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与争有关的成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8    阅读:

与争有关的成语篇一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刀光剑影 枪林弹雨 势如破竹 旗开得胜 丢盔弃甲 戒备森严 荷枪实弹 冲锋陷阵 溃不成军 人仰马翻

与争有关的成语篇二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1、【草木皆兵】、【围魏救赵】、【运筹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

2、【马革裹尸】、【势如破竹】、【调虎离山】、【兵荒马乱】、【枕戈待旦】

3、【赤膊上阵】、【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战无不克】、【速战速决】

4、【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

5、【打草惊蛇】、【各自为战】、【孤军奋战】、【南征北战】、【骁勇善战】

6、【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城下之盟】

7、【用兵如神】、【同仇敌忾】、【暗度陈仓】、【胡服骑射】、【炮火连天】

8、【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

9、【全民皆兵】、【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硝烟弥漫】、【风声鹤唳】

10、【声东击西】、【揭竿而起】、【坚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11、【出奇制胜】、【兵戎相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刀剑无眼】

12、【偃甲息兵】、【倒戈相向】、【上兵伐谋】、【穷兵黩武】、【腹背受敌】

13、【大获全胜】、【远交近攻】、【单枪匹马】、【秣马厉兵】、【招兵买马】

14、【人仰马翻】、【汗马功劳】、【战火纷飞】、【千军万马】、【冲锋陷阵】

假途灭虢----晋国灭虢、虞二国

兵不厌诈----公瑾将计就计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

谈笑自若----《后汉书 孔融传》

“戈矛内接,孔融几读书,谈笑自若”。

寡不敌众----《喻世明言》中记载:“汉兵追项王于固陵时.....寡不敌众,弱不敌强“。 四面楚歌——刘邦项羽终结战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

破釜沉舟——项羽起义 巨鹿之战

围魏救赵——齐国攻魏救赵国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

指鹿为马 秦二世 赵高

约法三章 楚汉之争 刘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楚汉之争 刘邦

楚河汉界 楚汉之争 项羽刘邦

霸王别姬 楚汉之争 项羽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

出奇制胜——田单火牛破燕军

势如破竹——魏国灭蜀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2.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3.马革裹尸: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4.赤膊上阵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5.乌合之众: 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6.打草惊蛇: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7.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8.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9.用兵如神: 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10.有勇无谋: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11.全民皆兵: 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12.坚壁清野: 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13.揭竿而起 揭:高举起。竿:旗竿,代旗帜。原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后即指武装起义。

与争有关的成语篇三
《关于战争的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 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 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打草惊蛇、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余勇可贾。乌合之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 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 相关阅读推荐

与争有关的成语篇四
《楚汉之争 相关成语》

成语:破釜沉舟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成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解释】: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成语:楚界汉河

【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成语:霸王别姬

【解释】: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成语:四面楚歌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成语:张良借箸

【解释】:张良:西汉时刘邦的谋臣。箸:筷子。张良借(刘邦的)筷子为他筹画指点。比喻出谋划策。

成语:以一当十

【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成语:先发制人

【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成语:沐猴而冠

【解释】:〖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成语:胯下之辱

【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解释】: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成语:秋毫无犯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成语:江东父老

【解释】:〖释义〗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成语:约法三章

【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成语:匹马单枪

【解释】: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

【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成语:一决雌雄

【解释】:〖释义〗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成语:妇人之仁

【解释】: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成语:扛鼎拔山 / 拔山盖世

【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成语:披坚执锐

【解释】: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成语:分我杯羹

【解释】: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成语:计将安出

【解释】:计:计策,计谋;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成语:高阳酒徒

【解释】: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成语:所向披靡

【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与争有关的成语篇五
《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解释》

有关战争的成语和解释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与争有关的成语篇六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1、【草木皆兵】、【围魏救赵】、【运筹帷幄】、【退避三舍】、

【如火如荼】

2、【马革裹尸】、【势如破竹】、【调虎离山】、【兵荒马乱】、

【枕戈待旦】

3、【赤膊上阵】、【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战无不克】、

【速战速决】

4、【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

【短兵相接】

5、【打草惊蛇】、【各自为战】、【孤军奋战】、【南征北战】、

【骁勇善战】

6、【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

【城下之盟】

7、【用兵如神】、【同仇敌忾】、【暗度陈仓】、【胡服骑射】、

【炮火连天】

8、【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

【枪林弹雨】

9、【全民皆兵】、【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硝烟弥漫】、

【风声鹤唳】

10、【声东击西】、【揭竿而起】、【坚壁清野】、【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11、【出奇制胜】、【兵戎相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刀剑无眼】

12、【偃甲息兵】、【倒戈相向】、【上兵伐谋】、【穷兵黩武】、

【腹背受敌】

13、【大获全胜】、【远交近攻】、【单枪匹马】、【秣马厉兵】、

【招兵买马】

14、【人仰马翻】、【汗马功劳】、【战火纷飞】、【千军万马】、

【冲锋陷阵】

与争有关的成语篇七
《有关战争成语及诗歌》

战争成语 :

