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结草衔环造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0    阅读:

结草衔环造句篇一
《修辞学》

结草衔环造句篇二
《感恩13》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小鸟的歌唱,给春天带来欢腾

明媚的阳光,使禾苗更加茁壮

啊! 美丽的岁月,幸福的人间

小小的我,来到这神奇的世界

让我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是您的关怀

点亮了我的生命

风雨中您扶起我,黑夜里您陪伴我

是您的微笑

唤醒了我的自尊

让我懂得了坚强和自信

是您的笑容

增进了我的智慧

让我明白了期望是爱,责备也是爱

我懂得了感恩

我感恩童年

享受母亲乳汁的滋润

襁褓中的温暖

亲吻中的爱戴

我感恩少年

感受那天真的岁月里

妈妈叫我学说话

爸爸引我学走路

我感恩上学

老师教我学文化

学校育我学做人

同学帮我解难题

我感恩朋友

那种珍贵的友情和相知

我感恩家人

那种血肉的真情和相依。

我领会了感恩

感恩我的母亲

您用如月的弯腰,把挺直的脊梁送给我 您用模糊的泪眼,把明亮的双眸送给我 您用粗糙的双手,把温暖的阳光送给我 您用皱纹的笑脸,把美丽的青春送给我 啊!亲爱的妈

您深沉的感情 殷切的心愿

永远系于孩儿的心间

感恩我的老师

您是春蚕,吐尽绵绵的情丝 至死方休! 您是蜡烛,燃尽自我 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您是朝露,黎明之前 默默滋润着大地万物; 您是晚霞,太阳归后,用案前灯光燃烧苍穹。 啊!敬爱的老师

铺路是您的渴望,燃烧是您的幸福;

感恩您,敬爱的老师

是您,播种我们的快乐

是您,培育我们的长成;

我们应该感恩,

感恩军队

对我们的保卫之恩

感恩祖国

对我们的呵护之恩

感恩社会

对我们的关爱之恩,„„

同学们: 有感恩心的人,

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

才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

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敬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

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创造壮丽的人生!

感恩

我感恩太阳

太阳赐我温暖

我感恩明月

明月赐我柔情

我感恩清风

清风赐我清凉

我感恩流水

流水赐我灵动

我感恩星空

星空赐我辽远

我感恩蓝天

蓝天赐我湛蓝

我感恩白云

白云赐我轻柔

我感恩大海

大海赐我浩瀚

我感恩春天

春天赐我生机

我感恩夏天

夏天赐我繁盛

我感恩金秋

金秋赐我成熟

我感恩严冬

严冬赐我晶莹

我感恩高山

高山赐我巍峨

我感恩峡谷

峡谷赐我幽深

我感恩花儿

花儿赐我芳香

我感恩鸟儿

鸟儿赐我乐声

我感恩朝霞

朝霞赐我五彩

我感恩母亲

母亲赐我生命

我感恩磨难

磨难赐我坚强

我感恩生活

生活赐我友谊爱情

学会感恩 感激父母,给了我生命;

感恩老师,给了我知识;

感恩朋友,给了我关爱;

感恩世间万物生灵,

给了我无穷尽的爱与力量。

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脚; 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视你的人,

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学会感激,

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 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

感恩母亲

母亲是本厚重的书,足够一生去品读! 手把针线仔细牵,

春衫犹恐漏风寒。

辛勤恨不生双翼,

剪尽青灯望眼怜。

人们常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

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我不知道攒了多少次回眸

才换得与您的这份母女深情

母亲啊您以博大的爱,给了我生命

四十几年的生命历程中

我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读着您

您质朴丰厚的内涵

值得我一生去领悟和欣赏

母亲啊,是您的爱伴随着我成长

您那沧桑的背影,经历了多少夕暮烟雨

您那布满皱纹的脸庞,镌刻近一个世纪的沧桑 您那深邃的目光,读遍了人间的雨雪风霜 那长满老茧的双手,曾编织过多少的希望 那满头的青丝呀,岁月已将她染成了白霜

风吹来了苍老的岁月,那是在诉说流去的时光 您那坚强的步履,曾经翻过了多少坎坷的山梁 梦,溢出的那快版图,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品读母亲,那弯曲的脊梁上

背负过多少痛苦和忧伤

品读母亲,悠悠的岁月

承载着你一生的梦想

品读母亲因为慈爱

----是您坚强的翅膀

结草衔环造句篇三
《2009年春季学期高一考试语文段考试题 jin bufen》

2014年高一(下)语文段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词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拓(tuò) 仓颉(jiã) 胚胎 ( pēi ) 瓮牖绳枢(yǒu)

