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17    阅读:

2014年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通知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第一篇

关于参加2014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的通知

各初、高中:

为了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外语测试与评估改革的指示,推动我市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激发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我市中学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市决定组织2014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以及高中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在校学生,报名采取自愿原则。

二、竞赛时间

初赛:2014年11月9日(星期日)9:00—11:00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 决赛:2014年12月7日(星期日)9:00—11:00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 三、竞赛形式

本次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和决赛均由全国统一命题,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听力测试采取播放录音的方式;初、决赛均采取闭卷形式,试卷满分均为150分。

四、组织工作

初赛由兴平市教研室组织考试,决赛在咸阳市统一举行,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五、命题范围

1、命题范围:竞赛的命题按课标要求,以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学过的课本内容为主,兼顾以前学过的内容。本次竞赛各年级组的试卷命制将参考现行各种教材,但不局限于任何一种教材。命题范围如下:

初赛命题范围

- 1 -

2、竞赛题型:初赛和决赛的命题原则是依标(课程标准)靠本(现行课本)求新(多用新题型),既有同步性,又有水平度。各年级赛题既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约占60%以上。在保持题型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探索使用非选择性客观题型和限制性主观题型,还将设计一些智力赛题。

六、奖励办法 1、奖励等级

本次竞赛设三种全国奖励等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另设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发给成绩突出的学校。

2、获奖比例

总获奖比率为参加初赛人数的20‰,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获一、二、三等奖的师生均由全国竞赛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和获奖证书(一、二、三等奖均为师生同奖,优秀指导教师只限一人)。

3、赛后活动

- 2 -

2015年暑假期间将举办全国中学生英语夏令营暨2014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全国总决赛,选手从参加2014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的学生中择优产生。在全国总决赛期间将举办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辩论赛等活动,从2015年全国总决赛中选拔出最优秀的60名中学生组成中国中学生代表团于2015年暑假期间赴英国参加为期两周的国际中学生夏令营。

七、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与方法:以校为单位按照要求用Excel形式填写报名表(见附表1),报名表的纸质文稿、电子文稿连同学生参赛费于9月26日前交至兴平市教研室办公室。

2、参赛费:每生参赛费15元。

附件1: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报名表

附件2:2014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考试须知

兴平市教研室

二Ο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 3 -

附件1: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报名表

联系人: 电话: 学校教务(导)处盖公章处

- 4 -

附件2:2014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考试须知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是全国性的中学英语学科竞赛,为保证竞赛组织工作的严密性,特规定如下考试纪律,请各竞赛机构认真传达并执行。

一、本竞赛各年级组试题均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统一命制和印制。每个考场一袋试卷(共32分,其中含2分备用卷)、磁带另配。每个试题袋上均贴有密封条,必须于考前五分钟在考场上当场拆封,并分发试卷。在考场外拆封或密封条破损,试卷均作废。每个参赛单位必须安排专人接收、保管和发放试卷,要健全和严格执行交接手续。如出现漏题等泄密现象,将严肃查办。

二、初赛和决赛分别于2014年11月9日(星期日)9:00—11:00和2014年12月7日(星期日)9:00—11:00 在全国各考点同时举行。除由于自然灾害或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不能按时考试外,不得推迟或提前考试。

三、初绝赛考试均为闭卷形式,不准携带任何书籍、手册等资料。 四、每个标准考场考生为30人(不足30人为非标准考场)。考试时必须单人单桌,防止抄袭。

五、初、决赛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必须按规定时间进入考场。考试正式开始1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场。考试进行30分钟后,考生方可离开考场。考试结束铃响后,考生应立即交卷。缺考学生信息一定要填写清楚。

六、初、决赛考试均采用答题纸的形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考生答卷时必须使用铅笔涂卡,蓝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题,考生不得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否则视为作弊,按零分处理。答完卷后,将试卷交给监考老师。

七、各考场要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凡有冒名顶替或作弊行为的考生,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

八、各参赛单位需自制准考证,考试前应认真查验考生的准考证与考生是否相符。

九、监考人员要进行考前培训,要求熟悉竞赛须知,并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放音设备,保证听力顺利播放。

十、考试期间,监考人员不得随便离开考场或做与监考无关的事,也不得翻阅试卷,不得回答考生提出的有关考试内容的任何问题,不得提前或拖延考试时间。在考试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把试卷带出或传出考场。凡作弊者一经核实,其考场学生竞赛成绩一律作废,并追究作弊者责任。

十一、考生必须按时交卷,不得拖延时间。交卷后,考生应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在场内外交谈。

十二、考试结束后各参赛单位要妥善接收和保管试卷,以防止泄密和涂改答案。并务必于11月10日将装订密封好的试卷送市教研室。 以上各条规定的主要精神应向考生传达。

- 5 -

201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解析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第二篇

笔试部分

I Vocabulary

31. twelfth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单词音标、发音和拼写的掌握情况,同时包含了序数词和基数词的对应。12的基数词是twelve,序数词是twelfth。

32. busy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句意的理解以及逻辑思维,该题前半句说“我们这期有很多新项目”,后面单词的首字母为b,所以这个结果不难得出“所以我们非常忙”,busy是忙碌的意思。

33. pair 本题考查“一双鞋”的数词和量词的搭配。一双鞋应是 a pair of shoes.

34. a chain/string/bunch of 本题考查“一串儿”的对应英文,同学们平时注意积累。

35. the same school 本题所考的中英互译中同学们会忽略的地方是定冠词“the”,表示相同的same 前必须有定冠词“the”。

IIGrammar

36. C 本题考察冠词的用法。前一句art作为抽象名词表示“艺术”,因此前面不加冠词;而后一句的意思是要成为一位艺术老师,根据意思不难推出art前应加冠词,同时art 以元音音素开头,所以加冠词an.

37. B 本题考查所有格。该句的意思应为“我的夹克是绿色的”,第一人称“我”的所有格应该是mine.

38. B 本题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思维以及对连词的掌握。前一句意为“那个男孩很重”,后一句意为“他不运动”,两句的逻辑关系应为因果关系,“因为不运动所以很重”,所以选

B.

39. A 本题考查关于sale 的固定搭配。“廉价销售”的英文对应搭配应是“for/on sale”,可排除C;如果后面跟着有具体的价格,那么价格前应用介词for, for+ money. 故得出A选项。

40. D 本题考查“健康”的名词和形容词用法。be in good health=healthy, 均表示“健康的”;后一句“食物很健康”中健康应理解为形容词,故填healthy,综上选D.

41. A 本题考查表示“好”的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前一句说“皮特的父亲是个好的数学老师”,“老师”是名词,前面应该用形容词修饰,故填形容词good;后一句说“他教得好”,“教”是动词,应用副词well修饰。

42. D 本题考查固定词组的动宾搭配。前一句中trousers 是主语且为复数,be动词应用复数are;后一句的主语是a pair of trousers,我们学过以a pair of 做主语的,其后谓语形式取决于pair,该句中pair 为单数,故填is.

43. C 本题考查英文中不同“看”的区别。第一句“请看这幅画”,这个看为动作,且后有at 搭配,英语中look at 为固定搭配,所以此空填look; 第二句“你能看到什么”,询问看的结果,只有see 表示看的结果,故答案为C.

44. B 本题考查一般疑问句的回答以及句意理解。以助动词do开头的一般疑问句有两种回答 Yes, I do或者No, I don’t. 由于后一句补充了人物的信息,说明他知道是谁,所以应用肯定回答。

45. C 本题考查特殊疑问句以及对应回答。第二句开头就是because表示因为,所以第一句应该是以why 开头的特殊疑问句表示“为什么”。

IIICloze

(A)

46. every day. 做完形填空首先要理解文意,再填入合情合理的词或词组。由于该句已完整,主谓宾都有,则应填副词作状语,所给词语中every day 既符合语法要求,又满足句意,表示他喜欢吃香蕉,且每天都吃。

47. monkey 本句意思“因为他喜欢吃香蕉,所以大家都叫他。。”回到所给选项中,看到猴子monkey,我们都知道猴子喜欢香蕉,所以该空应填monkey

48. fruit 该句是过渡句,包含了他喜欢香蕉的事实,又引出了下一段对香蕉这种水果的介绍。所以不难得出该空应该填fruit,表示马克想了解更多关于他最喜爱的水果香蕉的事情。

49. come from 前有“香蕉”,后有“马来西亚”,很容易想到,“香蕉来自马来西亚”,该句考察英语“来自”。

50. are good for 该句给了主语和宾语,通过下文介绍了一些香蕉的丰富的营养,所以所给选项中的be good for “对某某有好处”应该很容易选出来,同时注意主语为they,be动词应该是复数are.

51. and 该句句意为“香蕉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和蛋白质”,and 表示并列“和”。

52. cakes 该句说了用香蕉做奶昔,做沙拉,很容易想到这个空应该是食品类的,所给选项中只有cake符合该意。

53. too 该句说到了好几种食物,句尾的too表示“也”,“也可以做沙拉”。

54. to tell 结合选项中所剩词语和该句意思,即“马克想要告诉人们怎么怎么样”,得知该空应选tell,但由于want to do是固定搭配,所以正确形式应为to tell.

55. is not 该句说到了树,而下句说“长香蕉的这种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得知逻辑关系应为“不是…而是…”,所以该空选be not, 但是由于主语 banana plant为单数,故填 is not.

(B)

56. four 看图数小孩,一共四个孩子。

57. under 从图中看出他们坐在树下,在树下应用介词under.

58. two 从图中可看出公园里有两张桌子。

59. volleyball 从图中不难看出他们在打排球。

60. time 英文固定搭配 have a good time. 每个人都很享受,都玩得很开心。 IVReading Comprehension

(A)

61. C 绘画属于艺术,所以在表格中找到art camp的开放时间,July 1st ----July 7th

62. D 文中给出了50美金一周,括号里说明了骑马还要多付25美金,一共75美金。

63. B 该营的时间在June and July, 六月七月是夏季,应为summer.

64. F 文中说了,骑马还要多付25美金。

65. T 只有骑马多付钱,其他的艺术营和游泳营单项50美金,两个营都参加应该是100美金。

(B)

66. sports 文章一开始说了Ben是体育迷。

67. Ben’s father 文章第二段,Ben他爸爸在等他。

68. do his homework 第三段第二行,他爸说“You must do your homework.”注意把your变成his.

69. A fly 第四段第一行,一个苍蝇落在了冰激凌上。注意首字母大写。

70. free 文中最后Ben向爸爸为苍蝇求情说“难道你就不能让苍蝇自由一会儿吗?”可想而知,他自己也是想自由的。

(C)

71. It is Laura’s birthday.文章讲的是Laura的生日会。

72. It’s yellow. 第一段第二行。

73. The big surprise is a clown. 第二段说完惊喜,接下来一个小丑就进门了,说明小丑就是惊喜。

74. The party is fun. 第四段最后一行。问题是“孩子们觉得这个生日聚会怎么样?”回答是“很有意思”

75. The clown is Laura’s father. Laura说可惜爸爸没能来,接着小丑就拥抱了Laura,还问她“现在你知道我是谁了吧? 根据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她的爸爸就是故意打扮成小丑给她生日惊喜的。

VSentence Pattern Transformation

76. When, is 对时间提问应该用特殊疑问词when, 注意首字母大写。

77. call, at 打某个号码找某人 的英文搭配是 call sb. at + number.

78. Does, have 实意性动词用助动词Do提问,鉴于主语是he,所以应用 does,第二个空应用原形have.

79. don’t, think,is, interesting 本题考查否定前置。主语是I 且谓语动词是think,这种情况下,应用否定前置,即“我认为历史不有趣”的英文对应译文应是“我不认为历史有趣”。

80. There, are,school, buses 本题考查了there be句型和名词复数。Some 表示一些,所以改写句子应用复数,同时注意bus的复数是buses.

VITranslation

(A)

81. 我妈妈认为汉堡不健康。

201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初二年级组试题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第三篇

201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二年级组试题

(总分:120分 答题时间:100分钟)

笔试部分(共八大题,计120分)

Ⅰ.Multiple-choice(选择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Benea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 and

D.Choose th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31.-What did you do on Sunday?

-I did my homework _______ day.

A.all a B.the whole C.the all D.whole

32.It is a school with a _______ history.

A.30 year's B.30 years C.30-years D.30-year

33.We have _______ rain this year,so the trees and grass don't grow well.

A.little B.a little C.few D.a few

34.My piano lesson will be _______ 4:00 pm _______8:00 pm.

A.at; and B.from; to C.from; and D.at; to

35.He studied English and Japanese,but he had no interest in _______ subject.

A.both B.none C.all D.either

36.-I have a terrible stomachache.

-You _______ go to the hospital at once.Nothing can make you feel better.

A.maybe B.perhaps C.have to D.could

37.My father _______ reading newspapers in the morning.

A.wants B.likes to C.loves to D.enjoys

38._______ call me Mimi! It's my cat's name.

A.Not B.Don't C.Doesn't D.Didn't

39.-______you wash your clothes?

-No.But I _______ tommorrow.

A.Do; do B.Did; wash C.Did; will D.Are; will wash

40.The underlined phrase(划线短语)in "He drank lots of water that day." can be replaced(被代替) by _______.

A.much B.many C.a lot D.more

41.There is _______with my computer.It doesn't work.

A.wrong nothing B.wrong something C.something wrong D.nothing wrong

42.They could not go camping_______the heavy rain.

A.because of B.because C.as D.for

43.The girl is going to do_______.

A.what does she want to do B.she wants to do

C.she wants to do what D.what she wants to

44.-What not visit the museum?

-_______

A.Yes,we do. B.Good idea! Let's go.

C.No,there isn't? D.It's behind the school.

45.-_______

-I think it's boring.

-What about you?

A.Do you like the coat? B.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

C.I don't think it's boring. D.I will go to the cinema.

Ⅱ.Reading 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共20小题;选题题5小题,每小题1分;非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5分)

1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A)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which is followed by five questions.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 and D.Choose the on that fits bes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能回答所提问题或完成所给句子的最佳选项。)

Lin Feng is a tour guide for a group of American bourists.He is talking with a tourist about the visiting plan.

Lin:Are there any places you'd like to go this weekend?

Tourist:Nowhere in particular(特别的).What's your plan?

Lin:Well,I'd like to suggest that you spend the weekend in the countryside.How do you like the idea? We can stay at a farmer's house north of Beijing.

Tourist:Are there enough rooms for the whole group?

Lin:Sure.There're enough rooms.

Tourist:In that case(如果那样的话),we'll love to.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idea,Lin.

Lin:Have any of you ever been to the countryside in China before?

Tourist:No,I don't think so.But it sounds fine.

Lin:Today's Friday.We'll leave tommorrow morning.How's that?

Tourist:I'm starting to feel excited about it.What should we take?

Lin:Bring warm clothes.It gets a little cold in the fall's evening.【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Tourist:Anything else?

Lin:Not really.Maybe camera if you're interested in taking some photos.

Tourist:Chris is the photographer of our group.We've made him responsible(负责的)for bringing back photographs of the tour.

46.Where is the farmer's house?

A.Somewhere in particular. B.In the north of Beijing.

C.In America. D.In Jilin.

47.When will they leave for the countryside?

A.Friday afternoon. B.Friday evening. C.Saturday morning. D.Saturday evening.

48.What does Lin Fengadvise them to bring with?

A.Warm clothes. B.Umbrellas. C.Light shoes. D.Raincoats.

49.What season are they probably touring in?

A.Spring. B.Summer. C.Autumn. D.Winter.

50.Who will take the camera

A.The guide. B.Lin Feng. C.Everybody. D.Chris.

B)Read the following there passages.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everal questions.Respond to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阅读下列三篇短文,然后按短文后的要求完成所给出的题目。)

A

2

Sophie is at her brother's house.She's tired after her journey from London.She's having a dream.

In her dream she's in a small room.On the wall there's a picture of a woman with long,fair hair and a white dress.There's a black dog with strange yellow eyes in the picture,too.The woman is speaking:

"Sophie.I am your guide-not here,but in another world.The dog is your friend too..."

The next morning Seth and Sophie are in the garden.

"Seth,why is the cottage(小别墅) called ‘White Lady Cottage?’"

"Look at the wall near the door.Can you see a woman in the stone? She is the White Lady. People say she's messenger from another world! Talk to Mr Neil.His house is near here.I think he knows the story of the White Lady."

"Has Mr Neil got a dog?"

"Yes,he has.It's black and it's quite big.It's got very strange eyes... Sophie,what's the matter?Are you OK?"

"Er...yes.Don't worry.I'm fine."

根据短文内容,简要回答第51-55小题。

51.Where is Sophie from?

52.What does the dog look like?

53.What is the lady in Sophie's dream?

54.Who is Neil?

55.What may Sophie feel after knowing about Mr Neil's dog?

B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is a popular sa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ther countries have the similar saying.It is true that all of us need recreation(娱乐).We can't work all the time if we are going to keep in good health and enjoy life.

Everyone has his own way of relaxing.Pehaps the most popular way is to take part in sports. There are team sports,such as baseball,basketball,and football.There are individual sports,also,such as golf and swimming.In addition,hiking,fishing,skiing,and mountain climbing have a great attraction for people who like to be outdoors.

Not everyone who enjoys sports events likes to be an onlooker(旁观者),either watching them on television,or listening to them on the radion.When there is an important baseball game or boxing match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get tickets because everyone wants to attend.

Chess,card-playing,and dancing are forms(形式) of indoor recreation enjoyed by many people.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we play a fast game of ping-pong,or go walking through the woods.It is important for everyone to relax from time to time and enjoy some forms of recreation.

阅读短文,根据其内容补全下面的改写文段,每空一词。

All of us need recreation.It helps us keep(56)________ and live a better life.The most popular way of (57)_______ is to take part in sports.There are (58)________ sports like football and individual sports such as swimming.And some people like to be outdoors,others love (59)_______ recreations.Many people don't feel good to be an onlooker.They love to (60)________.That's why it's hard to get tickets to important games.

C

3

4

buy anything.Finally,I decided (79)_______ go to the bookshop and bought him a book about racing cars.

I went home and told my mum about the present.She looked at me strangely

(80)_______ some time and said,"But your father's birthday is next month!"

Ⅳ.Sentence pattern transformation(句式转换)(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Transform the sentences as required.(按要求进行句式转换。)

81.I'm staying there for three weeks.(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_________ are you staying there?

82.Tom bought a lot of gifts for his family.(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__Tom_________ a lot of gifs for his family?

83.They had to walk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完成反义疑问句)

They had to walk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_______ ________?

84.How's the weather there?(改为同义句)

________ the weather _________ there?

85.Mary isn't as beautiful as Linda.(改为同义句)

Linda is _______ beautiful _______Mary.

Ⅴ.Translation(翻译)(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根据所给提示词语,将下列汉语句子翻译成英语)

86.别担心,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赶到那里。(enough)

87.当时这首歌很受年轻人的喜欢。(be popular with)

88.我每天锻炼一个小时。(take)

89.我现在必须离开了,是该回家的时候了。(it's time to)

90.他一直到十点才写完作业。(not...until...)

Ⅵ.Dialogue completion(补全对话)(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Beneath the dialogue there are seven choices marked A,B,C,D,E,F and G.Choose fwe of them that best complete the dialogue.(从A,B,C,D,E,F,G七个选项中选出能够补全对话的最佳选项。)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A:Great shot,Carl!

B:Thanks! (91)______

A:No,you carry on.

B:Do you play basketball at break every day?

A:Yes,we do.What do you do at break?(92)______

B:No,we don't.We only have a short break in the morning.(93)______

A:What kinds of activities?

B:We can do art,music,drama-all kinds of things.A lots of different sports too,like basketball,tennis.And football,of course.(94)______

A:What position(位置) do you play?

B:I'm the goalkeeper(守门员).What about you?Do you like football?

A:(95)______

B:Do you?Why?

A:Just don't like.

A.What do you like to do?

B.Do you want to play?

C.But we have lots of activities school.

D.We don't play games often.

E.Do you play games too?

F.No,I hate it!【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5

201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高一组决赛(含答案)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第四篇

201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决赛

高一年级组试题

(总分:150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

听力部分(共三大题,记30分)

I. Responses (句子应答)(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记5分)

Please listen to the following five sentences and choose the best response to each one you hear. Each sentence will be read only once.(请听句子,然后选出一个能够恰当应答你所听到的句子的最佳选项。每个句子只读一遍。)(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1.A. It’S sunny. B.What a pity. C.I think SO.D.You’d better not.

2.A.I think it’s a western. B.I don’t want to watch that.

C.The news is at six fifteen. D.I'll meet you at the school gate.

3.A.I’11 have dinner with you. B.Give me a call at any time.

C.It depends on how busy we are. D.Let’S go to see a film.

4.A.Never mind. B.You’re welcome. C.I've no idea.D.That’S wonderful.

5.A.Will 2 o'clock this afternoon be OK? B.That’S really amazing.

C.I’ll try my best. D.I like Chinese food best.

II. Dialogues(对话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记15分)

A) Please listen to the following five mini-dialogues. Each dialogue is followed by a questio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or picture for each question. Each dialogue and question will be read twice.(请听下面五组对话,每组对话后有一个问题,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内容,选择能回答所提问的最佳选项。每组对话和问题均读两遍。) (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6.A.He went mountain climbing last year. B.He doesn’t want to climb the mountain.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C.He hasn't traveled around the world yet. D.He likes mountain climbing very much.

