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一单元:

一.积累运用

1.dāng dí jiān xiù è suíjìng wén huáng yù

2. (1). A B A A (2) .A B A B (3).A B B A

3.溃退——军队没有抵抗能力,纷纷败散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坚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阻遏——阻止

企图——图谋、打算

4. C

5. C

6. (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毛泽东新闻稿

7.略

二.阅读鉴赏

(一)1.电头。交代了发电的时间、地点及通讯社名称。

2.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冲破敌阵”和“横渡长江”。

3.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4.“不含”两个字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语义明确,不产生歧义。

5.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6.从“此种情况”到“有很大关系”。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同时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二)1.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2.导语:“国民党22年……宣告灭亡。”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概要。

3.第一层:“人民解放军入城后……献花致敬。”大意: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面。 第二层:“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开门营业。”大意: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稳定。 第三层:“在发起渡江……有组织的抵抗。”大意:对这一事件的评论。

4.记叙和议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对的,但是也并不排斥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对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堂练习册《芦花荡》答案

一. 积累运用

1. A

2. (1)犁铧黎明梨树 (2)船舱沧海抢劫(3)烧水阻挠浇花

(4)树梢稍微俏皮 (5)穿梭俊美疏浚 (6)竹篙蒿草嵩山

3.(1)渗——惨 林林——淋淋 (2)窜——蹿 窜——蹿

(3)末——抹 (4)错——措

4.(1)心里描写 (2)肖像描写

5. C

6. B

7.撑 奔着 飘

8.示例:让我们做根的事业吧,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

让我们做土的事业吧,把千万棵花孕育的根深叶茂。

9. B

(二)阅读鉴赏

(一)1.“一声一声想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内疚到了极点,痛苦到了极点,他感到耻辱,无地自容。

2.因为他感到自己没有顺利完成任务,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觉得没脸见部队。与“过于自信与自尊”一句照应。

3.衬托老头子因女孩受伤而自责、失落的心。飒飒的风响正像老头子不平静的心。

(二).“苇叶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捉鱼用”(眼前看见到的苇是实写);“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回事苇的世界”(想象和联想的苇,则是虚写)。 作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把人和苇紧紧结合在一起,既富有地方特征,又把斗争的环境和斗争的场面交融在一起,使形象鲜明,象征意义更加具体突出。

2.荷塘 朱自清 知识海洋

3.仇恨是一个:根据地人民对日本鬼子切齿的仇恨:爱是一个:老百姓对子弟兵的关心爱护:智慧是一个:巧妙掩护干部免遭敌人搜捕。这句话突出了采蒲台妇女们仇恨日寇、爱护战士、机智勇敢。

4. D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1)fú (2) jiào (3) pǎi (4) lì (5) pú (6) yè

(7) xīn (8) jū (9) chàn

2. fú拂晓 fú仿佛 lì瓦砾 shuò铄金

là蜡烛 là腊月 jié竭力 xiē歇息

3. (1)精神疲乏,气力使尽,形容高度疲劳。

(2)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长久流传,永不磨灭。

(3)严肃而恭敬

4. × √ × √ √

5.略

6. A

二、阅读鉴赏

(一)1.表现了敌人的凶残,表明“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老妇人不顾危险埋葬战士的爱心。

2.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的悲痛,情感都郁积于心,很想说出来。

3.“直着身子”是因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也不能快跑。

这一举动表现出老妇人“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的内心活动。

4.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答案不唯一)

(二)1.一位德国母亲收留交战的美、德士兵。平安的度过了一个圣诞夜。

2.“这回事”指相互为交战双方的这一事实:“孩子们”指德国兵和美国兵。

3.母亲亲眼看到不共戴天的敌人能够友好的相处,非常高兴,她相信两国人民之间没有仇恨,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所以很“激动”。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勇敢、慈爱、富有同情心、有着博大胸怀的人。虽然她是德国人,但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她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因此,当美国士兵像向她求救时,她才会置生

死于度外,毫不犹豫的收留他们,并杀掉家中唯一的公鸡来款待他们。这位母亲是伟大而可敬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一、1. jǐ yǔ 琉璃 fà lán g

缭 hài 曦 瞥 jiè 箧

2. (1) C D A E B (2). B C (3). A

3.提示:任选文中的句子,注意对美法联军的“赞誉”是反语,反话正说。

4.击败——打败 大胜——小胜力挫——力克

5.不可名状 仿佛

6. B

二、(一)1.亚洲文明的代表或亚洲文明的象征。

2.总评,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3.因为圆明园是幻想艺术的代表作,用“诗人”修饰“建筑师”是为了强调其富于幻想的特点。

4.凸显出侵略者行径的野蛮。

5.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

(二)1.(1)在这里体验品味、领悟、研究的意思。

(2)这里运用了借喻,指圆明园被焚毁。

2.第一部分总的介绍圆明园的美丽,却被英法联军焚毁;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大水法”这一景观;第三部分具体写汉白玉的精神。

3.文中用圆明园的“原本”的样子和现在的残骸进行比较,以此来英法联军的卑劣行径。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篇二: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预习反馈

一、1.溃 2.签 3.督

二、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我军英勇善战。 2.已经。

三、1.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 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四、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感知探究

一、1.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最后说东路军激战,这样文章既合情理,又可掀起高潮。 2.这篇新闻,作者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因此,全文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3.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非常准确。另外,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一句中的“较为”一词就十分准确。

二、1.“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革命的豪情

2.“至发电时止”用语确切,便于读者理解。“余部”是军事术语,用在报道战况中,既准确又得体。 3.“督战”“丝毫”两词充满嘲讽意味,形象地勾画出汤恩伯的狼狈相。

三、1.不能。因为是“广大地区”,所以应该用“占领”;江阴要塞险要,所以用“控制”。因为用火力使敌人无法从江面上逃窜,所以用“封锁”;敌人从铁路上逃跑的希望也成了泡影,所以用“切断”。 2.用第一人称,语气更亲切,充满了自豪之感。 拓展提升

一、略。

二、1.第①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时间:二十一日人数:大约三十万人事件:渡过长江 2.导语:第①句话。概述我中

语文 第1页(共12页)

路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主题。主体部分为②③④⑤句。每句为一层。第②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突破敌人防线的地点。第③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以及败逃情况。第④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第⑤句:综述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4.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

第二课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预习反馈

一、1.xiù 2.suí 3.Huáng 4.Wãn 二、B

三、1.B E F 2.B A E

四、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的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7月,南阳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壮大了武装力量,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 感知探究

1.不能互换。“恢复”是指歼灭敌军后恢复原有而遭破坏的根据地,“建立”则是指建立新根据地,它们和前面先后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相连,不能换。“扩大”后面只能接“老根据地”,它和“创立”如果互换,搭配不当。 2.“树木”指分散的根据地;“森林”指联成一片的根据地。“树木”和“森林”还可以有多种喻义,如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个别与普遍等。 3.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4.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拓展提升

一、示例:真正的“武”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表现了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言之成理即可)

二、1.导语:第①段;主体:其余七段。 2.第②段进一步解释第①段所叙事件,第③段解释日本是怎么投降的,第④段解释日本为什么投降。这三段都是进一步解释第①段的内容。 3.“在这种情况下”是指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而且俄国也对日本宣布作战。4.以便尽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

2 芦花荡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diàn 2.yào 3.jìn 4.cǎn 5.cuün 6.zâ 7.qiú

语文 第2页(共12页)

8.cuî

二、1.dÿ tí 2.yào nûâ 3.hâ hý 三、1.浮 2.轮 3.躲开 4.飘撒

四、序曲: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开端:写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发展:写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高潮:写老英雄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结局:写小女孩目睹这场英雄行为的经过。 感知探究

一、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上;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二、1.轻盈、轻快的特点。这是一个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的撑船人。 2.由远到近,由粗到细。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等特点来描写。 3.“过于”有过分、过头的意思。暗示后文老头子的失误,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1.老头子智斗日本鬼子。 2.突出老头子活动的特定环境,为下文人物活动、情节发展作铺垫。 3.“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突出了芦花荡的美丽,增强了文章的诗意,也增强了抒情

的韵味。 4.如写船头莲蓬,突出表现了白洋淀的地方特色。

二、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外在情况,敌人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把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使敌人的封锁线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的巨大反差,渲染出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三、【示例】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她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这位老同志,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能挨打,没有还手之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让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拓展提升

一、【示例】这里的树却是山一般高,翡翠一般绿,摇曳的树枝在空中四下展开。 二、1.夫妻话别。 2.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烘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了女主角对劳动、对幸福生活、对美丽家乡的热爱,更激发了人们对破坏这幸福生活的日寇的仇恨,为后面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不好。 “怎么了,你”是一个倒装句,运用倒装句更能表现水生嫂的机敏和对丈夫的关心与体贴。 4.细节描写,以看似细小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水生嫂的心理变化:听到丈夫要去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3页(共12页)

打仗的消息时极其震惊。 5.水生思想豁达开通,大敌当前,没有过多地惦记家事,而是以国事为重,毅然决然地去抗日杀敌。

3 蜡烛

预习反馈

一、1.bǎo 2.fú 3.lì 4.jiào 5.pú fú 6.yâ

二、1.sàn 散布 sǎn 散文 2.xiüo 削去 xuý 剥削 3.jiün 间距 jiàn 间歇 4.pî 迫不及待 pǎi 迫击炮 5.huàng 摇晃 huǎng晃眼 6.dàn 子弹 tán 弹簧

三、B 【解析】“副”意思是“符合”。

四、二战期间,红军要偷袭南斯拉夫的一座桥,遭德军炮火猛烈轰炸,一位战士牺牲在桥附近的方场上。住在方场上地窖里的老妇人发现了他的遗体并克服重重困难埋葬了他,老妇人还拿出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他的坟头,守护着他。文章通过这件事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战士的敬爱之情,赞美了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感知探究

