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篇一:说课稿(数据收集整理)

《数据的收集整理》说课稿

西港小学 李江红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课是人教版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第2至6页。这是一节授新课。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正确地进行计数,这为学习本课起到了铺垫作用,又是之后学习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各种统计图的绘制的基础。

本节课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要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情感方面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上一版的二年级下册学习统计时,重点是学习一个格代表5个数至多个数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本着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充分研究了新教材的基础上,我把这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学生在多种计数方法中筛选出用“正“计数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在统计时不要忘记统计上自己,能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的素材,通过任分性教学法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观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大胆的猜测、主动

的交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个环节通过学生们喜欢动画片来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当下比较受欢迎几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海绵宝宝》,问孩子们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孩子们各抒己见,然后问学生知不知道咱们班最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知道喜欢每部动画片的各有多少人,问学生怎么可以知道喜欢每部动画片的各有多少人,然后老师选出喜欢每个动画片的一个代表,站在最前面,手里举起一张该动画片的图片,其他喜欢该动画片的学生站在这位同学的身后,由举图片的同学数出该组有多少人,然后老师填在课件上,告诉学生像这样分类数一数,再把大家喜欢每一种动画片的人数填在课件上面就叫“数据的收集”过程,然后老师板书“数据的收集”,继续演示课件,将刚才的数据放进一个表格里,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把收集的数据填到表格里叫“数据的整理”继续板书,完成课题“数据的收集整理。

第二个环节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又与生活实际联系,把例题中学校要给学生们做校服的问题,转化成咱们班要给大家做校服,有四种颜色选择,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依次报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生老师发的练习纸上做出统计,学生在几个人报出喜欢校服颜色后,有的纷纷放下了笔,因为每人统计4种就会跟不上,因此老师让前后桌4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人负责一种颜色校服的统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根据已有的计数知识,有的同学用1+1+1+1+1„„有的用√√√√√√

有的用圆圈,有的用“正“字,投影展示各种计数方法,让学生说出哪种方法好,学生指出用“正”计数最好。然后让学生说一下原因,完成了收集与统计后,在课件上填完善后,根据课件回答问题:

(1) 全班共有多少人?因为每个人都必须选择,并且只

选了一个颜色,所以把四种颜色下面对应的数字加起来

(2) 喜欢( )颜色的人最多;喜欢( )颜色的最少。

(3) 咱们班定校服( )颜色合适,如果是全学校定校

服,选这种颜色还合适吗?

进行小结:让学生说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学生们喜欢不喜欢这种方法,愿意不愿意解决更多的统计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练习过程,根据课后第六页第六题

课件给出:老师想要举办一个联欢会,想要调查一下,同学们最爱吃哪一种水果,用“磁老虎”把四种水果,粘在黑板上,找上4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统计,用刚才大家都觉得好的“正”字方法,其他同学依次说出最爱吃的水果名字,注意:黑板上进行统计的小组长也要说出最喜欢的水果。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数据整理,完善板书。

数据收集整理

回答问题

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我的说课完毕 说课教师李江红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篇二:苏教版一年级统计说课稿(夏欢)

一年级《统计》说课稿

马衙中心小学 夏欢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册的统计,以整理数据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继续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为以后学习用画“正”的方法记录打下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直接关系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往往要把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本单元教材没有把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分一分、数一数的愿望。收集信息和计数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教材没有明确规定哪一种比较好,而是让学生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在同学间的交流中比较和选择。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和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统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教材很重视收集数据,把它作为统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学生到小组里收集,让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分类、边计数,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的数学教材片面关注制作统计图、表技能的现象,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教材重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产生统计需求,初步形成统计策略,在调查、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利用整理后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在统计的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3、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及彼此的交流中选取最为恰当的统计方法。

二、说教法

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宗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广泛交流,体现数学课堂的开放性。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一是安排学习小组,每组4—6人。二是课件和统计表。

