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15    阅读:

2015《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第一篇

2015《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彭小英

一、 课题的提出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读不连贯,特别是长句 ;第二、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第三、容易读错字,或添字、漏字;第四、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造成严重拖音;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第七、朗读时缺乏感情。

所以,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刻不容缓。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许多名家有关朗读的论述。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三、研究的内容

1、以语文课堂为实践基地,探索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朗读指导方法,使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学好语文。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制定一套有效朗读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探索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可操作方法。提高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研究的对象

低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

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七、研究的策略

1、研究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当今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存在的弊端,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有效的进行朗读教学。

2、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

(1)课内──训练朗读

A、保证示范性朗读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读全文一遍,这一朗读可很有意思……,他念的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位意义的一半了。'可见,倾听高水平的朗读,是理解作品的一种途径,教师若能入情入境的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然后再一遍遍入情入境的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算把方法教到位,在对照朗诵,这可提高自身朗读水平。

B、利用插图看图朗读

低年级课文,有着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易于观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适时的运用插图配合朗读,会事半功倍。既对学生进行了图文结合的训练,为以后看图写话也打下了基础,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C、配上音乐进行朗读

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应配一些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反复的配乐朗读、吟诵之中,达到了积累语言、训练朗读节奏、培养语感的目的。

D、生动传神表演朗读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做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把自己真正融入了童话故事中……

(2)课外──拓展朗读

课外是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补充,更是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所在。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仅仅只囿于教材。何况,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往往喜欢接受新的东西。教师为练习朗读,整天布置学生读课文n次,这样的朗读训练长此以往,只会令朗读变得机械化。因此,我们不妨引领学生拓展朗读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的课外美文。

(3)开展活动──推动朗读

开展各种朗诵比赛: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推动学生朗读热情,提高朗读水平。

3、对促进朗读的相关元素的研究

朗读教学与文本、生活、正确把握文本基调等方面息息相关,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把这些相关的元素研究透,能更好地促进有效朗读。

八、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二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5年6月—10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4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九、课题预期成果

1、制定研究方案。

2、收集课例、案例等资料,阶段性总结 .

3、整理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十、课题组成员及职责

课题负责人:彭小英(全面负责课题实施)

课题组成员:彭水文、龚松英(课题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课题的阶段总结、资料收集整理)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第二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在思想上不能重视朗读,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比较胆小,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

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沛县五段中心小学开展了“朗读教学在语文课中运用微探”课题研究。县城的不少学校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沛县歌风小学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课题研究、沛县实验小学的“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课题研究等。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一是角色错位。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二是学而不思。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三是思而不学。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四)形成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对象。以本校3-6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五、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负责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及理论经验,曾参与过县级课题研究,并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相关刊物发表及在县级以上获奖。课题组成员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并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对本课题研究在物质、经费等方面能予以保障。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题研究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第三篇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单 位:岐山县凤鸣镇杏园逸夫小学

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3年8月

课题研究人员:刘博利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1.9──2012.1)

一、研究背景和调查问卷分析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表1:随机抽查的一节阅读教学课13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

表2

:学生课堂上得到个别读的机会:

表3:学生对所学内容朗读的熟练程度:

不难看出:

(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熟能生巧嘛,不让学生多读,学生怎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表1的情况可看出,近四成的语文课朗读时间严重不足,讲问教学挤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2)朗读涉及面过窄。教师的眼睛光盯住那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么三四个人,大部分学生只是当听众。从表2中清楚地看

出近一半的学生在一堂课中竟然没有一次朗读的机会,他们只能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

(3)朗读训练只求形式不求实效。从表3中发现学完课文后,能正确、流利、口齿比较清楚地读下来的学生仅占62.8%,能充满感情朗读的只占38.6%。

看来,学生的朗读兴致不高,朗读水平一般,朗读中还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大量的时间被教师的讲解占用,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难于贯彻;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内朗读机会少,课外朗读的机会更少。

有感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

‚朗读能力‛即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出声阅读的方式和能力,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语言。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正确‛是: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文本,声、韵、调读得清楚准确;没有添字丢字、错读回读的现象,对儿化音、轻声、音变把握准确;停顿断句准确恰当。‚流利‛是:学生朗读文本时气息顺畅,吐字清晰;没有指读、顿读、唱读、回读的现象,不读破句;语言流畅自然,语速恰当适中;节奏感好。‚有感情‛是:能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并以此为据准确定位朗读基调;朗读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掌握一定的朗读

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文本读出重音、语气;入情入境,朗读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美感。

我们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学生的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朗读能力有较大提高;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通过朗读理解文本,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朗读促进其他阅读方式的提高,增加阅读量,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使学生通过美文朗读,陶冶性情和情操;让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城乡结合部学校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及策略研究。

(2)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3)整理总结课外朗读训练篇目及推荐书目。

(4)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2、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二、三年级年级学生。

3、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朗读训练的研究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朗读训练的理论和动态。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第四篇

红圪垯小学语文语感教学语感训练策略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语感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感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语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中,语感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语感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反复的语感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语感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感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加强语言的敏锐性。同时,语感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在思想上不能重视语感,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比较胆小,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语感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语感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语感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语感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语感,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语感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沛县五段中心小学开展了“语感教学在语文课中运用微探”课题研究。县城的不少学校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沛县歌风小学的“在小学语文语感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课题研究、沛县实验小学的“让语感成为语感教学的主旋律”课题研究等。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

的经验和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语感教学中的问题。一是角色错位。教师仅仅是学生语感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二是学而不思。学生在语感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三是思而不学。学生在语感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增强学生的语感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语感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语感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语感,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语感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指导学生语感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语感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四)形成语感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语感、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对象。以本校六(1)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语感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语感兴趣、语感习惯、语感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语感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语感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五、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年8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5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语感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负责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及理论经验,曾参与过县级课题研究,并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相关刊物发表及在县级以上获奖。课题组成员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并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对本课题研究在物质、经费等方面能予以保障。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第五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在此, 我们提出了此课题的研究。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目前朗读的现状,我们课题组成员特地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低年级老师列出的问题最多的是:平翘舌不分,轻声读不好,唱读,漏读,错读等等简单的语音错误。而中高年级的现状更不乐观:⑴难以开启个别学困生的“金口”,对朗读毫无兴趣。⑵学生的朗读缺乏感情投入。⑶学生课内愿读、认真读,课外不愿读、乱读。这些问题同时也是老师们最困惑、最急需 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

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所以我们组课题组成员着力研究,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必要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制度,并尽力保证研究工作的资金和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购置各种设备、召开各种研讨会,学校按实际投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1、 学习相关理论,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

并明确课题分工。

2、 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培养学生目标体系,召开研讨会,对

课题方案和培养学生体系进行修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8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实验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整理、分析和统计研究成果和数据,展示研究成果,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学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一是节奏: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四)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

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

五、课题的实施及做法

(一)研究对象。以我们五年级三个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年级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老师们目前就“朗读指导”提出自己最困惑或最迫切要解决的是什么,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期间,结合教研组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理论修养,形成一套适合于儿童朗读指导的策略。

3.个案法。围绕个别朗读学困生,对其个体开展个别辅导,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适时撰写论文或案例等。

5.文献法。对其他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三)课题具体实施的内容

1、朗读的目的性要明确,训练要有层次。

在不同学段,应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在一节课中,初读、再读、品读、诵读等每一个环节也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恰当的目标。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备好每一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于永正老师就认为,朗读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的最重要的一环。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由于备课时把课文读活了,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有目标,有方法,有激情,有水平。他执教《全神贯注》一课,导入后初读课文,要求一边读还要一边认字,注意拼音,要求读得正确流畅;学生自由读文后,指名分节朗读,了解学生对字词、文中破折号及内容的理解程度;接下来各组选代表(平时朗读最差的)比赛读第2、3、4段,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读好课文,无形中也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的高手挑战赛读,更是高潮迭起,对课文的学习也不断深入。

