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转危为安造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11    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练习3
转危为安造句(一)

第三单元 缅怀革命先烈

同学们,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通过本组课文的

学习,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还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

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10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

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

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A)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B)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

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C)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D)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E)工友

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

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

说什么。

1、上文第五段编者有意调乱语序, 请调整好。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

2、文章中哪些地方能说明“局势越来越严重”?(请用精练的语句填在横线上)。

3、选择加点的字的正确音节。

待了会儿(A.dāi B.dǎi C.dà ) 着急 (A.zhúo B.zháo C.zhé )

4、这个片断主要写 ,

表现了李大钊 。

5、找出与下面的句子相呼应的句子。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6、读读父亲对母亲讲的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

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

)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

)。这个力量 )。 ),非常( 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平静——(

慈祥——( 反义词 ) ) )( )(

3、文中的父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始之一。

4、用“﹏﹏”划出描写李大钊神态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李大钊外貌的句子。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

6、“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读了最后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11课 灯光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

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

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

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虚弱)的亮光

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

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注意)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 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 他湊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 记者 你见过电

灯吗

……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艺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

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深刻)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

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 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下面画上横线。

2. 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用“-----”划出第一段中描写郝副营长神态动作的句子。

4、“多好啊”在选段中出现两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在说这句话时。看到

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

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

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

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语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

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

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

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先解释句子中带点的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固: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 于:

2、第一段话的中心句是: 这一句

与下面三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

定会兴旺起来。”这句话的意思哪个最正确,在括号里打“√”。

A.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人民便拥护我们,我们的队伍就会兴旺起来。( )

B.我们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

C.我们要使队伍兴旺起来。( )

4、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文章举了什么例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5、用“因为……所以…… 如果……就……”造句。

6、这两段文字选自《 》,作者 是( )于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______________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

7、“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语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8、这两段话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举例说明。

第13课 一夜的工作

(一)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 )高大的宫殿似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 )不大的写字台,两( )小转椅,一( )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 )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
转危为安造句(二)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

听力训练营

相信自己的耳朵,调动自己的思维。认真听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短文介绍了潘冬子的四件事:(1) (2)

(3) (4) (至少写出三件)

2、在我眼中,潘冬子是这样的少年:

3、战争年代,有许多少年儿童英勇战斗,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样的小英雄,我还知道 (列举至少两个人名)

基础工作室

一、读读写写

kǒng bù shū jí bō xuē xīng wàng āi sī

( ) ( ) ( ) ( ) ( )

二、遣词炼句

1、照样子填词语,让描写更具体。

(黑魆魆)的围墙 ( )的绿茶 ( )的头发

(焦急)地等待 ( )地回答 ( )地吼叫

2、把划线部分换成合适的成语,再试着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

(1)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

(2)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

3、巧填关联词,让意思更明确、条理更清晰。

(1)他( )浏览一遍就算了,( )一边看一边思索。

(2)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抓紧时间读书,( )读得十分认真。( )读什么书,他

( )是边读边做笔记,( )是浅显易懂的文章,他( )要边读,边圈圈点点。

三、篇章记忆

1、“那是一间高大的 的房子,室内陈设 简单,一张 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

一盏台灯, 。”这就是周总理的办公室。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

是 , !

2、“我 ,但我深深地知道——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

我连这活棺材 ,我应该 !”节选自革命先烈叶挺的

《 》。

我还读过很多记述革命故事的书籍,如 、 „„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 ,或 ,或 。”

我理解司马迁的话。本单元课文中, 、 都是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比泰山还

要重的。【转危为安造句】

阅读小天地

一、精彩回放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这段话选自毛主席的文章《 》。

2、选段共有几句?句与句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你对“怎样对待批评”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实际说一说。

(二)文海拾贝

几十年来,解放军战士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事迹一直在神州大地传颂。2010年2月25日,同样的壮举再次发生——粤西罗定市公安局交警莫健用驾驶的警车,顶住了失控的客车,使其免于翻下公路深沟,自己却壮烈牺牲。

中午1时左右,刚刚处理完当天第3宗交通事故的莫健,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就驾驶警车与同事唐伟光前往第4宗交通事故现场。途经素龙路段,一辆中型客车因避让一辆突然横穿马路的摩托车,急刹车转弯冲过隔离带,从对面车道越过中间分隔带缺口,直往公路边两米多的深沟中冲去,一边的轮胎已离开地面,客车严重倾斜,即将滚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莫健不顾个人安危,当即驾驶警车直接顶住了迎面而来的客车。客车因受到警车外力缓冲,终于在农田边停住,转危为安,车上26名乘客安然无恙。唐伟光重伤入院,而莫健,只留下一句“对不起”,便永远闭上了年轻的双眼。

莫健,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为了一辆客车,为了素不相识的乘客,撇下心爱的父母妻儿,离开相伴7年的战友们,走完了39年的人生之旅,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的“欧阳海之歌”!