8. A. Italian paintings. B. Modern paintings. C. Traditional paintings. D. Any painting.

9. A. Their neighbour. B. Their daughter. C. Their student. D. Their friend.

10.

B) Listen to the following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The dialogue will be read twice.(请听下面一段对话,选择能回答下列问题的最佳选项。对话读两遍。) (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11. What is the man famous for?

A. Doing business. B. Collecting coins. C. Teaching maths. D. Reporting news.

12. When did the man start collecting coins?

A. After he had 12 coins. B. When he was 12 years old.

C. 12 years before he went to college. D. After he became a professor.

13. How does the man get the coins for his collection?

A. lie trades for rare and old ones. B. His uncle often gives him some.

C. He asks for some from his friends. D. His students give him some regularly.

14. What is the woman?

A, A nurse. B. A teacher. C. A reporter. D. A businesswoman.

15. How many coins does the man have now?

A. 1,200. B. 2,500. C. Over 5,000. D. Over 6,000.

III. Passages(短文理解)(共10小题;16-20每小题1分,21-25每小题2分计15分)

A) Listen to the following material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you hear. The material will be read twice. (请听下面一段材料,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选择能回答所提问的最佳选项。材料读两遍。) (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16. What does the old song hold?

A. A piece of good advice for adults. B. A piece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men.

C. An important message for the Whole world. D. An important rule for the whole world.

17. When was the song played by 8,000 radio stations at the same time?

A. In April, 1890. B. In April, 1895. C. In April, 1980. D. In April, 1985.

18. Where did the song become the number one song?

A. In the US. B. In the UK. C. In the US and in the UK. D. Outside the US and the UK.

19. How many copies did it sell in just three days?

A. About 18,000. B. Over 800,000. C. Over 1,800,000. D. About 8,000,000.

20. What's the name of the song?

A. Without the World. B. Without a Word. C. We Are on the World. D. We Are the World.

B) Please listen to the following material,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you hear with one or two words. The material will be read twice. (请听下面一段材料,根据你所听到的材料内容填空,每空填一到两个单词。材料读两遍。) (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笔试部分(共七大题,计120分)

I. Multiple-choice(选择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or dialogu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Please

choose th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下列各句或对话均含有A,B, C,D 四个选项中,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完成该句或对话的最佳选项。) (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26. 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in this film is boring.

A./; the B./; / C. the: the D. the; /

27. He divided the sweets three groups. A. in; in B. into; into C. between; in D. among; into

28. It is such a good book A. that; reading B. as; to be read C. that it: reading D. which; being read

police were sent to the place to keep order.

A. scores B. score of C. scores of D. two scores of

30. When _______down the hill, his car _______upside down.

A. came; turned B. coming; turned C. came; turning D. coming; turning

she gets well paid for it.

A. what's more B. sooner or later C. as if D. more or less

32. The teachers are busy________ the exam papers while the students are busy the exams.

A. prepare; prepare for B. preparing; preparing for

C. prepare for; prepare D. preparing for; preparing

33.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people from the countryside are going into the cities in_______ of better jobs.

A. favour B. honour C. memory D. search

34. The news that the woman was still _______ five days after the tsunami was broadcast on_____TV worldwide.

A. alive; alive B. living; alive C. alive; live D. lively; live

35.________has been introduced to the students to help them make progress.

A. Many books as well as some advice B. Not only some advice but also many books

C. Some advice as well as many books D. Some advice and many books

36. Maria and I ________ friends for eight years. We first got to know each other at a wedding party. But we _______ each other several times before that.

A. had been; have seen B. have been; have seen

C. had been; had seen D. have been; had seen

A. was sent; felt B. should be sent; was feeling C. be sent; feel D. should be sent; should feel

38. --Did you have a good day at school?

--Yeah, I had a great day. I got the part of Juliet in the school play! Can you believe it?

--______________ I'll cook your favourite for dinner.

A. That's excellent news! B. That's all right. C. Don't be ridiculous! D. Take it easy.

39. --Is that really what you're wearing to meet your new boss?

-- _______ What's wrong with what I'm wearing?

--Well... it's just... Why don't you put on something smarter? You look a bit of a mess.

A. What did you say? B. What do you mean?

C. You must be kidding. D. Never mind.

40. --I've been thinking about quitting this course. It seems it doesn't suit me.

You can't stop trying now. Think of all the time you've invested.

--I know, I've thought of that but I don't think I have much choice,

A. I'll see you there. B. That's a good idea, C. You can't be serious. D. I'll give it a go.

Ⅱ Cloze (完形填空) (共15小题:每题1分,计15分)

A) 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forms of 5 words out of the 7 given

ones in the box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其内容提示,从方框中所给的7个单词

everyone else's. This can be (41)_________. After all, it's usually when someone else tells us that we have done something

wrong that we learn something about ourselves. What we have to do

is take a deep breath, and face up to what we have done. Remember,

own. Everyone we know lends a helping hand! Of course, doing the

wrong thing is easy, but it's what we do about our mistakes that counts. Naturally we are all good at (43)

get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We try to convince the listener that we are telling the truth, but it's of no use. There's no chance at all that they will believe us. And the truth is that it is ourselves we have deceived ( 蒙骗 ), not them. That's the very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Whatever you do, don't get into the habit of deceiving yourself. What is difficult is (45)______ admitting that we are wrong---especially to ourselves.

B) 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one word in on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 ① based on the context; ②using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s; ③based on the given letters of the words. (阅读下面的短文,用以下三种形式之一完成短文填空:①根据上下文填空;②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③根据单词随给首字母填空。每空一词。)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A diary is an individual's personal account of his / her daily experiences. Very often, diaries (46) con_____ not (observe) and thoughts inspired by

the events recorded.

It is very likely that many of you have tried to keep a diary at some

time or other and equally likely that many of up.

either because keeping it going became too much of a chore or because you

felt that what you were recording was of little interest.

(49) H others among you may still be keeping a regular

account of your activities in a diary form and discovering the value of being

your private thoughts and feelings, knowing that

they are not intended to be shared with anyone else.

Although some people, such as politicians, keep diaries in order to

explain and justify their (51)______(contribute) to important events and

with the intention that their diaries will one day be published, not all diaries

are (52)________(write) for this purpose. Most people keep diaries for precisely (恰恰)the (53) op_____ reason they want what they write to be kept (54)______ and to be seen by their eyes only because they use their diaries as an opportunity to express their most intimate (秘密的) thoughts and feelings about their (55)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共20小题,56-60每小题1分,61-75每小题2分计35分)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s.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everal questions. Please respond to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given at the end of each question.(阅读下列短文,每篇短文后设有若干问题,请根据短文后的要求回答问题) (56-58小题大案涂在答题纸上,59-75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A

If you ask someone why he or she wears clothes, the answer will probably be

"To keep warm and to cover my body." These are the basic reasons clothes are

worn, but people also want to look attractive and appear successful to others!

If people only wore clothes for warmth and to cover their bodies, most

clothing would be simple and cheap. In most Western countries, however,

clothing is sometimes very expensive.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is not the cost of

the fabric (布料) or the cost of making the clothes. The clothes are expensive

because of fashion.businessmen, for example, often wear very

expensive suits, shirts and ties. Sometimes they pay thousands of dollars for a

suit and hundreds of dollars for a tie. It's still just a suit and tie but they pay these

prices because of the famous name of the designer. A suit costing much【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less would be just as warm and would cover the wearer's body just as well.

Fashion is constantly (不断地) changing, which means that people who

want to be fashionable have to buy new clothes every few months, even if last month's clothes have only been worn once or twice. Some people have wardrobes (衣柜) full of clothes that have hardly been worn but are no longer in fashion. Being fashionable, therefore, can be a very expensive pastime!

Questions 56-58: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A, B, C and D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56. Why do people wear clothes?

A. Only to cover themselves. B. Just to make themselves attractive.

C. Just because of fashion. D.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57. Successful businessmen buy very expensive suits because of the________.

A. cost of the fabric B. famous name of the designer

C. cost of making them D. good packages

5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fashionable people have to________.

A. wear their clothes only once B. buy new clothes regularly

C. wear last month's clothes D. buy new Clothes once or twice

Questions 59-60: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T) or false (F)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59. Successful businessmen pay thousands of dollars for a tie.

60. Some clothes are no longer in fashion though they have hardly been worn.

B

There're two main things that make aircraft engineering difficult:

the need to make every part as reliable (可靠的) as possible

and the need to build everything as light as possible.

(61)_____________________

Given a certain power of engine and a certain fuel

consumption ( 消耗 ), there is a practical limit to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aircraft that can be made to fly. (62)

So the structure of the aircraft has to be as small and light as

safety and efficiency (效能) will allow. The designer must

calculate (计算) the normal load (负荷 that each part will bear. This specialist is called the "stress man". He takes account of any unusual stress that may be put on the part.

The stress man's calculations go to the designer of the part, and he must make it as strong as the stress man says is necessary. (63) Each separate part is tested, then a whole assembly (装配) --for example, a complete wing, and finally the whole aeroplane. When a new type of aeroplane is being made. normally only one of the first three made will be flown. Two will be destroyed on the ground in structural tests.

(64)______________

The first is to find the resistance (阻力) to loading of the wings, tail, etc. until they reach their largest amount of load and collapse (崩溃). The other test is for fatigue ( 疲乏 ) strength. When a plane has passed all the tests it can get a government certificate (证书) of airworthiness, without which it is illegal to fly, except for test flying.

Questions 61-65: Choose from the sentences A-G to complete the passage. There are two extra sentences which you do not need to use.

A, Two kinds of ground strength tests are carried out.

B. One or two samples are always tested to prove that they are as strong as the designer intended.

C. Each may be well under what the structure could stand as a single load, but many repetitions can result in collapse.

D. The third one will be tested in the air.

E. Making the working parts reliable is as difficult as making the structure strong enough: F. The fact that an aeroplane is up in the air and cannot stop if anything goes wrong, makes it

2012竞赛复赛通知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第五篇

2012

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复赛通知

各县区教研室、市直各高中学校: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将于12月9日9:00-11:00全国统一时间进行,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人数

各县区、市直高中分年级填写《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登记表》。各单位具体名额分配情况请查看附件。

二、复赛时间地点

12月9日(星期日)上午9:00-11:00,于临沂 中(待定)举行。 临沂 中位置: 三、考生须知

食宿、交通费用自理;自带2B铅笔;交验《准考证》和《学生证》(学生证明)后方可进入考场。

鉴于部分中学生没有《学生证》,请各县区及市直中学按附件2的格式给考生办理学生证明。注意:证明上的相片须和准考证上的同底版。

四、报名细则

请于11月28日前将登记表以附件形式发到电子邮箱:lyjy0539@sina.com; 以便尽早统一编排考号。考号返回后,请将准考证及其存根填写好,贴近期1寸免冠相片2张),盖县区教研室或市直学校章。考试时把存根和准考证一起带到考场。

临沂市教科研中心 2012/11/22

附件1:

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登记表

注意事项:1.请务必确保学生及辅导教师姓名书写无误;

2.按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填报学生姓名。

附件2:(无学生证的学生使用,在学校填写好内容,到县教研室盖章)

学生证明

姓名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县区(市直学校)(章)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附件3:学生准考证

(由县区或学校用A4纸打印出此证,按通知要求填写好内容,贴好照片。准考证号等待下发邮件)

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

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

准考证存根

考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 考点:临沂 中 考场: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_

准 考 证

考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性别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 考点:临沂 中

考场:________座号:______

(注:入场时间:2012年12月9日上午8:30-8:50 须交验准考证、学生证,考试时间:9:00-11:00)

………………………………………………………………………………………

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 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

准考证存根

考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 考点:临沂 中 考场: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_

准 考 证

考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性别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 考点:临沂 中

考场:________座号:______

(注:入场时间:2012年12月9日上午8:30-8:50 须交验准考证、学生证,考试时间:9:00-11:00)

………………………………………………………………………………………… 附件4:复赛名额分配(见下表):

2015中学教务处工作总结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第六篇

第1篇:中学教务处教育工作总结

在教育处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抓好新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好常规教学活动。

从新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每天检查上课情况三--四次,做好检查记录。全学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学生作业、教学进度等各二次。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常规检查工作,发挥教研组长在学科教学检查中的主动性,让教研组长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来,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改革常规检查方法,期中期末召开班长和学习委员会议,了解任课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作业检查让学生干部参与进来,定期由学习委员上交记录,教务处全面检查作业二次,抽查二次。

第一次检查教案情况:体育组书写好的是韩金亮。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较认真,其中吴丽华、宋满鑫、崔晓哲的教案体现出电教手段和板书设计。数学组白素良、李鹏、丁宝霞书写认真。化学组葛梅教案在理科中最好。书写较好的教师有李桂兰、张殿林、姜悦、刘崇娟、陈欣、辛本玉、刘宝凤、蔡玲、陈杰、李波、崔恩英、赫英辉、宋万利等。高一年级物理组高艳、赵珊教案写得认真、环节较全,写详案。教案书写好的教师有张守慧、王延芹、王旭东、何俊玲、张安梅、李晓鹰、刘婧、宋清华、尤正舒、赵淑芬、孙海霞等。

第二次检查教案情况:高二教师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的教师有崔晓哲、吴丽华、葛梅、徐莉、张丽萍、王淑丽、王岩、丁宝霞、韩冬梅、白素良、李鹏、李波、陈杰、李桂兰、宋万利、刘玉霞、刘崇娟、刘宝凤、姜悦、陈欣、辛本玉等。高一有王秀辉、刘启强、李晓英、刘丽娟、刘婧、闫青春、宫艳霞、赵珊、高艳、张守慧、何俊玲、张安梅、王旭东、尤正舒、赵淑芬、郭英、宋清华、张丽明、陈广志、赫英辉、孙海霞等。

第一次检查教师听课笔记,听课次数较多的教师有姜悦15节,宋万利15节,白素良17节,王秀辉15节,刘启强19节,闫青春33节,宫艳霞29节,王延芹18节,高艳33节,张玉成20节,陈永艳17节,张福娟26节,郭英21节,孙海霞22节。

第二次检查教师听课笔记,听课次数较多教师有张玉成33节、张玉祥27节、孙海霞27节、郭瑛38节、张福娟39节、高艳42节、阎青春46节、刘启强29节。听徒弟课比较多的教师有宋学平、段晓霞。高二听课较多的教师有白素良25节、陈欣27节、吴丽华20节、姜悦20节、葛梅22节、张国良20节。

检查高一记分册,记载小考、提问次数多,记分册运用的比较好的教师是宋清华、尤正舒、孙海霞、赵淑芬、张义祥、郭瑛、陈永艳、张福娟、张玉成、宋新华、孟宪杰、赵珊、闫青春、高艳、张守慧、王延芹、何俊玲。高二教师是丁宝霞、王淑丽、王岩、韩冬梅、李鹏、白素良、宋满鑫、韩玉芳、吴丽华、崔晓哲、陈碧艳、葛梅、蔡玲、李波、陈杰、肖杰、宋立国、陈欣。

教师上课情况:教师能以教学为中心,扎实开展工作,教学稳定有序进行,总的情况很好。存在的问题有:A关注教学反馈,根据反馈情况调整好教学做的不够。B听课发现启发式教学原则贯彻不深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力度不够,师生互动过程比较差,有的班级学生有睡觉、看书画、下棋等现象。C教具使用不规范。D听力课、体育课、实验课、信息技术课铃响前应到位,体育课离教学楼远些。E早自习听力情况有所好转,但未达到100%。F有个别教师仍在办公室辅导学生,影响老师备课。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加强教学检查力度,确定四月份和六月份为教学质量检查月。工作重点抓常规教学的规范性。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从严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年级,予以纠正。

第一次检查高一高二学生作业。作业检查情况:1、同一学科同一层次班级间不同班级作业量不同。高一数学:5班数学作业16次,6班作业5次,小考次数基本上相同。高一化学:8班作业4次,试卷3份,小考5次,练习册20次。6班作业8次,试卷2份,小考2次,练习册1次。高二物理:6班作业22次,试卷12份,小考2次。9班作业6次,试卷15份,小考1次。2、普通班作业批改次数比非普通班批改次数少。3、作文批改:学期过半批改没过半的班级有:1年2班、1年6班、1年10班、2年6班。4、总体上比较好的备课组有:高一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高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

第二次检查高一高二学生作业批改,检查作业批改、小考、练习等。高一:语文作文各班5-6次,其他还有随堂作文等。数学4班最好40次,物理1-4班最好30-32次。年级作业批改完成规定要求。高二:语文作文各班8次以上。代数、几何11班最好39次。物理4、5、6、7、8、10班较好有25-30次。年级作业批改完成规定要求。

进入四月份学校加强教学检查力度,四月份为教学质量检查月。工作重点抓常规教学的规范性。规范教学行为,突出教学质量,从严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对期中到期末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搞好集体备课、搞好以老带新活动,新教师要听老教师的课,做到先听后讲。(2)课堂教学要有互动性。课堂纪律不能不闻不问,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提倡讲练结合,不满堂灌,不一讲到底。(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不断的督促,对学生的激励手段要加强。(4)加强批改和小考。(5)探索启发式教学,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创新课。设疑不要超越学生本身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对学生的思惟训练为中心,以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为原则,以多项信息反馈为调节。(6)加强高一高二的学科竞赛辅导,发挥尖子生的辐射作用。(7)加强办公室的纪律和教学纪律,不许把学生撵出课堂。

进入六月中旬以后,由于高一高二会考和高三年级报考志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年级的教学秩序一度出现反弹,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这一现象,马上召开中层干部和全校教职工大会,针对近日教学秩序混乱现象,姜书记、王校长向全体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教务、政教两个部门和三个年级通力合作,迅速扭转教学秩序乱的现象。教务处加强了检查力度,

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年级。每天反馈二-三次,使年级教学纪律迅速好转,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组织好高一、高二的期中、期末考试,指导好高三月考。老师准时参加考前会,已经形成制度。对期中考试(1)监考情况:各考场学生人数是空前的,已经达到了最大限额,各考场的老师监考比较认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成了任务。(2)取收试卷情况:取试卷大家按顺序,收卷未发现一张漏收试卷和答题卡现象,表现较好。(3)考题情况:考题勘误较少,现场勘误也较少。(4)流动监考情况:比较认真负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各年级及时开好考试质量分析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全学期教务处组织高一高二市全能竞赛,全国数、理、化、生学科竞赛初赛、盟校通讯赛、高一高二期中期末联考、协助高三组织月考5次等多种考试,做到了组织到位无差错。

二、抓好教研、教改和岗位培训工作。

1、公开课教学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教学50余节。

3月25日魏勋丽老师参加市级地理评优课,教育学院孙主任一行三人来我校听课并进行评选。对魏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盟校优质课校内选拔赛4月9日---10日在七楼举行,数学学科做课教师王淑丽、丁宝霞、李鹏、王延芹、何俊玲,评委钱玉山、刘玉霞、姚洪峡、白素良。经评委打分评选出何俊玲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盟校优质课竞赛。政治学科做课教师刘宝凤、李晓英、王秀辉,评委李哉、宋乐勇、张晓丽、梁启坤、刘丽霞、段晓霞。评选出李晓英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盟校优质课竞赛。.4月21日刘校长、宋主任等一行13人前往长春151中学参加八校优质课竞赛,最后何俊玲、李晓英老师分别获得盟校二等奖和三等奖。

4月15—18日教务处组织了本学期青年教师第一次汇报课。闫青春、刘启强、宋立国、陈杰、赵珊、宋万利、陈广志、高艳、孟宪杰、王平林、姜悦、张丽明、张丽萍、张玉成、李波等15名教师作了汇报。大家一致认为,在学校领导及老教师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导师带徒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青年教师已迅速成长起来,课堂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4月22日王旭东老师去九台参加吉林省中学数学课研讨会并作课,受到与会者的好评。5月10日、29日宋乐勇、陈永艳老师分别在学校七楼会议室作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公开课。希望通过此举带动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走向深入。

6月3—7日教务处组织了本学期青年教师第二次汇报课。闫青春、陈杰、赵珊、姜悦、宋万利、李鹏、李波、宋满鑫、宋立国、丁宝霞、张丽萍、张丽明、孟宪杰、陈广志、张玉成、王平林、王秀辉、高艳、刘启强等19名教师参加了汇报。第一次汇报课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克服,启发式教学原则得到贯彻,德育目标明确,电教手段普遍应用。

2.各研究性学习小组本学期开展活动两次,表现突出的是陈广志、张丽明指导的《集安古墓与环境》小组,活动开展的最好,在“五?一”放假期间率学生赴集安考察,并作了成果汇报。

3.导师带徒活动情况,开展好的有:高一物理:宋学平-赵珊、高艳、闫青春;高一政治:段晓霞-王秀辉、李晓英;高一语文:陈永艳—张玉成;高二数学:王岩—丁宝霞。

4.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化学、物理、语文、数学教研组最为突出,尤其是化学教研组活动有创意、收效好。刘婧老师还作了观摩课。本学期共录制《教学杂谈》节目四期,由地理、化学、物理、历史教研组完成。