B.炮烙(páo ) 喁喁(yóng) 埋怨(mái) 牛山濯濯 (zhuó)

C.吮吸(yǔn ) 脑髓(suǐ) 札记 (zhá ) 一觞一咏(shāng)

D.讥诮(qiào) 畏葸(xǐ) 祈祷 (qí ) 横样子 (hâng)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暄 藕段丝连 张冠李戴 天有不测风云 B.迄今 百无聊赖 翻云覆雨 皇亲国戚

C.通宵 礼上往来 星陨如雨 幅员辽阔 D.恶梦 没精打采 不成体统 凭心静气

3.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 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 闹出什么乱起见,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③整个荷花淀全 起来。

④我们的售价是每吨十元, 不多呢!有没有货,我给您问问。

A.冷淡 以致 震荡 营利 B.淡然 以至 振荡 营利

C.淡然 以致 震荡 赢利 D.冷淡 以至 振荡 赢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语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 ....

B.小张在车间的技术比赛中,总是名列第三,真是首屈一指。 ....

C.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

D.对未成年人进行禁毒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禁毒意识,已经成为禁毒工作的当务之急。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毅力不够,二是方法不当。

B.教育局部署直属学校召开会议,要求杜绝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C.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D.有无毅力和决心,是干事业能成功的关键。

六、语言运用题。(15分)

18.把下列句子填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句子的序号)(3分)

①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 ②激起无限的赞叹 ③京剧的铿锵,越剧的柔美,昆曲的绵长,那跨越历史的生命力而今正经受严峻的考验 ④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览中华文化遗产,可以 ,可以出发深沉的思索,可以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 ; 。

顺序是

19.请以“小花的梦”为主题,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语言优美、寓有一定意境的话, 60字左右。(6分)

清晨,风轻云淡,小鸟啁啾,当第一缕晨曦落在草坪上,一朵不知名的娇艳的小花还在酣睡,正做着香甜的梦。它梦见 ;

梦见 ;梦见 。

20、依照示例,扩展下面两组词语,扩展的语句要生动形象,富有意蕴。(扩展时三个词语不

分先后,可有词序的颠倒)(6分)

示例 : 果实 花 叶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专心地垂着绿阴的。

⑴ 走兽 鱼 鸟 扩展为:

⑵ 拱桥 弓 虹 扩展为:

七、作文(60分)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小草拥有感恩

的心,它奋发向上茁壮成长,以报春雨的滋润大地的哺育;小鸟拥有感恩的心,它辛勤捉虫、爱家护子,以报屋檐的遮盖;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的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报怨,多了一份珍惜;当生活中经常出现“感恩”镜头,这世界就少了些喧嚣纷扰,多了份和谐美丽。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

拟,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段考答题卡

班别 姓名 学号

------------------------------------------------------------------------------------------------------------------------ (每小题

11、(7分)(1)

(2)

12、(1)(4分)

(2)(4分) 13、(1)

(2)

(3)

(4) (5) (6)14、 15、(6分) 16、(4分) 17、(6分) 18、(6分)

19、(3分)翌日,

20、(6分)

参考答案:1D (A拓为“tà B埋为“mán” C吮为“shǔn”) 2B(A段—断

C上—尚 D恶—噩) 3C 4D(A项“目无全牛”是形容技艺已到了十分纯熟的地步;B项“首屈一指”表示第一;C项“罪不容诛”意思为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5C(A项多重否定不当;B项“杜绝饮食卫生”意思刚好相反;D项属前后内容照应不周,前一分句涉及“有”“无”两个方面,后一分句只是“能”一个方面。) 18、②④①③

19、示例:金黄的太阳冉冉升起,小鸡和小狗在田野里快乐地游戏 碧绿的湖水,碧绿的荷叶,小青蛙在荷叶间跳跃,快活地觅食 自己变成了夜空里的一颗星星,在美丽的银河里闪烁。

20

(该题考查仿例造句与扩展语句,评分时参照这两类考点的评分标准评分。每题所提供的三个词语必须用上,少用一个扣1分)

结草衔环造句篇四
《第5讲 辞格系统》

第5讲 辞格系统

课题的价值

课题的难点

前人已有的观点

我们的观点

课题的价值

辞格系统如何建立?反映了研究者对修辞现象中语言手段应用的看法。

辞格研究是修辞学研究过去较受关注、近年相对降温的领域。从学术研究减少自我重复的意义上说, 辞格研究的学术面貌与方向性选择体现出如何吸收相关学科的学术智慧。 尤其是语言本体的研究成果。(语法-文字-词汇)

