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知足常乐相关成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06    阅读:

道德经中的成语
知足常乐相关成语(一)

道德经中的成语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字,但这部著作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它告诉了我们许多哲理和人生智慧。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每次阅读《道德经》,都会有新的认识和领悟。 或许有人认为,《道德经》一书年代已久,必定隐晦难读,其实不然。实际上,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不知不觉地运用着道德经的智慧。

我们常劝人要“知足常乐”、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老师教育学生要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法官对犯法的人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经常挂在口边的常用语,也是成语,许多都出自于《道德经》,可见《道德经》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根深蒂固,就连这个“根深蒂固”,也都是出自《道德经》。

在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中,老子为后人留下了四十多个成语,没有哪一篇文章或哪一本书能出其右。现辑录几条与朋友们分享。

1.功成不居:

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2.无为而(之)冶。

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为。”

3.和光同尘。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道德经》第四章:(道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4.多言数穷。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

出处:《道德经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上善若水。

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金玉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8.功成身退。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9.功成名遂。

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10.目迷五色。

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11.宠辱若惊。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绝圣弃智。

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13.绝仁弃义。

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14.见素抱朴。

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5.少私寡欲。

指欲望很小。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知足常乐相关成语】

16.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17.知雄守雌。

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18.佳兵不祥。

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出处:《道德经》:“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20.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道之出口,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21.大器晚成。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处:《道德经》四十二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22.大音希声。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出处:《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3.多藏厚亡。

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24.知足不辱。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5.知止不殆(知足不殆)。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6、大直若屈。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7.大巧若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8.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道德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9.出生入死。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30.福倚祸伏或福祸相依。

知足不一定常乐
知足常乐相关成语(二)

知足不一定常乐

古语云:知足者常乐。但是,知道满足就一定能带来快乐吗? “夜郎自大”是个众所周知的成语,故事的主角是个弹丸小国——夜国的君主,他满足于自己统帅的那块巴掌大小的领土,自以为举世无双,直到楚国的使者来进谏,还不知道自己的渺小可悲,最终沦为世人的笑柄。盲目的自我满足并不能带来快乐,相反,这只是目光狭隘的表现。无独有偶,现在的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夜郎”,这些人一旦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便心满意足地躺倒在这份功绩上,从此沾沾自喜、目中无人,却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深山里静静地躺着2块石头,石质很好。有一天,一位工匠来了,他捡起了第一块石头:“你想跟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石头说:“我不愿意,我在这里过的好极了,周围山青水绿的,我是知足常乐啊!”工匠无奈地放下了。工匠又捡起了第二块石头:“你想跟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 石头想了想说:“好啊,我正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工匠把第二块石头带到了繁华之地,独具慧眼地精心雕琢,终于石头成了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让一代一代的人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再来看看第一块知足常乐的石头吧,它就年复一年地躺在深山里风吹日晒,直到分化,灰飞烟灭,化为乌有。所以,知足常乐的心态让俩块石头都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更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呢?

知足的确能够常乐,能免去世俗功利的纠缠,获得内心的安宁静逸,但那都是孔圣人时代的事了。隐居深山、远离世俗、不羡慕位

高权重、不奢望荣华富贵,自给自足,如果你真能做到如此,那可以说你已经做到知足常乐了。但是现在是21世纪了,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你还在拘泥于自我满足,沉浸在自己的那片小天地里,那就会像井底之蛙般的盲目无知,从而被其它青蛙所超越。如若这样,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回天无力,无法融入这个社会。正如清朝的败灭,泱泱大国,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沉浸于自娱自乐的“长乐”之中,终被帝国的洋枪铁炮砸开了“铁门”,结束了自己长达百年虚无缥缈的空梦!

知足可以减轻心灵的重负,但与此同时你必须要有自知之明,方能做到真正的“长乐”!