一、1.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2.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对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 3.象征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象征。 4.面对法西斯最后的疯狂,老妇人从容辗转于战场之中,显示了在法西斯面前,一切正义的人们坚强不屈、同仇敌忾的铁一般的意志,以及反法西斯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二、1.表现了敌人的凶残,表明“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出战士的勇敢和老妇人不顾危险安葬战士的爱心。 2.因为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积于心,所以“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3.“直着身子”是因为她年老,不能匍匐,也不能快跑。这一举动表现了老妇人“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的心理。 4.【示例】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啊!我不能让你孤零零地在这儿。(答案不唯一,符合情理即可)

三、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四、1.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不顾自己生命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2.“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情谊,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籍,情同母子。

五、蜡烛象征了生命之光,寄托了哀思,表达了情谊。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纪念物点燃了异国人民反法西斯的友谊之火。蜡烛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拓展提升

一、示例:奉献——蜡炬成灰泪始干 友谊——何当共剪西窗烛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4页(共12页)

密 封 线

二、1.文章叙述了二战期间,一个苏联红军战士在战场上救助一个敌国小孩,并因此付出年轻生命的故事。 2.德国鬼子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震撼了,因此没有开枪。后来敌视心理占了上风,法西斯的教育、人性的丧失,使他最终扣动了扳机。 3.表明这样的举动不是孤立的、偶然的,也不是一时的冲动。

4.【示例】我认为应该这么做,反法西斯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拯救人类,而这一举动从侧面昭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预习反馈

一、1.lâ 2.huǎng 3.zhuì 4.duàn 5.liúli 6.fàláng 7.lù 8.hài 9.xÿ 10.lûâ 11.qiâ 12.cái

二、1.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2.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3.富丽:宏伟美丽。堂皇:形容气势盛大。

三、1.C D A E B 2.A

四、强盗、洗掠、行窃、劫掠、抗议等。 感知探究

一、1.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然后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接着,具体讲述园中之物和耗费劳动之巨。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2.总评作用,以全球性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3.突出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4.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 5.把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说成是“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等等。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嘲讽效果。

二、1.①老额尔金和小额尔金的对比,揭露英法联军的侵略本性和反动本质。②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的对比,揭示英法联军的野蛮和中国人的文明。 2.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滔天罪行的愤怒与不满。

三、D 拓展提升

一、D

二、1.书信写在作者被捕时,意在说明自身的危难状况以及随时所面临的死亡。 2.第②段:祖国必将独立。第③段:谴责联合国歪曲事实。第④段:信仰不会动摇。第⑤段:祖国独立仍步履维艰。 3.指的是比利时帝国主义者及其西方盟友。 4.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相比,本文没有生动的描写,没有辛辣的嘲讽,语言朴实,语调平和,真实、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预习反馈

一、1.dào 2.hū 3.chōngjǐng 4.jiǎo 5.戮 6.誓 7.蜒 8.兜

二、1.键—健 2.型—形 3.溶—融 三、1.C B A 2.D A C B

语文 第5页(共12页)

四、1.纪念地见闻;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2.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感知探究

一、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不仅是指天气,更是用天气来衬托人们当时的心情,暗示当年纳粹在这里屠杀无辜人民惨绝人寰的场景。连用四个句号,使之成为四个短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引导读者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营造一种悲哀的氛围。 2.强调了作者对纳粹残暴罪行的愤慨与控诉,对被屠杀的无辜人民的怀念与同情。 3.“世世代代‘人’的声音”指尊重和维护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及生命的尊严的呼声。

二、1.“温和”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充满友爱与和平。 2.纳粹疯狂地屠杀无辜者7 000人,特别是他们杀戮的那一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作者感受到了痛苦。 3.“沉重”是指纳粹屠杀无辜者的凶残,“美丽”是指塞尔维亚人民的英勇。 4.统领全文

三、1.B A C 2.! ! 四、1.C 2.A 3.A 拓展提升

一、这段悲惨的历史是泯灭人性的历史,人类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历史昭示我们:不要让历史重演,正直善良的人们团结起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二、1.对战争中的孤儿充满同情,对发动战争者表示愤怒。 2.表现了恒由恐惧到下定决心献血的内心矛盾斗争的过程。 3.“恒一声不吭,僵直地躺着。”“他紧紧闭着眼睛,把拳头放进嘴里,试图止住抽泣。” 4.引出文章的主旨。 5.一个小孩为了朋友,竟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生命。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hài 2.jiã 3.mù 4.雳 5.shuüng 6.惶 7.琐 8.lǔ 9.dàn 10.sǒng

二、1.惊骇 应该 2.忌惮 禅师 3.烦琐 封锁 4.保姆 拇指 5.针灸 脍炙人口

三、朝花夕拾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四、1.淡薄 消失 诘问 2.又 或 却 完全 感知探究

一、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她的睡相,元旦的古怪仪式,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2.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怀念

3.身份低微,行为粗鲁,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饶舌,多事,讲究繁文缛节;但同时也淳朴,善良,关心孩子。

二、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阿长与〈山海经〉》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表明文章的一

语文 第6页(共12页)

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起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么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1.阿长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她的前任叫这个名字,而大家又叫惯了,并非是她真的叫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无人记得了。作者这样写,形象地刻画出阿长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此外,以名字的由来做开头,能起到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体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下文的作用。

2.摘录:①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②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③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④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作用: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使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3.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①朴素而饱含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炽热的抒情气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感情却表现得很真挚、亲切、炽热,流露出深长的意味。如回忆长妈妈种种坏习惯时,对她的睡相描写:“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流露出“我”对长妈妈的厌恶之情。文章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蕴涵着“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怀念之情等。②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与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一节的“神力”等,读后都令人忍俊不禁。但是,当长妈妈高兴地买回《山海经》以后,“我”的感情就开始变得深沉而庄重了。这种感情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更为真实而深切。

二、1.表现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 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到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与爱戴之情。 3.因为对这四本书“我”曾经那么“渴慕”“念念不忘”而没法得到,如今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了,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产生了感激和新的敬意,当然会视为心爱的宝书了。 4.“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出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一系列的感受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5.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她怎样到处打听,想象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象她操了多少心,在想象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的是写“我”最初是怎么会接近该书的,怎么会渴慕得到《山海经》的,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的心情,写“我”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书,通过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拓展提升

一、略。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7页(共12页)

二、1.一个女孩通过一瓶纯净水认识生活、改变现状的故事。 2.写出了女孩对自己家境艰难的自知和为自己“高消费”的难为情的心理。 3.“沉静”一词表现了“她”此时内心的平静,“她”已不再为贫穷而自卑,也不再为同学们的嘲笑而感到难为情,她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理解。 4.女孩理解了母亲的话,决定不再为了贫穷而感到自卑。5.略,能摘录一句话,并说出喜欢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7 背影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chüi 2.xiâ 3.süng 4.jí 5.fù 6.guàng 7.chïuchú 8.zhà 9.guà 10.chün 11.tuí 12.xiâ

二、A 【解析】B项中“典致”应为“典质”;C项中“属咐”应为“嘱咐”;D项中“擦试”应为“擦拭”。

三、C 【解析】“屑”应是“值得”的意思。

四、1.叙事 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 佩弦 匆匆 背影 荷塘月色 春(答出两个即可) 春 2.形散神不散

五、父亲在车站为儿子送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感知探究

一、1.四次。第一次: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第二次:集中刻画,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第三次:对“背影”的动态进行补充,深化主题。第四次:照应开头,引人回味,增强感情。2.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感情烘托这个背影。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二、1.父亲坚持亲自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切,别人去他不放心。 3.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4.这两个“聪明”都是“糊涂”的意思,表明“我”痛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到父亲的深情。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1.动作描写。本段文字主要通过对父亲攀越铁道为“我”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来描绘“背影”这一特定的人物外貌,进而在白描记叙中抒发感情。

2.C【解析】C项为无中生有,从全文看“我”的父亲并非一个生活方式古板的人,而是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A、B两项文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语句。文章开篇写了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破败,为整篇文章营造了一种惨淡的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因而D项也是正确的。 3.B【解析】A、C、D三项内容都是脱离课文的主观臆测,不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 4.身体很胖(或是个胖子)增加背影的感人力量(或突出父爱深情)【解析】解答第一个空,要学会定位思考,找对应语句;解答第二个空,要学会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把问题置于全文中去考虑。

二、1.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8页(共12页)

密 封 线

3.担心儿子旅途中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表。 4.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担心儿子,细心关照。小结:言语中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三、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第三次流泪:“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拓展提升

一、1.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祖父去世后,“我”对老哥哥的深厚感情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对老哥哥的真情,使他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4.父子情 同情

二、1.“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2.整天忙碌;常受人鄙视。(或:生活艰辛,身体劳累;精神疲惫。)(两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3.①父亲给“我”买了鞋;②父亲给了“我”钱。(两件事,意思对即可) 4.要点:①为父亲的艰辛难过;②被父亲对“我”的关心深深地感动。(两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5.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胜过您,更胜过那些嘲笑您的人。(意思对即可)

8 台阶

预习反馈

一、1.dàng 2.küi 3.nián 4.güngà 5.qì 6.lú

二、1.pū铺路 pù店铺 2.lîu露面 lù暴露 3.tü踏实 tà踏步 4.zuü钻研 zuàn钻头 5.mî抹墙 mǒ抹杀 mü抹布 6.zhüo高着 zháo着凉 zhe谈着话 zhuï着落 7.hã和平 hâ唱和 huï和面 huî拌和

三、1.“我”(农民的儿子) 第一 2.台阶 父亲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感知探究

