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6    阅读: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一)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 (3)

创设课堂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我是这样上《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是新疆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供普通班学生使用的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单元阅读提示里写道:“学习这些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教师教学用书》关于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建议是这样写的:“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虽然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去想像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就是说,要现在初一的学生去理解这篇反映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呢?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通读课文不难,难就难在理解它深刻的内涵。因此我上这篇课文时,进行了三点尝试:

一、设置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究的动力

找好切入点,抓关键句,以一而牵动全部。导入新课后,我让全体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第一自然段中,你认为哪句话含义深刻或较难理解的?”学生不约而同找了两个句子:

1、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2、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学生对卜劳恩的《父与子》不陌生,他们都认为看了很难笑起来的,为何说看了很难笑起来?另外,我的童年既然没有幽默,为何在“荒寒”的大自然中仍然能感应到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是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富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激活思维、启动探究的动力因素,也是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教学和谐相处的主要因素。

对于这些疑难问题我并没让学生马上去找答案,紧扣着这些问题,根据“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的一组画”这句话设置问题情境。

二、创设活动情境,促进主体积极参与

带着上面的问题,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组图画展示课文的内容(每个同学要画一幅画),然后小组各成员根据所画的画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觉得这个任务很特别,立刻进入课文阅读,课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他们边看边涂涂写写的。读完后,他们立刻凑在一起,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谁负责画哪件事,整个教室顿时热闹起来。没多久,他们安静下来在画自己的画。过了二十分钟他们又吵起来了,按顺序把画排在桌子上,轮流着讲画面的故事,我一直在巡看着,被他们一幅幅富有情趣的画感动了,课室里的充满

着热烈的气氛。

我看到其中一个学生指着第一幅画讲着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听的同学也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第二幅画的内容是:“我”把元贞的书拿回来后,不知道爸爸会补好再送给元贞,于是心里希望元贞别怪他,画面的内容既忠于课文所写的淳厚的友情,又超越了课文文字的内容而有所发挥,表现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我及时表扬了他。 从学生所画的画看来,学生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内容(第四幅画面体现的是浓厚的父子之情)而且是在非常快乐的、合作的活动中完成了这个学习过程。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关于“主体参与”是这样写的:主体参与是活动化教学的前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活动是发生的前提,主体参与是活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活动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活动的始发、活动的过程、活动的质量。从以上的教学活动看来,学生的参与是实质性的参与,是主动、全面、全程、有效的参与,既是行为上的直接参与,也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共同参与,所以才会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学生回答“为什么说这一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这个问题的时候,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们仅仅停留在因为“和小狗一起上学好玩”、“爸爸对我的关心”、“同学之间的浓情厚意”这个层面上,我发现用图画的形式没让他们明白课文深层次的含义,就是对

第一阶段所留问题还没有解决。但已为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没有马上把答案告诉他们,在我们看来,深层次的意思学生也应该很容易掌握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上述活动虽然还没让学生品味到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也不能否认活动是有效的且有学生思维的参与,而恰恰是因为学生还没理解到深层次的意思,说明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要以老师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一些在我们成人看来理所当然的答案,要真正地让学生掌握,只有引导他们去阅读──感受──想像──体验,才能让他们真正明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是学习得以产生的四大要素。

三、转换教师角色,协作学生登上阅读的“高峰”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教育学生,学校变成了屠场”。如果把答案硬塞给学生,学生最多只能把答案记住,这样的课堂扼杀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长久下去,学生思想停滞,满足于做容器,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思维的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的体验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既是自身的也是人际间的,并且体验还不断地与对象的变化相互作用,受到规则、障碍和限制的支配,这是体验式模式的基本要素。有障碍的阅读才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只有有障碍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问题是学生的障碍,学生碰到阅读的困惑是教师的障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合作的实质是交往。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里教师的价值是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向学习过程转变,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化的学习活动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

我引导学生从“我”、“元贞”的际遇思考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发,学生有答“读书是出路”,有答“知识改变命运”。我继续引导他们思考,元贞没读到书是他还是他家人的原因?学生开始从他家的环境想起,开始从充满童趣的回忆转向关注关于背景的语句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乔家极贫穷。”学生终于会从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终于明白了第一段中的两句话:“„„《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从而品味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品味到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障碍排除后,学生获得了阅读的最大愉悦,对课后练习──虚构人物小故事也充满兴趣。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二)
优质课《向你推荐一本书案例分析》

创设情境,快乐交际——

《向你推荐一本书》案例分析

明德小学 罗 璇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互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在观看《向你推荐一本书》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创设情境,课堂上有许多精彩的闪亮点值的我们学习,也有一些让我思考的地方存在。

亮点情景一:课前猜谜, 注重口语交际的情境性。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同学们,你们猜它是什么?(书)

2、你们都读过哪些书呢?同学们读的书可真不少,我想现场做个调查,每天能坚持课外阅读的请举手?觉得自己的课外生活离不开书的请举手!把自己喜爱的书摆在桌上。(生回答读过的书)

