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差不多先生传续写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2    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续写篇一
《(北京课改版)2015年秋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北京课改版) 第三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露宿(sù) 训诫(jiâ) 简陋(lîu) 小憩(qì) ....

B.恍惚(hū) 履行(lǚ) 晶莹(yíng) 秽气(huì) ....

C.喷香(pēn) 恪守(kâ) 寂寥(liáo) 修葺(qì) ....

D.悠闲(yōu) 丰盈(yíng) 震撼(hàn) 撵走(niǎn)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浑然不觉 妙手回春 从从容容 乐乐呵呵

B.随声附合 一去不返 妇孺皆知 言谈极欢

C.遗骸天涯 手无寸铁 谆谆告诫 饥饿之虞

D.心安理得 奄奄一息 起死回生 颠扑不破

3.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B.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 ..

修长:修理的长长的。

C.却仍恪守着父亲那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 ..

恪守:严格遵守。

D.我停车小憩,加油加水。 ..

小憩:短时间的休息。

4.下列句子中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驿路梨花》的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作品有《边寨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

等。

B.当代作家刘心武在《跟陌生人说话》这篇课文中,讲述了自己的父亲不喜欢同陌生人说

话的故事。

C.《女兵墓》作者王宗仁,军旅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报告文学《历史,在北平拐弯》、

中篇系列报告文学《青藏风景线》、散文集《季节河没有名字》等。

D.《差不多先生传》作者胡适,文中描绘了一个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差

不多先生”的形象。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每小题3分)

每个人都是自然之子,各有天赋和禀性。爱因斯坦式的天真,法布尔式的单纯,常

常令人受到感染,内心荡起涟漪。做人当如是,抛开得失的计较,率性而为,诚信做事。那么,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将处处飘荡着真挚的歌声。

A.请将文段中画“ ”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句意)

原句: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将处处飘荡着真挚的歌声。

改句:

B.仿照文段中画“ ”部分,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一个短语,形成排比。

爱因斯坦式的天真,法布尔式的单纯, ,常常令人受到感染,内心荡起涟漪。

6.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

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

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资源的勘探者呢,还是当

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 )(3分) ...

A.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

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

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

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

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

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

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

处处开。”

7.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5分)

8.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6分)

9.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6分,每小题3分)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

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2分)

喜旺的年

谷 凡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

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

这场雪下大。如果下大了,许多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

肯定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年,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

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

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

大早喜旺就起床了,等他把早饭做好,天空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9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

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60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

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

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

结果被罚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

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

下手中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

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

个人跑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

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

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

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

屈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

已经长高长大了。

⑪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

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

了,大到他们都认不出了。

⑫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

三年老板要给留下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⑬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

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⑭远处传来了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

10.喜旺在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11.请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

分)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 ............

12.文中第①③⑥段对“雪”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中第⑨段画线部分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

14.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

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写作(40分)

15.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补全题目,如读书、宽容、奋斗„„②文体不限,

诗歌、戏剧除外。

七年级语文(上)(北京课改版) 第三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喷香”中“喷”是多音字,此处应读“pân”。)

2.B(B项中“随声附合”应改为“随声附和”。)

3.B(B项中“修长”就是长的意思。)

4.B(在这篇课文中,刘心武为我们讲述了他善良的母亲一生最喜欢和陌生人说话的故事,故B说法有误。)

5.A.示例: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将无处不飘荡着真挚的歌声。 B.示例:苏轼式的旷达(居里夫人式的执着 李白式的豪放)(B题短语结构一致,表现禀性的词语与人物相符方可)(A是一道句式变换题,要求将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句意。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要在关键词前加上两个连用的否定词。B是一道仿写题。题干要求构成排比,仿写的句式和文段中画线句子要一致,也是偏正结构,“偏”是“名人”,“正”是“特点”。)

6. C(本题的考查偏向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交际用语。本题要求选出不得体的一项,意味着四个选项中一定有一个不得体。记者问:“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资源的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要求二选一,C项没有说选哪一个,故选C。)

7.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8.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起路人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9.(1)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10.未见父母之前兴奋(或“高兴”)、急切和担忧(答成“害怕、沮丧、忐忑不安”亦可),见到父母后由兴高采烈转为委屈。[概括人物的心情,应在浏览文章并了解其大意的基础上,找出或提炼出能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原文中有可直接采用,如果没有可以自己概括)见到父母前,选文第①段,能反映喜旺心情的词语有“沮丧”“害怕”,第③段中有“兴奋”,第④段中有“高兴”,第⑥段当喜旺看到“雪越下越大”时,他的心“越揪越紧”,足见他的担忧。当见到父母后,“喜旺笑出了声”,可见他是多么的高兴!然而爸爸妈妈“居然没有认出自己”,他“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此时此刻,他又是多么的委屈!]

11.加点部分点明喜旺是在数着天数过日子,表现出喜旺等待父母回家过程的漫长和难熬,表现出喜旺对父母回家的急切盼望之情。去掉了之后,喜旺的这种急切盼望的心情就没有原句那么强烈。(此类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词语,联系具体语境,指出删去前的效果及删去后的效果。“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一天天数来,体现的是喜旺等待父母的漫长又难熬的心情,一个“熬”字,意味深长。常见答题模式:××词语表达了„„,删去后效果不如„„。)

12.引起了喜旺对父母不能回家的担忧;烘托了喜旺盼望父母回家的急切心情。(本题实际是结合语境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第①段描写雪,表现了喜旺沮丧、害

差不多先生传续写篇二
《初中作文2》

第三章 写作

第一节 明确写作要求

【基本要求】

1.审清题意,确立中心。

2.注重积累,精选材料。

3.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4.语言通畅,有表现力。

5.会自己修改作文。

【学习引导】

提高作文水平,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在短时期内有十分显著的变化。我们只有长期的通过扎扎实实的训练,从写作的各个能力训练入手,逐步地提高作文水平。