程康源

a开头的成语
知足常乐相关成语(三)

【成语】:碍难从命

【拼音】:ài nán cïng mìng

【解释】: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出处】:《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你回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碍难从命。"

【示例】:请原谅我~。

【近义词】:碍难遵命

【语法】:作谓语;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2

【成语】:碍难遵命

【拼音】:ài nán zūn mìng

【解释】:碍:妨碍;遵:遵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4回:"防务吃紧,兵不敷用,职守所在,碍难遵命。

【示例】:请恕我~。

【近义词】:碍难从命

【知足常乐相关成语】

【语法】:作谓语;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英文】:can't obey somebody's command

3

【成语】:安不忘危

【拼音】:ān bù wàng wēi

【解释】: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示例】: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近义词】: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反义词】:高枕无忧、麻痹大意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平安时不忘危难

【英文】:to be mindful of possible danger in time of peace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一部占卜书《周易》关于吉凶祸福有深刻的论述,特别在治国方面的解释是相当深刻。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应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只有这样,才能使身家性命和江山社稷才能得以保全

4

【成语】:安不忘虞

【拼音】:ān bù wàng yú

【解释】:虞:忧患。安定太平的时候不能忘记潜伏着的忧患。

【出处】:《宋书·文帝纪》:"安不忘虞,经世之所同,治兵交战,有国之恒典。" 5

【成语】:安世默识

【拼音】:ān shì mî shí【知足常乐相关成语】

【解释】:安世:西汉丞相张安世,记忆力极强;默识:能背诵而牢记不忘。指人记忆力好,能过目成诵。

【出处】:三国·魏·孔融《荐祢衡表》:"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诫不足怪。"

【成语】:安之若命

【拼音】:ān zhī ruî mìng

【解释】: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出处】:《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示例】: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儿息不免粗粝,而~。 宋·谢庄《与大司马江夏王义恭笺》

【近义词】:命中注定

【语法】:作谓语、定语;有宿命观

【英文】:to bend to one's lot

7

【成语】:安之若固

【拼音】:ān zhī ruî gù

【解释】:固:本来。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不正常的现象,视为本来就是如此一样,毫不在意。

【出处】:清·陈确《查氏石家漾三世合葬志》:"而查伯母董硕人之行,尤非恒情所堪。以硕人之贤,而不见答于惺玄先生,硕人安之若固,无《终风》之怨。"

8

【成语】:安之若素

【拼音】:ān zhī ruî sù

【解释】: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出处】: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示例】: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近义词】:泰然处之、漠然置之、随遇而安

【反义词】:惊惶失措、寝食不安、见异思迁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

【英文】:bear something with equanimity

9

【成语】:安乐窝

【拼音】:ān lâ wō

【解释】: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出处】: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示例】:疏帘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 宋·辛弃疾《题鹤鸣亭》诗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舒适的家

【英文】:cosy nest

10

【成语】:安于一隅

【拼音】:ān yù yī yù

【解释】: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示例】:你不能只求~,要有更大的目标。

【近义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语法】:作谓语、宾语;比喻苟且偷安

11

【成语】:安于所习

【拼音】:ān yú suǒ xí

【解释】:习惯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使人固守常规,不知变通。

【出处】:明·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近义词】:安其所习

【语法】:作谓语;指习惯的作用

12

【成语】: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拼音】: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ãn

【解释】: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示例】:~的人不能成大业。

【近义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反义词】:推陈出新

【语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因循守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准备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提高农民与将士的地位,遭到大夫甘龙与杜挚的反对,商鞅据理力争,认为甘龙的话是世俗之言,他们只能安于故俗,溺于所闻,居官守法。推行新法就可以富国强兵,称霸于诸侯

13

【成语】:安于泰山

【拼音】:ān yú tài shān

【解释】:比泰山还稳固。形容稳固而不可动摇。

【出处】:《汉书·枚乘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炀帝不悟,自以为~,方率百万之师而有事于辽,辽东之役未归,而中国之难已起。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