3、游戏导入:我说人物你说书名;课件出示片段,学生猜出书名。 通过以上情景,看到教师在课前引入的猜谜、调查和“我说你猜”的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心情,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前活动的设计,也使学生从课前玩儿的散漫状态恢复到平静的状态。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交际场”。小学生私下交谈与在课堂上发言二者的状态天差地别,其根本原因是交流环境和氛围的不同。私下同学间说话无拘无束,是放松地聊天。课堂上面对老师,常常是心理封闭,作被动的表达。所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的开始,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话可说,畅所欲言,说话时能无拘无束。教师先以“读书”为话题创设交际的情境与学生聊起了家常“你们都爱读那些书?为什么爱读它?”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口语交际之中。另外“猜书”环节,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想把自己知道的展示给大家,符合小学生的表现欲。这样,学生说得愿望被调动起来,觉得有话可说,自然轻松自在,兴趣盅然,有了这样良好的心理,情感,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就成了一件愉快的事。

亮点情景二:设计有方,注重口语交际的方法指导

1、“书宴荐书明要求”。对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用课件展示给学生,板书“会说、会听、会评”的要求,一目了然。“书吧交流有窍门”。通过一篇书荐稿,让学生明白推荐的需要包含的要点。老师又给学生介绍了多样的推荐形式,打开学生思路。

2、口语交际前设置了活动奖项。

明确这一环节口语交际的任务,对介绍和听介绍的同学分别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以上铺垫,学生清楚了说话的要点,目的明确,有任务在身,学生的注意力就相对集中,就不会出现散乱的现象。老师示范给学生介绍书本,有利于学生模仿。奖项的设置也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设计很有技巧。

亮点情景三:演示“推荐“,注重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第1组,小女孩口述推荐《世界风景旅游地》。

第2组,小男孩扮演“柯南”推荐《柯南》一书。

第3组,小组表演情景剧,表现书中精彩内容。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学生人人参与交际搭建平台,突出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和交际性特点。分三组进行:第一组是个人练说,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小组交流作准备。第二组是演、讲结合,学生抓住了书中人物的特点,让其他人有想读这本书的欲望,是个成功的推荐家。第三组是小组交流实现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你来我往”,“双向互动”中学习。另外每组都有生生互评环节,在互评中提高,培养合作意识,对他们的成果给予肯定和建议。老师为学生创建了一次次相互交流,领悟方法,学习评价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亮点情景四:创建平台,注重口语交际的长期交际

1、“书签会友乐无穷”:给学生发黄家小学的同学给42中的同学的书签密语以及他们的联系方式。

2、“图书漂流香满园”:

“口语交际”是一个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在互赠名言和同学们换书的推波助澜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被激发,阅读激情再次被点燃,今后的阅读行为必将是自觉的、愉悦的。这样的设计注重了交流的长期性,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书籍,喜爱读书的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总结与思考:

总结以上,王老师通过指导,学生推荐交流好书,生生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调度者,一个总结者,一个参与者,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讲述,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改正缺点,提高口语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促进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可以说这堂课是堂好课,是堂值得学习的课。

不过,每堂课后,有学习也应有思考。在听完这堂课后,我也有几点粗浅的思考:1、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生生互评很多,如果教师也能多参与到评论中,注重多元性的评价,或许学生会表达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2、课件出示口语交际学习目标时,如果教师能够提炼要点列标题展示出来,或许更一目了然,节约时间。3、老师听完学生回答后,不重复学生答案,多些具体评价更好。4、口语交际重在口语的表达的训练,我认为有学生能演出来,但不一定能生动的说出来,在表演书中的内容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加入些解说,或许更抓住了“推荐”一词。5、课堂中一个有激情的老师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关系。6、通过学习这堂课,我们老师在平时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表达的精炼,不赘述。7、教学相关活动的多样性,能够使课堂氛围和谐。8、模板套说,会不会限制学生多方向思考?只引导学生抓住口语交际主题的要点,在互评的过程中完善表达,会不会是种更好的方式呢?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三)
教学上的案例分析1

案例1:徐亚进,出身于一个贫困家庭,而且性格有些内向。同样出身的我很想帮助他却不知如何去帮助,我害怕过于明显的施与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机会有一次降临,我稳稳地抓住了它。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备课组经过研讨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买来阅读。不少学生都买了,但他没有买。我知道不是他不愿买,而是家庭条件的限制。我决定送给他一本。在书的扉页空白处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古之成大事业或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共勉!”在他双手接书时的一声“谢谢”中,我知道我又种下了一棵爱的种子。课堂上每每与我对视的是一双真诚而专注的眼睛„„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作文只扣了4分,是全班同学中扣的最少的一个,意料之外更多的是替他高兴。

