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30    阅读: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一)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案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2、能用方程模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3、能判断某个数值是否为方程的解

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

2、用方程模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用方程模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预习导学】:

回顾与引入:

1、等式的概念: 叫做等式。例如:1+2=3 5-2=3 1+2=5-2 5×(2-7+9)=20 3x+1=8 4-5y=1+2x 等等

2、观察上面几个等式中,后面两个与前面四个有什么区别: .

读一读:

1、让学生阅读教材P83-84

2、归纳知识点:

①方程的概念: ,例如: 其中 是已知数, 是未知数。

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

念: ,(抓住关键

字 、 加以理解)。

③方程的解的概念: 。

④在实际问题中,把所要求的量用字母x(或y,„ )表示,根据问题

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个过程叫做 。

3、讲析例题P84 (注意: 格式和方法)

练一练:

1、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2x-1=0 x2+y=x-1 10x +7x-2 5-(-3)=8 x-y=7 3

4 a+b>5 +3=t 2y-3=4y+1 t

2、方程3x-4=0中,已知数是 ,未知数是

3、下列各数中,是方程2x+1=-5的解的是( )

A 0 B 2 C -3 D -2

4、已知方程2xm1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5、检验下列x的值是否为方程2y-3=4y+1的解

① y=2 ② y=0 ③ y=-2

6、建立方程模型:某学校购买一批书包和文具盒,共计580元,已知书包每个16元,文具盒每个3元,书包比文具盒少35个,问书包和文具盒各购买了多少个?

讲析与点评

让学生自己解答、分析上面的练习,老师作出点评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内容?

2、如何建立方程模型

3、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3、你可以谈谈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吗?

3.2 等式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将等式作简单的变形

3、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将等式作简单的变形

【预习导学】:

情景导入:

如果 七年级(1)班的学生人数=七年级(2)班的学生人数,

现在每班增加2名学生,则两班的学生人数是否还相等?如果每班都减少3名学生,那么两班的学生人数又是否还相等?如果每班都派1的学生去搞义3

务劳动,那么两班剩下的学生人数又是否还相等呢?

读一读 :

1、让学生阅读教材P87-88

2、归纳知识点

①等式的性

质: 。

用字母表示:如果a=b, 则a±c=b±c.

②等式的性质

2: 。 用字母表示:如果a=b ,d≠0,则ac=bc,ab= . dd

3、例题分析教材P88 例1、例2

练一练:

1、已知a=b,则在①a+3=b+3;②a+2=b-2;③a-m=b-m;④a-b=0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 B.2 C.3 D.4

2、填空,并说明理由;

①如果2a+1=b-2,则2a= ; =b;

②如果-5x=-55,则x=

3、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各种变形正确的是( )

A.由-12x=y,得x=2y B.由3x-2=2x+2,得x=4 33【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

C.由2x-3=3x,得x=3 D.由3y-5=7,得3y=7-5

4、有只狡猾的狐狸平时总喜欢戏弄人,有一天它遇见了老虎,狐狸说:“我发现5与2是可以一样大的。我这里有一个方程5x-2=2x-2.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得:5x-2+2=2x-2+2,①即 ,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得5=2,②”。

老虎瞪大了眼睛,听傻了。你认为狐狸的说法正确吗?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讲析与点评:

让学生合作完成上面的练习,并在讲台上加以讲析,老师再作出点评。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课后检测:

A.请在括号中写出下列等式的变形的理由。

①如果2a+5=b+6,那么2a=b+1; ( )

②如果13x=1

4y,那么x=3

4

2y; ( ) 22 ③如果x -5=y+1,那

( )

么x -y 2=6.

B.已知2a-b=4,m+n=1,请利用等式性质求a-

1b-2m-2n的值. 2

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2、会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

3、重点: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预习导学】:

回顾与导入:

1、只含有 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判断x=1是下列方程( )的解

A.1-x=2 B.2x-1=4-3x C.3-(x-1)=4 D.x-4=5x-2

3、请同学们叙述等式的性质:

① 。

② 。

4、说明下列等式变形的根据

①若x+2=1 ,则x=1-2( )

②若2x-3=5,则2x=5+3;( )

即2x=8,则x=4( )

读一读:

1、让学生自学教材P90-91

2、归纳知识点

①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与方程的解区别) ②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 后,从方程的一边移

到 ,这种变形叫做移项。必须牢记: 。移项的目的是:把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一边,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

3、例题讲析P91 例1

归纳解题思路: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检验

练一练: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二)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教案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的教案设计

大新乡大河滩中学:肖兵兵

教学课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掌握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具体情景中,初步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③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方程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方程模型及方程思想的初步理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问题设疑引入

小明从商店买了15个糖果,小宁从商店买了X个糖果,他们俩人一共买了28个糖果,请问,你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列

出一个式子吗?