1.读懂题目,把握提意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所谓审题,就是认真地研究分析题目,明确题目的真正含义和

写作要求,从而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材等写作思路。现在尽管作文命题上不设置障碍,但审题仍然是一个基本步骤和基本能力。

⑴读懂题目

审题的首要任务是整体地理解题目对写作的要求和规定,我们必须认真地咀嚼题目,弄清题目的词义和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正确地把握题目提供的条件和对作文的限制。

咬文嚼字是读懂题目的必然步骤。题目是以词语、词组或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命题者对作文的要求全部体现在这些词语中。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有重要的意义。要真正弄清题目在对主题的限制、条件、取材的范围等方面的要求。

抓住题眼是审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题眼往往是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抓住了关键字词,对把握题目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比较辨析是审题的又一种重要方法。在比较时,把作文的题目与那些相类似的题目作比较,辨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能更正确地把握题目的要求。如“在χχ鼓励下”和“在χχ影响下”,区别仅在一关键即题眼:“鼓励”与“影响”。两题的共同点是:都要记叙主要人物在别人的作用下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但“鼓励”与“影响”有三点不同:感情色彩不同:“鼓励”是褒义词,指施加正面作用,而“影响”是中性词,既可指正面作用,也可指反面作用;方式不同:“鼓励”是有意识地、主动地启发、激励,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影响”是无主观上的动机、目标,仅以自身的行为发生作用;写作对象不尽相同:实施“鼓励”的行为是人,而实施“影响”作用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环境、事情、物体等。善于比较对提高审题能力进而构思作文具有重要意义。

⑵研读材料,明确旨意

材料作为是常见的一种命题形式。命题者提供一则材料,学生则根据要求作文。正确理解材料是审清题意的基础,只有真正读懂了材料,不错误理解、不一知半解,不片面,不浮浅,而是全面地有表及里地剖析材料,找出材料反映什么问题,针对哪些现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正确地把握题目的要求。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很显然,要读懂这一段材料针对什么现象,主旨是什么,是提笔作文的基础环节。从学生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这则材料批评了只看缺点、不看优点的不正确的待人态度,许多老师、家长常常以这种态度对待学生,对待子女,挫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从老师角度看,这位老师能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点和问题,全面地正确地评价学生。显然材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显而易见的。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或记叙经历,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见解,写出符合材料主旨的文章。

2.意在笔先,以小见大

⑴拟列提纲,主题先行

要达到中心明确的要求,首先必须在写作之前就有明确的写作要点。有效的方法是先拟一份写作提纲,把准备要表达的中心要点清清楚楚地写出来。这就是古人说的“意在笔先”。如果写之前没有较为明确的要点,一边写,一边想,那就像造房子没有蓝图,这是绝对造不好房子的。

⑵围绕要点进行表达

在确定了文章要点后,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要点进行表达。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议论、说明,都要以这一要点为轴心。在表达过程中,当然也可以修正原定的中心,但必须做到前后一贯,思想一致。

⑶设置文眼,突出中心

古人对突出中心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文眼。这种揭示中心即文眼的方法,古人称之为“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它一般的位置“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刘熙载说:文眼“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必前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这种开篇明旨,篇末点题,或篇中点题的方法是突出中心的有效的方法。

⑷以小见大

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学生学做作文,当然称不上“艺术”,仅是属于“学艺”,但是,透过普通而平凡的小事,来反映丰富的内容,揭示深刻的主题,这一要求都是一致的。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社会、抒发情感、表现思想,揭示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3.精心选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就像做饭一样,没有丰富的材料之“米”,是无法做出作文的“炊”来的。有了材料,还有一个如何选材的问题。我们一再强调,获取材料必须“博采”,要多方面地去认识和积累,而选取材料则强调“贵约”,要对材料进行充分的研究,进行严格的取舍、剪裁、使用。

⑴围绕中心,精选材料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并力求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剪去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魏巍同志撰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验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他的初稿用了20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听取了志愿军战士的意见,只选取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写出了战士们的高尚品质、美丽胸怀。

⑵贴近现实,不断求新

求新,是选材的重要标准。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也应当敏感地捕捉新人新事,反映新面貌,新情况,尽可能地反映今天社会的节奏和脉搏,有些同学写好事就是让座位,扶老人,写老师就是家访、改作业,写父母就是烧好菜,买新衣,显然没有在求新上下功夫。须知,今天做好事已有了新的内容,老师教学有了新的追求,父母的兴趣也有了转移。我们应当认真捕捉这些新东西,采摘生活中新发生的事情,这样我们的作文能力就跃上了新的台阶。

从切身体验中寻找独特的发现,这也是选取新颖题材的重要方法。古人说:“物理易尽,人情难尽。”人的感情复杂微妙,各不相同。巴金笔下的日出,是太阳艰难地冲破云霞的奇观,而刘白羽笔下的日出,则是太阳刹那间飞跃而出的壮丽。这些都是作者独特的体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因其自身的教育、修养、境况、心情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只要有自己真切的独特的体验,笔下的材料总会是新颖的。

4.结构严谨,线索清晰

结构,就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外部形态的体现。好的结构,不仅可以使读者通过外部形式迅速地把握住文章内容,而且可以在梳理结构、线索中,能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

⑴前后照应,文气通畅

文章做到结构严谨,必须抓住标志。文章结构中的重要章节,这就是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一篇严谨的文章,应当是首尾呼应,前后一以贯之;过渡自然,上下紧密相承;不忘照应,前后文气通畅。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的开头开宗明义:“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结尾再次重锤击鼓:“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每一大段后都有十分自然精当的过渡句:“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这些句段使文章前后紧密衔接,浑然成为一体。

⑵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先总后分,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它包括先总后分结构,总分总结构,先分后总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文章一开头,把要写的内容一一列出来;或总的表述,然后分若干部分分段表述,结尾再予以总结。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易于掌握的结构,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都很适宜。它的好处是开篇开宗明义,中心明确;主体部分多角度展开,内容充实;结尾重申要点,首尾呼应。

