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闻雁意思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28    阅读:

教学用书赏析 闻雁 八下
闻雁意思 第一篇

闻雁 教学用书赏析

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长安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因曾出任过苏州刺史,退职后定居苏州永定寺,故世称“韦苏州”。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夏天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到滁州后不久写的。

首句以设问起。“故园”指诗人的家乡京兆长安,“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全句的意思是,家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情不言自明。第二句“归思方悠哉”,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更是这归思无穷无尽。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徊怅惘的之情。“方”字透出了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当时诗人被贬为滁州刺史。身处异地,又值寂寥的秋雨之夜,“归思”之情更盛。第四句“高斋闻雁来”,诗人独坐高斋(宽敞的书斋)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雁是一种大型游禽,在我国北部繁殖,到南方沿海地区越冬。归雁在古诗文忠,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诗到此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后的感触不写一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思考。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点评此诗说:“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

诗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动乱年代里,在宦海浮沉中,看到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又无力抗争,感到彷徨苦闷,因而在诗中流露出了孤寂和低沉的情绪。我们透过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的情调,不难看到在“归思”“闻雁”的背后,隐现这时代的面影,蕴蓄着诗人对时代的感受。

所以,这首诗的中心意思应归纳为: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意境高古澹远,语言质朴自然。一二句杂以散文化句式句法,三四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构成高古澹远的意境。

(补充资料)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八下古诗词答案
闻雁意思 第二篇

八下古诗词部分参考答案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 愁 2. 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3、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4、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5、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二、《渔家傲》(范仲淹)

1、塞下秋景、守边将士思乡报国之情

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

3、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异 衡阳雁去 四面边声 长烟落日孤城闭

5.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 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7. 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三、天净沙 秋思 元代的散曲家 马致远

1.深秋晚景图

2、悲凉的 惆怅

3、昏 思乡

4、卒章显志 直抒胸臆 天涯游子之悲

5、萧索、凄凉 枯、老、昏、古、西风、夕阳

6、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7、因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虽美,但却更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样以乐景写愁,表达效果则更好。

8、曲牌名 曲名(曲的题目) 断肠人在天涯

9、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10、寓情于景 断肠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

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4、低沉悲愤 高昂乐观

五、无题(李商隐)

2、(1)思 对情人的思念 (2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3、“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六、专题:鸟

1、《闻雁》(唐)韦应物

(1)通过对“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的思乡之情,也蕴含着诗人在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2)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唐)白居易

(1)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反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闻雁意思】

(2)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闻雁意思 第三篇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闻雁意思】

一、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 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1、形式标志:

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赞)+物象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花、山,水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三) 写景诗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 战争诗(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孤独彷徨、思乡思亲等。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意象为柳、酒、歌、船、长亭短亭、江边水边、亭里 桥上、南浦等。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二、意境特点的分类

(1)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2)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3)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4)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闻雁意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雄浑壮丽【闻雁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悲壮苍凉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幽美恬静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缠绵凄切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

三、情景方式

①以意取胜: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②意与境浑:情景交融

a触景生情:面对某种特定的景物产生某种特定的感情。如《春夜洛城闻笛》 b缘情布景:先有了某种情感,再想象一些与这种情感相一致的景物来渲染。如《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c 寓情于景:描绘一种景象,感情寄寓在写景文字里。如《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待春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③以境胜:以景为主,较少。

如刘攽的《雨后池上》一诗:“一雨池塘水上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四、思想感情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1、忧国忧民

①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②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⑥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①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塞诗

②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

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3. 思乡怀人

①天涯羁旅的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⑤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⑥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闻雁意思】

4、超尘脱俗

①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陶潜《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

①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②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

戴淑伦《苏溪亭》

五、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主要为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闻雁意思】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连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

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抒情方式

“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间接抒情:触景生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

①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

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②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更见其哀乐。如: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四)表现手法

1、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

闻雁阅读答案_闻雁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
闻雁意思 第四篇

<闻雁>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前言]
闻雁,是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内心感触,而所作的一首诗。闻雁阅读答案_闻雁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 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有明代韩邦靖,韩恰同名诗作。
[译文]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在淮河的南部下着冰冷秋雨的夜晚,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鉴赏]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

秋风引阅读答案_秋风引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
闻雁意思 第五篇

<秋风引>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秋风引阅读答案_秋风引翻译赏析_作者刘禹锡。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鉴赏]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意。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的意思_作者张籍
闻雁意思 第六篇

<凉州词>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籍。其古诗全文如下: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的意思_作者张籍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鉴赏]
张籍的<凉州词>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写眼前景物,同时点出了所写的地点、时间、天气、季节。首句“边城暮雨雁飞低”,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群低飞的鸿雁,并使人看到雁飞的地点是边城,时间是日暮,天气是阴雨。次句“芦笋初生渐欲齐”,再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片出芽的芦苇,并从芦苇的长势说明已是春暖季节。这前两句:一写从边城仰望的天空景。一写在边城俯视的地面景,都是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的景物。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的意思_作者张籍。诗的后两句则把诗境扩展到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诗思推到视线之外!
第三句“无数铃声遥过碛”,作者之所以为驼铃声所吸引,其诗笔之所以转向那一串飘荡在沙漠上的铃声,是因为他身在边城,蒿目时艰,他的一颗无比沉重的心已随那逐渐向西方消逝的驼铃声而越过了沙漠,飞到那虽然远在视线之外、却时时进入思念之中的安西四镇(治所在今新疆库车)。诗的末句“应驮白练到安西”,正是作者的情思所注,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描写思乡的古诗
闻雁意思 第七篇

1、<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描写思乡的古诗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描写思乡的古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9、<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

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

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

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21、<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3、<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4、<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5、<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6、<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7、<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8、<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9、<慈母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0、<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31、<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32、<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33、<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35、<思乡作>

南诏·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36、<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37、<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8、<塞上闻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饭店诚心标语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