二、新知理解

动脑筋

1、如图,甲、乙两站之间的高速铁路长1068km,“和谐号”高速列车从甲站开出2.5h后,离乙站还有318 km.该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并找出等量关系)

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的包装盒,长为1.2 m, 高为1 m,表面积为6.8 m². 这个包装盒的底面宽是多少?

(从实例得出方程的概念)

出示题目,加以巩固

下列式子是否为方程。

X+8=23 x+y x=5 2y+2x=4

3、说一说;【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

方程1、2里面含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分别有什么特点?(板书)

4、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4m+7=11 4m+7=m x²-1=1 x-5y=3x 5、出示例题,检验下列方程的解。

检验下列x的值是否是方程2.5x+318=1068的解.

(1) x = 300 (2) x = 330. 解(1) 把 x = 300 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 2.5×300+318=1068,

左边=右边,

所以x=300是方程2.5x+318=1068的解

(2)把 x =330 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 2.5×330+318=1143,

左边≠右边,

所以x=330不是方程2.5x+318=1068的解.

6、出示练习题

一、下列哪些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3x+ 4 = 5x -1; (2)2x2 - x - 1 = 0 ;

(3)x-2y=4; (4)3(2x-7)=4(x- 5)

二、 检验下列x的值是否是方程2x-6=7x+4的解.

X=2 x=-2

7、出示一个中考试

8、总结课堂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9、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三)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导学案

课题: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执笔: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知识链接】

1、在小学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方程,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列方程得: 。

②某数的8倍比该数的5倍大12;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

解:设这个数为x,则这个数的8倍为 ,5倍为 ,依题意得方程: 。 ③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长比宽多2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解:设 为 cm,则 为 cm ,依题意得方程: 。

【学习目标 】

1.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重点)。

3. 会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难点)。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P83-8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在小学我们学习过简单的方程,结合教材说一说:

①含有_ __ 的_____ 叫方程。 ②列举两个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说出你举例的方程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建立方程。

2、观察: 下面方程有什么共同点特点?(从未知数的个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分母是否含有未知数几个方面观察) 4x(x4))8, x58 , 2x2.4x2.46.8

观察知它们都有 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 ,分母 (有/无)未知数。

归纳:只含有___ _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即指数之和)是____的方程,叫 。

3、方程x+5=8中,把x=3与x=2代入方程,你会发现什么?____________ ___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_____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一)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判定

1、判断下列是不是方程,是打“√”,不是打“×”:并说明为什么

①x3; ( ) ②3+4=7; ( )

③2x136y; ( ) ④16; ( ) x

⑤2x810; ( ) ⑥ 2x31; ( )

(二)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例:小红买了甲、乙两种圆珠笔共7支,一共用了19元,已知甲种圆珠笔每只1.5 元,乙种圆珠笔每只2元,求甲、乙两种圆珠笔各买了多少支?

解:设 甲种圆珠笔 为 x 支,则 乙种圆珠笔 为 ( 7-x ) 支,

依题意得方程:

1 1.5x2(7x)19 。

(2)老师要求把一篇有2000字的文章输入电脑,小明输入了700字,剩下的让小华输入,小华平均每分钟能输入50个字,问:小华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请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三)检验方程的解

4、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2x33x1的解。

解:当x=2时,把x=2代入原方程得, 当x=3时,把x=3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 2× 2 +3 = 7 , 左边= = ,

右边=3× +1 = , 右边= = ,

∵左边 右边(填=或≠) ∵左边 右边(填=或≠)

∴x=2 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 ∴x=3 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3、什么是方程的解?如何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

【当堂检测】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2x30 B. 2x5y4 C.x0 D.4x20

2、如果2xm2210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3方程x-3=0的解 B. x=6是方程2x=-12的解

C. x=0.01是方程200x=2的解 D. x=-1是方程0.5x=-2的解

4、设某数为x,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①某数与3的差为2:②某数与5的积为10: ③某数的相反数与4的和为8:

5、建立下列各题中的方程:

学校买了一批篮球和排球,共计1800元,已知篮球每个50元,排球每个20元,篮球比排球少20个,问篮球和排球各买多少个?

【课后反思】

检查日期:月 日

2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四)
第1课时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训练案

七上数学 编写:黄俊 审核: 包科领导签字: 时间:2013年下

第1课时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训练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是( )

①3x5x1 ②3x2 ③33 ④y0 2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式子中,一元一次方程有( )

①213 ②3y21y ③x50 ④2x0 2

⑤3y2 ⑥xy ⑦y210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如果5xn23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n.

4.在代数式ax3x中,当x1时,它的值是5,则a .

5.x增加2倍后的值等于它扩大到5倍少3,列方程得: .

6.一个机床厂,今年第一季度生产机床280台,比去年同期产量的2倍还多20台,去年第一季度生产多少台?请建立方程模型.

★7.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求cab的值.