把修辞格当作修辞学的中心的组成部分,这不但是修辞学的传统,也是深入人心的一种观念。甚至把修辞格同修辞学等同起来,直到现在也还是被广泛承认的。今天台湾修辞著作大都只讨论修辞格,例如沈谦的《修辞学》和黄丽贞的《修辞学》等,就是一个证明。

修辞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研究者往往只是从具体的用词造句的方式角度来观察辞格的,因此往往把修辞格局限在修饰和美化词句的狭小的范围内,不能、不善于从思想方法的高度来考察问题。事实是,修辞格其实也是、甚至本质上就是认识活动的一种手段。辞格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所喜欢的最有成效的表达手段,其原因就在于:它符合正常人的常规的思维方式。换句话说,辞格是建立在人们的正确思维的基础上的。

认知价值

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把握对象之间的同和异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似关系和相关关系。

这里的相似关系与相关关系,其实质是符合科学研究的精神的!

如:象似性研究。语序-语音-文字等。

方法论价值

许多辞格也是表达的方法和方法论原则。辞格是构思的方法和方法论原则。例如: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对照、映衬、双关、夸张、婉曲等。

辞格也是结构篇章的方法和方法论原则。例如:对偶、对照、映衬、反复、排比、顶针、回环、错综等。有些辞格甚至是一些文体的方法论原则———或者说是生命线。

如律诗-对仗、骈文-对偶。

课题的难点

1、如何与科学的思想联系?

标准、手段、

2、如何包容新的语言现象?

3、体系内部的简洁、清晰。

外来的影响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在引进日本修辞学方面也是很成功的。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前五十年,主要是经过日本修辞学家改造和加工过的西方修辞学。日本修辞学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后五十年的前十七年主要是接受了苏联修辞学理论,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是接受了美国修辞学理论,最后十年注意到了欧洲修辞学理论,特别是比利时列日学派的修辞学理论。

外来的影响

这时的修辞学和修辞格的研究者在引进的时候,并不只是局限于修辞学或修辞格本身,而是外国的语言学理论,甚至是整个人文学科的理论。例如,索绪尔学说、叶尔姆斯列夫和他的语符学说、雅可柏逊和布拉格学派、乔姆斯基和转换生成学说、列日学派以及语用学、话语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哲学、文艺学、美学等,都给中国的修辞学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大大拓展了汉语修辞学的研究空间和学术高度。

课题的难点

辞格研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修辞格系统的混乱。如果单单就某一个格来看,问题都不很大,许多修辞格都是颇有道理的,有它成立的理由,甚至有的还很是充分的。但是把研究提出的修辞格加在一起,却很难构成一个系统。甚至,同一个修辞学家、同一部修辞学著作中的修辞格也很难说是一个没有逻辑矛盾的系统。这是因为,研究者对辞格的认识很不一致,创建辞格的标准不相同。甚至同一个修辞学家所创立的修辞格也是依据不同的标准建立的。

形式的处理

警策:―语简言奇含意精确动人的,名为警策辞,也称警句,意能象蜜蜂,形体短小而有刺有蜜,为最美妙。文中有了它,往往气势就此一振。‖

例如,唐松波、黄建霖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中说:警策―用简练而新奇的语言,表达确切而深刻的含义。‖汪国胜、吴振国、李宇明主编的《汉语辞格大全》中介绍说:警策―用简练奇妙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黄建霖主编的《汉语修辞格鉴赏辞典》中说:警策―用简练而新奇的语言表达确切而深刻的含义。‖

形式的对应?

例一:事实就是事实。(鲁迅译文)

例四: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

终是苍蝇。(论迅杂文)

例五:墙有耳,伏寇在侧。(《管子》)

例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例七:善游者溺,善骑者堕。(《文子》)

例八: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例一和四,现在叫做同语(主语和宾语相同) 。例五,其实是比喻———如果是―隔墙有耳‖,就是借代。例六、七、八、九,现在叫做―相反相成(或自相矛盾) 。

因此,警策不是一种修辞格。

研究方法的应用

归纳法:

演绎法:胡裕树先生评价说:王希杰―运用演绎的方法来研究双关,建立演绎的双关模式,他进一步主张运用演绎法研究全部辞格,试图建立归纳的辞格系统和演绎的辞格系统,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高万云也开展了辞格的演绎研究,并初步建立了一些辞格的模型:复叠式模型、伸缩式模型、颠倒式模型、转移式模型、比并式模型。他通过研究发现:―运用演绎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找出辞格的理据,而且还可以‗生产‘出大量的新格以及新的细类,同时还可以探索修辞学研究的新的文体。‖