案例2:记得在我教第一个班级(四年级)时,班里有这样一名全校出了名的淘学生。他个子不高,长得瘦瘦的,专爱调皮捣蛋、 打架骂人,但还蛮机灵的。他成了历届班主任的眼中钉,也是班主任的“迷糊药”,所以有的老师对他干脆放弃了。当我接手这个班时,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学生还是有优点的。比如说:劳动很积极,干活很会干,而且什么事都逃不开他的眼睛(他是个细心的孩子,善于观察),而且,他并不像大伙说的那样无药可医。所以我付诸了行动。我一次次地找他谈话,我发现他对老师有一种抵触、叛逆心理,他对自己也已经放弃了。为了改变他这种心理状态,我对他倾注了一片爱心。我还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他,帮他树立自信心,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并以实际行动来打动他,让他重新认识自己。为了更好地帮他改进,我还找他父亲谈话,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情况,然后采取办法帮助他。经过一阶段努力,他终于有所转变了。他当着我和全班学生的面做出了保证:以后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不骂人,不打人,不欺负同学了。时间检验了他,事实也证明了——他变好了,有进步了。后来,我们处得更好了,只可惜我被调走了,再也教不到他了。他也很难过,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居然哭了。看着这样一名淘学生为我哭了,我更体味到了收获的喜悦,当然我知道这是我播种爱心的结果。我们作为班主任的决不应轻言放弃,要把爱分给每个学生。

案例3:

我班有位女生,学习默默无闻,开学很长一段时间,听不到她有力的声音,总是细声细语,一副“与世无争”之态。其最大的弱点,就是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脸红。我也发现其身上的优点——语音准确,语言组织能力强,学习认真。因此,我特意选她为学习委员,早读让她领读,学习生字词让她范读,“谈天说地”让她当小主持人。其他科任老师也为她创造“抛头露面”的机会。尽管第一次的声音有些颤抖,有些细,但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中和同学的热情掌声中,她的声音响亮了,开朗活泼了,班级工作热情参与,综合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成绩也进步惊人。

教育反思:“中间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的“中间生”是一些“听话”的孩子。在校是一个遵守校纪、不给老师“添乱”的好学生;在家是个笃信长辈教导的乖孩子。因此,成为班级“稳定”的主体因素。同时我们发现,这些“听话”的孩子往往很少与人争论,很少提问,也很少提意见,缺乏主见,有“随大溜”的倾向。这些默默无闻、看似平庸的学生,他们身上往往有许多“亮点”。有的尽管成绩不算优秀,但动手能力强,或具有某方面的特长。有的看似“与世无争”,但生就 一副热心肠,助人为乐,关心集体。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有的善良、懂事、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他们或许未能把握自己,也许“甘于淡泊”,但需要老师去发现、去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他们同样希望老师的鼓励的目光、赞许的表情和善意的批评。【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4: 有次早自习检查背书,某生因书背不出被我批评了几句,他竟然怒目以对,我气急了便叫他站起来,但他坐在位置上就是不动。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战争”的怒火一触即发。我知道和他僵持下去不会解决问题,便叫他课后到办公室去。他一开始对我气势汹汹,把头昂得很高,我很生气但必须忍着,转而心平气和地询问他最近的身体情况和学习情况,并叫他注意增加营养。最后他笑着告诉我,最近心情不好,因为父母在闹离婚,而他前一天学到十二点才睡,一早晨却被他妈不问青红皂白了地大骂了一通,刚到教室又被我批评一顿。知道了他的烦恼后我耐心地劝导他,并打电话给他家长,与他们交换意见,请他们妥善对待自己的个人问题,尽量不要影响自己的孩子,这件事后这个学生的心态也调整了过来。 评析:我们很多时候因为不了解学生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而犯错误,想当然地批评他们,其实学生也是人,他们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随时随地体察学生的思想动态,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更要抓住机会相机引导,否则师生关系便会趋于僵化。

【案例】5: 某生一直很喜欢上我的课,有一天他却在作文中写到:“我恨你,我将从心目中永远抹去你的影子,在我高中生涯还剩下的八个月里,再也不会有你的存在。”我看完这篇文章难过极了:我犯了什么错?他为何这样恨我呀?晚自习时我把他叫出来,对他说:老师知道你最近学习很刻苦,成绩却不见起色,心情不好,老师很理解你,所以上课时不敢叫你,怕影响你,想过段时间再找你谈的„„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泣不成声地接过话:“我最近四点就起来背书,本想在这次考试中好好表现一下的,我多么希望你上课时能朝我笑一下,哪怕就是一个小小的暗示都可以,可我从你的脸上找不到一丝安慰。上课时你也从来不喊我回答问题,我最怕你向我投来失望的目光。”谈完话我俩都如释重负,后来他在周记中写道:“老师,对不起!我作文上的话说得太过分了,你肯定很伤心,望你别往心里去。”

评析: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一个普通的动作、一个不起眼的眼神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课堂上一定要多些温柔的笑容,多些鼓励的话语,多些善意的眼神,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参与教学才会积极。

自任教以来,遇见过各种情况的后进生,其中有一类学生很难转化,他们大多家庭比较特殊——父母离异,由于心中有阴影,他们大多性格孤僻、敏感,对他人存有戒心,对人很粗鲁,稍有不慎便会大打出手。教学中要对他们下一番功夫,动一定心思,同时一定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心去做他们心理工作,这样才有可能转化他们的思想。

