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编辑:huangtingt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0    阅读: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人教新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教材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和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并根据图形推断原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还不是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不叫清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教学要求:

  1.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立体思维。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

  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2. 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

  本方法。

  4. 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时安排:

  1. 观察物体................................................................................................1课时

  2. 观察立体图形 …………………………………………..……………1课时

  3. 观察物体的练习 ………………………………………..……………1课时

  1.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 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 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

  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师:(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4)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 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3.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 侧面 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 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2、例3以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积木: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拿出积木搭一搭。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示任意图形,或发出指令,组内成员搭一搭,看谁搭得又快又对。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着的这个面称为正面。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一)教学例2

  1. 小组合作探究

  把正方体摆放在桌子的中间,再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长方体,并和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2. 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小刚、小强和小英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你能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根据画面情境指出。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 观察正方体:小组合作,从积木中拿出正方体,正面在桌子中间,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指名回答:看到的是正方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总结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4. 小结

  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因此,我们说: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5. 学生观察

  照样子,观察圆柱,你有什么发现? 照样子,观察球,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得出,在任意角度观察球体,给我们的视图感受都是圆形。】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例3

  1. 猜猜看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说明:这是老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这个立体图形是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小结: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还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的长方体有两个面也是正方形的。

  师: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生:不能,要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2. 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正方体和有正方形面的长方体)

  小结: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方向、全方位地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比较准确。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填出序号,并说明理由。

  2. 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5题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我们以后观察物体时,应从多个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准确。

  3. 观察物体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

  过程与方法:从具体、形象、直观的物体中形成表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想象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知识

  1. 课件出示书包、玩具等图片,让学生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 出示实物立方体,提问: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几个面?

  二、积累运用

  师: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给出由4个小正方体形成的组合图形, 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为什么说可能不同呢?

  师:因为有特殊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和球),即使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

  三、练习观察图形。

  1. 填一填

  从侧面看是A图的有( ),从正面看是B图的有( )

  2. 观察下面的物体。从上面、左面、正面看,各是什么图形?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2015-09-25)
  • ·白鹅教学设计(2015-09-25)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2015-09-25)
  • ·穷人教学设计与反思(2015-09-25)
  • ·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2015-09-25)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