演绎法引 高万云《辞格的演绎研究》

辞格的本质是对语言单位进行变形使用。这就关涉到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单位, 二是变形使用。对此, 早在七十年代比利时列日学派就有很深刻的认识。我们认为, 语言单位有四个层次(1)语形—包括口头语言的语音和书面语言的字形等物质形态;(2)语义—包括语言单位反映出来的所有含义;(3)语法—包括所有的结构方式;(4)语理—包括所有的言际逻辑关系。 变形使用有五个方面一是复叠, 二是增损, 三是顺倒, 四是转移, 五是比并。

演绎法—博引

王希杰先生根据双关推导出― 多关, , 那么,以此类推, 有博喻, 就应该有博引、博夸、博拟、博代、博讳等等。如:你真是心狠手毒。好哇, 你量小非君子, 无毒不丈夫杀人不过头点地。苦苦哀求, 就是不留!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最是生离死别时!我把你刹成肉泥!杀他个良莠不分, 鸡犬不留!一不做, 二不休, 宁让我负天下人, 不让天下人负我!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我不下地狱, 谁下地狱!死去原知万事空,我容易吗?也可谓书香门第, 知书达理。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又是一年芳草绿, 爆竹声中一岁除。恩爱夫妻万事空。饿死事小, 失节

事大。。女子一生无非是贞节二字。好一个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盖花之貌。罢、罢、罢。芍药开, 牡丹放, 花红一片。艳阳天, 春光好, 万鸟争喧。春心莫与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结草衔环, 我来世把你报。良展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冤有头, 债有主, 只怕你姿风苦雨了却残生, 孤独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王蒙《活动变人形》

演绎法

复叠式模型:语形复叠除以上列举的语音复叠外, 还有字形复叠,如联边、析字等, 语法复叠主要是指同一句型、同一句类和同一句模的重复, 语义复叠主要指各种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语言单位的重复使用。冠军。

伸缩式模型:S(A+B)-- (aA+bB)V (A+B +C )。省略、衬音。

颠倒式模型:S-- -S反问、反语等。

转移式模型:S----Snm比拟、拈连、移就等。

比并式模型: S– S//(A+B +C ------)。比喻、列锦、起兴、仿拟、引用、对比、映衬。 研究方法的应用

比较法:比喻的比较。

宏观的研究:辞格的系统研究。

前人的研究

唐钺( 1891 —1987) 是美国留学生,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他的《修辞格》于1923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一著作开创了汉语修辞学的新局面,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的科学的修辞学的奠基石。这一著作字数不多,但其在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可惜的是二十世纪后几十年没有再版,见到和阅读的人是不多的,而且又常常被误解。例如,把修辞格定义为―变格的语法‖中的―语法‖就常常被人误会,等同于―语音、词汇、语法‖中的―语法‖。其实他所说的―语法‖指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和运用语言的常规。

唐钺对修辞格的理解是:―凡语文中因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他抓住了修辞格的最重要的两个特征。第一,―效力‖就是表达效果,这是修辞格的生命线,也是修辞学的生命线。第二―, 变格的语法‖,突破常规是修辞格的关键。所谓“变格‖,就是变异,就是偏离。

陈望道:结构主义的思路。分类。

体现的是手段的分类依据 。

这个体系成为数十年来的模式。后人几乎没有超越。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将38种辞格分成如下四类:―(甲类)材料上的辞格:一、比喻 二、借代 三、反衬 四、摹状 五、双关 六、引用 七、仿拟 八、拈连 九、移就 (乙类)已经上的辞格:一、比拟 二、讽喻 三、示现 四、呼告 五、夸张 六、倒反 七、婉转 八、避讳 九、设问 十、感叹 (丙类)词语上的辞格:一、析字 二、藏词 三、飞白 四、镶嵌 五、复叠 六、节缩 七、省略 八、警策 九、折绕 十、转类 十一、回文 (丁类)章句上的辞格:一、反复 二、对偶 三、排比 四、层递 五、错综 六、顶针 七、倒装 八、跳脱‖。(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新一版 71—72页)这四类,每一类就是一组同义手段。

刘焕辉在《修辞学纲要》(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中,根据辞格组合的不同特点,把辞格分成如下几类:

1.转义组合而成的辞格:比喻、比拟、借代、移就、拈连、讳饰、接通

2.反义组合而成的辞格:倒反、移色、反缀、抑扬、互衬、反衬、撇语、反诘

3.同义组合而成的辞格: 同语、复迭、复称、反讥、引证

4.兼义组合而成的辞格:双关、参互、婉曲

5.篡义组合而成的辞格: 别解、反译、换义、巧缀、断取、移时

6.超级组合而成的辞格: 降用、升用、闪避、夸张、较物

7.语音汉字组合而成的辞格

8.话语结构组合而成的辞格

吴士文在《修辞讲话》(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中,把常见的25种辞格分成四类: 描绘体 描绘对象体:比喻、比拟、移觉、夸张