1.战无不克: 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2.百战百胜: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3.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4.速战速决: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

5背城一战: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6短兵接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7孤军奋战: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 8浴血奋战: 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9骁勇善战: 勇猛,善于战斗。

10.休兵罢战: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与争有关的成语篇八
《包含-"争"-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百家争鸣bǎijiāzhēngm指各种学术流《汉书·艺文志》没有~,就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必争之地bìzhēngzhīdì敌对双方非争《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寸土必争cùntǔbìzhēng即使是一点点我们是针锋相对,~,绝不让国民党轻轻易易地分秒必争fēnmiǎobìzhē一分一秒也一《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虎斗龙争hǔdòulóngzhē形容斗争或竞汉·班固《答宾戏》: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又见战征之事。“分裂诸夏,龙战虎争。”·吴敬梓《儒林鸡鹜相争jīwùxiāngzhēn鸡鹜:比喻平战国·楚·屈原《卜居》:~,终无了期,虽有文治派之徐世昌,亦奚补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鸡鹜争食jīwùzhēngshí鸡鹜:比喻平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谏争如流jiànzhēngrúliú谏争:争同明“诤·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从父令是何由,从君令是何由,冒斧当戈,据理力争jùlǐlìzhēng依据道理,竭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这是原则问题,一定要~。“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自己也应该有点力争上游lìzhēngshàng努力奋斗,争龙争虎斗lóngzhēnghǔd形容斗争或竞汉·班固《答宾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都是俺鸾交“分裂诸夏,龙战虎争。”·马致远蛮触相争mánchùxiāng蛮触:蛮氏、《庄子·则阳》:略观大体,同盟会固多不直,共和党亦务诈欺,“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面折廷争miànzhétíngz面折:当面指《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明争暗斗míngzhēngàn明里暗里都在明明是一家人,然而没有一天不在~。(巴金《雀鼠之争quèshǔzhīzhē指强暴侵凌引《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廷争面折tíngzhēngmià廷争:在朝廷《史记·吕太后本纪》:虽~,犹将祈请而求焉。(《晋书“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潘岳传》)”万壑争流wànhèzhēngl壑:深沟,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千岩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明·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吴承恩《西游记》蜗角之争wōjiǎozhīzhēn比喻为了极小《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无可争辩wúkězhēngbià没有什么可争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六:我们应该用~的道理说服人,而不是装腔作势,“太社不立于京都,当安所立。尤无可置辩矣与世无争yúshìwúzhēng不跟社会上的他总是持着~的态度。鹬蚌持争,渔yùbàngxiāngz比喻双方争执,yúwēngdélì《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争长论短zhēngchánglù长、短:指是宋·陈亮《谢张侍御启》:那矿师本来还想同柳知府~,听见金委员如此一“竞短争长,无复此梦。”争多论少zhēngduōlùns为得到的多少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还是二位伯伯争分夺秒zhēngfēnduóm一分一秒也不《晋书·陶侃传》:我们在学习上要~。“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争风吃醋zhēngfēngchī争:嬜,争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凌家这两个婆娘,彼此疑惑,你疑惑我多得了主“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争鸡失羊zhēngjīshīyán比喻贪小失大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争鸡失羊,亡其金囊。”争猫丢牛zhēngmāodiū比喻贪小失大争权夺利zhēngquándu争夺权力和利他们就只晓得~,草菅人命。(郭沫若《蔡文姬争先恐后zhēngxiānkǒn抢着向前,唯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各班同学~,奋力争先“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郑人争年zhèngrénzhēn年:年龄。比《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只争朝夕zhǐzhēngzhāo朝:早晨;夕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毛泽东《·和郭沫若同

易易地占我们的地方,杀我们的人。(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又见战征之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

世昌,亦奚补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零二回)

~,都是俺鸾交凤友。(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和党亦务诈欺,~,不离蜗角。(章炳麟《致江西统一党支部函》一)

在~。(巴金《家》三)

书·潘岳传》)

落树犹香。(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

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见金委员如此一说,也就罢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

疑惑我多得了主子的钱,我疑惑你多得了主子的钱,~争吵起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

学~,奋力争先。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

与争有关的成语篇九
《关于战争的诗句、名言、成语整理》

关于战争的诗句、名言、成语

关于战争的诗句 关于战争的诗句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7、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8、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1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7、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关于战争的名言

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3、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4、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5、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6、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7、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8、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9、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10、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11、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12、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13、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16、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17、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18、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19、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20、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21、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

东西(伯恩哈迪)

22、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23、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24、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25、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2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27、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28、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29、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30、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31、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32、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33、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34、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35、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36、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37、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38、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39、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40、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41、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42、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43、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44、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45、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46、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关于战争的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

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

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打草惊蛇、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余勇可贾。乌合之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

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