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争辉的同义词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31    阅读:

篇一:《近义词、反义词》

第一单元

近义词

壮美—壮丽 好像—仿佛 当作—做为 赶快—急忙 闪烁—闪耀活泼—活跃 好多—很多 如果—假如 告别—离别 旅行—旅游 很多—许多 准备—预备 仔细—认真 擎—托、举 犹有—还有 春华秋实—春种秋收

反义词

五谷丰登—颗粒无收 赶快—缓慢 闪烁—熄灭 活泼—呆板 开始—结束 轻—重 降—升 粗心—细心 无—有

傲—谦 斜—正

第二单元

近义词

安静—宁静 疲倦—疲劳 感谢—感激 挂牵—惦念 突然—忽然 亲切—和蔼 关心—关怀 非常—特别 后悔—懊悔 决定—确定 慈祥—和蔼 平静—安静 沉着—冷静

反义词

安静—吵闹 盛开—凋谢 消除—保留 挂牵—放心 亲切—凶恶 热爱—憎恨 静悄悄—乱哄哄 迟到—早到 后悔—无悔

严寒—酷暑 紧张—放松 和蔼—凶狠

第三单元

近义词

奋发—发奋 朝夕—早晚 隔断—隔绝 欢乐—欢快 欢庆—庆贺 中央—中心 宽阔—广阔 矗立—耸立 聚集—聚拢 飘扬—飘荡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惊奇—奇怪 洁白—雪白 情景—情形 反义词

美—丑 兴—衰 奋发—泄气 欢乐—悲伤 洁白—乌黑 美好—丑恶 阴—晴 许多—很少 宽阔—狭窄 成功—失败 聚集—分散 高潮—低谷 微笑—哭泣

第四单元

近义词

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无边无际—一望无边 自言自语—喃喃自语 朋友—良友 奇怪—奇异 从前—以前 雪白—洁白 漂亮—美丽 温和—温柔 明白—清楚 赶紧—赶忙 仍然—依然

责怪—责备 使劲—用劲 聪明—机灵 迫不及待—急不可待 反义词

徒劳无功—事半功倍 朋友—敌人 抬头—低头 从前—未来 奇怪—一般 漂亮—难看 明白—糊涂 温和—粗暴 责怪—原谅 急忙—悠闲 赶紧—拖延 容易—困难 聪明—愚蠢 一定—未必争辉的同义词

第五单元

近义词

广—阔 计谋—计策 容易—简单 称赞—夸奖 认真—仔细 疲劳—疲惫 连忙—急忙 用心—专心 现在—此刻 飘荡—飘扬 连忙—赶紧 幸福—快乐 愿意—情愿 接替—代替 首领—头领 方式—形式 轮流—轮换 反义词

齐—乱 高—矮 一花独放—百花齐放 称赞—批评

仔细—马虎 泄气—鼓劲 借—还 近处—远处 注意—忽略 山顶—山脚 难过—高兴 幸福—痛苦 激动—平静 担心—放心 服从—违抗 上任—离任

第六单元争辉的同义词

近义词

虚假—虚伪 热忱—热情 奉献—贡献 真诚—至诚 高兴—开心 突然—忽然 叹息—叹气 等待—等候 假如—如果 遥远—辽远 喜欢—喜爱 勤快—勤劳 迫不及待—急不可耐 欲—想 闻—听 相见—遇见 反义词

永远—暂时 真诚—虚伪 冷漠—热情 索取—奉献 可爱—讨厌 高兴—难过 快活—悲伤 不幸—幸运 哭泣—微笑 心爱—厌恶 小气—大方 勤快—懒惰

好学—厌学 离—回 深—浅 少小—老大

篇二:《最易误解的词语1》

最易误解的词语1:‚望其项背‛追得上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与成语有关的题目难倒了不少学生。题目是这样的:‚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时一头雾水,考完之后查了词典才明白自己判断错了。

‚望其项背‛出自清代汪琬的《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意思是说,其言论很精彩,后代文人不能超越。但是,单是‚望其项背‛就能表示出别人无法超越吗?