2、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朗读训练,追求实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朗读兴趣才能使课堂上书声琅琅,才能促使学生去理解文本,从而朗读得更生动。朗读要讲实效,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

朗读的形式多样,按音量大小划分,有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按速度快慢划分,有浏览、略读、精读等;按参与面划分,有个体读、

2015《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第六篇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彭小英

一、 课题的提出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读不连贯,特别是长句 ;第二、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第三、容易读错字,或添字、漏字;第四、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造成严重拖音;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第七、朗读时缺乏感情。

所以,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刻不容缓。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许多名家有关朗读的论述。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三、研究的内容

1、以语文课堂为实践基地,探索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制定一套有效朗读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探索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可操作方法。提高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研究的对象

低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七、研究的策略

1、研究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当今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存在的弊端,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有效的进行朗读教学。

2、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

(1)课内──训练朗读

A、保证示范性朗读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读全文一遍,这一朗读可很有意思……,他念的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位意义的一半了。"可见,倾听高水平的朗读,是理解作品的一种途径,教师若能入情入境的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然后再一遍遍入情入境的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算把方法教到位,在对照朗诵,这可提高自身朗读水平。

B、利用插图看图朗读

低年级课文,有着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易于观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适时的运用插图配合朗读,会事半功倍。既对学生进行了图文结合的训练,为以后看图写话也打下了基础,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C、配上音乐进行朗读

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应配一些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反复的配乐朗读、吟诵之中,达到了积累语言、训练朗读节奏、培养语感的目的。

D、生动传神表演朗读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做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把自己真正融入了童话故事中……

(2)课外──拓展朗读

课外是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补充,更是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所在。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仅仅只囿于教材。何况,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往往喜欢接受新的东西。教师为练习朗读,整天布置学生读课文n次,这样的朗读训练长此以往,只会令朗读变得机械化。因此,我们不妨引领学生拓展朗读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的课外美文。

(3)开展活动──推动朗读

开展各种朗诵比赛: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推动学生朗读热情,提高朗读水平。

3、对促进朗读的相关元素的研究

朗读教学与文本、生活、正确把握文本基调等方面息息相关,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把这些相关的元素研究透,能更好地促进有效朗读。

八、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二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5年6月—10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4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九、课题预期成果

1、制定研究方案。

2、收集课例、案例等资料,阶段性总结 .

3、整理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十、课题组成员及职责

课题负责人:彭小英(全面负责课题实施)

课题组成员:彭水文、龚松英(课题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课题的阶段总结、资料收集整理)

2015语文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第七篇

方案一:语文课题实施方案

通过研究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

一、问题的提出

1、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2、从学校自身的发展来看。我校开展立项课题《自主创新教育》研究以来,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引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了教师潜心教研的氛围。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成果,加强课题衔接,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3、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指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践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指点式的培养活动,它侧重于对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帮助和引导。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形成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2、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四、主要理论依据

1、主体性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2、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学生有特定的自然禀赋,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中生活,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产生不同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习惯和认知结构。应该重视学习者先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五、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自主学习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新一代人才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六、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

2、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的指导策略。

七、实施思路、操作原则及研究方法

1、实施思路

具体实施时,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增强教师指导的意识;其次,把指导的侧重点放在课内,并做到紧密联系课外。

2、操作原则

为保证该研究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教师应根据课题方案和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

(2)差异性原则。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条件差异,有环境影响的不同,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同。这些差异决定了教育工作不能只是要求有差异的个体都要达到统一的教育目标,而应当按照这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师生合作原则。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4)整体发展原则。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教学力求面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5)反思性原则。反思是回顾已经做过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进展,提出改进的方案,应用从教学中或从他人身上所学到的知识的一种能力。实验中,教师要具备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指导行为。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4)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工作目标: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

(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

(4)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2、实施阶段

工作目标:

(1)点上实验: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有哪些;怎样认识指导与自主之间的关系;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基本的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

(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

(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5)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

工作目标: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面上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

(3)完善校本培训、公开课展示、实验经验交流、“新绿杯”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等制度。

九、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

3、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经验集。指导策略分三个层次:一是带有全面指导意义的指导策略,二是学科指导策略,三是个案型指导策略。

4、小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5、其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和物化成果。

方案二:语文课题实施方案

一、提出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此,为了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突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搞好语文课程改革,所以语文试题中的阅读分值不断增加,题型更加新颖灵活多样,试题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刻,试题除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外,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表达观点的能力也成为明显趋势。因此。加强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已成为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课题。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中小学生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报告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学生天然阅读兴趣丧失等问题严重存在”。那么我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归纳如下:

从教师来看

1、学校及班主任重视不够,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

2、课堂阅读教学,仍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没有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教学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教学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取的阅读教学效果没有达到。

3、我校课堂外阅读教学几乎没有涉及,即使有课堂外阅读教学,教案设计也是千##第1篇律,没有凸现不同阅读课型的差异。

4、教师不善于阅读,对阅读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有效地训练,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从学生方面看

1、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囫囵吞枣,粗粗浏览即是阅读。

2、很少做读书笔记,很少深入思考,没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从阅读教学双向交流的实际来看

1、阅读教学形式与学生实际需要不一致。课堂上学生阅读时间太少,阅读量严重不足;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内容由于受网络和电视的影响严重受限,有的家长课外强迫学生读唐诗宋词,学生的阅读情趣不佳。但如果仅仅学习课本又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利。

2、阅读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规范对应不一致。语文阅读课程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有规范(规范是课标的要求)可循的,因而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的规范之间的对应关系,但语文阅读教学对这一对应关系考虑存在严重问题,课堂上常常出现草草阅读即了的现象。

3、多媒体化造成阅读教学的失色。之所以把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称为“多媒体化”,就是因为这种行为放大了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抹杀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感受、形象思维和人性亲和力的对话。所有这些,都是造成我校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善。

《课程标准》中以初中三年级的阅读要求来看:例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例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行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从例一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我们通常通过听课看到,不少学生并未达到这样的效果;从例二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要得出这样的心得常常是很艰难的;从考试成绩来看,阅读部分失分依然严重,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2015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共10分,从绵阳考区B56号(本)试卷学生平均分不到6分。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不高,与课标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很有研究的空间。

本课题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目的是从师生的阅读现状出发,从教师语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出发,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与策略,力求达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的原则和理论

(一)课题界定

“语文阅读”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拓展视野的一种手段。课外阅读是中学生特有的一种高级需求,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对课堂学习的共同检测形式,课内阅读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理解的规则、方法和技艺。使学生获得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学业成绩,是从整体上检测师生在教学中对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具有较强的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性。也是对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行量化检测。从而促进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反之,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业成绩的效益最大化。

(二)依据的原则与理论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个性化的主体,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地对话与交流,努力做到把关注的目光,洒落在每位渴望知识的孩子身上,为他们的终身与未来着想。主体性原则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首先应用到的教学原则,如果连主体性问题没有搞清,那么实施“改革教法,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将是一句美丽的谎言。

2、开放性原则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使世界陡然之间变得很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然以大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更新阅读教学行为,如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体系呈现多样化。使我们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互动、互融、互促。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个性化的阅读,理应吸收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有价值的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因为即使是应试教育,里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三、课题目标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两大目标:

1、学校及教师因势利导为其营造个性的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把学生由课堂“一方小池”引入广阔的“生活海洋”。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从而得到语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2、改革阅读课的教法,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阅读教学要加强思想交流,重视理解的深刻,强化有效的阅读训练,查漏补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校声誉,真正实现“科研兴教”这一办学理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四、课题的主要内容