【案例】 6:某生因父母离异而患上抑郁症,跟班里很多同学有矛盾,打架之事时常发生,因此很多同学都畏他三分。他课堂上调皮捣蛋,扰乱秩序,有时甚至让老师下不了台。我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他口才特别好,决定搞个即兴演讲请他上台展示一下。那天只见他心事重重地走上讲台:“我是个混蛋,彻头彻尾的大混 蛋“最近我妈生病,现在还在医院吊水,可我竟然不知道,昨天还跟她吵了一架„„”讲着讲着下面同学已经有人泣不成声了,他流着泪演讲完,学生对他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讲得如此动情,好好表扬了他一番,接着又请同学上台谈谈他的其他方面的优点,从此以后他跟换了一个人一样,在我的课上再也没捣蛋过。

评析:很多时候我们因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便会忽略他的存在。如果你对他不闻不问,他便会找方式来引起你的注意,又往往因处理不当,师生关系趋于紧张。如果我们能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与特长,巧设机会,创造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平台,让他们实现自我,提高他们的影响力,满足一下他们的表现欲望,展示一下他们的才华,让失意的学生找到他们的成就感、拥有成功的体验,那么师生间的矛盾便会迎刃而

解。

案例7: 某生因为上课讲话经屡次提醒仍不改正被我当全班同学面批评了几句,她竟当众和我对抗起来,我们之间心照不宣地冷战了几天。一次我在她周记中写道:“你知道错在哪里吗?还在生老师的气吗?小气鬼!„„” 第二天我看她仍然无动于衷,我在冷静地等待时机的到来。我知道她有胃病,平时便买了药放在办公室里。一次晚辅导,她突然胃痛受不了,我立即把药取来并端来一杯水让她喝下去,吃完药她也没道一声谢。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并未灰心。有天上课她打瞌睡被我抓个正着,“请你把我刚才的问题重复一下。”她无言以对,我顺势说道:“很多同学私下都佩服你,因为你的思维特别敏捷,老师每次刚说出问题都是你第一个报出答案,又快又准,可是今天„„” 正是这一次次的关爱换来了她的悔意,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评析: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一般都养成了娇生惯养的坏毛病,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说一不二的,即使是他错误在先,如果你批评之语稍微重点,他便会记恨在心,甚至与你反目成仇,所以批评一定要注意方式。如果对立关系已经形成,那么你就必须走近学生心灵,用爱感动其心,用爱来化解矛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长久而和谐的情感。

【案例】8: 某生自恃家庭富裕,狂言:我老子有的是钱,要我考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但大学我是一定能上的。所以他来学校根本不是来学知识而是来混日子的。他在校表现极差,把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视为平常事,把上课睡觉、交头接耳视为儿戏,把与老师斗嘴视为家常便饭。一次上课时他突然站起来大声问道:“谁拿了我同桌的语文书,赶快交回来。”其他同学都掉转头来看他,我强压住怒火转而平静地说:“这个同学非常爱帮助别人,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但帮助同学的时间处理不当,为何不放到课后去解决呢!”他看同学都点头称是只好笑笑了事。如果我当时粗暴地呵斥他,他一定会和我对抗。

评析:这样的偶发事件不胜枚举,对待这样的学生必须保持冷静,不能心急,要有耐心,要和他们斗智,遇到问题决不能粗暴处理。如果你能亦庄亦谐地与他周旋,时间长了他便会不攻自退。教师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量减少失误,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悉心呵护。作为一名教师,要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对学生作出的不礼貌行为,教师应采取宽容态度,适当加以疏导,不激化矛盾。

案例9: 有感于自己经常找学生的缺点,批评学生,某一天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也给我自己找找缺点。学生愕然了,“没听错吧,给老师找缺点”、“老师会不会批评我的?”„„在我一再保证“尽管提,老师不生气,不骂人,真的!”之下,学生真得很不客气地开始数了。“老师我经常发现你上课经常说广州话,普通话我们都懂,你就不用说广州话了。”听了这个缺点,我脸上一红,不就是吗?平时要求学生讲普通话,可自己就是没起到榜样作用。我马上向学生表示决心改正这个缺点。

“老师,我还发现你上课经常数1、2、3,快坐好。你不是说过以后不说的吗?”学生说的对,我是说过以后不再数1、2、3的,看来这个缺点还是要改。

“老师我发现你说话声音太大了,对咽喉有很大伤害的。”多真诚的话语,我非常感谢这位学生对我提出的宝贵意见。

评析:缺点人人都会有,能让学生找老师的缺点,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同时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过来,对教师而言是一种促进作用。