从‚望其项背‛这个词本身来看,‚项‛是‚颈项‛,而‚背‛,就是‚脊背‛的意思。既然能够看得到对方的颈项和脊背,那么就肯定离得不是很远。比如摩托车拉力赛上,后边的运动员如果能看到对方,那么距离就很近;相反,如果连前边的人都看不到,那就相距很远了。所以,‚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说还可以看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上述高考语文卷子上那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成都五牛队实力很强,别的甲B球队无法相比‛,但用上了‚望其项背‛后,表达的意思却成了‚别的甲B球队可以赶得上‛了,这当然跟句子原来的意思相悖。 需要注意的是,‚望其项背‛这个词一般多用为否定意义的句子,如‚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非……所能望其项背‛。如果使用者不小心的话,很容易把这个词用反的。例如: ‚尤文图斯夺冠几乎已经成为传统了。像AC米兰、国际米兰及罗马这些球队,只能望其项背。‛

最易误解的词语2:‚叹为观止‛是赞叹

新浪网在2005年10月份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国民党一百年来因为坚持独裁导致衰落的历史事实。文章写得很好,但是也出现了错用词语的失误。比如在介绍到国民党因为独裁导致贪污成风时,作者写道:‚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贪污腐败,使国民党民心尽失。‛这句话中,‚叹为观止‛显然用错了。

‚叹为观止‛一词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出自吴国公子季札之口。

季札出使鲁国时,观赏鲁国音乐舞蹈,对各种舞乐作出了不同评价。当他看到跳《韶箭》舞时,断定这是最后一个节目,并由衷地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舞乐好到了极点,我们就看到这里吧。后来人们就用‚观止‛一词来赞叹所看到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没有更好的地步,是褒义词。

如今,‚叹为观止‛这个词语用错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到了极点‛,当贬义词用,显然不妥当。上文中那个句子,就是因为这样而产生错误的。再举一个类似的错句:‚为了骗取扶贫资金,这些村干部居然使出了各种办法,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一种错误用法是,没有区分主语是人还是物。如果主语是人,就要用‚叹为观止‛;如果主语是物,就要用‚令人叹为观止‛或者是‚让人叹为观止‛。错误的例句如:‚她的舞蹈动作优雅,表现力强,叹为观止。‛

最易误解的词语3:‚明日‛黄花非‚昨日‛

在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总会发现‚昨日黄花‛一词。比如:‚同仁堂的百年盛誉会否成为昨日黄花?‛又如:‚美网球迷爱红颜 昨日黄花遭冷落‛。还有:‚多彩台历走俏 挂历已是昨日黄花‛。不由得纳闷,明明是‚明日黄花‛,怎么变成了‚昨日黄花‛了?

所谓‚明日黄花‛,出自北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说,重阳节过后,金黄的菊花便将枯谢凋败,到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除此之外,苏东坡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中又用了一次:‚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同样一句话,苏大学士用了两次,可见他对这句话比较满意。后来,人们就把‚明日黄花‛比喻为过时的事物。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就称:‚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

那么,既然这句话很多人知道,为什么还会有人犯错呢?莫非仅仅是按照日常生活知识来判定,觉得‚昨日‛比‚今日‛更能表示‚过时‛的意思?我们不如再把问题的本质转回苏轼所作的诗词本身。从逻辑上讲,菊花今天开得很好,但是明天和后天会不会没有变化?花期再长,花儿终究是要凋败的;而过了今日才是明日,花当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不鲜艳了。

其实,苏轼在诗词中反复用‚明日黄花蝶也愁‛,他的意思是:看到菊花那样,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菊花一样已经过时了,这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迟暮不遇的心态。了解了这点,也许就很容易记住‚明日黄花‛了。

最易误解的词语4:人浮于食本好事

在2005年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我国官民比例高达1比26。与之相比,十年前为1比40;改革开放初期为1比67。如此的官民比例,比清末高出35倍;比西汉时期高出306倍!也就是说,西汉时期,八千个老百姓才养活1个官;如今,26个老百姓就要养活1个‚官‛。这一数字,道出了全国各政府机关机构臃肿的事实。 于是想起了‚人浮于事‛这个成语。如果了解了这个成语的来历,就会发出更多感慨了。争辉的同义词

‚人浮于事‛原为‚人浮于食‛,语出《礼记.坊记》。其中有句:‚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注称:‚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

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可称得上廉洁。因此,古时候的‚君子‛宁肯让自己能力超过俸禄,也不愿俸禄超过自己的职位。后来,‚人浮于食‛变成了‚人浮于事‛,含义也有了一些改变。 但不管意义怎么变化,古人的‚人浮于食‛的做法应当提倡。

最易误解的词语5:‚不刊之论‛不能改

因为每个汉字都含有多个不同的意义,所以使用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切忌犯望文生义的错误。有则征稿启事是这样写的:‚为提高本刊的

整体质量,为读者奉献更好的精神食粮。从即日起,面向广大读者征集哲理散文。请读者朋友不吝赐稿,谢绝文字粗劣的不刊之论。‛这则启事中,‚不刊之论‛显然是用错了。

实际上,这‚不刊之论‛的‚刊‛字,并不是现在‚刊登‛的意思。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报刊,自然也就没有‚刊登‛这回事。正确的解释是,‚刊‛当‚删削‛或‚修改‛讲。

