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篇一: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第26课 《三峡》

一、重点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从,由。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疾:快。

5、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素湍:白色的急流。 6、绝巚:极高的山峰。

7、飞漱其间。漱:急流冲荡。 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9、每至晴初霜旦。至:到。霜旦:下霜的早晨。

10、属引凄异。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二、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翻译: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回答以下问题

1、《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 用原文回答: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7、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

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8、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9、把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辞语。

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答案: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四、文章的思想情感:热爱祖国河山,赞美三峡美景([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的情感。同时也隐含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27课 《答谢中书书》

一、重点字词: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三、翻译:山川自然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哪,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古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4、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二、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想到身边没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于是来到了承天寺。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到庭院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翠绿苍柏?只是那里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悠闲的人罢了。

三、阅读理解

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旷达心境。

4、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5、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或表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赏月咏月而发

6、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处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7.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8.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9.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第28课 《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 . 略:一点点

4、随波而逝 逝:去,往

5、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 农历十六 (2)既而 不久

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一 解释词语:

1、是日更定 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拏(ráo)一小船 拏,通桡,撑船。

3、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6、客此 客:客居。

7、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二 、翻译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翻译: 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都是一片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 别说相公痴,更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

三、内容理解:

1、文中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2、文中描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

3、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看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的品味、人格的肯定和赞赏。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篇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练习版)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篇三: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篇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篇五: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题

一、字音&朗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与其奇者( ) 素湍绿潭( ) 飞漱其间( ) 清荣峻茂( ) ....

艨艟数百( ) 如履平地( ) 藻荇交横( ) 雾凇沆砀( )( ) .....乘骑弄旗( ) 四马塞途( ) 倍穹常时( ) 余强饮三大白( ) ....一舸无迹( ) 属引凄异( ) 倏尔黄烟( ) 僦赁看幕( )(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重岩叠zhàng( ) 不见xī( )月 夏水xiāng( )líng( ) 沿sù( )阻绝 夕日欲tuí( ) 绝yǎn( )多生怪柏 沉lín( )竞跃 留客足鸡tún( ) 晨兴理荒huì( ) 3、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A.道B.征C.渡D.莫E.大F.自G.自H.人I.水J.雾K.自

狭草木蓬出汉远荆门笑农家雪三日三峡

长,夕塞,归外,来腊酒浑,湖中

露沾我雁入胡从楚国,丰年人鸟声

衣。

天。 游。留客俱绝

足鸡豚 。 ,略

无阙处

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与其

康乐以家在何中藻、凇沆砀康乐以

来,未许?云荇交横,天与来,未

复有能外一声,盖竹云与山复有能

奇者。

鸡。 柏影与水与其

也。 ,上下奇者。

一白。

L.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M.怀N.莫

民亦未笑农家

寝,相腊酒浑

与步于,丰年

中庭留客

。 足鸡豚

二、默写

;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 ;作者在文中最后引用渔者歌“1、郦道元《三峡》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

从侧面表现了三峡秋季的凄婉美。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如水的句子: 。

3、 李白《渡荆门送别》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 。

4、我们常用陆游《以为走投无路时,突然见到希望。该诗中作者还用了诗句情的纯朴民风。更用一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5、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中描写塞上风光的诗: 。作者是

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体现农家劳作艰辛的句子是: 可看出诗人即使劳作艰辛,也矢志不移,坚定自己的信念。诗人所在,是混乱的。 7、在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诗歌中,除了《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思乡之情,还有哪些诗句是表达相同情感的?试写出两联:

,。 ,。

8、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诗句来表达心中有所抱负,却苦无实现的途径。

9、诗词的情感基调多样,有委婉,有伤情,也有轻快,更有豪迈乐观。试写出一句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表现豪迈乐观之情的诗或词: 。

10、请在本学期学过的诗歌中任选两句写景的对偶句填入下边的横线:(勿与前边重复)

三、字词释义

1、虚词

而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随波而逝 溯迎而上 ...