5.岗位培训和外出学习情况:假期参加研究生学习的教师有刘校长、崔恩英、李觅、张福娟、张玉成、宋新华等。微机培训内容办公系统,全校教师踊跃学习,电教室内坐满求知的老师们,非常令人感动。大家按照电教主任的要求做,积极提交教案,提交课件,如期完成了任务。

3月17日东北师范大学牛广田教授来我校作教育理论报告,全体教师牺牲休息时间,聆听专家讲座,感到很受启迪、颇有收获。3月18日牛教授在集团二中为我校高一五班、高一八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没有课的教师踊跃听课,课后牛教授与听课的教师在多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

3月29日学校组织高三各科教师在梁启坤教师带队下去长春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

4月23日尤正舒、赵淑芬老师去泰安学习英语24字教学法。

4月27日刘校长率宋乐勇、陈欣老师去露林高中听赵谦翔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做课、王鹏伟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报告。

5月30—31日刘校长率白素良、王旭东、何俊玲等教师去东北师大附中学习听课。

6月11日宋主任去市内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省“十?五”期间重大课题开题会。我校有两个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入选,并被市教科所授予“实验学校”铜牌。

6月12日姜书记、钱主任、梁主任一行去长春二中参加省里组织的高考报考指导会。

6月13日宋主任率陈欣、陈永艳老师去通化市一中观摩“研究性学习延伸与研讨课”,感到很受启发,收获颇丰,决心在我校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7月2日我校被省里确定为“青少年责任教育与培养实验学校”并挂牌。

积极组织排头兵竞赛,我校有宋学平、宋满鑫、赫英辉、宋万利、王春艳、潘春梅、张筱密、李兆兰八名选手参加九月份集团公司组织的中学物理、历史、生物、信息技术教育排头兵竞赛。

加强体音美教学的检查力度,按大纲要求开足课,不许无故占用上课时间。由于学校重视,体音美教学好于上学期,全面完成了学校教学计划。

三、搞好学生竞赛的辅导工作。

学生竞赛辅导纳入常规检查中来。任课教师认真备课,精选习题,认真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昂,班级常常座无虚席,经过辅导教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竞赛主要有:

1、3月27日通化市中学生学科全能竞赛揭晓。我校高一年级在12支参赛队伍中以7862分、6464分分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甲队)、第八名(乙队)。高二年级在11支参赛队伍中以6352分、4754分分获团体第七名(甲队)、第十名(乙队)。

2、通化市中学生学科全能竞赛中高一年级数学李秋实、徐静、张利超分获第四名、第六名、第六名,辅导教师张安梅;物理杨晓鹏、宋俊玲、陶鑫分获第三名、第六名、第六名,辅导教师宋学萍;化学关愉、叶睿博、张巍、宋俊玲、李秋实分获第一、第二、第四、第八、第十名,辅导教师刘婧;英语陶鑫、关愉、徐静

分获前三名,辅导教师赵淑芬、尤正舒。高二年级物理江志勇获第六名,辅导教师崔晓哲;化学王威、谭瑛鹏获并列第二名,辅导教师张国良;英语谭瑛鹏获第三名,辅导教师蔡玲。

3、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吉林赛区初赛有三名同学被初赛录取,林涛、曲博研、那振芳。获得参加复赛资格。林涛、曲博研、那振芳获得吉林赛区复赛三等奖。辅导教师刘玉霞。

4、全国中学生化学联赛吉林赛区初赛有六名同学被初赛录取,那振芳、李一、杨宇婷、窦圣博、宋宏珊、张婷婷参加夏令营。辅导教师张国良。

5、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吉林赛区初赛有二名同学被初赛录取,关愉、王威参加夏令营。

6、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吉林赛区初赛有三名同学被初赛录取,王威、李亮、李福玉参加夏令营。辅导教师崔晓哲。

7、八盟校通讯赛成绩:

高二化学团体第二名。辅导教师张国良。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一名王威、第三名李健、第九名李福钰。

高二物理团体第一名。辅导教师崔晓哲。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三名李亮、第四名李福玉、第五名那振芳、第七名李健、第七名谭瑛鹏、第十名王德志。

高一化学团体第三名。辅导教师刘婧。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一名徐静。

高一物理团体第二名。辅导教师宋学平。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一名宋俊玲、第二名陶鑫、第五名叶睿博。

8、关于同学在2002年吉林省高二年级数学夏令营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指导教师张安梅。

9、教育处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徐静,二等奖李秋实、刘泽婷、刘曦、陶三等奖李博宇、刘璐。指导教师尤正舒、宋清华、赵淑芬。

10、吉林省英语口语大赛:

高二年级:二等奖刘泽婷、徐静、陶鑫。指导教师尤正舒、宋清华。

高三年级:杨帆。指导教师肖杰。

四、八校联考期末考试成绩及高一高二会考成绩情况。

八校联考成绩见成绩册。

高二物理、化学、历史、生物,高一历史、地理会考成绩见成绩单。高二高一各科会考通过率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待进一步加强,启发式教学力度不大。我校的新型课教学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少有成果。

2、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没有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教师之间水平差异较大。

3、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

4、竞赛成绩各学科之间不平衡,有的学科成绩出现了滑坡,尖子生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科的联考成绩与盟校相比差距大。

5、有的教师对教研教改不热心,只满足教好课,缺乏上进心和参与意识。

6、一些教师对当前高中的办学认识不足,缺乏危机感和主人翁意识。

7、高一实行的研究性学习力度不大,参与的人数少,活动次数不多,活动内容仍在探索中。

8、高中双语教学的课堂形式、预定达到的目标还未明确。应制定培训计划,让教师自主学习。

第2篇:中学教务处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埋头苦干,争先进位”为教学工作的总要求。以“规范教学过程、细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切实强化了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学“五认真”工作,基本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一、课堂教学管理

1.实行了“三项制度”。一是校内教学调研制度。二是行政人员听评课制度。本学期进行了三次听评课活动,每次都材料汇总后,在教职工会上由校长进行点评。三是通报分析制度。针对每次教学调研、行政人员听课和重大考试,及时将情况向全体教师进行了通报分析,针对每次考试,高一、二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各进行了二次质量分析会,高三年级则以班级为单位和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质量分析会,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切实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2.坚持教室日志的记录。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通过“教室日志”,及时了解每周教学动态。

3.强化“五认真”检查。在期中考试期间对全体教师的备课笔记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检查了172位任课教师的备课笔记和听课笔记,其中优秀备课为39.5%,良好备课为59.3%,合格为1.2%。作业批改优秀占44.0%,良好占55.3%,合格占0.7%。教学后记共3271篇,人均19篇。

4.进行了学生民主测评。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由全体学生参与的民主测评。高一年级的满意率平均91.92%,高二年级的满意率平均为95.97%,高三年级的满意率平均为92.21%,本学期满意率三个年级均超过了90%。针对学生测评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务处及时组织学生座谈会进行全面了解和找个别教师进行谈心。

二、新课程的实施

成立了新课程领导小组和课程管理小组及选科指导小组和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制订了《江苏省昆山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规范了我校新课程的实施。

1.培训学习。本学期高一部分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21人次,参加苏州市级培训16人次,参加昆山市培训73人次。通过培训,使高一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实施策略有了认识,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校内研讨。在学校新课程领导小组的布置下,教务处与教科处通力协作,成功举办了高一新课程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为文科和理科二组,教师都能畅所欲言,围绕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各备课组内积极探索,一周进行多次备课组活动,做到了人人参与,献计献策,营造了良好的研讨氛围。

3.邀请专家共同研讨。利用学校对外公开教学的时机,邀请了扬州大学教科院10位专家教授来校作指导。专家与教师就新课程展开了面对面的坦诚的交流与研讨,为我校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强大动力。

4.逐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高一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采用集中时段、分步实施的方法。本学期共收集到课题22个,全体学生均选择了自己参与的课题,参与面100%。本学期完成课题的前期工作——开题报告。

三、各类考务工作

本学期共组织了各类考试11次,共453场次。考前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考务、考纪的培训,增强了考试的严肃性,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违纪现象进行公示制,确保了考试的客观、真实、有效,形成优良的考风、班风和学风。各类考试在总务、德育等处定的协助下均能顺利进行,无一重大错误发生。

高一、二年级月考2次,期中期末考试,共4次;高三年级组织了摸底考试、XX年高考综合考试和期中期末考试,共4次。高二分班摸底考试1次。

10月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98.37%。

XX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一次合格率98.7%,有12人次不合格。

四、对外展示和教学研究

1.公开教学活动。本学期成功举办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对外公开教学活动,采用重点推出(22节课)和全面公开相结合,做到全体教师参与,同时也扩大了苏州市、昆山市二级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影响;通过对外公开教学,为全体教师提供研究、参与的舞台,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对外公开教学,充分发挥“四星级”普通高中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本次公开教学邀请了扬州大学教科院10位教授参与听评课,并就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与课程管理、评价问题和相关教师作了广泛的交流。

2.参加了昆山市“百节优秀课”展示活动。本学期,学校推出了7位二级学科带头人向全市进行了教学展示,反响很好。同时派出了36位教师参加了本次展示观摩活动,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3.加强对各类考试的研究,深入对高考的研究。组织05届高三教师研究XX年江苏省自主命题的试题,编写了《XX年高考试题评析》,对本届高三的复习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XX年江苏省高考信息与经验交流会”。

4.外出学习。本学期,共派出47人次外出听课、学习;参加各类研讨会、观摩会、学科会议等活动共190人次。

5.加强教师听评课活动。教龄在3年(含3年)内的青年教师听课节数不少于30节,中层以上领导、教研组长、导师听课节数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期中检查的结果是全校人均听课11.68节。

本学期各教研组均能正常开展活动,组内公开课共45节,每次公开课均有听评课记录和教案汇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教学绩效

1.学科期中成绩。高一、高二在教学成绩方面取得了预期的目标,期中考试中,高一年级确立了领先优势,总分796.17:775.99,900分以上的人数 :42,其中高3分以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地理;高二年级体现了选科的优势,平均总分510.51:497.22,600分以上的人数27:12,其中高3分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和地理。高三年级与常熟中学相比,平均总分低28.77分,存在一定的差距,60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为32:93,低于常熟中学5分及以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生物、政治和历史。

2.加强了竞赛等课外辅导工作。成立了学校学科竞赛领导小组,确立了以部分教师参与的竞赛辅导责任制。

本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江苏省二等奖8人、三等奖18人,获苏州市一等奖7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9人;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获江苏省二等奖12人、三等奖17人;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获江苏省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获苏州市一等奖9人、二等奖17人、三等奖12人;

组织学生参加第八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参加第八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论文比赛,获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语文组利用中午时间组织高一全体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并组织了征文比赛;高二语文和英语备课组开展了课本剧比赛,并参加了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汇报演出。艺体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形成多校的体育活动比赛和文艺活动,确保了本届艺术节的成功。

六、青年教师培养

1.进行了昆山市青年教师“一、二、三”工程的考核。

2.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和论文评比。获苏州市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1人,获昆山市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4人,获昆山市评优课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获昆山市“百节优秀课”评比一等奖5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3人。获苏州市论文评比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5人,获昆山市论文评比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人。

3.开展了校内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二个阶段进行,先在各教研组内进行评比,推出优秀者参加学校的评比,通过评比,分别评出了文科组和理科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3名。

4.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了“昆山市青年教师的文化测试”。

七、其他工作

1.实验室进行了管理人员的调整,各室均对内部器材进行了重新整理,进一步健全了台帐资料。实验开设率高。

2.图书馆规范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和人员值班;完成了XX年度书报征订工作;完成了下学期教材的征订。

3.医务室完成了高一年级的健康登记、病史调查和常规体验工作;协助工会进行教师文明办公室的检查;协助工会完成了教师健康登记工作。工作台帐资料齐全、规范。

4.文印室制订了关于试卷印刷和复印的规定,并规范了登记方式,有效地控制了纸张的浪费。

5.接待和安排了南京师大、苏州大学等6所院校的应届毕业生的教育实习指导工作。

江苏省昆山中学教务处

XX年1月12日

第3篇:中学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务处以“争先进位、再创新高”为教学工作的总目标。强化高考工作,完善复习计划,注重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精心研究高考和学生情况,高度重视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使用,高度重视对优秀生的指导和关心,继续强化了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保证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了各项质量指标全面完成。对本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

1.修订了“江苏省昆山中学教学常规工作的要求及考核办法”。

2.坚持以“五认真”工作为重点的教学常规管理和检查,实施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提倡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难度、统一练习,杜绝了一份教案全组用,千##第1篇律的现象。

3.在期中考试期间对全体教师的备课笔记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了检查。优秀备课为32.2%,良好备课为65.0%,合格为2.8%。作业批改优秀占49.4%,良好占48.7%,合格占2.0%。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是:备课数量不足,备课马虎似草稿,对教材的分析不到位,不能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4.学生测评。针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在期中考试后,由全体学生参与的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测评,测评结果为:高一年级的满意率达93.38%,高二年级的满意率为89.24%,高三年级的满意率为87.93%。针对学生测评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务处及时组织学生座谈会进行全面了解和找个别教师进行谈心。

5.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教龄在3年(含3年)内的青年教师听课节数不少于30节,中层以上领导、教研组长、导师听课节数不少于25节,其他教师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期中检查的结果是全校人均听课11.68节。

二、教学绩效

1.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总平均分541.70,列昆山市第一,领先25.86分,600分以上人数190人,列昆山市第一,占比为72.24%;高一年级也实现了预定目标。

高三年级:一模考试中均分为553.78分,列昆山市第一,领先3.01分,600分以上人数为130人,占比76.92%;二模考试中均分为513.82分,列昆山市第一,领先17.58分,600分以上人数为68人,占比87.18%。

2.高考:本学期围绕期初确定的高三工作目标,通过精心研究、精心管理、精心辅导、精心组织,全面布暑高三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三(8)班庄晓波同学以特征分693的高分取得了省第八名、苏州市第二名、昆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高三(8)班吴军一同学以672分高分与庄晓波一起获得苏州市李政道奖学金;我校有七名同学列苏州市考分前五十名;包揽了昆山市前十名。

我校平均总分533.30分,列昆山市第一,领先13分。单科平均分均列昆山市第一。

60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为115人,列昆山市第一,占比71.88%。

3.全体高二学生参加了省级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全部通过。高三学生参加了省级英语口语测试。

4.学科竞赛。加强了竞赛等课外辅导工作。学生获奖有:

XX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11人;

“兴中杯”江苏省第四届高中作文大赛现场决赛江苏省二等奖1人,江苏省三等奖1人;

XX年度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全国联赛(江苏赛区)江苏省二等奖5人;

XX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成绩全国二等奖1人,全国三等奖1人,苏州市一等奖2人,苏州市二等奖4人,苏州市三等奖4人;

XX年苏州市高中学生《历史小报》评比苏州市二等奖1人;

XX年江苏省高中数学联赛初赛苏州市一等奖13人,苏州市二等奖16人,苏州市三等奖12人;

XX年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江苏省二等奖13人,江苏省三等奖8人。

5.教师获奖。第八届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省一等奖1名;苏州市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评比一等奖2名;昆山市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昆山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名;论文评比有1人获江苏省三等奖,1人获苏州市一等奖,3人获苏州市二等奖,3人获苏州市三等奖。

三、教学管理

1.校内调研。开学初对高一、高二年级进行了教学调研,寻找差距、发现不足,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高三年级通过教育局、学校二级调研,改进和修正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有关问题,及时调整了复习的思路和策略。今后有待于进一步激活校内调研机制,完善校内调研的管理。

2.备课组活动调研。各备课组做到了有活动有记载,有活动内容,有主讲人。针对各学科组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备课组调研,纠正和改进教学工作,高三年级共进行了二次备课调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教研活动。确保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以抓好教师的师德规范、教学常规和业务研讨为重点,进行主题教研,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途径,努力形成教研特色;规定了教研组内公开课节次,大组不少于8节,小组不少于6节,实际开设校内公开课为:语文组8节、数学组6节、英语组7节、物理组5节、生化组6节、政治组4节、史地组5节、音体美组6节、信息劳技组5节。全校共52节。

4.中层听评课。本学期始,学校的中层及以上领导,由教务处确定听课对象,进行听课和评课,及时汇总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师会议上公布。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是好的。

5.严格考务。本学期以强化考务考纪教育为重点,进行考前培训和公示相结合,确保了考试的客观、真实、有效,形成优良教风和良好的的班风、学风。本学期共进行了高考等各类苏州、省、全国性考试14次,共设考场464个,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后勤等处室的通力合作下,保证了各类考试的正常进行。

四、教学研究

1.试行期中复习示范课。本学期在期中考试期间,在高一、二年级试行骨干教师开设复习示范课,总体是好的,但是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备课组内听评课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教务处管理不力,缺乏督促;部分教师不愿意开设示范课,马虎对待;等等。今后有待于完善该项工作,使之成为一项常规工作。

2.外出研讨。本学期外出各类活动很多,有外出听课,有外出开会,有外出培训,有外出研讨等等。省级研讨有4次;苏州市级学科研讨会有13次;昆山市级学科研讨会有18次。外出听课1次,通过这些活动,有利于教师了解目前教学的动态和掌握高考复习的信息,为教学复习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3.文化测试。本学期对青年教师和三年内在校未上高三的教师进行文化测试,旨在促进全体教师自觉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使得教师能时刻关注当前教学的动态和高三复习的状况,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回顾一学期来教务处的工作,全体同志团结一致、脚踏实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动力和目标,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我们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充分落实学校的工作意见,把教务处工作做得更好。

第4篇:2015年度中学教务处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做好开学工作,如课表、教师用书发放、转学考试严格把关、检查两周教案和教学工作手则等。

2、合理安排校内公开课。开学初,将各组的公开课固定时间以确保同组老师能随堂听课,在确定上公开课前,在黑板公布公开课的具体节次和地点,以推动全校教师相互听课。

3、例行召开各年级教师会。每学期各年级(除毕业班)至少召开两次教师会和有关学生会,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为遏制日益严重的抄袭作业现象,教务处在本学期制定了《关于遏制抄袭作业现象的通知》,严格规范作业行为,并发至班主任处要求在班级加强宣传,并张贴在班级醒目位置。

5、根据学校的要求随堂听课,主要对就政史地组的有关老师进行了随堂听课,并在课后进行了交流。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以后要加强随堂听课的节数。

6、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每天早上和中午提前到校值班,主要是检查和督促高三年级学生早到校后的学习行为。高三年级的两位班主任到校每天都比较早。

7、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和三考的模考。工作量大,时间长,教务处人员经常加班加点,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且毫无怨言。

8、做好新高一的高二文理分班工作。之前进班广泛深入宣传,之后要求每人申请并由家长签字。

9、做好学生家长评教工作。

二、花大力气抓三考工作。

高考、中考和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是本学期学校的头等大事。三考的好坏涉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抓好三考工作至关重要。

1、高考工作:召开高三年级高考100天冲刺动员会,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李校长分别发言,为高三加油鼓劲;先后组织高三年级六次模考,每次模考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模考后及时分析考试成绩,特别是将偏科情况完整呈现,为领导科学决策和老师科学安排提供保证;多次召开高三教师会,分析模考成绩,找出存在问题,突出抓纠偏工作;三次召开了高三家长会,全面分析高三年级状况,并对家长提出相关配合的要求;加强对高三教学常规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组织高三教师参加合肥市高考报告会,聆听外地和本地的专家报告;聘请合肥市有关专家到校开展高考专题讲座;做好高考的送考安排工作;制定《XX年高考日程安排》发放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明明白白应考。

2、中考工作:多次召开九年级教师会,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召开九年级中考冲刺动员会,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校长分别发言,为中考冲刺加油助威;4月10日参加合肥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会后,将有关文件复印到班级张贴,并根据市有关文件,制定《XX年合肥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考务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安排》;组织中考体育考试和理化试验操作考试;做好中考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数据上报;4月28日参加包河区九年级一模分析会,并将分析会精神在4月30日的九年级教师会上传达;第11周中考考生摄像;安排三次中考的模考工作,并增加了理化和史地的合卷考试模考训练;邀请包河区有关专家做中考的辅导讲座。

3、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工作:多次召开高二教师会研究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工作,根据考试安排及时调整课时分配,增加了计算机的课时;召开高二学业水平冲刺动员大会;做好高中学分认定工作;4月21日参加市高中新课程试验和高考改革报告会,并将有关精神传达到高二教师;安排三次学业水平考试的模考工作。

三、做好初、高中招生的宣传工作。

这是一项难度极大且需要付出超常时间和精力的工作,而招生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学校的质量,所以我们又不得不尽力而为之。我们首先在小六升初中的工作中实现两年来的改变,首先接受外校的学生报名,并组织了三百多人的摸底考试,从试卷的组织、考场的安排、阅卷登分等各个环节做得井井有条。并对本校小六学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严把关口。学校也成立了招生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工会监督小组,对初中招生工作全程监督。高中招生的压力更大,困难更多,但我们依然会全力以赴去做好宣传工作。