换代体 换代本事体:借代、折绕、反语、双关、象征、飞白、引用

引导体 引导随从体:拈连、对偶、排比、层递、反复、顶针、回文、对比、衬托、设问、错综

形变体 形变原形体:反问、跳脱、仿拟

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4年)中,按照美质原则,将常用的41种辞格分为均衡、变化、侧重、联系四个同义系列,每一系列中的辞格都是语言美的一种体现形式,因此一个系列就是一组同义手段的聚合体:

均衡:对偶、对照、排比、顶针、回环、互文、列举分承

变化:双关、反语、夸张、婉曲、相反相成、顾名思义、拆字、拆词、释义、析词、顿跌、曲说、拟误、存误、转类、返源、藏词、歇后

侧重:反复、递进、映衬、设问、反问、类聚、同语、撇除

联系:比喻、比拟、借代、图示、拈连、移就、仿拟、引用

趋势

辞格研究,容易陷入两个极端。或就事论事,以大量的例子取胜,以分析细腻取胜,以作者的文笔取胜。或把理论探索、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作为最高的唯一的目标,忽视了语言事实的收集和描写。前者往往缺乏普遍性和概括性,科学品位不很高。后者有时会陷入哲学的空谈、玄谈。比较好的方式是,从语言事实出发的人,努力寻求新的视角,在对事实的细腻的分析的基础上努力上升为理论。重视理论探索,以建立理论体系为己任的人,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哲学的玄谈、空谈,不要钻牛角尖。

结草衔环造句篇五
《必修词汇表》

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词汇表

必修一

向青春举杯

百舸争流

携手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

《沁园春·长沙》

灰烬

惆怅 给予 不屈不挠 《相信未来》

..

花瓣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

似水流年 炫

耀

溺爱 挚友

怪癖

..摭拾意犹未足 蛮横 从心所欲 翱翔

...

《十八岁和其他》

全力以赴 焦灼 望眼欲穿 痴心妄想 淘汰 灰心丧气

《我的四季》

鬼迷心窍 藐视 妄自菲薄 噬啮 战战兢兢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苟延残喘

轻重缓急 瞠目结舌 不露

声色..

商榷 甄别 愁肠百结不啻 ..

势不两立 犄角 四肢百骸 《我的五样》 ..

信手拈来 独出机杼 脉搏 佝

偻 谆谆教诲 《写作》

....

获得教养的途径

参省 舆马

跬步 骐骥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劝学》

....

句读 阿谀 《师说》

..

慰藉

麻痹 戕害 时髦 无足轻重 痴迷 魅力 沉溺

...气象万千 《获得教养的途径》

激情洋溢 人云亦云 《写作》

月是故乡明

黏合 辜负 菜圃 《想北平》 .

逃遁 静谧 贫瘠 悲怆 眷顾 矫饰 烙印 《我心归去》

.....

触景生情

搭讪 喜上眉梢 音容笑貌

名利场

寄人篱下

流离失所

开宗明义 欷歔不已

勤工俭学..

含辛茹苦 翘首 桑梓

休戚相关 《乡土情结》 ..

按捺不住 如痴如醉 《前方》 .

打夯

《今生今世的证据》 .

夹叙夹议 《写作》

像山那样思考

《江南的冬景》 诳

语 《西地平线上》

窈窕 冯虚御风 遗世独立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

《赤壁赋》

榛莽《始得西山宴游记》 .

游弋 惬意 慵懒 喧嚣 吞噬 引擎 《神的一滴》 ....

饿殍

嗥叫 《像山那样思考》 ..

水到渠成《写作》

必修二

珍爱生命

缘分 宿命 沧桑 坍圮 雕栏玉砌 失魂落魄 亘古 熨帖 猝然 声名狼藉 .......

隽永 《我与地坛》 .

转弯抹角 古色古香

扶弱济困

《最后的常春藤叶》

粗糙 蓓蕾 奢侈 铿锵有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饕餮 跌宕 炽烈 《鸟啼》 ...

理直气壮广袤 《写作》 .

和平的祈祷

邂逅 狙击 嗜好 神气活现 狼吞虎咽 胡诌 《一个人的遭遇》 ....

凝眸

甲胄 无济于事 襁褓 烟熏火燎《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荒谬 《安妮日记》

臭名昭著 《图片两组》

历史的回声

贿赂 草芥 抱薪救火 《六国论》 .

《阿房宫赋》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 .

金戈铁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光十色 不可一世 曾几何时

天网恢恢 厥功甚伟

郑重其事 湔雪 《落日》 .