而旗尾略不沾湿 而僦赁看幕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以 不以疾也 以此夸能 ..

其 其间千二百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飞漱其间 问其姓氏 方其远出海门 ...

2、实词

略无阙.处( ) 绝.巘( ) 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 虽.乘奔御风(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林寒涧肃.( ) 哀转.久绝( ) 相与..步于中庭( 晓雾将歇.(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仅.如银线( ) 乘骑.弄旗( ) 随波而逝.( )披发文.身( ) 倍穹.常时( ) 而僦赁..看幕( 是日更定.( ) 焉得..

更有此人( ) 四、翻译句子

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6、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7、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8、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9、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 )

10、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五、文段阅读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壶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填出文中空白的内容。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余拿一小船( ) ②铺毡而坐( ) .. ③余强饮三大白( ) ④莫说相公痴( ) ..3、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请将词义解释写在横线上]

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 及郡下 ..4、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项( ) [请将词义解释写在横线上]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翻译句子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看,文中的“大喜”“痴”有什么含意?

(二)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自康乐以来( ) ②自非亭午夜分( )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 ④是日更定( ) ..

2、①[甲]文写水的清澈用“清流见底”《三峡》则用 来写水的清澈。

②在[乙]文横线上填入原文。

3、选出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请将词义解释写在横线上] A.高峰入云 重岩叠嶂 ..B.晓雾将歇 朝发白帝 ..C.青林翠竹 清流见底 ..D.夕日欲颓 不见曦月 ..

4、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请将词义解释写在横线上] 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贤与能 ..B.将:晓雾将歇 出郭相扶将 ..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自:自康乐以来 自李唐来 ..5、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 )

A.古来共谈(谈论) 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夕日欲颓(落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 ..6、翻译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甲]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其美在何处。(提示:可从语言、结构、意境或景色等方面入手)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篇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考复习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考复习试题

二 阅读理解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②属引凄异( )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7 翻译: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或王命急宣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哀转久绝

C. D、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4、“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5、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五)按要求答题。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 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 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2、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 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字概括。)

6、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须扣住“月”

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___ ______ 的心境。

(四)(1).A (4).B (5).B (五)

1、月光 竹柏影 比喻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4、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6、“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7、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闲适”、“热爱自然”不对。)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篇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属( )引凄异 与其奇者( ) 沿溯( )阻绝 飞漱( )其间

吞天Ò( )日 如lǚ( )平地 僦lìn( )看幕 雾sōng( )

备qiÓng( ) 乘骑( ) cuì( )衣 重岩叠zhàng( )

hàng( )dàng( ) 强( )饮 荷( )锄

二、解释加点词:(30分)

1、略无阙( )处 2、或( )王命急宣 3、不以( )疾也

4、良( )多趣味 5、乘奔( )御风 6、属( )引( )

7、哀转久绝( )8、四时( )俱备 9、晓雾将歇( )10、夕日欲颓( )

11、与( )其奇者 12、念( )无与为乐者 13、沉鳞竞( )跃

14、相与( ) 15、仅( )如银线 16、五阵之势( )17、标( )枪

18、文身( )19、江干( )20、僦赁( )21、随波而逝( )

22、弄( )旗 23、如履( )平地 24、一( )白 25、强( )饮

26、但使愿无违( ) 27、荷( )锄 28、仍怜( )故乡水

三、词义辨析:(24分)

为 为火所焚 ( ) 绝 人鸟声俱绝 ( )

至十八日为盛 ( ) 哀转久绝 ( )

更 是日更定 ( ) 一 上下一白 ( )

更有痴似相公者( ) 长堤一痕 ( )

白 三大白 ( ) 自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 )

上下一白 ( ) 自非亭午夜分 ( )

以 以此夸能 ( ) 文 皆披发文身 ( )

不以疾也 ( ) 文曰:“„„” ( )