14

【成语】:安于现状

【拼音】:ān yú xiàn zhuàng

【解释】: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知足常乐相关成语】

【出处】: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示例】:我从小就不~,我总是在想改变我的现状,因为我不愿意白吃干饭混日子。 巴金《探索集·探索》

【近义词】:不求进取

【语法】:作谓语、宾语;表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英文】:rest on one's laurels

15【成语】:安于盘石

【拼音】:ān yú pán shí

【解释】: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出处】:《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杨倞注:"磐石,盘薄,大石也。"

【近义词】:安如磐石

【反义词】:摇摇欲坠

【语法】:作定语、状语;指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16

【成语】:安于磐石

【拼音】:ān yú pán shí

【解释】: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近义词】:安于盘石

【反义词】:摇摇欲坠

【语法】:作定语、状语;指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17

【成语】:安于覆盂

【拼音】:ān yú fù yú

【解释】:盂:一种敞口装液体的容器。比翻过来放着的盂还要安稳。比喻非常稳固。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

18

【成语】:安份守己

【拼音】:ān fân shǒu jǐ

【解释】: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出处】: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示例】:聂绀弩《季氏将伐颛臾》:"种种田,做个~的老百姓,不同样也可以过一辈子么?

【近义词】:安分守己、遵纪守法

【反义词】:违法乱纪、为非作歹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为人规矩老实不越轨

19

【成语】:安其所习

【拼音】:ān qí suǒ xí

【解释】:安于自己所习惯的事物。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

【出处】:《汉书·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近义词】:安于所习

【语法】:作谓语;指习惯的作用

20

【成语】:安内攘外

【拼音】:ān nâi rǎng wài

【解释】: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知足常乐相关成语】

【示例】:~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近义词】:抽薪止沸

【语法】:作谓语、定语;比喻从事物内部入手解决问题

【英文】:to maintain internal security and repel foreign invasion

21

【成语】:安分守命

【拼音】:ān fân shǒu mìng

【解释】:安于本分,谨守命运的安排。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一回:"你安分守命,别要再生妄想了。" 22

【成语】:安分守己

【拼音】:ān fân shǒu jǐ

【解释】: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示例】: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近义词】:循规蹈矩

【反义词】: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惹是生非

【歇后语】:万岁爷的顺民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为人规矩老实

【英文】:keep one's nose clean

23

【成语】:安分守常

【拼音】:ān fân shǒu cháng

【解释】: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近义词】:安分守己

【反义词】:惹是生非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为人规矩老实

【英文】:abide by the law and behave oneself

24

【成语】:安分守拙

【拼音】:ān fân shǒu zhuō

【解释】:规矩老实,宁按照愚拙的想法行事,也不取巧。

【出处】:清·顾炎武《复智栗书》:"贤侄今日惟有善事高堂,力学不倦,安分守拙,以为保家之计。"

25【成语】:安分守理

【拼音】:ān fân shǒu lǐ

【解释】:安于本分,遵守事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26【成语】:安分循理

【拼音】:ān fân xún lǐ

【解释】:安守本分,遵循事理或礼法。

【出处】:《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第五十八回:"因文官等一干人,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大概不安分循理者多。"

27

知足常乐的诗句
知足常乐相关成语(四)

1、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2、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

3、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

4、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知足常乐的诗句

5、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

6、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7、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昀<训次儿>

8、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9、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10、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11、举动适时,12、寻常衣食随时度,分外资财莫妄求。

13、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14、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张英曾<聪训斋语>

15、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口乐意莫生嗔。

知足常乐的名言
知足常乐相关成语(五)

1、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2、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
3、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塞尼逊
4、谁要是在内心里真正是知足常乐,他就能获得一切幸福。知足常乐的名言。——<五卷书>
5、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荻原朔太郎
6、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况周颐
7、幸福有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在于福至心灵,时来运至……另一方面,也是最实际的方面,就是知足常乐地安度日常生活,这也就是说,头脑清醒,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