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8    阅读:

篇一:《揠苗助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揠苗助长

孙园小学 郭建芳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重、难点: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具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出示“寓言”,指导书写“寓”齐读。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2、能说说你了解的寓言是怎样的吗?小结:“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3、这节课上,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题目。 (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点明“揠”“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学习字词。

1、读一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出示:巴望 焦急 纳闷 枯死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把生字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 ③小结完成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巴望、拔苗、枯死)

3、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

三、精读体悟。

1、过渡:但这只是成语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看,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出示:这是一个怎样的农夫

2、交流汇报,朗读体悟。

A、[很心急]出示第一自然段

1、结合回答,扣住“巴望”,理解意思。

2、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

3、指名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农夫怎样?仿佛还听到他在说什么?

4、齐读

B、[很辛苦]出示第二自然段

1、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结合回答: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辛苦。

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累,体会辛苦。

2、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农夫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农夫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C、[很开心]出示第三自然段

3、谁先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农夫的开心?理解“兴致勃勃”,说说意思相近的词。

4、指导朗读。

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一边做动作边读D、[好愚蠢]

结合前后文说说

四、体悟寓意

1、结合板书,他的愿望是什么?想法对不对?

2、他是怎么做的?做法对不对?错在哪?(禾苗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错在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了)

3、结果怎么样?(板书:想法对 做法错 结果坏)

结合板书说说你的理解(想法再好,不按规律办事,结果也会坏事) 小故事学完了,大道理也不知不觉被你们悟出来了。

4、小结提炼:农夫的可怜就在于他不懂得这个道理,结果是一切的辛劳化成了泡影,空欢喜了一场。真是“好心办坏事呀“

5、(出示:假如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怎样用这个道理来劝他?假如你是农夫的儿子,你知道父亲犯了什么错误吗?)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6、揭示寓言:是啊,不仅仅是禾苗的生长规律不能违背,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都不能违背,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最深刻的道理。[出示寓意]指名读,齐读。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7、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吗?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8、农夫后来后悔极了,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希望大家别学他那样做傻事。(学生练习:《“农夫”的自述》)

四、推荐读物。

寓言虽然短小,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多读寓言,学会思考,会让人变得更加聪明。(推荐读物)

篇二:《揠苗助长666668999999999999》

永嘉县小学语文“常见文体”教学设计评比

课题:

文体:寓言

单位:

姓名:

电话:

揠苗助长 (人教版二下27课) 上塘峙口小学 黄碎爱 765309

揠苗助长

(人教版二下27课)

文本解读

《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简称人教版二下)第七组中《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也是教材第一次安排寓言与孩子们见面。本组课文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四篇不同风格的课文。其中《揠苗助长》这则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

文本的体裁不同,教学内容的精选也不同。文体的特点是小小故事里包蕴深刻道理。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读寓言故事,就不可以追究故事的真实性,因为寓言本身就是通过假托故事说明道理的,故事是假的,道理是活的。《揠苗助长》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学情分析

我教学的对象是农村小学二年级,班里30人,学生构成情况比较特殊,其中外来务工有13人,留守儿童10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读者、作者、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课后习题就是我们了解编者意图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通常通过分析课后题所反映出的学生应具有的能力。针对本课来说,主要有抓住人物形象,体会寓意、概括寓意,发展语言和拓展训练,迁移运用等能力。为了了解学生在本次学习之前达到何种程度,我特采用问卷式进行学情调研。

通过调研我了解到学生的知识起点呈现以下状况:

(1)大部分学生对“揠苗助长”连字面都的理解都不完整,更加没有深入的了解。

(2)一部分数学生能在自主阅读寓言后,从第一自然段的焦急、巴望等词中体会出农夫非常焦急。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自言自语”、“转来转去”这两个同样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

(3)学生读完寓言,体会到的道理仅仅停留在“种田”或是“植物生长”的层面上,没有更深层次。

(4)学生对和“揠苗助长”意思相同的成语几乎全然不知。

学生的基础不是很扎实,课堂需要教师多动脑筋。

目标研制

教学目标: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会正确认读“寓、揠、焦、喘、截、转”,会写“焦、算、费”,理解“焦

急、揠苗助长、筋疲力尽”。

2.会正确、流利地读故事,知道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故事的原文,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4.了解故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迁移运用这一表达方法会把现成的材料按

事情的发展顺序整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朗读指导、认字、写字;难点为读故事知道寓意,学习按事情的发展

顺序的表达方法。

教学程序:

课前谈话,巧妙激趣引思

1.听说你们很喜欢故事。那黄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本图画书《葡萄》的故事

当见面礼吧。

2.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呀?