分 男有分 ( ) 虽 虽乘奔御风 ( )

亭午夜分 ( ) 老妪力虽衰 ( )

势 五阵之势 ( ) 数 善泅者数百 ( )

势极雄豪 ( ) 珠可历历数也 ( )

四、翻译句子:(8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五、填空:(30分)

1、《三峡》选自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 著作。其作者是

(朝代) 家。《三峡》从 山 和 水 两方面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了

山 的特点,展现了一种 ;写水则表现了夏季的 、

春冬的 ;同时还通过对 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 。

3、《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梁国文学家 ,他号 。文中极力

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色彩配合之美的是: 动静结合的描写的是: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

5、《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所展现的作者的

心境是: 。所包含的感情是:

6、《观潮》选自 作者是 朝的 。文章中从 、 、 、

四个方面,采用 的顺序描写了钱江潮的壮美。具体描绘了钱江潮雄奇壮

美的句子是: 文中引用“海涌银为

郭,江横玉系腰”的作用是:

7、《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 ,号 又号 ,

(朝代)人,著作有 、 。

10、“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用的是白描

手法,其妙处是:

11、文中作者强调“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作者:

12、《归园田居》作者是 (朝代) 中“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

13、 朝诗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11、 朝 的《渡荆门送别》中用有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的是:

《登岳阳楼》中道出亡国之臣的愤懑的诗句是:

它的作者 字 ,号 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词人。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属( zhŭ )引凄异 与其奇者( yù ) 沿溯( sù )阻绝 飞漱( shù )其间

吞天wÒ( 沃 )日 如lǚ( 履 )平地 僦lìn( 赁 )看幕 雾sōng( 凇 )

备qiÓng( 穹 ) 乘骑( jì ) cuì( 毳 )衣 重岩叠zhàng( 嶂 )

hàng( 沆 )dàng( 砀 ) 强( qiǎng )饮 荷( hè )锄

二、解释加点词:(30分)

1、略无阙( 通“缺”,中断 )处 2、或( 有时 )王命急宣 3、不以( 认为 )疾也

4、良( 很 )多趣味 5、乘奔( 飞奔的马 )御风 6、属( 连接 )引( 延长 )

7、哀转久绝( 消失 )8、四时( 四季)俱备 9、晓雾将歇(消散 )10、夕日欲颓(坠落)

11、与( 欣赏 )其奇者 12、念( 想到 )无与为乐者 13、沉鳞竞( 争相 )跃

14、相与(共同、一起)15、仅(几乎)如银线 16、五阵之势(阵势)17、标( 举 )枪

18、文身(身上画文采)19、江干( 岸 )20、僦赁( 租用 )21、随波而逝( 消失 )

22、弄( 舞动 )旗 23、如履(踩、踏)平地 24、一(全 )白25、强(尽力、竭力)饮

26、但使愿无违( 违背 )27、荷( 扛着 )锄28、仍怜( 爱 )故乡水

三、词义辨析:(24分)

为 为火所焚 ( 被 ) 绝 人鸟声俱绝 ( 消失 )

至十八日为盛 ( 是 ) 哀转久绝 ( 消失 ) 更 是日更定 ( 古代记时单位 ) 一 上下一白 ( 全 ) 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 长堤一痕 ( 数词 )

白 三大白 ( 酒杯 ) 自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 从 ) 上下一白 ( 白色 ) 自非亭午夜分 ( 如果 ) 以 以此夸能 ( 凭,用 ) 文 皆披发文身 ( 画 ) 不以疾也 ( 认为 ) 文曰:“„„” ( 文字 ) 分 男有分 ( 职分 ) 虽 虽乘奔御风 ( 即使 ) 亭午夜分 ( 时分 ) 老妪力虽衰 ( 虽然 ) 势 五阵之势 ( 阵势 ) 数 善泅者数百 ( 几 ) 势极雄豪 ( 气势 ) 珠可历历数也 (动词,点数)