一、 激发统计兴趣

谈话: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老师正想请咱们班和二班的小朋友一起看动画片,而且特意准备了四部动画片,大家一起来看看。(课件逐一出示《喜羊羊与灰太狼》、《西游记》、《葫芦兄弟》、《猫和老鼠》的图片)可是这四部动画片,我们只能选一部来观看,你们最希望选哪一部呢?(学生回答内容不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举手,教师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填写统计表。

小结:刚才我们数出了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这种方法就是统计,这个表就叫做统计表。(板书课题:统计)

[评析: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活动是决定大家观看哪部动画片的一种需要,初步体会统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二、 探究统计方法

统计二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怎样办呢?(学生回答)课前,老师把二班的小朋友把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片名写在纸上了。老师报动画片名,小朋友在纸上记。报完名,你们要告诉老师每部动画片二班各有多少人喜欢?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记?

老师开始快速报动画片名,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统计。

请统计好的小朋友说说记录方法。

学生汇报记录结果。

教师将学生想到的记录符号板书在黑板上。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思考、尝试、交流的过程中,寻找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检查学生的统计结果,发现统计结果不一致。

为了做到准确公平,请小朋友用画“√”的方法,把二班喜欢看每一部动画片的情况再统计一次。

学生同意后,师生第二次统计。之后交流,填写统计表。

[评析:看似重复多余的环节,其实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让学生从众多的记录方法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加以巩固,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看看统计表,你们觉得两个班到底应该选哪一部动画片来观看?为什么?(指名回答)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了两个班看哪部动画片的问题。小朋友想出了用符号来记录人数的方法。(板书:符号)你觉得这种用符号记录数据的方法怎么样?(又简便又快、记得很清楚)咱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太棒了!老师要奖励你们先看一段动画片。

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段。

[评析:在学生圆满解决问题后播放动画片,既是对学生出色表现的奖励,也是为了调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稍作放松后继续后面的学习。]

三、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主题图。(稍加变化)

学生分组调查每项活动各有多少人参加,并要求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统计方法记录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

师生共同统计全班情况,填写统计表。

说一说,每种活动各有多少人?我们班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少?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

[评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统计的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评析:教师巧妙地将课堂评价与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公正地评价。师生平等对话,充分体现“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板书设计

统计

符号:√、○、`、△„„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篇三:《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 ,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 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A、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导入,给学生做校服的情境,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表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最后,布置学生写一份建议书,也是深有教育价值的。

B、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有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制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五个环节,其中分析数据是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内容。在“女生1分钟跳绳检测”一题中,我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你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在“空气质量”一题中,我让学生说“ 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常州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为什么?作为一个常州的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常州的环境做些什么?”学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丰富多彩的,是符合孩子心理实际的。设计这样的分析,我认为是统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载体。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数据的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不重复 制成统计表 不遗漏 分析数据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篇四:2014年全县小数优质课《数据的收集整理》说课稿

《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

龙井民族小学 吴 磊

一、说教材

关于统计学生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这节课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学会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让学生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四、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

借助计算机这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学生自己演示,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操作发现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 表。学生亲身参与统计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 整理数据,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1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2、交流互补法:

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3、练习促进法:

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动画片。观赏并统计最喜爱的动画片。选校服颜色。进行统计。

2、互动新授

统计校服颜色和书法比赛选手。

3、巩固拓展

春游、受灾调查。

4、课堂小结。

学生说收获。

2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篇五:初一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说课稿

拒城河中学 李红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章,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是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第四章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

一。这是在小学学习了条形、扇形、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对学习统计图的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是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条形、扇形、条形统计图,对统计图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章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统计图的深层次理解,特别是条形和扇形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能技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3、了解扇形、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扇形、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身边事例研究,体会抽样调查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抽样思考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通过实例分析、解决,体验简单随机抽样的科学性及其方法的可靠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扇形、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能读懂扇形、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说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章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章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模式):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1、导学前测,摸底探索