一、1.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于是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自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足见当年父亲的力气之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我”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的辛劳,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3.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了,新屋就要完工了,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 4.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语文 第9页(共12页)

二、1.因为他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所以回答错了。这反映了父亲身上有着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品质。 2.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就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3.动作、语言描写。父亲因为年老而挑水有些吃力,可是自己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衰老,表现了父亲的倔犟、要强。 拓展提升

一、文中父亲的需要实际是对尊重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有更高层次的需要,那就是应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为时代、为社会多作贡献。这就要求我们现在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必备技能。

二、1.(1)心中不服,感到气愤。表现了“我”对父亲没有带“我们”“农转非”和对“农转非”学生具有的优越感的不服。(2)指文人弃文就武。文中指“我”放弃代课老师的工作,参军入伍。 2.最初,“我”只是觉得父亲教“我”写“攥”字,是因为这字笔画多,结构复杂,而不满6岁的“我”能写出这个字,会让他感到很风光,认为父亲这是在炫耀。(意思对即可) 3.“假如你也能带我们‘农转非’就好了。” 4.一是幼时父亲教“我”写“攥”字这件事;二是“我”事业上屡遭败绩时,父亲教“我”如何把握机遇,攥住人生,如何生活,怎样做人。

9 老王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dýng 2.huángkǒng 3.huüngpì 4.dì 5.xiüngqiàn 6.kūlïu 7.guǒ 8.zuàn 9.zuî

二、1.惊慌害怕。 2.荒凉偏僻。 3.明令取消或禁止。 4.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三、杨绛钱钟书默存围城四、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最后一件事最感动人。 感知探究

一、①作者的善良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②老王的善良表现在: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二、1.老王以蹬三轮车谋生,生活艰苦;老王是半瞎子,身体残疾;老王住在塌败小屋中,居住条件恶劣;老王没有名,地位低微;老王是个老光棍,孤独终老,被人瞧不起。 2.体现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关系较融洽。 3.两个“也许”表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测,可看出老王身世无人知晓,他从来就不受人重视。“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三、1.从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形同僵尸的外貌描写,可见老王身体极度虚弱,生命将逝。 2.这正是老王善良本质的表现,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他的仁厚善良是中国劳动人民可敬品质的体现。

语文 第10页(共1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篇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全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第一单元: 一.积累运用

1.dāng dí jiān xiù â suíjìng wãn huáng yù 2. (1). A B A A (2) .A B A B (3).A B B A 3.溃退——军队没有抵抗能力,纷纷败散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坚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阻遏——阻止

企图——图谋、打算 4. C 5. C

6. (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毛泽东新闻稿 7.略

二.阅读鉴赏

(一)1.电头。交代了发电的时间、地点及通讯社名称。 2.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冲破敌阵”和“横渡长江”。

3.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4.‚不含‛两个字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语义明确,不产生歧义。

5.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6.从‚此种情况‛到‚有很大关系‛。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同时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二)1.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2.导语:“国民党22年„„宣告灭亡。”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概要。

3.第一层:‚人民解放军入城后„„献花致敬。‛大意: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面。 第二层:“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开门营业。”大意: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稳定。 第三层:“在发起渡江„„有组织的抵抗。”大意:对这一事件的评论。

4.记叙和议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对的,但是也并不排斥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对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堂练习册《芦花荡》答案

一. 积累运用 1. A

2. (1)犁铧黎明梨树 (2)船舱沧海抢劫(3)烧水阻挠浇花 (4)树梢稍微俏皮 (5)穿梭俊美疏浚 (6)竹篙蒿草嵩山 3.(1)渗——惨 林林——淋淋 (2)窜——蹿 窜——蹿 (3)末——抹 (4)错——措 4.(1)心里描写 (2)肖像描写 5. C 6. B

7.撑 奔着 飘

8.示例:让我们做根的事业吧,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 让我们做土的事业吧,把千万棵花孕育的根深叶茂。 9. B

(二)阅读鉴赏

(一)1.‚一声一声想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内疚到了极点,痛苦到了极点,他感到耻辱,无地自容。

2.因为他感到自己没有顺利完成任务,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觉得没脸见部队。与‚过于自信与自尊‛一句照应。 3.衬托老头子因女孩受伤而自责、失落的心。飒飒的风响正像老头子不平静的心。

(二).‚苇叶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捉鱼用‛(眼前看见到的苇是实写);‚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回事苇的世界‛(想象和联想的苇,则是虚写)。

作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把人和苇紧紧结合在一起,既富有地方特征,又把斗争的环境和斗争的场面交融在一起,使形象鲜明,象征意义更加具体突出。 2.荷塘 朱自清 知识海洋

3.仇恨是一个:根据地人民对日本鬼子切齿的仇恨:爱是一个:老百姓对子弟兵的关心爱护:智慧是一个:巧妙掩护干部免遭敌人搜捕。这句话突出了采蒲台妇女们仇恨日寇、爱护战士、机智勇敢。 4. D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1)fú (2) jiào (3) pǎi (4) lì (5) pú (6) yâ (7) xīn (8) jū (9) chàn

2. fú拂晓 fú仿佛 lì瓦砾 shuî铄金 là蜡烛 là腊月 jiã竭力 xiē歇息

3. (1)精神疲乏,气力使尽,形容高度疲劳。

(2)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长久流传,永不磨灭。 (3)严肃而恭敬 4. × √ × √ √ 5.略 6. A

二、阅读鉴赏

(一)1.表现了敌人的凶残,表明‚方场‛区域处在危险的境地,更衬托老妇人不顾危险埋葬战士的爱心。

2.看到战死的士兵,老妇人有失去亲人的悲痛,情感都郁积于心,很想说出来。

3.‚直着身子‛是因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也不能快跑。 这一举动表现出老妇人‚一定要为战死的孩子祈祷、安葬,哪怕牺牲生命‛的内心活动。

4.多年轻、多勇敢的孩子,不能让你孤零零地独自在这儿。(答案不唯一)

(二)1.一位德国母亲收留交战的美、德士兵。平安的度过了一个圣诞夜。

2.‚这回事‛指相互为交战双方的这一事实:‚孩子们‛指德国兵和美国兵。

3.母亲亲眼看到不共戴天的敌人能够友好的相处,非常高兴,她相信两国人民之间没有仇恨,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所以很‚激动‛。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勇敢、慈爱、富有同情心、有着博大胸怀的人。虽然她是德国人,但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她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因此,当美国士兵像向她求救时,她才会臵生死于度外,毫不犹豫的收留他们,并杀掉家中唯一的公鸡来款待他们。这位母亲是伟大而可敬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一、1. jǐ yǔ 琉璃 fà lán g

缭 hài 曦 瞥 jiâ 箧

2. (1) C D A E B (2). B C (3). A

3.提示:任选文中的句子,注意对美法联军的‚赞誉‛是反语,反话正说。

4.击败——打败 大胜——小胜力挫——力克 5.不可名状 仿佛 6. B

二、(一)1.亚洲文明的代表或亚洲文明的象征。 2.总评,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3.因为圆明园是幻想艺术的代表作,用‚诗人‛修饰‚建筑师‛是为了强调其富于幻想的特点。

4.凸显出侵略者行径的野蛮。

5.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

(二)1.(1)在这里体验品味、领悟、研究的意思。 (2)这里运用了借喻,指圆明园被焚毁。

2.第一部分总的介绍圆明园的美丽,却被英法联军焚毁;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大水法‛这一景观;第三部分具体写汉白玉的精神。

3.文中用圆明园的‚原本‛的样子和现在的残骸进行比较,以此来英法联军的卑劣行径。

5.‚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这里刻画了英法使臣马戛尔尼阴暗丑陋的内心世界,他的骄横,他的强盗逻辑,他的贪婪卑劣的心理都很具有代表性。文章通过对此人的描写,来揭露西方列强的本质,使人窥见了历史的悲剧

皆源于罪恶的心理。

6.赞美汉白玉宁愿粉身碎骨,也不苟且偷生。实则赞颂中国人的气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A

2.(1)键——健 (2)型——形 (3)溶——融 3.(1)C B A (2)D A C B

4.(1)排比 (2)设问 (3)比喻(4)拟人 5. B

二、(一)1.孩子们被残杀前上课的情景。写出了孩子们的生命活动,寄托人们对孩子们的怀念和对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暴行的控诉。

2.‚世世代代‛‘人’字加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及生命的尊严。

3.作者是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联想起南京大屠杀,联想到自己的同胞曾经经历过深重苦难,也表明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向往的,全人类都要警醒: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4.略 (二)1.C

2. D

3.表现了人物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4.不矛盾。踏实自尊自爱的人,他之所以偷食物是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5. C 八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 suí â jìn 曦 鞠 窖 箧 粹 cuān fàdī绒 2.B 3.B 4.A 5.A

6.(1)将“培养”改为“提高”。 (2)将“许多”移至“有益”前。 7.示例;环保年会 10月8日10时开幕,届时将有300多位专家与会。 二、阅读鉴赏

(一)1.导语 表明材料事实,报道及时 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2.说明消息既快又准

3.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4.画线的句子充满了讽刺意味,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汤恩伯过高估计了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名解放军的战斗力。

5.展现大军南下态势,暗示即将解放南京。 6.B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狭路相逢》 1. piē xù chàn jìn

1.第一问:他的打扮与众不同。第二问:庄重的打扮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对完成此次使命的重视。

2.第一问:日本是侵略者,在这个灾难的场所,每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不应该无动于衷的。 第二问:从侧面反映出他们的重视和真诚。

3.第一问:整理领带与衣褶及深吸气等一系列动作。第二问,表现了心情的沉重,他是负罪而来,是来还债的,不能不沉重。 4.眼前的海水曾是激烈的战场,多少年轻的生命就在此被无情地吞噬了,面对此海水不能不遥想当年。