案例10:初一新生入学军训的当天,郑校长找到我,指着纸上一个学生的名字对我说:“还没分班吧,要是没分,这个学生你最好亲自管,纪律观念差,还爱打架,是个很难管的学生。”我一看上面写着“薛凯文”三个字,是小学里的老师特别点出来的。“在小学里纪律差,现在上了初中也许就懂事了。”我说。学生点名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薛凯文”这个名字,果然点到他时连个“到”都不喊,我也趁机认了一下他的模样。多年的班主任阅历,让我养成了“识相认人”的本领,当然不是街道上看相算命的那种。通过薛凯文在军训期间的表现,我发现了他的一些特点:头脑聪明,但有时健忘;爱劳动,喜欢支使别人;做事有时过于认真,有时很粗心大意;对人不小器,有时爱争情理;不愿和女生交往,对于女生提出的要求不爱听,也不愿做。通过分析,我自认为不太难管,加强纪律要求就行了。于是在全级学生大会上我特别强调了严禁打闹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及制裁措施,并且单独找薛凯文谈了话,准备给他个班长当,让他有一展才能的机会。军训就这么结束了,开学第一周,学生们表现都不错,特别是薛凯文对班内的各项工作配合其他班委管理的井井有条,让我少操了很多心,班里的学生对他的反映也很好。我想薛凯文这不是表现不错吗,怎么会是那种纪律观念差,爱打架的学生呢?但到了第二周星期二的上午麻烦就来了。“你班薛凯文昨晚在宿舍跟初二学生打架了,还动了棍子,幸好没出什么危险!”政教处的闫主任课间找到我说,“现在在政教处站着呢!”“不会吧„„”我说,初一学生刚来还不到十天,就敢和初二的学生打架,难道他真是不可救药?这几天的表现都是装出来的?我带着满腹的疑问和气愤立即赶往政教处。政教处里站着四五个打架的学生,初一的就只有薛凯文。当时贾副主任说他还不承认打过架。薛凯文抬头看见我来了,当时就哭了,我问:“你到这里来干什么?”他不回答只是哭。通过了解,他看不惯初二学生之间打架,为打抱不平而动棍子打了初二那个违纪学生。见到我哭是觉得对不住我,对不住班集体,不承认打架是怕给班里丢分。当时我的怒火一下就烟消云散了,这不正是薛凯文往好处转变的表现吗?于是我告诉他要老老实实承认错误,我就先走了。通过这次薛凯文打架,我觉得自己对薛凯文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有必要再了解一下他的过去。中午我做了次家访,薛凯文的父母是养鱼卖鱼的,家庭条件不错,但没多少时间能顾的上他。从他父母那里了解到薛凯文在小学经常打架,平均每周打不上5次架就不是他,有一次还忍不住拿铅笔刀捅了一个女生,幸好抢救及时没什么危险。父母也经常说他、打骂他,就是不见效。回到学校,我把薛凯文叫到办公室,对他上初一以来的表现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同时指出打架对人对己的危害,并说了本次违纪的处罚措施:交学校保证压金200元,本年级保证压金1000元,同时全级通报批评,写出检讨,“劳动改造”一周。第二天,我又找到他,对他说由于他进步很大,本年级的1000元保证金就免了,打扫垃圾池改为一天。另外,在全级对其打抱不平的行为展开大讨论,使全体同学对他和这种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自此之后,薛凯文真正走上了正轨,明辨是非的能力越来越强,班内的各项活动他都能出色的组织完成。当然,“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他偶尔也会有违纪现象出现,如交头接耳、上课睡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也正是我以后的努力方向,提高其学习成绩。

评析:薛凯文是个活泼好动,有责任心,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但自制力差,生性倔强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每个学校都有,有些由于班主任觉得没法办,就任其“逍遥”,自生自灭,最终导致一害学生自己,二害整个班集体。对于此类学生要做到“严”加“爱”,不严格管理就会使他越来越放纵,越来越

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最终后果不堪设想;不去关心他,一味讨厌他、冷对他,也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案例11:一学生冰川,父母离异,跟母亲住。经济条件不好,日子过得很苦。冰川成绩属于上游。我想帮这个孩子摆脱困境,给她买学习用品和衣物。有时叫他一起吃饭聊天。并经常激励温暖他。希望她懂事,努力学习。有时即使发现他缺点,我只是轻描淡写说说而已,怕伤害他的自尊。可是冰川表现越来越差,与同学相处显得有些野蛮,还顶撞老师,校外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成绩下降了。我本来以为不要太多指责,他会觉醒,但是他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没好转。我想我应该是爱的太过火了,决定冷处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不去找他,看到他故意视而不见,只是通过别的同学了解他的近况。果然,他自动来找我了。几经攻破,冰川终于子道谜底,他因为自己是单亲,怕受到歧视想通过社会朋友来保护。我告诉他:一个人在学校、在社会能否站住脚,能否顶天立地,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德行、自己的能力、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而不是哥们的义气。你已经长大了,看看你妈妈,想想你妈妈,你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评析:教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是无原则的爱智慧上海学生。没有批评,学生很难明辨是非,宠爱只会使学生对错误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改正。