四、做好课题研究等教研工作。

1、积极开展省级课题研究工作。3月3日隆重召开了《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和《高中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两项省级课题的开题会,合肥师范学院和市区教育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开题会,并对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教务处为开题会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如横幅、布置会场、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等。会后两个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组会议,落实开体会精神,并分工合作研究。教务处还为课题组老师购买了相关书籍,并组织了专题研讨课。《高中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课题组还开设了专门的研究博客。

2、两次召开教研组长会,布置工作,交流经验,探讨问题。

3、推荐老师参加包河区名师工作室。李校长和彭江龙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有关老师成为工作室的学员。

4、编印第17期《教学研究》专刊,精选《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思考》等文章,供全校教师学习和交流。

五、积极组织本组老师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如“创建路上党旗红”活动、为灾区捐款活动、交特殊党费、师德演讲等,并在这些活动中有不俗的表现。

5、积极鼓励老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并为他们参加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5篇:2015-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学教务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在李校长的领导下,在曹永忠副校长的直接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思路,乘着课堂成长年的东风,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扎实有效的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出色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期末将至,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就本学期具体工作情况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小结:

一、立足校情、狠抓常规促质量

1、加强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制度制约、以机制激励,抓好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继续加强领导抓年级组包学科组工作,继续实行领导巡课听课制度,人人深入课堂听课,和教师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每周一的行政会上,由校长亲自检查每个人的听课记录,并在会上一一反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后续工作的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2、加强教学常规检查。

1)、本学期在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定期检查本组教师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教务处每月对教师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由于督查检查及时,本学期,教师的上课满意度平均在85%以上,教学设计及作业批改等的合格率均在95%以上。

2)、加强早、晚自习及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教务处每天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公示。为了体现早读的特点,凸显早读的效果,我们要求早读必须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也在努力尝试各种做法,以求达到更好的早读效果。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每月按时下发“评教评学”表,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认真组织各级类考试,并做好质量分析。按教务处和年级组的安排严格监考,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都实行交叉编排,狠抓考风、考纪,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考务安排、监考、阅卷、到成绩统计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真正做到客观合理科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考风促进我校学风。在学期初的质量分析会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引领教师们对上学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特别是结合教学成绩分析了上学期“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会上,李爱萍校长结合成绩谈了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强化质量意识、把握工作细节、关注后30%学生等问题,是目前不断提升五中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期中质量分析会上,一改以往单一的分析形式,采取自下而上的分析流程:教师个人——备课组(命题人)——教研组分析;班级质量分析——年级组的质量分析会。这样的分析流程重在通过“微观分析,具体分析”,直面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在年级组质量分析会上,各命题教师根据命题意图,结合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策略;各学科组长结合学科特点和年级学生特点分析了提升成绩的方法;年级组长以数据为依托具体详尽地分析了本年级的教学质量情况,对全年级期中考试情况做了简洁精练的总结,在总结成功经验、查找问题源头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包组领导也从“团结、分享、合作、凝聚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总结。

4、组织教师及学生的各类竞赛。

1)本学期,组织了初三学生的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的辅导及参赛工作。特别是杨炳会主任辅导的信息技术奥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校有12名学生获奖,名列吴忠市第一。在杨炳会老师辅导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活动中,我校有三名学生分别获得了吴忠市级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陈仙梅组长组织的七年级语文学科的作文竞赛活动,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些活动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辅导教师的精心组织、在发现人才的同时、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教学工作。

2)3月份,学校组织六位数学青年教师参加了市区青年教师说教材比赛,我校教师发挥出色,取得了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继说课活动之后,马春燕老师被选送参加市区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也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5、加强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发挥实验室、电教室、图书室的作用。加强思想教育,明确部门职责,使其积极服务于教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等教辅部门工作的指导,加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使其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此,学校于5月21日隆重举行“打造书香校园,培育儒雅师生”启动及图书配发仪式,并为七八年级各班学生配发图书1400多本(每班70+20本),为七八九年级教师赠送图书(每人4本)320本,此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也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开阔视野,提高写作水平。仪式的启动,也标志着“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将成为每一位五中人日常的生活习惯。“打造书香校园”也将成为我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建设特色鲜明校园文化的又一个抓手。

二、立足课堂、开展教研促提高

学期初,我们召开了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共同参与的第五中学教学教研“回头看”研讨会。对开学一个多月以来的教学教研工作特别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就下一阶段的“实践”研究活动工作进行了相关部署安排。曹永忠副校长全面回顾了开学以来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本次“回头看的”主题就是要分学科总结和推广“实践“经验;梳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后阶段实践活动的措施和方法。随后学校行政领导(学科组联系领导)分学科结合开学初“推门课”发现的问题和教师期初教学教研自查小结进行了专题交流。最后李爱萍校长围绕“相信学生”“加强集体备课”“关注细节”几个方面进行了动员讲话。研讨会上,既有理论教学的探讨,又有实践教学的总结与反思,在对全校“实践”活动取得成绩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对教学教研工作管理的完善、教学教学教研工作档次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建立新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校本教研活动开展。

为了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为了使大家在实践中反思提升,在研讨中共同成长不断提高,5月份(5月10日开始),在第一轮组内赛课的基础上,教务处安排了校级优质课竞赛,由教研组在第一轮赛课的基础上推选出1-2名选手,共计10名教师参赛,此次竞赛,教师都能够严格按照模式课静心准备,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反复试讲提炼,确保了本次活动的质量。优质课比赛活动,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了锻炼、成长的舞台,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通过组内反复的磨课,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教师成长的印记,也为我们今天的校本教研开辟了新的思路,为我们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学期我们把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我们本学期的研究重点,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反对形式主义,避免一般化、低水平,避免不切实际的盲目拔高,因此教务处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科组进行交流,通过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完成课堂教学由低效向高效的过渡。

2、加强师资培训,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督促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习优秀的教育刊物和教育论著,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及课表解读等相关资料,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提高教师文化底蕴。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发了《如何备课》、《如何说课》、《如何评课》、《如何做最好的教师》4本书,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并做好读书学习笔记,写好反思、心得及相关的论文,并由教务处定期统一检查。

3、坚持巡课听课制度。以听课查找发现问题,以沟通交流促提高,以严格规范的管理促提高。按学校制度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一般教师听课应在15节以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在20节以上,学校领导听课至少在30节以上。领导的听课情况由校长亲自检查,教师的听课由组长检查,做到有检查有反馈交流,通过听课,以具体的课例为载体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究。

4、集体备课

抓好集体备课是本学期重点工作之一,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的作用,重点采取备课组集体研讨的方式,重点针对教案的设计、落实模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例剖析等作为集体备课教研的切入点,教研组、同组课任教师互谈互评,相互借鉴,反复切磋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设计,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和十二小的“中小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活动,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搭建了平台,为中小学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机会。本次活动,有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共计300余人,参会的教师们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和情感培养等方面就如何做好衔接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深化了交流的层次,拓宽了合作的渠道,丰富了活动的载体,形成中小学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做好了“衔接”问题,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乃至更高层次的学校才能够一直都能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三、加强毕业班工作

九年级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切实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办学效益和声誉,学校出台《初中毕业班工作管理方案》,使毕业班工作制度化、系列化。本学期召开了三次毕业班教师工作会议,五三次家长会,四次毕业班学生会议,做到毕业班工作抓早、抓实、抓细。并要求毕业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拟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科备课组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用集体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九年级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年级检查督促工作,定期召开领导组工作会议,研究、指导毕业班工作。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在九年级中考备考工作会上,曹永忠副校长首先分析了学生的现状,保学斌、佟慧、顾正芳分别介绍了学科备考策略,寇丽梅、马璐、马春燕老师分别交流了班级备考策略。教务处从加强学生管理、加强集体备课、全力做好综合素质测试准备等方面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最后李爱萍校长从“管理、研究、激励”三个方面进行了工作动员,为中考的备考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做好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加强对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严格执行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学生既有电子档案又有文本档案。学生的档案、学籍卡以及转学、退学、休学、毕业、肄业等相关资料,规范建档,妥善保管,按时上报,做到学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五、本学期发现的问题

1、集体备课活动的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学行为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落实有待于加强。

3、个别教师上交、上报材料不够及时。

4、早读的秩序和效果不是很理想。

5、需要加强小课题研究。

6、七八年级的英语口语训练及测试要作为下学期的常规工作之一来抓。

7、七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及测试还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

第6篇:2015年学校教务处年终工作总结

xx年业已结束,一年来,我处在学校新的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师同心同德,按照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教学资源,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抓好教学监控,强力推进技能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管理

1、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好规定课程,坚持做到“三表”上墙,严格按照课表上课。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每一位学生能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和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规定用好教辅用书,不得私自课外征订。注重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在照顾好差生的同时,要重视培养优等生。重申了学校课堂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2、切实抓好课堂教学。首先教师根据工作要求早作准备,早落实。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编写意图,用好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法,认真上课,积极倡导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规范作业格式,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兴趣活动,认真辅导,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考核,统计好考核成绩,做好试卷分析。

3、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本学期,教务处根据各学科及本校实际情况,初步调整了教研组的分类,建立了教研组长例会制度,确定了本学期教研活动的重点,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明确了教研活动的具体要求,如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等。通过争创先进教研组,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明确了管理职责,确保了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4、加强对听课活动的管理。学校通过建立随堂听课制度,提倡跨学科听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相互间的日常听课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听课要求。如要求校行政人员每人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每人听课不少于10节。并把听课数量、质量纳入教师常规考核之中。

5、加强对各类文档的管理。根据市县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思路及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本部门的职责,各项工作力求做到规范、有效。如学生的学籍管理、作息时间的安排、课程计划的执行、教辅用书的征订、上级通知的接收与转发等,同时能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也为迎接市县人民政府督导室的综合督导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综合督导情况反馈中,我处的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常规工作情况通报

1、出勤:

9月份,正课迟到10节次,请假20节次,缺席5节次;辅导迟到5节次,早退2节次,请假30节次,缺席10节次。10月份,正课迟到4节次、请假23节次(包括婚假、事假、公假)、缺席4节次;辅导迟到2节次、早退1节次、请假52节次、缺席8节次。11月份,正课迟到7节次、请假15节次(请假最多的一人5节次)、缺席9节次(缺席最多的一人4节次);辅导迟到4节次、请假14节次(请假最多的一人4节次)、缺席20节次(缺席最多的一人4节次)。12月份,正课迟到17节次、早退4节次,请假67节次(包括婚假、事假、公假)、缺席4节次;辅导迟到5节次、早退3节次、请假39节次、缺席7节次。

2、教学评估:

9月份学生评估满意率100%的有75人,不合格4人;10月份学生评估满意率100%的有87人,不合格3人;11月份学生评估满意率100%的有84人,不合格2人;12月份学生评估满意率100%的有87人,不合格4人。

3、公开课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校级公开课研讨课等多种活动,其中,语文青年教师公开课4节,数学青年教师公开课3节,英语教师公开课3节,机电模具教师研讨课3节,电子电器教师公开课2节,服装美术教师3节,财会教师2节,旅游农科类教师2节,新教师汇报课4节。教务处组织听课教师对研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反思、交流,在反思与吸纳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公开教学与研讨,使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先进典型事例

冯斌老师、龚建英老师、蔡洪老师、阳华老师、康桂兰老师等平时加强教学之间的交流,在高三英语教学中,从备课到课外练习,彼此之间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保证了了各知识点的广泛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准确性。康桂兰老师、刘嶷老师、王蕾老师等,家离学校较远,早辅导不受天气影响,不受交通不便的困扰,能坚持开展早辅导,从不迟到,不早退,工作兢兢业业。杨智如老师为克服上课声音较小的毛病,自购扩音器用于教学,以保证教学效果。计算机组吴学军组长、电子组唐仁雄组长,针对学校目前情况和本专业教学特点,拟改革本组专业课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方法。曾利仁老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在学校实习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发动组织电子专业学生购买万用表、起子、烙铁等基本而又必备的实习工具,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又为学校解决了实际困难。杨新林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富有创新性,他以“挑战极限,超越梦想”为主题在班内开展励志教育,为全班学生制定了09年下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和明年高考成绩的奋斗目标并制成宣传板报于以公示,大大激励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级性,目前288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风气浓厚。龚建英老师担任276班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多方积极寻找资料,主动为学生垫资购买音像资料。黄绘元老师身怀有孕,但上机时没有缺席过一节课,并且每节上机课自始自终耐心细致的辅导学生。谢继禹老师利用晚自习讲正课,受到学生的好评。机房管理员彭祥云老师想尽一切办法,不分白天黑夜,耐心细致的辅导学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认真核对考试数据,保障了我校职业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的顺利完成。刘岚岚老师自费去杭州参加教研教改研讨会。

四、两项开创性的工作

本期组织了两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一是组织学生参加了娄底市中职英语口语赛,276班周玉霞获二等奖,邹白娟获三等奖;二是组织学生参加了湖南省职业院校冬季技能大赛,288班王丽获酒店服务与管理组第26名,邹柳获第31名。

首次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竞赛活动,既扩大了学校的声誉,又为我校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半年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问题也还不少,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表现责任心不强,上课不时迟到乃至缺席等;组织教学依然不严,学生打瞌睡、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时,有的科任教师不管或管不着,学生上机课不指导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任凭学生漫游等;不认真钻研教材,创新教法,不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要求,教与学脱节,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不按时参加公开课的听课和评课,不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固步自封,方法落后、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教学要求,有的有点成绩就夜郎自大,自以为了不起等;部分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上课听之任之,课堂纪律较差,甚至有个别教师允许学生上正课看电视;存在私自兑课现象;有个别老师不顾教学任务能否完成,不管教学效果能否达到,不论大事小事,有事没事,总是喜欢请假办私事。

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一致的,势必制约着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效益的提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对策,加以整改,为此,特做如下设想:根据目前学校师资现状,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师任教课程,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大教学过程管理的监督力度,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2015教务工作总结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第七篇

第1篇:教务处个人总结

本年度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关心时事政治,认真学习了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并努力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指导、衡量、检查和推动自己的各项工作。作为教师兼行政管理人员,能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平时行政工作较忙,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保证科研工作上能有所进步,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现对照年度工作目标,将我在本年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与廉洁自律

认真学习了“十六大”的有关报告和文献,进一步领会了“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把实践“三个代表”作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努力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作为党员和学校中层干部,能本着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认真负责,基本能做到坚持原则、克己奉公、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公正无私。平时能够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能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地做好服务工作,做到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办事公道,积极为学校事业发展与改革献计献策。在工作中能以身作则,勤奋工作,遵章守法,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组织能力与工作作风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基本熟悉科技管理的一般原理,掌握一定的履行本职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在处长的带领下,与全处同志团结协作。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注重学习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正确摆正位置,做好配角,坚信”低头是要勇气的,抬头是要实力的”,认真按照学校有关领导干部的工作原则和要求开展工作,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团结。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能吃苦耐劳,作风踏实,讲求效率。

三、工作实绩

今年上半年,作为教务处副处长,分管教务科工作。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处领导的团结合作、兄弟处的通力协作以及教务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扬州大学XX年教务处上半年工作要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实行弹性学制,取消补考,实行重修等新的教学管理摸式的实施过程中,注重调查研究、理顺关系,使我校的教学能够正常运行。同时还协助有关领导,为继续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做了一定的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服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8月份,服从组织安排,担任科研处副处长职务,分管理工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按照扬州大学XX年科研处下半年工作要点,协助有关领导开展了工作。注重学习国家有关科技方针政策,学习相关科技知识,掌握科技发展动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在校党政的领导下以及各学院、各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在处长的带领下,与全处同志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促进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激励和调动我校科技人员与社会结合、为社会服务、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积极性,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展示我校的科技实力,结合我校实际参与修订了《扬州大学横向协作项目管理条例》、《扬州大学技术咨询合同书》、《扬州大学技术服务合同书》、《扬州大学技术开发合同书》、《扬州大学技术转让合同书》、《扬州大学横向合同有关内容登记表》等。

2、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考察了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省内有关高等学校,为制定横向协作项目管理条例、拓宽横向协作项目渠道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经验。

3、努力拓宽横向协作项目渠道,为广大教师的科研活动做好服务工作。努力熟悉全校科技成果情况及科技开发工作,多次组织我校科技成果到一些市县参加科技成果洽谈会,宣传推广我校科技成果,尽力促进我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组织校外基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组织学校教师进行科技扶贫,组织参加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会多次,较成功地协助组织参加了“全省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会”等,较好地宣传了我校,同时也将我校的一些项目推向了市场。

4、协助组织开展部门作风建设。在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增强服务意识,开拓对外渠道,深入学院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

作为应用化学学科的带头人,负责学科建设,该学科XX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形成了三个相对稳定、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本年度建起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改善了科研条件。在学科建设中,注重培养在校的中青年教师,组织他们参与科研工作和教学研究,提高学科的教学科研水平。能够与本学科成员团结协作,做好学科成员及科研教学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作为教师,能本着严谨的教学作风、严肃的教学态度、严格的教学管理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本年度承担了2门本科生和2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了本科生的毕业环节,并指导6名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工作。

科研方面,主持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作学术报告。

五、主要不足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说基本完成了年度的工作目标,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平时理论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不强,工作深入细致不够,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勤于思考,开拓创新,为开创我校科技工作的新局面,早日把我校建成一所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新名校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2篇:学校教务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学年已经结束。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信任,感谢各位老师在工作方面对我的大力支持,才能使得我本人的各项工作得以全面顺利完成。本学期,我始终以百倍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各项工作,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团结同志,虚心请教,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个人的努力工作下,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观念,提升理念,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作为一个学校的教学组织者和管理者,首先应具备的是过硬的专业素质的协调管理能力。本学年我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学校管理知识,学习市县有关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以很好的完成学校赋予的职责,并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学校领导请教,使自己的育人和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践,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二、转变观念,更新方式,推进课程改革,促使我校师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本学期,在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教研教改工作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我校各项工作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1、更新教育模式,着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一是组织开展了教师学英语活动,将日常口语打印发于教师手中,要求教师常学习,会将口语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平时的师生对话中,形成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课间项语活动,用形式多样的的方式教给学生英语知识。三是开辟英语书画、每日英语等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使我校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知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成功组织举办北区英语联片教研活动。**年12月,**县北区小学英语联片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我精心排,认真负责,活动开展顺利,达到预期效果,受到县师训中心和全体与会教量的一致好评。

3、组织全乡学生综合素质竞赛。为了使我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提高,本学期组织了全乡学生的礼仪、安全、生活、学习、社会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竞赛,全乡共27名学生获奖,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了很好的检测和提高。从试题的编写、活动组织、活动开展,我始终高度认真负责,确保活动圆满完成。

4、组织开展全乡教师学科赛教。活动分初赛和决赛两部分进行,全乡教师参与讲、听、评课。在全乡决赛中,个个教师奋勇当先,亮点多多,通过活动开展,以点带面,使我乡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全县小学教师优质课展评活动中,由我校选送的教师李会民荣获语文组一等奖,同时被命名为县级教学能手。

5、组织教师进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培训,每位科任教学对电脑使用常识、课件制作等学习时间不低于10课时,大部分教师能正确操作。

6、定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师业务能力帮扶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提高实效,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1、做好课程设置和课表、作息时间调排工作。确保课程设置合理,课时开齐一足,课时安排科学合理,便于师生操作。

2、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教研组定期对科任教师的教案、作业、学习笔记、工作笔记等进全面检查,以保证日常教学扎实有效开展。

3、巡查经常化。每天早、午、自习和三操等常规时间对各班进行巡查,作到了腿勤,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4、认真做好缺勤教师的课程调整,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

5、自己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定,三操、上课等常规工作从无迟到现象,为教师了作好表率,做到打铁本身硬。

三、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使本学年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1、配合学校做好双高普九及教育强县迎验各项工作。亲自组织并参与学校文化建设、部室建设等工作,与教师们一道同甘共苦,积极出智出力。

2、建立教师档案卡和学生成长记录袋。

3、学校领导不在时,负责管理好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保证本学年学校各项事务无意外发生,并做到勤汇报,多请示。

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教学活动,本学年我校全体师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先后有**等4位老师的论文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等8位老师的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被录入**县第二届校本研论坛材料汇编,在全县交流学习,被命名为县级教学能手。特别是在艺术特色教育这一块,更是硕果累累,本学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艺术文化的交流、学习和创作,共有根雕、石刻、泥塑、千字文印章等各类优秀手工及艺术作品500余件被学校美术室、劳技室展览和收藏,极大的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和培养,促进了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四、几点体会。

通过本学年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我有三点深刻体会:

1、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但要把教育教学当成是一项工作来干,更要把它当成是一项造福后代的事业来干。坚定的责任心和广博的爱心是每个合格教师必备的条件。

2、要教育好学生,或组织好学校的教学工作,自身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管理者自身要有表率、示范的意识和能力,要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

3、创新是现代成功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才能为教育的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学校的领导班子和管理机制决定学校的一切。在课改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没有先进的理念、过硬的作风和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为先导,学校是得不到发展和进步的。如果在领导集体中有任何一个“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管理者,都将影响“能作为”者而“无作为”,也必将阻碍学校整体工作的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才走上管理岗位的年青教师,我将一如继往的做好本质工作,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做一名发展型教师,紧紧依靠学校的坚强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大胆创新工作机制,锐意进取,努力拼搏。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我都永远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情操溶入到教书育人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去,不断为家乡

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工作!