5.他完全是个人行为,而且是军人对军人的方式,这样更有人情与人性。

6.他们共同经历了这场灾难的战争,他们有着共同的感觉,失去战友的痛苦,作为军人为自己国家打仗的荣耀,记忆永远定格在60年前的那场战争。

7. (1)宿敌相遇可以说是冤家路窄,狭路相逢。(2)本为叙述了美国老兵和日本老兵狭路相逢却未干戈相见,日本老兵真诚悔过,美国老兵彬彬有礼。既展示了当今世界和平趋势,也展示了两位老兵的人格魅力,路之宽窄完全取决于走在路上的双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配套练习册答案

1、 积累运用

1.惶 lǔ 悚 dan 琐 shuān g 慕 hai 诘 pī z ē n g 炙 2.A

3.(1)辟头 (2)渴慕 (3)震悚 (4)疏懒 4.B

5. 鲁迅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敬意逐渐淡薄直

至完全消失 二、阅读鉴赏 (一)

1.第一层(第1段):写作者给阿长说《山海经》。

第二层(第2~5段):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的感受。 第三层(第6段):写《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2.表现‚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我爱戴。

4.因为对这四本书‚我‛曾经那么‚渴慕‛‚念念不忘‛而没法得到。如今,却由一个自己不抱任何希望的人买来了,当然会视为宝书了。

(二)

1.都给别人做佣人,都有着凄苦的人生,都有善良、质朴、宽厚、仁慈的品质,任劳任怨。

2.老哥哥勤劳、善良、正义,同事还具有质朴、宽厚、仁慈的品质,而且任劳任怨。

3.老哥哥在‚我‛家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声,却常挨骂,看祖父的冷脸,人老体衰时背祖父赶出大门。

老哥哥走时,‚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心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请,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4.‚我‛热爱、同情、惦记、怀念老哥哥,对老哥哥有这深厚真挚的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配套练习册答案

2.(1)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凄惨暗淡,不景气。 (3)犹豫。

(4)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3.(1)√(2)× (3 ) √ (4 )√ 4.D

5. A

二、(一)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切,别人去不放心。 3.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4.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表明‚我‛痛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二)1.jǐ lù x iǎn g bï

2.为下文写那位父亲托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电影做铺垫;同时也是与后文形成对比,今昔相比照,父亲由年轻的电影迷变成‚不想凑什么热闹‛的老人,由那时能托起我看电影的健壮变成了如今的花白头发的驼背。

3.平日的生活里‚我‛很难记起,很难注意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因为对这‚爱‛似乎已‚习以为常‛了。可是,眼前这位父亲的举动勾起了我对童年,对这相似一幕的回忆,而这一举正是浓浓的父爱啊!

4.父爱如山,父爱是海,无论我们长多大,无论我们走到哪,无论我们飞多高,父亲无私的爱会永远伴我们左右,而父爱是无价的,父爱的高度是无法丈量的,因为父爱是没有终点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老王》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1.缔造 谛听 僻静 避免 伛偻 辉煌 惶恐 2.B

3.C

4.杨绛 钱钟书《围城》

二、(一)1.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形同僵尸,可见老王身体极度虚弱,生命将逝。

2.这正是老王善良的表现,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钱了人情,去世前海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他的仁厚善良是中国劳动人民最可敬的品质。

3.作者没有直接抒发她的感动、痛心等,二十采用平淡的白描手法,将自己深刻的感怀、

歉疚等情绪织入叙述的肌理之中。 4.含蓄地透露了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内心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5.‚我‛具有平等意识,关爱而非歧视不幸者,心地善良。 6.运用拟物夸张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王奄奄一息的状况,突出了他在艰难中报答他人的高贵品质,再次强化了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枯井,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

(二).(1)不随便丢字纸,专门准备纸篓,还放在尊贵的位臵上。

(2)有专门收字纸的人,到专门的地点焚化。 2.(1)焚化字纸。

(2)供奉掌握文运的神——文昌帝。 (3)供信徒进行拜祭。

(4)印行《文昌帝君阴骘文》。

3.靠香客的赏钱,,印《阴鸷文》得的工钱和他收字纸所得的赏钱与施舍。

4.借助老白所收字纸上的文字变化,反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台阶》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

3.(1)微乎其微不值得称赞。 (2)指聚集了许多人的公开场合 4.(1)肖像描写。作用略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作用略。 5.A 二、

(一)1.阶梯地位

2.这一细节,描写出了父亲是靠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的,也写出了父亲造新屋的艰辛。 3.喜悦之情

4.新屋落成,父亲老了,身体垮了,这中间透露出一种凄楚、心酸的情感。

5.父亲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父亲这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不畏劳苦,自立自强。

(二) 1.A

2.因为‚她‛的儿子小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做过类似的事,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 3.不!我们补课去! 4.C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配套练习册答案

一、àn yàn â zhuï zhōu pâi cù

juã jīdū xí xū dù máo jì liǎng 2.济 jǐ济南 jì接济 作 zuî作业 zuō作坊 3.跋/拔 潦/嘹晦/侮

4.(1)颓丧,失意。(2)追问,责问。(3)背地里进行安排:暗中作弊。

(4)潦倒失意。(5)穷困:受挫折。(6)突然,出乎意料。 5、(1)设问 反问(2)排比(3)比喻 6、(1)√(2)×(3)×(4)√(5)×

二、(一)1.信客为客死他乡的谋生者充当代理人。

2.一方面强调信客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明第二代信客正是恪守着这一信念挑着生死福祸的重担,来回奔忙于城市和乡村的。

3.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4.在当时,善良的信客不论是对于外出离乡者,还是在山村里热切盼望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信客是乡村与城市接通的媒介,也是亲人们互相沟通的纽带。

(二)阅读散文诗《乞丐》回答问题 乞丐 屠格涅夫

我走过街头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把我拦住。红肿的、泪水模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褴褛的衣衫,污秽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生命噬啮得多么丑陋!他向我伸来一只通红的、浮肿的、肮脏的手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怀表。甚至连手绢也没有我身边一无所有。而乞丐在等待他那只向我伸来的手微微摇晃和颤抖着。窘急、惶恐之下,我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兄弟。乞丐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篇四:八年级语文基础训练第三单元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h 2.zǎi 3.xio 4.zhǎng 5.chn 6.xi

7.yǐn 8.xio

二、1.B B 2.A A B 3.B 4.B

三、第一部分(1~2段):石拱桥的特点;第二部分(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三部分(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感知探究

一、1.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卢沟桥:各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把握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特点。

二、1.赵州桥。制作构造奇特,人们不知道它是怎样制造的。 2.指的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3.C 4.B 5.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举例略。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第三,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其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二、“大规模”“不少”从建造范围和数量上说明石拱桥的发展。“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说明石拱桥在建造技术上的发展。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与石拱桥有密切关系。“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新创造”,说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总长二十余万米”,是从数量上说明桥梁事业的巨大发展。“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是从技术上说明我国桥梁的发展。说明我国解放后造桥事业的发展,主要是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等。我国桥梁事业能这样飞跃发展,作者指出这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点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密切关系。

三、1.“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切,如果去掉就成为确切的了,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完全”“更是”是从程度上说明的,有强调的作用。

如果去掉,程度上减弱了,没有强调之意。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拓展提升

一、1.说明的对象是侗族风雨桥。它的特征是: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既连接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2.程阳风雨桥 3.D 4.C

二、1.太空“清洁工”指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 它是在有太空垃圾的背景下产生的。 清除太空垃圾,使其他航天器安全运行。

2.太空“清洁工”可以用来摧毁敌人的侦察卫星或通信卫星,削弱对方的作战实力,这时就成了“太空杀手”。 3.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①~③段):太空垃圾的产生;第二层(第④段):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引出说明对象太空“清洁工”,并介绍其工作原理;第三层(第⑤~⑥段):对太空“清洁工”的发展概况及其另一功能进行说明。 逻辑顺序。 4.如:“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合算。”分析略。

12桥之美

预习反馈

一、1.媒 2.谐 3.纤 4.销 5.颐 6.缀 7.搏 8.摄

9.孕

二、1.A 2.B 3.C 4.A

三、桥之美。

感知探究

一、1.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美。 2.要看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二、1.石桥 密密的苇丛 石桥 细柳 长桥 风雨 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 2.(1)用比喻句来形容观桥后心旷神怡的感受,突出桥的开阔与宽广。(2)以画家和摄影师要展开搏斗来衬托景致的独特优美。 3.通过四个例子强调了桥与周围环境的巧妙组合,构成完美景致。

拓展提升

一、【示例】叔叔,你顺着中华路向东(前)走,到太原北街向北(左)转,在中山路和太原北街的交会处就是外文书店了。或:叔叔,你沿着胜利大街向北(前)走,到中山路向右转,在太原北街和中山路的交会处就是外文书店了。

二、1.天气因素和地表因素。 2.地表因素。原因:①沙尘来自地表,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②天气因素是人们所熟知的,是一种普遍因素,无需多加说明。 3.指代三方面内容:一是沙粒大小,二是植被覆盖程度,三是湿度和积雪的覆盖程度。 4.如果 就 反之(相反) 5.“据气象学家分析”明确了信息来源;“必要”限定了条件的必不可少。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3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xi 2.zhǎo 3.chn 4.jin 5.ln 6.lu

7.qing 8.yōng 9.zhu

二、1.自出心裁 2.别具匠心 3.因地制宜

感知探究

1.第2段总说,第3~6段分说。 2.不矛盾。 “各个不同”指的是建筑的实际情况,“有

个共同点”指的是设计指导思想。 3.不可以。“绝大部分”表明是多数而不是全部,因为我国的建筑也有不对称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作比较。 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 5.比喻。 说明苏州园林像美术画,具有图画美。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1.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先总后分 2.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3.池沼宽敞 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布置 池沼成河道模样 往往安排桥梁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4.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5.活 6.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同时又不否认这是一项技术。这句话既突出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又赞颂了园林工人高超的技术。