问心无愧 归咎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

《写作》

慢慢走,欣赏啊

蓊郁 袅娜 倩影 《荷塘月色》

..

料峭

滂沱 百思不解 氤氲 晌午 《听听那冷雨》

...

君子之交淡如水熙熙攘攘 《金岳霖先生》 《亡人逸事》

朱拓 踌躇 支吾

少不更事 价廉物美 谬种 沸反盈天

...

负疚 宽宏(洪)大量 精明强干 寻死觅活 天有不测风云 呜咽 草窠 ...渣滓 唾弃 蹙缩 炮烙 《祝福》 ..

绊脚 擂鼓 锣鼓喧阗 拮据 《边城》 ....

懵懂

诽谤 纨绔 杜撰 忖度 盥沐《林黛玉进贾府》

..

..

《写作》

必修三

祖国土

烧灼遐思迩想 汲取

飞流急湍 鹰隼 怪石嵯峨

...

《祖国山川颂》

瑰丽 雷霆万钧

《长江三峡》 马厩

掳掠 养尊处优 庇护 造访 通衢大道

...

陶冶 荒诞不经 翩翩起舞 春风得意 命运多舛 促膝谈心

..

缱绻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亭亭玉立 馨香

..

《肖邦故园》 罡风 迸发 《发现》 ..

颓垣

《北方》 .

蜗行 干瘪 胚芽 绯红 伤痕累累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

蹂躏 齑粉 《祖国土》 .

肺腑之言 《写作》

号角,为你长鸣

谄媚 诟骂

草行露宿 痛定思痛

..

自刭 愧怍 《指南录后序》 ..

詈骂 逡巡 户牖

扼腕 社稷 《五人墓碑记》

....

赊帐 《品质》

《老王》 苗裔 迟暮 《离骚》 .

潜藏 苦役 枷锁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

起锚 步履 锦标 《啊,船长,我的船长》 .

文明的对话

媲美 抱残守缺时过境迁 褒贬不一 一蹴而就

...

孤芳自赏 积淀 攻讦 不堪设想 负荷

...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绝无仅有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歇斯底里 声嘶力竭 延年益寿 上乘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拿来主义》

《卖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班门弄斧 《写作》

寻觅文言津梁

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居安思危 善始善终 择善而从

《谏太宗十思疏》

赦免 倨傲 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戮力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劳苦功高 《鸿门宴》 ..

《秋水》

攘夺 《非攻》 必修四

我有一个梦想

地域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大动干戈

《季氏将伐颛臾》

弃甲曳兵养生丧死

孝悌 《寡人之于国也》

豁然开朗 衷心 坚忍不拔 卓有成效 嫉恨 建树

..

歧视 兑现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心急如焚 息息相关 赎罪

后嗣 平起平坐 猖獗 情同手足 白雪皑皑 《我有一个梦想》 ..

遏抑 惊天地泣鬼神 荒烟蔓草

发扬光大 勖

.勉 《 纵横捭阖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怦然心动

刻骨铭心 拍案叫绝

..

《写作》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纠葛 伺候 《雷雨》 .

结草衔环造句篇六
《陈情表复习学案》

《陈情表》复习学案

编制人:李慧珠 朱莹峰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 背诵全文。

2. 识记文中重点文言知识,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学习重难点:

目标1、 目标2

一、 默写检测。

1、;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但以刘日薄西山, , , 。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首, 。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夙遭闵凶 零丁孤苦

常在床蓐 四十有四

(二)、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九岁不行

举臣秀才

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臣欲奉诏奔驰

拜臣郎中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岂敢盘桓

除臣洗马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寻蒙国恩

(三)、词类活用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具以表闻

且臣少仕伪朝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臣之进退

举臣秀才

举臣孝廉

猥以微贱

沐浴清化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凡在故老

(四)、一词多义

以 臣以险衅

猥以微贱

臣具以表闻

谨拜表以闻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臣以供养无主

于 急于星火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之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臣之进退

少 少多疾病

解鞍少驻初程

少仕伪朝

一时多少豪杰

志 舅夺母志

听臣微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婴 夙婴疾病

举婴,欲投之河

矜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鉏耰棘矜

悯 夙遭闵凶

悯臣孤弱

薄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厚古薄今

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良剑期乎断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疾 而刘夙婴疾病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疾风知劲草

嫉恶如仇

除 除臣洗马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攘除奸凶

三、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四、作业

1、《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范围与标准》书第55 --57页题。

2、仿照例句造句。

【例】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拓展(一)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二)成语积累

