”就是古代四声“平上去入”中的平声,调值不升不降。“仄”就是其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是不平的意思。在古代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平仄”,可使诗词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使人有音乐旋律的美感。(“平”大致与现在的第一声、第二声相仿;“仄”大致为第三声和第四声。)

读古代诗词要知道古代的平仄。在古代诗词和戏曲唱词中(含对联),除了开头两句外,一般是上句句末用仄声,下句句末用平声,中间注意平仄相间,上句(单句)、下句(双句)相对的地方也尽量平仄相对。

7.音节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带调的音节,有后缀“儿”字的是例外(儿化韵中的“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

8.拼音的方法有双拼法、三拼法、整体认读法。拼读时应注意:声母要用本

音,声母、韵母之间不要停顿,要念准韵头。

9.朗读中停顿的分类:用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都属语法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之处,为了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要做些停顿,这样的停顿叫逻辑停顿;为了显示文章的节奏、结构、语意而采用的停顿叫节拍停顿,例古诗五字句一般为三拍“二二一式”,“欲穷/千里/目”,七字句一般为四拍“二二二一式”“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普通话中音变有三种情况:轻声、儿化、变调。

(要注意常用的易读错的字音)

三、汉字

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汉字有超时空性。

2.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即“汉字七体”。楷书是国家通用的标准字体。

3.汉字的造字法(六书):六书是古代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书中,象形(例“日、月”等)、指事(例“本、末”等)、会意(例“从、众”等)、形声(例“财、材”等)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4.字典(工具书):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的词典是汉朝初年的《尔雅》,最早的方言词典是西汉扬雄的《方言》。

5.检字法是字典和其他工具书里文字排列的检查方法。检查汉字常用的方法有:部首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笔画检字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要注意汉字的正确、规范书写)

四、词汇

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两个音节的,三音节和三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民族语言借来的。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例“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替代时意义要保持一致)

2.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可用剩余法区分词与词素,用扩展法或插入法区别词和短语。例:“热心”不是“热的心”,“热心”是词;“骑马”可扩展为“骑了一匹马”,“骑马”是短语。

3.词的结构(构成):

(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有单音词和复音词。联绵词:双声词(如“澎湃”)、叠韵词(如“叮咛”)、其他(如“芙蓉”);音译词:如“沙发”;拟声词,如“哗啦”。

(2)合成词: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例:并列式(如“国家”)、偏正式(如“足球”)、主谓式(如“地震”)、中补式(例“提高”)、支配(动宾)式(如“站岗”)、重叠式(如“姐姐”)、附加式(如“老虎”、“木头”)。

4.词的性质: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词汇意义可分为概念义和色彩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概念义,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和中性)、语体色彩(书面语和口语色彩)、形象色彩(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

5.词义的分类:词从词义分单义词和多义词。多义词词义有基本义和转义(含引申义和比喻义)。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6.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相近的一组词。恰当地使用同义词,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种种的感情、态度,适应各种语体风格的需要。

同义词之间的差别表现在:(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①意义的轻重不同(如轻视与蔑视)②范围的大小(如战争与战役)③集体与个体不同(如树林与树)④搭配对象不同(如发挥作用,发扬传统);(2)色彩方面的不同(如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不同);(3)词性方面的差异(如申明是动词,声明是动词或名词。)

7.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解释词义要考虑该词所出现的语境。语境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8.常用的词语解释方法:(1)指示法。解释某词时指出(指示)所代表的事物,让人们知道词的所指,也就解释了词的意义。(2)定义法,采用“属差+类”的方法给词语下定义。(3)以词解词法。如,利用同义词进行解释,利用否定反义词进行解释。(4)描绘法。对一些表示状态行为的词,用话语描述它们的样子。

(5)分解法。分解解释词素的含义得出词的意义。(6)入境法,联系词所处的一定语境解释词义。

9.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含古语词、外来词、行业语和隐语等。

10.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例:“人心齐,泰山移”)、惯用语(如“走过场”等)和歇后语(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11.词义的演变。词义演变有以下几种途径: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

(根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整理,严禁转载和复制。)

礼轻情意重同义词篇六
《中西文化禁忌对比》

礼轻情意重同义词篇七
《中西文化禁忌对比》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短文:捡来的手机

下一篇: 微不足道造句子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