何以‚刊‛字为‚删削‛或‚修改‛?这还得从竹简木牍的使用说起。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

因为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

所以,这个‚刊‛字就兼有‚写‛与‚删‛两种意思。而重要的文字才能称为‚不刊之论‛,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起先只能用于帝王诏令、典章规条之类,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能指真理或伟论,其规格甚高、褒义强烈。汉代扬雄《答刘歆书》中写道:‚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说,你的书是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后来,‚不刊之论‛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所以,仅依‚刊‛字的今义,就将‚不刊‛指为‚不刊载‛,将‚不刊之论‛说成是‚不能刊载的言论‛,那就完全错了。

最易误解的词语6:‚不足为训‛非准则

在没有对‚不足为训‛作解释前,我们先看以下两个句子:第一句,‚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就这一点小失误,影响不了大局,不足为训。‛第二句,‚明明知道现在是火灾危险期,可他们却不足为训,居然在林区偷偷抽烟。‛

上述两句话中的‚不足为训‛都用错了,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这个词的准确意思。‚不足为训‛一词出自明代胡应麟的《诗薮续编》卷一,其中有一句话:‚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在‚不足为训‛这个词语中,最关键的是‚训‛字,‚训‛在这里不作‚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如此,很容易断定‚不足为训‛的意思为‚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可是,上面的句子都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跟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许慎的《说文解字》给‚训‛字作了完整的解释。训,从言、从川。本意作‚说教‛解,意思是用嘉言教导人之意,故从言。又以‚川‛本作‚水流贯穿‛解,有疏导水流使其通畅之意,认为‚训‛是能教人通于义礼的‚说教‛。

‚训‛字的义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典法曰训。如《诗经.大雅》:‚古训者,故旧之道,故为先王之遗典也。‛第二种,教诫曰训。如《齐书.颜之推传》:‚之推撰家训二十篇,行于世。‛第三种,道物状貌,说事义理之文曰训。如《史记集解.序》:‚具列异同,兼述训解。‛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

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如果了解了‚训‛的各种含义,‚不足为训‛这个词就好理解了。

最易误解的词语7:‚不负众望‛再度夺魁?

有位记者,写了一篇新闻,题目为《青工代表队不负众望再度夺魁》。可是,报社总编大笔一挥,将‚不负众望‛改为‚不孚众望‛。结果报纸一发行,挑错电话就响个不停,原来‚孚‛与‚负‛字意思正相反。这本是笑谈,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这两个成语经常被人们混用,原因就在于没有理解‚负‛、‚孚‛这两个字的意思。 先说‚负‛。‚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就是‚不辜负‛之意。曹操曾有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意思是说,曹操宁愿辜负天下人,不能让天下人辜负他。而‚孚‛字的原意为‚信用‛。《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一句,即是此意。后来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如《曹刿论战》中就有‚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很明显,两个字的意思根本不相同。 要表达‚不辜负人们的期望‛这样的意思时,‚不负众望‛和‚深孚众望‛就成了同义词。不过,虽然意义比较接近,但是两者相比起来,还是‚深孚众望‛的程度更深一点。至于‚不孚众望‛这个词,则是人们根据‚不负众望‛与‚深孚众望‛这两个词,重新组合的一个新成语,意思当然与前两者不一样。

根据上述解释,我们可以明白‚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是两个意义截然不同的词语:‚不负众望‛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群众信服。这两个成语虽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相反。

突然想起,在《书法报》创刊二十周年的题贺作品中,有‚一以贯之,不孚众望‛之句。想来也是不加区分,错用了。

最易误解的词语8:画蛇添足,‚凯旋‛后接‚而归‛

如果留意的话,在书籍、报刊或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用错‚凯旋‛一词的情况。比如,2006年5月12日,体总网上就有中国残奥管理中心发布的题为‚第四届国际残奥会中国举重代表团凯旋而归‛的报道。《体坛周报》上也刊登过题为‚郭跃抱着奖杯不撒手凯旋而归刘国梁一醉方休‛的新闻。

而就在2005年10月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后,国内很多媒体打出了‚热烈祝贺‘神六’胜利凯旋‛的标题。如果说,这种错误出现在平时人们的说话中倒也可以忽略,可是媒体上频现‚奥运冠军凯旋归来‛就难以让人接受了,而出现在全国人民庆祝航天飞行取得成功这样的重要场合,就更是不应该。尤其让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个很低级的语言错误,竟然出现在了各个媒体上。难道,‚凯旋而归‛和‚胜利凯旋‛的用法是正确的吗?