1. 孤苦伶仃 2. 茕茕孓立 3. 形影相吊 4. 日薄西山 5. 气息奄奄

6. 朝不谋夕 7. 乌鸟私情 8. 结草衔环 9. 皇天后土 10. 人命危浅

结草衔环造句篇七
《文言文翻译的探索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探索及方法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校 石半丁

【内容提要】:掌握基本语法常识、能断句是文言翻译的基本功。翻译时要准确地理解原文,同时,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该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还要注意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式的特点。

【关 键 词】:高中 语文 文言文翻译 断句 准确规范 语言风格 探索

《语文考试大纲》和《语文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高中生要掌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自从2002年高考以来,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而是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表述形式,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对这10分的文言文翻译相当重视。尽管我们不厌其烦的告诫学生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直译求“留、删、换”,意译求“调、补、变”。还让学生接受名目繁多的翻译方法,如:加字法、替换法、拆分法、灵活法、意译法、固定法、转述法、变通法、调序法等等。还有的让学生背诵48字“文言文翻译口诀”。我认为这些要求和方法固然很好,但似乎太抽象、空洞。学生了解后很难识记,更不用说实际操作了,学生的得分率总是相当的低。文言文翻译被学生戏谑为啃不动的“硬骨头”。

我在近两年的教学教研中,对文言文翻译作了些探索和尝试。总结了些文言文翻译的方式方法。力图达到较强的可操作性,且行之有效,可加以推广。

一、首先解决古文的断句问题

古文的断句问题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如果学生不能读断句,那么翻译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文断句非朝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

(一)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

1.学生要先要区分和识别词性,准确认识是实词还是虚词。如果是实词,是形容此还是动词,是名词还是代词;如果是虚词,是介词还是连词,是副词还是介词等等。

2.还要求学生比较准确的区分宾语、状语、定语、补语、谓语等句子成分,能准确把握 这些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其实,这都是最基础的东西,也是文言文断句的最主要依据。

(二)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

对话、引语是文言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三)借助发语词、敬辞、语气助词划定句子的起始

文言文虚词在表达语气和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且夫”“窃”“请”等词多用于句首;“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

(四)依据文言文句式整齐的特点短句

互文、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拿《过秦论》中的语句作分析。

1.“追亡逐北”,“追”和“逐”同为动词,动词后只能跟名词作宾语,因而,“亡”和“北”为名词,可译为败北、溃败的军队。

2.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个“正对”对偶句,根据对偶句特点可知,处于同一位置的“固”与“地”词性相同,都是名词,意思也接近,据此推知,“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坚固的地方”讲。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是同义迭句,不能直译,可意译为:(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二、识记掌握常见古代汉语中的固定结构

古代汉语中的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表示选择五种。

(一)表示疑问

1.何以„„?(根据什么„„? 凭借什么„„?) 王曰:"何以知之?"

2.奈何„„? („„怎么办? 为什么„„?)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如„„何.奈„„何?(拿„„怎样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

4.孰与„„? (与„„比哪个„„?)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5..独„„耶? (难道„„吗?)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二)表示反问

1.何„„为? („„干什么呢?) 何辞为?

2.何„„之有?(有什么„„呢?) 夫晋,何餍之有?

3.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4.独„„哉?(难道„„吗?)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5.„„非„„欤? („„不是„„吗?) 子非三吕大夫欤?

(三)表示感叹

1.亦„„哉! (也真是„„啊!) 呜呼,亦盛矣哉!

2. „„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四)表示揣度

1.其„„欤?(不是„„吗?) 其可怪也欤?

2.无乃„„?(恐怕会„„吧?) 无乃后乎?

(五)表示选择

其„„耶? 其„„也?(还是„„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邪?

三、要准确地理解原文,同时,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

准确地理解原文,是进行翻译的基础。原文理解错了,译文当然就不可能正确。下面列举三个句子:

1.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恵王上》)这里的“远”是使动用法,“远庖厨”是“使远庖厨”的意思,有的翻译成“君子远离庖厨”,就错了。联系上文,君子“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如果远离庖厨,就不能“见其生”“ 闻其声”,这就不合乎事实逻辑。

2.夫晋,何餍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有的翻译成“晋国有什么满足?”就不大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译作“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就比较好一些。

3.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史记·汉高祖本纪》)有的译文把“毫毛不敢有所近”机械地翻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最好译为:“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已有”。

四、遇到古今汉语有所不同,不能逐字逐句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

学生要有比较好的文言功底才掌握这种翻译方式,这还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信、达、雅”。 下面列举三个句子:

1.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韩非子·五蠹》)如果翻译为“从事脑力活动

的人多,法制就要败坏;从事体力活动的人少,国家就要贫弱”这样的翻译不但过于现代化,而且不准确。因为韩非所说的“事智者”主要是指那些游说之士,而医、卜、星、相之类的人不包括在内,比今天所说的“从事脑力活动的人”范围窄。而韩非所说的“从事体力活动的人”范围要广。我认为分别把它们译为“从事智谋活动的人”和“从事耕战的人”要合乎原文些。

2.《桃花源记》中的两句话“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话并不难懂,但要翻译出来,着实让大家伤脑筋。如果逐字逐句对译就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相互搭配。“芳香的草新鲜美丽,落花繁多”,这话在现代汉语中是不通的。因为原文要表达的是视觉的感受,碰到这种情况,翻译的时候就要灵活一点,在不损害原文的前提下,调整词语的搭配关系,使它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译“芳草青翠可爱,落花飘洒林间”。

3.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这一句,从句子结构看,“水之积”是主语,“不厚”是谓语。如果要保持原来的句子结构,就应该译作“水的积聚不多”。,但这样说在现代汉语中很别扭。我们可以改变其原有的结构,“水积得不深”。一般说来,在古代汉语中的这种“名词+(之)+动词+也+形容词”的句式,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名词+动词+得+形容词”来翻译,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中“其鸣也哀”就可以译“它叫得很悲哀”,如果译作“它的叫悲哀”就不合乎现代汉语逻辑了。

五、要注意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式的特点

1.古汉语中经常会省略主语。在译成现代汉语时,有时就要把主语补出来。例如:高一语文读本中“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三个句子都没有主语,实际上是三句都换了主语。如果照原文直译,“请求京这个地方,让他居住在那里,把他叫做京城大叔”,就都变成姜氏的动作了。象这样的句子应该把主语补充出来,译为“姜氏替段叔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让他居住在那里,人们就称他为京城大叔”。

2.有时候,古汉语中的借代,会使一个词形成一个新的词义,这时候就更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直译了,例如:高一语文读本中“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重耳之亡》)。有的翻译把“则就木焉”译为“就只好找木头去了”,令人啼笑皆非。其实,在这里“木”是指棺材,这正如成语“行将就木”一样。又如,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孟子·许行》一课中“以铁耕”的“铁”指铁制的农具,这也是一种借代。

3.文言文中出现互文时翻译更要注意.《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实际应是“不以物喜,也不以物悲;不以已悲,也不以己喜” 。《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有人译成“有席卷天下,控制寰宇,征服各国的意图,并吞世界的雄心”。这样翻译不但失去了原作铺陈夸张、声势夺人、琅琅上口、诵读优美的意韵,而且还显得重复。可直接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野心。

六、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该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1.在文言文翻译中,很多人对“也”的理解很片面。其实“也”的作用是帮助表判断或表示肯定,而不是表示感叹。所以“也”在多数时候就不能用“啊、呀、哇”来翻译了。例如:高二语文读本《论语·公冶长》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一句。译文一:腐烂的木头是雕刻不得的呀,粪土的墙是无法粉刷的呀!译文二:腐烂的木头是无法雕刻的,粪土的墙是无法粉刷的。我认为译文二比译文一好,原因很简单,联系上文,这是孔子对学生宰予的看法和评价,用的是比拟手法。

2.在古文中经常运用排比、对仗方式,使句子整齐、音调铿锵。译文尽量把这些特点保存下来。例如:《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一:只想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并不企图飞黄腾达,使名声传播到诸侯之中。译文二:只求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显身扬名。译文一逐字逐句翻译得很好,但我认为译文二字数整齐,对仗工整。念起来抑扬顿挫,较好地保存了原文的语言风格。

又如,语文读本第二册《谏逐客书》中有这样的排比句:“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译文一:因此,太山不拒绝土壤,才能变成那样大;江河大海肯容纳细小的水流,才能达到那样深;做君王的不拒绝一切民众,才能使他的道德发扬光大。译文二:所以太山不放弃微小的泥土,才能形成它的巨大;河海不排斥细小的水流,才能达到它的深邃;国君不脱离广大的百姓,才能显扬他的德行。译文一比较忠实于原文,但不如译文二更能保存原文铿锵的语调。

综上阐述的是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总体说来,学生除了领悟上述方法和技巧外,在翻译前还应该通读全文,准确把握全文内容,对所叙之事、所讲之理完全弄明白,以保证译文符合原文之意,且不可不顾全篇,而只就句子而论句子。另外,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翻译句意。上下文之间在内容上有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了某句话的来龙去脉,才能准确的加以翻译。翻译时要慎重下笔,准确地写出译文,写译文要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句句畅通,充分反映出原文在谴词造句和语气、风格上的特点。

我在近两年的文言文教学教研中,还得到些教学体会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