3.狐狸明白了种葡萄要恒久忍耐,可是,有个人,却不愿恒久忍耐,那会怎

样呢?想知道吗?

一、原文导入并揭题

1.(出示《揠苗助长》的原文)看不懂,是吗?这故事才3句话却流传了

2000多年,它还会告诉我们道理呢!人们把这样的故事就叫寓言(板寓言)。

想知道这则寓言写什么吗?有人进行了翻译,让我们走进27课寓言故事两则。

2. 认读“寓言两则”认“寓”,“寓言两则”是什么意思?

3.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揠苗助长(个别读,齐读)

想看吗?那如果挑战你,给你三分钟时间,做到正确、通顺读这故事,还读

吗?好,打开书122页,三分钟时间留给你。

二、品读寓言故事,学表达

(一)学生读故事

(二)品读故事

1.品读故事的开头,学表达

(1)个别反馈读故事(2-3人)

(2)学习第一自然段

认读“焦” 学写“焦”(师范写,生写2个)

个别读,齐读

因为长得慢焦急,还因为心里的巴望,于是他焦急地„„(学生齐读)

(4)小结:现在,我们清楚了。故事的开始是禾苗长得不快,农夫焦急地想办

法。这就是故事的起因。(板 起因)

2.品读故事经过,理解揠苗助长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用故事中的一个词语说是哪个?(揠苗)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边演边读(个别、全班)理解“筋疲力尽” 。

(下面让我们也来揠苗吧,请一位同学来演。你准备怎样揠苗?是这样连根拔起

吗?„„你们也想试试?好,一起来揠苗、揠苗吧!)

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这是故事的经过(板 经过)

4.这样辛苦的揠苗助长的结果怎样?(板 结果)

这个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而揠苗

助长,结果禾苗都枯死的事,写清楚的。

三、回顾全文,迁移拓展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故事吧!

2.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还想对谁说?

3.这里也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不过很乱,如果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

整理成一个通顺的故事。你会吗?

4.总结:这一则寓言,教我们如何做事,下一则教我们如何做人,寓言就是这样

教我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有两个字宝宝等了很久了,让我们见见它们吧!

四、写字

算、费

提示:费上部写得扁,算中间写得扁。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适得其反 急于求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有害无利 „„

焦急 拔 枯死

起因 经过 结果

设计意图

由学情,精选教学内容,进行本案设计:

1.以朗读指导、认字、写字为重尝试与课文内容分析式说再见。以寓言故事

的情节展开,认知实践故事的起因是因为禾苗长得不快而焦急想办法,故事的经

过是实施揠苗助长的方法,结果很讽刺禾苗全部枯死,并迁移运用这一表达方法,把事情说清楚。

2.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抓住低年级孩子对表演欲望很强烈的特点,通过演一演“揠苗助长”(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个别指导演,全班演,寓言就在教师、孩子、文本三者诙谐幽默的对话中和入情入境的情境中不知不觉披露。孩子们明白了“筋疲力尽”、“揠苗助长”的意思,也明白了揠苗助长白费功夫有害无益。

3.课前的《葡萄》成为我与孩子交流沟通、铺垫情感的平台。狐狸为吃到又多又甜的葡萄经历了爱的恒久忍耐。孩子们正被这故事着迷时,话锋一转,不愿恒久忍耐会怎样?激发了孩子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引起了思考。

