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缺爱的反义词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4    阅读:

篇一:《小时候缺爱成年后如何解决?》

小时候缺爱成年后如何解决?

真是一个悲伤的问题。

童年缺爱,说的是极度缺爱那种,似乎到现在也没看到特别好的解决方式。

一般来说,像这种情况都会寻求心理补偿,疯狂地爱人与被爱,这种感觉会像上瘾一样停不下来。

为什么?

因为无论获得多少爱,骨子里总是潜伏着一种不安全感——连父母都没有办法疼爱自己,那么还有谁能无限制地包容、无限制地爱自己?还有谁会长长久久永不离开?

当然就只能无穷尽地付出爱,或者需索爱,来填补内心深处无穷尽的大洞。缺爱的反义词

那么也当然,填进去再多,也都得不到满足。

因为问题的根本在于你并不是需要多少爱,而是,在心底深处你实际上对任何人都没有信心。

无法信任,我认为这才是「缺爱」的本质。

——所谓「信、望、爱」,「信」在第一位。

对人没有信心→需索→不满足→更没有信心→增加需索度……死循环。

这也是最高票的@GayScript的答案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所在。

见过的例子里,似乎恢复得最好的是寻求了宗教的帮助——因为相信神的爱是无限的,永不枯竭的。缺爱的反义词

看上去似乎挺不错,但是从神那边得到的爱也没有办法转换成对人的爱,以及最重要的对人的信任。

仍旧以@GayScript的答案为例,他说,「我对待朋友非常无所谓,可对待爱人总是非常苛刻。」

这简直是一定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地相信任何一个人,不管他们有多么爱你。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是:什么时候出现一个能够让你全心全意信赖与依靠而没有半点不安全感的人时,心里那个大洞自然会慢慢填补上,「缺爱」就不再存在了。

但是,这种几率很低很低。

另外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也是比较极端的是——永远理性地对待人、事、物。

这种理性有时会损失一些感性的乐趣,但是,理性的前提会把对人的期待值降到最低,受伤害的可能性减至最小,逐渐地,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越来越通透,因此能够接受绝大部分的人之常情——比如失望,比如背叛,比如分离——而不觉得特别难过或者被打击。缺爱的反义词

很难相信人?那么就干脆不要信好了嘛。

期待度为100,哪怕得到的是99,都会失望;

期待度为0,哪怕得到的是1,都会觉得赚到。

所以前面提到的「信、望、爱」,「望」在第二位。

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而且,自然谈不上「缺爱」,他们多数非常自爱——自己爱自己就够了。

没有「信」和没有「望」,其实都是缺「爱」而至无法「爱」的表现。

不管是绝望地死循环,还是把期待值归零,都很极端,一端极感性,一段极理性。

大多数人游走在这两端中。

其实童年不缺爱的人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爱」与「安全感」是永恒的稀缺品与抢手货,对任何人都是。缺爱、缺乏安全感时的空虚寂寞冷,谁都可能遇到。

只是,很多人也许混混沌沌就过去了,但这种感受对于幼年受过伤的人格外刺痛。

敏感——也是童年阴影带来的后遗症之一。

粗线条一点,淡化感官与神经的敏锐度,放宽心胸,也有好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缺爱的反义词

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起码表面上要像一个正常人,也许久了,就真的正常了。

给大家的:

1、关于爱

好好地爱吧,真的,不要惧怕「爱」,不要不敢爱人,也不要拒绝别人的爱。

篇二:《2014缺爱如同缺氧》

缺爱如同缺氧

——三年级教育案例

卧虎山路小学 贺文新

赏识教育,为我们点明了赏识教育的几个误区。我们要反对假表扬,错表扬,要让表扬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我们不能为了表扬一个孩子而伤害了一群孩子,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有时反而会伤害这个孩子,造成了这个孩子的孤立。所以我们老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表扬的尺度,表扬的方式,让表扬真正起到作用。

听着校长的那句:“孩子是宠不坏的,有爱的孩子很富有,做事很有底气。只是我们现在有不少的爱是没有是非的爱,这样的爱是错的„„爱是没有限度的,爱是人精神生命的氧气„„尊重人格,相信潜能,理解个性才是真正的爱„„缺爱如同缺氧„„”

这让我想起了这一段时间来我读的小说《小妇人》,马奇一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们对孩子浸注了他们全部的爱,应当就是杨校长所说的“尊重人格,相信潜能,理解个性的真爱。”因为爱家庭在苦难中充满温馨快乐,这种爱不仅在家中传递着,而且在他们的周围弥漫着。爱使孩子们自尊,自强,自爱,让孩子们战胜了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造就了和谐幸福的生活。

现在我们的孩子看起来生活很优越,可是对比马奇家的姐妹们,他们得到的爱其实不是爱得太多,而是爱得太少了。也就是杨校长所说的“缺爱”。“缺爱如同缺氧”,因为“缺氧”才导致了我们今天的孩子过于顽皮,自私自利。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一味的指责孩子们不懂得关心别人,试问一个本来就缺爱的孩子又怎能懂得关爱别人呢?

学会爱孩子,充分爱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的爱,体会着爱,那么爱就会四溢,弥漫四周,弥漫社会。只是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杨校长所说的“真爱、博爱、自爱、会爱,”这四爱呢?于是我又想起了前两天读何金钟校长的教育手记,那是一份充满爱的手记,实在值得我们好好读读。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篇三:《缺爱如同缺氧》

缺爱如同缺氧

----师德报告体会 周国平说:“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在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养育小生命是人生中的一段神圣时光,报酬就在眼前。至于日后孩子是否成材,是否孝顺,实在无顺考虑。那些“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的父母亵渎了神圣。”

的确有很多事情付出的本身就是快乐的,那有时不叫付出,而是自我的一种需要,虽然要废许多心力去雕琢它,小至教室里的花花草草,大至孩子学生,但仍然觉得是他们给予我更多:第一朵花开的幸福,课间闲聊的贴心、主动打扫卫生的成长……

但话说回来,即使这样我仍然存了许多贪念,希望经过我的手,他们都能长得美长得好。不说花儿草儿,一一节课,一个孩子,一个学生,付出中就加了太多未来的想象,付出完又怎能无欲无求,不想知道他长大后的样子呢?

有时,不敢让自己太开心,就怕乐极生悲、乐极生烦、乐极生倦,怕自己把自己那一刻的快乐轻松用尽,所幸,事实并非如此,孩子们做的一件事能让我感动好久,这份感动渐渐冲淡差距所带来的失望、疲倦与烦躁。

时时刻刻都被他们的热情包围着。这种相亲相爱真是痛苦。孩子们,我该微笑还是庄重点,我该斥责还是春风化雨,我该怎样你们才会最好,怎样才会最好?我的女孩,改为你选哪首古诗才配得上你的娴静。我亲爱的孩子,你是激情的勇士还是太锋芒毕露了呢?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记得《小妇人》中充满爱的马奇一家,他们对孩子浸注了全部的爱,这种爱是尊重人格、相信潜能、理解个性的真爱,因为爱,这个苦难的家庭也充满了温馨快乐,这种爱不仅在家中传递着,而且也在他们周围弥漫着,爱使他们自尊、自强、自爱,让孩子们战胜了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有爱的孩子很富有,做事很有底气,而缺爱如同缺氧一般,寸步难行。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