⑶一线贯通,条理清晰

文章应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有了这条线索,文章才能逐步展开,抓住这条线索,条理才能清晰。

文章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如以具体的物为线索,如《珍贵的礼物》;以时间为线索,如《老山界》;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一般的游记都属此列;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

《荔枝蜜》;以事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以某一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某一句话为线索,如《差不多先生传》。认真学习这些文章的方法,逐步做到“惟线索在手,任你调遣”。

5.锤炼语言,生动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得体”,“力求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名家名作,注重语言积累,揣摩语言使用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学习不可。在语言实践中,我们必须狠下功夫,从多方面努力,逐步提升语言修养。

⑴清新朴实,不求粉饰

语言的美,不在于堆砌形容词,不在于滥用陈言套语。老舍先生说:“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文采。”清新朴实的语言像出水的芙蓉,有着无限的韵致。在遣词造句上选用简洁、明白、新鲜、质朴甚至口语化的词句,不追求粉饰,不矫柔造作,尽可能地自然、流畅,这样的文章反而有一种清新朴实之美。

⑵运用修辞方法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都是使语言更加生动,更加富有表现力。但不同的修辞手法其作用也有所不同。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主要是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是增强语气语势,语调语意,使表达更加有;,而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诗词精华,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善于使用修辞,一定使文章增色不少。

⑶注意推敲,用词准确

贾岛“推敲”词语的掌故已经成为大家的美谈。为了一个字,大文学家韩愈也颇费了一番神思。可见,用词准确,绝不是稀松平常的事。杜甫“吟妥一个字,捻段数茎须”的态度,王安石数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都反复演绎着推敲词句的重要意义。我们要使自己的文章字通句顺,也应当像前人那样,多读几遍,细吟密咏,把不妥不通的地方改妥贴改通顺。

6.学会修改,善于自评

一个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应当具有修改能力和评价作文的能力,这样,我们才会逐渐地进入认真炼词炼句、自觉运用规律的状态,迅速地提高写作水平。

⑴重视修改润色

“文章不厌百回改”,是说修改、润色文章的重要。修改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文章的各个方面。从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方法,一直到句式、修辞、字词、标点,都在修改之列。修改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看文章中心思想是否正确、鲜明。许多时候,我们信手写来,一到文终,才发现中心不够明确,或缺乏点睛之笔,甚至有游离主题、有悖中心的句段,这时就应该增补或删削。

第二,看材料是否充实,有没有更新的材料可以替代;材料的详略是否得当,要不要适当的调整。

第三,看结构是否严谨,段落层次是否清晰;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是否妥当。 第四,看文句是否通顺,有无语病,用词是否恰当,能不能让文句更加生动。

修改、润色时,如果发现中心不明、材料陈旧、结构紊乱时,则需要动较大的手术,

差不多先生传续写篇三
《作文专题二——写人写出个性》

写作专题二——写人抓住个性特征 2012-9-24

母亲下跪那一刻

我在北航的第二年得天是灰的,我忘记了自己的投入到虚幻中去,我迷上了千年,不停的练级,不停的赚钱抢熊掌,似乎觉的那些才是全世界最最重要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疯狂的旷课,最长的一次竟然和同学在网吧一口气待了十六天,到我还校的那一天我被系里通知已经除名了,还有更坏的消息就是早在一个星期前已经通知了我的母亲我离校的消息和系里对我除名的决定,而就当我在千年里乐不思蜀的时候,我母亲竟然到单位上请了长假,就住在学校的旅社里,等待我的回来,所以 满脸菜色的我刚躺到宿舍温暖的小床,刚听到宿舍哥们传达的坏消息,刚想回过神来, 我就看到了我母亲哀怨的眼神,她就斜斜的倚在我们寝室的门框上,也许是没睡好的原因,脸上有点浮肿,最让我害怕的那双眼睛,那么直愣愣的看着我,好象垂死的犯人在木纳的盯着那个在他脖子上套绞索的侩子手,我从未看过母亲这样的样子,刚才的满脸不在乎僵在了我的脸上. 母亲突然蹲了下来,准确的说是沿着门框滑了下来,宿舍里一下子静的连根针掉到地上都听的见,谁都想不到我母亲会做出这样的动作,本想上来劝尉劝慰的同学都吓着了,装成在看书的样子不敢发声,我把头埋了下来,脑袋里一片空白,翁嗡的作响,唯一的想法就是母亲快把我叫出去,然后我乘机溜走,离开这个鬼地方,管他以后是生是死,因为我觉的现在的感觉比死都还难过,我真不希望同学看到我现在的狼狈样,我那年已经二十岁了,我觉的自己是个很成年的人了,所以我很在乎自己的自尊,可母亲把我的自尊无情的撕毁了,她坐在那里小声的抽泣起来,象一个孩子流失了他心爱的玩具一样伤心,她的肩膀随着她的声带的颤动而起伏着,她哭的那么投入,好象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忘记了这里是她儿子的宿舍,忘记了她儿子的所谓的自尊.

