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蚍蜉撼树造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2    阅读:

篇一:《江西省吉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江西省吉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次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骠骑(piào) 皴裂(cūn) 悄无声息(qiāo) 纨绔子弟(kù) ....

B.滂沱(pāng) 沉疴(kē) 抛头露面(lòu) 同仇敌忾(kài) ....

C.偌大(nuò) 膻味(shān) 蚍蜉撼树(pí) 椎心泣血(zhuī) ....

D.叶韵(xié) 刍议(chú) 犯而不校(jiào) 捕风捉影(bǔ)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安装 一筹莫展 额首称庆

B.侯车 痉挛 继往开来 走头无路.

C.班配 迤逦 吊以轻心 广袤无垠

D.颤栗 龃龉 文过饰非 对簿公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值得高中老师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

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虽然莫言其貌不扬,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博学多识,而且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

C.所谓全民造句运动,其实是仿造,是模板写作。从最简单的“你妈喊你吃饭”到“我爸是李刚”,到“刚刚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这样的造句运动正方兴未艾。 ....

D.韩国各派政治势力对于南北关系的态度泾渭分明,不同党派执政都把自己的政治理念灌输给....

国民,也在军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A.印度《经济时报》18日报道,印度军事装备70%依靠进口,至今仍未能发展出完善的国防工业和先进的战斗机,印度同中国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

B.美国一些政治领袖和政策专家认为,如果美国积极设法遏制或限制中国的崛起,就会引起中国的敌对情绪,而这种情绪可以通过巧妙的战略和调解的方式加以避免。

C.《纽约时报》6日评论说,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套住房的“房爷”、“房姐”和“房叔”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激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D.习近平的此次访问应当确定俄中的新型关系,谋求得到俄罗斯的原料资源。中国一旦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即便不伸出援手,也会保持中立。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A.没听到批评声,正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一些党员干部丢失了敢于批评、勇于负责的好传统,面对矛盾、问题甚至违法乱纪行为,选择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B.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我国目前正值发展黄金机遇期,在人们甩开膀子争取业绩的时候,提带薪休假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C.近日,网易截取了一段央视“面对面·春晚新势力”的采访片段,节目指出“相比较于2012

年春晚,赵本山再度缺席今年春晚,让很多人觉得年味都因此淡了。”

D.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的情况下,理应刹一刹车,下决心治一治。但在大力改变作风的

时候也要注意另一种倾向,这就是在简化形式的同时,工作质量的下降。

6.下面对名著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最后一次出游回来之后,终于有所醒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对家人和朋友说:

“过去我老是读那些该死的骑士小说,给自己罩上了无知的阴云,现在这些阴云已涤荡干净,我已

清楚这些书纯属胡说八道,只是觉悔太迟。” (《堂吉诃德》)

B.话说宝黛二人发生口角之后,心中都很后悔。宝玉怕别人以为他们真的疏远了,遂主动到黛

玉处道歉。言谈中又无意间以“你死了,我去做和尚去”之类的话唐突了黛玉。这句话也为后来他

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

C.觉慧真的无法在这个家中呆了下去,他要出去。他与觉新商量,觉新不同意,劝觉慧再忍耐

些。觉慧不愿屈服,在觉民暗中帮他准备了路费后,终于逃离了这个家。 (《家》)

D.周瑜被孔明气病了,不久接到了诸葛亮的一封信,信中写明了周瑜的所有用心。周瑜被激,

昏了过去,醒来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之后死去,年仅三十六岁。(《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

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互相灭绝,而是互相融合,在很

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

程。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

蚍蜉撼树造句

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

完整性而没有被打破。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印度佛教对中华文明的

蚍蜉撼树造句

影响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等等许多方面,而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便出现了

禅宗,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鸦片战争之后,在救亡的

呼声中,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介绍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 “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带有标志性的变化。此后,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科学技

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化过程。废科举、兴学校,留学、办报,种种新的事物

迅速出现,形成一种新的时代潮流,促使中华文明继续前进。

然而,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周围的天然屏障,一方面保护着中华文明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够独立地连续地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

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可惜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实现了近代化的转变之后,中华文明急需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自己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

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丧失了历史机遇,遂使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

的主流之外,并处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蚍蜉撼树造句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

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无非以此为中心。直到今天,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仍然是尚

未完成的历史任务。打开大门,是在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

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是带着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