第3篇:小学教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突出交流、合作探究的理念,坚持“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继承上学期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开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局面!

一、常规工作、规范有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在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章可循、有矩可守。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它可以优化教学秩序,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规范完善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抓好教学常规,使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更加科学化,本学期在强化教学管理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严格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教务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要求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教师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2、求真务实,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开学初对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全期的工作中加强检查与指导,教务处每月定期组织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并及时将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和通报,对确实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谈话,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教。

二、学习进取,提高能力

1、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

一是通过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活动。倡导“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学习理念,通过集体学习、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全校教师在学习研讨中吸收、消化新的课改信息和教育理论,然后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二是通过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利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意识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水平,确保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利用率。

2、夯实了教师的业务培训

(1)本学期,学校继续采取了“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尤其注重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本学期我校王梦兰老师和周小娟老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第十届观摩课活动;姚姗和吴芳老师参加了市小学数学示范课观摩活动;全体语文、数学老师到赣州红旗二校、于都天润小学等学校学习取经。本学期我校请来了县教研室的陈齐干和网黄建萍老师来我校做专题讲座;请红旗二校和于都天润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来我校指导我们上课,其中于都天润小学的教师还现场送教;通过学习、培训,使教师开阔了眼界、更深入领会了新理念的内涵、明确了目标,有了前进的动力。为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研、教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继续实施了“蓝青结对工程”,充分发挥我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结对子、搭台子、压担子”,我校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尽快地成长起来了。徒弟每两周至少向师傅学习1节课,经常向师傅请教。师傅经常指导徒弟的课,让徒弟的教学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本学期,教务处组织19位青年教师进行了说课比武,最终,钟平和戚本健等老师喜获“一等奖”,充分体现了蓝青结对工程的成效。

3、为教师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学校建立了“学习-培训-展示”为一体的机制,结合教师们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本学期在教务处的组织下,实习教师都上好了一节汇报课,选调教师都上好了一节过关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好了一节示范课,师徒同上了一节相同内容的研究课。这些活动的举行,让教师有了交流互促的机会,有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三、研讨交流、扎实课改

1、扎实开展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

本学期教务处要求各备课组在制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围绕计划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周二下午放学后教研活动时间,各备课组要根据学科内容,围绕专题,充分发挥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的作用,解决好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了备课有中心发言人,有设计理念、目标、要求、重难点的突破、教法的设计、辅助手段的应用。说课、评课都有详细记录。各备课组年龄在五十周岁以下的女教师、五十五周岁以下的男教师至少要上了一节组内公开课。教务处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及教研活动记录进行了不定期的抽查(

2、课题研究工作初见成效。

本学期,教务处鼓励学校的教师极积地申报和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如张华校长申请了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数字星球系统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并获得了审批。同时也极积地在学校开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申请和论证工作,如赖慧梅、曾缨和谢生辉三位老师都进行了省学科带头人的申报工作;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实现了教研与科研的整合,通过树立教学领头雁,扩大了一些教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不仅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了实践中,而且还使学校形成了浓浓的教研氛围。

第4篇:教务处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校长学期初提出的学校办学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期中考试刚刚结束,为了能够使下一步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就半学期以来的具体工作情况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小结: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市局“因学施教,三三达标”创新教学模式实验方案,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我校“以学为主、课堂互动、讲练结合、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具体的措施如鼓励教师勤上网查找资料。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重实效。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层次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

2、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要求教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并提倡写教后记。

3、认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要求科任教师组织兴趣小组、科普活动小组。开展活动有方案、有开展时间、地点。引导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眼界,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特长”的新型人才。针对上学年有些兴趣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的做法,将兴趣小组落实到人、时间、地点、科目,制定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安排表,教务处有专人负责检查,使工作具体化。半学期以来,课外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组织好各类学科竞赛。根据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学科竞赛工作安排,组织好中学作文竞赛,生物和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竞赛。加强筹备、精心组织、发现人才、促进教学、活跃学生课外活动。

5、为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探索操作性较强的档案袋评估办法,发挥《学生成长档案袋》在新型评价中的作用,为《学生素质报告手册》的评价与填写提供依据。

6、加强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发挥实验室、电教室、图书室的作用。加强思想教育,明确部门职责,使其积极服务于教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等教辅部门工作的指导,充实电子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建设并加强校园多媒体网络及幻灯机投影仪的使用,并指导督促检查教师使用现代电教设备,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半学期以来多媒体教室上课达50多节。

7、抓好理、化、生实验工作,实验员教师对本学期必做实验、选做实验、演示实验汇总造表,注明实验计划和上课教师、实验员教师签字。实验室教师要保证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保持实验室和仪器的卫生,为师生服好务。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青年教师。

针对学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的特点,学校制定了《培养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实施师徒结对;要求青年教师多学习、多听课;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实施“名师工程”,以名师效应带动和影响广大教师,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四、规范考试制度,以考促教。

教学不是为了考试,这是教学的本质;考试能够促进教学,这是考试的功能,也是教学的特点。教务处一则坚持月考制度,一则规范月考制度。各年级每月考试。每个年级的月试题要统一,改卷时间要统一,评分标准要统一;考试过程中开考时间要统一,终了时间要统一,严肃考风考纪要统一。评卷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将成绩交到教务处备案;要及时对学生讲评试卷,讲评时,不仅要指出学生错误的结果,还要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启迪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做题方法,提高学生做题能力,又回过头来带动教师的教学。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为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起推动和促进作用。事实证明,以考促教不是一种奢望。

五、加强毕业班工作

九年级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切实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办学效益和声誉。学校出台《初中毕业班目标管理方案》,成立以颜丙峰校长为组长的毕业班领导小组,使毕业班工作制度化、系列化。本学期已召开了五次毕业班教师工作会议,四次毕业班学生会议,做到毕业班工作抓早、抓实、抓细。并要求毕业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拟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科备课组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用集体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九年级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年级检查督促此项工作,定期召开领导组工作会议,研究、指导毕业班工作。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本学期组织了九年级部分教师先后到实验中学和时庄中学学习取经。

六、存在问题

1、备课组集体备课留于形式的较多,有的备课组实际上进行了多次的集体备课,但是活动的记载得不及时、不完整。2、少数教师的教案书写马虎,字迹太潦草,内容也不完整。3、有的教师听课不到课堂,听课笔记抄袭的痕迹明显。4、教学常规检查中的人情化现象仍然存在。5、公开课的教学创新意识不强,真正属于自己独到的东西不多。6、平时能坚持学习课改理论,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育的教研氛围不强。7、合作交流,齐头并进的气氛不浓。教师之间的纵、横向及时、广泛交流既没有空间,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

七、下一步工作展望

1、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扭转教师的教育观念。

2、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奖惩方案,还要进一步探索并加以完善。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动应更广泛些更有效些,这一活动刚起步,今后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4、对中考的研究应更深入更透彻些,使我们的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我们的教学更能适应新课程。针对毕业班当前的实际情况,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特别措施,如分别召开优生会议、差生会议、科任教师会议,部分学生的弱科分配到人专项辅导等,全面提升毕业班成绩。

5、转差工作落实到实处,争取我校更好的口碑。

过去的半学期,教务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做了一些工作,但这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学校发展的要求尚有很远的距离,我们一定正视不足,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5篇:教务员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以来,我校教导工作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落实“xxxx”的重要思想,本着“德育安全为首、育人为本、教学为主”的办学方向、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学生为目标,狠抓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管理,深化教育改革,落实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现总结如下:

一、着眼课堂,大力推进新课改。

1、切实加强领导。我校把新课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经常性地进入课堂听课,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解决,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不断总结经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教学研讨。学校通过“五课”,及时进行课改工作的交流与研讨,总结经验,交流成果,排解疑难。全校科组课改专项研讨活动不少于二次,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对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解。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校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通过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变革,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完成课改的目标和任务。要重视各项教学常规的研究,把课改工作落到实处。各校从解读课标、研究教材、备课、撰写教案、上课、评课等每一环节都提出具体要求。

二、抓实常规,规范教学工作。

1、抓好制度落实。教学常规是搞好教学工作最根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又是学校教学常规落实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个学期来,我校各校在落实好学校工作计划、教务计划等这些制度的同时,抓好本校教学管理制度、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增强管理意识,坚持按制度办事,切实提高管理实效。

2、加强常规检查。我校按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教导处业务检查不少于二次,及时进行总结反馈,以利于进一步的工作。

3、抓好听课、评课活动。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经过听课、评课活动,教师执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4、抓好考试质量分析。教师认真对待平时的单元检测,做到严考严改,并认真做好检测质量分析,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不断加强教学管理。

三、突出重点,加强质量管理

1、抓实培优转差。毕业班的培优扶弱工作宜抓早,抓实。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优差生,与学校领导、教师共同探讨、落实提高质量的方案和措施。领导、教师加大力度,抓好学生的培优转差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研究和实践提高培优转差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注意资料的积累,及时做好总结。课堂仍是培优转差的主阵地,教师根据优、中、差学生分层确立教学目标,分层设计问题,分层设计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评价。

2、加强学科教研。学校认真组织了观摩课、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新课改知识交流等教研教改活动。认真抓好科组教研活动;加大毕业班教学力度,积极开展好毕业班专题研究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究、探讨,以进一步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四、统筹兼顾,做好其他工作。

1、做好体育卫生工作。积极开展学校师生健身活动,搞好学校环境卫生。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一个学期来,组织了作文比赛、数学竞赛等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

2、做好、抓实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

第6篇:教务工作总结

在教育处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抓好新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好常规教学活动。

从新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每天检查上课情况三——四次,做好检查记录。全学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学生作业、教学进度等各二次。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常规检查工作,发挥教研组长在学科教学检查中的主动性,让教研组长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来,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改革常规检查方法,期中期末召开班长和学习委员会议,了解任课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作业检查让学生干部参与进来,定期由学习委员上交记录,教务处全面检查作业二次,抽查二次。

第一次检查教案情况:体育组书写好的是韩金亮。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较认真,其中吴丽华、宋满鑫、崔晓哲的教案体现出电教手段和板书设计。数学组白素良、李鹏、丁宝霞书写认真。化学组葛梅教案在理科中最好。书写较好的教师有李桂兰、张殿林、姜悦、刘崇娟、陈欣、辛本玉、刘宝凤、蔡玲、陈杰、李波、崔恩英、赫英辉、宋万利等。高一年级物理组高艳、赵珊教案写得认真、环节较全,写详案。教案书写好的教师有张守慧、王延芹、王旭东、何俊玲、张安梅、李晓鹰、刘婧、宋清华、尤正舒、赵淑芬、孙海霞等。

第二次检查教案情况:高二教师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的教师有崔晓哲、吴丽华、葛梅、徐莉、张丽萍、王淑丽、王岩、丁宝霞、韩冬梅、白素良、李鹏、李波、陈杰、李桂兰、宋万利、刘玉霞、刘崇娟、刘宝凤、姜悦、陈欣、辛本玉等。高一有王秀辉、刘启强、李晓英、刘丽娟、刘婧、闫青春、宫艳霞、赵珊、高艳、张守慧、何俊玲、张安梅、王旭东、尤正舒、赵淑芬、郭英、宋清华、张丽明、陈广志、赫英辉、孙海霞等。

第一次检查教师听课笔记,听课次数较多的教师有姜悦15节,宋万利15节,白素良17节,王秀辉15节,刘启强19节,闫青春33节,宫艳霞29节,王延芹18节,高艳33节,张玉成20节,陈永艳17节,张福娟26节,郭英21节,孙海霞22节。

第二次检查教师听课笔记,听课次数较多教师有张玉成33节、张玉祥27节、孙海霞27节、郭瑛38节、张福娟39节、高艳42节、阎青春46节、刘启强29节。听徒弟课比较多的教师有宋学平、段晓霞。高二听课较多的教师有白素良25节、陈欣27节、吴丽华20节、姜悦20节、葛梅22节、张国良20节。

检查高一记分册,记载小考、提问次数多,记分册运用的比较好的教师是宋清华、尤正舒、孙海霞、赵淑芬、张义祥、郭瑛、陈永艳、张福娟、张玉成、宋新华、孟宪杰、赵珊、闫青春、高艳、张守慧、王延芹、何俊玲。高二教师是丁宝霞、王淑丽、王岩、韩冬梅、李鹏、白素良、宋满鑫、韩玉芳、吴丽华、崔晓哲、陈碧艳、葛梅、蔡玲、李波、陈杰、肖杰、宋立国、陈欣。

教师上课情况:教师能以教学为中心,扎实开展工作,教学稳定有序进行,总的情况很好。存在的问题有:A关注教学反馈,根据反馈情况调整好教学做的不够。B听课发现启发式教学原则贯彻不深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力度不够,师生互动过程比较差,有的班级学生有睡觉、看书画、下棋等现象。C教具使用不规范。D听力课、体育课、实验课、信息技术课铃响前应到位,体育课离教学楼远些。E早自习听力情况有所好转,但未达到100%。F有个别教师仍在办公室辅导学生,影响老师备课。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加强教学检查力度,确定四月份和六月份为教学质量检查月。工作重点抓常规教学的规范性。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从严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年级,予以纠正。

第一次检查高一高二学生作业。作业检查情况:1、同一学科同一层次班级间不同班级作业量不同。高一数学:5班数学作业16次,6班作业5次,小考次数基本上相同。高一化学:8班作业4次,试卷3份,小考5次,练习册20次。6班作业8次,试卷2份,小考2次,练习册1次。高二物理:6班作业22次,试卷12份,小考2次。9班作业6次,试卷15份,小考1次。2、普通班作业批改次数比非普通班批改次数少。3、作文批改:学期过半批改没过半的班级有:1年2班、1年6班、1年10班、2年6班。4、总体上比较好的备课组有:高一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高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

第二次检查高一高二学生作业批改,检查作业批改、小考、练习等。高一:语文作文各班5-6次,其他还有随堂作文等。数学4班最好40次,物理1-4班最好30-32次。年级作业批改完成规定要求。高二:语文作文各班8次以上。代数、几何11班最好39次。物理4、5、6、7、8、10班较好有25-30次。年级作业批改完成规定要求。

进入四月份学校加强教学检查力度,四月份为教学质量检查月。工作重点抓常规教学的规范性。规范教学行为,突出教学质量,从严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对期中到期末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搞好集体备课、搞好以老带新活动,新教师要听老教师的课,做到先听后讲。(2)课堂教学要有互动性。课堂纪律不能不闻不问,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提倡讲练结合,不满堂灌,不一讲到底。(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不断的督促,对学生的激励手段要加强。(4)加强批改和小考。(5)探索启发式教学,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创新课。设疑不要超越学生本身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对学生的思惟训练为中心,以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为原则,以多项信息反馈为调节。(6)加强高一高二的学科竞赛辅导,发挥尖子生的辐射作用。(7)加强办公室的纪律和教学纪律,不许把学生撵出课堂。

进入六月中旬以后,由于高一高二会考和高三年级报考志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年级的教学秩序一度出现反弹,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这一现象,马上召开中层干部和全校教职工大会,针对近日教学秩序混乱现象,姜书记、王校长向全体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教务、政教两个部门和三个年级通力合作,迅速扭转教学秩序乱的现象。教务处加强了检查力度,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年级。每天反馈二-三次,使年级教学纪律迅速好转,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组织好高一、高二的期中、期末考试,指导好高三月考。老师准时参加考前会,已经形成制度。对期中考试(1)监考情况:各考场学生人数是空前的,已经达到了最大限额,各考场的老师监考比较认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成了任务。(2)取收试卷情况:取试卷大家按顺序,收卷未发现一张漏收试卷和答题卡现象,表现较好。(3)考题情况:考题勘误较少,现场勘误也较少。(4)流动监考情况:比较认真负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各年级及时开好考试质量分析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全学期教务处组织高一高二市全能竞赛,全国数、理、化、生学科竞赛初赛、盟校通讯赛、高一高二期中期末联考、协助高三组织月考5次等多种考试,做到了组织到位无差错。

二、抓好教研、教改和岗位培训工作。

1、公开课教学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教学50余节。

3月25日魏勋丽老师参加市级地理评优课,教育学院孙主任一行三人来我校听课并进行评选。对魏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盟校优质课校内选拔赛4月9日——-10日在七楼举行,数学学科做课教师王淑丽、丁宝霞、李鹏、王延芹、何俊玲,评委钱玉山、刘玉霞、姚洪峡、白素良。经评委打分评选出何俊玲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盟校优质课竞赛。政治学科做课教师刘宝凤、李晓英、王秀辉,评委李哉、宋乐勇、张晓丽、梁启坤、刘丽霞、段晓霞。评选出李晓英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盟校优质课竞赛。4月21日刘校长、宋主任等一行13人前往长春151中学参加八校优质课竞赛,最后何俊玲、李晓英老师分别获得盟校二等奖和三等奖。

4月15—18日教务处组织了本学期青年教师第一次汇报课。闫青春、刘启强、宋立国、陈杰、赵珊、宋万利、陈广志、高艳、孟宪杰、王平林、姜悦、张丽明、张丽萍、张玉成、李波等15名教师作了汇报。大家一致认为,在学校领导及老教师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导师带徒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青年教师已迅速成长起来,课堂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4月22日王旭东老师去九台参加吉林省中学数学课研讨会并作课,受到与会者的好评。5月10日、29日宋乐勇、陈永艳老师分别在学校七楼会议室作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公开课。希望通过此举带动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走向深入。

6月3—7日教务处组织了本学期青年教师第二次汇报课。闫青春、陈杰、赵珊、姜悦、宋万利、李鹏、李波、宋满鑫、宋立国、丁宝霞、张丽萍、张丽明、孟宪杰、陈广志、张玉成、王平林、王秀辉、高艳、刘启强等19名教师参加了汇报。第一次汇报课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克服,启发式教学原则得到贯彻,德育目标明确,电教手段普遍应用。

2.各研究性学习小组本学期开展活动两次,表现突出的是陈广志、张丽明指导的《集安古墓与环境》小组,活动开展的最好,在“五?一”放假期间率学生赴集安考察,并作了成果汇报。

3.导师带徒活动情况,开展好的有:高一物理:宋学平-赵珊、高艳、闫青春;高一政治:段晓霞-王秀辉、李晓英;高一语文:陈永艳—张玉成;高二数学:王岩—丁宝霞。

4.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化学、物理、语文、数学教研组最为突出,尤其是化学教研组活动有创意、收效好。刘婧老师还作了观摩课。本学期共录制《教学杂谈》节目四期,由地理、化学、物理、历史教研组完成。

5.岗位培训和外出学习情况:假期参加研究生学习的教师有刘校长、崔恩英、李觅、张福娟、张玉成、宋新华等。微机培训内容办公系统,全校教师踊跃学习,电教室内坐满求知的老师们,非常令人感动。大家按照电教主任的要求做,积极提交教案,提交课件,如期完成了任务。

3月17日东北师范大学牛广田教授来我校作教育理论报告,全体教师牺牲休息时间,聆听专家讲座,感到很受启迪、颇有收获。3月18日牛教授在集团二中为我校高一五班、高一八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没有课的教师踊跃听课,课后牛教授与听课的教师在多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

3月29日学校组织高三各科教师在梁启坤教师带队下去长春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

4月23日尤正舒、赵淑芬老师去泰安学习英语24字教学法。

4月27日刘校长率宋乐勇、陈欣老师去露林高中听赵谦翔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做课、王鹏伟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报告。

5月30—31日刘校长率白素良、王旭东、何俊玲等教师去东北师大附中学习听课。

6月11日宋主任去市内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省“十?五”期间重大课题开题会。我校有两个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入选,并被市教科所授予“实验学校”铜牌。

6月12日姜书记、钱主任、梁主任一行去长春二中参加省里组织的高考报考指导会。

6月13日宋主任率陈欣、陈永艳老师去通化市一中观摩“研究性学习延伸与研讨课”,感到很受启发,收获颇丰,决心在我校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7月2日我校被省里确定为“青少年责任教育与培养实验学校”并挂牌。

积极组织排头兵竞赛,我校有宋学平、宋满鑫、赫英辉、宋万利、王春艳、潘春梅、张筱密、李兆兰八名选手参加九月份集团公司组织的中学物理、历史、生物、信息技术教育排头兵竞赛。

加强体音美教学的检查力度,按大纲要求开足课,不许无故占用上课时间。由于学校重视,体音美教学好于上学期,全面完成了学校教学计划。

三、搞好学生竞赛的辅导工作。

学生竞赛辅导纳入常规检查中来。任课教师认真备课,精选习题,认真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昂,班级常常座无虚席,经过辅导教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竞赛主要有:

1、3月27日通化市中学生学科全能竞赛揭晓。我校高一年级在12支参赛队伍中以7862分、6464分分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甲队)、第八名(乙队)。高二年级在11支参赛队伍中以6352分、4754分分获团体第七名(甲队)、第十名(乙队)。

