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画饼充饥造句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6    阅读:

画饼充饥造句篇一
《管造句 Word 文档 (4)》

1我们不能武断地说飞机和火车哪个好哪个不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而已。

2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即每个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一些事情,我们不能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要全面考虑! 4有的人孤陋寡闻,管中窥豹,却喜欢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5李明在老师的热心的帮助下;思想有了转变;这从他近来写的一篇日记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6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7在处理重要的人或事时,我们千万不能一叶障目,必需要多方面考虑!

8.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9.新茶配上清纯的山泉;果然相得益彰;不同凡响。

10、我们在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11、他还是个孩子呀,可别拔苗助长哟!

12、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要功夫到了,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决。

13.这件事经过大家长期努力,如今瓜熟蒂落,大功告成。

14.这项工程的进行,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才说要放弃,那不是太可惜了?

1.行为方法不对: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2.眼界狭隘:坐井观天、 管中窥豹

3.各有优点:相得益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八仙过海 百发百中 亡羊补牢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九牛一毛

一日千里 一事无成 一丝不苟

约法三章 月下老人 大义灭亲

画饼充饥造句篇二
《五年级语文H答案》

2009秋五年级语文假期课程练习参考答案

第2页:

1. 惧怕 欺凌 嫌疑 争辩 废墟

2. 略

3.(1)(④) (2)(⑤) (3)(①) (4)(②) (5)(③)

4.(1)(瞪) (2)(眺望) (3)(浏览) (4)(遥望) 第4页:

1. 教室 教师 语言 寓言 高速 告诉

放火 防火 解释 结实 练习 联系

2. 部首“月” ,新字:朋 腔 胶 胜 腊 肢 胁 膀 组词略

3. 顺序:恙 辩 既 闻 截 倒 沥 裁 腔 丝 理 继

4.(1)缺主语,加上适当的主语;(2)将“首先”“第一个”去掉一个;

(3)将“世界上没有”换成“举世闻名”;(4)将“眼睛”变成“目光” 第5页:

歇后语的后半句:

(1)里外不是人(2)一言不发(3)高水(瓶)平(4)一清(青)二

(5)摸不着头脑(6)左右逢(圆)源(7)各显神通(8)自身难保 第6页:

1.顺序:(√)(×)(√)(√)(√)(×)(√)(×)

第7页:趣填对联

顺序:望(梅)止(渴) 守(株)待(兔) 目中(无)(人)

水(落)石(出) 雪中(送)(炭)

第8-9页:

1.(1)树、谷、桑、莠、藕、瓜 、梅、竹、草、花、茶、笋

(2)兔、马、象、虎、莺、羊、 鸡、牛、鱼、牛、蛇、狼

(3)五 四 七 八 三 两 四 八 十 九

十 十 九 一 五 十 一 二

2.(1)既„„又 (2)因为„„所以 (3)如果„„就

(4)只要„„就 (5)不但„„而且 (6)虽然„„但是

3.(1)

①水藻、水草、微生物把池水映绿 实验观察的 死了的水藻、水

和微生物的尸体全腐烂了,因此把池水搞灰了 问老师、查阅资料的 ②观察、提问和读书

(2)略

第10-11页:

1.顺序:容易 贸易 鬼计 预计 举重 举例

2.造句略

3.顺序:2、5、3、8、6、7、1、4

4.(1)①清代 郑板桥家中 郑板桥、小偷 郑板桥用妙诗吓走了到他

家行窃的小偷

②一条黄狗、一盆兰花

③小偷(窃贼)

(2)清廉、宽容、机智过人

第12-13页:

1.zàn shì xuē chǔ hè fù

2.略

3.(1)强烈(2)热烈(3)激烈(4)猛烈

4.(1)小(2)嫩(3)新(4)幼

5.掩耳盗玲-自欺欺人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赤手空拳-手无寸铁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粗心大意-粗枝大叶

6.(1)我和父亲欣赏鱼。

(2)略

(3)书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7.略

第14页:

1.玫瑰 灵魂 瞻仰 房檐 噪音 嗓子 瑶族 窑洞

搂住 缕述 崎岖 骑兵 哺育 背诵 莱塞 菜园

2.略

3. dí dì luî là jīn jìn jiàn jiān

4.褒义词:成果 高尚 夸奖 出生入死

贬义词:傲慢 阻挠 后果 夸耀 盛气凌人

中性词:阻挡 力量 面貌 结果 四面八方

5.(2)开阔视野、感悟人生、净化灵魂(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3)战舰、骏马、车骑

(4)略

第16页:

1.略

2.(宽阔)的大道 (宽阔)的额头 (宽敞)的教室

(宽敞)的大厅 (宽敞)的船舱 (宽阔)的肩膀

(改进)方法 (改进)工具 (改正)错误

(改正)缺点 (改正)作风 (改进)技术

3.(1)蜜蜂在花丛中欢快地唱着歌,飞来飞去采蜜忙。

(2)“把”字句:父子之情把我们感动了。

“被”字句:我们被父子之情感动了。

第18—19页:

1.略

2.(1)斗(豆) (2)按(安) (3)衣(依)(4)首(守) 具(矩)

3.(1)如果„„就 (2)不是„„而是

(3)虽然„„但是 (4)不仅„„而且

4.(1)藏羚羊的跪拜

(2)zànɡ zhuǎn 乞求 请求 浮现

(3)忐忑不安

(4)模糊 存在

(5)一位老猎人无视藏羚羊的跪拜,猎杀了一只怀孕的藏羚羊,在真相

面前,老猎人埋掉了自己的杈子枪,销声匿迹了。

(6)(7)(8)略

第20—21页:

1.略

2.mā zhāo ɡǔ jǐn jiào bō

3.(1)分辩 (2)分辨 (3)必需 (4)必须

4.(1)全神贯注(2)昂首挺胸 (3)得意洋洋

(4)络绎不绝(5)小心翼翼 (6)举世闻名

5.(3)

6.略

第22页:

1.F fù 贝 8 交给

谷(4) 欠(7) “欲”的解释顺序:(2) (4) (1)

2.顺序:步 团 线 纸 帆 箭 针 派 目

3. (1)笔(2)米(3)做(4)滩

4. 顺序为:河南 长沙 青海 济南 珠海 西安 云南 海口 山东

5. (1)拟人(2)比喻(3)反问(4)设问(5)夸张(6)排比 第23页:

6.(1)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2)(3)略

第25页:

1.略

2.(1)杏花(2)梨花(3)桃花(4)荷花

(5)菜花(6)稻花(7)菊花

3.略

第27页:

2.(1)雪上加霜(2)雪中送炭(3)锦上添花

3.重庆对天津;湖南对湖北;浙江对江苏;福建对台湾。

4.(1)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略

5.略

第29页:

1.长征 时间 生产 买卖 理发 汽车 儿童 服务 饮食 学习

图书 中华

2.(1)册(2)典(3)删

3.万夫莫开;旁观者清;匹夫有责;更进一步;百年树人;不为瓦全;长

一智;日久见人心

找朋友:嘴像小铲,脚似小扇,走路摇晃,河中荡漾。(鸭子)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只一个,教师可根据学生答题实际灵活处理。)

画饼充饥造句篇三
小升初语文入学检测卷》

小升初语文入学检测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__名姓           订 号考        级班    装    校学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0分)

一、 看拼音,写出同音字。(4分)

shí wēi zhēnɡ jiǎn ( )在 ( )风 ( )发 酸( ) ( )稻穗 ( )风 ( )先 ( )法 二、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一个词语造句。(9分)

百( )成钢 ( )然不同 无( )无故 实事求( ) 发( )图强 无独有( ) 见微知( ) 精兵简( ) ( )难而上 坚持不( ) 两( )三刀 风华正( )

选择的词语是( ),造句: 三、 填空(7分)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汹涌的河水冲上岸来。