四、翻译句子:(8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叠叠的岩石、屏障一样的山峰,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时分,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像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租赁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结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五、填空:(30分)

1、《三峡》选自 《水经注》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 综合性地理 著作。其作者是 北魏 (朝代) 地理学 家。《三峡》从 山 和 水 两方面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了山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的特点,展现了一种 雄奇美 ;写水则表现了夏季的 奔放美、 春冬的清幽美;同时还通过对 猿鸣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 凄婉美。

2、《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梁国文学家 陶弘景,他号 华阳隐居。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色彩配合之美的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动静结合的描写的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所展现的作者的心境是: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所包含的感情是: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5、《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是 宋朝的 周密。文章中从 形状、颜色、声音、气势 四个方面,采用 由远及近 的顺序描写了钱江潮的壮美。具体描绘钱江潮雄奇壮美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文中引用“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作用是:概括所描绘的景物,呼应开头,强调钱江潮的雄伟壮观。

6、《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号 陶庵 又号蝶庵,明末请初(朝代)人,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 。

7、“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用的是白描手法,其妙处是:抓住景物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短、点线、多少、方圆、动静结合,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表现出悠远脱俗的趣味。

8、文中作者强调“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作者:认为芸芸众生不可为伍,反映了他文人

雅士式的孤傲。

9、《归园田居》作者是 东晋(朝代)陶渊明 中“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中“为五斗米折腰”强。

10、唐朝 诗人 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11、唐 朝 李白 的《渡荆门送别》中用有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的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登岳阳楼》中道出亡国之臣的愤懑的诗句是: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它的作者 陈与义字 去非,号 简斋 ,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词人。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篇八: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要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要点(词语、名句)

一、词语积累

1、重点词语

略无:毫无。 曦:日光,文中指太阳。 襄:上,漫上。

疾:快。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 献: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五色交辉:文中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辉,交相辉映。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附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与其奇:与,参与,文中指欣赏。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但少:但,只是。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沬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

仅如银线:仅,几乎,将近。 一舸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舸,船。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艨艟:战船。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 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 席地:一度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

焉得:哪能。更:还。 客此:在此地客居。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草木长:草木丛生。 征蓬:飘飞的蓬草。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大荒:方阔无际的原野。 怜:爱。一本作“连”。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徙倚:徘徊。

海楼:海市蜃楼,诗中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夕阳迟:缓慢。 强:尽力。

2、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通缺) .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乘: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

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清波) .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指下霜) .

夕阳欲颓 (颓: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坠落) .

相与步于中庭 (与: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

上下一白 (一,数词作副词,全都;白,形容词作动词,变白) ..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 .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

天下之伟观也 (观:动词用作名词,指景象。) .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动词用作名词,指马)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用作动词,指客居) .

与余舟一芥 (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微小) .

4、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

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但 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

如吾两者耳 (耳 古义: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奔腾 古义:疾驶,腾起; 今义:跳跃着奔跑) ..

人物略不相睹 (人物 古义:人和物; 今义:特指人国。) ..

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

晓雾将歇 (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勉强。)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古义:酒杯; 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

5、一词多义

疾 ○1不以疾也 (快) ○2君有疾在腠里(小病) .

共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共同) ○2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块) ..

乱 ○1猿鸟乱鸣(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2看顾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

欲 ○1夕日欲颓(快要) ○2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3欲穷其林(想要) ...

寻 ○1寻张怀民(找,找到) ○2寻病终(副词,不久) ..

为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2海涌银为郭(成为) ○3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

是 ○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

更 ○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èng)○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

绝 ○1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2佛印绝类弥勒(极) ..

白 ○1上下一白(白色,白茫茫) ○2余强饮三大白(指酒杯) ..

二、名句精华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况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方其元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 极雄豪。- -----周密《观潮》

雾凇沆砀,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动。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不登高山,不知天地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篇九: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复习篇十: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复习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