2、通化市中学生学科全能竞赛中高一年级数学李秋实、徐静、张利超分获第四名、第六名、第六名,辅导教师张安梅;物理杨晓鹏、宋俊玲、陶鑫分获第三名、第六名、第六名,辅导教师宋学萍;化学关愉、叶睿博、张巍、宋俊玲、李秋实分获第一、第二、第四、第八、第十名,辅导教师刘婧;英语陶鑫、关愉、徐静分获前三名,辅导教师赵淑芬、尤正舒。高二年级物理江志勇获第六名,辅导教师崔晓哲;化学王威、谭瑛鹏获并列第二名,辅导教师张国良;英语谭瑛鹏获第三名,辅导教师蔡玲。

3、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吉林赛区初赛有三名同学被初赛录取,林涛、曲博研、那振芳。获得参加复赛资格。林涛、曲博研、那振芳获得吉林赛区复赛三等奖。辅导教师刘玉霞。

4、全国中学生化学联赛吉林赛区初赛有六名同学被初赛录取,那振芳、李一、杨宇婷、窦圣博、宋宏珊、张婷婷参加夏令营。辅导教师张国良。

5、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吉林赛区初赛有二名同学被初赛录取,关愉、王威参加夏令营。

6、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吉林赛区初赛有三名同学被初赛录取,王威、李亮、李福玉参加夏令营。辅导教师崔晓哲。

7、八盟校通讯赛成绩:

高二化学团体第二名。辅导教师张国良。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一名王威、第三名李健、第九名李福钰。

高二物理团体第一名。辅导教师崔晓哲。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三名李亮、第四名李福玉、第五名那振芳、第七名李健、第七名谭瑛鹏、第十名王德志。

高一化学团体第三名。辅导教师刘婧。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一名徐静。

高一物理团体第二名。辅导教师宋学平。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一名宋俊玲、第二名陶鑫、第五名叶睿博。

8、关于同学在2002年吉林省高二年级数学夏令营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指导教师张安梅。

9、教育处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徐静,二等奖李秋实、刘泽婷、刘曦、陶三等奖李博宇、刘璐。指导教师尤正舒、宋清华、赵淑芬。

10、吉林省英语口语大赛:

高二年级:二等奖刘泽婷、徐静、陶鑫。指导教师尤正舒、宋清华。

高三年级:杨帆。指导教师肖杰。

四、八校联考期末考试成绩及高一高二会考成绩情况。

八校联考成绩见成绩册。

高二物理、化学、历史、生物,高一历史、地理会考成绩见成绩单。高二高一各科会考通过率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待进一步加强,启发式教学力度不大。我校的新型课教学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少有成果。

2、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没有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教师之间水平差异较大。

3、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

4、竞赛成绩各学科之间不平衡,有的学科成绩出现了滑坡,尖子生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科的联考成绩与盟校相比差距大。

5、有的教师对教研教改不热心,只满足教好课,缺乏上进心和参与意识。

6、一些教师对当前高中的办学认识不足,缺乏危机感和主人翁意识。

7、高一实行的研究性学习力度不大,参与的人数少,活动次数不多,活动内容仍在探索中。

8、高中双语教学的课堂形式、预定达到的目标还未明确。应制定培训计划,让教师自主学习。

2015课题中期报告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第八篇

第1篇:课题中期报告

我们课题组自承担“教语文”教学与“学语文”教学之比较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人员热情饱满,态度积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结合理论上实验课,阶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1、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早在20XX年5月,本课题组顾问特级教师林惠生老师在带领本课题主持陶波老师去江门参加人教版教材培训会议期间,陶波比较具体的了解了林惠生老师所主持的省级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在林惠生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陶波老师决定开始着手“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

征得林惠生老师同意后,陶波、陈振华、黄咏志、黄广萍四位高中语文教师开始协商筹划,准备将“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作为林惠生老师“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这一省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并准备将此课题作为一个单独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至此,“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成立。

2015年8月,课题组在林惠生老师的指导下,为“教语文与学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这一教学科研课题撰写了“汕尾市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并很快有了回应,课题组就积极投入了该课题的研究。

2、确定研究计划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2015年8月——2015年9月)

(1)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请课题立项

(2)准备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

(3)确定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

(4)制定研究实施方案,确立各项研究的主要承担人,落实各项研究的研究计划。

第二、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8月)

(1)本课题的各项研究内容按计划开展研究。

(2)深入开展行动研究、理论研究。

(3)组织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4)2015年3月对各项研究进行中期检查,各项研究的负责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10月)

(1)各项研究先后各自进行总结,并将总结上报课题组。

(2)课题组进入总结阶段,并完成总结报告。

(3)申请教研室领导对课题组进行评估验收。

(4)将验收后的结果上报课题组。

3、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

本课题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所以课题组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力求每一个参与研究的教师能充分的理解“教语文”与“学语文”这两种不同教学思维。

为此,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会议,通过讲解,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强化理论学习,并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先后学习了林惠生老师撰写的《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三大转型》等重要文章,还阅读了《语文教改20年的科学价值》,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等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大量的著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很多网络信息。课题组还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5、积极进行课题的研讨和管理

在近半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每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课题组成员都各自开了一节公开课,实施开放性教学,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6、阶段性成果明显,教师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均有提高。

经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教师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陶波老师已撰写三篇课题研究的论文:《“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其中《“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已投稿至《中学语文》杂志社,杂志社编辑发来用稿通知书,将于2015年2月第二期发表此文。《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一文和由陶波老师、陈振华老师分别执教的两个学语文教学的课例也送交林惠生老师,作为省级课题母题的结题资料。

第2篇: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X年6月我校向江苏省教育学会申报了“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同年10月得以立项,20XX年10月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改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优点,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发、利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乡的人文资源,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养成教育与学校的科技特色活动相结合,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一个平等和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环境,让他们都能受到平等教育,融入城市的教育环境中。从而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市民素质,维护地方安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诱导不好,就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我校目前招收的学生中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此伴随出现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面临不良的生存环境,与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出现更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因此,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义务。经过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1)实现均衡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应该是平等教育。在教育中,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独立性强等优点。能教育与影响本地学生的成长,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掉不良习惯,使他们更好地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研究与教育,可以进一步融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间的关系,促进他们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对立等情绪。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

(3)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他们家乡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地研究。能发掘这种多元文化。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改进教育方法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5)创新学校管理的需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师生的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调整等诸多问题。学校管理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多的新形势。才能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改变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根据调研,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随地吐痰、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学习上缺乏信心、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课题组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产生的根源,探讨外来民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改变教师的观念,寻找合适的教育策略。在教育中,好多教师还是老观念、老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心愉悦地接受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成长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全校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3、改进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众所周知: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师,在对孩子的意志品质、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道理而不是粗暴地打骂,让子女在友好和睦的环境里成长和学习。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外来务工子女:就是指从经济落后的地方流入到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的劳动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外来人员,被人们约定俗称为“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外来务工子女”。

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行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在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简言之,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形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形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改进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改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课题组拟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目标:(1)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

(2)通过研究和实施,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全体学生素质的提升。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研究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内容:(1)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籍贯、民族分布、学习基础、学习目标、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心理状况、家庭情况、家庭经济等情况。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自律的主人。探索如何发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应用目标激励法、自我教育法、相互教育法等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导、激励他们化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生活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要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理论的学习,探索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研究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符合科学规律的学习习惯,探究怎样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挖掘、整理家乡的人文资源,既丰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又发展他们的交往、创新等能力;如何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主动地阅读经典书籍,让他们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怎样在课堂学习中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鉴别能力,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XX年6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XX年2月——20XX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聘请太仓市教师培训中心的专家严乃超老师来校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通过自学、集体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3、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相关情况,为我校的主课题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课题组成员在不记名的情况下,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对每道题目都进行了细致的数据统计。

第二阶段:课题设计申报阶段

时间为20XX年6月——20XX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领导机构,落实研究计划,确立课题方案,完成开题论证工作。具体工作为:

在2015年6月,以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为基本研究人员成立了总课题组,拟定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完成了课题申报工作。在2015年11月成立了6个子课题组,制定各自具体的研究方案,各子课题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15年5个课题成功申报了太仓市级课题(1个重点课题、两个规划课题、两个微型课题)在2015年10月举行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并启动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时间为20XX年11月——20XX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和调整课题研究,具体工作为:

全面实施研究方案,重点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班主任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在校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原因,研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方法;二是任课老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课题组利用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邀请苏州市家长学校的心理学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座。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在教学上,课题组通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引领教师在课堂上对外地民工子女进行因材施教,并且适时地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本收集了国内外在“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农村初中的外来民工子女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历史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XX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外地民工子女及家长都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访谈,了解他们的籍贯、年龄、家庭成员、父母的职业和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学习、行为习惯)、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区别、是否关注外来务工子女、是否接触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印象如何等等;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外来务工人员是否关注孩子的学习、平时会不会主动和老师联系、孩子如果有不听话或不守规矩的行为你是怎么教育的、对老师或学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有学生人数、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在班级间是如何分布的、学校招收了较多的务工子女,是否加重了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负担、日常教学管理中,针对务工子女有没有采取一些特殊的做法、对教师的安排有无特殊要求和做法、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改正的行为习惯。这为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子课题的研究

在主课题申报以后,各教研组成立了子课题组,各组长分别撰写了子课题的方案,并且进行了申报。申报的结果是:包志凌的课题《农民工子女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太仓市的重点课题,她以她们班级中的外来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各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曹磊的课题《提高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能力》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内容是:在历史的教学中,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在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探索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型人才。施巧燕的课题《体育课中对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指导的研究》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指导,提高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三个课题都是从不同学科来探索培养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的策略,充实了主课题的内容,也为我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陆涛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音乐素养问题的研究》和朱巍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外来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研究》在今年已经顺利结题。以上两个课题主要从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研究的,是我们主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

(四)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随着外来民工子女的不断增多,为了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学校制订了《浏家港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五)学校举办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活动

在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孝心、关心和爱心三方面做得并不尽人意,特别是同学之间往往为了一件极小的事情大打出手,容易冲动。为了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来自学校及社会的爱心和关心,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也为了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特举办了“道德讲堂”主题班会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都必须举办一次。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来自于五湖四海。年龄相应比本地小孩大1或2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不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在家里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有些学生回家要帮助父母干农活,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强。他们的父母在固定单位上班的不多,部分父母个体经营,还有部分家长承包种蔬菜。父母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子女接触的时间少,交流不多。对子女的教育更少。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低级、粗俗,礼貌缺失;满口土语、俗语;行为蛮横、粗野;遇事缺乏思考、喜欢

动手动脚、甚至拳打脚踢;不尊敬老师;同时撒谎、不诚实、欺负弱小现象也时有发生。从父母的文化程度可以看出: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应都比较低。但是他们都比较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但仅仅是问一下子女,很少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联系。当然他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外来民工子女在家都要做家务,一般在生活上都很节约,热爱劳动,能吃苦耐劳。但是好多外来民工子女自卑、缺乏自信心,主要表现在:在穿着、学习等方面,总觉得自己落后一等;有的觉得自己言语十腔十调,穿着土里土气,担心同学笑话;本地孩子见多识广,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于是害怕抛头露面,再加上成绩较差,见识不广,更感到自己差劲。自卑导致他们特别介意别人的说话,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变成了挖苦、讽刺。从而导致打架、斗殴。在学习方面,外来民工子女的异地就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不稳定,而且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教育的管理体制、教科书的选择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势必造成他们在知识的衔接、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与人的相处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一部分外来民工子女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科上新旧知识断档情况非常严重,以上种种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学校、年级组二级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我校的受导学生一般是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特别是外来民工子女优先予以考虑。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德育主任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大致情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是外地民工子女)。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德育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德育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作业)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

(4)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缺的更好的德育效果。

3、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组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

4、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5、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1)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

(2)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3)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

6、导师奖励制度:

每学期学校将对导师进行考核。具体分值分配:工作手册(30%)+受导学生与家长评分(20%)+受导学生实际表现(30%)+其他教师评分(2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教育方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1)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教代会讨论后确定)。

(2)设立“优秀德育导师奖”。

7、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根据导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有的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一些导师则通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一些导师则利用电话、“心灵寄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和忧愁。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道德讲堂”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道德规范、宣传道德楷模、引领道德风尚,“道德讲堂”建设活动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方面,积极报道学校各类先进的优秀事迹,创造浓厚的道德氛围。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道德讲堂”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我校决定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学校道德讲堂”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宣讲活动及开设班会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2、“学校道德讲堂”工作目标

1)倡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努力实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以及“学校道德讲堂”建设覆盖的目标。

2)“学校道德讲堂”的具体目标为: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促进转化作为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首要目的,将先进的道德理念内化为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师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接受、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学校道德讲堂”工作机制。

4)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3、“学校道德讲堂”活动目的

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2)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4)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三心”教育,即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以“我学、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通过努力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对教师进行“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提升自己”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传承我市教育行业精神。

4、“学校道德讲堂”活动安排。

1)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课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统一安排一次班会课开展活动,初一以“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为主题,初二以“友善互助、自强自立为主题,班主任根据本班情况制作一个“道德讲堂”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一名“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宣讲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学校道德讲堂”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各班需提供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道德故事、道德短片或照片相关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环节内容的道德讲堂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各班需提供:学生感想文章5篇

(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改意识增强,课题研究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如:姚云娟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外来民工子女英语学习效率》发表在2015年的《科学大众》;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爱满天下——陶行知名言在“对外地民工子女的教育中”的运用》获2015年度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比赛三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奏响自主学习旋律》获江苏省第十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二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信息素养,漫漫长路需求索——农村初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获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三等奖;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的心理抗挫教育》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二等奖;陆涛老师撰写的论文《用爱浇灌他们心中的音乐之花》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耐心走进内心真心换得信心》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张瑾老师撰写的案例《为你打开一扇窗》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许爱林老师撰写的案例《老师帮我拍张集体照吧》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王芳老师撰写的案例《逃学风波》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姚云娟老师撰写的案例《宽严相济——-“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给你一个机会,还我一个奇迹》获太仓市班主任案例评比三等奖。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德育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充分利用我校的品牌特色——科技教育,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养成教育。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第3篇:课题中期报告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是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课题,课题于20XX年11月批准立项,20XX年11月开始课题研究,计划于20XX年11月结题。课题实施以来,在xx市和xx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课题组按照研究计划,依托教学能手工作站这一平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班级学习共同体为载体,扎实开展研究,带动了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课题中期实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

问题探究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是通过创设有感染力的问题及情境,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练习,在尝试中创新的教学方式。一般包括“学习准备、目标解析、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检测与评价”六个教学环节和“问讲读议练做”六种基本方法。提倡做到:第一,不确定环节用时。第二,不拘泥环节应用完整。第三,不规定环节顺序,可以不完整重复呈现。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学习方式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能力,一个是学习关系。

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情感交融、观念沟通的活动结构。因而,学习方式最核心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升华的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建构方式。如果我们把教学活动或学生的学习仅仅看作是获取符号知识的活动,那么接受性学习也许应该是最主要的方式,然而教学活动事实上并不只有获取符号知识这个单一的目标,如果我们仅仅采取接受性学习这种方式,显然有问题。因为接受性学习难以满足师生情感交融、观念沟通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实施情况:

(一)开题论证、制定研究目标内容

20XX年11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批准立项,课题组聘请了xx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郭xx老师、xx区教研室副主任李xx老师、xx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吕xx、物理教研员董xx老师为指导专家。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论证,讨论并通过了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制定了为期一年的研究计划。

1、课题的研究目标

(1)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创设轻松和谐的育人环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切实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

(2)以此为契机,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深化我校前期的研究成果,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题的研究内容

(1)探索各教学环节中自主学习的基本模式。

教学环节包括:自学质疑环节、交流展示环节、互动探究环节、精讲点拨环节、矫正反馈环节、迁移应用环节

(2)探索学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建立班级学习共同体。

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目前采用最多的合作学习样式就是小组合作,我们计划在实验班开展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工作。每个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有明确的小组分工和职责,最大限度的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探索探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学习是近些年来人们强调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具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问题或主题,二是方法,三是过程,四是条件。我们的研究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4)构建多元评价方法

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形成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的评价机制,也是实施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不仅注意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能力的增强与提高。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二)学习有关理论,打下研究基础

2月18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分工,课题组重点推荐并统一购买了一批教育理论书籍及有关教育专著,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了解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资料和成功经验。每位成员都撰写了读书笔记并在博客中发表。高武生老师的《学会合作》读后感、李xx老师的学习《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心得体会、雷xx老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读后感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刻地谈到了学习有关书籍的体会。通过组织学习,提升了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讨研究方法,确立实施步骤

为了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实践指导性,我们研究组发放了200张学生调查问卷和100张教师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完成了调查报告,明确了研究方向。同时课题组确定了8个课题实施的实验班及课题研究计划,召开了班级学习共同体动员大会,将班级学习共同体作为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载体,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论证,撰写了开题报告,并于4月25日在我校召开了课题开题仪式暨工作站揭牌仪式,区教育局副jú长刘xx、区教研室副主任李xx出席了会议并为工作站揭牌。

1、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现有手段,从图书、期刊、报纸、网络上查找与问题探究、学生学习方式有关理论文章,并以此为研究依据开展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通过在师生中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的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通过观摩学习、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形式到本地和外地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他人优点,提升自我发展。

(4)案例分析法。根据八个课题研究实验班提供的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反思、评价,不断完善研究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出有效的学生学生学习方式。

2、课题实施步骤:

此项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学习有关理论,了解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4)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1)召开开题会报告会,由专家认定并启动此课题的研究,完成开题报告。

(2)组织各项相关的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收集各学科教学案例。

(3)及时搜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定期召开研讨会,做好各阶段的总结,形成中期报告。

(4)聘请专家进行研究过程中的指导。

(5)研究个体撰写研究个案、论文及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整理、统计和分析课题资料,汇编相关研究成果(论文、案例及反思),撰写结题报告。

(2)申请结题。

(四)科学拟定量表,理论结合实践

目前,我们的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课堂实践阶段

1、校内公开研讨促进老师反思成长

在理论应用于实践之前,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讨论并拟定了比较科学的量表从三方面用于课堂观察,在我校课题组成员范围内,进行了课例研究活动。

课例实践中,我们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操作模式,通过“学习准备、目标解析、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检测与评价”六个教学环节和“问讲读议练做”六种基本方法进行课题研究。研究中提倡做到:第一,不确定环节用时。第二,不拘泥环节应用完整。第三,不规定环节顺序,可以不完整重复呈现。

王xx、张xx、霍xx等老师分别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数学、物理等不同学科在学习方式转变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课题组成员参与课前准备、课中观察、课后评课等各个环节。课堂观察依据量表,各个成员任务明确,观察仔细。课后评课活动科学规范,讨论热烈,评价中肯,雷xx老师对王xx的授课撰写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案例反思,霍xx老师的《摩擦力》教学反思都是对我们的课题应用于实践的进一步思考。在评课议课中课题组成员的思维得以碰撞,教学实践水平得到提高。所有的课题研究活动我们都用录像、摄影、笔记等形式做了详细记录,为今后教学及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实践学习资料。

2、校际同课异构加大辐射带动

5月14日在xx初中举办了“实验初中共同体校本研修成果展示”活动,我站教师王xx、霍xx和xx初中教师曹维静、韩xx,就八年级语文和八年级物理作同题异构课展示。工作站的全体成员及共同体学校的代表100余人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们对这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评课活动进行的非常扎实有效,老师们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真诚地交流讨论,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3、依托电视媒体增强宣传力度

20XX年4月,渭南电视台《教育在线》联手xx市教育局、xx区教育局推出了一档新栏目《名师讲堂》。工作站成员霍xx、张xx老师参与了节目录制。录制前期,课题组全体成员对霍老师和张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磨课,最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示范课。两位老师共录制了五节示范课,于4月28日——6月12日在xx电视台播出。节目播出后,课题组成员对这几节课的光盘进行了观摩学习,大家反复观看,从自主学习时间的把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转换时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

二、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20XX年2月高xx的《二氧化碳的制法》教学案例获市级一等奖,《制取氧气》(教学实录)获市级一等奖。

2、20XX年3月雷xx的教学论文《跳着趣味的舞蹈前行在写作课上》荣获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省级一等奖。

3、20XX年4月,霍xx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挂牌成立。建立了建立了“霍xx教学能手工作站”博客(xxxxxxxxxx),工作站QQ群(群号:375110xxx),作为工作站发布消息、交流沟通、解疑答惑的平台,为成员提供一个温馨的网络之家。

4、霍XX老师的《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做为一个知识系列专题分别于4月28日、6月9日、6月12日在xx电视台播出。张xx老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勾股定理》分别于5月1日、5月8日播出。

5、20XX年4月,我校教师肖xx的《紫藤萝瀑布》、雷xx《人琴俱亡》、姜xx《氧气的制取》分别荣获xx区2015年度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教学课件类一、二、三等奖。

6、20XX年6月,课题组指导的张xx、张xx、马x荣获2015xx区教学能手称号。

7、课题组收集了二十余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录制了十余节课堂实录;理化组收集了三十余件学生自制的学具。

三、对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方法等情况的反思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中,课堂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许多优秀的学习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课题实验班班级学习共同体活动开展富有成效,多种学习方式的应用已初见成果,实验班学生学科成绩在期中考试中有大幅提高。对此我们有如下反思:

1、唤起兴趣,发挥学生能动性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活动的主体,教学首先要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准备阶段教师用学生更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或故事导入。教师将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的开始就得以唤起,迸发出强烈的探究热情,从而迅速地进入自主思考阶段。

2、自主探究,展示预习体验

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是方法上的,而不是结论性的。例如王xx老师的《黔之驴》教学,教师指导学生看注释,并用比比看谁了解的更多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文言文学习中看注释,学文言的方法是一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此又一次得以培养。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读不准的字词,又是读书动笔习惯的培养。

自主探究环节,教师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之后,只要引导学生借鉴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总结出一套适于自己学习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操作发现、或观察归纳、或猜想验证等。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主思考,积极发言,认真聆听同学发言,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学会听讲、创造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倾听、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在流淌的听课当中毫无雕痕地得以培养。

3、合作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一种合作探究的环境,课堂气氛轻松,讨论问题难度适中,学生讨论热烈,教师及时融入讨论当中,予以合理指导,学习激情一直处于高涨状态。

4、归纳总结,奠定自信的基础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适时学生反思与回顾,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又是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总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课堂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及时批注积累等习惯得到了充分培养,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值得借鉴与学习。

研究中我们也在思考,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更适合于那个水平段的学生;对哪个学科的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更显著;“自主、合作、探究”与“自律、自由”如何有效协调,如何提高学生合作中参与的均衡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经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在:

1、课题组成员基本上都来自教学一线,教学任务繁重,不能保证有效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课题研究,有些研究任务不能如期完成。

2、前期研究形成的文字性成果比较多,但交流发表的较少。

努力方向:

1、及时对课题前期研究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存在的不足,加强自我评价和课题管理,同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深化研究的方向。

2、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进一步加强课题组、工作室成员交流与协作,丰富课题手段。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修养,加强研究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3、按照研究计划,有效推进实施,力争后期获得更丰富的课题成果。

第4篇:课题中期报告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们《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立至今已有整整九个月。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作个简单的汇报。

我们这个课题组有个特点,那就是我们的九位组员来自黄浦区各个不同的学校,有民办学校、转制学校、普通完中、初级中学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各所学校的学生素质、基础不同,教学风格各有所长,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各有特色。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科研带动我们的教学工作、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作为落实二期课改理念的手段。我们围绕着如何上数学“好课”,重点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突出数学的思维品质的训练,让数学学科从专业学科发展为素质学科。课题组定期活动,一致认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动力工具,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就会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显然,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我们要感谢市、区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通过课题组这一形式,在互相学习、交流、研究的过程中,校与校之间缩短了距离,老师与老师之间团结协作,同时也开展了有序的竞争。九位老师将公开课作为展示我们研究成果的窗口,在短短几个月中,开设了市级公开课、展示课七节,区级公开课、展示课七节。我们组格致初的汤霞老师在“长三角洲”交流课中开了《二次函数中的数形结合》,暑假里更是走出黄浦、走出上海,去贵州省为当地学生开设了《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黄浦学校的顾涵明老师,随着六年级新教材的试行教学,让他们在潜意识阶段中,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多次孕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最近举办的“黄浦区首届教学课堂评比”活动中,我组四位老师参赛,三位老师进入了复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大家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做出回顾和总结。在全国及市级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十九篇。其中,我们的老大哥向宪贵老师表现尤为突出,他的《透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探索型动态几何问题的解法》在《中学数学教育》上发表、《课堂教学发思》在《爱的教育》上发表,并在全国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在平时组内的交流活动中,我们感到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和共同发展的时代。要使我们的教学能力有一个长足的提高,开展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交流介绍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共同参与科研,共同研究中考命题。同时把这种风气再带到各自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中去。施仲涛老师在今春开设了区级IP远程教学展示课《去括号》,下半年更是甘当人梯,对备课组内的青年教师作精心指导,共同探讨,在大同中学的青年教师大奖赛中,两位青年教师同时获得一等奖。

此外,课题组还围绕课题听课、评课,撰写课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的组员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坚持研究,部分老师还去了福州参加了“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这一切都离不开各个学校的校长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我区教研员李建国老师更是对我们关心、鼓励,对我们作全程指导,我们的成绩倾注了他的智慧和成绩!

我们的教学为科研提供了实践基础,我们的科研为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我们全体组员将一如既往,来年争取更大进步!

第5篇: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注入现代教学媒体的新课堂,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融洽,不仅可以反映出教育者的理念,还能反映出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种生存状态。马克思在谈到教育质量时认为,“未来社会的最高目标和使命,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谐而全面的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的,倡导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学。改革为了发展,发展追求和谐。为此,我们确立了“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文化的研究”这一子课题。

二、研究目标及预期研究成果

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民主、平等,开放、愉悦的和谐语文课堂。用最朴实的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用教师的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谐的课堂,体现“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性教学。和谐的语文课堂文化,是立体的、开放的、多元的。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语文课堂中获得当家作主的感觉。

2、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现策略性的交流技巧和平等、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

3、体现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4、体现课堂评价的关注点由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的“配合”程度,转向师生对话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精神家园。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系统书刊是我们需要广泛涉猎的理论营养。

行动研究法:

①细化课题,从小处着手,扎实研究。

②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在语文课堂中突现研究的侧重点。

③积累案例,勤于反思,善于发现,及时调整,最终达到课堂的和谐。

这是本课题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地进行回顾,在反思和整改中,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开放、愉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步骤

①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a、学习相关理论,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归类整理。

b、阐述对“和谐课堂”的理解。

c、确定研究侧重点、准确定位。

②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a、拟定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b、以课堂为平台,收集典型案例,对照目标、内容,加以分析、讨论,反思、调整。

C、定期研讨、交流,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进行阶段性小结,形成阶段性论文。

③课题研究形成成果阶段。

1、对积累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升为理论,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实验报告。

2、编写教案设计、案例分析、教学随笔等展示、汇编。

3、完成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年来,我校课题组成员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出发,通过互动、互补,使课题研究开展有序,进展良好。

1、深入学习,领会有关“和谐”的内涵,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再学习,重视从相关的书著中涉猎理论营养,对课题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课题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互动,或听课、评课;或进行案例分析与反思;或学习传达省、市各级有关开展课题研究的会议精神和实施方案,消除课题组成成员的畏难心理;与同课题的兄弟学校,探讨、切磋、交流,现场感受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现,分享成功的经验,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和谐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模式。

3、课题组成员加入省小语会“语文实践研究”、“小小的船”等圈子,在网上参与课题互动,达到信息互补。

4、市级领导、教研员不定期对我校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对我们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给以充分的肯定,尤其是我们能把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更是得到领导的一致赞同;还对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也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改进的方向,增添我们的科研热情与信心。

一年来,我们已走出了初始阶段的困惑,对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已有一定的把握,相信有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有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把本课题研究开展得更好。

六、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细化课题,从小处着手,扎实课题研究,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研讨,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2、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完成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形成一篇研究小论文。

3、每月至少积累与课题相关的教学精彩片断二篇,编写突现课题研究的教案设计,案例分析等,为日后课题的顺利结题积累了一定的资料。

4、20XX年8月,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案例分析,有五篇分别获漳州市教学案例比赛一、二、三等奖,并送省小语会评审。

5、11月底,本课题组将参加龙海市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公开课教学比赛,我们有信心、有实力上好每一堂课。

6、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进一步的促进,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化。教师已完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宽容,学会等待

,体现“大气”风范。“教”与“学”力求达到统一。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不断地向“和谐”靠拢。

7、子子课题相互交叉使用,求同存异,共性互补,是我校课题研究的亮点之一。

七、对现有研究结果的讨论思考

1、基本形成“民主、平等、开放、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偶尔几节课的和谐,并不能代表课堂都已达到境界,有时,当学困生对学习无动于衷时,当后进生表现又不尽人意时,因为恨铁不成钢,于是,老师又有了心急,烦燥,恼怒。

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性教学的理念应该随时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但是“等待”“倾听”“平等对话”也应该有个“度”,超越了这个“度”,课堂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还没养成,课堂中,经常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或者人云亦云。“放”得过多,课时目标不能达成,老师的困惑又来了,这与我们所追求的“和谐”出现一定的偏差。所以,把握好“放”与“收”这个度,是我们日后课题研究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证实了教师善于激励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恰当采取激励的小办法,可以促进课堂的和谐。那么,如何使不同学生保持对语文课的常有热情,也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另外,如何独具慧眼,把握多元解读的“解读点”,引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以去伪存真,也是我们下个阶段要研究的侧重点。

八、存在问题及对策

由于一线教师课业负担较重,课题组成员之间研讨的次数,兄弟学校间的课题互动次数还不够,下个阶段要灵活地处理好课业负担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使课题开展更有序;还要更好地解决课题与课情之间的矛盾,让课题充分体现实效性;案例的积累也还不足,理论的收集与整合还要进一步加强。

对策:继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课例、理论等,不断充实课题组成员自身的文化底蕴,根据成员各自拟定的计划,把握方向,朝着各自的预定目标,以课堂为平台,大步前进,大胆创新,大幅度进展;继续往“和谐”靠拢,积累更多的案例,做好更深刻的反思,形成一定的理论,提升本课题的价值,让课题的结题报告彰显魅力。

第6篇: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我校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发展大道,是一所新建学校,学校按照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建设,于20XX年9月开学。学校建有实验室、微机室、科学探究室、图书阅览室、音乐美术室,多媒体、监控、电话多网合一,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捷,为建设数字化校园提供了保障。学校拥有60台电脑的教师办公自动化系统、28套电子白板班班通系统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设备。

为了更好地将白板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技术的水平,我校申报成功了《基于交互式白板的课堂教学重构研究》这一课题,成为第三批实验单位之一。学校课题组成员在贾文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子课题“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本课题于2015年6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5年12月结题,历时一年半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电子白板使用情况。

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校15个教学班的老师上室内课均使用了电子白板,全校做到了电子白板全员培训,人人掌握,操作娴熟,白板使用率、普及率高,覆盖学科广。

二、研究进展情况。

(1)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我校课题组自申报获得批准时就专门召开了教研组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实验方案》,拟订本课题共设置了“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研究”“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研究”等三个子课题,分别由教导处和教科室主任、教务员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数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数学教师全员参与。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2)调研分析,排查问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研分析。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发现教师在运用电子白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操作部熟练,展示与教学设计不同步、工具利用不充分。二是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利用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

(3)强化学习,更新理念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与能力,我校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学习。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水平。开学初,电子白板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交互式白板教学指导培训,并对教师进行了考核,实验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理论和操作技能出众,获得优秀等次。我校还把有关电子白板的所有技术资料打包放在学校校园网内,供教师学习。之后,学校召开电子白板课题组会议及全员培训六次,重点组织教师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科研意识,掌握必要的方法,提高研究能力。通过学习和培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2、认真上好实验课,努力发挥各个课题组成员的创造性,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提高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水平。课题组陈坤老师运用电子白板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课题组全体人员参加了听课活动。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大家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目前研究成果和经验。

通过实验,我校课题组目前取得以下成果:

1、各级竞赛获殊荣。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参与了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人运用电子白板的课堂竞赛荣获市二等奖,2人获区一等奖。教师在校上公开课使用电子白板课件76人次。课题组的成员还积极制作电子白板课件,上交学校11个优秀课件。其中,陈坤老师的教学课件《鸡兔同笼》获得省级一等奖。陈卫老师制作的电子白板课件获得区一等奖。

2、交流活动促提高。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一次“十分钟使用电子白板情况的交流”活动,心得体会在网站上刊登。

3、说课竞赛展风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次电子白板说课竞赛。老师们制作得实用、精美,都能将白板的交互功能,以及其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的功效运用于课堂上。

4、教学模式导教学。我校课题组成员重点围绕“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特点及模式”这一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验教师们不断学习、交流,初步总结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分层指导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分层指导、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情境创设,引出问题→分层学习,协作释疑→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分层指导,解决问题→分层作业,拓展实践。

1、情境创设,引出问题。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课堂上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资源创造出形象而直观的问题情境;从生活情境入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蕴涵在符合学生认知的基础知识中,把学生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创造问题情境;(3)学生表演,再现问题的情境;(4)利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模型。

2、分层学习,协作释疑。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之后,要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与协作,最终解决疑问。这一环节里,教师出示学习内容后,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当然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常用的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使他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有些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阶段后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通过协作共同释疑。

3、分层练习,及时反馈。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学生成果汇报的基础上,经历了疑问、辨析、释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老师合理选择和设计相应的练习,拓展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梳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力的目的。

练习分层形式:(1)例题变式与题组对比练习。(2)对学生进行错解的分析剖析。(3)相互命题,考察效果。

4、分层指导,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辅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要分层。教师辅导优生。辅导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工作可以由优生和老师来做。通过优生带读、领读,带学、领学的形式来带动其他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由小组长来辅导后进生,老师也注意随时随地的关注。主要形式有:提问分层、检查分层。

5、分层作业,拓展实践。

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作业布置也要采用分层的形式,根据选做和必做的要求,出示几种类型的题目: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题,思维训练拓展题,这些题目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学生勇挑难题,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同时通过小组之间互相命题,体验当小老师的乐趣。三类作业完成以后的展示形式有:练习本上书写、黑板上板演、白板上练习。

分层指导,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学校的教师把电子白板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常用的一种模式,虽然它没有做到人机互动,但我校电子白板的图形、动画以及仿真等功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基于交互式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直观明了,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学的容易,教师教的轻松,真正实现了师生、生生将的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少数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缺少理论支撑。比较注重电子白板功能的使用,缺少对使用实效的思考和阐述。研究成果的质和量有待提高。

五、下一阶段研究规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探索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练习课教学设计特点及模式。

3、积累教育资源,整理出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小学三年级、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集。

4、建立信息资源库,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和教学设计能力,并积极尝试探索使用一些简单的模板,提高教师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6、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2015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 第九篇

第1篇: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2)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

(3)个性化写作中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

(4)写作教学和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

(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

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格的形式和发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②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教学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积累素材。

④经验总结法: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4、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起止时间从2015年至2015年,具体分三阶段开展:

(1)从2015年10月至2015年9月为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个性化教学”课题相关理论,要求教师教学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2)2015年10月至2015年9月为攻坚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探索语文个性化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3)2015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为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对各阶段的测试数据、资料统计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介绍实验做法。

现将各阶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1、领导重视,骨干参与,更新理念,深化认识

课题开题后,语文组成员人人参与,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总方案及实施方案”;课题组教师一起交流谈心得,认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时,打开了教学的一扇新窗户。

2、结合本校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开题之初,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上好第一堂实验课开始,课课落实,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要重视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作为课题的领衔人,我带领全组人员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开展“经典重温”阅读工程

阅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传播人类文化、吸取思想精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高考也明确地将十部名著列入江苏省高考考查范围。因此,为学生开列书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三个年级一盘棋,高中三年学生必须有整体阅读的计划。

除阅读教育部推荐的经典著作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诵读一首古诗;课前交流一句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句格言。

2、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举行一次读书会,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和积累;每周一次专题讲座,由语文组教师分工协作,就写作中的基本理论进行指导。

为配合读书计划,各年级在平时及寒暑假的作业布置上特别注重阅读、写作的安排,例如:2015年高一年级布置的寒假作业是

(1)阅读:完成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任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阅读时需做读书笔记,开学后将举行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

(2)写作:完成四篇小作,其中两篇为《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文学鉴赏。

(3)积累:完成20首诗歌及其欣赏内容的背诵任务,一天一篇,开学前的作业检测将从中挑选五首进行考查。

为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高二语文备课组于2015年推出文学名著导读系列校本课程。老师们带给了同学们一份红楼大餐,解说了《围城》的经久魅力,诠释了《哈姆莱特》。让高二学生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2015年12月,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举办了“弘毅读书报告会”,学生们就自己的读书经历与思想感悟作了交流。一项项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真正成为了“悦读”。经典的重温,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放飞了思想,积累了素材,拓宽了视野,成了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2015年由语文组陆纪登老师参与编写的名著《快捷通》出版,成为文科学生阅读名著的辅助资料。

二、营造语文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个性化课堂教学情境

学校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并开设图书角,让学生家中的书籍流通起来。2、挖掘教材中写作素材

高中新教材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课文,又是很好的素材。整合课本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学生作文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此,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做了,大量工作,编写了独特的校本作文材料。高三备课组长在2015年我校对外公开教学中展示了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三、课堂内外的整合行动

1、20XX年高一备课组开设了“快乐作文”校本课程,2015年开设了“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在校园网、校报上开设专栏,并定期印发刊物,将学生习作结集出版。

2、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王力群教授的讲座提高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家毕飞宇、祁智、范锡林的讲座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校电视台定期播放名著的讲解,如“百家讲坛”的精彩节目的播放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提高升华,这些都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3、重组骥江文学社,不定期举行作文讲座、作文竞赛等,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组2015年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三次省作文大赛。在江苏省第六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顾碧阳同学荣获高中组特等奖,朱葭同学荣获二等奖;在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首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徐天娇获特等奖,展楠、田晓贝、秦晴荣获一等奖;蔡慧、郭煜、周逸人荣获二等奖,我校被授予了优秀组织奖;在教育厅主办“镇中杯”第七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决赛中,朱葭、田晓贝、鞠云三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语文组辅导学生参加省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高三(19)班戴唯、三(21)班常晓丹获首届“高考杯”创新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中学生现场作文决赛中,高一(3)班赵宸艺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2015年11月23日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第二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选手钱梦姣获特等奖,赵宸艺、唐燕、黄诗婕、孙燕霏、周晗5名同学获一等奖,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的好成绩。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2015年组织学生参加“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高三(7)孙熙伟、魏艳波同学获省一等奖,另有二十位同学获省二三等奖。

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内知识得以拓展延伸。2015年5月,结合高二所学《唐诗宋词选读》,全年级举行了诗词名句默写比赛,又举行了“走进经典”唐诗宋词朗诵比赛,学生自己写串台词,自己主持,自选朗诵篇目和配乐,经过激烈的竞争,高二(7)班陈靖雯同学脱颖而出,先后参加了靖江市、泰州市“雅言经典朗诵比赛”,获得了泰州市二等奖。

5、20XX年,在语文组的团结协作下,第二届“高考”杯(华东地区)创新读写大赛复赛在我校成功举行。我校高三两位同学获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我校两位同学在“苏教国际杯”第九届江苏省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位同学在“新语文学习杯”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七名同学在江苏省“高考作文杯”现场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赵宸艺同学代表泰州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我校被评为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学校。

四、走进生活,重在实践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考察活动。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考察家乡名胜古迹和地名由来、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写作素材。2015年高一学生利用寒假对靖江店铺名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2015年汶川大地震后,语文组配合校团委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发起了“写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倡导学生将视野投向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二)攻坚、发展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

1、理论学习是基础,创新是根本。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交流探讨,并结合学校的课题科研实际做了认真反思。正是沿着这条教改科研的思路,每学期语文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三年来,有数十篇在国家级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2、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主渠道,抓住重点,探讨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探讨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好桥梁,我们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将个性化教学理论贯彻到个性化教学中去,这样才能达到经验普及的目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及时总结,并将成功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展示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2015年我组羊琳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2015年我组荣雪飞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015年羊君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丁杰老师获泰州市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黄越前、荣雪飞、羊君、曹成玉、羊琳等老师胜任高中循环教学。

(三)课题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

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实验效应。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实验教师乃至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意识到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能逐步意识到以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多了,青年教师也由一个高起点迈入,在实验中成长起来,能够熟练的驾御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课题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教研成果是明显的,成绩是可喜的,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高考成绩稳中有升。然而,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这只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良好开端,在接下来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我们将把“语文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教学”课题实验研究精神继续延伸,深入挖掘,拓展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思维,个性发展的内涵。

三、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该课题进行了三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怎样促进学生由获取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化,怎样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个性化教学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我们今后继续要研究的问题。

教改的路是艰辛的,但也唯有这种艰辛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欣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只能作为我们今后继续课题实验的基础,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第2篇:课题结题报告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CN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例如,有项研究阅读教学的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是:要通过研究,“建构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体验性、创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励成功的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探讨该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该程序的有效展开和运作的基本教学策略”。那么,在“研究成果”中,具体陈述所建构的新模式是什么,以及基本原则、操作程序、基本教学策略等。这些就是研究的理论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只是这样的陈述是不行的。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在提炼、归纳时,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而应融会所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出几点。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结题报告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实验)课题研究的结果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内容。这一部分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实际上就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逻辑分析,因此,在定性分析时要避免研究者主观判断,以陈述研究所取得的事实为主。这样的目的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下一部分对这一研究结果的讨论中去。对定性分析的信度检验可以用公式计算:(n为对同一内容加以分析的研究人数)。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应该把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有关数据经过统计、分析、检验后的结果列出来,能以图表的形式表示的,应该尽可能地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并且图表要求清晰、合理,使读者一目了然。在定量分析中,主要是①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中数和众数,判断数据的集中趋势程度;②计算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判断数据的离散程度;③计算标准分数以判断研究对象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④计算相关系数用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程度;⑤运用统计检验,解析和鉴别研究的结果。关于数据的检验分析,主要有: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容量的显著性检验,即容量大于30,它是用正太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判断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或者判断样本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t检验(适用于小样本容量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即容量不大于30,与z检验一样,它是判断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或者判断样本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f检验(用于对多参数进行假设检验);检验(适用于计数数据的检验,用来判断研究结果与理论假设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异)等等,对于各种检验的方法可参考有关教育统计分析书籍。对于那些不是数据的结果,但对研究结果很有价值的资料,如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等也要在这一部分里列出。