二、1.这句话有较强的概括性。“标本”一词运用恰当,点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各地园林中具有的代表性,说明了苏州园林的重要价值。2.这是一句概括性的语言,指出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它是全文的中心,是对苏州园林的总体认识。3.句中的“俯仰生姿”一词,写出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既有动感,又有层次感。后一句介绍了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

拓展提升

一、1.(1)有的庄严,有的雄伟。(2)有的精致,有的小巧。(3)有的明快,有的高旷。 2.“溪水”就是“清流”,“曲折”就是“弯转”。作两句写,起强调作用,使得流水的形态更美好;写成对偶句,使结构工整完美。

二、1.列数字、作比较。 2.不可以。 “约”是大概的意思,是约数,这个重力常数不可能准确测量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不能。因为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细密而松软的骨骼;脑子的外脑膜和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统。 5.①头部是一种天然防震器。②头部和“手术刀”做直线运动。

14故宫博物院

预习反馈

一、1.鳌 2.湛 3.藻 4.磬 5.檀 6.穆

二、A【解析】B项中的“嫔”应读“pn”;C项中的“枋”应读“fāng”;D项中的“禧”应读“xǐ”。

三、A【解析】B项中的“成”应写作“呈”;C项中的“惯”应写作“贯”;D项中的“景”应写作“井”。

四、太和殿。

感知探究

一、在介绍建筑群时,采取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1.B C 2.B 3.不能。 因为朱漆方台不是准确的两米高,如果删去“约”字,表达意思与事实不相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5.【示例】生龙活虎、龙飞凤舞、龙盘虎踞、龙潭虎穴、叶公好龙、龙马精神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龙的另一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

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远、行为不俗、很有能耐、有出息和有成就的人称为人中龙凤。 三、1.外观雄伟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2.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空间方位顺序 3.突出太和殿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4.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和突出皇权这一核心。

拓展提升

一、【示例】承德避暑山庄、西藏布达拉宫、沈阳故宫等。(其他符合要求的亦可)

二、1.D 2.针对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态和造型。 3.圣母殿 木雕盘龙 鱼沼飞梁

4.①圣母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非常雄伟。②木雕飞龙: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③鱼沼飞梁:是一个方形荷花鱼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飞梁,人行桥上可随意左右。 5.空间顺序

三、1.地理位置 打比方 2.动工 竣工 宫殿建筑 园林 3.①“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凡尔赛宫占地面积大、气势磅礴的特点。②“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的形式”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凡尔赛宫端正、雄浑的特点。 4.相假之处:规模宏大,布局严密、和谐,建筑精美,外观壮丽。 5.不同点:故宫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权地位;凡尔赛宫讲究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

15说“屏”

预习反馈

一、1.shn 2.wi 3.zhu 4.zhāi 5.cāng 6.q

二、C

感知探究

一、1.缘于小时候母亲的熏陶,缘于古诗词对屏的抒写,缘于屏本身的神秘。2.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神秘作用。 3.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只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并没有认识到屏的建筑美的作用。

二、1.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制作者和使用者只注重了其实用性,而忽略了其建筑美 2.“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3.休闲闲倚、抱膝、闲滋味 4.拉近距离,便于直接提出希望写作目的和主题思想

拓展提升

一、1.主要内容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2.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3.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指纹

二、1.杜牧 秋夕 2.扇子 繁多的种类和制作的精巧 3.主要介绍了三种扇子的样式:羽扇、团扇、折扇。 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制成的。最初它并不是用于扇风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遮风蔽日,有时也作为仪仗。到了汉代,羽扇才有了今天的用途。团扇由竹木或兽骨做柄,竹篾或金属丝做成圈,蒙上白色的绢、纸而成,而且可以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折扇是从朝鲜传入我国的,得到一些官僚贵族、文人墨客的喜爱,这种扇子用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绢做成,可以折叠,较为耐用,携带方便,所以今天人们也仍在使用它。4.它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又能就地取材,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5.时间顺序。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篇五:初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与训练答案(人教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hú 2.zǎi 3.xiáo 4.zhǎng 5.chân 6.xiã

7.yǐn 8.xiào

二、1.B B 2.A A B 3.B 4.B

三、第一部分(1~2段):石拱桥的特点;第二部分(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三部分(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感知探究

一、1.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卢沟桥:各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把握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特点。

二、1.赵州桥。制作构造奇特,人们不知道它是怎样制造的。 2.指的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3.C 4.B 5.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举例略。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第三,富有建筑用的各种

石料。 其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二、“大规模”“不少”从建造范围和数量上说明石拱桥的发展。“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说明石拱桥在建造技术上的发展。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与石拱桥有密切关系。“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新创造”,说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总长二十余万米”,是从数量上说明桥梁事业的巨大发展。“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是从技术上说明我国桥梁的发展。说明我国解放后造桥事业的发展,主要是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等。我国桥梁事业能这样飞跃发展,作者指出这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点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密切关系。

三、1.“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切,如果去掉就成为确切的了,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完全”“更是”是从程度上说明的,有强调的作用。如果去掉,程度上减弱了,没有强调之意。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拓展提升

一、1.说明的对象是侗族风雨桥。它的特征是: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既连接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2.程阳风雨桥 3.D 4.C

二、1.太空“清洁工”指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 它是在有太空垃圾的背景下产生的。 清除太空垃圾,使其他航天器安全运行。

2.太空“清洁工”可以用来摧毁敌人的侦察卫星或通信卫星,削弱对方的作战实力,这时就成了“太空杀手”。 3.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①~③段):太空垃圾的产生;第二层(第④段):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引出说明对象太空“清洁工”,并介绍其工作原理;第三层(第⑤~⑥段):对太空“清洁工”的发展概况及其另一功能进行说明。 逻辑顺序。 4.如:“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合算。”分析略。

12桥之美

预习反馈

一、1.媒 2.谐 3.纤 4.销 5.颐 6.缀 7.搏 8.摄

9.孕

二、1.A 2.B 3.C 4.A

三、桥之美。

感知探究

一、1.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美。 2.要看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二、1.石桥 密密的苇丛 石桥 细柳 长桥 风雨 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 2.(1)用比喻句来形容观桥后心旷神怡的感受,突出桥的开阔与宽广。

(2)以画家和摄影师要展开搏斗来衬托景致的独特优美。 3.通过四个例子

强调了桥与周围环境的巧妙组合,构成完美景致。

拓展提升

一、【示例】叔叔,你顺着中华路向东(前)走,到太原北街向北(左)转,在中山路和太原北街的交会处就是外文书店了。或:叔叔,你沿着胜利大街向北(前)走,到中山路向右转,在太原北街和中山路的交会处就是外文书店了。

二、1.天气因素和地表因素。 2.地表因素。原因:①沙尘来自地表,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②天气因素是人们所熟知的,是一种普遍因素,无需多加说明。 3.指代三方面内容:一是沙粒大小,二是植被覆盖程度,三是湿度和积雪的覆盖程度。 4.如果 就 反之(相反) 5.“据气象学家分析”明确了信息来源;“必要”限定了条件的必不可少。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3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xiâ 2.zhǎo 3.chân 4.jiàn 5.lín 6.lîu

7.qiáng 8.yōng 9.zhuï

二、1.自出心裁 2.别具匠心 3.因地制宜

感知探究

1.第2段总说,第3~6段分说。 2.不矛盾。 “各个不同”指的是建筑的实际情况,“有个共同点”指的是设计指导思想。 3.不可以。“绝大部分”表明是多数而不是全部,因为我国的建筑也有不对称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作比较。 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 5.比喻。 说明苏州园林像美术画,具有图画美。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1.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先总后分 2.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3.池沼宽敞 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布置 池沼成河道模样 往往安排桥梁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4.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5.活 6.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同时又不否认这是一项技术。这句话既突出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又赞颂了园林工人高超的技术。

二、1.这句话有较强的概括性。“标本”一词运用恰当,点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各地园林中具有的代表性,说明了苏州园林的重要价值。2.这是一句概括性的语言,指出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它是全文的中心,是对苏州园林的总体认识。3.句中的“俯仰生姿”一词,写出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既有动感,又有层次感。后一句介绍了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

拓展提升

一、1.(1)有的庄严,有的雄伟。(2)有的精致,有的小巧。(3)有的明快,有的高旷。 2.“溪水”就是“清流”,“曲折”就是“弯转”。作两句写,起强调作用,使得流水的形态更美好;写成对偶句,使结构工整完美。

二、1.列数字、作比较。 2.不可以。 “约”是大概的意思,是约数,这个重力常数不可能准确测量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不能。因为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细密而松软的骨骼;脑子的外脑膜和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非常大而有力的肌肉系统。 5.①头部是一种天然防震器。②头部和“手术刀”做直线运动。

14故宫博物院

预习反馈

一、1.鳌 2.湛 3.藻 4.磬 5.檀 6.穆

二、A【解析】B项中的“嫔”应读“pín”;C项中的“枋”应读“fāng”;D项中的“禧”应读“xǐ”。

三、A【解析】B项中的“成”应写作“呈”;C项中的“惯”应写作“贯”;D项中的“景”应写作“井”。

四、太和殿。

感知探究

一、在介绍建筑群时,采取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1.B C 2.B 3.不能。 因为朱漆方台不是准确的两米高,如果删去“约”字,表达意思与事实不相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5.【示例】生龙活虎、龙飞凤舞、龙盘虎踞、龙潭虎穴、叶公好龙、龙马精神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龙的另一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远、行为不俗、很有能耐、有出息和有成就的人称为人中龙凤。