4.导入课文的原文,孩子是看不懂的,但可以数,有3句话50个字,加上教师的简介,我想一定能给孩子带来震撼,播下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种子。其实,“焦”的教学不仅帮孩子记字,也在进行爱汉字的教育。

“隹”古时指鸟,四点底为活,小鸟放在火上烤能不焦急吗? 看,古人造字很有意思,

5.“回顾全文,迁移拓展”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在读中感情,在读中悟意,在读中明法。语言的积累、内化、提升,要在说中练,学法的习得要在迁移运用中强化、内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附:学习单和课件

学习单 姓名:

1.我会写

2.请把下面一则寓言,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理成一个通顺的故事。(在段前标上序号)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篇三:《揠苗助长评课》

最让人佩服的,是课堂教学的扎实与有效。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逐句体会,品味,第一段的三句话,就能带领学生通过读句子,抓重点词语,围绕“巴望”二字层层递进,逐步展开。让学生在多遍练读中,感受农夫焦急的心情。通过不同学生的读,来感受文字传达出的意思。在读到农夫看到田里的禾苗焦急不已的那段时,引导学生读,体会,让学生演一演,指导过程行云流水,游刃自如,令人叹服。

整节课下来,条理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师的板书也很端正。尤其是小黑板上生字的书写,设计得很好,能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出来,符合低段孩子的学习。还发现学生的习惯很好,默读完之后,拍手表示已经结束任务。习惯的培养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非常的重要,这一点朱老师做得比较好。

金老师的课比较完整而深入。从基础的生字、词语,到重点句的理解,再到道理的解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生字的教学:“焦”,从火烧理解着急的程度。农夫的动作、心情的变化不仅推敲关键词,还配以图画,让学生理解,并结合感情朗读,感悟农夫的心理。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道理这一块。首先,让学生说出禾苗是怎么生长的,“而农夫呢?”“所以他违反了禾苗的„„”学生接出来“生长规律。”于是道理就自然地点出来了,道理知道了还要内化,于是老师有通过让学生扮演农夫和儿子进行对话来练习来讲讲道理。金老师又不满足于能够讲道理,他又讲到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反规律的道理。

曹老师的特点就是细致。不管是字词的推敲,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精致而巧妙的。他对这个故事的分析几乎是一字不:自读,指名读,“读得非常流利,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再请学生读,“老师从你的话中听出来禾苗长了一点,”再读,“老师感觉你读出来的禾苗没有长。”问到“精疲力尽”什么意思时,老师问了下你是怎么知道的“哦,查词典知道的,这是一个好方法。”正好教导了学生查词典的需要。唯一的缺点就是道理讲的不够,似乎重点都放在故事上,分析完故事还要求学生复述,而忽视了道理的重要性。其实我觉得寓言的学习目的就是懂道理。故事的细致分析需要,但也是为道理做铺垫的,如果没有让学生很好地领悟道理,故事复述得再生动,也是没有到达目的地,尽管路上是一步一个脚印。

《揠苗助长》评课稿

《揠苗助长》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教材。这是一个有深刻寓意的故事,老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使学生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说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学生读中感悟,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把理解的表达出来。

1、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部分强调低年级注重词语的积累以及说话的锻炼,这节课同样围绕这个目标来完成的,目标把握的非常准确。

2、故事图片、激趣导入

用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的图片导入,有效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低年级图片、歌曲等形式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孩子对图片接受能力较强。抓住儿童的认知特点有效的激起了学生兴趣。

3、词语积累、练习说话

先和生字宝宝打招呼,指生读,看看课前有没有预习,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然后生领读、齐读。带着生字到句子中选读齐读,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丰富的词语积累。老师非常注重说话的练习,先把词语放到文中去体会然后再有感情的朗读,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变换词语去表达感情。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4、品读领悟、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认为品读领悟环节贯穿于整堂课中,老师注重这点,让学生大量的去读,去感悟,然后每位学生都能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拓展延伸让学生去总结故事蕴含的道理,很好,还告诉学生今后该怎么做。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节成功的课、优质的课。可我觉得课堂气氛有点不够活跃,像低年级

要符合他们的本性,在玩中快乐的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说的不当,还请批评指正!