"够了,别在这里哭了,要哭你回去哭,我受够了,我自己做的我自己承担"我嚎叫起来,我不能让自己那最后的一点尊严让母亲这样的践踏, 母亲的抽泣停住了,她用那双无力的眼睛死死的盯住我,仍旧是一言不发,我把冲着母亲的脸扭到一旁,那双眼似乎象要穿透我的灵魂,我不敢也不愿看到那双眼睛,我觉的母亲已经有点失常,从小到大我也没看见她这样,而后的事是系主任到了我们的宿舍,后来才知道为了我的事情我母亲找过她很多次,可她始终没松过口,她觉的我实在是没什么希望了,按她的话来说已经蜕变了况且这样的是事情也不是她一个人能决定的,帮我一把她现在是不愿意,她来的目的也无非是安慰安慰我的母亲,责备责备我两句,然后她所做的就结束了,母亲依旧那样一动不动的看着我,脸上依旧一点表情也没有,她当着我的面,当着全宿舍同学的面 当着她儿子灵魂的面,她做了一个让我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原谅我自己的决定,她朝着我的系主任缓缓的跪了下来,当时我不知道那刻我是否还有感觉,我整个人好象麻木了一样,周围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敢保证当时就是拿开水朝我倒过来我也不会知道,我感觉象死了一样,所有在脑海里想好的退路和即将走路的托词刹那间全变成了糨糊,我的心象被120G重的大铁球做着自由撞击运动,磅磅的剧烈运动着,身上的每个细胞也象灌满了水银,一动也不能动,宿舍的灯光那刻在我的记忆里是老不停的晃动着的,晃的我去忘记自己身在何处.

母亲在我记事起就是个很要面子,很清高的知识分子,她在一所中学里教语文,她把她自己名誉看的比金子都贵,可今天为了她的儿子,她那不争气的儿子,在另外一个和她同一职业而且年龄还小她一份的女人面前她跪下了,我不知道这一跪在系主任的心里有多重,可这一跪却把我所有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理解,得到原谅的,确切的说是自己还是个人的理由全部粉碎了, 以后的日子是我被通知留校查看,据知情的人说是系主任到处活动的功劳,我心里明白的知道我还能留在这所学校是我母亲用她的尊严换来的,我在也没去玩过千年,我比任何人都自卑的学习,因为从那时刻起我没把自己当人看过,母亲跪下的那一刻象用烙铁深深的烙在了我的记忆里,每当我从网吧门口经过抵挡不住诱惑的时候,那一幕会不自然的浮现上来,又一次刺痛我,让我一丝也不敢松懈的继续向前,这就是我当教师母亲这辈子上的最生动的一课,不是给她的学生,而是给她的儿子,教会了他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爱,又该怎样去回报这种不需要任何回报但却可以不顾一切的去付出的爱,这就是我的母爱,这就是我从我母亲那里得到的母爱的故事,我会把这个故事珍藏一辈子.

我的丑娘 李兆权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

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

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a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叫不让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块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的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全文原载于民国八年出版的新生活杂志第二期)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较详细的情节: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以写人物的动态。进行外貌描写有几大技巧: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一人几幅肖像;

一、肖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眼睛,鲁迅说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我们不是说都要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强调对人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写人的外表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服务的。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表现其悲惨的命运);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重点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

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二、肖像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说:《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红楼梦》中的王熙

风美丽俊俏,却心狠手辣。

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如《孔乙己》当中的孔乙己总是“之乎者也”,在文章当中描写一个农民说的道理,言语一般都是朴实的,如果你写得文绉绉的,显然就脱离了生活实际。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孔乙己说的话就处处表现出了他的酸腐气。

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和性格的表现,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谋略的机智和武艺的高强。

在描写人物行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等。

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出现心理活动的,我们在写心理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

一、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产生的心理活动,记得《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本来寒冷的冬天,卖炭翁纵然身上衣衫单薄,为了卖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

二、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茅盾也认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因此写人的记叙文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抓住景物特征描写。

2、要选好写景的角度。

3、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应该有意识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4、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色可以暗喻某种社会环境,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应该注意几点:

1、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我们所处的时代常常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很多典型的世纪新人,新新人类,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

2、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鲁迅在写《祝福》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鲁镇的风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差不多先生传续写篇四
《叶圣陶的50句作文箴言》

叶圣陶的50句作文箴言

1、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别人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他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有少数或者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

2、但是要知道,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做些应用题目一样。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越不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使经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

3、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

4、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而周密一点儿罢了。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的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

5、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6、现在我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里的农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电源,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

7、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8、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决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

9、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样,写作应该怎样,岂不是要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

10.说话要没有多余的话,作文要没有多余的文句。既然读者自然能领会到,那么明白写下反而是多余的了。

11.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

12.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

13.作者要写的一定是感到兴趣、觉得有意思的一番光景。至于那些平平常常的光景,虽然看在眼里,决不高兴拿起笔来写。

14.记叙景物,手法不止一种。有的作者自己不露脸,只用文字代替风景画片,一张一张揭示出来给读者看。有的作者自己担任篇中的主人公,他东奔西跑,左顾右盼,一切由他出发,把看见的感到地告诉读者。

15.所以抒写感情并不在乎堆砌“快乐”“痛苦”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竟可以一个也不用,自由别的办法收到抒写感情的效果。如果你把引起你感情的原油和经过写出来,无论外界的事物或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所感受的写出来,这就抒写了感情了。别人看了你的文章,虽然不曾接触过那些事物,发生那样变化,可使由文章的媒介,却像接触过了,发生过了,结果自然来了感动。

16.抒写感情的文章大都是记叙文。离开了事物,感情也就无从兴起。任何感情,都由个人和环境围绕的人、物、事故发生交涉而来。因此,除开了记叙,也就很少纯粹的抒情文。同样的记叙文,仅仅以记叙事物为目的,当然是记叙文;如果其中有一股感情灌注着,作者的目的原在抒写着一段感情,那就是抒情文了。

17.随笔是最自由的文章。形式既没有一定,题材也随处可取。不比书信,书信有通行的款式,你若不按款式写,人家就说你不懂世务。不比传记,传记要叙写人物的重要言行,你若叙了一桩丢了三桩,人家就说你颇有疏漏。

18.随笔可以说毫无规模,三言两语也成,从一个大范围抽出小小的一片段来写也成,一思想藤蔓一样蔓延开去,直到藤梢和根部都不收拢也成。至于题材,凡是实际生活以内的一切都可以充作随笔的题材。