★8.若方程3x22x1与方程(3x2)7(2x1)k的解相同,不解方程,能迅速得出k的值吗?说明理由.

★9.今年某校积极组织捐款支援灾区,某班55名同学共捐款500元,捐款情况如下表:

表中有两处看不清楚,请你帮助确定表中数据。

10(难题巧解)已知mxny100,求(4mx100)(4ny400)的值.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五)
3.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课教学设计(黄金云)

3.1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

永福县实验中学 黄金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方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学会了解一些简单的方程。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一道趣味题为背景引入课题,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分析问题,建立方程模型,归纳出建立方程模型的一般步骤及建模中找等量关的方法。再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归纳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及方程的解等概念。接着设计两道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检测学生建模能力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解决前面提出的趣味数学题,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深化方程思想,这样设计前后呼应,环环相扣。最后通过学生自编、自设、自列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判断某个确定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能建立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模型。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由算术解法过渡到方程的思维,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五、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六、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引入—启发引导—交流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导入新课。

以趣味题“在今年福寿节上,县政府给百岁老人送去了优质米慰问品,如果每人一袋则多一袋,如果每人两袋则少两袋。请问同学知道吗,几位老人几袋米? 引入课题。

设计的目的:以今年福寿节为背景出一道趣味题,既体现数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问题探究

(1)如图,甲、乙两站之间的高速铁路长1068km,“和谐号”高速列车从甲站开出2.5h后,离乙站还有318 km.该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算术方法:

解:1068-318=750(千米)

750÷2.5=300(千米/小时)

方程的思想:

如果设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 h,则列车已行驶路程可表示为 2.5x

观察图形:

已行驶的路程 + 剩余的路程 = 全长

根据以上等量关系可列等式:

即:2.5x + 318 = 1068. ①

设计的目的:通过两种方法对比,显示出方程方法解决问题更直观,更易理解,

从而激发学生更想用方程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2、排球场长比宽多9m ,周长是54m,排球场宽是多少米?

如果 设排球场的宽为y m,则排球场的长可表示为 (y+9) 米

请学生思考得出

2(长+宽)=周长

2(y+y+9)= 54

即:2y+2y+18=54 ②

在等式:2.5x + 318 = 1068. 

2y+2y+18=54 

像2.5,318,1068 等叫做已知数

字母 x,y在解决问题之前不知道,叫未知数

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把所要求的量用字母x(或y,„)表示,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一过程叫做建立方程.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

(1)4x =24 (2)x+3>5 (3)3x-6

(4)x-y= 2 (5)1+2=3

设计的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对两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方法。

(三)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观察方程:2.5x+ 318 = 1068. 

2y+2y+18=54 

1、以上所列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我们给它一个什么名称?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学设计】

2、什么是方程的解?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四)例题分析

例题1:方程 x+5=8中,有同学们算x=3,这个答案正确吗?

解:把x=3代入方程两边, (代入)

左边= 3+5=8,右边=8, (计算)

左边=右边, (比较)

所以x=3 是方程x+5=8的解。 (判断)

变式: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2x-3=a的解,则a= 3 。

设计的目的: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题2:

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为什么?

(1)5x-3=x+3 (2) y2+3y-1=0 (3)2x+3y=0

(4)

(5) x13 x

变式

1

:已知 是关于 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n = 2

变式2:已知 是关于 x的 一元一次方程,则 n= -1 反思小结:易错点,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零

设计的目的:通过一组基础题及两道变式题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

(五)、巩固应用

建立下列方程中的模型

1.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某市实行“阳光分班”制度,某校七年级一班共有新生45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3人,求该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方法一: 设男生有x人,根据题意,得

x+x-3=45

方法二: 设女生有x人,根据题意,得

x+x+3=45

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长为1.2 m, 高为1 m,表面积为6.8 m2. 这个包装盒的底面宽是多少?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解 : 设包装盒的底面宽是x 米.

根据题意,得

1.2×x×2 +x×1×2 + 1.2×1×2 = 6.8

列方程的步骤:1、设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关键)

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如何找等量关系:分析题目中已知量的关系,找关键性语句。

设计的目的:通过两道实际问题检测学生的建模能力,并归纳出建模的步骤及方法

(六) 拓展提高

1、在今年的福寿节上,县政府给百岁老人送去了优质米慰问品,如果一人一袋则多一袋,如果一人两袋则少两袋。请问同学知道吗,几位老人几袋米?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

解法一:设有x位老头,根据米的袋数相等,列方程

x+1=2x-2

解法二:设有x袋米,根据老人的人数相等,列方程

设计的目的:通过一道拓展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使教学设计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七)挑战自我

请同学们自编自设自列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

设计的目的:通过自我挑战题,使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八)布置课外作业:课本85页、86页练习

(九) 板书设计及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1、实际问题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 2、方程的特征

3、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含有未知数式子是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

方程是整式方程

4、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