之中。蚍蜉撼树造句

文化的馈赠是双向的,是一种极富活力和魅力的文明交融和创新的活动,各个民族

既把自己的好东西馈赠给别人,也乐意接受别人的馈赠。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尊重

别人的选择,决不强加于人。馈赠和接受的过程是取长补短、融会贯通。馈赠和接受的结果是多种文明互相交融、共同发展,以形成全球多元文明的高度繁荣。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同,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是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仍然是异彩纷呈。回顾历史,汉唐人对外来文明的开放胸襟与拿来为自己所用的宏大气魄,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便是文化馈赠的很好表现。

当今社会,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既不是单一的全球文明,也不是文明的冲突,

而是文明的自主、馈赠,以及多元文明的繁荣。这种新的文明生态的出现和确立,是人类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必能抓住这个历史的机遇,实现伟大的复

兴,在世界未来的文明进程中再现自己的辉煌,并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节选自袁行霈《文化的馈赠》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与世界其他几个古老文明相比,中华文明虽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从建立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分支分裂出去。

C.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是由于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故步自封。

D.中华文明的出现、确立和繁荣,是中华文化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B.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一直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

C.文化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决不强加于人,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D.因为不同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方式又不相同,交融之后出

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有可能是千姿百态。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作者的观点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融合,没有断层的历史,虽然中华民族历经两次异族统治,但

是依然可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B.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

力,都以此为中心。

C.中华文明和外界文明有过多次接触,并从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的营养,盛唐气象的出现,于这蚍蜉撼树造句

种态度有分不开的关系。

D.只有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文明才能真正

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1~12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

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臵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

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

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赵军固壁不战 壁:坚守 .

B.赵使廉颇将攻秦 将:率兵 .

C.为假相国 假:代理 .

D.顷之,三遗矢矣 矢:筷子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C.壮者尽于长平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夫天下以市道交 以勇气闻于诸侯赵 ..

1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①赵王信秦之间 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④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⑤使乐乘代廉颇 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4分)

译文:

(2)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4分)

译文:

(3)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小令,然后回答问题。(8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①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蚍蜉撼树造句

①注: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

(1)这曲小令首句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后世有评论家说“不识字”的“烟波钓叟”其实就是作者的投影和化身,你怎么看?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8分)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2)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 (白居易

《琵琶行》)

(4)酌酒以自宽, 。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

行路难》)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

壁赋》)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红绿灯下

迟子建

①在城市,当你走到十字街头时,往往会与红绿灯相遇。

②说来好笑,我最初来到城市时,最怕的就是过街。在西安和北京求学期间,只要是有天桥和地下通道,我绝不走十字街。我对红绿灯不信任,它们闪来闪去的,像是两只鬼眼,变幻太快,常常是绿灯一亮,我起步走,却遭逢侧向驶来的一串汽车,它们占据了半边路,阻断你。等它们过去后,你再前行,绿灯的心房就颤动了,红灯随之亮起,你被隔在马路中央,身前身后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有被钢铁夹击的感觉。此时我总会联想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那个被卡在机器中的工人,觉得自己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可怜虫。

③我喜欢回到故乡,其中的一个缘由是,在乡间路上,我不会为红绿灯左右。能够阻断我脚步的,有时是一群黄昏中归家的羊,有时是几只正午时通过堤坝,要下河戏耍的鸭子。 ④据说在交通事故中,死于红绿灯下的行人占了很大比例。闯红灯,是肇事的元凶。有时是汽车闯红灯殃及行人,有时是行人闯红灯自蹈黄泉,这样的行人无疑就是举着阎王爷掷来的招魂牌在过街。不管责任在哪一方,倒霉的总归是人。所以家长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在过十字街时,如临虎口,总要拉起孩子的手。在幼儿教育中,学会通过红绿灯下的街口,也成了必修课。走到红绿灯下,人的心就会紧张起来,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不慎,就会酿下惨祸。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着人的生死。

⑤我在哈尔滨生活以后,习惯了走红绿灯。前些年,每当过十字街时,看见绿灯闪烁了,我会一路飞奔,分秒必争,抢在红灯敲响警钟时到达街对面。由于年轻,体力充沛,我与绿灯的赛跑很少有输的时候。当街口的行人集体闯红灯时,我也尾随其后,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汽车像一支支飞来的箭,刷刷地在我们身旁呼啸而过,可是大家对它们

篇二:《1 、五上期末复习:字词卷》

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一(字词)2014.12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máo dùn xuán yá tuǒ tiē jī lì yù wãi dān wù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博览群书( ) ...