1、探究学生阅读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

①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的产生、形成,提高的机制、程序、途径。

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中学校、家庭、社会的指导与训练的动机,价值取向,可能性,期望值。

2、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形成“自主阅读”操作模式和具体方法研究。

①指出正确的阅读学习的方法,将这些方法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

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和操作模式研究。

3、提高实验教师阅读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指导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业成绩效益最大化关系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步骤针对可能影响学生阅读的各项因素进行详实调查,准确定位所调查学生的现状及症结所在。

2、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多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经验总结法。研究中把实践的经验形成报告论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

5、实际观测法。通过学生学业成绩测试作出对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效果的进一步评判。

六、课题实施步骤及研究措施

(一)课题准备和调查研究阶段

组建课题组,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2、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3、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4、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5、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两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二)课题实施研究阶段

1、设立问卷调查,从初一、初二各抽100名学生进行调查阅读状况及解决的方法。

2、组办:“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沐浴书香”,启动仪式:

①由学习吟诵《弟子规》

②演讲《文明,从诵读经典开始》。

③学生代表演讲《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④讲话《让读书成为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⑤提出希望和要求,提出所有活动奖品以赠书的形式。

启动仪式要达到激发阅读兴趣为目的。扩大课题影响。

3、制定确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营造阅读氛围。

①学校图书室整理图书,列出书目、序号。提出学生借阅管理办法。公布阅览室开放时间以及阅览要求。

②召集班主任成立班级“书柜”,由学生捐献1—2本书,由语文科代表管理。举办“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沐浴书香”,“读书成就梦想”,的主题班会。

③校团委成立广播室,招聘播音员,组建记者站,收集整理学生来稿。宣传读书活动。播放经典《论语》、《道德经》《弟子规》来浸润书香,滋润心灵,精极人生。

④初一、初二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坚持清晨一诵、午间一读,晚间一省,每周一记,每月一得,每班一集,每期一会和举行演讲比赛,朗诵会等多种形式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书香的浸润,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4、改革阅读教学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把所学语文知识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的技能,这种技能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但是阅读并不可怕,它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①、针对不同文体、整理、编撰阅读方法。

② 改革课堂阅读教学方案(试行)

A、每一单元讲授课,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把深广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邓阅读的具体过程中。

B、每一单元的自读课,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具体自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点拨。

C、适当选编课外阅读练习,在江油统考、绵阳期末统考的试卷中,选取阅读题,训练时讲究“适度”、“梯度”、“力度”。

D、此试行方案分别每人编好一篇示范教案,写好教学心得,跟踪学生阅读变化,根据阅读能力变化,做好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变化统计。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每人写好论文。方便下阶段总结推广,以点带面。

(三)课题总结和完善阶段

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阅读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

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四)研究措施

1、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①完善课题管理体系:校课题组—语文学科组—试验参与教师。校课题负责课题研究管理和理论、实践指导。

②语文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确定实施方案。

③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的研究管理和指导。

④纳入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考核。

(五)加强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

①教导处通过会议、简报等渠道,广泛宣传省、市、县有关课题研究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提高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认同度和参与性。

②学校加强课题的策划和宣传,动员全体教师尤其是参研的语文教师深刻学习和理解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向社会、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宣传,增强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③注重宣传策略和方式,把课题研究对“我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把全面改进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和质量放在首位,提高课题研究宣传的有效性。

(六)强化课题研究的专业指导

①每常年度组织2—3次市(县)内课题研究研讨会,安排骨干成员交流经验,通过同伴互助优化课题研究。

②定期邀请市课题组的学者、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学术报告和讲座,培训和指导参研教师,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课题研究效益。

③加强与上级总课题组的联系,及时收集和精心选择省内外、市内外优秀课题研究资料,为课题组提供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参与借鉴学习依据。

⑤ 在师生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动员师生订阅国家级优秀刊物、本课题指定读物—《学语文之友》杂志,引领各级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七)搭建课题研究的活动平台

①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专项教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召开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

②每学年度开展一次课题研究的优质课竞赛,优秀论文评选,优秀习作评选等活动,并择优推荐参加上级和《学语文之友》杂志社组织的有关评优推选活动。

③及时准确介绍省、市总课题组研究活动信息,组织参研骨干教师代表参加学习培训研讨活动。

(八)建立课题研究工作的激励机制

①表彰鼓励参研教师中的佼佼者。

②每学年评选次优秀课题研究教师,表彰、奖励在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先进个人。

③参研教师的课题进展情况及效果纳入绩效工资的考核,并与评优、晋级挂钩。

(九)确立课题研究效果的检测制度

①每学年由课题研究小组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测评,检验课题研究实施的实际效果。

②通过教学质量调研,验证课题研究实施的水平和质量。

③组织学生参加课题组开展的有关知识能力竞赛,验证课题研究实施的的客观成效。

七、预期成果和效益

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或阅读活动现场;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编制论文集;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相关成果。研究期间,我们将研究成果向总课题组推荐公开发表。研究结束后,部分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将结集、最终形成《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论文集。另外,本研究由《学语文之友》杂志社参与,还将形成《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资料汇编,以课外辅导书、杂志等形式出版。

1、《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使中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体反映在有深厚的阅读兴趣,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实在的阅读效果。

2、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方面,有强烈的阅读教学指导和训练意识,掌握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能有效引领和帮助学生获取阅读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

3、学校、家庭在中小学生阅读环境、氛围、条件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初步构建学习型校园和学习型家庭的生态环境。

4、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有进一步提高。

5、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丰富中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并提升其审美情趣,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方案三:语文课题实施方案

一、选题缘由

我们课题组之所以要选定和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信息化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而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信息的能力。曾祥芹和韩雪屏两位阅读专家曾研究,新世纪的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阅读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一致认为阅读的深度、广度、效率的形成,最佳时期就是中学阶段,这就迫切需要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又是相互关联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爱读是会读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

2、教育改革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阅读在教学理念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阅读能力不只是指能够解答好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更重要的是指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在阅读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加以关注和研究。当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学生发出了提高阅读兴趣的强烈呼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惰性和单向性积习已成常态,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包大揽,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只是机械应答、学习,处于极被动地位,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出现了一种高费低效、简单机械学习的现象。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厌恶语文阅读学习或无积极意识学习,只是课堂上为学习而阅读,课外根本不涉及阅读知识,这又导致了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极低的现象。学生极期望一种开放、合作、探讨的教学态势的形势,期望教师由知识的单向传授的权威模式中走出来。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

3、农村中学校情的需要。《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在农村,由于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中学生数量剧增,即使有少部分在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我校就属于农村中学,正是由于办学条件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学生自幼就阅读兴趣不浓,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基础较为薄弱,阅读活动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阅读,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我校的校情,寻找有效途径与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研究空白填补的需要。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国家级子课题、市级、县级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阅读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我们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我们的日常阅读教学存在明显的弊端: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没能让那充满人性美,洋溢人文意趣的阅读成为教师的乐趣、学生的渴求,成为师生忘情的精神享受;相反,阅读已成为枯燥乏味的一种技艺,一种望而生畏、做而生厌的训练。我们时常只是让学生粗略地“扫描”一下,便急匆匆地去提问、去分析、去归纳,最后便是梳理出几条所谓的“规律”,让学生记记。遇到公开课更是去追求表面的繁荣与新奇,而学生却很少真正地走进文本,我们教师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意识淡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造成的。因此,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一致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对我校来说既是一项研究的空白,同时又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应该去研究,也值得去研究。