《揠苗助长》评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么一次发言的机会,同时也为能跟在座的老师们一起交流学习而感到十分荣幸。下面我就第一节由 王丹红老师执教的《揠苗助长》一课,谈几点个人的看法,若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揠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所谓寓言,就是用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而借用的故事往往浅显易懂,可读性很强。因此学生读懂故事倒不是个问题,那么关键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引领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明白其中的道理,即寓意。听了王老师的课,却让我们看见了、也用心感受到了她引领孩子们共同演绎这篇寓言故事的课堂历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展开说:

第一,重视字词教学,注重朗读感悟

我们知道,把识字教学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这已成一个共识。在这节课中,王老师对“喘”“焦”“费”等字,采用了集中突破的教学策略,比如,“喘”等几个字教师关注它们的读音;而最有创意的则是对“焦”字的处理,教师根据“焦”的构造特点,一面动画形象演示,一面耐心地跟学生介绍这个字上面是“隹”,是小鸟的意思,下面四点底就像一把火在燃烧,通过这种方式,引领学生感悟“焦”的两层意思。总之,教师的引导语言是富有亲合力的。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等词语时,王老师又采用了随文释词,紧扣词不离句乃至离段,把词语放到具体语言环境去理解的方法。比如理解“筋疲力尽”一词时,王老师有意识地渗透中高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的方法,她在课堂上是这样问的:“禾苗那么多,农夫要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他会觉得很怎样样,让学生先带着体会去说——”然后追问:“那么文中哪个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农夫的非常累啊?”这样,“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才变得可触可摸可感,真正进入学生的视野,成为他们语言生命积淀的素材。

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地外在显现,为了尽情地表达,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文章的一段一句,甚至是每一个词语当中。认识到这点,王老师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搭建朗读平台,营造朗读氛围,润物无声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体会农夫的“筋疲力尽”,王老师随着学生抓住“一棵一棵”等词,这样引导:“累了一整天的农夫,他不累才怪呢?让我们把这份感受送进去读一读。”在反复地读中慢慢品味词语的妙处。而老师的评价语也很智慧,如“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农夫的筋疲力尽”“你让我真的感受了农夫确实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等等,再比如感悟“焦急”“转来转去”等词时,都是采用了这一朗读策略。

第二,采用变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老师们都知道,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有效开展这一“对话”过程,正所谓“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节课,王老师开篇揭示课题之后,抓住一“拔”字,直接切入文章第二节教学,体会农夫是如何“拔苗”的过程。这种变序教学,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而对这一节教学,王老师不惜浓墨,倾情演绎了一番,目的就是让学生走进并沉浸在农夫虽累犹喜的那种自鸣得意的心理状态。当时老师在出示插图后,这样引导:“咱们的农夫一边一棵一棵地拔苗,一边自言自语地会说些什么呢”。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的想法是很丰富的。但老师们也同时会发现,学生的想法归根都集中的

第三节的内容,这样教师就很自然地就会转向第三节的内容,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当然,当时如果王老师当时能抓住学生在想象农夫自言自语的同时,有意识地点出第三节中的“总算没有白费”“长高了一大截”等关键词,可能学生的理解更深刻、准确,同时也做到了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文本提供语言材料的机会。到这儿,我们不免会想,农夫这种行为的成型并非孔穴来风,必定事出有因,果然,王老师借机问学生“咱们的农夫花这么大力气,搞得筋疲力尽,却为何还要去拔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炸开了,在老师积极有效地引领下,学生解读出事出有因的“因”。是啊,好不容易想出了办法,好不容易去做了,正当农夫“欢天喜地”之时,结果呢?禾苗全枯死了。怪谁?找谁去?面对这样一个强烈的对比,王老师最后巧妙设计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思维大碰撞:“你知道农夫错在哪里吗?”学生的回答是多元的,而王老师也是胸有成竹的,抓住时机,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寓意。