2.修改病句:小刚的肩头被沉重的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4分)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回忆父亲的一篇文章。( ) 2.“望梅止渴”与“画饼充饥”意思相近。( )

3.“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出自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 4.《江畔独步寻花》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作者是杜甫。( )

第二部分:阅读(30分)

(一)养花

①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②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1

③(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④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⑤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⑥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⑦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二)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 (猜测、检测、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

2

1.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①东虹轰隆西虹雨 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③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A.②③①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3.仔细阅读短文,从文中找出能够概括这段文字中心内容的一句话写在下面。(2分)

4.找出“晕”和“华”的3点不同点,写在下面。(3分)

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晕和卷层云同时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风雨天气。 B.月华的光环有大变小,就可能转成阴雨天气。

C.天晴的时候,太阳对面会有虹。虹在西,将有大雨天气。 D.“朝霞不出门”是因为朝霞在西,就可能会有阴雨天气。

第三部分:作文(40分)

同学们,请你从以下的两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道进行写作,要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00字。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注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有真情实感。

2.同学们,小学六年你一定读过许多书,哪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让你悟出了深刻的道理,

3

4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一、每空0.5分。 (实)在、(拾)稻穗;(微)风、(威)风;(蒸)发、(争)先;酸(碱)、(减)法 二、补充词语部分每空0.5分,选择词语1分,造句2分,句子中出现错别字漏标点每个0.5。

百( 炼 )成钢 ( 截 )然不同 无( 缘 )无故 实事求( 是 ) 发( 愤 )图强 无独有( 偶 ) 见微知( 著 ) 精兵简( 政 ) ( 迎 )难而上 坚持不( 懈 ) 两( 面 )三刀 风华正( 茂 )

三、每空1分,错字0.5一个。

四、每句2分。(略) 五、每题1分。 √,√,×,×。

阅读部分

(一)

1. 《北京的春节》

2.( 3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1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2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5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4)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6 )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3. 改为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4.总结全文

5.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

6.种易活的花;学会怎样养花;付出劳动有益身心;共享成果;菊秧被砸感不悦。(仅供参考,一点一分)

(二)

1.猜测、产生 2.C

4.①产生的位置不同。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②光环色彩排列不同。晕是里红外紫,华是里紫外红。③大小不同,晕大华小。(意思接近即可) 5.C

作文部分

评分标准:

一类文:36—40 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表达真情实感。卷面整洁,错别字极少。400字以上。 二类文:32—35 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表达真情实感。卷面比较整洁,错别字少。400字以上。

三类文:28—34 语句基本通顺,内容比较具体,有条理,有真情实感流露。卷面还算整洁,错别字较多。字数在350—400之间。

5

画饼充饥造句篇四
《分单元复习资料》

班别: 姓名:

第一单元

1、词语: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闻名中外 秀丽神奇 金光闪闪 奇形怪状 四海为家 一动不动宜人 相宜 果实 山谷 金子 金色 波浪 浪花 海浪 苹果 美丽 劳动 区分 巨石 巨大 车站 站立 已经 认识 纷纷 纷飞 娃娃 女娃 山洼 枝头 枫叶 枫树

2、形近字组词。

华(中华) 容(容易)化(化学) 谷(山谷)

浪(浪花) 昨(昨天)良(良好) 作(作业)

龙(龙灯) 棋(下棋)尤(尤其) 其(其它)实力 景色 绿色 尽力 尽情 云层 电灯 灯光 作业 劳工 尤其 尤物 它们 其它 安全 已知 甲虫 甲板 经过 经常 如果 水洼 于是 由于 刘海 刘老师 壮(壮丽) 屋(房屋)状(形状) 层(层次)字(生字) 怦(怦怦)仔(仔细) 苹(苹果)区(区分) 快(快慢)巨(巨石) 块(一块)华丽 中华层次 壮丽工作 生字 其次 其实平安 石块 大豆 豆芽 如今 好事 首都 一首 波(波浪)破(破坏)劳(劳动)牢(牢记)己(自己)已(已经)谷子 壮观 写字地区几块