19.作者的动手写随笔,读者的乐于读随笔,都为着新鲜的意趣。······新鲜的意趣只能以作者自己作准,自己觉得新鲜,同时又料想到必然有一部分人也会觉得新鲜,这一篇随笔就

很值得写了。

20.所谓热情,源于天性和环境。具有热,又遇到不受阻遏甚至足以助长的环境,胸中的热情就像火一样炽盛起来了,但是热情的人表现在外面的,如态度、说话、作文等等,未必个个一样,大概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胸中虽然怀着热情,可是表现在外面的依然是那么平淡。另一派却不然,表现在外面的同内面一样的热烈,无论一个态度或者是一句话,都毫不隐藏的显示出他胸中所怀的一腔热情。

21.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的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22.像这种并非勉强拉到笔底下来的材料,里头交织着作者的思想和情绪,写成文章,自然成为出色的一篇,受读者的欣赏了。

23.人类生活非常繁复,人与人之间不能够单把所接触的东西、所知道的东西互相告诉了就完事,还得把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互相传授、互相印证,使彼此的知识更加丰富起来。因此,写文章不能只写记叙文,还得写说明文。

24.说明文的好坏在乎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准确不准确。发现的准确,理解的准确,写下来的就是最好的说明文,除非文字上有什么毛病。

25.说明文说明道理,道理是附着于事物的,它本身不是“视而可见,触而可知”的事物,有时不很容易领会。为了使读者领会起见,说明了道理之后,最好指出一些实例来。

26.从说明文进一步,也是说明一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但是同时伴着一种愿望,必须说服读者,使读者信从。这时候,所说的道理、原由、关系等等就成为作者的主张,从文章体例上说,这篇文章就成为议论文了。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27.写一篇文章,当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什么是最大的效果呢?就是能使读者看了之后明白到十分,感动到十分。如果仅能使读者明白到三四分,感动到五六分,那就没有收到最大的效果。作者现于实际生活的经验,限于写作技能的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可是一个认真写作的人总不肯放弃这个目标,总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28.一个意思,可以用来表达它的文章体裁不止一种。可是这许多体裁之中,必然有一种最适于意思的本身和当前的读者的。须要选到一种最合适的体裁,意思才会恰如原样地表达出来,读者才会深切地明白和感动。

29.有许多文章,作者几乎完全不拿出自己的意思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的部分。完全不拿出意思来并不是没有意思,而是把意思隐蔽在文章的背后。那隐藏着的和包含着的意思都有待读者自己去发现。读者自己从文章中发现了意思,其明白和感动的程度,比直接从作者那里接受意思更要深切。所以,有了一个意思,要不要老师拿出来,或者只拿

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部分,这又是动笔以前应该斟酌的一件事情。

30.古今的传记中间,像(《差不多先生传》)这样创造出人物来写成的也有好些篇。作者写这种传记大抵寄托着一种意思,不把意思说破,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作用和“寓言”相仿。读了一般的传记,结果是认识了世间实有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物;读了像《差不多先生传》那样的传记,结果是领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意思。

31.就一个人来说,言语、举动虽然和许多人大体相同,可是总有着“小异”之点,待人接物也有他的态度和方法。把这些综合起来,人家对他就有更深切的认识,不仅是声音,是面貌,凡是一言一动,都觉得印着他的标记:这是这一个人而不是其他的人。32.过分在一两个字眼上推敲,往往会弄成纤巧,不自然。在一段一节上用功夫,正是所谓“大处落墨”的办法。

32.过分在一两个字眼上推敲,往往会弄成纤巧,不自然。在一段一节上用功夫,正是所谓“大处落墨”的办法。

33.一般人往往以为幽默就是说俏皮话,嘻嘻哈哈,乱扯一顿,要不就是讽刺,对人生对社会来一阵笑骂和嘲弄。这却无论如何是一种误会,幽默绝非如此。

34.然而报告文学却教报告书和文学结了婚。应用文的报告书,一般读者往往懒得看下去,因为不看下去也会知道无非这一套。而报告文学可不然,读者向被吸引住了一般,纵向一直看下去,知道它的究竟。

35.(报告文学)不是事务上的应付。作者对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非常熟悉,而这一方面的情形不只是几个人的身边琐事,而是有关于社会全体的大事。一种强烈的欲望激动着他,必须把他所熟悉的一五一十告诉大众才行,不然就像在饥饿的人群中间私自藏下多余的饭,是不可饶恕的自私的行为。于是他提起笔来。他站在大众的客观的立场,视野广大,见得周到,把捉到的都是真实情况。

36.写什么呢?与其写一些空泛的议论,不如写一些亲身经历。所以,议论怎样推行新生活,怎样使国家强大起来,不如叙述曾经经历过的某一桩事情,不如抒写对于本乡本镇的感情。这些还只是限于个人方面。弱国能够推广开来,把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作为写作材料,那就更有意义了。

37.因为动笔写文章,同开口说话一样,得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和那事件的关系,要骂的时候自然不妨骂,该严谨的时候也不必故意做得不严谨,这都是所谓“求诚”,是写作者的基本品质。

38.慷慨激昂,感情激发,甚而至于谩骂,这是一种态度。叙事说理,完全理智,像法官下判词那样严谨,这是一种态度。并不遏抑感情,但是也不让感情过分放纵,对于该受责备的人给他责备,但责备里头含着宽恕的心情和深切的期望,这又是一种态度。······只觉得作者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那强烈的情怀不弱于学生,但是他却按捺住了,用平淡的语言表达;语言越平淡,越耐人寻味,于是我们受到了深切的感动。

39.作序文也是同样情形,如果你只能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话,就大可不写,读者也大可不读。

40.以通常说法,做文章要“言之有物”。写仪式(指演讲词)的文章既然是被动的,就不免要“无中生有”。在经验丰富的人,即使“无中生有”,也可以写成很好的文章,他的一些意思是平时寄居在那里的,知识临时加以组织加以配合罢了,可以做到不露一点儿牵强的痕迹,和柱中的作文章并无二致。所以,平时的几句很重要,没有什么意思积聚在那里,“无中”决“生”不出“有”来。·····仪式的文章不是可以随便敷衍的。第一,要有意思。第二,必须切合当时的情景。