案例12:一个高三学生给全体老师和领导的一份信:近两周以来,我食而无味,寝而不安,常常一个人对书本发呆,害怕跟同学交谈,我总觉得同学们的眼光里都带着炽热的锋芒,时刻在刺痛我的心灵。我这个号称品学兼优、性格刚强的人,如今变了。正是你们以及全校同学给我的那份“爱“,即使给我也是我不愿意接受的那份贫困学生资助款。你们在没有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就把我列为资助对象,并在全校大会上接受捐款。为了我,而你们这份爱却使我变得脆弱了许多。。。。。。。。。。。。评析:有人认为有了这个标签可以让这些受助的学生牢记,自己受到了国家以及很多热心人士的帮助,懂得应该更努力学习来回报社会。言下之意市政府提供了资助,是对贫困生的恩赐,显然有悖责任政府的理念。济贫扶弱,为贫困生提供教育保证,并不是政府的恩赐,是应尽的责任。这些经费来自纳税人,政府不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案例13:老师课上呈现以简单问题,并制定一个武安的学困生回答,回答正确。教师当即表扬:“今天武安不错!“原以为学生会因受表扬而高兴,熟知该生面无表情的坐下,若无其事的继续听课。

评析:今天不错,言下之意是以前一定不好。在这里,教师看似表扬,却给学生带来一种潜在的压力与挫败感。

案例14:有位老师曾布置作业:每个人写出你熟悉的本班的10位同学的优点,并且每个人的优点不少于50个字。然后教师在班里朗读这些学生的作业。看得出,凡是被读到的学生低着头,心里都美滋滋的,教室里特别安静。持续一段时间后,同学的关系更加融洽,相互之间更有礼貌了。。。。接着每个月末,教师让学生在所写的优点的基础上在挖掘同学新的优点。

评析:提供一个优点挖掘的方法:每天花5分钟让孩子说出自己一天中最成功的事。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优点,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四)
《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点所小学 普云华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在比较9.87 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9.90。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三人的得分情况,张华的得分是9.96分,要比较郑强、李明、张华的成绩,就需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是小到大排列,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使学生体会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第3个问题“王平可能是多少分呢?”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确定其范围。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乡镇企事业单位。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相互质疑,大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灵活,敢说敢做,既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与耿直,又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只要是贴近孩子生活的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他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手大奖赛吗?

生:看过。

师:一场比赛结束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知道谁得了第一。

生2:我一般最想知道我喜欢的那个选手得了第几名。

生3:我最想知道他们的名次情况。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调查到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中,郑强和李明两名选手的最后成绩是这样的,请大家看!(出示图片)

郑强:9.87分;李明:9.90分。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郑强和李明谁得了冠军?【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

生2: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

生3:他俩相差多少分?

„„

2.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他俩相差多少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再来解决,而我们这一节课主要来解决像同学们提出的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谁的得分低这样的问题。那么他们谁的分高一些呢?

生1:李明的分高。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

生2:我也认为李明的分高一些。

生3:对!和我的看法一样。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谈论)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认为李明的分高一些,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大家自己先判断一下,然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汇报交流。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都认为是9.90大一些,我们可以先看9.87和9.90的整数部分,都是“9”,没法比,我们又比下一位“9”和“8”9比8大,所以我们就认为9.90比9.87大一些。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想法,我们能说的更明白,在以前我们学习整数比较大小时,都是从最高位比起,所以我们认为小数也是从最高位比起,假如最高位同样大,那么我们就再比下一位,就这样依次往下比。

生3:我们小组认为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时候,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假如整数部分同样大就再比较小数部分„„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就像大家所说的,通常我们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那你们认为小数与整数比较大小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生1:我们认为都是从最高位比起。

生2:整数要先数一数位数的多少,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有小数部分,不能比位数的多少。„„

师:大家说得棒极了!在比较小数大小时是从最高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这一点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相同的,比到能分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小还有不同的地方,整数比较大小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比较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无关,是要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

师:张华的得分是9.96分,同学们能将郑强、李明、张华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吗?【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

( )>( )>( )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全班反馈。

1组:我们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两个是9,一个是8,是8的最小,再比较9.90和9.96的百分位,9.90的百分位是0,9.96的百分位是6,所以9.96最大,也就是(9.96 )>(9.90 )>( 9.87 )

(三)应用拓展。

1.排顺序。

师:在这次比赛中王平的表现要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请大家猜一猜,评委会给王平多少分呢?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生1:我猜可能是9.95分,因为9.95比9.90大,比9.96小。学生投影展示:

9.96>9.95>9.90。

生2:我猜可能是9.93分,9.93也比9.90大,同时也比9.96分小。学生投影展示:9.96>9.93>9.00。

生3:我猜也可能是9.905分。学生投影展示:9.96>9.905>9.90。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王平的分数还可以是多少分呢?

生4:老师,我有个不一样的答案!我认为比李明高一些,而比比张华低一些的小数有无数个。

(此时大部分学生有点疑惑)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生4:我认为只要个位和十分位上都保证是“9”,然后小数十分位上的数大于0而小于6,千分位和后边的可以任意的添数,就都比9.90多,比9.96小,这样的数可以有无数个。

(众生鼓掌,同意他的想法。)

师:你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老师也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

2.找朋友。

教师举起写有“13.21”的卡片。

师:请大家在卡片上任意写一个小数,找比我大的朋友在哪里?

(学生写好后,部分学生举起手中的卡片对照。)

生:比您大的朋友在这里是„„

师:大家可以在组内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小组的同学先自己写好一个小数,然后比一比谁写的大,谁写的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活动)

3.猜一猜。

师:同学们,我买了一本书是7元左右,请大家猜一猜是多少?