锲而不舍( )微不足道( )坚持不懈( ) ...日雕月琢( )坐井观天( )挥毫作画( ) ...毫不犹豫( )座右铭( )青翠欲滴( ) ...争先恐后( )一饮而尽( )俯临长江( ) ...fângxī fǔ bài bào zhà jī xiâ dàn shēng xiū cán xiāng gǎng 二、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

zhân( )林越 zhânhàn( ) zhân( )惊 xie( )调 机 xiâ( ) xiã( )带 墙bì( ) 手bì( ) bī真( ) 惊huāng( ) 说huǎng( ) huǎng( )如 陡yá( ) 生yá( ) 天yá( ) pī( )波斩浪 pī( )山筑路 开天pì( )地 夜mù( )降临 mù( )春三月 羡mù( )不已 三、先将错字用横线划出,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绘生绘色( ) 名幅其实( ) 指手划脚( ) 凶相必露( ) 迫不急待( ) 张冠李带( ) 言不由衰( ) 走头无路( ) 理直气状( ) 专心至志( ) 自相茅盾( ) 没精打彩( ) 水平如静( ) 金壁辉煌( ) 千钓一发( ) 甜言密语( ) 卧心尝胆( ) 谈笑风声( ) 终身难忘( ) 惊叹不己( ) 手屈一指( ) 穿流不息( ) 明垂青史( ) 蛮头苦干( ) 挺而走险( ) 如火纯青( ) 半途而废( ) 烂竽充数( ) 四、给带点字解释。

鸟栖.虫居( )满载.而归( )恋恋不舍.( )黄山绝.胜( )悬崖绝.壁( )永世不绝.( )络绎不绝.( )才艺双绝.( )精妙绝.

伦( )脍.炙人口( )喜出望.外( )无稽.之谈( 引人入胜.( )孜孜不倦.( )依草附.木( 安然无恙.( )化为乌.有( )鸿篇巨制.( 情有独钟.( )名垂.青史( )毫不气馁.( 措手不及.( )迫不及.待( )家徒.四壁( 奔腾不息.( )锲而不舍.( )鸿.篇巨制( 奇观.( ) 铭.记( ) 自勉.( 勉.强( ) 积攒.( ) 五、据意写词。

1、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 ( 2、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3、比喻动作或事件突然而来,使人来不及防备。 (4、低声抽泣。 (5、形容水与天交融成为一体,没有界限。 (6、一般指江水翻起波浪急速流淌。 (7、沉痛哀悼。 (8、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某个人或事。 (9、比喻打的纠纷或风潮。 (10、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1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 (12、精妙巧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六、照样子写词语。

) ) ) ) ) ) ) ) ) ) ) ) ) ) ) ) ) ) )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欣喜若.狂 安然.无恙 千.姿百.

态 七、按要求写词语。

1、表现读书勤奋的成语: 2、表现坚持到底的成语: 3、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4、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5、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八、写近义词。

牢固( ) 尖锐( ) 钦佩( ) 推却( ) 探望( ) 摇晃( ) 映红( ) 扩张( ) 喧闹( ) 倾听( ) 有名( ) 陶醉( ) 羞惭( ) 积攒( ) 凝视( ) 孝敬( ) 以次充好( ) 蚍蜉撼树( ) 惊慌失措( )点石成金( ) 哑口无言( ) 浑水摸鱼( )不自量力( ) 东施效颦( ) 自欺欺人( )九、写反义词。

消沉( ) 虚弱( ) 仁慈( ) 粗糙( )严厉( ) 朴素( ) 诞生( ) 给予( )轩然大波( ) 持之以恒( ) 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 惊慌失措( ) 犹豫不决( )十、选词填空。

只要……就…… 任凭……也不…… 只有……才…… 不管……都…… 没有……就没有…… 任……也…… 一旦……就…… 与其……不如…… (1)( )刮风下雨,解放军战士( )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2)有些东西( )失去,( )再也得不到了。 (3)( )善于调查研究,( )能做出正确判断。 (4)革命先烈( )敌人毒刑拷打,( )吐露党的机密。 (5)( )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6) 于谦是一个清廉正直人,他的原则是:( )媚上欺下,( )穷困潦倒一生。

爱抚 爱戴 爱护 1、周总理关心人民,人民( )周总理。 2、( )公物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在妈妈的精心( )下,小宝宝健康成长。 毅然 果然 欣然 竟然

1、钱学森拒绝了美国提供的优厚待遇,(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他写作业时遇到了难题,向我求助,我( )答应了。

3、骄傲自大的表哥要和我比赛游泳,( )输给了我这个刚接触游泳的初学者。

4、听说香山的红叶最美,今年秋天去北京游玩,我亲眼所见,那漫山的红叶( )名不虚传。 十一、造句。

1、绘声绘色 2、名副其实 3、爱戴 4、奔腾不息 5、屹立 6、饱经风霜 7、不足为奇 8、欣喜若狂

篇三:《跋山涉水造句》

1、一个跋山涉水也不一定能见到一眼的人。

2、他们每人都想知道此人为何远道跋山涉水来见他们。是不是他在拼命地搞推销宣传?