41.所以写旅行记和写日记一样,第一得先放弃那完全记录下来的野心,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必需的事情。写旅行记和写日记都不能做全部的记录,只能从一连串的生活中间选择若干部分来写。

42.什么叫当时的感觉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周围总是有许多事物环绕着。这许多事物并不逐件逐件闯进我们的意念,对于我们,大部分是虽有如无。唯有引得我们的注意的几件,我们才感觉到他们的存在。而且同样一件事物,只因环境不同,心情不同,在他感觉它的时候也就见得不同。不问那事物在别的时候怎样,只说这一回感觉它的时候怎样,这就是所谓当时的感觉。

43.写文章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人家,能够捕捉当时的感觉,顺次卸下来,就是人家如临其境······至于文艺,注重在叫人家感动,叫人家欣赏,适宜用后一种方法。有修养的作者能够像写出自己当时的感觉那样写出来,使读者随时有如临其境的乐趣。

44.描写不是死板地照抄实际事物。用适当的文字,把事物的外面的和内面的特质表达出来,是人家认识它的整体,这才算描写到了家。

差不多先生传续写篇五
《叶圣陶关于作文的50句名言》

1、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别人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他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否则就是自己心目有少数或者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前者为的是自己,后者为的是他人,总之都不是笔墨的游戏。

2、但是要知道,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做些应用题目一样。并且,善于教导学生的老师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题目总越不出学生的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之外。学生固然不想写什么文章,可使经老师一提醒,却觉得大有可写了。

3、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

4、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而周密一点儿罢了。如果为了要写出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当然是本末倒置。但是在实际上,一个人要在社会里有意义的生活,本来必须要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确切周密。那并不是为了写文章,为的是生活。凡是经过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

5、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6、现在我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里的农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电源,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

7、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8、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决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

9、临时搬出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样,写作应该怎样,岂不是要把饱满的整段兴致割裂得支离破碎?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

10.说话要没有多余的话,作文要没有多余的文句。既然读者自然能领会到,那么明白写下反而是多余的了。

11.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点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

12.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件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见的光景记下来,当然也成为文章。

13.作者要写的一定是感到兴趣、觉得有意思的一番光景。至于那些平平常常的光景,虽然看在眼里,决不高兴拿起笔来写。

14.记叙景物,手法不止一种。有的作者自己不露脸,只用文字代替风景画片,一张一张揭示出来给读者看。有的作者自己担任篇中的主人公,他东奔西跑,左顾右盼,一切由他出发,把看见的感到地告诉读者。

15.所以抒写感情并不在乎堆砌“快乐”“痛苦”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竟可以一个也不用,自由别的办法收到抒写感情的效果。如果你把引起你感情的原油和经过写出来,无论外界的事物或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所感受的写出来,这就抒写了感情了。别人看了你的文章,虽然不曾接触过那些事物,发生那样变化,可使由文章的媒介,却像接触过了,发生过了,结

果自然来了感动。

16.抒写感情的文章大都是记叙文。离开了事物,感情也就无从兴起。任何感情,都由个人和环境围绕的人、物、事故发生交涉而来。因此,除开了记叙,也就很少纯粹的抒情文。同样的记叙文,仅仅以记叙事物为目的,当然是记叙文;如果其中有一股感情灌注着,作者的目的原在抒写着一段感情,那就是抒情文了。

17.随笔是最自由的文章。形式既没有一定,题材也随处可取。不比书信,书信有通行的款式,你若不按款式写,人家就说你不懂世务。不比传记,传记要叙写人物的重要言行,你若叙了一桩丢了三桩,人家就说你颇有疏漏。

18.随笔可以说毫无规模,三言两语也成,从一个大范围抽出小小的一片段来写也成,一思想藤蔓一样蔓延开去,直到藤梢和根部都不收拢也成。至于题材,凡是实际生活以内的一切都可以充作随笔的题材。

19.作者的动手写随笔,读者的乐于读随笔,都为着新鲜的意趣。······新鲜的意趣只能以作者自己作准,自己觉得新鲜,同时又料想到必然有一部分人也会觉得新鲜,这一篇随笔就很值得写了。

20.所谓热情,源于天性和环境。具有热,又遇到不受阻遏甚至足以助长的环境,胸中的热情就像火一样炽盛起来了,但是热情的人表现在外面的,如态度、说话、作文等等,未必个个一样,大概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胸中虽然怀着热情,可是表现在外面的依然是那么平淡。另一派却不然,表现在外面的同内面一样的热烈,无论一个态度或者是一句话,都毫不隐藏的显示出他胸中所怀的一腔热情。

21.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的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22.像这种并非勉强拉到笔底下来的材料,里头交织着作者的思想和情绪,写成文章,自然成为出色的一篇,受读者的欣赏了。

23.人类生活非常繁复,人与人之间不能够单把所接触的东西、所知道的东西互相告诉了就完事,还得把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互相传授、互相印证,使彼此的知识更加丰富起来。因此,写文章不能只写记叙文,还得写说明文。

24.说明文的好坏在乎所发现、所理解的道理准确不准确。发现的准确,理解的准确,写下来的就是最好的说明文,除非文字上有什么毛病。

25.说明文说明道理,道理是附着于事物的,它本身不是“视而可见,触而可知”的事物,有时不很容易领会。为了使读者领会起见,说明了道理之后,最好指出一些实例来。

26.从说明文进一步,也是说明一种道理、原由、关系等等,但是同时伴着一种愿望,必须说服读者,使读者信从。这时候,所说的道理、原由、关系等等就成为作者的主张,从文章体例上说,这篇文章就成为议论文了。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27.写一篇文章,当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什么是最大的效果呢?就是能使读者看了之后明白到十分,感动到十分。如果仅能使读者明白到三四分,感动到五六分,那就没有收到最大的效果。作者现于实际生活的经验,限于写作技能的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可是一个认真写作的人总不肯放弃这个目标,总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28.一个意思,可以用来表达它的文章体裁不止一种。可是这许多体裁之中,必然有一种最适于意思的本身和当前的读者的。须要选到一种最合适的体裁,意思才会恰如原样地表达出来,读者才会深切地明白和感动。