生1:比7.20元少吗?

师:对!

生2:比7.10元少吗?

师:不对!

生3:是7.15元吗?

师:对了!

师:你还想玩这个游戏吗?

生(齐):想!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玩一玩,小组的同学可以轮流当裁判。

„„

(四)总结、评价。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我学会了正确的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和三个小数的大小,还能给他们排顺序。

生2:我学会了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我感觉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还可以,我很高兴。

生3:我又学到了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我感觉很快乐。

„„

五、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歌手大奖赛”,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发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融入了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由于我们班学生对“歌手大奖赛”很感兴趣,因此我没有用课本上“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

2.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用实践的机会。

在应用拓展的环节中,我设计了“找朋友”、“猜一猜”等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和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六、案例点评

这节课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情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在本节课中还体现了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在课的开始,教师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经历了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在“歌手大奖赛”这个活动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大胆进行猜测“到底谁的分高一些?”,这时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接着再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班内交流汇报。特别是在讨论王平多少分与李明、张华的得分比较大小时,在学生语言的相互交流碰撞中,学生思维的诸多亮点就不断地被激发,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再如:在“找朋友”、“猜一猜”的数学游戏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各

方面的能力,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五)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有一位女士叫塞尔玛,她随丈夫去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的地方在沙漠地带,住的

是铁皮房子,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是华氏125度。更糟糕的是,后来他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没办法,她只好写信给父母。

好不容易盼来了回信,上面只有三行字:“两个人在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

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塞尔玛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来父母是希望她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

于是,她开始主动和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他十分惊喜,因为她发

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并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时她惊奇地发现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态,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经过这样的改变,塞尔玛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这是为什么呢?沙漠还是原来的沙漠,铁皮房还是那个铁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

也都没有改变,因为他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过去她习惯选择积极的一面去看。后来,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启示:积极的心态,积极地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

—积极的和消极的。每个人也都有优点和缺点,这也是两面。既然有两面,就需要我们去选择。我们从早到晚也都是在做着选择的事情,比如出门看见邻居,是微笑招呼还是形同陌路?清晨是立刻起床还是睡懒觉?无数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

从这个故事中得出学生教育的启示

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2011湖州吴兴区教师招聘试题】

1.有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观察蚂蚁,老师看到了,问他们在干嘛,学生说在听蚂蚁唱歌,“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大声斥责道,其他学生都没理会老师,顾自己看蚂蚁。有一个学生说道,你又没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对这位老师的行为进行评论。

2.有位数学老师在上“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由于忘记拿去天平物盘下的胶垫,第一次称出来一只粉笔是100克,第二次称出来这只粉笔是10克,教师解释这10倍大的差别是因为误差的缘故。

这位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为什么?假如你是该老师,你会怎么解释?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4分)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要求作答。

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初为人师时曾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

一天,我放在讲台上的备课本竟然被人撕烂了两张,遂火冒三丈。知情人立刻“揭发”出撕本子的人。我一看那个学生,心里“咯噔”一下,愣了。我思忖良久,对全班同学说:“我先向大家作个检讨。昨天,因这位同学写字潦草,我一气之下,将他的本子撕为两半。我不该这样做,我撕了他一个本子,而他只撕了我两张纸,说明他还是给老师面子的,他比我好。”教室里静静的,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第二天早上,在我的讲台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和我的备课本差不多大的新本子。

(1)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

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自身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因为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

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所以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客观、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并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犯错误的学生;②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2)如何对待教师自己的错误?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需要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

识以及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在平时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次数。②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犯错误后,应该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样才能成为赢得学生的尊重。

(3)为什么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不是盲目、被动、机械地

接受影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只有尊重学生,承认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2教师招教考试真题:

案例分析

1.小明下课的时候捉了一只七星瓢虫,上课铃响了,他就把七星瓢虫带进了教室,在上课的过程中,瓢虫从口袋里钻了出来,在教室里飞来飞去,瓢虫玛瑙似的身体可爱极了,同学们纷纷抬头观看,这时,它飞到了最害怕瓢虫的小丽身上,小丽大叫了起来,顿时教室一片混乱,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

1.首先稳定课堂秩序,安抚小丽的情绪。

2.发挥教育机智,鼓励和满足学生热爱和关注自然美的需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瓢虫。之后回归课堂教学。

3.课后询问小明关于瓢虫的事:为什么把瓢虫带到教室里。结合小明的具体回答,如果含有正面的想法,比如好奇心,那么就积极引导他,鼓励他,但同时也要指出小明影响教学秩序的错误做法,言语说服下次不要再出现。

2.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画了一幅画《我们的城市》,很多学生画了山、水等等,其中一个学生却画了乌云、车辆拥堵等不好的情景,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做?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因此,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比如赞赏学生的独特性。这位同学画了乌云、车辆拥堵等情景,而不是山水这些一般的意象,说明该同学对日常社会生活有自己的切身的体验和观察,这是可取的和值得肯定的。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要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该同学作画的用意很有可能展现了自己的环境忧患意识,对学生而言,这体现了他的环保意识,这些都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东西,是值得继续发扬的。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