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教育界对阅读的探索和努力从未间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行动研究读书会一直以来非常关注阅读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15年的主题是“读书与未来”。 于漪、曾祥芹和韩雪屏等阅读专家长期致力于语文阅读的研究,并强调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们也都纷纷投入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各类刊物都能看到发表的相关论文。这些对与我们的研究都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我们也发现,其中有些研究也只停留在短时效应和肤浅的层面上,既不系统,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终身阅读的兴趣。

因此,我们希望在专家的理论指导及学习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三、理论依据

1、“兴趣”理论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在中国古代,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主张。的确,正是因为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学家都十分重视兴趣这种认识和能动的价值,明代学者王明阳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林斯基也说:“学习兴趣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杜威则把兴趣看作是活动的原动力,他说:“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其中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

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来了看,兴趣是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挥动力。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篇文章里也谈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会越好,所以,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该理论应用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对阅读浓厚而强烈的渴望和需求的心理,从而让学生产生出愿读、想读、会主动读的读书行动。

2、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兴起建构主义思潮。它对笛卡儿的教育认识论进行反思,提出了“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的观点。之后,建构主义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从此,建构主义思想渗入语文阅读教学中。

该理论应用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就需要教师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

四、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力研究解决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或缺失的问题,探索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的问题。

(2)探讨出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和无模式可借鉴的问题。

2、研究内容

(1)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现状的调查。

采取问卷、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调查分析当前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主要包括:学校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采取了哪些方法、效果怎么样,学生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对语文教师有哪些期待等。

(2)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验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我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体系。具体来说,即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怎样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取哪些基本的策略、方法,坚持哪些原则,通过哪些途径等。包括:

①“阅读兴趣的培养”的理论研究

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原理、机制的学习与研究,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②“培养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证研究

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本研究通过对“培养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践探索,探讨出激发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为教师创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提供借鉴,提高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

如: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研究。

这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难点。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我们探讨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总结教育对策,主要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的问题,为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实作方法,如:

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检索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著作、报刊、网络、实地听课等) 关注影响语文教学存在的因素及其对中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3)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学生问卷、师生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阅读兴趣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

4、研究原则

(1)独特性原则:即在课题研究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稳定性原则:从研究初期到形成成果、以及以后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该课题的实施,确保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得以不断充实、完善。

(3)主体性原则: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实事求是原则:如实总结和反馈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不因急功近利而夸大或虚构研究成果,失败和教训也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

(5)灵活变通原则:尽量灵活、巧妙地处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和失败,以不同视角和方式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

(6)坚持不懈原则:不管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成功与否,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5、研究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三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开题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12月—2015年3月)

(1)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1)培训研究教师,增强对本课题的认识,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施办法。主要形式有:举办专题讲座、订阅教育刊物、邮购理论专著、印发重要资料、专题摘抄集锦、派员外出观摩、理论探讨交流等。

(2)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团结一致的研究队伍,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经费到位。

(3)广泛了解研究动态,争取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展研究,并且使研究在有组织、有计划、有动力的环境中运行。

(4)举行开题论证会。

(5)展开实验研究工作。开展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6)撰写阶段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5年7月)

(1)高质量地搞好主题研究工作。

(2)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

(3)在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整理有关的资料,为结题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

(1)开好结题工作研讨会,理清思路,布置工作。

(2)整理并完善附件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完成主件资料。

(4)迎请专家结题。

五、具体实施措施

1、以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我们还可组织学生组建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每位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学校的“广播站”也可开辟佳作赏析节目,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以各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竞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如,经常在校内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名著名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赛、背诵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评选出优秀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丰富个人的生活经历,彰显个性色彩,并且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中逐渐培养起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3、以教师阅读兴趣的外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学识渊博的老师有强烈的崇拜心理。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给学生介绍好书,做出个读书的表率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教师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

4、以教学各环节的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中应该做到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课堂阅读教学不能只给学生传授阅读知识与方法,更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学各环节(预习、导语设计、课堂研读、作业设计与评价等)的优化,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5、以写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借课堂教学的课文之“读”加以延伸,以“读”后之得之感,引发“写”的动机,让学生有得“写”;在写作课中,通过题目的设计,让学生为“写”而“读”,“写”的过程又是对“读”的深化和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又以“写”体现阅读的成果,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所开展的以写促读活动,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发动学生动笔去写,首先是为了更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阅读、感知、梳理文本。认真读书,也许不一定有多少话写,但不认真读书,是一定没有话可写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写要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写的过程,是对课文阅读理解的梳理。在阅读中体会写作的妙处,虽然表面上看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收获的是对教材内容更透彻清晰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期待,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释放学生的心灵。

六、本课题研究的预想成果及预想成果形式

1、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预期获得如下成果:

(1)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培养学生不同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3)培养学生不同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4)以写促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预想成果形式:

分阶段完成论文及实验报告

(1)调查报告(基于课题实验所进行的各项调查情况)

(2)实验报告(实验总体报告、阶段性计划与总结等)

(3)论文(基于课题研究的各类论文)

(4)来源于学生的多样化的延伸性的阅读成果(读书笔记、活动记录、各类作品等)

(5)实验教师、学生的各项成果如案例、影像资料、发表或获奖作品等。

七、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教育教学条件优越。我校为农村远教项目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2、过硬的研究基础。我校已形成了浓厚的科研之风,涌现出了一批业务能力强、实干精神佳的科研能手,而且教师队伍年轻化,富有开创精神。本课题组成员都曾参加过校级、县级课题研究,有的还参加过市级和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本课题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咨询了许多专家,确保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及有效性。

4、制定了全面细致的《课题管理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性和务实性。

5、经费保障:对于课题设计的经费学校将专款专用,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2015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方案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第八篇

方案一: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已经是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学会学习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从学校实验新课程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和谐发展是指学生素质整体水平和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教育论上认识则是把学生作为整体发展的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要体现可操作性,即抓住构建新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环节,抓好英语学科新教材实验改革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些问题置于改革和课题实验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子课题的选择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课题:初一学年: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初二学年: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学年: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语音室: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使本校英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组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全面的、较大的提升。

2.通过研究,寻找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提出阶段(20xx.9。1-20xx9.10)

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当前英语。提出本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9--20xx.10)

进一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储备丰富的理论依据。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成功经验和个案资料。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10--20xx.6)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4、总结阶段:(20xx、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完成结题报告,并在本校进行推广。

方案二: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近年来,惠农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虽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和比较复杂的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如何改变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尚未探索出从根本上控制和扭转这种现象的有效对策。惠农区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结合惠农本地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对惠农区的这一现象加以扭转。基于此,我们选择了该课题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国外不存在,据好孩子育儿网转载的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文章,天津、贵州、哈尔滨、珠海等地均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发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这种有悖于学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有人士深入调查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不良后果,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中央民族大学的张云蕾以吉林省地区部分幼儿园为个案做了调查研究,写成论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二)预计的研究突破

本课题尝试采用在探索实践中教师跨单位交流任职、换岗位实地体验等方式加强师资园际间培训与交流,试图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师资培训的新路子,解决各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提升的平台,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范围的限定:本课题的研究范围限定为惠农区有代表性的研究基地幼儿园、学前班。它们是:

公办幼儿园:惠农一幼(自治区示范园)、惠农二幼(自治区一类园);

企业幼儿园:恒荣物业有限公司幼儿园(自治区一类园);

民办幼儿园:春苗幼儿园(自治区一类园)、桥西幼儿园(自治区第一所民办园)、七彩幼儿园(自治区一类园);

农村附设学前班的学校:惠农区燕子墩中心小学(地处偏远农村)、惠农区回民学校(地处回族聚居区)。

研究对象:各研究基地的四至七周岁的在园(班)学龄前幼儿、幼儿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和班级教师及部分研究基地附近社区居民,附近部分小学一年级教师。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学前幼儿:系指在课题研究基地中学习的四周岁至七周岁之间的学龄前幼儿。