知识 友好 树枝

甲(甲虫) 帜(旗帜) 娃(娃娃) 枝(树枝) 金(金色) 由(由于) 识(认识) 佳(佳节) 技(技术) 全(安全)

3、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行 xínɡ (行为 不行) 降 jiànɡ(降落 下降) 为wãi(行为 四海为家) háng (银行 一行) xiánɡ (投降) wâi(因为 为什么) 都 dōu (都是 都有) 尽 jìn (尽头 用尽) dū (首都天都峰) jǐn (尽管)

4、照样子写词语。 进出(进进出出)

许多(许许多多) 高兴(高高兴兴) 快乐(快快乐乐) 说笑(说说笑笑) 认真(认认真真) 来往(来来往往) 弯曲(弯弯曲曲) 开心(开开心心) 花绿(花花绿绿) 吞吐(吞吞吐吐) 摇摆(摇摇摆摆) 干净(干干净净)

5、词语搭配。

金黄的灯笼 红红的脸颊 金色的波浪 燃烧的火把 勤劳的人们 秋天的图画 陡峭的山峰 高高的山峰 翻滚的云海 著名的景点 闻名中外的风景区 奇形怪状的岩石 有趣的岩石 粗心的小朋友

6、积累课外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

秋风习习 秋风送爽 果实累累 秋雨绵绵 一叶知秋 秋风过耳

7、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植)(树)(村)(桃)(枝)(村) 月(脸)(胆)(脖)(肚)(腰)(胃) 艹(花)(草)(著)(菜)(苗)(菊) 宀(字)(宜)(家) (安)(实)(它)

班别: 姓名:

第二单元

1、词语。

二胡 胡子 唱戏 京戏 下棋 棋子 钢丝 钢琴 观看乐观 弹琴 子弹 琴声 古琴 培养 养成 休息 休养伸手 伸进 香甜 甜美 歌声 唱歌 院子 小院 消除开除 信息 消息 队员 员工 青春 一样 学校 校园 班级 班长 哈欠 挂钟 叹气 叹息 及时 及格 身体 格外 里外 队礼 和蔼可亲 各种各样

2、形近字组词。

胡(二胡) 观(观看)湖(湖水) 现(现在)

员(员工) 青(青蛙)圆(团圆) 晴(晴天)

元(元旦) 包(书包) 园(公园) 抱(拥抱)

您好 您的 牵挂 青草 安宁 宁静 亲切 一切 教师 欠条 元旦 元月 哈笑 哈腰 迟到 身子 仔细 细心 行礼 更加 加上 又香又甜 又细又长 休(休息) 伸(伸手) 体(体育) 身(身体) 宁(安宁) 到(到达)宇(宇宙) 室(教室)迟(迟到) 极(极点) 尺(直尺) 及(及格) 牵手 困难 困苦教室 课室 同样教学 响亮 响声包子 背包 时钟 迟早 闹钟 打闹 细小 次要 层次 怦怦地 又高又大 又白又胖 歌(歌曲) 困(困难) 哥(哥哥) 因(因为) 样(样子) 次(一次) 洋(海洋) 欠(哈欠) 礼(队礼) 架(书架) 扎(扎彩) 加(加法)

3、给多音字组词。

兴xīng(兴奋 兴中华) 担 dān (担心 担负) 背bēi(背书包 背着) Xìng(高兴) dàn (担子 挑担) bâi(背包 背书) 弹dàn (子弹 弹珠) 宁nínɡ (安宁 宁静) 切qiē (切菜 切断) tán(弹琴 弹钢琴) nìnɡ(宁可 宁愿) qiâ (亲切 一切) 4、词语搭配。