5、讨论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对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说明,阐明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和评价研究的结果和意义。在这里可以阐述个人对研究的结果的见解或观点。

6、结论部分

结论部分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或课题假设给出一个答案,要求简明扼要。在这一部分中也可以对研究中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出。

7、参考资料和附录

在这一部分,可以对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资料注明其出处来源,以备读者进行查对。参考资料的排列格式一般是:

①如果是期刊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刊名、刊号。

②如果是书籍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页码等。

结题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

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

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5、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6、附件:

(1)课题成果;

(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

审阅结题材料

在收到课题提交的结题材料后,即由专家组对结题材料进行审阅,一般而言,专家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对课题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

(2)课题的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

(4)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特别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控制、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

(5)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

(6)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7)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

专家组在完成上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后即可要求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专家组一般应在开结题论证会前一个星期对材料进行审阅。

结题论证会议议程一般如下:

1、专家组听取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的简要说明或简要介绍,也可以对结题材料进行进行补充说明。

2、如有必要专家组也可以进行听课或到有关科室查阅核实有关数据,也可以召开小型教师、学生座谈会、听课等。

3、在专家组完成听课或召开小型座谈会,听取课题组简要介绍后,就可以要求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了。

4、在完成答辩会后,专家组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对课题成果的评价。

5、专家组向课题组公布及提交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结果,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认证依据,也可以作为有关科研评奖依据。

第3篇: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1、多元评价方式与音乐学科

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发展性、创造性的课程,为每一个参与者提供了无

限的创造与变化的空间。单一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无法给以准确的衡量,也不利于激励学生喜爱、学习与享受音乐。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需要更加注重过程性的多元评价方式。

2、初中学生音乐素质

初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呈明显的多元性。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日趋成

熟,在音乐学习上已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和情感,表达方式也渐趋多样。在音乐素质上,对音乐的兴趣呈现多样性;音乐的感受与评价鉴赏能力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与此同时,在音乐的发展、表现与创造能力上尚待提高;在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音乐活动中的群体意识、合作与探究能力上仍需要正确的引导与培养。

3、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初中学生音乐素质提高的途径的研究

“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初中学生音乐素质提高的途径研究”就是立足于课堂实践,针对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运用多种实践手段与调查、反馈的研究方法,探寻科学的、人文化的、发展性的,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行之有效的综合评价方式。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初中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大多还是以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进行,或简单的“一唱(奏)了之”,或是一张卷面与唱(奏)相结合。上述评价方式无法正确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加缺少发展性、过程性、教育性的价值。很多喜爱音乐的学生囿于演唱能力的不足,或是笔试选择范围所限,使其自身在音乐学习上的收获与感受无法得到真实的展现,也就无法得到客观的、积极性的评价。此现状,对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力求改变过于追求量化定性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音乐

的“人性化”的特点。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公平、开放、发展性的评价中,通过架构的多类型、综合化与合作性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大胆参与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信与自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评价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着眼于

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2、新课程的评价思想的指导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之“序言”中指出:“新课程评

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

3、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的要求

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是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对于评价的多元性而言,

是指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的多元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个人课题的研究过程

1、“音乐课测评方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5年10月,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我通过问卷调查、师生交流的方式,了解了学生对自身音乐素质的基本评价。分析学生对各评价方式的选择率,了解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寻找学生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有了明确的把握。为下一步制定符合学生共性与个性发展的评价方式提供了依据。

2、学生的需求与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给了我“另走一条路”的灵感。

调查显示,93、6%的学生过去接受的评价是唱歌这种单一手段,有70%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不能全面衡量自己真正的音乐素质。而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表演水平的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加强、音乐创新创造素质的培养等方面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显示了他们极强的自主意识和多元的发展方向。因此,多元化的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评价,并以此推动他们音乐素质的有效提高,已经成为了学生们音乐学习中的一种实际需要。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也给了我启迪——应更加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对于音乐课程而言,尤其要着眼于音乐的“人性化”而非“标准化”,强化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因此,怎样建立起一种过程性、发展性、多类型的评价模式,走好这“另一条路”,成为了课题研究的关键。

3、以“我能行,我是音乐之星”争星活动构建多元评价的有效载体。

在进行这项课题研究之前,我就尝试过用“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考查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素质,也会在最终评价时将学生在音乐学习诸方面的表现加以综合考量,来给出相应的成绩。但是,并未将之在符合音乐学习特点、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情况下加以系统科学的整合。借鉴以往一些有益的做法,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之后,一种“兼具共性与个性、兼顾强生与弱生、以竞赛促达标、以竞赛促争优”的全新评价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开始了。

以“我能行,我是音乐之星”争星活动为多元评价的有效载体,取代原有的单一评价方式。设定了“音乐知识星”(乐理、常识、音乐与其他文化等),“音乐智慧星”(学习兴趣、音乐感知、课堂交流等),“音乐才艺星”(参与演唱、演奏、舞蹈等舞台表演的音乐活动等),“音乐创造星”(小创作、小乐器制作、音乐创新活动等)四个“争星”项目。并设定相关的过程性、阶段性评价内容与要求。在整个活动期间,以“争一星”为音乐学习的优秀线,激励学生争当“音乐之星”,在“争星、成星”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学习的乐趣。

4、“我能行,我是音乐之星”多元评价方式的多元实现

(1)、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在音乐课堂上设立了“音乐星星榜”,是学生音乐学习与进步过程的显性载体,并精心制作成展示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回答、交流、唱、奏、舞、创”等所有值得肯定的学习行为,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小星星”,课后由学生自己亲手绘上榜单,取得一定数量的小星即可争得“XX之星”。

(2)、阶段性评价方式:在学期中期举办一次“音乐大舞台”活动,以自然小组为单位,个人参赛或集体合作参赛。让同学们在演唱、演奏、舞蹈、知识抢答、作品听辨等方面选择自己能够做到的项目,展示自己阶段性学习的效果。学期末则分别以“班级演唱会”和“乐海扬帆”(卷面涵盖乐理知识、音乐常识、听辨、音乐评论等)两种形式(),在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扬长避短,发挥个性的争星、摘星。阶段性评价中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也可获得相应的“XX之星”。

(3)、在其它方向上的评价:积极鼓励并密切关注学生参加的学校各种音乐类活动或竞赛,并尽可能的给予有益的指导。当他们有了优良的表现,也可直接获得“XX之星”称号。学生个人在校外的各级各类音乐类活动的表现等也同样给与相同的积极的鼓励。

5、在研究过程中开展的与此相关的课内外活动

(1)、2015年10月,“音乐课测评方式”现状的问卷调查与研究分析

(2)、2015年11月与2015年4月,依托课堂开展了两次“音乐大舞台”竞赛

(3)、2015年1月,阶段性期终测评采用了“乐海扬帆”卷面形式

(4)、2015年6月,阶段性期终测评采用了“班级演唱会”的形式,并且在曲目的选择上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

(5)、2015年11月——12月,指导与鼓励同学们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类与音乐相关的比赛,该班11人次进入所有四项比赛的决赛,获得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并获得校园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的一等奖。

(6)、在我的指导下,2015年12月的“校庆五十周年”庆典演出、全校圣诞英语联欢演出;2015年5月的“六一”文艺汇演;6月的初三毕业典礼文艺演出,该班同学先后共计38人次参加了多个节目的歌舞表演,并有精彩表现。

(7)、2015年9月,对部分同学进行争星活动情况卷面访谈,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反思。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通过对该课题近一年时间的研究与实践,这种多元评价体系在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率提升显著,自主参加各类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与能力提高明显。

通过四种不同方式的争星活动,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XX之星”的同学达到34人,占全班人数的71%;另外,有主动争星行为的同学比例达到了83%以上。课题实施期间,共有49人次先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的与音乐相关的竞赛或是演出活动,并有相当精彩的表现。在结题前对同学们的访谈中,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这种方式给予了肯定,并表示自己的音乐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实践证明,我对“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初中学生音乐素质提高的途径研究”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架构的“我能行,我是音乐之星”的多元评价的实际载体,符合青少年学习的心理需求与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为自己和他人今后继续开展与此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1、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仍然值得关注

多元评价方式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也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很顺利的参与到争星活动之中来。有16、7%的同学无论在过程性还是在阶段性的评价中,都未能有所表现。怎样激发他们的潜能,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引导与激励他们融入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中来,促进他们自身的进步,值得我进一步思考。

2、多元评价方式的实施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能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怎样科学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正确的评价?也给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提出了问题。需要我们教师更加潜心研究理论、研究教法、研究学情、科学决策、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因班制宜的制定切实可行、灵活多变、操作性强的手段与方法。而且,音乐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很多的评价过程并非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我们的老师是否具有奉献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否能够积极的为学生拓展与创设多元评价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真正有所得,有所悟,也就显得尤为关键。

第4篇: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在xx学校的领导下,在我校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子课题,在物理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子课题为主进行有效的探索。

子课题探究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多样化的探究形式与探究内容选择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活动中:(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2)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5)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6)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3、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科学在本质上是探究,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如果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把实验仅当作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从信息处理过程出发,认为教学与其着眼于知识的掌握,毋宁更注意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本身,并建立了与此种思想相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4、人本主义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不仅对学生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而且为了使科学教师能切实开展探究式教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张“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用的主要做法。”反对把探究式教学演变成纯粹的学术活动,使其脱离社会和学生个人的生活实际,而是围绕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设计高中物理的教学探究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唤起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会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探究。

②设计物理教学的探究重在增加学生体验性的探究机会、通过交流合作式的方式体现主体性的学习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设计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自定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15年9月~2015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课题开题报告会(2015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15年9月~2015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4)汇报成果阶段(2015年6月~2015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上交专家评审(2015年11月)

(7)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5年12月)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1、课题成员的保障。

成立由校长、主任、副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参加的骨干教研成员,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2、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保障。

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各处室和漳平市进校领导也都大力支持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3、学校网络资源的保障。

学校电教中心,电子备课室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课题组教师的精诚团结和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九、课题研究成果

1、探索尝试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其课堂结构是“情景激趣→问题导引→活动探究→反馈交流→应用活化”。

具体概括如下:

(1)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物理情景或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设法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提出探究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和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解释观察结果;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

(4)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评价所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5)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以拓宽理解,形成新技能。

2、设计探究课的教学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程序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直接脱胎于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程序化的特色。因此,整个教学设计必须非常严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2)多样性原和选择性则

课堂探究中不可能探究过程的每一步都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应该具有探究过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因此,教师应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而不是将其形式化和程式化。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性,开放性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充分地估计学生学习现状、教学内容的难度,同时更恰当地进行环境设计、媒体设计等。

(4)问题性原则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应精心设置探究情景,使情景中隐含着要探究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动机是应该关注的设计原则。

(5)主体性原则

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

(6)激发兴趣原则

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与物理规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进行探究,会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和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兴奋,产生探究的欲望

3、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着手进行:

(1)选取适当的物理情景,以“激疑导问”为切入点,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态度。

(2)选择适当的物理问题,以“竞猜遐想”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3)选取适当的物理实验,以“自主设计”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

(4)联系生活和技术,以“学会应用”为切入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堂优质高效的科学探究课需要时间作保障,这正是有效进行科学探究课的矛盾所在,也是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这也是本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5篇:小学个人课题结题报告范例

《对口支援的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培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自信心”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自信心是一种个体自我评价后作出的并长久保持的一种自己持赞许的看法,它表明了个体对自己的能力、重要性和价值性的一种认同程度,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数学学习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并愿意去尝试、去努力、去体验。它反映学生对自己学会新的数学知识及在数学活动中顺利完成任务的确信程度。

“农村小学生”是指生长在农村、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因地域生活环境、家长文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条件的局限,这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及在与外界接触中呈现出胆量小、见识少、能力弱、缺乏自信等特点。

“对口支援”是指江苏省从2015年起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我所在的南京市后标营小学承担对苏北涟水县南集乡中心小学的对口支教任务,总的要求是通过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手段,促进对口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实现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对口支援的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培养的实践研究”是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作为数学教师寻求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2015年下半年,我积极响应江苏省政府“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的号召,首批赴南京市白下区对口支援的涟水县支教,在南集乡中心小学从事数学教学。我所任教的学生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直在农村小学就读,由于受地理环境、家庭背景和文化氛围等影响,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普遍表现出内向寡言、胆怯害羞和畏难退缩等缺乏自信心的现象。本课题已解决以下问题:

1、唤醒农村小学生自我意识,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做到:(1)相信自己能学好;(2)有良好的精神状态;(3)与人轻松自如的交往;(4)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5)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悦纳自己。

2、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途径:(1)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倡导平等交流,以平等对话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活动中。(2)进行发展性评价,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性评价,让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3)开展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为核心的心理教育,关注心理上存在障碍、困惑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增强自信心。(4)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教师采用家访、电话交谈等方式建立和家庭沟通的渠道,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5)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就培养自信心而言,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参与、胆怯害羞、缺乏自信等课堂现象,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阐述。情感与态度方面指出,教师应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易引起自身的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往往对自己有许多怀疑,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常消极面对,甚至心灰意冷。

(4)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本课题研究运用归因理论,解释农村小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寻求提高数学学习自信心的策略,使他们身心健康、主动发展。

(5)人的自信心形成的心理过程理论:对目标的确信(我一定能实现目标)——产生勇气、能力、精力——产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产生自尊、确认自我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在支教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为准确、客观掌握他们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实际情况,我先后采取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同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信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原因,制定出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一)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现状调查

我来到涟水县南集乡中心小学支教,通过个别访谈、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

1、胆怯害羞,沉默孤僻,不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2、缺少主见,屈从别人,遇到一点困难寻求帮助。

3、求知欲不强,口算慢,课堂上不积极思考问题。

4、不愿主动发言,回答问题胆子小、声音小。

5、做作业速度慢,不敢让老师面批,怕有错题被批评。

6、不敢接受挑战,有畏难情绪,预料失败。

7、见到老师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

8、成绩不如意有厌学倾向,甚至想到辍学。

通过对60位学生进行的综合调查,基本结果为:“自信心强”的学生占8、3%,“自信心较强”的学生占31、7%,“自信心一般”的学生占41、7%,“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占18、3%。

(二)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既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点,更与他们所在的地理环境、家庭条件和教育引导有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卑心理较强是妨碍自信心树立的主要心理原因。自卑心理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倾向,在学习上造成自卑心理的因素有:认为自己的智力不如他人,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自己天生学习能力差,“不是学习的料”,自暴自弃,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也有在学习上曾经受到过挫折和失败,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不能正确对待,从而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形成自卑心理。

2、数学能力和水平不强。由于农村小学生对社会了解太少,接受新事物较慢,数学基础不牢,在课堂学习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数学知识时,会在掌握和理解方面出现困难,产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缺乏自信心。

3、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不当。教师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在课堂中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少数优秀生,忽视大部分的学生,使不少学生怀着失败的心态,身心发展受到压抑;有的教师事业心不强,上课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还有个别教师因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便批评、讽刺、打击他们,久而久之,使之丧失自信心。

4、家庭教育严重缺乏。农村小学生地处偏僻地区,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待孩子的要求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望子成龙,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子女若未能达到他们的要求,会愤怒、失望、或冷嘲热讽,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压抑,导致自信心缺乏;二是认为子女认得几个字,能算简单的帐就行了,对子女要求不严,不能给子女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造成孩子厌学。

(三)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方法

1、注重引导,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缺少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好学上进、刻苦努力,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的提高,必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学习与数学学习意义的教育,让农村小学生懂得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家乡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只有积极进取,发愤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要引导他们感受数学是人民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数学;要适当渗透数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要介绍一些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的成才故事,学习他们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从中汲取学习动力,对数学学习充满必胜的信心。

2、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有趣”。农村小学生在物质条件和认知能力等方面与城市小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更渴望丰富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强调“数学生活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倾注爱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倾注爱心,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维护农村小学生强烈的自尊心,以平等、赏识的态度,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支教过程中,我经常向家庭困难学生赠送学习、生活用品,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我还坚持双休日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生活情况,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尽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较好地融洽了和学生的关系。

4、着眼成长,发挥评价激励作用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学生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使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中获取力量,内心产生积极情绪,进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显示聪明才智。农村小学生相对比较敏感、脆弱,教师评价不能过于简单、草率,要讲究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在对待学生课堂发言时,教师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手势和赞美的眼神。对他们解题或回答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要诚恳地指出并提出希望,绝不能粗暴否定或讽刺挖苦。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思考角度,评价分寸得当,才能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经过一年的实验,初步找到造成农村小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并探索出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信心操作性较强的教育实验方法,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研究对象的农村小学生自信心发展有了以下特点:(1)由封闭的心灵、自卑的情绪转为寻找自我价值,对自我积极肯定;(2)从回避公开场合到敢于在公开场合表现自我,自信心得到了初步提高;(3)在成功中找到了自我肯定的理由,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认为自己有与他人竞争的能力。

2、农村小学生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针对农村小学生开展的自信心教育,突出表现为自信心增强,学习成绩提高。比如班上有个男生张XX,平时比较勤奋,但学习方法不太好,造成数学成绩不理想,学习信心不足。但我发现,他的口算特别快,于是我常常在课堂上让他报得数,校对口算结果,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你的计算准确率在我们班级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你一定有能力学好数学。”通过多次鼓励和指导,他的计算得到巩固,对其他类型的数学题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成绩等第由及格提高到良好。

3、任教的班级学生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任教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形成一种整体向上的良好势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们争先创优,获校先进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是年级中最多的,各项文艺活动、体育比赛中学生表现突出。参加数学口算比赛、数学小报比赛多次获校一、二等奖。

4、教师自身教研能力有所提升。通过课题研究,从理论上我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指导,学习各种教学原理、学习心理辅导理论等,自身素质也有了提高,不仅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有所突破,而且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改善。研究中,一方面把自己的实践提炼成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之升华为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也学习了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既立足经验又超越经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加强教学实践与思考,撰写的论文《微笑教学点亮课堂》获2015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撰写的案例《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获南京市2015年度教育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此项课题的研究,既使我在农村教育实践中得到一次全面锻炼,又加深了我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自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我感到,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不仅是数学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家长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1、数学教师要以自己的自信感染着学生。教师自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榜样和资源,教师的自信力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为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自信的面貌感染着学生,引发学生对自信的强烈渴望。

2、学校和家庭要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信心不能仅靠某一位教师个人的力量,也不能靠某一门学科的力量,而是学校、教师和家庭要形成整体合力。只有充分认识这个合力作用的意义,才能使教育教学朝着健康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3、农村小学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我在支教期间能重视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但发现大多数农村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牢固树立并认真实施“人人成才、人人成长”的理念。

4、培养学生自信心要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校和教师要克服立竿见影、急于求成的错误观念,要立足长远、耐心细致,把它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引导学生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第6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张家港市朱建荣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5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15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15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15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15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15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15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15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15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15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2015年10月朱建荣老师对全市骨干教师上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的作文评讲课。受到老师和专家们的好评,也为小组内教师作了示范,2015年上半学期研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在学校开了一节课题研讨课。通过开课、研讨,大家的指导作文能力大幅提高。

8、我们总结了很多文章,朱建荣《学生评讲作文——一举多得》和《生态课堂——给学生的天空》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她还总结有论文《乐学乐教——生态作文师生的精神风貌》、《高素养——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显示了生长性原则》(已发表)、《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体现了生本性原则》、《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丰富了读写结合的含义》、《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课》、《我是怎样教学生互批互评的》等(待发)。施路平《对作文评改的几点建议》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另外朱建荣开了两次市级作文评讲公开课(2015年9月和2015年11月),在2015年11月施路平和郑咏梅各开了一节作文指导市级公开课。

朱建荣指导学生史明珠作文《因你而美》发表在《作文导报》(09-5-14)瞿希能的《那一幕夕阳见证》发表在《科技信息报》(2015-3-7)指导印梦娇市作文竞赛一等奖。(2015年1月)闻兴羽的作文《那一次我真伤心》发表在《现代教育报》

9、积累了很多资料。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文和学生优秀的批改作文。也积累了互批互改的一些经验。尤其是对于学生评讲,由粗糙到细致了。有了“训练写作——互批互改——互评”完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有由简到繁,由片段到整篇的训练思路,评讲也有了系统性。老师们的反思也积累了起来。

10、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市教研室高度重视。著名特级教师蔡明和我市教研室书记袁建忠、市学科带头人朱治国、还有市基教科副科长顾松鹤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课后都认为值得推广。10年11月份教研室又推荐朱建荣面相全市开了一节展示课。我们的做法已得到很多老师的认同,也在逐步推广中

七、课题研究反思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东西有待进一步钻研。比如说作文训练要有计划性、系统性。课堂上对课文的批注能力要进一步训练。批改作文也要由浅入深,步步为营,一次一个点来互批。学生评讲要坚持,评讲也要有针对性,也要有计划的进行。

  •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复赛时间(2016-12-23)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