2.幼儿教育:系指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3.小学化倾向:包括三种现象:一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二是指教师不了解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对幼儿施加教育的行为;三是指并非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方式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而是以所谓的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方式的教育模式。

4.解决对策:系指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途径、方式、策略等的总和。

(三)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1.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常见现象调查分析

2.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调查分析

3.各园(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基本素质(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4.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主要监护人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文化水平调查分析

5.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教育观念现状(成才观、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调查分析

6.各园(校)附近社区居民及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现阶段学前教育游戏化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赞成度调查分析

7.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一日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现状调查分析

8.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室内外玩教具配备及教师教学资料、参考书、教具配备现状(数量、品种、使用功能)情况调查分析

9.各园(校)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制约因素探究与反思

10.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实施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与指导策略探究

11.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幼儿发展情况阶段性评价

12.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情况和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情况评价

13.各园(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提升情况调查分析

14.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教育观念提升情况(成才观、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调查分析

15.各园(校)附近社区居民及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课题研究后学前教育游戏化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赞成度调查分析

16.各园(校)附近小学一年级教师现阶段和研究后分别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游戏化教学方式的赞成度调查和两种教育方式一年级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研究中重点关注教师和幼儿,以人为本,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育过程,关注教师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及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要处理好教师、幼儿和教育的关系。研究中还需关注教育策略,即教师为实施的教育方案而发生在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研究中也要关注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制定出完善的幼儿园评估策略与方案,主要涉及对幼儿的评估和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评估。

(四)研究思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家长、校园长教育观念,树立正确育人观、儿童观;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减轻幼儿学习负担,还幼儿快乐童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五)研究的目标:我们选择该研究课题的意图,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针对具体问题,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在研究实践中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予以指导、帮助和协调,在研究实践中促使校(园)长教育理念转变,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引导,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从而削弱本地区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逐步使幼儿教育步入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游戏化轨道。

(六)研究的重点: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勤于动手动脑,快乐有效学习,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变小学化教学模式为游戏化教学模式,使教育情况发生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七)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惠农区实际的师资培训的新路子,解决各研究基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提升发展的平台,减轻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扭转惠农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一旦研究成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本地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可以用几个有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给予概括。

1.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

2.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4.有利于转变校长、教师和家长观念,还幼儿快乐的童年;

5.有利于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

(八)课题选题的意义

旨在通过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呼吁社会和家长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通过研究找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扭转惠农区这一禁而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选择该研究课题,对于找出我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根源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还幼儿教育一片健康发展的蓝天意义重大。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我们决定从惠农区学前教育现状和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切实找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方法和最佳、最便捷的方法与策略。

四、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将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记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观摩交流学习法、经验介绍法等展开对课题的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要求各课题研究成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研究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3.观察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4.合作研究: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研究,通过共同参与,彼此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

五、研究的步骤。

研究过程:本课题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1)

具体工作:

1.选定课题,填写课题申报表;

2.选定课题研究基地幼儿园和学校学前班;

3.成立“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及解决对策的研究”课题组,选定课题研究人员和指导人员并初步进行任务分工;

4.完成开题论证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c.2——20xx.12)

进入正式研究阶段,课题负责人将定期对基地幼儿园、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监控、指导,基地幼儿园、学校对课题的开展研究情况和进展情况以及研究当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总结的经验及时向课题负责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汇报,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基地幼儿园、学校要按照课题负责人的阶段性安排展开课题研究,搜集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总结研究的经验、成果。课题研究各基地要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作为基地幼儿园、学校要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保护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研究信心。

具体时间段主要安排和人员分工:

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负责设计家长调查问卷、社会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各研究基地课题研究负责人组织本园(校)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通过对本园(校)和附近社区的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寻找出各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各研究基地研究负责人将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分析报告呈报课题负责人邓爱军,邓爱军根据各园(校)具体情况,提出研究策略和研究指导意见。

20xx年5月——20xx年7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根据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各基地在实践中实施具体研究。

针对主要是家长观念造成的小学化倾向,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每月定期开办家长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办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橱窗、发放幼儿教育小报、举办亲子联谊益智游戏、家长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等方式,对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进行引导和转变,使家长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实际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否则对幼儿是有害的,引导家长不要只看短期显性效果,要用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和谐发展,要支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针对主要是园(校)长观念造成的小学化倾向,通过教育行政干预和举办园(校)长培训班的方式对园(校)长的教育观念加以引导,必要时为他们提供或推荐学前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和国家、自治区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正规的幼儿教育?什么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组织园(校)长认真学习领会《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家纲领性文件精神,使他们不要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传递给教师并影响教师的教育实践,要尽可能通过教育行政干预的方式指导园(校)长采取合适的评价体系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给予正确的评价,不能把对小学教师的评价方案和体系用于幼儿园和学前班教师身上。

针对主要是教师观念和专业能力不足造成的小学化倾向,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园本教研力度,加强教师和园际之间的交流学习,必要时可争取教育行政支持,教师实行跨单位交流任职体验学习式培训。幼儿园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和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对教材的分析和灵活驾驭能力,提高对各类游戏的设计、组织和指导能力,提高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技巧,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等。

课题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研究基地,随时了解各基地幼儿园、学校的课题研究情况,根据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基地幼儿园、学校要及时汇总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及时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及时总结研究的经验、成果。基地幼儿园、学校要把课题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情况以及研究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课题负责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反馈和汇报。

各研究基地设本基地课题负责人,王瑞瑛是惠农一幼负责人、赵新春是惠农二幼负责人、郭静是恒荣物业幼儿园负责人,张会萍是七彩幼儿园负责人,宋亚玲是桥西幼儿园负责人,李咏梅是春苗幼儿园负责人、赵瑞芬是燕子墩小学负责人,李秀英是回民学校负责人,各学校幼儿园课题负责人负责按照课题总负责人邓爱军的要求组织指导本园(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展开课题研究实践,负责汇总本园(校)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本园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组织本园(校)师生参与问卷调查、撰写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调查分析报告、撰写本园(校)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制约因素探究与反思、汇总收集整理本园(校)各课题成员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心得体会、论文等、撰写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解决对策的实践研究报告。

周继红、贾丽君、田永红、田惠霞、金红琴、寇志娟、张淑娟、王会玲、张咏梅、李秀玲、白建菲、李桂华、王晓霞、谢菁等按照各自单位课题研究负责人的要求负责课题在各自幼儿园的基层实践和问卷调查,负责及时整理自己在实践中的观察记录、探索策略的分析记录,负责提供研究过程中的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每个单位的课题负责人也要参与到基层实践与探究中,及时整理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策略的记录分析,负责提供本单位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成功的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

20xx年7月——20xx年12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汇总分析各研究基地的原始研究过程性资料,通过认真分析梳理,提炼整理出各基地有价值有意义有代表性的成功的措施、方法、经验等,指导各基地将研究的成功策略和经验在其他研究基地相互之间进行横向交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研究的效果,然后由邓爱军提升总结理论,撰写出惠农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理论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1——20xx.7)

对家长进行幼儿教育满意度问卷调查,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专业测查(随机抽样),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测试和教学基本功的评价测试(随机抽样),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规范研究档案,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六、预期成果。

本研究课题的现实性成果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基地园基本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同程度地削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最终将解决惠农地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基地的家长、园(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良性转变;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与提高,理论水平得到检验与提升。

课题研究的理论性成果呈现形式以科研论文、实践反思、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研究方案、经验总结报告等形式阐述成果。下面分课题研究各阶段说明预期的各阶段成果。