第三,巧用多媒体,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低年级孩子对不善于抽象思维,却钟情于形象思维。而多媒体的运用恰逢其时地用上了,怪不得王老师的课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吸引着听课的老师。比如在教学第一节的时候,老师别巨匠心地通过两个句子,比较体会“好像”一词的含义之后,为了加深并让学生切身懂得禾苗其实并非没有长高,老师让学生欣赏一段禾苗生长的动画。对禾苗的生长过程,孩子毕竟年龄太小,无法提取以往经验,自然谈不上什么明不明白的。因此,在学疑处给予点拨正是教师应该做的。为此,王老师给孩子们放了这么一段动画,形象地让孩子看到禾苗每一秒、每一刻、每一天都在“动”,都在生长的过程。何况这段动画确实做得很有水准,真实呈现出生命成长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留给孩子的印象不可能不深刻。然而,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么一段73秒钟的动画就演示出禾苗一生的生长过程,是否短了些,是否少了些什么东西。于是我想到了,要是在动画的旁边标出禾苗每一个阶段生长所需的时间,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生命成长的准确过程,而且,是否尽可能地纠正学生因年龄小而单纯、天真地认识问题、事物特点的潜意识错误呢?也许王老师在反思的时候想到了。

好,以上就是我个人听课后的几点想法,不当之处,敬请王老师和在座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篇课文,是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规律的道理。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明理又会表达呢?我

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的:揭题释题--初读了解大意--品读体会“焦急”--感悟寓意--点明寓意。

首先,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在图片的辅助下,理解揠苗的意思,并从文中找出有关揠苗意思的句子。当学生明白揠苗的意思后,我适时追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是为了什么呢?这样让孩子们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水到渠成。紧接着我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这个种田人为什么揠苗助长?结果怎样?孩子们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能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其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农夫的“焦急”。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对于句子“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则通过3次不同层次的引读体会农夫的焦急。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不是死板地用语言来解释,而是让学生看图想象农夫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这样就非常自然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整个板块教学中, “读”贯穿始终。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最后,借用植物生长规律的经验,引导学生体会寓意。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说出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比较难。因此,我先让孩子们观看番茄生长的录像后让他们说说自己从录像中明白了什么?再追问孩子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当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其中的道理时,我再做稍微引导,如此一来,孩子们就能明白其中的寓意。

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真实的扎实的有争议的课。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设计好教案后,总习惯于按照教案一步一步走下来,时间来不及了,就开始为了完成教案中的设计开始赶教案。学生在对于《揠苗助长》的寓意没有理解透彻的时候,就可以再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而不是为了一定要把后面的赶完而匆匆了事。其实上课就和生活一样,很多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我们学会放弃,先把前面一步扎扎实实打牢,再往后走。

篇四:《揠苗助长造句》

1、我们不想揠苗助长,当然我没有说我不喜欢他们,也没有说我不信任他们。

2、对这样的一颗种子,我们根本就不必大费周章,花费心力去做任何揠苗助长的事。

3、即便是你亲生的孩子,你也千万别揠苗助长,更别穷瞎操这个心吧!

4、你不顾孩子资质,硬要孩子变成资优生,小心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5、我们不想揠苗助长,当然我没有说我不喜欢他们,也没有说我不信任他们。揠苗助长造句

6、一个好的园丁不会揠苗助长,而会耐心等待,因此我们必须有耐心。

7、然而在教育部宣布幼稚园不得教授美语等一连串的禁令复,不禁令人反思,8、治理国家的难处,其中除了揠苗助长的错误外,()最大的盲点就在于管理者的私心。

9、别相信这些速成班,他们用的都是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

10、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

11、父母教育子女难免求好心切,但不可揠苗助长,以免收到反效果。

12、现在许多家长恨铁不成钢,不惜揠苗助长,结果受苦的是孩子。

13、你一下子给花施这么多肥,小心揠苗助长,适得其反。揠苗助长造句

14、做事宜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揠苗助长,反而容易失败。

15、学习须渐进有功,一味跳级求深,无异于揠苗助长。

16、这当中,有的地区和部门,甚至还出现过揠苗助长的现象。

17、练习技艺总须循序渐进,贪求速效,往往揠苗助长罢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