三、1.外观雄伟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2.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空间方位顺序 3.突出太和殿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4.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和突出皇权这一核心。

拓展提升

一、【示例】承德避暑山庄、西藏布达拉宫、沈阳故宫等。(其他符合要求的亦可)

二、1.D 2.针对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态和造型。 3.圣母殿 木雕盘龙 鱼沼飞梁 4.①圣母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非常雄伟。②木雕飞龙: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③鱼沼飞梁:是一个方形荷花鱼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飞梁,人行桥上可随意左右。 5.空间顺序

三、1.地理位置 打比方 2.动工 竣工 宫殿建筑 园林 3.①“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凡尔赛宫占地面积大、气势磅礴的特点。②“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的形式”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凡尔赛宫端正、雄浑的特点。 4.相假之处:

规模宏大,布局严密、和谐,建筑精美,外观壮丽。 5.不同点:故宫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权地位;凡尔赛宫讲究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

15说“屏”

预习反馈

一、1.shàn 2.wãi 3.zhuì 4.zhāi 5.cāng 6.qì

二、C

感知探究

一、1.缘于小时候母亲的熏陶,缘于古诗词对屏的抒写,缘于屏本身的神秘。

2.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神秘作用。 3.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只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并没有认识到屏的建筑美的作用。

二、1.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制作者和使用者只注重了其实用性,而忽略了其建筑美 2.“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3.休闲闲倚、抱膝、闲滋味 4.拉近距离,便于直接提出希望写作目的和主题思想

拓展提升

一、1.主要内容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2.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3.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指纹

二、1.杜牧 秋夕 2.扇子 繁多的种类和制作的精巧 3.主要介绍了三种扇子的样式:羽扇、团扇、折扇。 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制成的。最初它并不是用于扇风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遮风蔽日,有时也作为仪仗。到了汉代,羽扇才有了今天的用途。团扇由竹木或兽骨做柄,竹篾或金属丝做成圈,蒙上白色的绢、纸而成,而且可以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折扇是从朝鲜传入我国的,得到一些官僚贵族、文人墨客的喜爱,这种扇子用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绢做成,可以折叠,较为耐用,携带方便,所以今天人们也仍在使用它。

4.它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又能就地取材,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5.时间顺序。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篇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第三单元语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第三单元语段阅读训练

中国石拱桥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

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

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

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

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

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

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

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

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

着他的名字。

(B)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

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

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

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

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

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者引用张鷟的

话,既说明了赵州桥的______,又突出了桥的____________的特点。

3.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1)巧妙绝伦: (2)语无伦次: ..

4.“中部略窄”中的“略”体现在文中何处,请找出有关句子加以说明。

5.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赵州桥的以下特征:(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单音节形容词)

(1)用料 (2)强度 (3)形式 (4)结构

6.“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的“设计”指的是 ( )

A.赵州桥 B. 两端宽、中间窄 C.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D.

大拱

7.(B)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整体到局部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特点到用途

8.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同时引用张嘉贞的话,说赵州桥“制造奇特”,

又引用张鷟的话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其角度各有不相同。

(1)作者的话是从 上说的。

(2)引用张嘉贞的话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

(3)引用张鷟的话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

9.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说说这句话中“主要”与“杰

出”两个词的表达作用。

(1)主要:

(2)杰出:

10.从文中概括出卢沟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仅限用四

个字回答)

答:① ② ③

11.(B)段文字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 ________ 。

12.(B)段中加横线的部分.

(1)从表达方式上看运用了( )

A.说明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2)从表达效果看属于( )

A.生动说明 B.平实说明 C、事理说明 D、事物说明

13.(B)段文字中加点的“约”、“几乎”两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14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15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

16(A)段文字的中心是:

17.(A)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

18.(A)段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

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

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

19.把(B)段文字分为四层,简述各层意思

20.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

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桥之美》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具有的不同的美学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选段具体写到了哪几座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下列句子的情味,写出含义。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桥下的湖水、急流,桥边的芦苇、柳丝,桥上的廊与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苏州园林》

(一)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 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

(2)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廓。

(2)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 )而不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

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

_______和_______。。

2.(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 )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围绕用词的准确性去品析。扣准池沼特点揣摩)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篇七: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巩固训练试题3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镂( ) 空 拱( )形 河堤( ) 池沼( ) ....

狼jí( ) 丘hè( ) 嶙xǘn( ) 斟zhuó( ) 2、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在后面的横线上。(3分)

巧妙绝纶 自出新裁 重峦叠嶂 因地制宜 井然有序

惟妙惟肖 就地取材 迥然不同 亭台轩谢

3、在原句上修改病句。(4分)

(1)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

(2)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4、下面关于说明文知识的说法全部正确的选项是( ) (3分)

(1)说明文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

(2)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七种。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只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种。

(4)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5)说明文中只能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不能用记叙、描写。

(6)说明文中所谓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A (1)(2)(3)(4) B (1)(2)(5)(6)

C (2)(4)(5)(6) D (1)(2)(4)(6)

5、改革的海门,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宾朋,请根据下面之材料,用一句话介绍海门。(不超过30个字) (3分)

材料1:享有“北上海”美誉的海门,位于长江之畔,黄海之滨,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隔江相望,拥有长江第一渡——海太汽渡,向西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苏通大桥。

材料2:清末状元张謇是海门永远的骄傲。他不仅从家乡出发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更把他睿智的目光和开拓的精神留给了海门人民。政治家季云、诗人卞之琳等都是海门人民的杰出代表。

材料3:海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成了“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6、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取材,对出下联。(2分)

上联:胆大心细,赵云夺阿斗。

下联: , 。

7、诗句默写(2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 。

(2)晴空一鹤排云上, 。

8、诗词赏析(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加点的“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2)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二、 阅读理解(45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25题。

(一)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爆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不会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的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的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浞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设计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9、选文主要抓住赵州桥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的?(3分)

10、“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什么?其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3分)

11、能否把“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改为“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拱”?为什么?(3分)

1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指名,并试着至少运用其中的两种写一组句子,说明一种事物。(4分)

(二)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和长绿树相间,化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3、“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这”指 由此推知“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的内涵是。(3分)

14、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括为 (2分)

15、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6、你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画意”?下面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3分 )

(1)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

(2)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

(3)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4)卧石听涛满山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三)

(1)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2)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填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的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

(3)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0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质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4)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5)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篇八: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看看你积累了多少?】

1.下列加粗字注音不全对的一项是( )

A.匀称chân 蟠pán龙 鳌áo头 轩xiâ榭

B.嶙峋xùn 镂lǜ空 丘壑hâ 蔷qiáng薇

C.额枋fāng 藻zǎo井 击磬qìng 鎏liú金

D.屏píng风 纳nà凉 帷wãi幕 伧cāng俗

2.将词语或句子补充完整:

惟妙惟( ) 巧妙绝( ) 前( )后顾 因地制( )

失之毫厘, 。银烛秋光冷画屏, 。

3.在括号内分别填入合适的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

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

4.品味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微笑之花看似柔弱,却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她能为内向的人打通交往的屏障,为失

意的人点亮希望的灯光;她能为 , ;她能为 ,

5.海尔集团执行总裁张瑞敏在回答如何面对“日本制造”的挑战时,说过一句意味深

长的话:“如果是‘中国制造’,就一定会被打败;如果是‘中国创造’,就一定不会败。”

请简析这句话妙在哪里。

简析:

6.阅读下面文字后答题。

刘翔不是个靠拼命训练成功的人。在平时的训练中的刘翔看上去颇有些漫不经心,你

让他跑五圈,他只会少跑一圈而不会多跑一圈。刘翔说:“我在训练的时候是挺轻松的,练

得差不多了就玩玩啊,光练是不行的。”

刘翔在训练中“漫不经心”的始作用者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教练孙海平。经过反复的

研究、琢磨,孙海平终于在无数次失败之后找到了他称之为具有“革命性”的训练方法。

在孙海平的安排下,刘翔每天只训练2小时,而在备战比赛的时候,训练的强度还会有所

减少。这种训练方式使刘翔在每天上阵时都精力饱满,而这种训练方法正符合了玩性十足

的刘翔的脾气,这也是刘翔成绩提高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

(注:刘翔,我国110米栏运动员,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勇夺金牌,打破了欧美人在这

个项目上110年的垄断地位,创造了世界奇迹。)

从这段文字看,刘翔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用尽量简洁,精辟的话表示自己的观点。

观点:

7.将下面的句子调整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灞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的灞水上。

(1)桥长386米,一共有64个桥洞。(2)灞桥,由于当时地处长安附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古以来,就是连接长安和长安以东广大地区的交通要道。(3)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而又

久负盛名的一座石梁桥。(4)解放后,为了便于载重车辆通行,桥面由原来的石板改为钢筋

水泥板。(5)唐人送别亲友,也多送至灞桥,有“灞桥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又称销魂桥。

(6)修建于汉朝,后几经毁建,如今的灞桥是清道光十三年(1833)修建的。

二、美文赏读苑【与美文相伴,可以提升人的境界,驻足于优美的文字中,你定会有如沐

春风的享受,引起你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特殊感悟。】

(一)完成下面各题

保护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

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

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

原、泥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食物、原料和

水资源,而且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覆盖地球

表面仅为6﹪,而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

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中国的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是世界上湿

地类型最多、分布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目前我国湿地消失和退化极

度严重,湿地生态系统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湿地面临的各种威胁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建

设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湿地的缩减和破坏,又造成

生态灾难日益频繁。近40年来,我国已有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

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退化。湿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

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生态系统平衡。海岸带湿地开发秩序混乱,布局不合理,近岸海域的