方案三: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方案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故事也是倍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成员从本校的师资、生源等实际情况出发,对“故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故事教学中运用“充分感知”“适当拓展”的教学机制,着眼于选取与创编故事、创设故事情境、清除语言障碍、朗读故事;设疑——引导拓展、合作——整合拓展、表演——深化拓展。使学生能享受精彩的英语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陶冶情操,树立自信心,并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以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部颁布了《英语新课程标准》之后,各级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多次进行学习、探讨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分级目标描述,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故事教学的目标概述如下:一级: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对学习英语故事有好奇心;二级: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对学习英语故事产生持续的兴趣。一级、二级目标中阐述了故事教学中关于掌握听、说方面的语言技能,习得语言知识。据调查,目前在我区小学英语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为寻找具有自己特色的、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捷径,在英语词汇、对话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究、实践,同时对这方面的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教学受到时间限制,学生自身条件也比较欠缺,教师就容易忽视学生最喜爱的“Story”,一般对此部分的教学,在课堂上经常是“蜻蜓点水”或以“Homework”的形式自学完成。甚至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故事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教学可以促进“词汇”、“会话”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故事对他们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通过呈现一个简单、有趣的英语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习得语言,满足求知欲,同时使他们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为他们的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在表演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相应的角色进行表演,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自卑的心理,进一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揣摩故事的内容,推动他们进一步去学习新的英语知识,获得新的成功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充满了一种探索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鉴于此,本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本课题,试图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运用“充分感知”、“适当拓展”这一教学机制,赋予小学英语教学新的生命力,让学生能“Enjoythestory”,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激发求知欲,为今后的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2.在学生层面上,通过“故事拓展”这一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沉浸在浓浓的英语学习氛围之中。既较好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要求与内容,又拓展视野吸收适量课外知识。并鼓励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在教师层面上,通过课题研究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能真正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让学生愉快学习、体验成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还能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在学校层面上,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之路,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操作性强的课程实践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在全区范围内的竞争力。改进我校的校本课程结构,完善丰富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开展故事教学的意义:

(一)故事教学更能体现英语新课标的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故事教学以故事为载体,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故事、阅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同时,故事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通过对故事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差异,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故事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能满足小学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只有小学低段的孩子适用故事教学,其实不然。无论是低段的孩子还是高段的孩子,听故事、学习故事、讲故事对他们的成长和语言学习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通过听故事和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输入,通过故事这个特有的载体学习英语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再产生信息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故事所提供的世界里尽情享受、随意创造。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不同的故事。小学低段,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一些趣味性强,简单易学的小故事。小学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心理逐渐成熟,思维活泼富有表现力,教师可以选择内容有趣、语言活泼、又不失深意的故事材料,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故事教学为小学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学已经从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讲述故事。从教学手段上讲,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从故事本身来讲,从原来的单一的单词、句子转变到了一个个的故事,而且故事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教师自编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用师生共同喜欢的材料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兴趣被激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和教师的兴趣将激发双方更大的潜能,给了彼此更广阔的空间。

三、概念的界定:

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喜爱的英语故事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感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清除故事材料中的语言障碍(词汇、句子),使其能朗读故事,能把握故事的大意(悟其意),体会故事的思想感情(悟其情)。——即“传递”的过程。

拓展:新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所有人相同的。对所给英语故事材料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对所给材料进行文本、情境扩充、延伸,填补材料的“不确定性”。——即“创造”的过程。

四、理论依据:

1、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

当代的列车驶入二十世纪以后,杜威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指导下,针对传统教育的积弊,构建了活动教育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他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做中学。杜威所提倡的活动教育思想是指:反对传统学校以成人、书本、教师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自发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为教育过程中心的教育理论。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其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亲身经历而著名,成为目前西方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对开展英语拓展型教学具有启示作用:教学要确立发展学生潜能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建立感情型的师生关系。

3、课程整合的理论

知识本身都是相关的,都是以事物整体的形式呈现于人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人为地把事物分学科割裂开来进行描述,把知识分割为各个学科、各种领域。因此,学科间的联系本来就是很紧密的。学科整合,其实是还知识以本来面目,让知识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近年来使用故事等文学素材开展英语教学的情形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儿童文学逐渐被视为语言阅读教学的最佳材料。语言专家们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与其文学经验的多寡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词汇的发展和文法概念的建立上。对于儿童,故事本身就有足够的、直接的吸引力。英国儿童英语教育专家JayneMoon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goformeaning的天性,而看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包含丰富意义的情景,能使孩子随情境养成阅读意识并对学习产生积极情绪,同时在情境中习得与运用语言。学生对于喜爱的、感兴趣的故事,就会主动去读,会对所读内容积极思考,努力想读懂故事、理解故事。

而国内许多地区的研究表明,在英语教和学的实践中,对英语故事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常常是成功学习的动力源泉。若能让儿童从小大量地听或读故事,对其理解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的增进、学习动机的提升、想象力的养成,绝对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从学故事的经验中,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良好的阅读示范,并与老师在分享阅读过程中产生良性互动,而老师亦可藉此历程进一步观察、了解及帮助儿童的语言发展。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了解小学生对英语故事的心理;

小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听、读英语故事,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读时,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故事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

2、培养小学生读英语故事的意识;

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阅读英语故事的主动意识。学生对图文结合的动画故事特别感兴趣,看精彩的动画、听纯正的英语、读丰富的文字,图文结合,动感十足,提高了学生听和读的熟练程度,加深了对语言文字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流利程度。同时故事使他们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为他们的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也使他们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学习动机,

3、拓展小学生对英语故事的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因此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用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多彩的故事形式进行拓展阅读,故事内容活泼、新颖且回味无穷,深受学生的喜爱,简单、有趣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的故事材料,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充分地滚动知识并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故事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展他们的阅读面,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4、训练小学生创造英语故事的能力;

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选择最佳突破口,进行设疑,在引起学生心理、情感共鸣,自愿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创编、扩展。学生在自主创造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创造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5、培养小学生表演英语故事的能力;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将喜爱的英语故事改编表演。为了表演成功,他们就会积极与他人合作,不断借鉴别人的长处,调整思路,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所习得的语言得到了升华,得到了综合地运用,表演成功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英语故事的快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再学习再探究的欲望。

七、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主体性,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和谐。

2、趣味性原则:采用多种活动,如以听、说、读、写、唱、画、演、赛等并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灵活性原则:活动形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活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时间可在教学的任何环节。

4、实效性原则: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利有一举多得,讲究实效。

5、情景性原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内容,情境贴近生活,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培养初步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八、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材料搜集法

通过参考资料、文献与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

课题来源于教学,研究成果更将为教学服务,因此认真倾听广大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心声十分重要!正所谓“没有了解便没有发言权”,本着“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我们深入一线教师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掌握小学英语拓展型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让该课题的研究更客观、更准确、也更有价值!