设计意图: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 是本节课深入研究 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教学环节:2、创设情境,引导自学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教学环节:3、合作释疑,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 。

教学环节:4、精讲点拨,逐点训练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通过对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环节:5、归纳总结,拓展完善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教学环节:6、检测反馈,反思提高。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

馈教学,内化知识。

教学环节: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篇六:数据的收集_说课稿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篇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分类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活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据随机出现的情境中,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中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三方面的目标是互相依存、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的全面提高。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会用符号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2.根据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努力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在导入新课部分,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探究新知部分,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新知。

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的方法贯穿全课,提高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三、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主要通过观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玩吗?(生:喜欢)

师:(出示情境图)请看校园里“童心园”的场景,仔细观察这里有哪些人?

师:他们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分别回答)

师:看了这幅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学生有多少人,老师有多少人。

师:你真棒!(学生回答不上来的话就问:想知道学生有多少人吗?)

生2:我想知道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生3:我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玩游戏的有多少人,下棋的有多少人。(学生回答不上来的话,就问: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在课件中出示)

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图中的人进行分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这一段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先说说“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再说一说“还想知道些什么”,进而提出不同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把图中的人先分类整理”,揭示主题。

(二)探索新知

师: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指名回答)

生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类。太棒了!(板书:按老师和学生分类)

(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可以说按老师和学生 可以怎么分呢?) 师:可以分成几类?

生:可分成两类。

追问:哪两类?

生:分成老师、学生两类。你真厉害(板书:老师 学生) 师:如果按老师和学生来分类会分吗?

师:你喜欢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一个老师呢?

生:三角 圆。。。

师:会用更简单的符号吗?

生: 用勾 很棒!

师:一个勾表示一个。。。。(一个勾表示一个老师)

师:两个老师用几个勾表示?

生:2个

师:一个学生也可以用一个勾表示吗?

生:可以

师:三个学生用。。。。5个呢。。。。

师:同学们听懂了吗?请你完成这张统计表。

师:(指着按老师和学生分类的统计表)这是按什么分类的? 师:统计表中的一个“√”表示什么?统计表中的一个“√”表示。。。。也表示。。。。

小结:刚才我们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了两类,还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呢?

生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板书:看书、下棋、做游戏 师:会用一个“□”表示一个人,完成这张统计表吗?(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师:(指着按参加活动分类的统计表)这个统计表中的一个“□”表示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数据。这样的方法记录结果既清楚又方便。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图上的人物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得到了这

两张统计表,那你能根据这两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1. 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这是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你能根据这两张统计表得出正确答案吗?(指名回答)

师:你还知道些什么?和同桌交流交流(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还知道些什么?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仔细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发现两次分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人的总数是

一样的)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分类的标准和结果不一样)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分类整理的过程,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

师:说得真好,而且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师:我们除了可以按这两个标准分类,还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生:男生和女生两类)课后可以按这种标准分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数据。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说清楚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从中认识到: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篇八: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篇九:分类与整理说课稿1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2013.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上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材27页的内容。

2、教材简介

《标准2011》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5、教学难点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气球教具

二、教法学法

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情境(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原文地址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两个书架:整理前的书架 整理后的书架

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1、借助情境 进行分类

出示例1

2、选定标准 分类计数

按形状进行分类

3、动手操作 表示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4、认识象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回答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5、研讨其他标准

再按颜色分类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习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苏教版数据收集与整理(一)说课稿篇十:一年级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城关二小 王兴英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上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材27页的内容。

2、教材简介

《标准2011》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5、教学难点: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气球教具

二、教法学法: 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三、教学流程 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礼品盒,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 (二)分类计数 认识象形统计图

1、借助情境 进行分类 出示例1

2、选定标准 分类计数 按形状进行分类

3、动手操作 表示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4、认识象性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回答哪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

5、研讨其他标准

再按颜色分类

(三)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习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教室里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的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明,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标,过程靠标,课程结构达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习兴趣,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发展了学生能力。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