污染和赤潮等使海岸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

全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

营养化已成为公害。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林遭到过度采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

含沙量增加,河床、湖底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

的过度开垦,鱼直对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

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脆弱性仍未得到公众以及一些管

理者的认识和重视。人们在开发利用湿地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导致湿地生态

系统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湿地资源在得不到正常休养生息的情况下,变得日益脆弱。从

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

重威胁仍在进一步加剧。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

地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

要湿地公约》,并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新世纪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人类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9.从文中找一个句子,作为全文的总说句。

10.文中有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湿地的重要作用。请找出这个比喻。

11.提取文中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湿地被破坏的严重后果。

12.你认为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13.说说要保护湿地,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14.联系生活实际,举两个湿地被破坏的例子。

15.请你拟一条有创意的公益性广告或标语,号召人们自觉保护湿地。

(二)完成下面各题

奇想:派个“使臣”赴地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自以为对这个星球已了如指掌。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

只能收集地球表层的数据,无法确切解释地心的活动。为了揭开地心的奥秘,美国加州理

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家戴维·史蒂文森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用核弹在地壳内10~30公里

处炸开一个缺口,将一个探测器以18公里/小时的速度送入离地表6400公里的地心,然后

用设在地球表面的一个极灵敏的声波接受器收集数据,以了解地心活动是如何影响地球表

面环境的。

这一设想听说上去近乎疯狂,其实是建立在对地球已有认识基础之上的。地球的构造

分为5层:第一层为地壳。地壳在整个球面的厚度各处不一,在海底下平均是5公里,而

在陆地底下是30公里。地壳很坚硬,由玄武岩和花岗岩组成。第二层是上地幔(或称亚地壳),

由硅酸盐和橄榄岩构成,厚度为700公里。上地幔层与地壳连接处的摩擦会导致局部的溶

化,从而产生岩浆囊。有时岩浆囊会冲出地表即形成火山爆发。第3层为下地幔,位于地

下700公里~2900公里处。它质地坚硬,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也是由硅酸盐(钙钛矿)构

成。由于长期承受地核产生的热能,下地幔会发生变形。第四层为外核,从地下2900公里

起,温度超过5000℃,因此外核层内的 铬和 镍都已熔化。这些金属液体在地球自转时会

流动,从而产生了地球磁场。第五层为内核,位于地下5100公里~6400公里深处,科学家

对这里的情况也不甚了解。根据某些理论,在巨大的压力下,铁合金液体又会慢慢冷却和

凝结,因此液态的内核中可能含有一个坚硬的“种子”。

6400公里地下由熔化的高温金属液构成的地核是生命的源头,在一定程度上是它塑成

了地球的地形,并影响着气候。因此可以说,地球是个活跃的星球。它的中心温度高达

5000℃,而在45亿年前温度更高。地核在逐渐冷却的过程中,通过其周围的地幔向外释放

能量,于是在地幔中产生了热对流现象。由于这种热对流,上下地幔层在极缓慢的移动,

这又反映在地壳层,造成了板块结构,因此产生大陆漂移、地震和火山爆发。从气候角度

看,地核也是地球磁场的摇篮,磁场是我们的保护伞,使我们免遭有害的射线、太阳风等。

地核活动的改变会危及人们的生活,动植物将遭辐射之害,飞机的雷达会迷失方向,无线

电通讯也将会受到干扰。在地球表面做实验有极大的局限性,而目前只有通过精确的模拟

器才能进一步了解磁场保护伞的运行情况。

目前地球上最深的探井(在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也只有12.2公里,这与我们距离地心的

6400公里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6400公里深的地核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只能推

测。为了确定地核的性质,巴黎地球物理所应用了地震仪收集的资料。当发生地震时,震

波会穿越全球,因此远在法国的地震仪也能觉察日本微弱的地震。如果地球是均质的,那

震波也会是规则的,但地球内从2900公里起震波就开始放慢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震波

穿过了液体,很可能这种液体就是地核中熔化了的混合体。

为了验证科学家的推测,戴维·史蒂文森教授计划把一个探测器送入地球内部。为什

么不搞一个装备 钻孔机的载人船呢?这不可能,因为地核的压力是大气压的360万倍,任

何器械都承受不了。所以他想制造一个装备10瓦发射器(与太空探测发射器的电功率一样)、

如葡萄核大小的探测器,外层再涂上极其坚固的涂料,这样的探测器就有可能深入到地球

的核心,分析地核的构成,以及磁流的温度、压力和速度。

事情到此还远未成功。探测器要进入地心,必须穿过地壳和地球各层。这首先需要在

地下几百米处爆炸一枚能量达到里氏震级为7级的核弹,在地壳中打开一个深至10~30公

里的缺口。史蒂文森还准备依据物理定律来实现他的设想:地质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时,

在重力作用下,地球表面大量溶化的金属可能流入地心。根据这一原理,探测器可由一个

金属液泡来运送。为此,要向由核弹炸开30公里宽的地缝中浇进10万吨铁水(相当与全世

界铁厂一个星期的产量)。如此形成的金属液泡因其密度高于周围地质而会熔化掉一路的岩

石,以18公里/小时的速度推进,直达地心。

设想中的地心之旅所必须的地面设施预计造价达89亿欧元。史蒂文森认为,既然政府

已斥巨资来征服太空,那么揭开地核之谜也同样重要。他的方案旨在表明,即使今后也许

还可以考虑其他技术,目前进行这样的试验也已经是可行的。这就是说,人类探索地核奥

秘的地心之旅已进入倒计时。

16.标题中的“使臣”指 。

17.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地球物理学家戴维·史蒂文森的设想。

18.用画图的形式,直观表示地球的构造。

19.“因此液态的内核中可能含有一个坚硬的种子”中的“可能”能删掉吗?说说理由。

20.为什么说地核是生命现象的源头?

21.戴维·史蒂文实现他的设想的方案是:

①核弹头炸缺口→②( )→③( )。

22.你有更好、更大胆的奇思妙想来帮助戴维?史蒂文森尽快实现他的设想吗?

(三)完成下面各题

人生的奇迹无处不在 崔修建

1823年,在英国南部城市威尔士的一个小城镇,一户穷困潦倒的农家,一个瘦小的女

婴呱呱坠地。她不合时宜的降临,在愁眉不展的父母看来,只是让本已穷困的家中又多了

张吃饭的嘴。更让父母苦恼的是女孩两岁那年,左脸上突然生出一颗指甲大的黑痣,让她

那张本来就不大好看的脸,变得更丑陋了。

来自亲人和周围人们更多的歧视的目光,让从小自卑感便很重的女孩变得更加抑郁了,

她常常久久地望着远方发呆。父母更加不喜欢她了,只让她念了四年书,便让她去一家农

场做工。女孩默默地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每天除了拼命地干活,一有空闲,她就躲到一个

角落里,痴迷地读着能够找到的各种书,似乎只有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她才可以忘却生

活中那无尽的烦恼。如果不是因为那突如其来的预言,她十有八九会像许多贫苦农家孩子

一样,默默无闻地走过凄苦的一生。

女孩命运的改变是在她13岁那年的春天。一位牛津大学的当时赫赫有名的哲学家,偶

然地在那家农场的草垛旁,看到了正在全神贯注地读书的女孩,他不容置疑地对身旁的人

说:“哎呀,这个小女孩双目有神,心智非凡,将来肯定是这个小镇上最有出息的人,她脸

上的那颗黑痣,其实是一颗幸运星。”

“真的是那样的吗?”哲学家的预言像一块巨石,砸在了女孩的父母和众人平静的心

海里,他们不约而同地打量起平时谁都不愿意多瞧几眼的女孩。

许多事情就从那时突然变得奇怪起来——丑丑的女孩虽然没有一下子美丽多少,但却

可爱许多,众人纷纷搜寻了许多的旁证,来附和哲学家的判断,以证明女孩的确与众不同。

众口一致的赞赏的评语,深深的鼓舞了女孩的父母,他们像拣到了金子一样兴奋起来,女

孩脸上的那个讨厌的去不掉的黑痣,在父母眼里也陡然成了一种智慧的象征。接下来,一

连串的幸降临到女孩的头上——本镇最好的学校主动免费邀请她入学,一位大农场主主动

登门认她为干女儿,为她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并帮助她一家人走出了贫困的阴影。

“女儿是神童”的说法还在不断地向四处传播,女孩陷入了众人羡慕和激励的包围中,

一天天地自信、开朗起来,笑容一如阳光般灿烂起来,她的学习成绩一年比一年优异,还

成了校园里的活跃分子,她的组织能力在同学中间出类拔萃。女孩脸上的那颗黑痣又扩大

了一点儿,但这并没有妨碍许多英俊的男士频频向她示爱,她真的由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

白天鹅。

后来,女孩取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了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当时最年轻的女教授

和一名很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再后来,她还做了伦敦市的市长助理。

随着时光的流逝,几乎已没有人记得女孩卑微的出身和她凄惨的童年,人们把更多的

敬慕和赞赏投给了一步步迈向成更大成功的女孩。

女孩35岁那年突然病逝,许多人不禁扼腕痛惜,因为她即将被提名为皇家科学院院士。

后来,一位医生道出了女孩死亡的原因——是女孩脸上的那颗黑痣发生了癌变,癌细胞侵

入了脑组织里。但此时,已经没有人在意这一点了,人们到处传颂的是女孩脸上的那颗黑

痣,乃是上帝赐予的象征智慧和才干的幸运星,人人都在羡慕女孩,都在渴望自己也拥有

一颗那样神奇的黑痣。

灯下,阅读那位名叫圣安·玛丽娅近乎传奇的短暂人生故事,我不禁喟然——本来只

是一颗不幸的黑痣,竟然因为或许仅仅是不经意的一语预言,转瞬间便附着了一股神奇的

魔力,人间的不幸,也成了向上登攀的台阶,并由此让卑微的小女孩有了辉煌的一生走向。

与其说是命运无常,不如说是奇迹无处不在,平凡如我辈的每个人,其实都拥有一脉储量

极其丰富的矿藏,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地去挖掘,靠自己,也靠别人。

23.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叙述故事?