3、行动研究法

源于我们经验不足,本课题将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进行。我们与一线教师进行研究与探讨,搜集拓展型教学中有用、操作性强、效果较好的各种方法与途径,也交流拓展型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获得一线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4、案例分析法

在实际教学中,及时记录各种对本课题研究有帮助的教学案例;多与学生以及家长进行交流,获得他们对拓展型教学的一些看法与意见,并阶段性地做好相关教学评价与反馈工作。

5、经验反思法

我们允许自己失败,在实践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正,期望能获得成功。

九、保障措施: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

3、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小结;

4、结合学科教研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研究,有一定的资源保障。

5、学校给予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的必要经费保障。

十、课题组分工情况:

业务顾问:丁宝森课题开展的业务指导

组长:周丹全面负责、主持研究

成员:董梁设计方案、具体策划、宣传报道

尹蓓课题实践、收集资料

俞静在班级课题研究调查

十一、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5——20xx.9)准备阶段

1、邀请导师讲座,学习多元智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有关理论。

2、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故事性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xx.10——20xx.11)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

1、开展理论学习和收集,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附写相关的感想。

2、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评价等资料。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第三阶段:(20xx.12——20xx.5)总结阶段

1、编印“小学生英语故事创编集”。

2、编印“小学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的教学设计、论文集。

3、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提出后一轮研究的思路和方案。

最终完成时间20xx.6最终成果形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英语故事材料进行拓展型教学这一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其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学会体验故事情境,体会故事的思想感情。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文本、情境扩充、延伸,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有定期进行个案分析,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表达。

十二、预计实验成果:

1、研究报告;

2、论文集和典型课例教学设计集;

3、优秀成果展示课例;

4、小学生英语故事创编集;

5、教师的相关课件、录像带等。

2016高中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第九篇

高中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总报告

宁阳四中 程国栋

一、简介部分

1、标题“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课题”研究总报告

2、摘要

本报告主要阐述宁阳四中“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课题小组对“三级分层达标实验”内涵的理解、体会,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实验的发现和结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各种实验数据以及今后的建议。

3、内容结构图

一、实验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目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对象

二、实验、研究程序 3、实验时间

4、实验过程及步骤

三、实验研究发现和结论

四、分析和讨论

五、建议

六、参考文献

二、主体部分

(一)、实验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语文老师的教学仅仅是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告诉”方式。不少老师把高考内容前置的做法更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是语文性质的异化,这种做法必然会使语文教育丧失人文性,使学生既无文化,也就是无文明化;也无人化,也就是无个性化。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改革。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好的做法,应该继承和发扬。朱熹说过:“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出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熟读、精思、博览、多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要读得“熟”,不单要如此,还要做到“精思”。何为“精思”?朱熹说过的读书的“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 ,就能做到“精”。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说明“精思”在阅读过程中是很必要的。“熟读”只是一种读书要达到的熟读程度,“精思”则是更深一步的加工过程。只有我们做到“精思”了,我们才能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才能将已读之文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精思”是一个过程,是不断领悟的过程,是伴随着“读”的过程反复进行的。“熟读”伴随着“精思”,不断地反复,不断地深化。

好多人都误以为传统语文教学让学生背诵,是死记硬背,是扼杀他们的天性,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传统语文教学的“背”是为了吸收、借鉴更优秀的成份来内化、美化自己的修养和文笔。也许学生在最开始时不能对其学习背诵的文章有所领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悟性也会增长,那时便会猛然醒悟。可是如果等他们能领悟时再学再背,恐怕已经晚了!为什么呢?一方面,那时再开始背,开始学和从小便开始积累,从占有的量上就能看出差别;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当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记东西最快,印象也最深,传统语文教学很好的利用了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这一特性;等再大一些,人的记忆力会退化,记东西会很慢,很吃力,便失去了这一先机。

教育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组组长、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巢宗祺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设计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级达标实验课题。本课题的内涵简单描述如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使参加实验的学生高中语文水平,在不同的基础上分别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级:第一层级,熟练诵读300篇经典名诗文的“温饱型”水平;第二层级,在第一层级基础上再精读100(或80)篇现代诗文和一两本经典名著,学会阅读经典的“小康型”水平;第三层级,在前面两个层级的基础上达到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以探究为主的“富足型”水平。

这一课题必将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探索语文学科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推进山东省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实验、研究程序

2016年9月,我们宁阳四中有幸被选为“三级分层达标”省级教学实验课题最早的10个实验学校之一。这个实验课题能够花落四中,是对我们学校多年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学校重视抓素质教育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学校多年重视语文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

实验开展两年来,学校王校长、贾校长、赵校长多次对实验的规划、安排作了具体的要求;对实验的进程非常关注,经常给予指导;教学科研处、教导处、高中三个年级也都对本次实验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组举办的各种活动各个单位都全力配合。课题组成员更是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扎实工作,大胆创新,科学实践,全力以赴。两年来,我们确定的“在活动中提高兴趣,在活动中增强底蕴”的实验构想已初见成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提高。

1、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这个课题必须先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基础,这样才能知道课题结题时学生的进步情况。

②测验法:因为古诗文背诵本来就是高考必考内容,进行这个试验后平时考试时要增大古诗文背诵分数,这是调动学生积极背诵的有效手段。

③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及时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体会、经验、教训总结下来,为今后实现高效课堂提供第一手资料。

④个案研究法:实验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个案: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擅长古诗文诵读,有的学生特别擅长写作,有的学生背古诗很费劲,有的学生对古诗毫无兴趣。对这些情况,我们要跟踪培养,个别指导,研究他(她)的学习方法与特点,用于指导其他同学,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研究对象

我们选定宁阳四中2016级从高一开始进行实验,该年级共有13个班。该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读书较少,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中考语文成绩较低。

3、实验时间

2016年9月--2016年9月。

4、实验过程及步骤

两年来,我们先后作了如下工作:

⑴、2016年3月,成立学校“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课题”课题组,学校赵校长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上,课题组组长做了开题报告,赵校长作了重要讲话。

⑵、2016年4月,课题组全体成员广泛搜集实验课题材料,认真学习巢宗祺教授有关理论,深刻领悟实验课题精神,为实验的顺利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

⑶、2016年9月,对实验年级进行《高一学生古诗词积累与欣赏情况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学生古诗词积累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员学生投入到实验中来。

⑷、2016年9月26日,举办“与祖国共奋进,与学校共发展”诗歌朗诵会,高一、高二两个年级2000多人参加,比赛共评出一等奖6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3人。比赛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同学们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意识,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爱校热情,为“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⑸、2016年,学校“岱蕾”文学社成立,定期出版校刊《七彩虹》,同学们有了自己的写作园地。

⑹、2016年12月11日晚19时-21时,在学校体育馆举办“好读书,读好书”学生读书笔记征文比赛活动。本次比赛要求实验年级参赛时必须从《古诗文诵读》一书中任选一首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进行文学性的改写,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⑺、2016年3月在高中三个年级开展了“爱祖国 爱家乡 唱和谐”征文比赛。

【小学低段朗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⑻、2016年6月举办了“古诗文活动”成果汇报演出,实验年级的同学通过小品、相声、诗歌朗诵等形式,将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用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表演细腻、逼真,现场气氛热烈,展示了实验年级同学的风采,也证明了实验课题对同学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宁阳电视台、泰安电视台先后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⑼、2016年9月,我们布置学生认真阅读《现代文诵读(上)》《现代文诵读(下)》,要求学生整理好梳理本、摘抄本、心得本。

⑽、2016年12月,我们安排了“《平凡的世界》主题阅读”活动。

⑾、2016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三级分层达标” 省级语文实验课题在我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涵养、人生修养,展现学生的文才,举办了第二届“读书笔记征文活动”,比赛将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高一年级参赛时从《古诗文诵读》一书中任选一首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进行文学性的改写,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也可以写读《平凡的世界》后的感悟。高二年级参赛时必须从《现代文诵读》一书中任选一篇进行写作,可以鉴赏语言,可以分析手法,可以写思想上的感悟等等。

⑿、2016年4月,我们在实验年级进行了书法比赛。

⒀、2016年6月举办“我看《三国》人物”征文活动。

(三)、实验研究发现和结论

通过两年的探索,“三级分层达标”实验已初见成效。我们认为,学生在如下方面有所收益。

1、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学科本来是最美的一个学科,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学科。但是,由于前几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成了单纯的机械的做题的训练,有人还美其名曰“语文理科化”,让语文彻底失去了美感,学生语文学习毫无兴趣和热情。“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质,不用去考虑什么主题,不用去管什么表现手法,不用去做那些乏味的练习题,由背诵开始,到美的感悟与体验,到自我鉴赏与评价,发自内心,源自真情,热情高涨,兴趣浓厚,长此以往,定会厚积薄发,发生质变。