1、根据句子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危急转为平安。 ( )

(2)形容没有受到丝毫损伤。 ( )

2、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用“”画出。

3、短文的第一段与第三段是 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

4、牺牲前,莫健只留下一句“对不起”。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这一句“对不起”是对谁说的?为什么?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6、如果你是莫健的战友、亲人,或者是客车上的乘客、司机,或者只代表自己,会对莫健说些什么?选择一个角色,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作文起跑线

拿起手中的笔,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你的心声吧!(以下主题任选其一,题目自拟)

一、为他人利益而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读过、听过、见过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事情让我们难忘,这样的人让我们敬仰。请选择一件事(或一个人)写下来。当然,也可以写读(观)后感。

二、为了崇高的理想,多少先烈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了实践理想,多少英雄书写着动人的篇章。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是催人奋进的风帆。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怎样去实现?„„请以“理想”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

参考答案:

听力训练营

选文:

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伙伴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恶霸胡汉三的盘问,并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这个坏蛋,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的军事行动。

1、破坏吊桥,切敌后路;巧送食盐;送情报;消灭胡汉三(符合文意即可)

2、3、略

基础工作室

一、恐怖、书籍、剥削、兴旺、哀思

二、1、略

2、(1)死得其所 (2)千钧一发

造句略

3、(1)不是„„而是 (2)不但„„而且 不管„„总 即使„„也

(合理解可)

三、按原文填空。第2、3小题中列举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阅读小天地

一、1、为人民服务

2、4句。句子之间的联系,不要求专业术语,分析合理即可。

3、略

二、1、(1)转危为安 (2)安然无恙

2、“途径素龙路段„„即将滚翻。”

3、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突出中心(可结合短文阐述,合理即可)

4、5、6、略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
转危为安造句(三)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

听力训练营

相信自己的耳朵,调动自己的思维。认真听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短文介绍了潘冬子的四件事:(1) (2)

(3) (4) (至少写出三件)

2、在我眼中,潘冬子是这样的少年:

3、战争年代,有许多少年儿童英勇战斗,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样的小英雄,我还知道 (列举至少两个人名)

基础工作室

一、读读写写

kǒng bù shū jí bō xuē xīng wàng āi sī

( ) ( ) ( ) ( ) ( )

二、遣词炼句

1、照样子填词语,让描写更具体。

(黑魆魆)的围墙 ( )的绿茶 ( )的头发

(焦急)地等待 ( )地回答 ( )地吼叫

2、把划线部分换成合适的成语,再试着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

(1)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转危为安造句】

(2)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

3、巧填关联词,让意思更明确、条理更清晰。

(1)他( )浏览一遍就算了,( )一边看一边思索。

(2)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抓紧时间读书,( )读得十分认真。( )读什么书,他( )是

边读边做笔记,( )是浅显易懂的文章,他( )要边读,边圈圈点点。

三、篇章记忆

1、“那是一间高大的 的房子,室内陈设 简单,一张 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转危为安造句】

灯, 。”这就是周总理的办公室。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

是 , !

2、“我 ,但我深深地知道——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

材 ,我应该 !”节选自革命先烈叶挺的《 》。

我还读过很多记述革命故事的书籍,如 、 „„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 ,或 ,或 。”我理解

司马迁的话。本单元课文中, 、 都是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一、精彩回放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这段话选自毛主席的文章《 》。

2、选段共有几句?句与句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你对“怎样对待批评”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实际说一说。

(二)文海拾贝

几十年来,解放军战士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事迹一直在神州大地传颂。2010年2月25日,同样的壮举再次发生——粤西罗定市公安局交警莫健用驾驶的警车,顶住了失控的客车,使其免于翻下公路深沟,自己却壮烈牺牲。

中午1时左右,刚刚处理完当天第3宗交通事故的莫健,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就驾驶警车与同事唐伟光前往第4宗交通事故现场。途经素龙路段,一辆中型客车因避让一辆突然横穿马路的摩托车,急刹车转弯冲过隔离带,从对面车道越过中间分隔带缺口,直往公路边两米多的深沟中冲去,一边的轮胎已离开地面,客车严重倾斜,即将滚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莫健不顾个人安危,当即驾驶警车直接顶住了迎面而来的客车。客车因受到警车外力缓冲,终于在农田边停住,转危为安,车上26名乘客安然无恙。唐伟光重伤入院,而莫健,只留下一句“对不起”,便永远闭上了年轻的双眼。

莫健,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为了一辆客车,为了素不相识的乘客,撇下心爱的父母妻儿,离开相伴7年的战友们,走完了39年的人生之旅,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的“欧阳海之歌”!

1、根据句子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危急转为平安。 ( )

(2)形容没有受到丝毫损伤。 ( )

2、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用“

3、短文的第一段与第三段是 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

4、牺牲前,莫健只留下一句“对不起”。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这一句“对不起”是对谁说的?为什么?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6、如果你是莫健的战友、亲人,或者是客车上的乘客、司机,或者只代表自己,会对莫健说些什么?选择一个角色,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拿起手中的笔,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你的心声吧!(以下主题任选其一,题目自拟)

一、为他人利益而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读过、听过、见过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事情让我们难忘,这样的人让我们敬仰。请选择一件事(或一个人)写下来。当然,也可以写读(观)后感。

二、为了崇高的理想,多少先烈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了实践理想,多少英雄书写着动人的篇章。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是催人奋进的风帆。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怎样去实现?„„请以“理想”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

参考答案:

听力训练营

选文:

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伙伴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恶霸胡汉三的盘问,并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这个坏蛋,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的军事行动。

1、破坏吊桥,切敌后路;巧送食盐;送情报;消灭胡汉三(符合文意即可)

2、3、略

基础工作室

一、恐怖、书籍、剥削、兴旺、哀思

二、1、略

造句略

3、(1)不是„„而是 (2)不但„„而且 不管„„总 即使„„也 (合理解可)

三、按原文填空。第2、3小题中列举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阅读小天地

一、1、为人民服务

2、4句。句子之间的联系,不要求专业术语,分析合理即可。

3、略

二、1、(1)转危为安 (2)安然无恙

2、“途径素龙路段„„即将滚翻。”

3、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突出中心(可结合短文阐述,合理即可) 4、5、6、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