24.哲学家的话有何种神奇作用?

25.你认为女孩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真正因素是什么?

26.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拥有一脉储量极其丰富的矿藏”的含义?

2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8.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个成功人的例子,来印证这个道理。

三、作文

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一些前奥运会冠军、世界种子选手在最后关头由于心理压力过

重,纷纷落马。他们不是输在技能上,而是输给了自己。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在跳台王

子田亮只获得十米跳台铜牌后,遗憾地说:“田亮是在大分数领先的情况下,有两个动作出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篇九:2014语文卷答案八年级上册期末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中八年级

(语文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Ⅲ卷(附加试题)三部分。第Ⅰ卷1-2页,第Ⅱ卷3-8页,附加试题9-10页,共10页。总分120+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二、阅读《三峡》,完成第6-8题。(6分,每小题2分)

三、翻译第Ⅰ卷中的划线句。(6分,每小题3分)

山 9.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翻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10.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翻译: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四、课内古诗词运用。(14分) 1.根据提示,完成上下句的填空。(5分,每小题1分) (1)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3)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李白《春望》) (4)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5)船头坐三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魏学洢《核舟记》) 2.阅读《长歌行》,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空1分)

(1)诗中作者由 葵、 朝露、 阳春、 万物、 华叶、 百川 联想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想让我们 珍惜少壮时间,努力奋发 (7分)

(2)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用了 比兴 的表现手法,作用是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2分) 五、课内文阅读。(17分)

1.“背影”在文中出现过几次?(1分)分别是怎样描述的?(4分1+1+1+1) 答:“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在文章的开头,开篇点“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做了具体的描绘。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结尾,儿子读者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2.文中划线句这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感情?(3分1+2) 答: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唯恐儿子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亲自送。

3.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为第六段加上一个小标题?(2分)第六段两次出现我流泪,这里的泪是怎样的泪(4字)?(2分)

买 橘 送 别

感 激 动 情

(答案不唯一)

4.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无私的,但是过了度,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5分1+2+2)

答:使孩子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而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由于父母常用溺爱代替了理智教育,处处庇护孩子,把缺点视为优点,把胡闹视为聪明,使孩子称王称霸,盛气凌人,缺乏同情心。此外,会造成小孩生活上的无能。(答案不唯一)

六、课外文阅读。(17分) 1.“文章借树的生长来比喻了什么?(2分)

答:来比喻了人的成长

2.两个“不确定”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吗?指的是什么?不确定中生活”指什么生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不确定?(1+2+1+2)

答:一样,人和树一样,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不确定中生活”指:因为桃花心木已经学会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自然不会枯萎了。

我遇到过的不确定: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同时出差了,让我自己在家照顾好自己。我吃了两顿方便面,觉得腻了,就跑到婆婆家,让婆婆教我做蛋炒饭和下挂面。后来,我还学会了炒几样菜呢。现在我不但不怕爸爸妈妈出差,有时候还主动帮助妈妈炒菜呢。(答案不唯一)

3.“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为什么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3分1+2)含义是什么?(2分)

答: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树苗已经能够稳稳的扎住根。

4.你从“种树的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再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出什么?(4分2+2) 答:遇到各种困难,挫折,不能光靠别人帮忙,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遇到困难自己解决,对人成长是很重要的。小树已经有了自己成长的能力,不需要种树的人在来照管它,同时,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应该像种树人种下的树一样寻找到适合自己生活成长的本领。(答案不唯一) 七、作文(50分)

(1)如星子滑过夜空(2011天津中考作文) (2)你还会________吗?

初中作文评分说明

1.没写题目或未将题目补充完整的扣2分。 2.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3.标点符号有三处以上错误扣一分。

4.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不足300字,酌情给分,最高不得超过五类卷。

5.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①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 ②立意新颖、深刻。 ③构思巧妙。 ④语言有特色。

中考满分作文 如星子划过夜空

一个人总会在他的一生中遇见许多人,而对我来说,最好的莫过于遇见一位好老师了。 她姓李,有着棕褐色的短发和黑色的明亮双眼,她喜欢穿宽松舒适的T恤衫和运动裤。年纪不大,却有着历经沧桑的老练和云淡风轻的笑容,她主修钢琴。

第一次踏进她的家门,坐在他家的那台钢琴前,笨拙地弹完一支练习曲,李老师便笑容可掬的对我说:“你以后就是我的学生了,我的要求可是很严格的,不需偷懒哦!”我迷茫的点点头,离开琴凳,拿着她安排的练习曲目,走出她的家门。那年,我7岁。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我来到她的家中,笑着坐到钢琴前,告诉她:“这个星期,我每天都练了2个小时以上,估计这次可以一次通过。”她也笑了,摸摸我的头说:“你长大了,开始懂事了,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啊!”我点点头,按下面前安静排列的琴键。那年,我12岁。

她告诉我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她告诉我弹奏颤音时指尖变化;她告诉我连音要流畅而柔和;她告诉我肖邦,贝多芬的故事;她告诉我那些或是安详或是欢快的音乐所传达的美妙的意境;她告诉我,只要你不放弃,钢琴会是陪伴你一生的挚友。

她的话语陪伴着琴键的黑白两色交织成为我内心最初的音乐梦想。五年来,和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早已注定她在我心中不再是一个毫无分量的导师。她,对我,真的很重要。 在我6岁刚开始学琴时,父母请来非常年轻也非常严厉的周老师。她总是没有耐性,几乎是吼着对我说话。我也不喜欢她,想尽办法捉弄她。一来二去,钢琴的学习自然就被弄的很僵。母亲知道后,辞去了那位老师,带来了李老师的面前,她的微笑和温柔伴随我度过5年的学琴时光。我感激我的母亲,更感激给予我这份温暖的李老师。

人们常说:“琴童的年少时光是阴暗,是痛苦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遇到了一个给予我阳光,给予我雨露的老师,一个对我而言无比重要的人。在12年的人生中,有无数的过路人,而李老师,是第一位副起在前进过程中跌倒的我的人。 她,对我,真的很重要。

中考满分作文: 你还会 害怕挫折 吗?

正如在世界上的每一部字典里。Success(成功)总是在Failure(失败)之后一样。若想享受成功的阳光就必然要经受失败的风雨洗礼。没有一条通向成功的路是康庄大道,如果你害怕挫折,就永远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爱迪生不害怕挫折。1000次的实验,1000次的失败。日日夜夜,星月睡了他未入眠。然而,也正是在经历了这些挫折以后,爱迪生这个名字永载入了史册。留声机,灯„„这些伟大的发明鉴证着他的辉煌!

不禁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面香——很多人说,海瑞是个笨蛋,可也正是这个“笨蛋”在那个腐朽的王朝用自己的一生洗刷出了一片清湾。朝中无人支持他,皇上昏庸无能。可是,

面对这些挫折,海瑞却是逆流而上,罢官算甚?流言更无可畏惧!而最终,海瑞也凭借了一己之力在那个时代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但,若是有人等不及那雪化,又会如何?很简单。项羽霸王别姬,有的是豪情,有的是情义。可是堂堂七尺男儿,为何不能忍辱负重,面对挫折,重新来过?“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正是无法面对失败,畏惧失败,项羽才会落得四面楚歌,才会那样无颜而死。 若是树木畏惧挫折,哪来的郁郁森林?若是蝴蝶畏惧挫折,哪来的翩翩蝶影?若是高山畏惧挫折,哪来的傲视天地? 若是苍鹰畏惧挫折,又哪来的搏击长空!

“失败是成功之母。”彩虹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那是阳光在风雨之后洗尽铅华的真正本色。所以,为什么要畏惧失败,害怕挫折呢?抬起头,昂起胸,勇敢地直面挫折,挑战挫折。何惧挫折?

第Ⅲ卷(附加卷,30分)

一、识图题(3分)

仔细观察这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

二、仿写(每小题4分)

1.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为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2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旋律,少一些萎糜的音符; ,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点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答案: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人生如一本书, 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 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人生如一盘菜,应该多一些美味的享受,少一些浮华的外表。 人生如一口井,应该多一些甘甜的源泉,少一些苦涩的汁水。

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2分)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 寝 忘 食 香 菱 苦 学 诗 下联: 答案:伤春悲秋黛玉泪葬花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十课新编基础训练答案篇十:201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基础训练1 新人教版

11《中国石拱桥》基础训练1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洨河(ji1o) B.双曲拱桥(q() C.陡坡(d%u) D.胜景(sh8ng)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桥墩(d&n) 河堤(d9) 悠久(y#u) 倾听(q9n)

匀称(ch8n) 记载(z4i) 石砌(q@) 雕刻(di1n)

[ ]

A.雄姿 杰出 巧妙绝仑 B.倾听 古朴 惟妙惟肖 C.优跃 推崇 交头接耳 D.横跨 残殒 就地取材

3.选出对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胜景

[ ]

A.胜利B.比另一个优越C.优美的 ②绚丽

[ ]

A.灿烂B.色彩华丽C.美丽 ③杰作

[ ]

A.著名B.特异的,越过一般的C.大 4.根据课文填空。

①《中国石拱桥》是一篇______说明文,文章通过对______和______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______。

②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______到______,先______后______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______到______;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______为顺序。

参考答案与提示

1.C 2.B

3.①C②B③B

4.①事物 赵州桥 卢沟桥 特点及光辉成就 ②一般 特殊 概括 具体 整体 局部 时间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