可因势利导在肯定该生独特视角的同时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丰富课程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一位热情而且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环

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放置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回答:

根据心理学中“注意”的有关原理,请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什么样的效

果?为什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

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六、论述题(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论述。10分)

1.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联系新课程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学生学

习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把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智力,尤其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了解掌握知识、弄清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自如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教学

过程中的,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的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但是,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提高了思想品德。因此,实践中必须以知识教学为主,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

(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

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承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

2.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位学生问老师,“我

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请用教育学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回答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中的民主平等的特点。师

生平等关系的形成体现了课堂民主的氛围,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2)该案例中的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这体现了教师

正确的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并且,自主学习也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向案例中的教师学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

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分析

1、课堂上,赵老师让各组组长把作业发现去,她特意留意了“差生”张凯的表情,发现现他

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放下作业就去玩了,而是兴奋的东张西望,想和同学表达些什么。赵老师这次在他的作业上批了一个“优”字,还写了一句评语“你进步了”。赵老师没想到,这一句表扬,竟然换来了这么灿烂的笑容,她很欣慰。

在以后的作业上,赵老师每次都会写一些鼓励的话,例如“这次写的真好,有没有信心连得

五个“优””,等等。后来,她发现张凯写作业变得积极了。班里的同学们都更爱学习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问:(1)赵老师采用了什么评价方式?

(2)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谈谈赵老师的这种做法有哪些意

义?

2、语文老师林老师讲《卧薪尝胆》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个女生举手问:“老师,什么是苦胆?”林老师一时愣住了,是啊,什么是苦胆啊,现在的孩子们吃的都是加工过的肉食,哪里知道苦胆的味道啊!他备课的时候,查阅资料,上面没有苦胆的解释,他以为学生知道。

接下来,林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苦胆:“胆囊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它有排毒的功能,味道非常苦,所以俗称苦胆。”

看着同学们迷茫的神情,他知道同学们没有明白。接着他问:“同学们吃过那些苦的食物?”

这下,同学们知道,争先举手说:“苦瓜、药.....”。

林老师说:“是的,苦胆就是这样的苦,甚至比你们吃过的任何一种食物都苦,越王勾践就是

每天这样来提醒自己......”这下,同学们总算明白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意义了。

问:(1)你认为,林老师为什么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

(2)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

案例分析

下面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堂数学公开课的一个教学片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乘法。

教科书上有一幅彩图:一块绿茵茵的草地中间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草地上零星地分散着几棵小树,还有一些小白兔正在吃草,小白兔是一对一对(两只两只)在一起的,一共有6对。正是这6对小白兔蕴含了乘法这一数学内容。

教师将这幅彩图投射到大屏幕上,教学就从教师的提问开始了。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例分析】

师:小朋友们,看这幅彩图,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大树。

生2:我看见了绿草。

生3:我看见了小河。

生4:我看见了河上的小桥。

师: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生5:我看见了河里面的水。

师:难道你们没有看见小白兔吗?

生(齐):看见了。

师:好!那你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学生开始数小白兔,不一会儿,许多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

师:小强,你告诉大家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教师叫起了举着手的小强回答问题。)

小强:一共有12只小白兔。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的吗?

小强:我是一只一只数的。(小强的回答并不是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教师只是让小强坐下,对小强的回答没有作任何反应,而是叫起了举着手的小林。)

师:小林,你告诉大家多少只小白兔?

小林:12只。

师:你是怎么数的呢?

小林:我也是一只一只数的。

师:你们不会两只两只地数吗?

„„

(作为认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反馈和巩固,教师又呈现了教科书上的另一幅图画;3排玫瑰花,每排5朵。)

师:小朋友们,你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多少朵玫瑰花?(学生们于是低头数起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叫小文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也看到小文举起了手。)

师:小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小文:老师,两个两个没办法数!

……

综上述案例,请回答:

(1)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映了怎样的教学观念?

(2)案例中教师主要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运用该方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案例中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设计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案例分析

下面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两位数学老师(A教师和B教师)的两堂教学公开课的教学片段,教学内容同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A教师按照教材顺序,从例l顺次讲到例5。

师:(出示复习题,小新家养鸡10只,养鸡只数是鸭的几倍?)谁会列式解答?(学生踊跃) 生1:30÷10=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生2:因为求30是10的几倍,就是求30里有几个10,所以用除法计算。

师:完全正确!(出示例5: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冷场)

师:我来讲给大家听。养鹅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属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类型的应用题,它与我们过去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属于同一类的应用题,所以也应该用除法计算。现在谁会列式?

生3:10÷7=„„(学生议论:错!)

生4:7÷10=7/10

师:对了,用除法做要选好被除数和除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该用什么数做被除数,什么数做除数呢?

生5:老师,我发现求几倍,用大数除以小数;求几分之几,用小数除以大数。

师:你真聪明!

B教师使用教材的情况与A教师不同,他先进行例2、例3的教学,在学过例2、例3之后,接着进行例1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回到第二88页例1-(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昨天我们已经用分数意义的知识得到了它的答案,今天我们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