29.有许多文章,作者几乎完全不拿出自己的意思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的部分。完全不拿出意思来并不是没有意思,而是把意思隐蔽在文章的背后。那隐藏着的和包含

着的意思都有待读者自己去发现。读者自己从文章中发现了意思,其明白和感动的程度,比直接从作者那里接受意思更要深切。所以,有了一个意思,要不要老师拿出来,或者只拿出一部分来而留着其他部分,这又是动笔以前应该斟酌的一件事情。

30.古今的传记中间,像(《差不多先生传》)这样创造出人物来写成的也有好些篇。作者写这种传记大抵寄托着一种意思,不把意思说破,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作用和“寓言”相仿。读了一般的传记,结果是认识了世间实有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物;读了像《差不多先生传》那样的传记,结果是领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意思。

31.就一个人来说,言语、举动虽然和许多人大体相同,可是总有着“小异”之点,待人接物也有他的态度和方法。把这些综合起来,人家对他就有更深切的认识,不仅是声音,是面貌,凡是一言一动,都觉得印着他的标记:这是这一个人而不是其他的人。

32.过分在一两个字眼上推敲,往往会弄成纤巧,不自然。在一段一节上用功夫,正是所谓“大处落墨”的办法。

33.一般人往往以为幽默就是说俏皮话,嘻嘻哈哈,乱扯一顿,要不就是讽刺,对人生对社会来一阵笑骂和嘲弄。这却无论如何是一种误会,幽默绝非如此。

34.然而报告文学却教报告书和文学结了婚。应用文的报告书,一般读者往往懒得看下去,因为不看下去也会知道无非这一套。而报告文学可不然,读者向被吸引住了一般,纵向一直看下去,知道它的究竟。

35.(报告文学)不是事务上的应付。作者对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非常熟悉,而这一方面的情形不只是几个人的身边琐事,而是有关于社会全体的大事。一种强烈的欲望激动着他,必须把他所熟悉的一五一十告诉大众才行,不然就像在饥饿的人群中间私自藏下多余的饭,是不可饶恕的自私的行为。于是他提起笔来。他站在大众的客观的立场,视野广大,见得周到,把捉到的都是真实情况。

36.写什么呢?与其写一些空泛的议论,不如写一些亲身经历。所以,议论怎样推行新生活,怎样使国家强大起来,不如叙述曾经经历过的某一桩事情,不如抒写对于本乡本镇的感情。这些还只是限于个人方面。弱国能够推广开来,把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情形作为写作材料,那就更有意义了。

37.因为动笔写文章,同开口说话一样,得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和那事件的关系,要骂的时候自然不妨骂,该严谨的时候也不必故意做得不严谨,这都是所谓“求诚”,是写作者的基本品质。

38.慷慨激昂,感情激发,甚而至于谩骂,这是一种态度。叙事说理,完全理智,像法官下判词那样严谨,这是一种态度。并不遏抑感情,但是也不让感情过分放纵,对于该受责备的人给他责备,但责备里头含着宽恕的心情和深切的期望,这又是一种态度。······只觉得作者怀着一颗热烈的心,那心的跳动绝不比请愿学生弱一分一毫,但是他却把它按捺住了,只用一些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越平淡,越是耐人寻味,于是我们受到了深切的感动。

39.作序文也是同样情形,如果你只能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话,就大可不写,读者也大可不读。

40.以通常说法,做文章要“言之有物”。写仪式(指演讲词)的文章既然是被动的,就不免要“无中生有”。在经验丰富的人,即使“无中生有”,也可以写成很好的文章,他的一些意思是平时寄居在那里的,知识临时加以组织加以配合罢了,可以做到不露一点儿牵强的痕迹,和柱中的作文章并无二致。所以,平时的几句很重要,没有什么意思积聚在那里,“无中”决“生”不出“有”来。·····仪式的文章不是可以随便敷衍的。第一,要有意思。第二,必须切合当时的情景。

41.所以写旅行记和写日记一样,第一得先放弃那完全记录下来的野心,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必需的事情。写旅行记和写日记都不能做全部的记录,只能从一连串的生活中间选

择若干部分来写。

42.什么叫当时的感觉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周围总是有许多事物环绕着。这许多事物并不逐件逐件闯进我们的意念,对于我们,大部分是虽有如无。唯有引得我们的注意的几件,我们才感觉到他们的存在。而且同样一件事物,只因环境不同,心情不同,在他感觉它的时候也就见得不同。不问那事物在别的时候怎样,只说这一回感觉它的时候怎样,这就是所谓当时的感觉。

43.写文章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人家,能够捕捉当时的感觉,顺次卸下来,就是人家如临其境······至于文艺,注重在叫人家感动,叫人家欣赏,适宜用后一种方法。有修养的作者能够像写出自己当时的感觉那样写出来,使读者随时有如临其境的乐趣。

44.描写不是死板地照抄实际事物。用适当的文字,把事物的外面的和内面的特质表达出来,是人家认识它的整体,这才算描写到了家。

45.描写人物以描写他,容貌、态度、服装等等常常作为性格的衬托,只有在足以显出人物性格的当儿,才是真正必要的。写的虽是人物以外的环境,而着眼点却在衬托出人物的性格。

