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3    阅读: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一)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包含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 世界古代史始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时期;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通过本册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

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62名学生,从上期期末学生的试卷与成绩来看,虽然题目比较容易,但大部分学生仍然抱怨题量较多、时间不够,答题较紧张。究其原因,有其客观性的一面,如当时面临生物地理会考,绝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都转移其上,忽视历史的学习;还有极少数同学对待考试的态度极不端正,持无所谓的态度。总之,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上述问题的存在,彻底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开卷考试比之闭卷考试对学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要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确实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基本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习能力。

3、要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4、要注重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因果联系;同一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等。

5、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8课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第9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6-8 第二

单元

第12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单元总结

第13课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第三

9-10

单元 4课时 第14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活动课 历史知识抢答赛

单元总结

11 期中检测、讲评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

日本明治维新

12-13 第四

单元 4课时 第17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18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总结

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五

14-15

单元 4课时 第20课 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第21课 历史人物名言收集活动

单元总结 6课时 第10课 美国独立战争 第11课 法国大革命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二)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包含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

世界古代史始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欧洲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非欧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14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发,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通过本册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上期期末学生的试卷与成绩来看,虽然题目比较容易,但大部分学生仍然抱怨题量较多、时间不够,答题较紧张。究其原因,有其客观性的一面,如当时面临生物地理会考,绝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都转移其上,忽视历史的学习;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主观方面的,至今仍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因而上课漫不经心,导致一些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能掌握,每一道题包括选择题都需要费力地翻书查找答案,甚至有些根本就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自然要耽误不少宝贵的时间。还有极少数同学对待考试的态度极不端正,持无所谓的态度,一张试卷只胡乱做了选择题,后面的非选择题一个也没动。总之,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上述问题的存在,彻底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开卷考试比之闭卷考试对学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要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确实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基本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习能力。

3、要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4、要注重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因果联系;同一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等。

5、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一至四周 第一单元(1—7课)世界古代史【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五至七周 第二单元(8—12课)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八至九周 第三单元(13—14课)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十周 期中考

元(16—18课)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与工人运动

十三至十四周 第五单元(19—2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十五周 第六单元(22—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六周 第七单元(24—25课)科学和思想文化

十七周—— 学习下册内容、复习迎考

第一单元 世界古代史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三大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简单了解与人类起源有关的知识;通过图片,掌握人种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的劳动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原因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设问并学会独立阅读回答问题。

史前时期的人类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1、人类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2、人类的起源科学的说法是什么?

3、人类都有哪些种类?

4、人种有优劣之分吗?为什么?

5、史前时期的人类都处在什么时期

6、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什么?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起源

1、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发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百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茜”,归类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4、人类的进化: 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

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大约起源于三百多万年前非洲的南方古猿。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探究: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二、三大人种的形成及其差异

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提问: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第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讨论:“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自然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与人的体质和智力发展无关。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三、氏族社会

(1)提问:“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

(2)讲述氏族社会的产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即从族内群婚到族外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转变)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3)讨论:氏族社会产生有什么作用?(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氏族指的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

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有何特点?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有何特点?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结合课文讲的该亚的故事,以加深印象。归纳:①妇女地位: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起主要作用,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 婚姻制度:实行群婚制,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三)
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全套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教案

第1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列宁。

3、过程与方法

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方面,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三、学法引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再与临时政府的措施进行比较。(说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胜利

1、议一议: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什么样的任务呢?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一份报告,指出,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高,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4、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5、议一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 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领会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

思维拓展:如何看待革命时代的列宁。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三维优化之练习

七、教学后记:弄清十月革命的过程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的措施

八、板书: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3、 十月革命

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4、 巩固政权

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5、 历史意义

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国内: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过程与方法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

难点: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三、学法引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阅读课文说一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2、讨论一下,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困难、政治危机 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市场经济; 意义:实践——消除危机,恢复经济 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导学生看课本P7《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四)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岳阳市平江县虹桥学区长庆中学 刘天柱

一、指导思想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

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

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

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

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

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包含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

世界古代史始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

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

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

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

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

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

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

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

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欧洲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

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非欧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

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14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

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

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17世

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相继在欧美主

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

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西

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

殖民扩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发,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

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

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

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

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

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

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通过本册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

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

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

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

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

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

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

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上期期末学生的试卷与成绩来看,虽然题目比较容易,但大部

分学生仍然抱怨题量较多、时间不够,答题较紧张。究其原因,有其

客观性的一面,如当时面临生物地理会考,绝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都

转移其上,忽视历史的学习;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主观方面的,至

今仍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因而上课漫不经

心,导致一些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能掌握,每一道题包括选择题都

需要费力地翻书查找答案,甚至有些根本就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自然

要耽误不少宝贵的时间。还有极少数同学对待考试的态度极不端正,

持无所谓的态度,一张试卷只胡乱做了选择题,后面的非选择题一个

也没动。总之,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上述问题的存在,

彻底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开卷考试比之闭卷考试对学生能力等方面的

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要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确实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基本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

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探究式

学习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学习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

言,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习能力。

3、要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4、要注重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发展的纵向

联系、因果联系;同一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

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等。

5、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

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培养

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

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一至四周 第一单元(1—7课)世界古代史

五周至七周 第二单元(8—12课)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

巨变

八周至九周 第三单元(13—14课)殖民扩张与殖民地

人民的抗争

第十周 期中考

单元(1 十一周至十二周 第四单元(16—18课)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与工人运动 十三至十四周 第五单元(19—2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十五周 第六单元(22—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六周 第七单元(24—25课)科学和思想文化 十七周 学习下册内容、复习迎考

十 十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五)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备课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包含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

世界古代史始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欧洲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非欧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14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发,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通过本册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上期期末学生的试卷与成绩来看,虽然题目比较容易,但大部分学生仍然抱怨题量较多、时间不够,答题较紧张。究其原因,有其客观性的一面,如当时面临生物地理会考,绝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都转移其上,忽视历史的学习;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主观方面的,至今仍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因而上课漫不经心,导致一些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能掌握,每一道题包括选择题都需要费力地翻书查找答案,甚至有些根本就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自然要耽误不少宝贵的时间。还有极少数同学对待考试的态度极不端正,持无所谓的态度,一张试卷只胡乱做了选择题,后面的非选择题一个也没动。总之,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上述问题的存在,彻底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开卷考试比之闭卷考试对学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要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确实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基本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习能力。

3、要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4、要注重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因果联系;同一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等。

5、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一至四周 第一单元(1—7课)世界古代史

五至七周 第二单元(8—12课)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八至九周 第三单元(13—14课)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十周 期中考试

元(16—18课)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与工人运动

三至十四周 第五单元(19—2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十五周 第六单元(22—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六周 第七单元(24—25课)科学和思想文化

十七周—— 学习下册内容、复习迎考

第一单元 世界古代史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三大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简单了解与人类起源有关的知识;通过图片,掌握人种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的劳动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原因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设问并学会独立阅读回答问题。

史前时期的人类

1、人类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2、人类的起源科学的说法是什么?

3、人类都有哪些种类?

4、人种有优劣之分吗?为什么?

5、史前时期的人类都处在什么时期

6、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什么?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起源

1、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发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百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茜”,归类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

别。

4、人类的进化: 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大约起源于三百多万年前非洲的南方古猿。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探究: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二、三大人种的形成及其差异

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提问: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第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讨论:“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自然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与人的体质和智力发展无关。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三、氏族社会

(1)提问:“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

(2)讲述氏族社会的产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即从族内群婚到族外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的转变)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3)讨论:氏族社会产生有什么作用?(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