安静的小院 绿色的枝叶 香甜的美梦 难忘的一天 难为的日子 慈祥的微笑 紧张的心情 满意的笑容

高兴地点点头 紧紧地握住 赞许地握手 仔细地看 各种各样的图形 兴奋地跳起来 沉着地操纵 顺利地打出 亲切地问 和蔼和亲的样子

5、姓氏歌。

三横王 草头黄 弓长张 立早章 古月胡 口天吴 双口吕 木土杜 言午许 双人徐 耳东陈 干勾于

6、动作词:扫地 提水 搬桌子 推车 挑土 抬木头 捕鱼 捉虫 抓小鸡

7、照样子写句子

(1)小军是我的好朋友。 (2)今天的值日生是他。 (我的好朋友)是(小军)。 (他)是(今天的值日生)。 (3)刘爽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刘爽。 8、造句。

亲切地:老师亲切地说:“你今天的表现真好!” 兴奋地: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仔细地:我仔细地检查试卷。/我仔细地观察小动物。 顺利地:我顺利地做完了所有的作业。

班别: 姓名:

第三单元

1、 词语。

夕阳 朝夕 与其 相与 山川 四川 神州 广州 台湾讲台 争气 争取 民族 人民 家族 汉族 一亿 亿万 洁白 洁净 欢庆 欢笑 祖国 祖父 旗帜 国旗 庆祝国庆 歌曲 乐曲 路旁 身旁 优美 长城 城门 中国 布匹 互相 互让 拥抱 拥有 抱着 讲课 拍打 打水 故事 故乡 时候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高楼大厦 不约而同

2、形近字组词。

川(四川) 抬(抬头)州(神州) 台(讲台)

旗(旗帜) 由(由于)棋(下棋) 曲(弯曲)

国(国家) 伸(伸手)围(包围) 申(申请) 中央 央求 交往 交通 城市 市民优秀 阴天 光阴 花坛 天坛 图案国家 图画 地图 申办 申请 匹夫北京 京城 泪水 泪花 海洋 远洋怀抱 相信 相同 飘扬 发扬 讲话手指 指明 接着 接送 吃惊 惊奇 气候 奇怪 好奇

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 名胜古迹 风景优美 争(争取) 忆(回忆) 民(人民) 欢(欢乐) 筝(风筝) 亿(亿万) 眠(冬眠) 次(一次) 交(交通) 旁(旁边) 尤(尤其) 城(城市) 校(学校) 傍(傍晚) 优(优秀) 诚(诚实) 京(北京) 族(民族) 扬(飘扬) 惊(惊奇) 旅(旅游) 杨(姓杨)

画饼充饥造句篇五
《哲学1-6课选择题》

哲学选择题集锦之一:成语中的哲理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

(1)望梅确实能解渴 (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B(1)(2)(3) C(1)(3)(4)D(2)(3)(4)

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A(1)(2)(4) B(2)(3)(4) C(1)(2)(3) D (1)(2)(3)(4)

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

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

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

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

(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 (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

(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 (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

A(1)(2)(3)B(1)(3)(4)C(2)(3)(4)D(1)(2)(4)

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2、"杞人忧天"错在(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3、"人定胜天"思想( )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 )

(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

(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

A(1)(4)B(1)(3)C(2)D(1)(3)(4)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33、"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

(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1)(3)(4)(6)B(1)(4)(6)C(3)(4)(6)D(1)(4)(5)

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

(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 (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

(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 (4)静止地看问题

A(1)(3) B(2)(4) C(1)(4) D(2)(3)

43、"怨天尤人"错在( )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44、"实事求是"体现了( )

(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1)(3) B(2)(4) C(1)(2)(3) D(1)(2)(3)(4)

哲学选择题集锦之二:诗文类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回答1-3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

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 )

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必须亲身实践 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4-5题。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5、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 )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这首诗主要说明(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15、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16、人们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主观方面来讲,必须做到( )

(1)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2)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

(3)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4)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1)(2) B、(1)(3) C、(1)(2)(3) D、(1)(2)(3)(4)

24、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25、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26、"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⑴⑵⑶ B、⑴⑵ C、⑴ D、⑴⑶

27、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 )哲理

A、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 B、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29、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4、"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6、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37、"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保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画饼充饥造句篇六
《画01》

画饼充饥造句篇七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