2、他十分生气不解,又跋山涉水来到幸福使者面前,抱怨使者骗他,幸福使者笑而不答,只让他到另一青年那里看看。

3、老师的精神在我的体内激荡,老师的胸怀如大海般的宽广,汇聚跋山涉水的江河水。跋山涉水造句

3、两千年前,勇敢的玻里尼西亚祖先跋山涉水寻找到新的国度——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岛屿。

4、没有互联网,公民参与,需要跋山涉水。

4、为了他们的伟大领袖,他们跋山涉水,不顾疲劳,面临各种艰难险阻而毫无惧色。

5、但我知道,我正跋山涉水,为了朋友的相逢。

6、他曾和他母亲两人在寒冬腊月花了三个月步行跋山涉水苦苦寻找父亲,7、多少年,中华健儿跋山涉水、远渡重洋,苦苦追索奥林匹克理想。

8、在高寒缺氧、风云莫测的土地上,他们负重攀登、跋山涉水、饮雪卧冰。跋山涉水造句

9、话说唐三藏师徒四人一路跋山涉水,斩妖除魔,一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快赶到了天竺。

9、看,秋的使者跋山涉水走来,只见她挥一挥衣袖,微风拂过。

10、被流放的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面对着茫茫大海,他们发出了“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感叹。

11、你说你服务于崇高的目的,但是就我所知,你的唯一目的——正是我为此跋山涉水,四处奔波的原因。

12、他们跋山涉水,步行二百余公里,来到了一个青山环抱的小村庄。

13、他说,他在一小队随从的陪伴下,跋山涉水,经历重重困难才穿越边境回到首都。

14、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15、从现在开始,无论你们经历了多大的困难、跋山涉水地找到我要求采访,你们也都会空手而归的。

16、我们只能猜测你,也只能在跋山涉水后一睹你的芳容,你不需要任何的装扮,在你的头顶,那洞天瀑布的身影就是你最好的装饰。

17、唐僧师徒一路跋山涉水,百折不饶,终于取得真经。

18、摄影家必须能吃苦耐劳,忍受住严寒酷暑的折磨,背着沉重的摄影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披星戴月。()

19、左山一行昼行夜宿,跋山涉水,吃了不少苦头。

20、远征军跋山涉水,终于取得了重大胜利。

21、字的颜色,中部和游正说明颜色,中心,跋山涉水,在美式英语

22、一群灿烂的文字跋山涉水,穿透坚硬的黑板,走过残喘的桌椅,破旧的教室,大面积攻占贫瘠与愚昧的堡垒。

23、我看到寻求幸福的道路百转千回荆棘密布,我更看到人们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一往无前的勇敢!

24、爱情是战争的借口,电影的噱头,诗歌的主题,跋山涉水的动力。

篇四:《呆若木鸡造句》

1、小明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老师问他问题,他总是呆若木鸡。

2、听到这个坏消息,全班同学都呆若木鸡,心里暗暗为灾民们祈福。

3、你怎么呆若木鸡?在想什么心事?我都叫你老半天了。

4、屋内几人被这突来的意外吓得呆若木鸡,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呆若木鸡造句

5、那时我一进门,看见母亲倒在地板上,吓得我整个人呆若木鸡,竟然忘了报警求救。

6、小明失手打翻热水盆,吓得呆若木鸡。

7、看到警察拿出多样证物后,原本神色自如的嫌犯吓得呆若木鸡。

8、你怎么交了个呆若木鸡的男友,反应还真迟钝!

9、都好半天了,他仍然呆若木鸡地瞪着天花板看。

10、我们班有一个人整天嬉皮笑脸的。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呆若木鸡了,等到老师发考试卷时,他更是垂头丧气!

11、看到父母吵起来了,12、小红的爸爸不幸在抢险救灾中牺牲了,小红听到这个消息后突然呆若木鸡。呆若木鸡造句

13、他听了电话之后,就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好像受了什么惊吓。

14、这个人叫他做什么都慢半拍,呆若木鸡的样子,令人生气。

15、小明上课丝毫不听,时不时呆若木鸡,连老师也无可奈何。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造句岌岌可危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