2、学会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都喜欢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器,实际上,这种盲目性的做题或许短时间会让你的成绩有一点提高,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的发展没什么益处。因为这种做法限制了人的视野,变窄了人的思路,捆住了人的想象,扼杀了人的创造。“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思考胜过盲目做题,让学生养成了静心读书、大声读文 、积累梳理 、学会倾听 、主动交流等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与习惯的养成,必然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3、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在“三级分层达标”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背会大量优美的古诗文,阅读大量有深度的现代文外,我们又通过年级每周出版的刊物《文笔精华》,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如:卞毓方的《文天祥千秋祭》、《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张家界》、《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天意从来高难问--晚年季羡林》等散文;梁衡的《晋祠》《夏》《觅渡、觅渡、渡何处?》《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散文;还有余秋雨、毕淑敏、李存葆,贾平凹等当代散文大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或优美,或深刻,获厚重,获哲理,学生通过读这些作品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提升了语文素养。两年多的实验,学生不仅重视了广泛阅读,更重视了识记背诵。学生受到了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了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了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5、学生入校成绩与高一市统考成绩对照及高二成绩对照表

平均分

1班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16年9月

90.89

91.05

91.11

91.86

93.08

91.55

88.78

90.28

91.81

89.98

92.06

2016年1月

93.45

92.44

91.34

92.09

95.02

93.67

90.56

91.34

92.77

89.88

93.45

2016年7月

94.56

93.34

92.88

92.75

95.67

94.45

91.56

93.01

93.49

91.07

94.06

2016年1月

96.45

94.67

94.09

94.49

96.57

95.08

93.88

94.67

94.66

92.56

94.81

2016年6月

96.96

96.56

95.88

95.36

97.88

97.06

95.89

95.98

96.74

95.85

96.06

(四)、分析和讨论

1、采用灵活多变的背诵竞赛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有效手段。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过的“课前三分钟速背赛”“一月个人达标赛”“班内小组赛”“古诗文活动成果汇报演出”等形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带着目的去背,带着目标去背,记忆的速度会很快,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2、诵读与默写相结合,会让学生背的更准,记住的时间更持久。

3、诵读与改写、扩写、写作相结合,比如为新课文设计导语、意境描述等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这样做会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研究诗,会不断增加学生语言表达中的“诗味”,会提高学生的修养。例如在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要求同学们运用联想、想象,写一个片段,描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象。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们要求学生以此诗为文本,扩写成散文。学习了《阿房宫赋》、《六国论》以后,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苏洵认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杜牧认为,“灭六国者六国也”;二人的观点有什么异同?请学生根据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以“居安思危”为话题的作文,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为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大胆发挥想象,我们课题组结合中国四大名著展开了“走近经典”的读书活动。我们先后安排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三国演义》的阅读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我们还专门找时间为学生放映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学生由此写出了一些读书笔记,如《看三国,品人生》《我看“七擒孟获”》等。

4、诵读方法的指导必须到位。每次读,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说说有没有读出语调、重音、停顿、速度与节奏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技巧。在达到一定的共识后,再请朗诵出色的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深情并茂的节奏、韵律,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较快地进入诗歌的意境。而学生也能在自己反复的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5、诵读与教学相结合,诵读与传统文化教育、与育人教育相结合。背诵古诗,不是单纯的去背,去记忆,而是为了鉴赏,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所以,必须与教学相结合,与传统文化教育、与育人教育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及时的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古诗、作者、背景、写作技巧、文化常识、人文精神介绍给学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我们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为学生介绍了“三月三”这个传统文化节日,并向学生展示了媒体上报道的各地华夏儿女身穿汉服到郊外踏青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渴盼。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书写《兰亭集序》第一段,予以展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学习的李密《陈情表》一文时,我们课题组成员曾做过一项调查: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结果不容乐观,每个班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这些90后的孩子,只知道惦记着父母给他们过生日,哪里记得父母的生日;只知道要求父母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哪里想到过照顾父母;只知道自己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甚至威胁父母要离家出走,要自杀,哪里想到过父母的感受……由此看来,传统的孝道在当代青少年的心目中已过于淡薄。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应该利用我们的教材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像孝道、礼仪等等。我们以“孝”为主题,编选了一期阅读材料,其中有毕淑敏的散文《孝心无价》、刘吾福的小说《孝》、邓炳荣的小说《疼痛的孝心》等,并趁热打铁,为学生布置作文题“谈孝道”,每位学生都写出了自己深刻地感受。

不仅如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注重发现古人身上的传统美德,并作为自己今后修身立德的榜样。例如,屈原保持自己的高洁的节操,“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李白刚正不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白居易哀民生之多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文天祥一心爱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儿寒乎?欲食乎?”所流露的对亲情的珍惜……这些出自课文的名言警句,在学生的随笔和作文中经常出现,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6、教师的督促、检查、评价必须到位,没有落实的布置只能是空的布置。教师的检查要成为常态。

(五)、建议

1、提高高考试卷中默写题目的分值或举办全省范围的古诗文诵读大赛,从根本上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推动这一实验的进行。

2、省教研室出台文件,把《古诗文诵读》《现代文诵读》变成选修教材,替换现有的《唐诗宋词鉴赏》。

3、进一步解放老师们的思想和观念,切实让老师们理解并贯彻厉复东老师说的“要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理解课题,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不是把课题纳入常规教学,而是把一切常规教学纳入课题。目的只有一个: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理念。切实解决语文教学中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看分数、不看素养的粗浅的做法。切实解决实验过程中几张皮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1、朱熹:《朱子读书法》,《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7月,第27页。

2、柯昌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第三中学):《传统语文教学vs新课改》。

3、王景华 厉复东:《古诗文诵读》“编写说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10月。

4、厉复东老师、巢宗祺教授济南、日照会议记录

三、附录(致谢、插图列表、表格列表)

(一)致谢

1、向巢宗祺教授、厉复东老师、侯成宾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向孙蕊老师、王洪民校长、贾存胜校长、赵峰校长以及宁阳四中各中层部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二)三级分层达标实验教师研究成果汇总

教师姓名

教学科研成果

朱永明

《5年高考3年模拟·高中语文必修三》(副主编)

朱永明

《中学教材学习讲义·高中语文必修三》(副主编)

程国栋

《高中语文复习指导与训练》(编者)

程国栋

语文学习报(2016年第6期):《为青春喝彩》

程国栋

语文学习报(2016年第9期):《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第27期):《如何写文艺评论》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第38期):《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名臣良将》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第47--52期):《高考作文专辑》

程国栋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16年第3期):《语言运用分类训练》

侯代泉

《高中作文阶梯训练(高一)》(参编)

侯代泉

高中作文阶梯训练(高三)》(参编)

侯代泉

《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评析与阅卷报告

侯代泉

《2016高考通关》(主编)

侯代泉

学生新报·高中语文:《秋日恋歌》

侯代泉

语文学习周报·高考版(第24期):《诗性语言,妙悟人生》

(三)三级分层达标实验教师与学生获奖汇总

获奖教师

获得奖项

程国栋

《语文学习报》教师指导奖

郝风华

泰安市教学研讨会公开课

郝风华

泰安市优质课二等奖

郝风华

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郝风华

泰安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

郝风华

宁阳县艺术节诗歌朗诵一等奖

王晓敏

泰安市优质课一等奖

王晓敏

泰安市征文比赛优秀辅导奖

王晓敏

宁阳县诗歌朗诵优秀辅导奖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
  • 教育教学获奖人物事迹简介300字10篇
  • 教学标兵十大典型人物事迹300字10篇
  • 好老师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事迹850字10篇
  • 女教师教育教学优秀事迹300字10篇
  • 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标兵优秀教师先进事迹300字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