我们有必要从‚凯旋‛这个词说起。‚凯‛字本作‚‛ (qǐ),也作‚‛,本义是‚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引申为胜利之意。《说文》解释得很清楚:‚,还师振旅乐也。‛并加了按语:‚经传多以为之。亦作凯。‛《礼记.表记》说:‚凯以强教之。即以胜乐为训。‛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则有这样一句:‚振旅恺以入于晋。‛宋代刘克庄也在《破阵曲》中写道:‚六军张凯声如雷。‛再看‚旋‛字。‚旋‛字在《说文》中被解释为‚周旋,旌旗之指麾也‛。《小尔雅》释为‚还也‛,《字林》则解作‚回也‛,意思可理解为‚返回‛。李白在《寄东鲁二稚子》中写道:‚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综合起来,‚凯‛就是胜利,‚旋‛就是归来,而‚凯旋‛就是胜利归来。

既然‚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那么,何必非要在前面加上‚胜利‛,或者在后面加个‚归来‛呢?

最易误解的词语9:‚滥觞‛到底是何意

最近看到两句话,就记在了笔记本上。一是‚梁静茹的《Fly Away》优美而不滥觞的旋律知道吧?‛二是‚她文思滥觞,写了很多东西。‛上述两句话,都用了‚滥觞‛一词,但是都用错了。那么,‚滥觞‛到底是何意?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荀子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孔子家语.三恕》中也有类似的话:‚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滥觞‛一词,出现于此。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因此后来就把‚滥觞‛比喻为事之开始。‚滥觞‛,不但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现代书籍、报刊中也较为多见。 结合文献,概括‚滥觞‛有如下义项:争辉的同义词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2,指小水。例如: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指出:‚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4,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例如: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沧浪诗评》中评价盛唐诗时这样写道:‚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泛滥;过分。例如:《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提到一句话:‚前者自王昌龄等始用,滥觞于晚唐五代。‛该文作者认为,将初始、起源之意的‚滥觞‛,当作了其后的发展、普遍来用是不对的。如果看了‚滥觞‛的第四种义项,该文作者就会知道是自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最易误解的词语10:‚胴体‛如何成‚裸体‛

时下,在形容女性的裸体时,除了极少数用‚玉体‛之外,很多时候都用‚胴体‛一词,且多有狎亵之意。虽然很多人也曾经对错用这个词语的现象进行了批评,但似乎是并没有阻止‚胴体‛的滥用。

关于‚胴体‛一词的本意,现在看到的所有的词典都没有标出‚女性

篇三:《如何解答仿句题(网友来稿)》

如何解答仿句题(网友来稿)

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

方礼春一、找出模仿母句有些题目用来模仿的母句十分明确。如例一:仿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慢江碧透,百舸争流。”造一句子,也写景色。有些用来模仿的母句只是题目语段中的一部分。如例二:看下面文字,请你照应开头三句话的内容仿写句子。“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用来‘充电’,还可以用来犯罪。当你孤独时,读书可以消遣;„„”上面例句用来作为母句的只是整个题目句群中的最后一句,即“当你孤独时,读书可以消遣”。

二、分析母句结构接下来的工作是对母句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如例一是动宾结构。其中动词谓语是“看”,宾语由一个并列短语组成,其内部结构是四个主谓短语,每一个主谓短语四个字。通过对母句的结构分析,使我们明晰了模仿的格式要求。三、确定保留骨骼母句中往往有需要保留的语词,我们称之为骨骼部分。能不能在模仿的句子中,准确地保留这些骨骼部分,对得分的多少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许多流水阅卷的老师眼中,一旦发现答题者保留了这些骨骼部分,就一下子欣然的给分。如例二中,应该保留的骨骼是“当你„„时,读书可以„„”四、明确填充内容仿成的答句中,有些内容根据题目的提示只需要运用题目中现成的语词进行填充即可。如例二中,仿成的答句共有三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后半部分空白处依次应该填写“装潢”、“‘充电’”、“犯罪”。五、寻找搭配语词结合语言环境和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语词。如例一中则要选择“看”的同义词,被入选的可以是“观、览、见、望”一类的词。后面的宾语部分可以写成“长空碧蓝,万里无云,原野绿遍,万物争辉。”例二中三个仿成的答句中,与“读书可以装潢”、“读书可以“‘充电’”、“读书可以犯罪”相对应搭配的语词可分别是“当你交流时”、“当你进取时”、“当你堕落时”。 作者邮箱:

yzflc@126.com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