46.作诗的人往往捉住情和境发生关系的那个当儿的一切,作为他的诗的材料。——不但做诗,就是画家画画,雕刻家作雕刻,也是这样。

47.作为同作文都一样,不妨从想象中找材料。最要紧的事虽属想象,而不违背真实。换句话说,想象必须入情入理,使人觉得确然有此情景,方才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诗中情境并非必须从想象得来,作者自己的情、亲历的境也是作诗的好材料,古今有许多好诗就是用这种材料写成的。

48.诗要念起来觉得和谐有节奏,除了用韵以外,还得在句中各处讲究声调。有的是不用韵,但声调还是要讲究。

49.所说在此,所思在彼,原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儿。话剧作者要他的作品见得真切,就不能不在这种地方下工夫。他站在剧中人物的地位,设想他们当着此情此景,心底应该怎样想,挂到嘴上的言语应该是什么,然后写下他们的对话来。

50.在能烘托出郁那(人名)的苦恼的地方,作者都细细地描写。有的地方作者不止白描一些情态,他还写到藏在情态里的意思,教我们跟着想进了一层。

差不多先生传续写篇六
《阅读与作文训练之写人篇(5)》

阅读与作文训练之写人篇

——详略得当,彰显人物品质

《罗圈腿的小猎狗》 曹文轩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涛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意林》(少年版)2012年第10期)

1.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2.写出小猎狗心态前后变化和主人对他态度的转变。

小猎狗:为罗圈腿感到害羞—— ——心不满足,苦练技艺—— ——得到青睐感到骄傲 主 人: —— 惹事给惩罚———— 意外惊喜——

3.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3分)

①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 ②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 .............

4.公狼的出现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5.作者讲述了小猎狗哪几件事,怎样安排详略,为什么? 6.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具体阐述。(4分)

7.“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发挥想象,请描绘出此时小猎狗的心情。 ..

【写作点津】

通过几件典型事例写出一个人的特点或品质,是写人作文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几件事反映了人物的几个特点或品质,二是几件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物的一个特点或品质。

怎样才能写好这样的文章呢?首先要确定所写的对象。写人和记事一样,要写自己熟悉的。因为熟悉的人,自己最了解,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写起来才有话可说。其次,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写出来的人要有独特的个性,克服“千人一面”的毛病。再次,所写的事情一定要有代表性或表现力,选择最能表现这个人物特点或品质的事情。

另外,再写事例的时候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几个事例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注意几件事之间的紧密联系;二是要注意事情的主次,要写出重点,必须有一件事要写详细;三是要注意,写几件事时可能会写到许多人,自己头脑中一定要明确主要是为了写谁。

【日积月累】

精打细算 从从容容 断断续续 捧腹大笑 信心十足 粗中有细 犹豫不决 如获至宝 能说会道 目不转睛 小心翼翼 蹑手蹑脚 手舞足蹈 大步流星 废寝忘食 悲伤的眼睛 痛苦的叹息 漆黑的夜空 刺骨的寒冷 盛开的菊花 晶莹的泪珠

☻“小胖子”听了老师的鼓励,信心十足,力气大增,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昂起了头,屁股径直往后蹲,嘴里发出狮子般的吼叫声。绳子缓缓地向我们班同学这边一过来。啊!终于越线了!顷刻间,同学们高兴的手舞足蹈。欢呼声、呐喊声汇成美妙的乐章。此时,倒在草地上的小胖子捏着红彤彤、胖乎乎的小手,笑了,笑的那么灿烂,那么可爱。

“小胖子”的弱项是赛跑,他那跑步的样子令人捧腹大笑。

体育课上,老师让男生们来一次400米赛跑,“小胖子”听了,当即出了一身冷汗。“呼„„”随着老师的哨声,选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不一会儿,就有一名男生越过终点,紧接着第二名、第三名„„很快,男生们几乎都到了,可就是没有“小胖子”的身影,噢!他还沉浸在那要命的比赛中呢。只见他一边擦汗,一边喊着号子,慢吞吞的在烈日下跑着,好似一只乌龟在沙滩上艰难的爬行。他抬头望望终点,唉,还远着呢„„

【学贵善用】

写人文章离不开记事,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特别注意,写时,要把事情写具体,注意人物外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请选择你熟悉的人,选取他二三件生活事例或细节,反映他的美好品质。(不少于400字)

《差不多先生传》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

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 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喘着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你明白吗?

(1)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 )

(2)凡事( )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 )太精明呢?

(3)不上一点钟( ),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 )了。

2.请在文中找出和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模糊——( ) 粗心大意——( ) 耐心——( ) 急急忙忙——(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后一个“差不多”意思是( )。

4.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使句子更具体。

(1)差不多先生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 )地走到火车站。

(2)当差不多先生赶不上火车时,他( )眼,( )远去的火车上的煤烟,( )头。

5.文章写了差不多先生“买糖——( )——工作——( )——得病”这五件事,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差不多先生是一个( )的人。

6.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答案】(一)(13分)

6.小猎狗在被别人瞧不起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尊重。(3分,意思对即可)

7.“挤”这一动作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还是”则强调了猎人对小猎狗的忽视。凸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3分)

8.“公狼的出现”使小猎狗有了展示咱已盼机会,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3分,内容2分,写法1分)

9.【示例】小猎狗角度:①面对自己的缺陷,面对他人的嘲笑,内心必须强大。②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自己的追求。③不要怕挫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④要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⑤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猎人(人们)角度:①不可以貌取人,不要随意轻视一个人。②要看到别人的努力。③要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十条猎狗角度:①不要嘲笑别人。②不要去轻视一个看似比你弱小的人。③不要盲从。(4分,两个角度回答4分,同一个角度回答3点及以上3分,同一个角度回答两点2分,回答一点1分)

答案:1.(1)清楚 (2)所有的事 为什么要 (3)不到一小时 死 2.清楚 精打细算 焦急 从从容容 3.快要、接近。

4.(1)从从容容 (2)瞪着 望着 遥遥 5.上学 搭火车 做事马马虎虎 6.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